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天津翔东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天津翔东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天津翔东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天津翔东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天津翔东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天津翔东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盛开在屋顶的莲花葛俊康听父亲说,奶奶生前喜欢种莲,并且还是种莲的高手。每年奶奶都要在家门前的河汊道里种上一大片的莲藕。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艳。每天早晨,奶奶总要站在莲花旁边,一脸慈祥地看着在河里划船的父亲。父亲十八岁那年,从爷爷手中接过船桨,成了村里唯一的摆渡艄公。父亲除了摆渡,没事时,就按奶奶的吩咐,帮人们运这运那,特别是洪水来的时候。父亲说,那年的洪水,来得特别突然,也来得特别猛。半夜里父亲听到奶奶的喊声,忙跑出门去看,洪水已经冲进了街道。父亲惊呆了,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奶奶喊:“赶紧叫醒大家搬到山上去。”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奶奶就和父亲分头边喊边敲人家的门。洪水越来越大,奔腾着,蹿进了院里。父亲回来后,马上开始手忙脚乱地往山坡上搬东西。这时,奶奶忽然想起了生产队堆放在河边晒场上的稻谷还没收拾,那可是全村人的口粮啊!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粮食显得特别珍贵,奶奶忙叫父亲去找他的船,然后到晒场去运粮食,还要他边跑边喊人。父亲赶到晒场,把船靠过去,闻讯赶来的青壮年一下就围了过来。几千斤稻谷少量已经装袋,大多还堆在地上,大家七手八脚,装袋的装袋,装船的装船,劲大的直接扛上麻袋往山坡上跑。洪水越来越大,父亲的心里挂念着奶奶,运完一船后,就直接把船划回了家里。这时,洪水已经淹没了柴楼。奶奶已被逼到了房顶上,看见父亲,忙问:“运完了吗?”父亲说:“还没!我想先把你送上山。”奶奶厉声对父亲说:“瞎胡闹,赶紧回去!运完了再来,我没事!”父亲望着奶奶,不敢吭声,只好又把船划了回去。晒场上的人们还在忙着,有人抱怨父亲咋现在才来,一袋袋稻谷装好,运到山坡前,卸下,背上山坡;返回,再装。洪水还在上涨,但平稳了些。马上就运完了,这是最后一船,看着那一麻袋一麻袋胀鼓鼓的稻谷,父亲开始动起了心思。那个年代,粮食是多么金贵啊!他看看左右没人,就把船停了下来,从船上找出一截绳子,把一袋稻谷拦腰捆好,绑在船舷外的挂钩上,麻袋浸在水中,只有一小节绳子露在外面,即使是白天,不仔细看也看不出,何况这闹洪水的三更半夜呢?船靠岸了,人们很快就把稻谷搬完了,父亲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才想起了奶奶,赶紧划着船往家赶。但由于一边吊着稻谷,船倾斜得厉害,走得也很慢。父亲回到家,洪水即将浸过房顶,但奶奶还静静地坐在屋顶上,像安祥的观音。父亲赶紧跳上房顶去扶奶奶上船,这时船一下子倾斜得几乎要翻了。奶奶愣住了,问父亲:“船咋了?下面挂着啥东西?”洪水还在上涨,父亲没时间跟奶奶解释,催促她赶紧上船,但奶奶似乎猜出了七八分,盯着父亲不放。父亲只好说出了实情。奶奶立刻急了:“你咋能这么干?我刚才还寻思,经了这场大水,后季的庄稼眼看没了指望,全村人就指着这点粮食活命呢,这要是谁动了歪心眼,偷偷地王自己家里背,那咱村非有饿死的不可。没想到我儿子就这么干!”父亲惭愧得低头不语,只是一个劲地催奶奶上船。奶奶用严厉的口气说:“今天你不送回去,我就不走了!”说完,奶奶挣脱父亲的手,盘腿端端正正地坐在了屋顶上。父亲答应奶奶一定把粮食送回,要奶奶先上船,但生气的奶奶执意不肯:“你不送回粮食,我哪有脸见人?”父亲无奈,只好调转船头去送粮食。这时天已放亮,父亲回头看时,洪水顺着房檐流过,端坐的奶奶像一朵盛开在屋顶的圣洁的莲花。突然,轰隆一声,房架垮了,屋顶上的奶奶掉进了洪水里。父亲大喊一声,手忙脚乱地把船又划了回去。船边的稻谷浸了水,坠得船怎么也划不动。父亲赶到时,奶奶已不见了踪影。父亲哭喊着,不停地划,不停地寻找。洪水无情地涌动着,往下游狂奔而去……从此,奶奶那莲花般圣洁的形象,就一直开在了父亲的心里。(有删改)4.下列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段写奶奶喜欢莲花,每年在门前河汊里种满莲花,还写到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艳,意在强调奶奶勤劳,心灵手巧。B.父亲划着船到达晒场时,许多人已经到了,大家“七手八脚”忙着搬运粮食,这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有着高尚的情操。C.父亲在运生产队粮食时,放心不下奶奶,这显示出父亲对奶奶的孝敬,这种情感令父亲不敢违抗奶奶让他送回粮食的命令。D.父亲将一袋稻谷吊在船侧,致使船走起来很慢,不仅不能及时赶回家,也不能及时将粮食送回集体,这是奶奶遇难的根本原因。5.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奶奶”这一形象的特点。6.小说以“开在屋顶的莲花”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C

