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2003年西方经济学综合(复) 考研真题及答案_第1页
南京大学 2003年西方经济学综合(复) 考研真题及答案_第2页
南京大学 2003年西方经济学综合(复) 考研真题及答案_第3页
南京大学 2003年西方经济学综合(复) 考研真题及答案_第4页
南京大学 2003年西方经济学综合(复) 考研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南京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试题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国际贸易学综合A.政治经济学(75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20分)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资本集中3.公开市场业务4.二元经济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小题,30分)1.怎样理解管理活动也创造价值2.从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简析泡沫经济3.简析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三、论述题(25分)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理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应如何进行制度创新?B.西方经济学流派(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新古典综合2.弗莱堡学派3.逆选择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经济自由主义所依据的主要事实2.简述供给学派的理论渊源。三、论述题(每题20分)1.新古典经济理论建立在哪些假定基础上,其合理如何?2.公共选择理论主要研究什么?参考答案南京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试题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国际贸易学综合A.政治经济学(75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20分)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这里,“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社会现有的平均生产条件,“一定量使用价值”是指一定数量的质量相同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第二种含义,指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部门的分配比例,这种分配比例影响着各个部门商品的总供求关系,从宏观层面上决定着商品的价值量。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大。2.资本集中:指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许多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的迅速增大。资本集中不会引起社会资本的增大,也不受社会财富增加量的限制。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是竞争和信用。它们可以使资本迅速增大。

3.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一种政策行为。一般原则是,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升,从而促使投资减少,最终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当然,卖出政府债券的结果,同时也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并由此引起利息率上升,这同样可以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当经济处于增长速度过慢、投资锐减的不景气状态时,中央银行又可通过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大,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加,使总需求扩大。中央银行在买进政府债券的同时,将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利息率下跌,这也可促使投资增多,同样可以达到刺激总需求扩大的目的。4.二元经济: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包括“现代的”与“传统的”两个部门。是西方发展经济学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时所揭示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现代部门依靠自身的高额利润和资本积累,从传统部门获得廉价劳动力而不断发展,并且不断通过对传统部门的影响,促使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化;发展中国家经济则通过现代部门比传统部门有较大增长而不断发展。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和趋势。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小题,30分)1.怎样理解管理活动也创造价值。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这里所说的“当时”,不是说劳动价值理论只适用于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期,今天已经过时了;而是说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根据他们“当时”所处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新情况、新特点,运用和发展劳动价值论,揭示“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我们同样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结合现今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解释。因此,《讲话》不仅强调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而且指出劳动价值理论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重点是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这种深化研究和认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劳动分工也越来越多样化。生产日益突破单个工人的局限,由许多的劳动者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生产过程,已成为当今生产发展的基本状况。这样,在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也突破了单个劳动者的局限,是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这种“总体工人”的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科技劳动、管理劳动与直接生产劳动的分离,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只是局限在直接生产工人的认识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从“总体工人”的角度来认识价值创造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要我们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拓展。在今天,创造价值的劳动无论从形式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都要比以前丰富得多。所以说在今天管理活动也时一种劳动,而且是一种复杂劳动,和科技劳动一样是创造价值发的。而且通常这些劳动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要多于直接生产劳动创造的价值量。