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与城市工业活动和工业地域农业活动和农业地域交通及人地关系高中地理必修2总复习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增长总趋势: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增长差异: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不同地区构成指标:“三率”三种增长模式:增长模式地区(发达、发展中)差异第一节人口的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说明:
人口的出生率:指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
与同期人口总数(年内平均)之比人口的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减死亡数)和人口总数之比
或: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基数
人口增长数=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因素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的什么特点?思考:
世界人口变动的总趋势是什么?
不断增长比较缓慢持续增长急剧增长越来越快,有明显阶段性工业革命二战结束2005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率由多到少的前三位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自然增长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人口政策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英国、德国、日本
鼓励生育,吸引外来移民
水平较高
增长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2、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开始的标志死亡率的下降
3、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特征比较
人口增长模式
类型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主要特征
人口自然增长速度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的自然增长率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
速度缓慢
增长迅速
趋于低增长或停止或负增长
深化探究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其转变(1)构成要素10234死亡率与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逐步过渡(3)目前中国已基本进入现代型(2)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转变(1)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深化探究
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其转变10234死亡率与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2)特征分析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逐步过渡多数发达国家、中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极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老年型初期为年轻型,后期壮年型增长缓慢先是急剧增长,后增长速度减缓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增长模式基本特征人口增长人口年龄结构目前分布深化探究
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其转变10234死亡率与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逐步过渡(3)转变过程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迅速下降,最终导致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从而完成从“高高低”型向“低低低”型模式的转变如何区分和确定人口增长模式1.从特征上区分2.从数值上区分(析图法)原始型与传统型:原始型与现代型:现代是三低,传统高低高;原始高高低。出生率均在3%以上,但原始型自然增长率相对较低,在1%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小于或等于1%,若出生率和死亡率高(均在3%以上)则为原始型,若出生率和死亡率低(均在1.5%左右及以下)则为现代型深化探究
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其转变10234死亡率与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4)影响因素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逐步过渡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深化探究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2.人口问题不同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过大问题表现老龄化问题严重影响对策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采取计划生育政策(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发展职业教育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劳动年龄人口年龄升高,比重下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延迟退休年龄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的状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未富先老)深化探究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2.人口问题(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加速建设全国高速路网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迁移量大,给社会管理和人口管理带来新挑战加强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人口众多的国情没有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仍然存在较大压力对策问题4.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5.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2012·山东文综)右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BB试题调研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1982年34岁以下人口占比大2009年34岁以下人口占比减小2009年老年人占比上升读图技巧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一、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1.解读图表(1)图表构成年龄结构
表示某一国家或地区某一年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绝对数量)男
女
读图技巧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一、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2)图表类型成年型(静止型)老年型(收缩型)下宽上窄,说明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反之则相反,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必将迅速增长。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几乎相近,儿童、青少年所占比重趋于减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人口总规模继续增长。上宽下窄,说明人口结构中儿童、少年、青年人的比重小,而老年人口比重大。其人口增长的趋势是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必将会缩减。年轻型(扩张型)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
(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_国;如该国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_(2)B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型,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_______(3)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就业困难资源、环境压力大影响经济发展现代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或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补充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3)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总和是100%。如上图中星点的三要素构成比重分别约为A—25%、B—47%、C—28%。①②③(2)过图中标出的点(在图中为“﹡”),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箭头)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
读下图,若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B.②
C.③D.④abc000100(%)100(%)100802020204040406060608080①②③④C
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2.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实行计划生育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D.鼓励人员出国abc000100(%)100(%)100(%)802020204040406060608080①②③④A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概念及分类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中国人口迁移的阶段及其特点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源和矿产资源经济因素:生活条件、就业机会、经济收入政治因素:战争、政治迫害、政策社会文化:宗教、民族、家庭、婚姻、教育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其他因素:个人心理、年龄、性别等第二节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①必须改变居住地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一、人口的迁移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按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城市城市→农村农村→农村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城市→城市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C1向A2C1向D不属于迁移的:A1向A2,C1向C2A1向B1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B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D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ABCD时间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世纪以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旧大陆(亚、
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亚、非、拉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调整了劳动了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3、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二次世界大战前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迁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迁出北美洲迁入迁入大洋洲迁入迁入美洲南亚土耳其北非欧洲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拉美亚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当代成立到20世纪80代中期20世纪80代中期以来迁移的流量增大,自发流动大批迁移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改革开放政策、地区发展不平衡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家政策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由中、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4、国内人口迁移迁出地:①缓解人口的压力;②但也造成人才流失迁入地:①解决了劳动力不足;③但也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因难、治安混乱等问题。②加速城市化进程;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甲地区乙地区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___0+____+++++++_0__0人口迁移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迁出地迁入地中间阻力+代表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代表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0代表无关因素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①气候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②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荒漠化与移民③土壤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④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本溪市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2.经济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深圳市2.经济因素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3.政治因素①政策。国家人口流动政策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3.政治因素②战争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阿富汗难民里约热内卢3.政治因素③政治中心改变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巴西利亚4.社会文化因素①文化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4.社会文化因素②家庭和婚姻。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4.社会文化因素③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差异
1935—1939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36—1939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个人因素4.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1.气候、土壤、水文、资源、自然灾害等2.经济发展、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A.
