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治理恢复方案_第1页
矿山治理恢复方案_第2页
矿山治理恢复方案_第3页
矿山治理恢复方案_第4页
矿山治理恢复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彝良县奎香乡××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第67页共67页1前言1.1任务由来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为此,彝良县2011年11月委托××工程有限公司对彝良县××彝良县××砂矿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并编制《彝良县××砂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接受委托任务后,我公司即成立了项目组,并收集了相关的勘查、设计、生产等基础资料,在分析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后,现场对该矿山地质环境作了实地调查,调查内容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附录推荐的项目进行,实地调查结束后,进行了内业整理、分析,并编制《彝良县××砂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本方案编制工作按“规范”要求的程序进行,工作程序为“接受委托-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估范围确定,评估级别划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及部署-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本的编制”。1.2方案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及部委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8年8月);(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公司令第394号,2003年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30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8)《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环发【2005】109号文;(9)《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政府令【1998】71号文;(10)《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政府【2001】;(11)《国务公司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文;(12)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1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2009年3月2日1.2.2主要规范、技术标准、技术要求(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8版;(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9)《造林技术标准》(GB/T15776-95);(1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11)《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2003年);(1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85);(13)国标《防洪标准》(GB50201-94);(14)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1.93);(15)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16)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17)《<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与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标准实施手册》(中国地质出版社,2009年);(18)水利部[2003]67号文关于颁发《水土保持概算(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19)国家计委、建设部[2002]10号文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修订本)的通知;(20)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建[2005]169文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1.2.3相关技术资料a)《彝良县××矿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08年5月;b)《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万镇雄幅),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大队,1976年;c)《彝良县××矿开发利用方案》,云南省曲靖中安矿业咨询公司,2008年5月。1.3本方案的适用年限××矿区面积3.4946km2,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采矿权范围内,可采资源/储量为:石英砂资源量(333)类253.72万吨(95.74万m3)。矿山生产规模5万m3/年,考虑采矿损失,确定式中:——服务年限(年);——资源/储量(吨);——拟开采规模(万m3/年);——资源/储量备用系数。如果按5万m3/年计算,服务年限为14.73年,约为15年。矿山生产规模为小型,开采范围小,采矿影响范围有限;矿山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复杂,矿山距主干公路较远,开采造成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为较重要区。综合矿山位置及生产规模,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程度,即本方案适用年限为15年。2矿山基本情况2.1矿山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2.1.1矿区地理位置矿山位于彝良县城134º方向,平距约29km,行政区域隶属于彝良县奎香乡寸田村和克布村,距奎香乡公路里程约21k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4º××′××″,北纬27°××′××″。企业隶属彝良县××。矿区拐点坐标见表1。2.1.3社会经济概况该区属省级贫困县的贫困山区,土地贫瘠,经济落后,急需解决居民的温饱问题。自然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产品以玉米、小麦、土豆为主,次为荞麦和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次为核桃和板栗。区内除铅锌采选厂、煤厂外尚无其它工矿企业,大部份居民生活处于温饱线以下,饮用水缺乏,少数村寨尚未通电。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有少数回、苗、彝族,劳动力富足。矿区未列入地质遗产与自然保护区系列。其外围也没有自然保护区及地质遗产分布。2.2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本矿山为新建矿山,矿山仅进行过探矿活动。