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专题wy剖析教程文件_第1页
送别诗专题wy剖析教程文件_第2页
送别诗专题wy剖析教程文件_第3页
送别诗专题wy剖析教程文件_第4页
送别诗专题wy剖析教程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别诗专题wy剖析

写作背景: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这首离别之作,就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解读诗题春夜:点明离别的时间。别:交代写作的事件,表明诗歌的题材。友人:写出离别的对象。“春夜别友人”概括了诗歌所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初读诗歌,疏通诗句首联: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我们)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颔联: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之间融洽的情意,分别后(我)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颈联: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躲藏到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尾联:(我)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相会?自由读诗:找出主旨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银烛、明月、晓天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离堂、别路、金樽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夜晚→拂晓4.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室内→室外朗读诗歌,探讨诗意思考: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感情?

由一场离别的筵席来表达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相会无期的友情再读诗歌,体会感情(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对”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种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三读诗歌,品味语言(2)分析: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中的关键词“琴瑟”、“山川”?“琴瑟”:(见注释:指朋友宴会之乐)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3)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4)分析尾联流露出诗人何种情感?结尾两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写自己望着前面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回首看看目送自己离去的友人,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的感慨。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诗人的隐隐哀愁。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银烛青烟金樽绮筵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悠悠古道情感:相对无言离情缠绵时光催人难舍难分悠悠离情此会何年空间:景色:离堂华筵室内别路山川户外洛阳古道遥想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现真挚情愫。写的不温不火,却恰如其分的传递出依依不舍的友情,又不给人张扬之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拓展:对比阅读:两首诗歌有何异同?1、王诗点明送别的原因;而陈诗分别的缘由没有交代,正因为如此,该诗成为一种最无奈的分别。2、王诗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意调爽朗;而陈诗流露出淡淡的哀愁。3、王诗侧重于“送”;陈诗侧重于“别”4、王诗以抒情为主,陈诗以写景为主。送魏万之京—李颀送别诗意象和情感--作者简介:李颀(?~757?),唐代诗人。祖籍赵郡。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一度任新乡县尉,不久去官。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他的交游很广泛,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王维、高适、王昌龄等,都有交往。李颀以边塞诗和送别诗闻名于诗坛。其送别诗现存五十多首,他善于在这类诗歌中用饱含感情的笔触,按照不同的志趣、处境、身份、年龄等,分别给被送者以关切、同情或者慰勉,很少千篇一律的套话。解题:送魏万之京诗歌分类:送别诗魏万:又名颢。上元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他是李颀的晚辈朋友预习展示:首联:昨夜微霜刚刚渡过了黄河来到这里,今天早晨就听见朋友远去时的唱的离别之歌。颔联:鸿雁的叫声让人不忍心在惆怅中倾听,云雾缭绕的山岭(阻隔了望家的视线),何况自己只是个过客。颈联:潼关城的树色催促着寒意临近,长安城到傍晚砧声非常多。

尾联:不要只看见长安是行乐之地,白白地让宝贵时光轻易消磨。“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或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元•杨载《诗法家数》送别诗的写法

骊歌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骊歌】告别之歌。逸诗有《骊驹》篇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客人临去歌《骊驹》,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称“骊歌”。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微霜:点出“秋”。描写了景物的萧条,渲染了环境的凄冷,衬托人物的心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岑参《巴南舟中夜市

鸿雁:游子的惜别思乡之情,羁旅伤感;代指书信云山:“云横秦岭家何在”云雾缭绕的重重山岭,象征着和故乡、亲人的重重阻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陈子昂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深院静,小巷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砧声:捣衣之声。秋天,家家捣练,为征人游子赶制寒衣。这种声音单调而亲切,常常引起在外之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意象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明确:①这两个意象中,“渡”和“催”都使用了拟人手法。②昨天晚上,薄霜刚刚渡过黄河。潼关城的树色催使寒气逼近。

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③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明确:①尾联直抒胸臆。②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首联点明事件,渲染环境颔联以物衬情,由景生情颈联虚写晚景,景中蕴情尾联直抒胸臆,劝勉友人言事抒情写景实虚即景抒情送友人

1、有人说,这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有画面,有声色,请分析其画面和声色。画面:青山横亘在城上,白水绕城潺潺流淌,天上的浮云,地上的飞蓬,西斜的落日,离别的班马。声音:流水声,马鸣声。颜色:青、白、红;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最是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角度赏析。①比喻和象征手法,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②对偶的手法,“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对偶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3、挥手离别,诗人不写泪眼,而写“萧萧班马鸣”,这是什么手法?你在其他地方见过这种手法的运用吗?(这是一种借景抒情的手法:马因分离而嘶鸣,难舍难分,这声音更叫到人心里,马都不愿分离,更何况是人,表情达意宛转含蓄,别是一番风味。)拓展练习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1)①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②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③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2)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①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②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拓展练习2010江苏卷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送别诗常见意象的分类社会自然类意象时间类意象空间类意象社会自然类意象: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社会自然类意象:月

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此去与师谁与共,一船明月一船风。--韦庄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社会自然类意象: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间意象: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表示傍晚或是清晨的词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

时间意象:古人因为交通不便,所以要远行都要及早出门,所以清晨这个特殊的时段往往成为人们分别道离的时间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时间意象:空间意象: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王维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空间意象: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灞陵桥上多离别,少有长条拂地垂。--韩琮

灞陵: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为销魂桥也。”古人心里,灞桥、灞桥柳、灞亭,简直成为友朋、亲人、情人离别之痛的一种符号象征,成为人们情感寄托与抒发的一种文化心理

空间意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诗的情感--旷达洒脱乐观,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

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对友人的劝勉、鼓励、安慰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表现诗人志节送别诗表达的情感:旷达洒脱,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对友人的劝勉、鼓励、安慰、难舍难分表现诗人志节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送人归东

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