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哲总体复习一、哲学基本知识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概念,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典型错误: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性和同一性了解这些分别是什么的划分标准例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物质是否决定意识,意识是否反映物质B哲学基本问题C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4、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历史形态#基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三种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例题、赫拉克利特说:“火产生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永远都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些哲学观点①否认了神创论②是对世界本原朴素的正确理解③包含一定的辩证法的思想④具有唯心主义的色彩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5、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两种形态#基本观点(略)#两种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代表人物:西方: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德国—费尔巴哈东方:荀子、王夫之、范缜代表物质:东方:金木水火土,气西方:火源说;原子等代表话语:1、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2、天地合气,万物自生3、气着,理之依也4、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唯心主义代表人物:西方:贝克莱,黑格尔东方:慧能,陆王心学,程朱理学一切宗教代表本原:主体意识,绝对精神,理念代表话语:1、心外无物2、理生万物3、我思故我在4、我的眼界就是世界的边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而不是四军对垒世界不过是转瞬即逝的飞速流体,你不可能真正了解它,因为你是处于激流漩涡中的石头。上述观点A讨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B讨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C讨论了物质和意识第一性的问题D讨论了物质和意识同一性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④理在气先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②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从哲学上看,这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观点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见书本)阶级基础(略)自然科学基础(略)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唯物辩证历史观的有机统一2、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发现了社会的本质是实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找到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马哲诞生后出现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科学性:来自实践并接受了实践的检验革命性:“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建立在实践观点基础上;实践观是马哲的基本观点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注意科学发展观#能够体现的哲学道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3)辩证否定观,创新意识(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认识反复性和无限性唯物论1、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什么#物质有哪些属性#如何论证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①两者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②物质概念探究了一切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即客观实在性。③物质具体形态可生可灭(暂时性),物质不生不灭(永恒性)
※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概念()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它指的是万事万物③它反映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新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最终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离开运动谈物质是什么?#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什么?#离开运动谈静止和离开静止谈运动分别是什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了解静止的两种形式(结合量变质变)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离开运动谈静止----形而上学
离开静止谈运动---否定相对静止----相对主义,诡辩论---不可知论我国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块以每年约30毫米的速率向东38度推移,中部的昆仑地块以每年平均速率21毫米的速度向北东部的昆仑地块以每年平均速率21毫米的速度向北东61度推移,北部的祁连山地块以每年7-14毫米的速率向北东80度推移。上述事实表明A.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唯一特性
D.事物总是瞬息万变的“树欲静而风不止”说明了A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客观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002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固有的→不是主观添加的(如乌鸦报丧是主观臆造的)▲本质的→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是现象)▲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是偶然的)▲稳定的→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易变动,而价值规律不变)3、规律的含义、普遍性和客观性A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搭乘火箭,如利剑般直插天际,奔向在轨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中国载人“太空之吻”。看似简单的手控交会对接背后,却是高难度的。茫茫太空中,负责引导飞船驶向天宫一号的“红线”——微波雷达不负众望,在224公里处双向发现目标,超预期完成任务!的成功,表明()A.客观规律是可以为人类认识和利用的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C.人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③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④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C.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D.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AD一种社会制度从它产生到灭亡,社会性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它没有任何变化,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都在不断地变化。材料中的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A事物都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B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D.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伴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工作草图的宣告完成,将来人类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来改造生命。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①为世界物质性理论又一次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依据②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有力打击③随着科学的发展,意识的反作用越来越强,总有一天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④证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是以人们承认和服从自然为前提的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太空共飞行10多天后,返回地球,实际着陆点距理论着陆点相差仅无几。这体现了()A.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为人类所用B.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DA(02年全国)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堰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CA“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①承认物质,否认运动②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④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⑤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⑥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①③④⑥B.①④⑥C.③④⑥D.①④⑤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事物运动有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D.想作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BA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5、意识是人脑的功能6、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计算机专家已经开发了具有高度人工智能的新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类进入危险地区,完成地质勘探,水文勘测,反恐排爆等人类难以完成的相关工作。但我们却依然认为:电脑是没有意识的。这是因为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技能C意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起源对象,内容生理基础本质诗句中的雪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现实的雪景现实的黄山山水画中的黄山7、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的特点目的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意识的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②意识对人体生理调节的作用上述图片说明了,意识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运用这种认识指导人类的改造世界的活动走向成功。上述图片还能反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中国远古岩洞壁画中的火星机遇号拍摄的照片※蜘蛛的活动与纺织生产相似,蜜蜂筑巢如同建筑楼房,但无论蜘蛛和蜜蜂怎样精巧都无法和世界上最拙劣的纺织工人和建筑师相提并论。这是因为A蜜蜂和蜘蛛的智力水平低于人类B人类是物种进化的高级阶段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特点选择题精选1、2007广东卷—“一切的人,包括科学家,哲学家,工人,农夫,哪怕是政客和流氓都会有选择地探索这个世界的某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方面。”这个观点表明了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客观存在对人脑的反映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著名心理学家奥利弗·里欧士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就是这样”。这段话蕴含的哲学原理是A客观事物根据人主观感受的变化而变化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受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3、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拜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了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了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的意识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4、“威客”是英文Witkey(wit智慧,key钥匙)的音译。目前,威客主要通过网上提供创意,标志设计等各类智慧点子和知识产品,来为客户服务并以此获利。“威客”提供智慧点子获得收益的内在原因有①创造性思维来源于人的主观想象②创造性思维能发现并解决新问题③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④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唯物论原理方法论总结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2、意识对物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注意精神的作用)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同时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见书本)