经过对矿山的现场调查、测量,矿山现在进行的探矿坑道位于矿区的矿权范围之外,建议及时停止,对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2.3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2.3.1矿山建设方案由于矿山现采矿许可证上的采矿权范围与矿山2008年的申报矿权资料中的拟申请矿权范围不一致,但矿山在本次工作开展前也未做其他相关资料,故本次工作采用的数据主要以2008年云南省昭通市通力资源服务中心评审通过,并经昭通市国土资源局备案的《彝良县××矿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08年5月)和云南省昭通市通力资源服务中心评审通过,昭通市国土资源局备案的《彝良县××矿开发利用方案》(云南省曲靖中安矿业咨询公司2008年5月)为基础。该矿资源/储量核实面积3.0751km2,通过评审的资源量为(333)+(334)?类矿石量1821.12万吨,其中(333)=253.72万吨,(334)=1568.40万吨。按有关规定,(334)类资源量不作为开发利用的依据,因此可采资源量为253.72万吨。2.3.2开采范围矿区内主要开采的矿体位于矿区的北面,矿体产出形态呈缓倾斜层状,在空间上由上往下,矿体走向近于南北,向东倾斜。本次方案设计开采最低标高为1600m,设计开采平面范围在矿山的矿区范围之内。开采对象为“勘探报告”内的333类矿石,就目前矿体的勘探程度,有限的资源的前提下,开采矿区北面和东面的矿体是不经济的。因此对于矿区北面和东面的矿2.3.3开采方式根据矿山地形、地质条件、矿石质量的综合条件,确定本矿山采矿方法为自上而下、水平分层的露天采矿方法。矿山正式投产后应根据圈定的开采境界线及规划的运矿道路从上部开始自上而下开采。2.3.4开采顺序根据划定矿区范围内地形地貌特征、矿体赋存特点、选定的开拓运输方式等因素,矿山开采采用自上而下、水平分层的露天开采方式。矿山开采采用YH-12型凿岩机组和YO-8型手持式凿岩机在开采平台底部打水平孔和开采平台上部达垂直孔,爆破方式进行开采,然后进行机械破碎成砂状,破碎后的石英砂装入汽车运往石英砂堆场存施。2.3.51)矿山工作制度矿山露天采剥作业采用间断工作制,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1班,每班8小时。2)生产能力矿山建设规模为年产5万m3/年。彝良县××彝良县××砂矿选用露天开采,参照相邻矿区的生产能力为100-150m3/天,损失率为15%左右。根据彝良县××矿的地质条件,本设计选用的生产能力为167m3/天,损失率为15%,年生产能力为1673、根据市场调查情况确定生产能力彝良县××根据对当地及周边城市石英砂市场的调查,目前石英砂市场前景看好,产品供不应求,市场缺口较大。在明年的投产初期,年销售5万m3石英砂基本不成问题,不会对市场造成影响。根据以上各方面论证,彝良县××彝良县××砂矿年生产量确定为一年生产5.0万m3,考虑生产不均衡系数1.1,则矿山能力为:矿山生产规模(m3/年)每天(班)生产量(m3)平均最大50000150183.32.3.6采矿方法及顶板管理露天采场:根据划定矿区范围内地形地貌特征、矿体赋存特点、选定的开拓运输方式等因素,矿体露天采场设计采用沿矿体走向布置工作面、采矿由中部向两边推进。矿体表土覆盖层大部分可以用挖掘机直接清除,小部分坚硬岩石用YH-12型凿岩机组和YO-8型手持式凿岩机穿孔爆破。矿山开采采用自上而下、水平分层的露天开采方式。矿山开采采用YH-12型凿岩机组和YO-8型手持式凿岩机在开采平台底部打水平孔和开采平台上部达垂直孔,爆破方式进行开采,然后进行机械破碎成砂状,破碎后的石英砂装入汽车运往石英砂堆场存施。开采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矿层层理和节理裂隙,以减少凿岩工作量。2.3.7开拓运输矿山为山坡露天开采,结合矿体的赋存条件、矿区地形条件及、矿山采剥总量小等特点,设计选用1m3液压铲铲装,5t汽车运输矿岩。矿石爆破后用推土机推至运输平台,再用液压铲或前装机铲装至5t汽车,运往矿石堆场,直接销售。废石用汽车运往露天采场采用场外折返公路汽车运输开拓,公路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宽7m,纵坡8%。2.3.8采矿设备按矿山年采剥量要求,露天采场采用的装备水平如表2。2.3.9总图配置原则是:(1)采矿工业设施和生活设施相对集中,均布置在划定采矿范围内;(2)生产污水集中流向、集中管理和处理排放;(3)剥离物排放到废渣场;(4)厂房布置、堆场选择尽量利用高差,减少岩土工程量,并节约能源;(5)合理布置工程设施,合理组织采矿生产,尽量少占土地。布置详见附图1。总工程量见表3。表2露天开采主要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YH-12型凿岩机组,配11kw电动机台42YO-8型手持式凿岩机台8其中备用2台3手推胶轮车台134KVP液压动力车台25YDP型电动液压锻钎机台26前装机(ZL-30A)台385t东风汽车辆15表3总工程量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新建矿山公路km1.6公路宽7m2场地土石方工程量m35000其中挖方32拦渣坝m34823排水沟m1.924民用建筑m216005工业建筑m24003矿山地质环境背景3.1自然地理3.1.1气象、水文矿区位于云南省彝良县奎香乡。区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形大致呈东高西低。海拔一般+1900m~+2400m,切割深度100m~300m,属中高山区。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是全国阴雨较多的地区之一。矿区阴、雨天多,晴日少,降雨量比较充沛,为高寒山区的气候特征。降雨季节多集中在4~9月份,多以中、细雨型降落,年暴雨仅4~5天,其余时间多是细雨蒙蒙阴雨天。年降雨量688.9mm~1331.4mm,历年年平均降雨量为911.6mm,月最大降雨量314.4mm;年最大蒸发量1407.6mm,历年平均蒸发量1187.9mm。矿区气温较低,历年平均气温11.4℃,6~9月份气温较高,最高气温为33.4℃;11月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极端最低温度可达××矿产于泥盆系中统缩头山组(D2s)中,区域上位于地下水的补给区,其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砂岩、粉砂岩夹页岩、泥岩。矿区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地下水流以隙流为主,受构造和裂隙影响,局部形成管道流,砂岩为弱含水层,含少量裂隙水,泥岩为隔水层,隔水层及含水层相间分布,影响了相互之间的水力联系。区内水源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地形地势较高,地形坡度大,地层倾角较缓,地表降水与地下水多数顺节理裂隙及层间裂隙径流或泉的形式排泄,因此排泄条件良好。矿山采深底界远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山位于单面斜坡之上,在开采过程中应保留后缘边坡,大气降水不至于在矿山内形成大量的积水。综上所述,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3.1.2土壤、植被特征矿区所在坡地上部褐黑色腐植土,褐黄色粘土、沙质土层;下部沟谷、砾石层等,属残坡积及冲积物,主要分布于山间凹地及沟谷地带。矿区土地类型属林地、坡耕地及荒草地,采矿范围主要位于林地、坡耕地及荒草地;土层厚度一般在0.5m~2.0m,局部达7m,另外坡地陡峭处基岩出露,覆土较薄,有机质含量低。矿区及周边植物主要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常见树种为毛竹、杉木、云南松、柏树、麻栎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紫荆泽兰、茅草、苦刺、银合欢、三叶豆等,区内裸岩出露较少,植被以乔木为主,植被覆盖率约40%。照片1评估区地表灌木照片2评估区地表灌木、杂草区内沟岸及山坡上树林、灌木及草丛茂密,水土保持现状良好,水土流失现象少见(照片1、照片2)。