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两汉经学的哲学智慧教学要求:为适应西汉统一帝国的政治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两汉经学是中国哲学在先秦学术大发展基础上以弘扬儒家思想为主的第一次学术思想综合,儒家思想从此开始在中国历史上上升为封建正统思想。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董仲舒为代表的两汉经学的形成与发展,对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正负面作用有一基本认识,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在建立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帝国、在维护封建秩序中的哲学智慧有一基本认识。帝制时代治国理论的探索秦依“法”治国(轻儒)暴政而亡汉初用“道”治国(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盛世危机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1、背景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陆贾):“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史记·陆贾列传》背景:①客观上: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的形势所需;适应休养生息政策需要。指导思想,支配地位
②主观上: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巩固统治。
黄老之学是道家中的两派,即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它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它又兼采法、儒、名、阴阳等各家学说。其内容主要包括治身、治国两方面。稷下道家改造了《老子》道,指出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把虚静确定为养生根本方法。虚静不仅是养生之道,而且也是治国之道。“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君主根本用不上特别的行为,也可实现平治天下目标。
——改编自《一源三流:先秦道家的思想分际》
阅读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黄老之学从本原上是属于哪家学派?黄老之学主要思想?有什么特点?
2)黄老政治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社会效果?
1)派别:道家学说中两派。“黄”指黄帝学说,“老”是指老子学说,二者糅合为“黄老之学”。
内容:包括治身和治国两方面:把虚静确定为养生根本方法;在治国方面主张”无为而治”。
特点:理论上博采众长,政治上“积极无为”。2)影响:①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②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需要;儒学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新的理论体系。2、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内容、影响汉初经济残破休养生息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武帝时国力渐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不甘无为淘汰黄老适应并促进利集权、制地方当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有力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的发展。无为而治(道)原因:表现——与民休息的政策影响—积极
—消极“有为”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汉初,百废待兴。为了恢复生产,安定人心;吸取秦亡的教训汉初汉武帝从“无为”到“有为”~~1.经济恢复;2.社会稳定;
3.国力日盛~~危机潜伏:诸侯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两汉经学的形成与发展汉初“黄老之学”结束它的历史使命,适应汉帝国“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主张,汉武帝推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政策,儒家思想文献上升为封建正统的儒家经典。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两汉经学简介
儒家的重要著作称“经”,始于战国时期《庄子·天运》,其中提到孔子向老子问礼时所说的一段话:“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自以为久矣”。儒家“六经”之说在战国时已经形成。有了儒家经典,就有了经学。汉代经学可以分为两大派: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始于西汉。汉初学者治经,所据经典多无先秦旧本,而是由经师口头传授得以流传,并用汉代流行的隶书著于竹帛而成的,这种隶书相对于用古籀文字写成的古文来说,是新的一种文字,故用这种文字写成的经典称为“今文经学”。但今、古文经学的区别不仅在于文字,更在于对经文的字句、篇章、解释也有不同,甚至对古代制度、人物评价也有很大出入。今文经学重视的是对经典中义理的发挥,着重发挥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为封建大一统作论证。用篆文(战国时文字及秦小篆)写的经书叫做古文经。传授古文经的学说叫做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不同风格的古文经学,始于西汉末,以训解古文经典为特征,偏重于名物训诂,对古代典章制度和人物的训解以考证为主,重视儒家经典中所记事实,在文字学和考古学方面贡献较大,但往往流于烦琐。经学在汉代占统治地位并在思想界起作用的,是今文经学。今文经学以天人感应、卦气论和神道设教论为主要内容,形成严密的神学哲学体系,成为官方统治思想。董仲舒是西汉今文经学的创始人,其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董仲舒简介董仲舒,河北衡水广川人,约生于公元前一七九年,死于公元前一零四年。他在幼年时就好学不倦,专心研究《春秋》《公羊》学,以“三年不窥园”和“乘马不觉牝牡”的精神专心苦学。汉景帝时他得到博士学官。汉武帝时,大举天下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应征,以贤良对策取得第一名。他曾先后做过江都易王和胶西王相,不得志。晚年,“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生平著述,除“上疏条教”一百二十三篇外,还著有《玉杯》、《蕃露》、《清明》、《竹林》等数十篇,今所传仅《春秋繁露》一书,《玉杯》、《竹林》二篇,即包括在内。1、董仲舒与新儒学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汉武帝时期,提出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国家之治关键在于国君。国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当,方法正确,国家就会大治。反之,国家就会大乱。因此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即新儒学,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天”的学说在董仲舒哲学体系中,“天”是最高的哲学概念,主要指神灵之天,是有意志、知觉,能主宰人世命运的人格神。董仲舒把道德属性赋予天,使其神秘化、伦理化。同时,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思想,建立了一个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宇宙图式。认为阴阳四时、五行都是由气分化产生的,天的雷、电、风、霹、雨、露、霜、雪的变化,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董仲舒又把天体运行说成是一种道德意识和目的的体现。认为天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四季的变化体现了天以生育长养为事的仁德。董仲舒给天体加上了道德的属性,自然现象成为神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甚至日月星辰、雨露风霜也成了天的情感和意识的体现。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第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春秋大一统,尊王襄夷。第四、“三纲五常”理论。3、新儒学的影响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几乎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为了巩固统治,历朝历代都贯彻这一思想,直到辛亥革命结束帝制。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深远,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文化思想,一直是中国的主流文化,直到新文化运动。“大一统”思想则到现在还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而且还将一代代长期影响下去,因为它是中华民族团结巩固的纽带。
解析:董仲舒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董仲舒所提倡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在于树立一种国家唯一的统治思想,用思想上的统一来为政治上的大一统服务。董仲舒既不主张“焚书”更反对“坑儒”,而是主张用文化统治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禁绝其它各家的思想和著述,只是在选拔人才和统治思想上不取其它诸家。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深远,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文化思想,一直是中国的主流文化,直到新文化运动。“大一统”思想则到现在还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而且还将一代代长期影响下去,因为它是中华民族团结巩固的纽带。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消极方面: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积极方面: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根本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新儒学“新”
?