因素(主要)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吸引人口迁入B.①1972年乌干达亚裔被独裁者驱赶迁往英国②许多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成为难民③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戌边C.④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宗教迫害D.⑤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
灾引发饥荒,许多农户迁往美国⑥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地区的
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难民E.其他因素⑦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投亲靠友性别
性比
性更富有迁移动力⑧青年比少年和老年迁移的比重更大经济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政策政治因素民族歧视社会文化因素水水灾旱灾生态环境因素干旱家庭和婚姻男女年龄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原因是什么?迁移时间迁移原因迁移特点第一次19世纪中期第二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三次20世纪20年代—60年代第四次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以后南北战争东部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乡村城市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南部北部和西部新兴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东北部老工业区西部和南部新工业区老工业区的重建和改善新工业区老工业区乡村城市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概念与含义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因素:自然地理因素为首要因素,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概念与含义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优劣、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技术水平、消费水平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食环境承载力
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a.?b.?c.?d.?e.?自然环境要素目前没有限定已成为决定越来越多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1.不确定性:
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2.相对确定性:
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和对外开发程度的相对稳定,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例如土地、淡水、能源等。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的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列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合理人口容量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降低合理人口容量的原因提高合理人口容量的原因原有生存环境的破坏(如火山爆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较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协调发展合理人口容量
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a.?b.?c.?d.?e.?主要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优劣地域的开放程度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相对性3.人口合理容量(3)谋求途径:尊重人地协调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考点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人口数合理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虚数”国家或地区持续供养人口利用资源智力、技术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可预见的时间内自然资源承载力自然资源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生存发展人口数量大人口数量小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考点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1)制约因素相同容量值生活消费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最大的人口、经济规模适度的人口规模考点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2)特征相同①不确定性: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②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第二章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考点一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2.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城市各项活动需要占用土地各地块交通可达性、地价等不同城市活动发生空间竞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同类活动空间上高度聚集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文教区基础梳理
考点一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3.城市功能区(1)形成: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3)特点:无明确界线,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2)主要类型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深化探究
考点一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4.主要城市功能区的比较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区住宅区与低级区住宅区背向发展集聚成团状,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住宅区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集聚成片工业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中心商务区: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商业区位置区位特征形态功能区4、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基本形式:(1)同心圆结构(2)扇形结构(3)多核心结构读图技巧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补充:城市空间结构图的判读新加坡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图(1)读图名和图例图名或图例中会明确告诉我们是哪几种功能区(2)辨析位置关系一般商业区分布在中心位置,从里向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读图技巧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空间结构图的判读新加坡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图(3)抓住典型特征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所占面积最大;工业区集聚成片,多位于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土地利用集约,占地面积最小。(4)分析布局合理性①工业区的布局:为减少污染,工业区一般选择城市外围,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城区河流的下游。高新技术产业区多和科教文化区、环境优美的地区邻近。②高级住宅区多与高地、文化区、风景区联系在一起;低级住宅区多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工业区工业付租能力住宅区商业区住宅付租能力商业付租能力地租水平距市中心的距离距市中心的距离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①距市中心远近:离市中心越近,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越高。②交通便捷程度:交通越便捷,土地价格或租金越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2、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A区域商业付租能力最高、形成商业区;B区域住宅付租能力最高,形成住宅区;C区域工业付租能力最高,形成工业区。地租水平较低,位于中间地带,即有利于上下班,又方便购物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距市中心远近对工业影响最小,布局在外缘可以降低成本1、三条直线反映: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最大,住宅次之,工业最小。说明商业受距市中心远近影响最大,住宅次之,工业最小基础梳理
考点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2.形成因素(2)社会因素收入种族或宗教知名度比利弗山庄导致住宅区的分化基础梳理
考点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2.形成因素(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3.变化: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深化探究