3.2地形地貌特征矿区地处中山山原斜坡地带,冲沟发育,谷深坡陡,大致呈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貌较复杂(照片3)。照片3矿山地形地貌特征矿界内海拔2000m~2500m,切割深度200m~500m,自然坡度20°~35°,局部达453.3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3.3.1地层矿区地层主要出露有泥盆系下统(D1)、泥盆系中统箐门组(D2qn)、泥盆系中统缩头山组(D2s)和第四系(Q4),由老到新分述如下:泥盆系下统(D1):深灰、灰白色石英砂岩、灰岩、白云岩及页岩,钙质、粉砂质页岩。含腕足类、珊瑚化石。厚50~300米。泥盆系中统箐门组(D2qn):灰黑、灰绿色页岩、粉砂岩夹灰岩薄层及透镜体,顶部在寸田含鲕状赤铁矿层,含腕足类、竹叶虫,厚23~83米。泥盆系中统缩头山组(D2s):灰白色块状细-中粒石英砂岩,顶部为灰绿色粉砂质页岩,含植物碎片、腕足类,厚135米。为本矿区的含矿层位,矿体位于该层顶部,矿石质量由上而下逐渐变差。第四系(Q4):主要为沿沟谷、河流、坡地、山间盆地分布的坡积、洪积、湖积、残坡积等松散砂、砾、粘土堆积物。3.3.2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震1)地质构造区内除在矿区东北部和东南面出露了二条断层(F1、F2、)外,未见其它大的褶皱、构造出露。其中北东向断裂(F1)穿越矿区东北部,规模较小,对矿区东北部地层展布,有直接控制作用。F1断裂,全长约6km,断裂走向北东向,倾角70°~80°,沿断裂无岩浆活动。沿断裂有小的破碎带,因此,当地形、岩性、地层及旁侧断裂产状等因素形成一定组合时,由于外部条件的触发(如气候、水文等),沿断裂带及其附近易形成滑塌。F2断裂被F1断裂所错断,规模较被F1断裂大,全长约11km,走向近北西向,与矿区相隔较远,对矿区活动无大的影响2)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本区经历了长期多次的地壳运动,使得区内广为发育的前白垩纪地层发生了多种形式的构造形变,留下了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构造形迹。彝良县境内构造主要形成于加里东—华力西及印支—燕山两个时期。受大地构造背景制约,区内构造形变相对比较简单。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加里东-华力西期构造表现不充分,以断裂构造为主。印支—燕山期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褶皱、断裂展布方向均呈北西—南东向,地层多倾向北东,断裂一般倾向北东,多为张扭性断裂(图2彝良县构造纲要图)。褶皱主要有:a、毛坪背斜:轴向北东35°,背斜南端已沿入贵州。彝良县境内全长12.2km,平均宽10km。背斜北西翼被毛坪断层破坏,在背斜北端近倾没部位,北西翼地层发生倒转。背斜轴部分布上泥盆统,两翼依次分布不对称背斜,北西翼地层倾角甚至倒转,南东翼地层倾角b、梭嘎背斜:轴向北西55°,轴长8.8km,北东翼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中统曲靖组,南西翼仅出泥盆系上统c、毛家沟背斜:轴向北西63°,轴长6km林断层所切。轴部地层为中泥盆统红崖坡组,两翼分布中、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万寿山组、下二叠统梁山组。断裂主要有朝天马断裂:为区域性断裂,东起龙海,向西经角奎延入大关、昭通、巧家等县,最终交于小江超壳断裂,全长120km,彝良县境内出露长40km。朝天马断裂发育于上古生界地层中,具张扭性质。断裂产状自西向东由北东逐渐向北东东偏转,倾角70~80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版《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矿山内地震烈度小于Ⅵ度。矿山大地构造属于滇东拗褶带,昭通镇雄拗褶区。矿山远离主要地震活动带,区域稳定性较好。矿山范围内的有关地震记录,均为有感地震和地微震,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表明矿山处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地区。工作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彝良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工作区3.3.3岩浆岩矿区未见岩浆岩出露。3.4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赋存形式及地下水活动特征,矿区地下水类型划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三种类型。(1)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残破积物中,接受大气降水的下渗补给,向地势低的沟谷或河流运动,在沟谷中以溢流形式排泄或补给下伏裂隙水,地下水动态变化大,由于地形切割较深,含水层一般富水性弱。(2)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石英砂岩地层中,受大气降水的下渗补给,其运移途径距离短,一般在沟谷中以泉或溢流形式排泄,地下水富水性强弱受风化程度以及地形地貌控制,矿区内地形切割较深,岩性以砂岩、粉砂岩为主,节理裂隙发育,风化程度中等,该区含水层一般富水性弱。地下水矿化度小于0.26克/升,水化学类型以HCO3-Ca或HCO3-Na型为主。××矿产于泥盆系中统缩头山组(D2s)中,区域上位于地下水的补给区,其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砂岩、粉砂岩夹页岩、泥岩。矿区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地下水流以隙流为主,受构造和裂隙影响,局部形成管道流,砂岩为弱含水层,含少量裂隙水,泥岩为隔水层,隔水层及含水层相间分布,影响了相互之间的水力联系。区内水源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地形地势较高,地形坡度大,地层倾角较缓,地表降水与地下水多数顺节理裂隙及层间裂隙径流或泉的形式排泄,因此排泄条件良好。矿山采深底界远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山位于单面斜坡之上,在开采过程中应保留后缘边坡,大气降水不至于在矿山内形成大量的积水。综上所述,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3.5工程地质条件区内地层出露比较简单,岩性较单一。根据岩石强度、岩体结构特征以及岩层组合特点,划分为二个岩组。(1)松散土类软弱岩组(Ⅰ):为第四系(Q)残、坡积粘土、粉质粘土,间夹片麻岩、角闪岩、云母片岩碎块,可塑~硬塑,厚度0~8m,主要分布在山脊缓坡地带,力学强度较低。(2)坚硬中厚层石英砂岩层组(Ⅱ):地层泥盆系下统未分组(D1)和泥盆系中统缩头山组(D2s)地层为微-末风化的深灰、灰白色灰岩、白云岩和石英砂岩。岩石致密、坚硬,岩石抗压强度高。矿山开采在矿区内的石英砂岩层之中进行,产状205°~225°∠8°~18°,由于岩体强度较高,有利于矿山开采中边坡的稳定。岩体主要发育三组节理:(1)180~220°∠52~80°为矿体主要节理,节理裂隙线率0.5~2m/条,节理裂隙层面率0.5~2.0条/m,节理延伸性和切割性较强;(2)62~78°∠60~76°为矿体次要节理,节理间距在0.8-6米之间,节理裂隙线率0.8~5m/条,节理裂隙层面率0.2~1.2条/m,其发育程度常受第1组节理的控制,延伸不长,切割性差,局部第1、2组节理相互切割,产状不稳定,倾向相反;(3)层节理:倾向200°~220°,倾角一般在10°左右,节理间距一般大于0.5米。区内节理裂隙发育,可能会导致采场发生局部的小滑坡、崩塌,对矿体开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矿山采场总体稳定性较好,但在开采中应注意各边坡上的危石,应及时对其处理,确保安全开采。