5.(1)奶奶是一位慈祥而严厉的母亲,她总是慈祥地望着干活的父亲,但孩子犯了错误,却决不宽容。(2)奶奶是个倔强、正直、刚强的人,虽然面临危险,但儿子不用行动改正错误,就坚决不让步。(3)奶奶热心善良,品德高尚。总是把集体和他人的事情放在首位,洪水来时,她一家家叫醒村民;自家东西还没有收拾,让自己的儿子先搬村里的粮食。(4)奶奶品质高洁,珍惜名誉。喜欢莲花,把名誉看得比生命重要,因儿子私自占有集体的东西而感到无脸见人。

6.(1)莲花开在屋顶违反常规,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构思方面)(2)“开在屋顶的莲花”是比喻端坐在屋顶上的奶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这一画面永远定格在读者的心中,美化了人物,概括了主题;(人物和主题方面)(3)屋顶是小说高潮发生的地点,也是主人公牺牲的地方,以此为题提示了小说的线索(情节方面)【4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开篇写莲花主要目的是与后文形成呼应,展现奶奶高贵纯洁的灵魂。B项,高尚情操固然不能说没有,但不全是,大家要保住活命粮应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D项,奶奶遇难固然跟船走得慢有关,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父亲”的私心,使得奶奶无颜面对乡亲,拒绝上船。【5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6题详解】试题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2.阅读下文,完成6——11题(21分)