考点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影响住宅区分化功能区分化主要原因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城市功能分区成因行政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历史背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深化探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补充: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深化探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的关系④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①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②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点):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一般为住宅用地。1.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服务范围服务种类职能级别城市等级少少低低大多高高第二节城市规模、等级与服务功能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1)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与距离关系城市等级高低数目较少数目较多相互距离较远较近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深化探究
考点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城市人口规模城市数目2万~10万10万~20万20万~50万50万~100万100万以上(我国标准)城市数目少相互距离远城市功能多服务范围大高等级城市(大城市)城市功能少服务范围小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低等级城市(小城市)大城市嵌套小城市深化探究
考点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2.影响城市服务范
围变化的因素第三节城市化进程差异一、城市化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1981年的深圳2000年的深圳深化探究
考点一城市化进程差异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作用乡村人口乡村地区城市地区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最重要的指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发展城乡居民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趋同集聚转化为标志作用基础梳理
考点一城市化进程差异一、城市化3.意义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的必然进步就业机会多拉力基础梳理
考点一城市化进程差异一、城市化4.动力医疗条件好社会保障高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全教育水平高基础梳理
考点一城市化进程差异一、城市化4.动力推力土地压力大医疗条件差收入低交通不便社会服务短缺教育落后后期阶段深化探究
考点一城市化进程差异二.世界城市化进程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初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推进较快中期阶段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后期阶段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发展新趋势出现的问题特点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示意时间020406080100城市人口比重/%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深化探究
考点一城市化进程差异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原因城市发展不合理逆城市化现象表现城市化表现及原因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后期阶段所处阶段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原因小(不到40%)大(70%以上)大小城市人口比重快趋缓(甚至停滞)目前速度晚(20世纪中叶以来)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起步时间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读图技巧
考点一城市化进程差异甲为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反映了发达国家(英国、美国)城市化开始早,水平高,近年来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水平低,近年来出现发展速度快的特点。乙为不同时期城市化要素(人口密度、地租、功能区面积等)变化曲线图,多以与市中心的距离为横坐标,以人口密度、地租、面积等作为纵坐标,用多条曲线反映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①~④曲线反映出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读图技巧考点一城市化进程差异丙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判读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A~C的过程反映了地域城市化过程。深化探究
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大气水热状况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大气水热状况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利有利合理过快深化探究
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城市化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居住条件改善交通保护和治理环境深化探究
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3.城市的“五岛”效应(1)混浊岛——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2)热岛——城市气温比郊区高。(3)干岛——白天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低于郊区。(4)湿岛——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5)雨岛——市区局地气流辐合上升,降水多于郊区。
第三章
农业活动与农业地域联系1.农业区位基础梳理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1.农业区位基础梳理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实质: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基础梳理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区位因素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基础梳理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基础梳理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地价资金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基础梳理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科技因素冷藏良种机械化肥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基础梳理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冷藏、良种、化肥、机械等科技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地价、资金社会经济因素比较稳定气候(光、热、水)、地形、水源、土壤自然因素发展变化区位因素3.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基础梳理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地形因素)。(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市场因素)。桑基鱼塘横断山区景观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深化探究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深化探究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深化探究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013•海南地理)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下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2~3题。2.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①纬度较高②海拔较高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④年温差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不便
B.人力成本上升C.土质退化
D.种植面积扩大试题调研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所以气温较低,光照较强AB1.总体评价法反思归纳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例如:右图为“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试评价A、C、D、E四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B地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势条件。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依分作答(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2.关键因素法反思归纳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限制性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它可能是最突出的优势因素,也可能是限制性因素。反思归纳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部分典型地区农业的主导因素:无土栽培,冬小麦、水稻种植区界线北移技术冬季,海南岛的蔬菜供应到北京地区交通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市场东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土壤横断山区、我国东南地区的立体农业地形河西走廊的粮棉、河套平原的种植业水源青藏高原的青稞、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年三熟的作物、海南岛的天然橡胶热量典型农业(农作物)主导因素反思归纳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3.发展分析法2.实质:基础梳理
考点二农业地域的形成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3.特征: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1.形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城市小麦小麦小麦小麦放牧地放牧地放牧地休耕地休耕地休耕地基础梳理
