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_第1页
诗歌鉴赏练习_第2页
诗歌鉴赏练习_第3页
诗歌鉴赏练习_第4页
诗歌鉴赏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练习①表现手法:如对比、渲染、烘托、白描、象征、用典、托物言志、抑扬、照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赋比兴等。

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借代、夸张、反复、双关、(互文)反问、设问、反语等;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灵活运用;根据诗歌内容作判断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用典故等。1、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析】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景与情的关系可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先写景后抒情如辛弃疾在路过赣州的造口时,面对赣江流水,追思国家旧耻,抚念国事艰难,写下了《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通篇字面上看是写景,实则写情,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绪,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具有无穷艺术魅力。以景结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以景语结情语”(宋,张炎)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以景衬情----正衬或反衬。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乐景衬哀情。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二句以乐景写哀情,三四句以哀景写乐情,情景强烈冲突,哀乐之情趣,遂更加隽永深远、耐人寻味。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1联想、2想象、3衬托、4渲染、5烘托、6对比、7象征、8用典、9照应、10抑扬、11动静相衬、12虚实结合、13、对写法、14赋比兴等等。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温庭筠(812?—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精通音律。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然题材狭窄,多写妇女离愁别恨之作,简洁含蓄、情深意远,但伤之于柔弱秾艳。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望罗浮翁方纲只有濛濛意,人家与钓矶。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与谁参画理?

半面尽斜晖。翁方纲,1733年生,1818年逝世,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书法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长于考证金石,富藏书。对书画、金石、谱录、诗词等艺,靡不精审,其书法尤名震一时。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1两首诗都写到了“泉”,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泉”的不同的特点答:翁诗中“四百”写出罗浮山中有峰峦四百余座,峰峰有泉水跌落,体现泉水多的特点。“三千丈”“翠”写飞泉位置之高,瀑布倾泻,如翠玉飞溅,可见瀑布色彩的美。温诗中的“泉”,流得湍急,水质清澈。2两首诗的结尾都写到景物,试分析两首诗这种景物描写的不同作用。答:温诗的尾联,等到日暮鸟飞散,才显得满山荞麦花一片洁白,突出了处士卢岵生活环境的古朴幽静和人品的孤高。翁诗的尾联,用设问句写到罗浮山西半面被夕阳映照,罗浮山如同一幅画卷被涂抹上一层金色斜晖,更加壮丽非凡,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罗浮山景色的赞美,以及不能把观赏这幅天然图画的奥妙向人表述、共享的遗憾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月夜闻笛刘沧南浦蒹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诗的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的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景物,渲染了凄清寥落的气氛,奠定了全诗哀怨凄愁的感情基调;其次紧扣诗题抒写自己江楼独处,忽闻笛声的寂寥;怨是全诗诗眼,点明全诗主旨。诗的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颈联抒发了诗人思乡思亲而不得归的愁苦之情。通过借景抒情、用典来抒发情感,诗人借用河汉孤雁潇湘之景象来抒发羁旅孤单、思念亲人之情。“二妃愁”用娥皇女英想念舜的典故,从妻子的角度写期盼归人之苦。(手法写想象、虚实结合也可。)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南宋李好古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从全词来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上阕既描写了扬州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作者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叹。“空怅望”抒发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惆怅心情。下阕作者先写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表达了自己因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的惆怅心情。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南宋李好古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1借景抒情。作者运用单调的景物形成一幅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的心情。2用典。作者运用“少年有意伏中行”,“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3直接抒情。作者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4对比。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写出作者的失落之情。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书边事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1首联两个动词“断”“倚”极为传神,试分析其妙处。

2“春风对青冢”一句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断”是占尽之意,传神的描写了角声音色之美,此起彼伏的情形。“倚”是斜靠之意,表现了征人安闲的聆听号角的姿态。两个动词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展现出边塞地区没有战事和平安宁的景象。用典,青冢指汉王昭君和蕃事,作者由这个典故联想到眼下边关和平安宁景象。寄托了对民族团结,安宁和睦边塞景象的赞美之情。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秦楼月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1“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一句中’晓风残月是移用栁永《雨霖铃》词中的名句,但意象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试指出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不同的情感内涵。2试从抒情手法使用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栁永《雨霖铃》中表现的是离别的愁苦,而本词中表现的是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故国之思。“故园目断伤心切”是直接抒情,直接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这情;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是间接抒情,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表达了诗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滩崔道融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1新颖的立意是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请你谈谈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共同点。两首诗歌对西施的观点相同:国家的兴亡成败是有各种复杂因素,不能将亡国的罪责加在一个女子身上。2两首诗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分析说明。罗诗以议论为主,开头摆明自己观点,后两句运用反向证明的手法,推出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崔诗,也是议论开篇,但是后两句借春水之急来为西施鸣不平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1简析颔联所要表现的情境。