呼喊的泥土①那次,在电视“半边天”节目见主持张越采访一位乡村女人张小样,张小样坐在扬起尘土的院里说:“……我不要什么都不知道,不要就这样过一辈子!我渴望知识,渴望从电视里多知道一些事。我不要麻木。我宁愿痛苦。”她的声音哽噎了,饱含无限磨折委屈,同时有种横下心的决绝。②在她的乡村,她找不到一个可说话的人,人们当她是异类,这种深井般的无望与孤独,让一个女人向上的路走得艰涩无比。在闭塞乡村,她艰难地咬着牙不肯屈服于那么多乡村女人都屈服了的命。她要想事,她要思考,她的眼睛和面孔充满挣扎的痕迹,她穿着红衣裳坐在堆着麦秸杆的院里,像面决不投降的旗帜。这是个不甘于命运的执拗女人,一个不肯把心磨砺成粗硬石头的女人,她忍着鲜血与疼痛要把心打磨成看得清事物的玻璃——人鱼用行走的剧烈痛苦换来了腿,却并未赢得王子和爱情,但人鱼一点也不悔,因为在剧痛中她曾那么地接近了幸福。张小样,她也是条甘愿的人鱼,她不要蒙昧与混沌,她要看清生活与命运到底怎么回事,她不要她的生活只被鸡鸭灶火奶孩子围困,她要不辜负自己地活一趟。③去年秋天快过完时收到一封信,一个和张小样类似的皖西北乡村女人写来的。信的开头说:“我和你年纪相似,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生活在一个偏远乡村……”她说:“看旧杂志(有的是打工的村人从外头带回的)是我生活里最大的幸福,一本杂志我要读上几十遍,翻破的地方粘好再看,有时在灶边看把饭都烧糊了,公婆为这骂过我好几次。”她说:“我这辈子大概也走不出这里,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天能走出去。”她说:“我们这儿发信和收信都很难,要等好一段日子,其实我也没想你回信,回了我也不知能不能收到,我就是想写给你,让你知道在很远的村子有我这么个女人……”④字写得不好,一笔一划却工整,信纸略发黄,像供销社积压的库存。信有三四页,语气淡定,无恨亦无怨,她只是心平气和地告诉我她的生活,告诉我偏远的皖北山村有她这样一个女人的存在。⑤我坐在餐桌边,讶异以及震动刹那包围了我,一个皖西北女人沉沉的心事握在手上。她长什么样儿?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她才淡定地接受了一切?她的信很平静,可还是流泻出忧伤。年纪与我相似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嫁人生子前,她一定也有过对外部世界发亮的憧憬吧?⑥我想一定要回信,马上回,然而纸笔在手中,却不知从何写起,同情,劝慰,勉励?也许对她都无意义。她在寄出这封信时,意义对她已经完成——这其实是她写给自己的一封信吧,是她憋久了冲山谷喊出的一句回声!⑦我寄了厚厚一摞杂志给她——不知道她能否收到,也不知这摞杂志是帮她,还是更让她内心搅起波澜。我还是寄了。我不想她再翻那些已卷边破烂的旧杂志,我希望她能在有风的黄昏展开这些簇新杂志,油墨将盖过禽畜们槽中晚餐的气味,她的手指将触摸到一个隐约而庞杂的轮廓(这轮廓由迷离物质与层叠精神构建,与她隔纸相望),文字的灯火在这刻映亮她内心,像她信中说的,这刻,是她最大的幸福——尽管渗杂着疼痛。⑧因为职业关系,我收到过许多气味复杂的稿件,产地来自乡村漏雨的瓦房,苯胺甲醛严重超标的南方车间,残疾人皮革作坊,浪迹的路上……信上满怀虔诚地写着人生的哀喜感悟,那些挫败与歧视纠结的日子,疾病与辛劳搏斗的日子,失望与希望交替的日子。他们把有限而宝贵的睡眠时间腾出,用来思索探问形而上的命运(或许永远没有答案)。稿子厚厚一叠,像蓖麻叶子摞在一块。能发表的极少,但这不影响它们在邮路的数量——我遥想他们粗粝的脸孔背后藏着的软和的心,渴望倾诉的心,他们在沉重泥土下,在钢筋齿轮中迸出的呼喊(用嘶哑的嗓子),一旦停下,他们怕自己会像叶子无声碾进土里,尔后凋腐。虽然,多数呼喊也许只会把命运本身震得肺腑俱痛,世间听不到,但呼喊的人自己听见了,卑微而壮丽,苦涩且欢欣,这就使呼喊者约略感到一丝慰安。日子如泥石流推搡而过,弱小的人努力寻找一块在尘世的立锥之地,包括为灵魂——又有多少人听见了泥土底下细小而固执的呼喊?6.张小样、皖西北女人的思想苦闷是很难为当地人所理解的,请从文中找出依据。(2分)(1)

(2)