这就要求我么不仅要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且在当今社会还要更加重视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因为这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二是要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价值是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的。今天,不仅财富的数量迅速增长,而且财富的存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在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的同时,精神财富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特别是科技劳动和管理活动创造的非物质形态的财富,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一样,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因此,在今天,不能再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仅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必须把非物质生产领域中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这实际上是要我们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领域向一些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随着精神财富在当今仅社会的重要性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创造精神财富的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2.从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简析泡沫经济。答:(1)实体资本指的是资本经营者拥有的,因在创造和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中能直接发生作用,从而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价值实体。虚拟资本指的是资本所有者拥有的,在创造和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中不直接发生作用,但因按约定依法拥有价值增殖索取权,从而能够分享价值增殖的可交易的资本价值凭证。由于虚拟资本是基于现实资本产生的,是现实资本的派生形式,因此在虚、实资本的定性关系问题上,现实资本是第一性的,虚拟资本是第二性的,其中现实资本对虚拟资本具有基础性和内容性的决定作用,虚拟资本则对现实资本具有的派生性和形式性的反作用。虚、实资本的定性关系问题是调控社会总资本所面临的首要的基本问题。虚、实资本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现实资本的健康发展会促进虚拟资本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健康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现实资本的健康发展。(2)泡沫经济的形成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泡沫经济是指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经历一个连续的涨价过程后,其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的经济现象。在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中,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新的买主一般只是想通过未来价格的提高牟取利润,并不关心这些资产本身的状况和盈利能力。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社会资产所表现的账面价值远高于其实际价值,于是就形成一种所谓的“泡沫经济”。也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是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前提。

“泡沫经济”一般通过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得以直观的反映。以日本为例,1986年初,日本的日经225股票指数为13000点,到了1989年则上涨到39000点;该年第四季度,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市价总值达到了600万亿日元,为日本当时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1.5倍。同期日本房地产价格也急剧上涨1985年日本土地资产额为176万亿日元,1989年达到521万亿日元,4年间价格上升近2倍。

泡沫经济形成,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是很大的。①泡沫经济影响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破坏国民经济的结构和比例。泡沫经济是由虚假的高盈利预期的投机带动起来的,并不是实际经济增长的结果。它的产生和形成使国民经济的总量虚假增长、结构扭曲。②价格总要回归价值,泡沫经济也总有破灭的一天。一旦泡沫破灭,在泡沫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就难以理顺,形成信用危机,这将给国民经济的运行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和危害。以日本为例,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出现了金融机构大量的不良债权。经过五六年的消化,日本的银行至今还有30万亿日元的不良债权,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威胁着金融系统的安全。③上市公司也受到打击,股价下跌后,其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会大大削弱。④助长投机行为,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对股票或房地产的狂热投机行为,打击了实业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了社会的两极化。

(3)虚拟经济并不等于泡沫经济。20世纪80年由于日本的经济过热,在90年代之后出现了经济萧条,许多人把日本90年代的股票热、房地产热称为“泡沫经济”。近两年来美国人斯达克市场的大幅波动,也被为“泡沫经济”,甚至有人把“虚拟经济”看成是“泡沫经济”。其实,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它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出了问题,这并不等于金融市场本身就是“泡沫经济”。绝对没有泡沫的金融市场是不存在的,但是有泡沫不等于“泡沫经济”,说到底仍然是“度”的问题,但是从现实来看,把握“度”,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3.简析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答: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各类不同的消费品(包括服务)的消费,构成一定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它又分为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和社会消费结构。由于消费需求本身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与之相联系的消费结构也不断变动。一定时期的消费结构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消费结构变动的因素主要有:第一,居民收入水平。