认识论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例1:下列属于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外科手术②教师备课③学生自学④法官判案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例2今天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到北京开始对中国的正式友好访问,访问期间,随行的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多次表示世界金融危机的解决不是某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实现的,而且她还用中文说中美两国必须“同舟共济”上述材料表明实践A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B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C是社会性的活动D是历史性的活动CC例3人建筑房屋和蜜蜂筑巢的不同点在于①蜜蜂筑巢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②人的活动是在意识支配之下的③蜜蜂的活动在一种低级的意识支配下④人的活动是历史性的活动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④例4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的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院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有那么大的差距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时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社会性B历史性C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AD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比较:“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a.“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b.“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c.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比较:“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a.认识来源于实践,来源只有一个;b.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更可靠,两者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第二、实践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第三、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注意: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强调认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实践的发展带动了认识的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一,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第二,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第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客观之间的桥梁(实践能够成为检验标准的原因)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从而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Δ判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这个部分强调认识,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只有运用到实践中,用于指导实践,理论知识才是有意义的。“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依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物极必反,暗极则光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①③⑤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①②⑤A.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无数青年学生志愿者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青年学生要坚持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青年学生要坚持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因为 ①一切正确的认识都是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D许多党员干部在痛失亲人的情况下,仍然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们用忘我的劳动来驱散内心的痛苦,用对群众的救助来弥合失去亲人的创伤。他们的先进事迹表明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对主观世界的改造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天气预报变得越来越精细。除了每个奥运场馆需要详实准确的气象信息外,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这说明了()
A.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达到目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发展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主持,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多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研制的新阿尔法磁谱仪将于2008年升空继续寻找反物质。人们利用阿尔法磁谱仪深入探究世界,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A2008年11月12日,根据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拍摄制作的月球影像图发布。“嫦娥一号’,能按照地球指令,准确地向地面传回月球的各种信息,这说明()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②实践具有社会性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④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创造规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C50年来,宁夏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人们互相尊重、共同发展,全体人民安居乐业,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想问题办事情抓主要矛盾B“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得亲口尝尝,想知道砒霜的滋味,你也得亲口尝尝哦。”上述观点A看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没有看到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C没有看到实践是获取认识的途径之一D看到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是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①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相对于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和范围。#要求: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的丰富、完善和发展。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反复性的原因①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限制)。②认识的客体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无限性的原因①认识的对象(客体)即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根本原因②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③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无限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上升性的表现
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认识论原理方法论总结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点展开),这要求我们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这要求我们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和真理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①认识是变化发展的②理论和实践应当相结合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读书和实践是知识的来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A(不定项)“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这告诉我们()A.认识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和推移B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改善生活C.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D.认识是真理的基础AC“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句话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B.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C.认识事物是不可知的D.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和永恒使命。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B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了解: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1)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2)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3)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基本观点?2、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判断】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普遍联系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3)联系的客观性(注意对比规律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①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不可割裂事物固有的联系,不可主观臆造联系)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多样性的表现。(见书本)#联系多样性的原因—客观条件的多样性#联系多样性的要求:
①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②全面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尤其是把握事物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07高考政治江苏卷第10题)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是指()A.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B.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C.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D.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C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这句话中主要体现了()A.普遍联系原理
B.矛盾普遍性原理C.规律客观性原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海啸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沿海地区,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说明()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联系C.关键的部分的性能与状态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D.量变引起质变AB腾讯推出的“我用QQ说爱你”温情主题活动提供了一个年轻人和年长者沟通的新途径,营造了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从哲学上看这表明了A.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B.联系可以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D.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D(07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宁夏卷23题)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往往会对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来说,这是A.联系普遍性的体现B.发展普遍性的体现C.运动绝对性的体现D.意识能动性的体现AA科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事物“和平相处”,但是“入侵”夏威夷群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05广东政治试卷18第题)1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A.复杂多样的B.不可捉摸的C.因人而异的D.固定不变的DA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理解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是主导和统率,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而部分则被支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