考点二农业地域的形成4.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基础梳理
考点二农业地域的形成4.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家庭农场,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机械化水平高经营方式耕作业与畜牧业结合(小麦—牧羊)生产结构主要特征市场广阔;地广人稀社会经济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暖湿,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形成条件深化探究
考点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深化探究
考点二农业地域的形成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政府鼓励扶持政策科技水平高,牧草或畜种优良科技机械化水平高机械化面向国际市场市场交通发达、便利交通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人口密度社会经济因素灌溉条件较好水源土壤肥沃土壤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地形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气候自然因素区位优势区位因素深化探究
考点二农业地域的形成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2)图解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深化探究
考点二农业地域的形成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3)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评价试题调研
考点二农业地域的形成(2013•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范围图。
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照充足地形平坦生长期长等交通运输技术装备等读图技巧
农业区位图的判读1.将地形、气候因素叠加起来,初步确定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1)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读图技巧
农业区位图的判读1.将地形、气候因素叠加起来,初步确定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2)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读图技巧
农业区位图的判读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做出判断季风水田农业基础梳理
第二节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基础梳理
考点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基础梳理
考点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成本高,耗能大①加大科技投入;②适当扩大种植规模问题及解决措施①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③机械化水平高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科技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生产特点①气候温和,降水丰富;②交通便利;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发达、农业科技先进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②平原地形,土壤肥沃;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④种植历史悠久区位因素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东亚、东南亚、南亚,中国是世界最大稻米生产国主要分布地区小麦和玉米为主水稻为主农作物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农业地域类型深化探究
考点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深化探究
考点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2)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凭传统经验耕作科技水平低大力投资兴修水利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水利工程量大加快机械化发展以体力劳动为主机械化水平低控制人口数量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口,以自给为主单产高、商品率低集约经营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小农经营发展措施原因特点深化探究
考点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3)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评价与发展措施①突出的两大优势: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即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发展的三大措施: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②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是科技水平低。深化探究
考点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商品谷物农业(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市场广阔,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市场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交通社会经济因素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气候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水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沃的黑土)土壤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地形自然因素主要影响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区位因素深化探究
考点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商品谷物农业(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特点及形成原因深化探究
考点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商品谷物农业(3)中美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①共同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区位条件相似。③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②不同之处:a.经营方式不同——美国农场由家庭经营,我国的农场一般是国营的;b.美国特殊区位条件——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等;c.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大面积开垦荒地、肥沃的黑土等。试题调研
考点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013•北京文综)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右图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读图,回答第2题。2.甲、乙、丙分别位于()A.巴西、印度、南非B.南非、巴西、印度C.印度、巴西、南非D.巴西、南非、印度与中国同在北半球、农事节律有一定相似性C大牧场放牧业基础梳理
考点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乳畜业基础梳理
考点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基础梳理
考点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动物疫病的防治①改善交通运输条件;②培育良种;③开辟水源,种植饲料问题及解决措施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①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③专业化程度高生产特点①饲料(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②市场西欧①半干旱气候,天然草场面积广大;②地广人稀;③距海港近,交通便利潘帕斯草原区位因素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分布地区奶牛(牛奶及其制成品)牧牛或牧羊生产对象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农业地域类型深化探究考点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1)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及发展措施深化探究考点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2)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对我国牧业的借鉴意义针对我国畜牧业落后而粗放的经营方式,可以借鉴阿根廷的经验。例如,划区轮牧,种植饲料;保护草原,防止草场退化;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畜种,加强对牲畜病害的研究;开辟水源,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①多分布于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如澳大利亚、南非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美国西部的温带草原气候区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②地广人稀,为大牧场的大规模商品化经营提供可能性。(3)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分析方法深化探究考点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乳畜业的区位因素及生产特点北美五大湖:纬度较高,气候冷湿,土壤贫瘠,不适宜于谷物种植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喜食奶酪的饮食习惯经济发达,城市集中,对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牛奶及其制成品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等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生产特点区位因素产品分布地区深化探究考点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3.