工程材料第六章 2工艺_第1页
工程材料第六章 2工艺_第2页
工程材料第六章 2工艺_第3页
工程材料第六章 2工艺_第4页
工程材料第六章 2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

Heattreatmentofsteel§6-1

概述§6-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6-3钢在冷却时的转变§6-4钢的退火与正火

三节课§6-5钢的淬火

§6-6钢的回火

§6-8钢的表面淬火

§6-9钢的化学热处理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教程首页二)共析碳钢TTT曲线与CCT曲线的比较稳定的奥氏体区时间(s)300102103104101800-100100200500600700温度(℃)0400A1MsMfCCT曲线TTT曲线Vk’Vk△tmτmVk=△tm

/1.5τm比较:连续—在等温的右下角;比较:没C曲线下半截;比较:近似估算出Vk;比较:转变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得到产物可能不止一种.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教程首页稳定的奥氏体区时间(s)3001021031041010800-100100200500600700温度(℃)0400A1MsMf三)在连续冷却过程中TTT曲线的应用V1V2VkV3V4V1=5.5℃/s:炉冷;PV2=20℃/s:空冷;SV3=33℃/s:油冷;T+M+A残V4≥138℃/s:水冷;M+A残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教程首页一.钢的退火(Annealingofsteel)一)定义:

把零件加温到临界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冷却。二)目的:

消除应力;降低硬度;细化晶粒;均匀成分;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三)工艺:

完全-----亚:Ac3+(30-50)℃组织:(P+F)

球化--共、过共:Ac1+(20-30)℃(P球+Fe3C球)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教程首页二.钢的正火(Normalizingofsteel)一)定义:把零件加温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二)目的:消除应力;调整硬度;细化晶粒;均匀成分;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三)工艺:Ac3+(30-50)℃

Accm

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教程首页四)热处理后的组织:S(T)+Fe3C(0.8~1.4%c)S(T)+F(<0.6%c)五)应用范围:1.预备热处理:

①低碳钢:调整硬度,为机加工做准备;

②中碳钢:当力学性能要求高时,做为预备热处理;

③消除过共析钢中的Fe3CⅡ,为球化退火做准备.2.最终热处理:用于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普通零件。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教程首页三.退、正火工艺参数: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教程首页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教程首页§6-5钢的淬火(Quenchingofsteel)一)定义:

把零件加温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

快速冷却,得到M或B下组织。

二)目的:

主要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得到强度的最高等级。

三)工艺参数:

Ac3+(30-50)℃Ac1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教程首页淬火温度的确定:

亚共析钢Ac3+30---50度

共析钢

Ac1+30----50度

过共析钢

Ac1+30---50度

A、保留一定的Cem→HRC↑,耐磨性↑

B、A中C%↓→M中C%↓→M脆性↓

A中C%↓→M过饱和度↓→残余A↓

C、防止A粗大淬火温度过高→A粗大→M粗大:

①力学性能↓,

②淬火应力↑→变形,开裂↑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教程首页四)热处理后的组织:

M+Fe3C粒+A残Ac1+30~50过共析钢M+A残Ac1+30~50

共析钢M+A残Ac3+30~50亚共析钢Wc>0.5%

MAc3+30~50亚共析钢Wc≤0.5%

最终组织淬火温度(℃)

钢种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教程首页七)常用的淬火方法—4种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时间温度MsA1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教程首页八)钢的淬硬性

(Hardeningofsteel)1.定义:是指钢在淬火后所能达到M的最高硬度值。2.影响钢的淬硬性的因素:主要取决于M的含碳量。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九)钢的淬透性(Hardenabilityofsteel)1.淬透(硬)层: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层(淬硬层)的深度(一般指马氏体组织占50%处)。3.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因素:

即影响C曲线或影响VK大小的因素;C曲线越右,VK

越↓,钢的淬透性越↑。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4.淬透性的测定:①临界直径法;②末端淬火法2.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层(淬硬)深的能力。§6.钢的回火

Temperingofsteel

一.定义:把淬火后的零件重新加热到A1线以下某个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淬火后的钢一定要及时回火!(如不及时消除淬火内应力-导致变形开裂,回火可获得稳定组织和需要的性能。)二.目的:降低脆性;消除淬火应力;稳定工件尺寸;调整淬火零件的力学性能。

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三.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1.马氏体分解(100-350℃)

析出ε碳化物,主要在100-250℃;得到组织为:含碳低的过饱和α固溶体十ε碳化物

—M回(晶格畸变降低,淬火应力有所下降)。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2.残余A的分解

200-300℃;A残→M

3.碳化物类型的转变;250-400℃;ε碳化物→Fe3C4.碳化物聚集长大(400℃以上)、铁素体的回复与再结晶(500-650℃)。不同温度回火,对应得到组织为:150-250℃

含碳低的过饱和α固溶体十ε碳化物

—M回350-500℃

针状的F+Fe3C粒—T回500-650℃

多边形的F+Fe3C球—S回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教程首页名称温度(℃)组织用途性能低回中回高回150~250350~500500~650M回T回S回高硬度(58〜62)、高耐磨工具、滚动轴承、渗碳件和表面淬火件各种弹性零件。例:弹簧和热作模具重要结构件。如轴、齿轮、连杆较高的σe,σs一定aκ;40~

50HRC综合机械性能好(25~35HRC)淬火+高温回火=调质处理四.回火的分类及其应用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五.回火工艺、组织、性能关系:(1)回火马氏体

——150~250℃,低温回火;极细的ε碳化物和低过饱和度马氏体,形态基本不变。(2)回火屈氏体

——350~

500℃,中温回火;