矿山为露天开采,边坡高度小于60m,构成边坡岩石为半坚硬岩类,边坡较稳定;坡面上的零星松散层,开采前予以清除,也不会对边坡及采场构成较大威胁;但是采场内的石英砂岩节理发育,且有断层F1通过,岩体较破碎,对矿山开采有一定影响,因此,该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综上所述,矿区内的开采技术条件为以工程地质问题为主的(Ⅱ-2)类型。3.6矿体(层)地质特征3.6.1矿体特征矿体规模:长约4300m,宽约2700m,厚度约2.9m,出露标高+2360m~+2000m,相对高差350m。为沉积型矿床。矿体形态:矿体沿北东向南西呈飘带状展布,层状,产状221°∠10°与地层产状一致。在矿区范围及周边存在铁矿,由于出露较少,没有开展过勘查工作。3.6.2矿石特征矿石为细至中粒石英砂岩,粒径一般0.1mm~0.5mm,部分可达1mm。矿石质纯,含石英98%以上,分选性好,仅含微量泥质、电气石及金属矿物;具再生花岗变晶结构。矿石化学成分(%):SiO298.33;Al2O30.42;Fe2O30.34;CaO0.11;MgO0.04;TiO20.04;P2O50.02;K2O0.05;Na2O0.01、灼失量0.39。矿石为天然优质的玻璃硅质原料。3.7矿山及周边其它人类工程活动情况矿区内植被覆盖率较好,约50%,以松柏、杉木为主。矿山以北有少量坡耕地,矿区内矿业活动开发前人类活动主要以农业及畜牧业活动为主。矿区未列入地质遗产与自然保护区系列。其外围也没有自然保护区及地质遗产分布。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矿山的探矿活动和矿山公路的修筑,造成少量植被破坏及少量剥离的土岩顺坡堆放问题。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4.1评估范围和级别4.1.1评估范围本矿山为新建矿山。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最终产品为原矿。评估范围东侧以松林头为界,西起营盘、石格路梁子,南部到张家垭口、大沟、摩戛一带,北部边界包括喀布梁子320m之外,最终确定评估区以基本矿界向外延伸100~800m,评估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评估面积4.1.2评估级别评估区内有等居民居住点,较为分散,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无较重要水源地。最终开采范围及矿区公路破坏土地类型为荒草地和部分林地,约0.82km2,据“方案编制规范”附录B,评估区重要程度属较重要区;矿体位于侵蚀基准面和地下水位以上,附近地表水体为姚家沟,矿体围岩主要为灰岩、粉砂质页岩,矿区残坡层厚度0~8m,矿区地质构造简单,现状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少、危害小,地下采场面积不大;评估区地形较陡,高差较大,地形坡度25°~35°;据“方案编制规范”附录C,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矿山生产规模为5万m3/年,据“根据“方案编制规范”附录A,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表4),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为二级。表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一级一级小型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二级二级小型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大型一级二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4.2现状评估4.2.1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作用据现场调查,矿区范围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现状地质灾害;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小型的陡壁下有少量的岩体崩塌体及一条活动性冲沟。斜坡上植被茂盛,现状条件下,基本稳定,危险性小,对工程危害小。区内冲沟发育1条,位于评估区东侧,呈v字形,冲沟宽约50m,沟深约30m,高差200m,沟东侧坡度26°,沟西侧坡度20°沟长约3780m,纵坡降比,该冲沟汇水面积约3.45km2,该沟为季节性的冲沟,在雨季可能对矿山的开采造成一定的影响,矿山在开采中应做好排水措施,并对废渣做好妥善处理,使该沟的影响降到最小,4.2.2土地、植被等资源的占用及破坏评估矿山为新建矿山,仅进行过部分探矿工程,探矿活动对地表植物有较少量的破坏,雨季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对矿山环境有一定影响,危险性较小,危害性较小。矿区露采及坑采范围主要为部分林地,矿山不存在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情况。4.2.3水资源破坏现状评估矿山为新建矿山,目前还未进行开采,仅进行过部分探矿活动,矿体基本位于地下水水位之上,探矿工程对地下水污染较小,对地下水水位影响小,对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的可能性小,对周边的村庄的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影响小。4.2.4水土环境污染现状评估矿山为新建矿山,仅进行过部分探矿活动,探矿活动所产生的围岩堆积体化学组分稳定,无对水体和土壤构成污染的元素,亦不会因雨水淋滤而产生有害组分,现状条件下,矿山探矿活动对水体及土壤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小。4.2.5现状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小结区内第四系堆积物较发育,多为灌木丛和杂草,未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只在一些地段有由于修路等人工活动形成的稳定边坡,边坡为岩石构成,高3m~5m,规模较小,对矿山运输公路不会有较大影响(照片4)。不稳定边坡,由强风化物组成的松散堆积,在一定的地质,气候条件下容易形成小规模的滑坡,但是由于规模较小对矿山运输公路不会有较大影响(照片5)。矿山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所设计的开采方式、开采深度进行采空。避免人工活动所引起的地质灾害发生。对于现有不稳定边坡地段,应把浮石清除,降低边坡角,避免造成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的发生。照片4稳定边坡照片5不稳定边坡总之,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弱发育,仅见一些不稳定边坡存在,危害不大。4.3预测评估4.3.1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作用预测评估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随着矿山的生产,可能引发及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种:露天开采引发小型滑坡及崩塌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体实行露天开采,露天采场采用自上而下划分成条带(采掘带)进行回采。因地形较陡,地形坡度20~25°,条带顺山坡地形划分,宽10m。矿体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土质滑坡图4露天采场岩层产状与坡面赤平投影图图5露天开采终了剖面示意图现象,对采矿人员及设备造成危害,可能性中,危害性大,危险性大。因矿区地层与地层坡向一致,据矿区地层产状与坡向的赤平投影图(图4)分析,该地层产状与坡向属不利组合,露采后方产生高陡边坡,最大边坡角约43°(图5)及在矿体分台开采过程中,相邻回采条带可能相互影响临近回采条带,可能造成边帮的不稳定,对施工人员及器械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性中,危害性大,危险性大。