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整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作物在热带雨林的低地与丘陵地区,亚马孙热带雨林是最典型的地区热带迁移农业随季节变化迁移放牧、自给农业在非洲和亚洲中部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游牧业随着长途运输和保鲜技术的发展,在远离城市但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也发展了这种市场园艺农业一些大城市周围市场园艺农业以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橡胶种植园:主要在东南亚和巴西。咖啡种植园:主要在南美洲及非洲。马来西亚:世界上最大的油棕产地和棕油出口国热带种植园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商品率高;面向城市市场的园艺业、时鲜业比较发达地中海沿岸及北美洲、南美洲的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式农业生产特点分布地区类型试题调研考点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013•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1)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2)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第四章工业活动和工业地域联系一、工业区位因素基础梳理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主要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动力一、工业区位因素基础梳理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主要工业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一、工业区位因素基础梳理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选址原则: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一、工业区位因素基础梳理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3.工业导向类型工业类型工业特点及区位选择部门举例原料导向型工业水产品加工厂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应接近原料产地甘蔗(或甜菜)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厂、采矿业一、工业区位因素基础梳理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3.工业导向类型工业类型工业特点及区位选择部门举例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应接近消费市场啤酒厂、瓶装饮料厂、家具厂、印刷厂市场导向型工业啤酒厂一、工业区位因素基础梳理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3.工业导向类型工业类型工业特点及区位选择部门举例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应接近能源供应地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工业动力导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一、工业区位因素基础梳理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3.工业导向类型工业类型工业特点及区位选择部门举例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普通服装、电子装配、鞋帽、包带、制伞等工业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服装厂一、工业区位因素基础梳理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3.工业导向类型工业类型工业特点及区位选择部门举例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创意产业技术导向型工业飞机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基础梳理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经济因素交通和科技进步使得原料、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等成为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之一。2.社会因素1.工业区位因素深化探究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工业区位因素结构1.工业区位因素深化探究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工业导向类型易错易混辨析一般原则特殊案例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属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微电子(集成电路)、高级时装则属技术导向型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属原料导向型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则属市场导向型,广东发展石化工业除接近市场外,还利用其海运优势运输原料和产品铜矿石品位低,运输量大,粗铜冶炼宜接近原料产地精解铜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需要靠近火电或水电基地,而铜制品厂则要接近市场地瓶装饮料厂一般要接近消费市场但从长远来看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水源1.工业区位因素深化探究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工业导向类型易错易混辨析一般原则特殊案例普通家具厂因产品不便长途运输,需接近市场在林区建立的家具厂则属于原料导向型,跨国公司在我国沿海设立高档家具厂则是为了利用廉价土地、劳动力,降低成本,占领市场乳品生产基地属于原料导向型北京、大庆液态奶基地的落成则是为了接近市场棉纺织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上海地区的棉纺织工业则属市场导向型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深化探究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原因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深化探究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原因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图解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深化探究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典型案例——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及其原因现代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经历了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时期区位因素变化区位选择示意图(→近距离运输,⇒远距离运输)实例早期煤炭炼铁时代所需原料中煤的运量最大,宜靠近燃料产地德国的鲁尔区20世纪初期需煤量大大减少,“移煤就铁”转向靠近铁矿产地武钢、鞍钢“二战”后生产工艺改进和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受原料产地的制约减弱,钢铁工业向市场和交通便利地区靠近,形成“临海型”布局上海宝钢(1)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2)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右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右图,完成(1)~(2)题。BC工资低,剩余劳动力多,工业化水平低工资明显升高,新产业代替旧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甲企业工资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应该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试题调研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柱状图甲为技术导向型乙为原料导向型丙为劳动力导向型丁为市场导向型工业读图技巧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直角坐标图②工业技术导向型工业③工业动力导向型工业棉纺织工业布局在A处比较合理读图技巧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3.多维坐标图①工业为动力导向型工业能源70%原料20%劳动力10%70%20%10%读图技巧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②工业为原料导向型工业③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3.多维坐标图模式一为技术导向型工业市场25%原料23%劳动力10%科学技术40%读图技巧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模式二为市场导向型工业模式三为原料导向型工业模式四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4.曲线图图6为工业化进程中原料、交通、科技要素投入比例变化示意图,工业革命后,原料在工业投入中的比重上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产所消耗的原料数量越来越少,可替代的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在工业投入中所占的比重在下降,因此曲线①表示原料。读图技巧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5.分布模式图读图技巧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该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制造企业多分布在人口稠密区,由此可推断其目的是占领市场。该公司研发中心选择在北京、上海,主要原因是两地人才素质高,科技力量雄厚。6.工业发展模式图读图技巧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图示信息显示劳动力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甲类企业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工资一直较低,应该趋向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相对于甲类产业,乙类产业工资水平高,属于较高层次的产业。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甲类产业先被淘汰。7.