7.文章开头张小样的话中,用了三个“不要”,两个“渴望”,试述其在表现人物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3分)8.分析第⑦段画线句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3分)9.结合语境,写出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10.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A.“呼喊”是心灵的倾诉,接受电视采访、写信、投稿都是“呼喊”的方式。B.“泥土”象征呼喊者所处的生存环境,既是指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C.第②段引用《海的女儿》这则童话故事,借人鱼进一步表现张小样的追求精神。D.文章④、⑤两段都用到“淡定”一词,说明那位皖西北女人在生活重压下渐趋麻木。E.第⑤段用了许多问号,表明作者没能真正理解那位皖西北女人的内心情感。F.最后一段概述来自底层的邮件,这样写使全文选材点面结合,文章更加厚实饱满。11.本文与杨绛的《老王》都是以底层社会平民为题材的散文,请比较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参考答案:6、(1)在她的乡村,她找不到一个可说话的人,人们当她是异类;(2)有时在灶边看把饭都烧糊了,公婆为这骂过我好几次。(2分)7、更突出了她内心痛苦之深,表现她不甘于现状、追求精神生活的坚决态度。(2分,每一小点1分)8、答案1:运用想象,以有风的黄昏、油墨的香味营造了一个美好的读书环境,并设想阅读给她带来幸福感受,寄寓了作者对她现实遭遇的深深同情,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祝愿。答案2:运用对比,以“簇新杂志”与“已卷边破烂的旧杂志”、散发油墨香味与“禽畜们槽中晚餐的气味”作对比,突出书籍给她带来的美好享受,寄寓了作者对她现实遭遇的深深同情,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祝愿。答案3:化虚为实,阅读中感受到的书本世界原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把它描绘成手指可触摸到的、“隔纸相望”的世界,显得具体可感。答案4:运用比喻,以灯火照明喻文字照亮内心世界,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将会给她心灵带来的影响,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3分,写出一点给1分)9、呼喊者生活在底层但又不放弃理想,呼喊中包含着人生的艰辛痛苦,从中(释放痛苦)得到安慰。(3分,每一分句意思理解1分,表达1分)10、D.E.((6分,每一小题3分))11、杨绛的《老王》以记叙为主,语言朴实,淡而有味;本文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情味浓郁。(4分,每一小点2分)略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冬日絮语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在年前便感到岁月一天天变少,直到残剩无多!而一过了年,仿佛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感觉真的大有可为了。如果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在日历上,还是在行走于窗前的阳光里?窗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玻璃上的冰雪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荫影遮翳,葱茏却幽暗。我忽然对老人这个称谓产生了敬意。大概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样的明彻,才能有如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惟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朋友送来一盆香棒①,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真的,那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阳光照进并充满香棒的每一片叶子和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是不是可以说,任何事物的出现,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骗子无法骗走的,正是人们内心那无比珍贵的单纯。以此而言,老人是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阴影又执着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闪光的琴音。仿佛鲁宾斯坦②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有时,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我想在一张寄给远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贺卡上写一句话: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取材于冯骥才同名作品)【注】①香棒,又名海芋、滴水观音,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大草本植物。②鲁宾斯坦,二十世纪著名钢琴演奏家。19.结合文意,理解“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中“明亮”的含意。20.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1)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2)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21.文中写“最令人莫解”的冬日天空,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或效果?22.文中作者谈到了自己的哪些感悟?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自己的感受。参考答案:19.明彻、安宁,以及这种明彻安宁带给人内心的振奋、享受。

20.(1)香棒给严寒中的人们带来温暖美好的感受,让人仿佛在享受着春天的气息,显示出生活中的发现给人的影响之大。(2)(就像光束能驱除生活中的黑暗一样)那些美妙的琴音和旋律深入人心,化解了人们内心的幽闭和昏暗,表现了艺术对人的感染力之强。