2、新建道路引起滑坡和崩塌矿区新建少量简易公路,修建公路位置地形坡度较陡,约20~25°,由于矿区地表多为松散的残坡积物,施工的切坡形成的临空面高约2~2.5m,可能会引起岩土体产生崩塌和滑坡,威胁对象为矿工及机械设备,可能性中,危害性中,危险性中;施工的填方,若顺坡堆积,拦挡措施不力,可能引起填土的小规模滑坡和不均匀沉降,可能性中,危害性中,危险性中;同时由于重型车辆的运输对路基进行加载,可能造成路基滑移,威胁对象为矿工及机械设备,可能性中,危害性大,危险性大。3、废渣场引发碎屑流矿区废渣场位于为评估区北部地形凹陷位置,地势稍平缓,废渣场采用台阶式排废,标高从2130m至2160m,堆石坝坝高20m,坝顶宽4m,外坡比1:1.5,内坡比1:0.6,库容25万m3。废渣场区汇水面积0.11km2。矿区采矿所剥离废石约11.23万m3,基本以块石为主,岩性为粉砂质页岩,石英砂岩,不含泥质,透水性好,具备形成泥石流的条件。若所采取拦挡、防护、防水措施不当,可能形成碎屑流灾害。4、其它因矿山地形坡度一般较陡,矿山其它工程在修建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小规模的崩塌和滑坡,如高水位池的修建,厂部、生活区的修建,引发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小,危险性小;矿山生产形成的废水,形成污染源,若处理不当将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对下游村庄的生产、生活及人畜用水的造成一定影响,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4.3.2土地植被资源的占用或破坏预测评估根据矿山规划,现主要占用或影响土地资源的拟建工程有:矿山公路、废渣场、矿石临时堆场、工业场地、生活区、厂部、材料发放室、配电房、炸药库、空压机房、水泵房、蓄水池、高水位池等。矿山至闭坑时,占用区(矿山公路、露天采场、废渣场、矿石临时堆场、工业场地等)预计占地0.68km2;4.3.3景观的破坏矿山开采终了时,矿区内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改变,矿区自然景观的连续性被破坏,在矿区公路、采空区形成了人工边坡,成为失去原始连续性的自然-人工景观。矿区周边无交通要道及自然风景景观,人类活动不频繁,但远观会产生视觉的山体不连续感觉,矿山开采终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有限,采用生物措施后,可降低视觉上的不连续感,其危害性不大。4.3.4水资源破坏预测评估评估区内地表水系发育一般,矿区开采后基本不会改变采场附近的地表汇流方向,矿山开采终了后不会改变原有的地表径流形态,矿业活动对降水的径流、排泄影响不大。本区含水层地下水埋藏深,采矿不存在疏干排水,不会因此而导致区域含水层地下水位下降,矿山开采对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基本无影响,矿山开采对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和破坏影响小。4.3.5水土流失及水土环境污染预测评估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一方面土地占用区会破坏地表的植被,另一方面土地占用区和影响区的自然坡度和地表自然形态破坏,加大评估区降雨对坡面及粘土的侵蚀,从而增加矿区的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该区矿业活动前,本区水土流失属以降雨轻微侵蚀为主,长期的风化及流水侵蚀,已基本趋于稳定,冲沟下切及溯源侵蚀作用已近中晚期;但矿业活动后,因人为改变了原有的平衡,采矿导致岩面暴露,临坡面会使裂隙缝中的粘土失去支撑而剥落,尤其在暴雨的作用下会加大水土流失的可能性。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矿区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项目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减少水土流失。矿区为露天开采模式,最低开采标高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高度,矿坑涌水仅为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地表水流污染物主要为粉尘悬浮物及泥砂。矿区规模小,每天单班生产,采矿人员总计40余人,生活区位于评估区中部,有少量生活废水的污染。矿区生产、生活形成的废水对地表、地下水无化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生活废水及生活垃圾,污染程度较轻,若处理不当将对下游的生产、生活及人畜用水的造成一定影响,危害性中等。4.3.6预测评估小结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分级见表5。由此区内分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和较轻区。1、地质环境预测评估影响严重区该区位于评估区的北面,面积约3.79km2,包括矿山的工业场地、采矿区等,区内现状条件下无地质灾害,仅发育部分不良地质现象,为不稳定边坡及冲沟,在雨季或暴雨天,冲沟内可能有较大的水量,对沟两侧进行侧蚀,造成冲沟两侧垮塌,对采矿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危害性中等。矿区界线内,除矿山开采、排水沟及矿山道路外,无其它建(构)筑物。矿区界线外有矿山现施工的探矿坑道,坑口位于一小沟处,掘进所产生的废渣堆放于小沟周围,未做拦渣坝,在暴雨天容易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露天开采引发小型滑坡及崩塌可能性中,危害性大,危险性大。新建道路引起滑坡和崩塌,威胁对象为矿工及机械设备,可能性中,危害性大,危险性大。废渣场可能形成碎屑流灾害,其发生的可能性小,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矿山生产形成的废水,形成污染源,若处理不当将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对下游群众的生产、生活及人畜的造成一定影响,危害性中,危险性中。矿山占用影响区主要为荒草地及部分林地,对土地资源占用危害性较小。矿区移动变形区及矿石堆放区对地表植被的破坏较严重,危害性中等。采矿活动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小,矿石及围岩不易分解出有害成分,对水土环境产生污染的可能性小。2、地质环境预测评估影响较轻区该区位于较重要区的外围,评估面积约6.33km2,区内现状表5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影响程度分级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严重1.地质灾害规模大,发生的可能性大;2.影响到城市、乡镇、重要行政村、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及各类保护区安全;3.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于500万元;4.受威胁人数大于100人。1.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结构破坏,产生导水通道;2.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3.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4.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大幅下降,或呈疏干状态,地表水体漏失严重;5.不同含水层(组)串通水质恶化;6.影响集中水源地供水,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困难。1.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2.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1.占用破坏基本农田;2.