①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②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注意:不可把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理解为矛盾普特关系。(2)要求①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取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部分影响整体,要求我们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注意: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判断▲整体的功能一定大于部分的功能之和()▲整体决定、统帅部分()▲在一定条件下,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ד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告诉我们要
A、注重整体,不能看部分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
D、注意量的积累,促成质变目前,我国对国有小企业采取放开政策,鼓励大企业对小型企业进行兼并。在这个改革过程中,有的兼并只是进行简单的组合,结果并没有改变亏损状况;而有的进行资产重组,优化组合,转换经营机制,结果扭亏为盈,焕发了生机。这说明
A.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
B.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C.只有把事物统一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D.局部必须服从整体,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CB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睦邻”、“安邻”和“富邻”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的哲理是A.联系具有必然性B.规律具有普遍性C.意识具有主观性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定项: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些地方政府“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是其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哲学上讲,这些地方政府的做法是A.没有用联系的观点处理问题
B.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C.是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看问题D.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BCD(06政治江苏卷第11题)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一叶知秋B.盲人摸象C.坐井观天D.管中窥豹(07高考综合能力试卷·文科使用上海卷第5题)右图喻示管理学理论中经典的“木桶原理”,即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蕴涵的哲理是A.量变引起质变B.事物发展不平衡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D.整体离不开局部DA注意: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联系观的原理和方法论1、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不能割裂事物固有的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来促进事物的发展)3、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全面分析事物的联系(具体见书);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5、系统与要素的关系4、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如何论证发展的普遍性?5、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什么是新事物?6、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例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刺激政策退出战略”例2、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型道路,实现社会经济的永续发展。例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枝头万木春用变化发展眼光看问题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实质(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第一,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和发展,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二,社会历史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第三,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途。(2)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第一,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第二,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与接受也有一个过程。第三,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只有经历挫折,事物的才能实现发展()只有经过不断地反复,人们才能正确认识一个事物()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既看到了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更强调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既能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也能体现发展趋势的前进性的方法论要求。7、量质变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和指导意义区别含义特征表现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提示】量变有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在数量(大小、速度、程度)的增减,二是结构发生变化。#量变与质变的联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第四,事物的变化发展就是经由量变到质变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判断】*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发展必然质变,质变必然发展()#割裂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的错误思想
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是形而上学的思想,如:
生物激变论——承认质变,否认量变。
庸俗进化论——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勉励受灾群众说:“多难兴邦”。多难兴邦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量变是事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B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C事物的发展是有条件的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越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俄罗斯文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DA在我国医学领域,一种革命已悄然而至,长期以来以“心死亡”判定死亡的标准将被“脑死亡”取代。“脑死亡”不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已经有了首次的实践。当然其中必然有阵痛,有疑惑,但这毕竟是科学和理性的选择,是对人的生命的最大尊重。据此回答“脑死亡”代替“心死亡”材料体现了A新事物和旧事物是根本不同的B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C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D发展是显著的运动和变化C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又能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是A邯郸学步B唇亡齿寒C吐故纳新D因地制宜“宋人攻鲁,欲渡庸水,遂牵兵士查之,曰:可渡。是夜,兵三千袭鲁,天降大雨,庸水暴溢,宋兵仍渡之,多卒”。上述军事行动违背了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辩证否定观的实质④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CB#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他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重视量的积累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A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每发射一次,就前进一步。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这说明:①意识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④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不会停滞不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B“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B8、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9、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1)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这就是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提示】
(1)“两个方面”不是任意的两个方面,而是构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2)“两个方面”是具体的、多样的,不局限于“优点”与“缺点”两个方面。(2)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孤掌难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乐极生悲,塞翁失马,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绝对的光明是绝对的黑暗放弃自由才能获得自由,绝对自由等于绝对混乱(3)、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1、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弦。
--赫拉克里特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史伯
没有新陈代谢,生物体的消亡就成了必然
--巴斯德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就是说矛盾的斗争性必须在矛盾的统一体中才可以存在,如果连矛盾统一体都不存在了,也就不能称其为矛盾的斗争性了。事物也就无法存在发展了。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由此(共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1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1)矛盾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例:世外桃源,粉饰太平,讳疾忌医等都是否定了矛盾,不敢承认矛盾的存在。※这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之所在。注1:这里的普遍性指的是矛盾普遍存在注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方法论(自主总结·两点)判断▲任何两个事物都构成矛盾的双方()▲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是优点和缺点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面()▲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矛盾就是问题,因此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就是问题,应该建设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3)矛盾特殊性原理方法论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见书本)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见书本)地位: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原则意义: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4)矛盾普特关系及其方法论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事物的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事物的个性(2)联系: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特殊性离不开(包含)普遍性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下相互转化※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方法论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方法论(一)
