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公司”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油公司”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油公司”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油公司”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获奖科研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公司”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获奖科研报告【摘要】在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油公司”模式改革是集团公司落实“双百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吐哈油田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针对鄯善采油厂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贴合采油厂实际的新型采油管理区的改革路径和应对举措,推动采油管理区稳健发展。

【关键词】“油公司”模式;人力资源;改革;措施

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当前,石油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传统的垄断优势及其他优势已不再明显。鄯善采油厂沿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时代的全球化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不能满足当前企业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设置与管理体制不协调。国企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根深蒂固,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地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能与时俱进。现行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按照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设置分工,采油厂下设有34个三级机构,实行分片分区集中管理,带有管理僵化、机构臃肿痕迹,不符合机构扁平化、专业化、效率化的现代管理理念。

2、人员配置及年龄结构与企业发展需要不协调。当前采油厂人员结构复杂,管理人员、專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冗杂在一起混合管理,且三支队伍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达43周岁,职能发挥不充分,制约着采油厂优质快速的发展。

3、较为单一的人员发展规划与转型发展需要不协调。传统的较为单一的干部身份晋升,论资排辈现象突出,员工岗位相对固定,三支队伍员工晋升通道受限,严重制约了人才才能的发挥;绩效考核形式化,沿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制,缺乏有效的员工激励约束和考核管理等责任机制,制约着采油厂上下管理服务能力的高效提升。

二、改革创新思路

(一)优化组织架构是改革的重要保障

逐步搭建扁平短精的组织架构,集中优势资源做好采油、采气、集输主营业务,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二)人事三项制度改革是关键突破口

推动员工总量有效控制,队伍结构持续改善,人均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利润率等关键指标有效提高,从而实现人才创新活力全面激发的目标任务。

(三)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重要支撑

构建专业化、差异化、梯次化的三支队伍人才成长通道体系,是管理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主要依靠力量。

三、重点举措在探索实践中的应用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确定采油厂发展定位和职责分工,创新管理方式,转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精准考核激励,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助推采油厂向采油管理区转型改革顺利实现,高效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方案

为确保“油公司”模式改革的成功实现,鄯善采油厂多方位考量精准策划,周密组织,扎实推进。一是采油厂党委高度重视,先后多次组织班子成员学习传达公司改革要求、反复讨论改革方案和建议;二是先后赴胜利油田、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学习借鉴经验,在不断探索中逐步修改、完善改革框架;三是成立了由班子成员组成的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明确责任、强化指导,确保了“油公司”模式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四是经过认真推敲、反复沟通,最终确定了“三办+九中心”改革框架,实事求是地摸清了各岗位人员情况,仔细斟酌,对核心业务和关键岗位进行了梳理,确定了辅助业务和一般岗位划转原则及标准,明确了383人划转人员名单。

(二)做好宣传发动,确保思想稳定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油公司”模式改革,统一思想、稳定人心是关键。采油厂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了全厂范围的宣传动员,力求做到“三个不变”人人清楚,改革精神深入人心,做到全员覆盖,筑牢稳定基础。一是采油厂召开退职不离岗科级干部及划转干部座谈会,消除相关干部员工的不安和疑虑,取得员工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二是针对油公司改革模式进行公司级、厂级及工区级三级宣讲,同时,厂领导深入基层与员工座谈交流,解释政策,消除顾虑,让干部员工“舒心”;三是召开鄯善采油管理区工作恳谈会,听取各单位工作意见,研究谋划下步重点工作;管理区领导深入9个中心参加成立大会,帮助基层确定运行模式,解决面临的困难,让大家工作“顺心”。

(三)大幅压减组织机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为进落实扁平化管理,探索出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采油管理区,上下联动,通过定员定编,全方位、多层次优化整合,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一是按照新型采油管理区的组织架构,“鄯善采油管理区”下属的多个三级机构按职责和管辖区合理整合,由原来的34个组织机构,整合为“三办+九中心”,机构压减65%;二是剥离非核心岗位,机构人员大幅压减。管理区计划定员605人,直接用工由1015人减少为586人,其中科级管理人员由110人减少为58人,机关管理人员由44人减少为32人。三是逐步转变用工模式。新型管理区实施“管理+技术+核心操作”用工模式,将高压洗井、污水处理业务整体外包,剥离一般操作岗位,保留核心操作人员,一般操作岗位人员后期逐步采取第三方用工替代。其中5个专业技术中心快速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融合,实现了从管理、技术到现场监督的一体化运行模式;4个基层生产中心对技术、设备、安全管理等岗位进行合并,推行“大岗位、大工种”,实现“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岗位用工模式,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四)坚持差异化考核,实现精准激励

根据改革后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三办九中心”工作职责,并据此重新修订管理区绩效考核办法。本着权限明确、责任清晰、利益挂钩的原则,促进工作定量考核的有效实施和推进,客观、公平、公正的开展考核工作。推行分层分级考核体系,依据管理区业绩合同和基础管理工作考核细则,逐级管理考核,从而构建激励有效、约束有力、调控到位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五)畅通三支队伍通道,建设高素质队伍

建立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队伍纵向贯通能上能下,横向“转换”机制,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员工素质能力进一步提升。打破“论资排辈”的固有观念,优先选用年轻人才,激发队伍活力。管理队伍设置业务主管;技术队伍设置主任工程师岗位;操作队伍设置金牌班组长等,对应配备高待遇,激发三支队伍活力,充分实现人尽其才。同时,开展信息化建设,实施精准培训,即做到精准培训对象、精准培训方式、精准监督指导,对员工提升技能、提高素质方面的培训给予经费、场地、资源等支持,对培训情况和效果要进行跟踪、考核。

四、效果分析

经过一系列举措,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精简了机构人员。组织机构压减65%;科级管理人员压减47%;直接用工减员42%。

2、优化了队伍结构。队伍平均年龄由43岁下降至41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占比由55.37%上升至69.99%,中级及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