占用破坏耕地大于2公顷;3.占用破坏林地或草地大于4公顷;4.占用破坏荒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大于20公顷。较严重1.地质灾害规模中等,发生的可能性较大;2.影响到村庄、居民聚居区、一般交通线和较重要工程设施安全;3.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4.受威胁人数10~100人。1.矿井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2.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下降幅度较大,地下水呈半疏干状态;3.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漏失较严重;4.影响矿区及周围部分生产生活供水。1.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2.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重。1.占用破坏耕地小于等于2公顷;2.占用破坏林地或草地2—4公顷;3.占用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10-20公顷。较轻1.地质灾害规模小,发生的可能性小;2.影响到分散性居民、一般性小规模建筑及设施;3.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小于100万元;4.受威胁人数小于10人。1.矿井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2.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3.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4.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1.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小;2.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1.占用破坏林地或草地小于等于2公顷;2.占用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小于等于10公顷。注:评估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原则,只要有一项要素符合某一级别,就定为该级别。4.4适宜性评价评估区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划分为重要区(Ⅰ区)及较轻区(Ⅲ区)两个区。Ⅰ区,主要是采矿活动的区域,未发育现状地质灾害,仅存在部分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少量不稳定边坡及冲沟,在雨季或暴雨天,冲沟内可能有较大的水量,对沟两侧进行侧蚀,造成冲沟两侧垮塌,对采矿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危害性中等;矿业活动诱发地面垮塌等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大,危害性小-大,危险性小-大;本区大部为矿业开发需要占用和影响土地资源,主要为荒草地及部分林地,对土地资源占用危害性较小。地下开采造成土地利用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自然景观的连续性被破坏,但景观损失较小;矿业开发会加大矿区内的水土流失量,损失一般;矿山开采后不会改变原有的降雨径流形态,对区内季节性地表水的径流、排泄影响不大。本区最大危险源来自于开采引发小型滑坡及崩塌可能性中,危害性大,危险性大。Ⅲ区现状条件下无地质灾害,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陡壁下有少量的岩体崩塌体,对采矿活动影响小,危害性小;该区地质环境受采矿活动影响不大,基本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矿业活动矿区道路建设可能引发局部坍塌灾害,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区内矿业活动较少,对土地资源占用危害性较小;对地表植被的破坏较小,对自然景观的连续性破坏较小,景观损失较小;矿业开发加大区内的水土流失量不大,损失较小;矿业活动不会改变原有的降雨径流形态,对区内水季节性地表水、地下水的径流、排泄影响小。综上所述,矿区范围内矿业活动总体评价为适宜性一般。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5.1分区原则及方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坚持区域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群众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为了体现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方案主要针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划分保护与治理恢复区,提出预防保护措施,尽量减少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5.2分区评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结果和预测评估结果,将矿山保护与治理恢复划为两个区,即重点区和一般区,将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强烈的区域作为重点区(Ⅰ区),而其它地区均为一般区(Ⅲ区)。1、重点区(Ⅰ区)根据矿山开采规模、服务年限确定矿山保护与治理恢复重点区包括露天采场及矿区道路等,该区面积为3.79km2;区内现状条件下无地质灾害,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不稳定边坡及冲沟,在雨季或暴雨天,冲沟内可能有较大的水量,对沟两侧进行侧蚀,造成冲沟两侧垮塌,对采矿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危害性中等;矿区界线外有矿山现施工的探矿坑道,坑口位于一小沟处,掘进所产生的废渣堆放于小沟周围,未做拦渣坝,在暴雨天容易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矿业活动诱发地面垮塌等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大,危害性小-大,危险性小-大;本区大部为矿业开发需要占用和影响土地资源,主要为荒草地及部分林地,对土地资源占用危害性较小。自然景观的连续性被破坏,景观损失较大2、一般区(Ⅲ区)该区面积为6.33km2,地质环境受采矿活动影响不大,基本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区内现状条件下无地质灾害,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陡壁下有少量的岩体崩塌体问题,对采矿活动影响小,危害性小;矿业活动矿区道路建设可能引发局部坍塌灾害,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区内矿业活动较少,对土地资源占用危害性较小;对地表植被的破坏较小,对自然景观的连续性破坏较小,景观损失较小;矿业开发加大区内的水土流失量不大,损失较小;矿业活动不会改变原有的降雨径流形态,对区内水季节性地表水、地下水的径流、排泄影响不大。3、防治措施1)重点区(1)矿山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利用征地范围内的空地,减少对矿山工程周边地区的土地植被占压破坏。加强施工管理,严禁随处乱堆废土废石。(2)在开采区外围(主要为上部)设置截排水沟,减少次采矿活动中次生灾害的发生,并安装警示牌,防止人畜误入。(3)对露采区、裂缝进行综合整治。