这是影响消费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恩格尔定律揭示了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即居民水平越低,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开支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开支所占比例越小。第二,居民收人结构。社会消费结构取决于各种不同层次的收入组在全部居民家庭中的构成比重及其本身的消费结构状况。一般来说,高收入水平的家庭所占比重较大,恩格尔系数则较小;低收入水平的家庭所占比重越大,恩格尔系数越大。第三,价格因素。这里所说的价格,既指消费品的绝对价格,也指它们的相对价格。后者是指各种消费品的价格比例,既包括同类产品之间的差价,也包括不同类产品之间的比价。价格的涨落和价格体系的调整,都会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消费结构。第四,商品因素。这是指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商品的品种、数量、质量、花色、包装、商标等因素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第五,消费者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消费知识、消费偏好、对市场信息的了解程度、周围社会环境对消费水平的示范影响、消费者对时间的评价、对经济发展过程和未来状况不确定性的判断或预期等,甚至包括纯粹的心理活动因素。第六,社会对消费行为的引导。这是指社会所倡导的消费指导思想、政府制定的消费政策以及企业通过广告、促销活动对产品的宣传等,都会对居民消费行为发生影响,进而影响消费构成。此外,人口的构成(包括地区、民族、宗教信仰、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教育水准等构成)、消费传统和外部消费文化等都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观念,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最后,消费结构还直接受到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的影响。一定时期的消费结构,从根本上说,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制约的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决定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它反过来会对产业结构的状况和发展趋向产生重要的影响。三、论述题(25分)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理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应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后的国有企业,能否体现出现代公司制的基本特点并有效发挥这种企业制度的功能,关键是能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所谓公司治理结构,即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公司治理问题,许多国家把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公司的产权关系及其治理结构所体现的是多层级的委托一代理关系,投资主体作为委托人将企业的控制权委托给董事会,董事会便是代理人,但董事会并不具体经营管理企业,它又作为委托人将具体经营管理权委托给总经理,总经理成为这一层次的代理人……如此这样地结成多层次的委托一代理关系。而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因而,委托一代理关系中内生着“代理问题”,如何解决代理问题,是委托一代理关系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简单地说,由于在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治理结构所显现出的不同于业主制、合伙制企业的特点,公司制企业的不同利益主体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例如,作为最终委托人的投资人(股东)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因为公司的可分配利润越高,每股收益就越高,在股票市场上该公司的股票市值也越高,反之则相反;而作为股东代理人、也是经理层委托人的董事会成员,作为股东虽然与其他的股东在利益上有一致性的一面,但也有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方面,作为大股东,有可能实施有背于中、小股东权益,而有利于他们大股东利益的决策;经理层的目标与以上两类主体的目标也存在不一致的方面,经理层可能通过背离利润最大化原则而实施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的措施,例如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任意扩大在职消费的档次等。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有效发挥作用,关键是组成治理结构的各个权益主体能否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并且在他们发挥积极性的同时,能够对他们的行为实施有效的制约,不至于他们各自在追求个人权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导致其他相关利益者尤其是投资人、债权人等主体的权益损失。因而,从一般意义上讲,要形成有效的能够克服代理问题的治理结构,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1)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对于规范公司运作机制,保护投资者及其相关利益者的权益、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各国公司法对于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总经理的权利和责任都作了明确的界定,以规范企业的运作机制。(2)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公司筹资和股票的转让方面,而且可以起到约束管理层行为的作用。如果因管理的原因使得公司的权益受损或使得股东面对的风险上升,股东就会在证券市场抛售股票,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为是股东向管理层投的反对票,如果公司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企业有被其他股东集团、公司或个人收购的危险,被收购的公司在收购者收购成功后必然会改组管理层。即使不被收购,股票市场的压力也会导致公司采取措施改组管理层,从而给管理层施加压力以约束他们的非利润最大化行为。(3)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的作用。经理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在经营中以股东利益为重,否则,将存在被其他的职业经理替代的可能。(4)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有效的长期激励计划,使得经营管理者的收益与股东的收益紧密相关,让经营管理者在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的同时,能够促进股东的收益。例如,有些公司实施的股票期权计划就具有实现激励相容的目的。(5)健全的严格的财务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通过规范的财务制度及其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内部人暗箱操作,鲸吞股东权益。在实践中,各国公司根据各自的股权结构特点、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其解决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在一定意义上都存在制度创新的特点。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其相关制度安排就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在美国公众公司中,由于股权相对分散,因而,股东在股票市场用所谓的“用脚投票”(即公司股价的波动)机制,及其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所产生的压力,在约束核心管理层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相对应的,是对核心管理层的高酬金激励(包括股票期权在内的长期激励计划的实施)在解决代理问题中也起重要作用。