这要求我们要把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统一起来。方法论(二)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方法论(三)坚持从特殊到普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例:万物莫不相异,万物莫不相同。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白马非马奥运奖牌“金镶玉”民族的,世界的……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试点,再推广。解剖麻雀,抓住典型判断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和局部、多数和少数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
()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就具体事物而言,有的具有矛盾的普遍性,有的具有矛盾的特殊性()11、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一组原理: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方法论: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关键关键词:重点,核心,关键中心工作,第一要务重中之重等名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射人先射马,擒賊先擒王“斩首战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1)主次矛盾相关原理和方法论第二组原理: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例如:我们必须做到四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2)矛盾主次方面及其方法论第一组原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方法论:这要求我在认识某一个矛盾的时候(给事物定性的时候),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例:改革开放成就和问题并存,但成就是主流,改革是成功的。(给改革定性)绝大多数的党员干部是清廉的。(给党风定性)不能“因噎废食”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不能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第二组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主要方面,也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双刃剑三部曲第一步:一分为二第二步:抓主要方面,抓主流第三步:不忽视次要方面,防微杜渐网络文化先进的,积极的落后的腐朽的主流,主要方面防微杜渐联系、发展、矛盾之间的关系是()①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②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④由于事物的联系,引起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改变,从而构成事物的运动和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A(2009·江苏,27)“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009·广东,34,不定项)下列选项蕴涵以矛盾的同一性的是()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BACD漫画中的“先生”错误在于①认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②认为矛盾普遍性可以离开特殊性而存在③是典型的诡辩论者④割裂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BC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B、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制度C、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主要矛盾决定了事物的发展进程所以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从哲学上讲是因为A.任何事物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事物的发展是由弱到强、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过程东盟地区各国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协调与合作逐渐增强。维护稳定、促进合作是亚太形势的主流。这主要说明A.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BB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这样的做法违背了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的方法和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绝不能简单粗暴,激化矛盾,更不能动用专政手段对待人民群众。”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说明A.矛盾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B.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C.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BA(1)、辩证否定观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强调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的根本原因来自事物的外部,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13、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的原理方法论原理: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方法论一:坚持扬弃的观点,肯定……否定……方法论二: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既尊重书本知识,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1、内容:(1)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的方面去理解的。启示: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1、未来太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造性人才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说明A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B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C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我们在国际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D要不拘泥于陈规旧制,敢于否定一切2、《喜洋洋和灰太狼》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国产动画片精品制作,他一举脱掉中国动画片一直以来过于幼稚的毛病,同时吸收了很多小品中的创意,并采取了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取得了非凡的业绩。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弄清楚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弄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阶段C要有创新精神,大胆革新,由于创新D创新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唯物主义((04年全国春)《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增补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蓝牙”、“克隆”等新词新义1200余条。这表明()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1.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思考:1)社会存在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内容是什么?2)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注意: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是一致的2、价值观也是一种社会意识。
近年来,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其中蕴涵的哲理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DB近年来,洋节西风东渐,情人节、圣诞节等等,正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推而广之。社会正被这些新颖、另类的文化所感染、浸润。这表明()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不同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性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从柏拉图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都描述了一种美好的、终极的理想社会。这种思想A.肯定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性B.没有科学地表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C.反映了一种倒退的社会历史观D.正确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思考:1)什么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并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2)生产力的变化,会立即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吗?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都是积极的吗?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社会发展是怎么实现的?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什么?社会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都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4)在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解决方式是什么?5)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6)我国的改革:①性质?②根本目的?③作用?(不定选)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正确的是()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C.这一矛盾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事实是,原有的生产力水平有多高,总是限制着下一步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幅度。”这段话意在告诉人们()①人们面对的都是已经形成的生产力水平,只能在原有水平上推进一步②每一代人面对的前一阶段形成的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都是客观的③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他所面临的生产力水平④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A下列事物属于经济基础的有()①生产资料所有制②大机器生产③分配制度④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说明()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起促进或阻碍作用C.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D.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BA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的矛盾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③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A①③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C
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从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说课心得体会
-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汇编:词语运用
-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化学试题(含答案)
-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 高三历史试题(无答案)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南江镇中心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英语试题(无答案)
- 第4单元 比-单元素养测评(2)-2024-2025学年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含答案解析)
- 浙江地区高考语文五年高考真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 2025年高考化学总复习试题分类训练:金属有关的工艺流程(解析卷)
- 幼儿园厨师长期劳动合同
- 国家战略合作意向书
- 珍爱生命拒绝危险游戏
- 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课件
-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及工艺
- 六西格玛之控制阶段详解
- 《领导梯队: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解读
- 护理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
- 工程流体力学课后习题答案-(杜广生)
- 幕墙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范本
- 报价单模板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