21.写冬日天空的莫解和神秘,是对前文写冬日生活思考的一种延伸(或:应合了“冬日絮语”的选材风格),也为自己更开阔的人生驿站的思考作了铺垫。

22.触摸岁月,珍惜时光;乐于创造,安宁自享;发现生活中的不平凡,热爱生活;感受艺术,驱除失意;认识自我,勇敢前行。【1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文意,理解‘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中‘明亮’的含意”,这是考查词语的语境意。先理解“明亮”一词的字典意,指的是发亮或发光,光线充足,含有闪耀的强烈光亮;再结合文本理解其语境意,从文中来看,这句话在第三段,“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紧跟着后面说“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荫影遮翳,葱茏却幽暗。我忽然对老人这个称谓产生了敬意。大概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样的明彻,才能有如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惟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从作者把人的青春比作盛夏来看,这严冬好比老年,故要关注后面对老人的叙述,由此可以得出“明亮”一词的含义,即“明彻、安宁,以及这种明彻安宁带给人内心的振奋、享受”。【20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这是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方法如下:关键词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严寒占据窗外”指此时是严冬,“丰腴的春天”“怡然自得”是指香棒在房中绽放给我带来的感受,结合起来看,香棒给严寒中的人们带来温暖美好的感受,让人仿佛在享受着春天的气息,显示出生活中的发现给人的影响之大。“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句中把“那些旋律片段”“琴音”比作金色的鸟,“布满阴影的地方”指幽闭昏暗的内心,“飞进”,指这些旋律对人内心的影响,联系起来看,这一句是写艺术对人的感染力,那些美妙的琴音和旋律就像光束能驱除生活中的黑暗一样深入人心,化解了人们内心的幽闭和昏暗。2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写‘最令人莫解’的冬日天空,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或效果”,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先到文中找到“最令人莫解”的冬日天空的文字,在第七段,也是在文章的结尾,“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得……”,这里冬日天空的莫解和神秘其实是对上文写冬日生活思考的一种延伸,与标题“冬日絮语”相合,同时也为“……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的思考做了铺垫。2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作者谈到了自己的哪些感悟?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自己的感受”,这是考查对文本内涵的探究。应先到文中圈出作者直接表达情感或观点的句子,最后进行概括,谈自己的感受。如文章第一段“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在年前便感到岁月一天天变少,直到残剩无多!而一过了年,仿佛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感觉真的大有可为了”,如第三段“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惟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如第五段“任何事物的出现,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骗子无法骗走的,正是人们内心那无比珍贵的单纯”,第六段“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第七段“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概括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转化,即把形象生动的语言转化为平实简洁的语言。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徐谊,字子宜,一字宏父,平阳人。乾道八年进士,累官太常丞。孝宗临御久,事皆上决,执政惟奉旨而行,群下多恐惧顾望。谊谏曰:“若是则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名乎?”及论乐制,谊对曰:“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上遽改容曰:“卿可谓不以官自惰矣。”知徽州,陛辞,属光宗初受禅,谊奏:“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至诚不息,则可以达天德矣。”至郡,歙县有妻杀夫系狱,以五岁女为证,谊疑曰:“妇人能一掌致人死乎?”缓之未覆也。会郡究实税于庭,死者父母及弟在焉,乃言:“我子欠租久系,饥而大叫,役者批之,堕水死矣。”然后冤者得释,吏皆坐罪,阖郡以为神。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丞相留正不克用。孝宗崩,上不能丧。谊与少保吴琚议,请太皇太后临朝,扶嘉王代祭。及将禫,正忧惧,仆于殿庭而去。谊以书谯赵汝愚曰:“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汝愚问策安出,谊曰:“此大事,非宪圣太后命不可。而知阁门事韩侂胄,宪圣之戚也,同里蔡必胜与侂胄同在阁门,可因必胜招之。”侂胄至,汝愚以内禅议遣侂胄请于宪圣,侂胄因内侍达汝愚意,宪圣许之。宁宗即位,侂胄恃功,以赏薄浸觖?望。谊告汝愚曰:“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不听。汝愚雅器谊,除授建明多咨访,谊随事裨助,不避形迹,怨者始众。尝劝汝愚早退,汝愚亦自请。侂胄疑将排己,首谒谊,退束装,冀谊还谒,留之通殷勤,谊不往。初,金攻庐、楚不下,留兵缀濠州以待和,时时钞掠,淮人大惊。谊昼夜拊循,益严备御。朝廷惧生事,移知隆兴府以卒,后谥忠文。(《宋史·列传一五六》)[注释]?觖:不满意。14.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论乐制

及:等到B.吏皆坐罪

坐:违法C.汝愚雅器谊

雅:向来D.侂胄疑将排己,首谒谊

谒:拜见1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A.孝宗,南宋皇帝赵眘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B.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C.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D.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谊不忘职责敢于劝谏。孝宗独揽朝纲,他谏之以理;谈论乐制、出官辞行,谏孝宗、光宗以戒骄修德。B.徐谊为民伸冤备受爱戴。徽州任上,细心断案,平反冤狱,真凶得惩,全郡人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C.徐谊一心为政敢冒大不韪。孝宗驾崩,光宗生病,他果断主张在神祠郊庙祈祷进迎嘉王参与决断大事并代父主丧。D.徐谊立场坚定不畏强权。见韩侂胄居功自恃,他告诫赵汝愚远之;韩侂胄欲拉拢他,徐谊无所畏惧并不回访。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B.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C.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D.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1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2)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参考答案:14.B