马氏体外形的F+细粒状Fe3C(3)回火索氏体

——500~

650℃,高温回火。等轴F+粗粒状Fe3C(4)球状P(粗大球状Fe3C+F

650~A1℃(5)回火温度与机械性能的关系:硬度:200度以下,不变。

200~300度,硬度降低不大,高碳钢有一定↑。

>300度,HRC↓。韧性:400度开始升高,600度最高。弹性极限:在300~

400度最高。塑性:在600~

650度最高。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6)回火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M回高碳:强度、硬度高、塑性、韧性差低碳:高的强度与韧性,硬度、耐磨性也较好;

T回:屈服强度与弹性极限高;

S回:综合机械性能好。回火脆性:

回火中,随T回↑有些钢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其冲击韧度反而↓,这种现象称为回火脆性。钢的韧性与回火温度的关系

第一类回火脆性:

在250℃~350℃回火产生。无法消除。第二类回火脆性:

在500℃

~650℃产生的脆性,加入Mo、W或回火后快冷可避免这类回火脆性产生。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集肤效应示意图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6-8.表面淬火(SurfaceHardening)表面淬火:不改变表面化学成分,只改变其表面组织的局部热处理方法。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1.原理

交变磁场→感应电流→集肤效应→表面加热2.分类a.高频200-300KHz,淬硬深度0.5-2mm小件b.中频2500-8000Hz淬硬深度2-5mm较大件c.I频50Hz

淬硬深度10-15mm大件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3.材料—中碳钢和中碳低合金钢:40、45、40Cr、40MnB等。4.淬火层深度(δ)与电流频率(f)的关系:

δ=500/√f

(mm)

5.特点

a.加热速度快:几秒——几十秒;

b.得到A晶粒细,淬火得到M就细,硬↑,脆↓;

c.残余压应力→提高寿命;

d.不易氧化、脱碳、变形小;

e.工艺易控制,设备成本高。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二.工艺要求:表面淬火前,必须对零件进行正火或调质处理,

以保证零件有良好的基体。*表面淬火后,必须对零件进行低温回火处理,

以降低淬火应力和脆性。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6-9钢的化学热处理(ChemicalHeatTreatment)一)定义:将零件置于一定的化学介质中通过、加热、保温,使介质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钢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及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二)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1.分解:

化学介质在高温下分解出待渗的活性原子。例如:渗碳时

2COCO2+〔C〕2.吸收:

活性原子被零件表面吸收。3.扩散:

活性原子由零件表面向内部扩散,形成一定的扩散层。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三)化学热处理的种类:

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渗铝;渗硫;渗硅;渗铬等。1.钢的渗碳

(Carburizeofsteel)1)定义:

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2)目的:

获得具有表硬里韧性能的零件。3)用钢: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4)方法:

固体、气体、液体渗碳。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5)渗碳后的组织:P+Fe3CⅡ表面1%C中心0.2%C工件PP+F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6)工艺:

加热温度为900~950℃;

渗碳时间一般为3~9小时;

气体渗碳法示意图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7)渗碳后的热处理淬火工艺:时间温度930℃850℃方案1方案2渗碳淬火加热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8)热处理(淬火+低回)后的组织:低碳M回+FM回+Cm+A残低碳合金钢F+PM回+Fe3C+A残低碳钢心部组织表层组织钢种9)常用的钢种:

15、20、20Cr、20Mn2、

20CrMnTi、18Cr2Ni4WA等。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

教程首页渗碳后的组织及热处理:(渗层深:0.5~2.5mm)工件:表层心部成分(%C):0.85-1.050.1-0.25缓冷组织:P+Fe3CⅡF+P淬+低回:M回+Fe3C+A残M回+F(合金钢)

F+P(碳钢)

硬度:58~64HRC35~45HRC(合金钢)

137~183HBS

(碳钢)渗碳零件工艺路线:锻造→正火→机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表面淬火与渗碳组织、性能比较:

表面热处理方法用钢组织性能

表层心部表层心部表面淬火中碳钢M回

F+P耐磨性↑塑、韧好渗碳低碳钢M回+Fe3CM回+F

耐磨性↑↑强而韧

+A残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

本章首页EngineeringMaterialsMAT,SWJTU教程首页第六章钢的热处理工艺

1.钢在加热时组织转变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2.本质晶粒度与实际晶粒度的含义,控制晶粒度大小的因素;

3.共析钢奥氏体等温冷却曲线中各条线的含义。C曲线各种温度区域内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形貌,性能特点。

4.共析钢连续、等温C典线的差别及影响C典线的因素;

5.各种热处理的定义、目的、组织转变,性能变化,用途和适用的钢种,零件的范围。重点掌握

讨论:

一、工艺

1、在一批45钢制的螺栓中(要求头部淬硬到45-50HRC),混入少量20钢,若按45钢淬火处理,试问热处理后能否达到要求?为什么?

2、将45钢和T12钢分别加热至700℃、770℃、830℃淬火,试问这些淬火温度是否正确?为什么在770℃45钢淬火后的硬度远低于T12钢的硬度?

二、C曲线的应用

1、将共析钢加热到770℃,保温,问按图示①②③----线的冷却速度冷至室温,各获得何种组织?对应工艺?

2、将共析钢加热到770℃,保温,问采用什么热处理工艺可得到下例组织P、S、T+M、B下、M+A,,在C曲线画出各热处理工艺的冷却曲线,注明热处理工艺名称和所得组织。

三、下例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过冷A的冷却速度大于Vk时,则冷却速度愈快,冷却后钢的硬度更高;

2、钢中合金元素越多,则淬火后硬度就越高;

3、同一钢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4、冷速越快,马氏体转变点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