新儒学“新”: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4、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作用a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b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儒学在汉代确立为中国封建正统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从此,教育被儒家垄断。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表现
思想
政治教育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提高儒学的地位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汉代教育
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地主阶级才有了培养统治人才的正式官立大学。汉代太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建立太学,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吏治效能,加强中央集权。汉代学制系统图3.
“独尊儒术”的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儒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探究学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一、天人相副“人副天数”董仲舒对汉代达到的自然科学成就加以神学唯心主义的歪曲。在天地万物的大系统中,天是最高的主宰与创造者,天有“天意”、“天德”“天志”,人是天的缩影,“天人相副”。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都是根据天意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动态协调的大系统。“同类相动”“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古代认为“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是合一的。在董仲舒思想中,天人感应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①灾异谴告说,认为自然灾害和统治者的错误有因果联系。“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天子违背了天意,不行仁义,天就出现灾异,进行谴责。若“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②“天人同类”说,认为“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同时,人的道德行为也可以引起气的变化而相互感应。(1)董仲舒把汉代的封建统治说成是“天道”、“天意”的体现,认为皇帝是按照天的旨意来推行其封建的政治的,即“王者承天意以从事”。这样就给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以宗教神学的理论根据。(2)董仲舒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宇宙万物都是“天”有意创造,其变化体现天的意志;并且着重通过对阴阳五行学说的歪曲以及对自然界现象随意比衬、解释来论证天有意志,把阴阳五行和自然季节的变化都说成是天的有意志有目的的活动,把本来是朴素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歪曲为神秘主义目的论。(3)他通过肯定有意志的“天”,进一步论证了“天人感应”的理论,并提出了“人副天数”的命题。他把人说成是天的副本,人和天具有相同的生理和道德本质,天人是合一的,可以交感。天创造人是要天来实现天的意志,人的行为符合天意,天就喜欢;违反天意,天就震怒。统治者若违反天意,天就会以灾异现象加以警告,如不觉悟,则后果更严重。天通过“符瑞”和“遣吉”来警告统治者。(4)董仲舒认为封建社会的道和天一样,都是永恒不可改变的,虽有,但“道”是没有根本变化的,即“天不变,道亦不变”。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天意通过自然和人间的秩序体现,上天的意志通过君主贯彻,君主有代天实行赏罚的至上权威。天任德不任刑,“三纲五常“。他一方面通过天来提高人间统治者的权威,威慑、约束百姓;另方面是要借助天来威慑、约束人间统治者,倡导德治。为了把封建的统治秩序,说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还用“阳尊阴卑”的理论,把封建的伦常关系,绝对固定化起来。“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天然感应,指天和人相类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子思)◆主张:“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加强君权的需要——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212-2025化妆品中甲基二溴戊二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度小企业劳动合同模板大全
- 专利代理保密合同范本
- 2花的学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销售优惠合同模板
- 合同样本: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土地测绘项目合同书模板
- 农村林地承包权交易合同范文
- 内河航运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同
- 10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家谱吊线图模板
- 天车维护与安全操作培训课件
- 护士长管理能力提升-课件
- 运动按摩全套课件
- 家庭急救知识(异物卡喉的急救)共45张课件
- 机台异常处理规定
- 2021年苏州市职业大学职业适应性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DBJ∕T 13-253-2016 福建省耐腐蚀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电镀废水中各种重金属废水处理反应原理及控制条件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3 Linked Lists
- 《汽车文化》全套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