而在日本,企业之间的相互持股及其法人持股占有很大比重,商业银行与公司之间的关系较美国的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日本的主银行制)。在日本,不仅公司股权结构相对集中,而且相对稳定,因而,股票市场的波动对经理层造成的压力相对弱化,因为一旦公司股价出现显著波动,包括主银行在内的公司主要投资主体会采取行动稳定股价。如果说美国的竞争性职业经理人市场对经理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的话,日本公司更重视通过晋级制从企业内部培养和提拔核心管理人员,并且日本公司的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金与普通雇员的薪金差距比美国公司要小得多。德国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其监事会是核心权力机构,并且监事会法定需一定数量的普通雇员参入,这一点与美国有明显的不同。我国的国有企业,在通过改制向现代公司制度转轨过程中,本身在股权结构上就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国有股和大多最终属于国有产权的法人股,在经过改制后的公司中占有绝对比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由此导致的低效率、甚至负效率,这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面对的焦点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是要加强一般性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1)建立健全与公司制度相关的法规体系,尤其是要严格执法;(2)规范证券市场,强化证券市场的监督和约束功能;(3)形成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强化经理人市场的约束功能;(4)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等等。另外,更重要的是,在合理有效地借鉴具有典型意义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切实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制度创新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治理结构,这需要我们继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B.西方经济学流派(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新古典综合:又称现代主流经济学,是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个西方经济学流派。该流派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托宾、索洛和希克斯等。主要的理论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接受以个体分析为主的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现代经济是一个混合经济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以最大化为目标的私人部门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因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对解释私人部门的经济行为仍然起作用;而公共部门的行为受到政府的调节,因而需要由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加以说明。②在微观领域,市场需求来源于消费者的效用满足,厂商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形成市场供给;生产要素的需求来源于厂商的引致需求,它取决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③在宏观领域,以收入与支出相等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凯恩斯理论被推广到包含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的IS—LM模型之中,使得凯恩斯理论既适用于萧条时期,又适用于繁荣时期。④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论证资本主义的长期稳定性。⑤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交替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引入市场不完全理论来解释“滞涨”现象。新古典综合派以自己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为主,同时兼顾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2.弗莱堡学派:又称西德新自由主义。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形成于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成为前西德的主流经济学。因其活动中心在前西德的弗莱堡大学,故名。主要代表人物有:欧根、艾哈德、罗柏凯、鲁斯托夫、阿尔马克、路茨等。弗莱堡学派的基本理论是经济自由主义和德国传统的国家主义、历史主义相结合而产生的独特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该理论的基础是理念经济模型。以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而提出的政策主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坚决主张保持和维护私有制;②主张劳资共同决策制;③主张实行福利国家政策;④主张实行平衡预算,反对财政赤字的财政政策和增加外汇与黄金储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货币政策。弗莱堡学派还把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引申和运用到国际经济领域,提出了经济一体化思想,成为欧洲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弗莱堡学派的经济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西德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为前西德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所倡导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仍具有积极的意义。3.逆选择: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对逆向选择问题的研究,始于美国经济学家乔治·艾克洛夫的论文《柠檬(次货)市场》,他考察了一个次品充斥的旧车市场。假设有一批旧车,每辆车的好坏只有卖主知道,要让交易做成,最合理的办法是按平均质量水平定价。这就意味着其中有些好车的价格被低估了,从而卖方就不愿按照平均定价出售,或者卖方“理性”的抽走好车,让买主在剩下的差车中任意挑选。如果买方明白这一道理,就不会接受卖方的定价,而只愿出较低的价格。接着这将可能导致另一回合的出价和杀价:卖主再从中抽走一些较好的车,买主则再次降低意愿价格。最终的均衡可能使所有好车都卖不出去,显然,这是无效率的,因为最终成交量低于供求双方理想的成交量。1980年,威尔逊在《逆向选择的市场均衡性质》一文中认为,由于逆向选择,市场力量不可能引向单一价格。这个观点被斯蒂格利茨和韦斯用来解释信贷配给,证明对于一个健全的信贷市场来说,均衡意味着对贷款的超额需求。逆向选择问题在其他一些市场还存在,如保险业。逆向选择来自保险公司事前不知道投保人的风险程度,从而保险水平不能达到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水平(即高风险的消费者把低风险的消费者赶出保险市场)。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经济自由主义所依据的主要事实。答:(1)哈耶克认为经济自由主义是个人主义在经济上的必然结论。