15.A

16.C

17.D

18.(1)忠奸相杂却能办成大事的,还未曾有过这样的事。(2)(韩侂胄)以后必成为国家的祸害,应当满足他的欲望而疏远他。【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B项“吏皆坐罪”,在原文中的意思是“相关官吏都判了罪”,所以“坐”,判罪。故选B。【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大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是指谥号。故选A。【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项,“主张在神祠郊庙祈祷进迎嘉王参与决断大事”是在孝宗病重时。故选C。【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孝宗”、“上”,都指帝王;“定省”,问安;“曰”,说,此处一般要停顿;“然”,表转折;“也”,句末语气词。“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动宾结构,中间要停顿。故选D。【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得分点:“而”,表转折,却;“济”,成就(大事)、办成(大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第二句得分点:“为”,成为;“患”,祸害;“饱”,满足;“其”,代词,他的;“远”,疏远。【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徐谊,字子宜,又字宏父,温州人。乾道八年(1172)进士,多次升迁做到了太常丞。孝宗在位时间久,朝中事情都由皇帝决定,(朝臣)执政大多是奉旨行事,百官下属多半畏惧观望。徐谊进谏说:“像这样就是君主一天比一天圣明,臣下一天比一天愚蠢,陛下和谁共同创造功业声名呢?等到谈论乐理制度,徐谊回答说:“宫调混乱就意味着荒淫,说明君主骄横;商调混乱就意味着倾险,说明臣僚败坏。”皇上立刻改换神情说:“你可以说是不因官职怠惰自己的人了。”徐谊被委任为徽州知府,他向皇帝辞行,恰好光宗刚刚继位,徐谊上奏说:“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至诚不息,则可以达天德矣。”到郡上任,歙县上报有个人的妻子因杀夫被关在狱里,有年仅五岁的女儿作证。徐谊怀疑说:“妇女能一巴掌把人打死吗?”徐谊因此把案件搁置此案未审查批复。适逢郡里在郡衙庭院究核实物税,死者的父母和弟弟都在,(父母)于是说:“我儿子因欠租被绑时间很久,饿的大叫,衙役打他的脸,掉在水里淹死了。”这之后蒙冤的人得到释放,相关官吏都判了罪。全郡的人都认为他神明。孝宗的病越来越重,光宗长期拖延不去问安,徐谊入朝进谏,退下来告诉宰相说:皇上待人接物从容不迫,但目光直视不眨眼,神思恍惚,是真的有病。应当在神祠郊庙祈祷进迎皇子嘉王参与决策大事。丞相留用不能采纳徐谊建议。太上皇帝孝宗去世,光宗重病在身不能主持丧礼,祭奠祝祷的事,有关部门不敢代理,百官都没有换穿丧服。徐谊和少保吴琚商议请太皇太后临朝,扶立嘉王代行祭礼。等到将要举行禫礼,留正忧虑恐惧,仆倒在宫廷而离开。徐谊写信责备赵汝愚说:“自古以来做人臣子的,忠就是忠,奸就是奸,忠奸相杂却能办成大事的,还未曾有过这样的事。”赵汝愚问有什么办法,徐谊说:“这是大事,非得到太皇太后的命令不可。而知阁门事韩侂胄是宪圣太后的亲戚,同乡蔡必胜和韩侂胄都在阁门任职,可以靠蔡必胜招致他。”韩侂胄来到,赵汝愚把內禅的建议派韩侂胄向宪圣请求,韩侂胄经由宦官传达了赵汝愚的意见,宪圣答应了他。宁宗即位,韩侂胄仗恃有功,因赏赐太少从不满变成怨恨。徐谊告诉赵汝愚说:“(韩侂胄)以后必成为国家的祸害,应当满足他的欲望而疏远他。”赵汝愚没接受他的意见。赵汝愚向来器重,授任官职提出建议时常常咨询他的意见,徐谊随时协助,(赵)不避讳显露形迹,怨恨的人开始增多。曾经劝赵汝愚早日抽身退步,赵汝愚自己也向皇上提出请求。韩侂胄怀疑自己将受排挤,,首先去拜见徐谊,回来之后整装等待,希望回访,好留下他表达深情厚谊,徐谊没有前往。起初,金人没有攻下庐州、楚州,留住兵马在濠州等待议和,常常出来抢劫,淮州人大为惊恐。徐谊白天黑夜安抚他们,更加紧张备战准备抗击金人。朝廷害怕滋事,调任他为隆兴府知府而死,后谥号忠文。5.文言文阅读鸿门宴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10.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使---跟从B.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C.项伯杀人,臣活之形容词作动词存活D.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12.翻译句子①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参考答案:10.D