玫瑰图①能源投入比重最大,为动力导向型工业②技术投入比重最大,为技术导向型工业③受市场影响最大,为市场导向型工业④劳动力投入最大,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读图技巧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8.等值线模式图某企业生产必需的两种原料分别来源于M1、M2,N是该企业的惟一市场,以M1、M2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两种原料的等运费线,以N为圆心的同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如果仅考虑运费因素,下列五个地点建厂最合适的是哪一个?方法是:分别计算出四地从M1、M2运输原料和运输产品到市场N的运费,比较则可得出建厂最合适的为丙地。读图技巧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9.表格待选地点运输成本(单位:元/吨)原料燃料成品甲3.685.428.80乙3.163.8514.00丙3.164.2711.60丁3.684.654.80从降低运输成本角度看,该企业区位应该选择在成本最低的丁地。读图技巧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环境因素基础梳理考点二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的区位选择。高科技园区水泥厂2.不同类型污染企业的区位选择基础梳理考点二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1.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深化探究考点二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区位选择要求举例环境要求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电子厂、感光器材厂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流的上游自来水厂、啤酒厂污染程度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服装厂、玩具厂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汽车制造业严重污染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钢铁、石化污染类型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置应选择在:①主导风向的下风向;②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③当地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水泥厂、酿造厂水污染严重的工厂,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印染厂、造纸厂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或居民区钢铁厂、发电厂2.大气污染企业的区位选择深化探究考点二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1)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如某地常年盛行西风,则应布局在城区的东侧,如图1中A处。(2)布局在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图2为我国华北地区某空气污染企业的布局,此类企业可布局在图中A、B两处。(3)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地带,如图3从风向玫瑰图知该地区最小风频的风是西风,最大风频的风是东北风,故空气污染企业应布局在A处。(4)在城郊热力环流显著的地区,宜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如图4中的A、B处。(2013·重庆文综)右图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读图回答第1题。1.该城市计划布局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较适宜的选址为(
)
A.甲
B.乙
C.丙
D.丁试题调研考点二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A甲处道路网稀疏,说明甲位于郊区;该地盛行西南风,甲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不会污染城区大气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基础梳理
考点一工业集聚与分散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基础梳理
考点一工业集聚与分散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基础梳理
考点一工业集聚与分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类型意义按形成分按性质分引起形成工序上的联系:产品与原料的联系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共用当地服务设施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规划建设的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2.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基础梳理
考点一工业集聚与分散类型原因实例目的老工业区过度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短缺,污染严重不少企业由美国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利用廉价土地、劳动力、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电子工业产品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适宜空运“硅谷”企业在东南亚、墨西哥设分厂跨国公司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现代工业的标准化生产和运输技术的新发展福特汽车、波音飞机的全球化生产网络1.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联系深化探究考点一工业集聚与分散2.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比较深化探究考点一工业集聚与分散优点缺点工业集聚①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和协作;②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③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应紧张工业分散①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②环境污染小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试题调研考点一工业集聚与分散红木家具广受人们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上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1)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2)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1.主要分布地区基础梳理
考点二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2.主要特点基础梳理
考点二传统工业区建立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企业为核心。3.德国鲁尔区基础梳理
考点二传统工业区区位优势生产结构衰落原因整治措施丰富的煤炭;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以重工业为主,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用地紧张、环境污染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优化美化环境1.传统工业区的形成、衰落与整治(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深化探究考点二传统工业区2.传统工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思路深化探究考点二传统工业区1.(2011·广东文综)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
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试题调研考点二传统工业区主要原因:①优良的港口;②廉价的海运;③较高的技术反思归纳典型工业区发展条件评价1.思维模板分析角度评价用语自然条件原料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燃料接近燃料地(煤矿、水电站等),能源充足水源靠近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水资源丰富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经济条件市场接近市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交通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便利技术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人才和技术优势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廉价产业基础靠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好;工业基础好社会条件国家政策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工业惯性搬迁费用高社会协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总结中如何进行S分析计划
- 高效协作的实践指南计划
- 2024-2025学年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专题整合复习卷28.1 锐角三角函数(1)(含答案)-
- 促进发展小班幼儿的成长计划
- 抛射剂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医药中间体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音响设备采购招标合同三篇
- 《故宫博物院教用》课件
- 车间配置窗帘报告范文
- 修身养性、赢在职场有效课件情商与影响力
- 绘本小狐狸卖空气
- 媒体创意经济:玩转互联网时代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实验室安全准入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华东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素养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 中考二次函数应用题(含答案)
- 画说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基于“三新”背景下的2025届新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 剑指CET-4:大学生英语能力基础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瓷砖订购合同协议书模板
- 保安项目人员替换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