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年代文学思潮第1页,共15页。
1976年10月以后的中国文学通常称为新时期文学。新时期文学以1989年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根据1976-1989年文学思潮流变的大致状况,我们分三个阶段来介绍:1976年--1980年--1985年--1989年第2页,共15页。
一、新时期文学的复苏(一)政治和文艺的拨乱反正
1.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4月5日(清明
前后),天安门广场掀起一场以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主要利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表达人民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怒与声讨,对光明和理性的呼唤,歌颂和怀念周总理,具有极强的现实功利性和战斗性。四五诗歌运动宣告了“假大空”的文革文学的末日,成为“伤痕文学”的发端。第3页,共15页。2、政治的拨乱反正1976年底,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央对文革作出了定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引发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评两个“凡是”,要求“解放思想”;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4页,共15页。3、文艺界拨乱反正和艺术自由的提倡1977年至1979年,政治的拨乱反正也贯彻到文艺领域。集中清算了“四人帮”的极左文艺观念。文艺组织恢复工作。文学刊物相继复刊。一批被打倒的作家“归来”,重新获得了创作的权利和自由。1979年10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提出艺术民主,文艺界全面解冻。1984年12月作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提出创作自由的口号。第5页,共15页。(二)文艺论争1、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论争对“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提出了置疑。对文艺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视和重新认识,为1980年“二为”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提出作好了理论和舆论准备。第6页,共15页。2、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对现实主义中真实性的重新认识。对生活事实与生活真实,生活本质与生活真实,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真实性与倾向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廓清了一直以来对现实主义一系列似是而非的观念,对以真实性为核心的现实主义达成了共识,确立了新时期文艺复苏的方向。第7页,共15页。
二、80年代前期文艺思潮
(一)文学潮流
1.伤痕文学:直接起因于揭露文革的灾难,描述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伤痕文学走出了文革的假大空颂歌模式,直面血泪人生。蓬勃发展时间为1978-1980年间。刘心武的《班主任》(1977年11月)用艺术的形式对刚刚逝去的文革提出了质疑,标志“伤痕文学”的发端。卢新华《伤痕》、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冯骥才《啊!》、莫应丰《将军吟》、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陈国凯《我应该怎么办》等。第8页,共15页。
2.反思文学: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是伤痕文学发展的深化和必然结果。反思文学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重要作品: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谌容《人到中年》、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
3.改革文学:改革文学的思想内容旨在呼唤、表现城市和乡村的变革。蒋子龙是改革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其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开启风气之作。重要作品: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国文《花园街五号》、何士光《乡场上》、贾平凹《腊月·正月》第9页,共15页。
(二)文学论争
1、对文学中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的讨论。基于对文革文学的反思,文学开始呼唤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关注文学中关于人的“异化”问题。
2、关于现代派的讨论:论争由徐迟1982年发表的《现代化与现代派》一文引起。需不需要现代派;现代派好不好;现代派与伪现代派。第10页,共15页。三、80年代后期文学思潮
时代背景:中国的改革全方位化,深入化和快速化。(一)文学发展状况1985年起,文学进入新变时期,出现了鲜明个性和风格独特的作品。如郑义的小说《老井》、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莫言的《红高粱》、刘索拉《你别无选择》,韩少功的《爸爸爸》、方方的《风景》,王朔的《顽主》等。第11页,共15页。
文学的本体性受到关注。作家尤其关注文学形式的意义、价值和作用,表现生活替代了“反映生活”,文学观念发生了整体位移。文学生命意识的觉醒。文学中性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张扬。如张贤亮、王安忆、贾平凹、铁凝、刘恒等的小说创作。第12页,共15页。重要的文学创作潮流:寻根文学、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韩少功、张承志、阿城、郑义、贾平凹、莫言、王安忆。把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尝试以现代意识去观照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马原、洪峰、余华、格非、苏童的“先锋小说”致力于艺术创新,把现代主义文学的探索推向了极至。第13页,共15页。
80年代末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主张还原现实生活的原生态,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注重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烦恼与欲望,追求客观冷静的叙述方式。
(二)文学论争
1、文学主体性的讨论。1984年到1987年,刘再复发表了一系列围绕“人的主体性”来研究文学的论著,引起讨论。有关文学主体性的争论焦点是人的主体性的认识和人的主体性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2、文化寻根的讨论。文学论争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变化到对纯粹理论的争鸣。文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显示出强烈的本土意识,出现了“文化寻根”热等,出现了以地域文化为明显标识的作家。如韩少功、李杭育、郑万隆等。第14页,共15页。
3、关于重写文学史的讨论1988年4月,《上海文论》开辟“重写文学史”专栏,陈思和、王晓明主持。重写文学史,是80年代后期文艺观念深刻变革的结果。也是引进西方文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创意产品采购合同变更及版权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美团骑手薪酬福利及晋升体系合同2篇
- 课题申报参考:南岭走廊傩戏服饰文化基因解码及传承路径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慢波睡眠期间无意识序列学习的神经机制及认知调控
- 2025年度虚拟现实游戏开发与授权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个人旅游居间代理合同样本2篇
- 南京市2025年度二手房购房合同(含环保检测报告)4篇
- 2025年度个人租赁城市中心公寓及家电配置合同3篇
- 2025版南宁高新区厂房租赁合同及技术支持服务协议4篇
- 2025年度个人小额信用贷款合同范本7篇
- 绿化养护难点要点分析及技术措施
- 2024年河北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车位款抵扣工程款合同
- 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数学真题(原卷版)
-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题100题附答案(完整版)
-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英汉互译单词练习打印纸
- 2023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招聘实验技术人员24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一氯二氟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母婴护理员题库
- SWITCH暗黑破坏神3超级金手指修改 版本号:2.7.6.9088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