(4)对矿区界线外有矿山现施工的探矿坑道,掘进所产生的废渣堆放于小沟周围,未做拦渣坝,在暴雨天容易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把废渣及时的处理或修建拦渣坝,把破坏的植被及时的恢复。(5)严格按开采设计进行开采,生产中必须有预防措施,除去可能坠落的岩石,并做好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和预报滑坡,减少滑坡可能造成的灾害。(6)在矿山采矿过程中,应注意对矿区边坡的保护,严禁人为破坏矿区植被的活动,以维护矿区边坡的稳定。矿区范围地形坡度达15º~45º,严禁在矿区范围内进行其他工程活动,以免破坏山坡的稳定性,诱发新的地质灾害。(7)矿山采矿所采出的废土石方的堆放应科学选择堆放地、堆放方式。以防止采场引发小规模崩塌,威胁矿山的生产、矿山设施的安全。(8)对矿区范围内冲沟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发生大洪水时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对松软的沟坎进行加固,对公路通过的地段修建桥梁,对已有的桥梁进行加固,对涵洞进行疏通,定期对冲沟进行监测,发现淤塞及时疏通。(9)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水也应全部用于道路洒水、降尘及绿化用水,区内截排水沟应设沉砂池沉淀泥砂,避免对下游地表水体产生污染。(10)建立定期巡视制度,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避免发生地质灾害。(11)施工期间,矿山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管理机构,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地质环境保护工程的运行情况,并负责对矿山员工进行地质环境保护教育工作,提高矿山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2)一般区该区矿业活动较少,主要为道路,加强维护,不随意顺坡排放废渣,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6.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为:(1)矿山开发应贯彻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综合治理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3)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消除地质灾害隐患。(4)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产业。(5)符合当地相关规划,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不降低原有土地使用和生态功能的原则。6.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6.2.1目标根据国土资源部2009年3月颁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编制本方案的目的主要是:(1)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对矿业开发造成的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进行预防和治理恢复设计。(3)为办理矿山采矿证的提供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为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采矿证和实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提供依据,也为相关主管部门对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6.2.2任务该矿山为新建矿山。根据方案编制的目的,结合矿区实际情况,确定本次方案编制的任务如下:(1)调查目前矿山的地质环境特征,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现状存在的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调查。(2)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开发利用方案,预测矿山开发可能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5个方面及其它的不良地质现象,对其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价。(3)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及矿山建设的适宜性进行综合分析。(4)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和治理恢复措施。(5)对治理恢复方案进行概预算及可行性分析,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6.2.3具体目标和任务:1、工业场地土地综合整治面积38.5公顷;2、恢复生态林面积41.33公顷;3、修筑拦渣坝260m4、修筑截排水沟2056m5、布设监测点11个;6、挂安全牌30个;7、种植植物成活率80%;8、种植植物保存率85%;9、种植区植被覆盖率85%。本项目实施的措施保证率在85%以上,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6.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6.3.1总体部署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资金和总体目标,确定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范围和规模,按照防护与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的采取综合工程防治措施,达到恢复矿山地质环境的目的。具体保护措施布局见表6及附图3。表6恢复治理总体部署表防治分区本方案措施重点区Ⅰ对采空塌陷区采取监测、在出现裂缝线外进行挂安全牌警示的处理。对露采区实施覆土并植被恢复,覆土对象主要为形成台阶的位置,并种植爬藤;剥离离表土外运,并由建设单位找适当场地储存,以便以后覆土时回收利用。3)废渣场压占区的治理:开采结束后在废渣场处种植生存能力较强的植被覆盖。工业场地压占区:A.对工业场地进行坡面恢复并植树绿化;B.对压占土地的选厂、生活区等场地进行拆除,并恢复原来台阶地,种植杉木+毛竹。采矿区内外截排水设施:A在采矿活动区周边变形区上游设置排水沟,B.在废渣场的上部设置排水沟。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及地质环境监测。一般区Ⅲ主要实施地质环境监测即可。表7年度实施计划表保护与治理阶段主要保护及治理措施规划生产治理期15年从建矿山开始到生产结束(2011年11月~2026年11月)做好本矿山重点区、一般区的保护工作开矿之前先完成水源保护措施的工程以及重点区其它工程措施结合矿山附属设施的建设,完成工业场地的(截)排水沟工程及植被绿化措施对矿山新建工业场地、道路加固绿化开采结束后对露天开采坑形成的台阶进行覆土并种植爬藤等生态恢复措施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及地质环境监测6.3.2年度实施计划矿山属待开发矿山,有效期限内均为生产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主要在矿山生产治理期进行,边生产边治理,本阶段年度实施计划如表7所示:7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7.