他所讲的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和自私的代名词,而是指尊重个人、承认个人在限定的范围中,他自己的观点和爱好是至高无上的,他自己的目标是高于一切而不受任何他人命令约束的。(2)哈耶克认为个人主义的依据是:首先,各个社会成员的利益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具有先后次序的目标序列来表达。其次,不仅不存在无所不包的统一的目标序列,而且任何人都没有能力去了解所有人的互相竞争有限资源的各种需要并给他们排出先后次序。目标序列的不一致,以及个别人的视野的有限性,这两条便构成了全部个人主义哲学所根据的基本事实。哈耶克认为市场是一种整理分散信息的机制,它比人们精心设计的任何机制都更为有效。由于经济知识是分散的,不可能集中起来,因此就需要经济决策的分散化,需要有为分散的决策导向、纠偏的市场。(3)哈耶克还阐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尽量运用社会的自发力量,尽可能少的借助于强制。他又强调,经济自由主义不是19世纪所盛行的放任主义,它赞成尽可能的利用竞争力量来协调人类经济行为,而不是主张听任事物自生自灭。他认为经济自由主义并不意味着仅仅要求政府不应当干什么,而且还要求政府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例如帮助私人企业建立和维护与货币、市场及信息传递有关的机构,尤其是完善法律,以保证竞争的健康运行。在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中,国家不再扮演一个被要求束缚手脚只能袖手旁观的角色,而是创立和维持一种有效的竞争制度的积极参与者,创造条件使竞争尽可能有效;在不能使其有效的场合则加以补充;提供那些对社会有益,但由私人经营却得不偿失的服务。这就是哈耶克所提出的政府行为原则。2.简述供给学派的理论渊源。答:(1)供给学派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他们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管理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注重供给,刺激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张更多的让市场机制自行调节。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承认,供给学派经济学“不过是穿上现代服装的古典经济学。”他们所指的古典经济学,主要是指从亚当•斯密到约•••斯•••穆勒经过萨伊所建立的以供给为理论出发点,以生产、成本、生产率为研究重点,以经济自由主义为主要政策主张的经济理论体系。(2)古典经济学把充分就业看成是经济交换的正常情形,他的理由在于假定“供给会自行创造自己的需求”。这一条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来的,被称之为“萨伊定律”。萨伊认为:商品的买卖,只不过是商品和商品之间的交换,货币只在一瞬间起媒介作用,一个商品的卖主同时也是另一商品的买主,一种产品的生产必然给其他产品的生产开辟销售道路。因此,只有生产才创造了对其他产品的需求。萨伊概括了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性质与结构特点:生产是起点,分配是生产的结果,交换是分配的继续,消费是经济活动的终点。生产者的最大利润必然会带来全社会的最大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寓于生产者的利益之中,是生产决定了消费,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应放在生产和供应上。萨伊还认为,当一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就生产出一定量的产品,参加这种生产的人们也获得一定的收入,从而他们将以就业中所得的这些收入去购买产品。只要生产安排好,不论生产什么都能销售出去,发生过剩的产品不过是一种劣等品或不对路的暂时过剩;只要供给会创造它自己的需求,就不会发生一般生产过剩,总供给和总需求一定相等。在政策主张方面,供给学派直接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强调供给、生产,刺激储蓄投资,提高生产率方面的基本经济思想;在基本理论方面,供给学派则利用“萨伊定律”来直接否定凯恩斯主义。三、论述题(每题20分)1.新古典经济理论建立在哪些假定基础上,其合理如何?答:(1)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有:①.个体利益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例如,一个社会的总消费量是个体消费量的总和。微观经济学表明,个体行为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说,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最大化的基本假设条件。②理性预期。所谓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实际上,这一假设包含三个含义:第一,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期。第二,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当然包括有关的经济理论和模型在内)和有关的资料与数据。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这就是说,由于正确的预期能使经济主体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经济主体会随时地根据它所得到的信息来修正它的预期值的错误。当预期值高于正确值时,它会降低预期值。当预期值低于正确值时,它会提高预期值。因此,随时随地的修正会使它避免老是作出高估或低估的错误,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由于这一原因,即从整体上看,在长期中,它对某一经济变量的未来预期值与未来的实际值仍然会是一致的。③市场出清。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有了这种灵活性,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因为一旦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价格就会下降,直至商品价格降到使买者愿意购买为止;如果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工资就会下降,直至工资降到使雇主愿意为所有想工作的失业者提供工作为止。因此,每一个市场都处于或趋向于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④自然率假说。自然率主要系指自然失业率而言。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这就是说,人为的经济政策的作用可以暂时或在短期中使实际的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率,但是,在长期中,不可能做到这一点。(2)合理性①理性预期诚然是有用的,可是必须承认,当扰动变量的方差增大时,由这样的预期所获得的效用就减小。即是,如果构成预期的那些制度必须对太多因素不予考虑,并且贫乏地得到许多有关事实的信息,那么扰动变量就会产生很大影响,而那些预测的效用则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当得到理性预期的费用很高而由这样的预期获得的效用很低时,个人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边际成本早已超过边际效用,所以形成的理性预期是不恰当的。②除非各个人想象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是真实的,新古典派的推理就不适用。如果他们从凯恩斯主义模型出发,他们也将理性地预期相机抉择措施的效力。同样,当理性预期奏效时,凯恩斯主义模型也能自行的满足要求。③理性预期均衡的研究方法是一个迭代过程,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同其他新古典思想结构一样,只能适当的被看成是对长期均衡的一种描述,由此推演出来的结论便不可能与短期情况有关。④如果失业如新古典理论所说的,是单独由序列不相关的扰动而引起的,那么失业率也会不得不是序列相关的。但事实上,失业率并不是序列不相关的。2.公共选择理论主要研究什么?答:(1)公共选择,也称公共决策,指政府或公共部门的选择,即公共部门对公共物品如何生产、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进行决策和选择。公共选择或公共决策具有三个特点:①集体性。公共决策不是私人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