颔联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嘹嘹呖呖,呼寻伙伴。那声音是够凄厉的了。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也是作者自己孤凄情感的象征。全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尾联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借物抒怀,托物寓意。尾联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雁总使人易生疑惧。此处点明雁惊魂未定,表达了诗人对孤雁怕逢缴的同情。同时作者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绣障胡令能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1本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三四句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对精美刺绣作品的赞美和喜爱。三四句写绣成以后绣障的精美。把它安到春光烂漫的花园里去,虽是人工却足以乱真,连黄莺都上当了,离开栁枝向绣屏飞来,从侧面写出了绣障的精美和女红的精巧。2第二句充满动态感,请结合诗句评析“争”“拈”二字的艺术表达效果。争:写出了一群绣女正竞相拈取小巧的画笔在绣床上写生,描取花样,争先恐后的模样,眉飞色舞的神态。拈:是三两年指头夹取的意思。可见出动作的轻灵,姿态的优美。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水槛遣心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注:水槛:指水亭之槛,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无村眺望赊:因附近无村庄遮蔽,故可远望。赊(shē):长,远。

此诗描绘了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涵着诗人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1这首诗颈联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深受后人称颂的名句。其中哪两个字分别是句子的“诗眼”?颈联中的“出”和“斜”字分别是句中的诗眼。“出”字写出了鱼儿在细雨霏霏中,上浮水面欢快跳跃的欢欣之状,极其真切自然;“斜”字写出了燕子在微风中轻捷地掠过天空的轻盈之态,逼真生动。诗人细腻地描绘出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真可谓“缘情体物,有天然之妙”。小重山

宋征舆

春流半绕凤凰台。十年花月夜,泛金杯。玉箫呜咽画船开。清风起,移棹上秦淮。

客梦五更回。清砧迎塞雁,渡江来。景阳宫井断苍苔。无人处,秋雨落宫槐。[注]①宋征舆,明末诸生(秀才),明亡后先后考中清朝进士,仕清。②凤凰台,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凤凰山上。③“景阳宫井”又名胭脂井,故址在南京。隋兵攻占南京,陈后主入井避难,后被活捉。

8.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它和下阕有什么关联?(5分)

答:①词的上阕描绘了南京秦淮河畔绮丽浓艳的夜游图景。春色醉人,泛舟河上,繁花似锦,饮酒作乐,吟风弄月,玉箫相伴,一片温柔富丽。②它与下阕写景阳宫井的冷落荒凉进行对比,暗示着国运的衰亡的原因之一是统治者贪恋享乐。并为下面内容做了铺垫。9.词的最后两句写“无人处,秋雨落宫槐”有什么作用?(6分).答:①“无人处,秋雨落宫槐”与上片“十年花月夜”的盛景形成强烈的今昔盛衰对比,表达了对亡国教训的的检讨与反思;②以景传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亡国之痛于冷落之景中。景阳宫中不见人迹,满目萧疏,一派荒凉,只有淅淅沥沥的秋雨敲打着寂寞的宫槐,烘托出作者内心对故国衰亡的凄伤。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暮春南宋

赵长卿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国,急切渴望归去的情感;留恋此地,舍不得离开的情感。词人通过”故园消息茫然”,”怀家”,”送归船”,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通过”别来此处最萦牵”,表达如果离去,又恋恋不舍的思想感情。9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或想象、虚写、以景作结)词人设想,他已经登上归舟听着敲打船篷的雨声,又见断桥的杨栁迷蒙,心境凄凉;通过景物的渲染,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恋恋不舍的离情。醉歌十首(其九)

汪元量

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上乱啼鸦。

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注】汪元量:南宋诗人。此诗是作者游南宋宫廷南苑西宫后所作。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①反衬。②融情于景。③细节描写(步骤一)

①反衬:荆棘生长在昔日繁华的宫殿,乌鸦在四季常青的树上乱鸣,借以暗示今日宫苑的荒凉凄冷。

②融情于景:荒凉的宫殿,杂乱的鸦声,包含了作者的亡国之痛。

③细节描写:作者描写了一个细节,一群北人(元兵),入侵到南宋宫殿,站立在曲曲折折的栏干旁边指指点点,把美丽高贵的梅花误认为是杏花。表面写北人的无知,实质上表现了国破家亡后一切美丑、善恶的颠倒,形象中暗示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悲。(步骤二)金陵怀古王硅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答:1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2“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3与尾联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2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答:1别渚孤鸟,数帆归舟,晚风劲吹,红叶凋零,寒云阴沉,楼阁昏暗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2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或尾联作者直抒胸臆,抒发不复应有往日那种激扬奋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思)

泊江州

陶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释: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人。(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答案:

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恰切。“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动。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寥阔苍茫。

(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答案:运用典故。在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的景物。绀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的雾气相连。远处一只帆船,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过来。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霄。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赞美,又有人在旅途的淡淡的离愁。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傲霜独立精神和坚贞的品格。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思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后才离开。山寺夜起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8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6分)

答: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2分)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2分)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分)

9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5分)答: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1分)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夜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2分)二是思家,(1分)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1分)赠卖松人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8.这首诗的第二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答: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3分,如果只答手法,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