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_第1页
第11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_第2页
第11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_第3页
第11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_第4页
第11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学习目标记住:农村改革的形式、首先开始的地区和农村改革的方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及实施的意义;乡镇企业的崛起的意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目标。一、阅读P5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成填空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坚持

制度的前提下,实行

改革,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商品经济。2★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

开始。

首先实行

。包产到户逐步完善为

。3★意义:极大地调动了

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

,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4★方向:农村改革日益向

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农村安徽凤阳县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力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农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二、阅读P53“乡镇企业的崛起”,完成填空。1、在农村经济改革中,

“异军突起”。2★意义:改变了农村单一的

,推动了

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

进程。

乡镇企业

产业结构工业化

城镇

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的“中国第一村”华西村三、阅读P54“国有企业的改革”1、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

》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目标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

,提高企业的效益。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现代企业制度四、阅读P54“民营企业的勃兴”1、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蓬勃兴起。2、个体、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了哪些作用?个体经济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兴起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而且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在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54倒2段)

1、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在安徽凤阳县搞起来?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1978年的《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凤阳花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实际是包产到户,农户获得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内改革农村城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个行业开始()

A、商业B、农业C、工业D、交通运输业2、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增强企业活力D.实行股份制改革3、20世记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廷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BAC4、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归功于下列哪一政策的实施()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是指()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乡镇企业B、国有企业

C、民营企业D、个体企业DDB7、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是()

A、北京B、深圳C、安徽凤阳D、上海8、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①农民加入合作社②人民公社食堂③土地改革④小岗村“分田到户”字据CD1953年1958年1950年1978年9、1984年3月24日,55位国企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设立经济特区

10、“文革”时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P56)①材料反映了凤阳农村的什么情况?

②后来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变化:粮食丰收,人们生活改善。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低,生活苦,人口大量外流。。B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1978年中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1)这个纪念馆应建在何地?协议书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后来成为国家的什么政策?(2)上述协议书中“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