11.C

12.(1)张良说“在秦朝时项伯与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了他。”(2)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像鸟的翅膀那样掩护沛公。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通假现象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项,“距”同“拒”,守住;“内”同“纳”,使进入。B项,“倍”通“背”,违背。C项,“蚤”同“早”,早点。解答通假字题的时候,可以把该加点词的意思都代入句中,当无论哪个意思代入都讲不通的时候,就要考虑通假。1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项伯杀人,臣活之”,此处的“活”应活用为使动词,应为“使……活”,因为此处“活”的对象是“之”。解答本题,要先了解词语活用的类型及特点,然后先判断加点词本身的词性,最后再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判断具体的活用类型。词语活用类型如下: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词、意动词、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动词、使动词。具体用法如下: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后跟代词、名词加名词、情态动词加名词等;名词活用为状语,名词在动词前面,且不是动作的发出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在句中担当主语或宾语;形容词意动,形容词后跟代词。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曰”,说;“秦时与臣游”省略主语“项伯”;“游”,交好,交往;“活”,词类活用,活用为使动词,“使……活”。第二句中,“亦”,也;“以”,用;“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十岁通《六经》,十二能文。弱冠游太学,试每在前列,司业高宏称其文深醇有古风。寻授以学职,以舍选奉廷对,调复州教授。未上,丁内艰。乾道元年,陈康伯荐,赐对,言:“历年屡下诏恤民,而惠未加浃。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上曰:“非卿不闻此言。”诏从之。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致命金廷,立班既定,相仪者以亲王将至,命师点退位,师点屹立。相仪者请数四,师点正色曰:“班立已定,尚欲何为?”不肯少动。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及后金使贺正旦至阙,问馆伴:“师点今居何官?”馆伴宇文价于班列中指师点以示之,金使恍然曰:“一见正人,令人眼明。”先是,州郡上供或不以时进,立岁终稽考法,及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乞不待岁终先期行之。画命已下,师点矍然曰:“此策若行,上下逼迫,民不聊生。”或谓:“令已出矣。”师点曰:“事有为天下病,惟恨更之不速。”即追寝其议。十四年,除知枢密院事。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师点尝谓诸子曰:“吾平生仕宦,皆任其升沉。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得疾薨,年六十九。赠金紫光禄大夫。(选自《宋史·施师点传》)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B.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C.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D.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一般指的是《诗》《书》《礼》《乐》《论语》《春秋》这六部儒家经典。B.丁内艰,一般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一般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C.正旦,即农历正月初一,古时这天朝廷会举行百官朝贺天子的礼仪活动。D.枢密院为官署名,主管军事机密、边防等,至宋代与掌管政务的中书省并称“二府”。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师点敏学早慧,才华出众。年纪尚小他就已通晓《六经》、能写文章,在太学读书时,考试总得优等,后得到高宏的赞扬。B.施师点为国储才,简拔贤能。因蜀地远离朝廷,有才学的贤者很难有机会表现自己,他便让他们上书自荐,以备授官时选用。C.施师点心系黎民,行事果断。他担心提前实施年终考核法会使百姓陷入困境,尽管执行的命令已发出,他还是立即将其追回。D.施师点立场坚定,据理力争。在金廷上,面对司仪的无礼要求,他义正辞严、拒不让位,捍卫了朝廷的尊严,得到金人的敬重。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2)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参考答案:17.C

