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鲁迅温馨提示
请拿出你的导学案,典型题本,双色笔和练习本,还有你的激情。将来的你肯定感谢现在努力的你!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杂文的含义及特点2.把握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结构,体会鲁迅先生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3.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结构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结构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鲁迅(1881~1936)杂文集:《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关于杂文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特点: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背景介绍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题旨)
第一段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批判送去主义的?
1.古董展览.绘画展览.梅博士出国探究一答案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这里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阴谋罪行
抛来和抛给有什么区别?
前面4段,揭示什么是“送去主义”及实行“送去主义”的危险性;后面5段,论证什么是“拿来主义”及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和怎样拿来。探究二前面4段讲的什么问题?后面5段讲的什么问题?
探究二★“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大宅子文化遗产不敢进门接受一切放火烧光“拿来”!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逃避害怕全盘否定辩证吸收全盘肯定
拓展提升
文章第8段和第9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排外媚外误国卖国因为所以
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主义因果论证小结:论证思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
先破错误的观点,再提出相对的正确的观点,先破后立。对比论证破立对立小结花本漫s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