18.A

19.B

20.(1)在朝堂上的人互相看看(都很)惊愕,知道他有操守,(他们)不敢再用这个理由要求他(让出位置)。(“顾”“守”“以为)(2)人的困顿显贵自有天命,不在于取巧图谋,只有忠和孝是才我们应当做的事。(“穷”“达”“图”)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这句话的含义是“百姓已经为加倍的赋税所困,又加上年成不好,屋里的存贮也将近空了,租税不能按期交纳,累积了越来越多的拖欠。现在祭祀明堂大开恩赦,民户从四等以下,自四年以前拖欠至今的租税,希望朝廷全部予以免除”,考生可以圈出名词和动词,然后根据语法关系来断句。从句中来看,百姓是被“倍输”所困,再加上年成不好,故“重”是放在后面,排除AB两项;“自四等以下”说的是就是“户”,故“户”应放在后面,排除D项。。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应把《论语》改为《周易》,《论语》不属于六经。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他便让他们上书自荐”错误,文章第二段中说“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俾各疏其所知”意思是“让蜀地的贤士上书推荐他们所了解的人”。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到B选项的内容,把选项与文本进行比对,即可发现选项忽略了文中“俾各疏其所知”这一内容,“所知”,所了解的人。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顾”,看看;“守”,操守;“以为”,“以之为”,拿这个理由要求。第二句中,“穷”,处境艰难,不得志;“达”,得志;“图”,图谋。“乃……也”,判断句。参考译文:施师点字圣与,是上饶人。他十岁就精通《六经》,十二岁就能写文章。施师点成年后到太学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司业高宏称赞他的文章很朴实,有古代学者的遗风。不久,施师点被授予学校的官职,以上舍身份被选派去参加殿试,皇上调他任复州教授,没等到上任,遭逢母丧。乾道元年(1165),陈康伯推荐他,皇上召施师点对答问题,他说:“以往各年屡次下诏抚恤百姓,而皇上的恩泽并未深入到百姓中间。百姓已经为加倍的赋税所困,又加上年成不好,屋里的存贮也将近空了,租税不能按期交纳,累积了越来越多的拖欠。现在祭祀明堂大开恩赦,民户从四等以下,自四年以前拖欠至今的租税,希望朝廷全部予以免除。”皇上说:“不是你,我听不到这样的话。”并诏令有关部门遵从这些意见。(施师点)临时以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的身份出使金国。施师点担负使命到金国朝廷,排列站立的次序已定,司仪因为亲王将到,命令施师点退一位,施师点坚定而不动摇。司仪请求了多次,施师点严肃地说:“排列站立的次序已定,还想要做什么?”不肯稍稍移动,在朝廷上的人互相看看(都很)惊愕,知道他有操守,不敢再以此要求他(让出位置)。等到后来金使正月初一来到南宋朝廷祝贺时,问接待他的官员:“施师点现在做什么官?”接待他的官员宇文价从列队站立的人中指着施师点给他看,金使恍然大悟地说:“一看见正直的人,就使人感到眼前一亮。”在此之前,州郡上供钱物有不按时呈进的,于是朝廷设立了年终稽查考核的法令。等到这样办了,主管财政的大臣有喜欢监督催促的,请求不等到年终提前施行。皇帝的批示已经下发,施师点惊惶地说:“这个政策如果推行,上下一齐逼迫,百姓将不能安定生活。”有人说“:命令已经颁布了。”施师点说“:所做之事将成为天下的危害,只恨(自己)不能迅速加以更改。”于是立即追去扣住不发这个命令。十四年,他授任知枢密院事。施师点诚恳地访求人才,亲手书写下来放在夹袋里,(并)认为蜀地离朝廷远,有才能学识的人很难显露自己,蜀地士人中贤能的人,让他们各自呈上他们所了解的人,按他们的才华品行、文学才能排列顺序,每当朝廷授任官职时,必定列出他们的名字上报。施师点曾对他的儿子们说“:我一生做官,都听其自然升降。人的困顿显贵自有天命,不在于取巧图谋,只有忠和孝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施师点生病死去,终年六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当前的一些干部,他们口头上面子上喊着学雷锋,但背地里却一直在学文强。他们自我标榜为人民服务,

,死而后已,但实际上他们不公示财产、不公开政务、把子女移居海外,脑子想的更多的是政绩、面子、利益,而对于老百姓的微小需求却充耳不闻,置之不理。(1)在空格处填入一个恰当的成语。(1分)

(2)文段中有标点使用错误的地方,请指出并提出修改方案。(1分)

参考答案:(1)鞠躬尽瘁(1分)(2)“他们不公示财产、不公开政务、把子女移居海外”之间的“、”错误,应改为“,”。(1分)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

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A.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B.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C.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粲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奸笑,也当笑颜相迎。D.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粲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