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本矿山开采范围总体不大,其矿山开采影响范围有限,主要有开采移动区、工业场地、道路、废渣场等地质环境问题需治理或恢复,均处于重点区;矿山开采影响较小的一般区应采取保护措施,即应保持其原有的地貌、土质、生态特征,禁止在保护范围内砍伐林木,主要采用定期巡视的方式进行。7.1.1重点区Ⅰ治理工程方案该区主要为今后矿山的采矿区,今后采空区的形成的主要位置,所以今后对采空区的治理较为重要,公路维护的防治目标,对对今后采空区进行监测,对矿山采矿区周围进行截洪治理等。(一)露天开采区斜坡开挖露天采矿场等易形成潜在不稳定边坡,在强降雨、地震等不利因素作用下,岩土体抗压、抗剪强度降低,可能引发潜在不稳定边坡发生滑坡或崩塌,引发土体或风化岩体滑坡或崩塌,对露采边坡、道路等工程设施的施工安全和运营造成危害。该矿体露采后几乎形成裸露基岩的开发台阶,若种植高大乔木将需回填大量土方且容易产生覆土层坍滑或滑坡等灾害,显然不现实。但是可以在台阶覆盖适当土层可恢复植被。对露采形成的边坡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需做可靠的支护。1、治理方案露采区将会形成岩质台阶式边坡,在大量岩土采挖后,坡顶在雨水作用下可能形成坍塌、滑坡。矿山生产运行中对不稳边坡需进行有效地支挡或锚固。此次恢复治理中主要考虑在坡顶进行截洪处理以及采矿完后对其进行覆土并绿化措施。2、工程措施在坑外最高处坡顶设排水沟,对台阶坑形成的台阶处进行坡面覆土固土措施,并在之上种植爬藤类植物。3、工程量截水沟为B类,断面为400×500㎜,M7.5浆砌毛石,M10砂浆抹面2cm.总长2056m挖土方2426m3,浆砌石781.28m3,回填657.9覆土厚度:约为30cm.采坑表面积:约4.13万m2,台阶总面积约为6900m2,约覆土台阶种植爬藤6900(二)废渣场压占区治理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或多或少均有不良的影响,本次矿山开发利用方案中的设计是:本矿山由于地处山林深处,废石不宜外销或外运,且待矿山开采完后需要回填利用,故需设废石渣土填埋场。针对矿山地形及矿山开采形式,开方利用方案里确定将废渣场设在矿山北侧山沟,后坡较缓坡地带,设计容量25余万方,如附图3所示,采用拦渣坝拦挡废石。1、治理方案废石直接外运。对废渣场设置拦渣坝,上部设置排水沟。2、工程措施在废渣场设置拦渣坝,上部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为A类沟,断面800×1000㎜,浆砌毛石,M10砂浆抹面2cm。3、工程量M7.5浆砌毛石,M10砂浆抹面2cm.总长340排水沟挖土方1142.4m3,浆砌石442m3,回填285.6拦渣坝总长260m,挖土方743.6m3,浆砌石787.8(三)工业场地压占区治理1、治理方案工业场地压占区主要分布为选厂及生活区等场地,这些场地随着矿山开采结束也将失去其功能,故需进行综合整治:①.工业场地进行坡面恢复并植树绿化.②.对压占土地的选厂、生活区等场地进行拆除,并恢复原来台阶地,种植杉树和毛竹。2、工程措施选厂等工业场地及生活区较为平坦,可恢复杉树和毛竹。3、工程量选厂等工业场地及生活区压占总面积约3.52万m2。浆砌毛石墙约46m3,土地整治面积约38.5万公顷,挖运土约54(四)围绕矿区的截排水设施1、治理方案为了防止上游汇水进入移动变形区,形成灾害,本方案考虑延移动变形线上游及两侧(外围)布设截排水沟措施。见平面图3。2、工程量截水沟为A类,总长340m。挖土方1142.4m3,浆砌石442m3,回填657.9m3,C10垫层71.4m3,砂浆抹面1054m2。7.1.2一般区Ⅲ治理工程方案矿山活动对一般区的影响较小,该区段内暂无矿山开采及主要辅助措施。主要采取监测等措施。7.1.3植被工程方案1、设计原则植被恢复是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进行,采取与当地气候条件适应的种植物,在充分考虑今后治理成效的基础上,优选树种,通过植树造林,达到固土护坡、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恢复景观同时可给当地百姓带来经济实惠的目的。2、技术措施(1)气候与土壤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是全国阴雨较多的地区之一。矿区阴、雨天多,晴日少,降雨量比较充沛,为高寒山区的气候特征。降雨季节多集中在4~9月份,多以中、细雨型降落,年暴雨仅4~5天,其余时间多是细雨蒙蒙阴雨天。年降雨量688.9mm~1331.4mm,历年年平均降雨量为911.6mm,月最大降雨量314.4mm;年最大蒸发量1407.6mm,历年平均蒸发量1187.9mm。矿山气温较低,历年平均气温11.4℃,6~9月份气温较高,最高气温为33.4℃;11月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极端最低温度可达零下11.9℃。日照1341小时,无霜期218.6天。表土厚度1.0~8.0m,保水性很好,(2)种植林草的选择根据矿山的条件,植被非常茂密,周围又有本地村民。结合矿区内植物的类型及生长情况,恢复林可选择经济类植物并宜选择根系发达、速生、有固氮能力的乡土植物,边坡区选择可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坡面的爬藤类植物。确定本次矿山生态恢复植物主要选用毛竹、铺地柏、草果、爬山虎、常春藤等。毛竹,为矿区内的乡土草本植物,生长迅速,根系发达,对当地的环境极为适应。杉木,常绿乔木,生长迅速,材质优良,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须根发达,抗旱性好,是我省广泛推广的生态修复和绿化树种。油麻藤,五加科,性弱健,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3)造林设计矿区土壤较富裕,坡度虽大,但是保水性良好,造林的密度直接影响林木的生长,本次设计造林密度为3330株/公顷,株距为1.5m,行距为2m。采用毛竹与铺地柏混植。开挖边坡采区垂直绿化,选择爬山虎、常春藤等藤类植物进行绿化,种植密度为1000株/公顷。较为平躺的位置种植草果。具体的造林技术如下: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随栽随整,回填土时做到里低外高,略低于地面。雨季栽植,每穴一支,做到深埋少露。植物措施工序为:清理地表杂物→回填土料→栽植和抚育管理。(4)管理维护从造林当年连续抚育三年,第一年旱季每十天浇水1次,第二、三年每十五天浇水1次;造林后1~2年每年追肥1~2次,每次6公斤;幼林成活率低于95%时,及时补种,发现病虫害时及时治理;治理区应长期设置管护人员,防止人畜践踏及森林火灾。3、植被配置模型设计本设计是尽快恢复工程区植被,以达到固土、保水,防止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恢复地貌景观。植被典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工程区位置、种植植物、混植方式及比例、配置图式及植被技术(种苗规格、整地方式及规格、初植密度及株行距、植被方式、抚育管理)。工程区生态林恢复树种、栽植密度及苗木规格见表8,植被典型设计见表9。表8树种、栽植密度及苗木规格表树种类型树种名称配置方式造林方式种植密度(株/公顷)苗木规格竹毛竹5:5混植植苗造林166730~50cm乔木杉木5:5混植植苗造林166730~50cm表9植被典型设计表建设区压占区、道路、平硐口树种毛竹、杉木配置图式□□□□○○○○□□□□图例○毛竹□杉木植被技术措施种苗种植苗木等级苗龄苗高购买Ⅰ、Ⅱ2年50cm初植密度密度(株/公顷)株行距(m)33301.5×2.0整地方式规格(m)穴状0.5×0.5×0.5容器规格、植苗时间规格时间13×18、20×256月中下旬基肥种类用量(g/株)复合肥5-6抚育管理从造林当年连续抚育三年,第一年旱季每十天浇水1次,第二、三年每十五天浇水1次;造林后1-2年每年追肥1-2次,每次6公斤;幼林成活率低于95%时,及时补种,发现病虫害时及时治理;治理区应长期设置管护人员,防止人畜践踏及森林火灾。7.1.4工程量汇总根据以上设计,本次矿山恢复治理包括工程措施工程量和生物措施工程量两类,详见表10、表11。表10工程措施工程量汇总表治理单项工程名称工程量M7.5级浆砌片石(m3)挖方(m3)钢筋砼(C20)(m3)回填土(m3)C10砼垫层(m3)砂浆抹面(m2)截排水沟(A)340m4421142.4285.671.41054截排水沟(B)2056m781.282426657.9123.362878.4拦渣坝260m787.8743.6546平硐口的封堵2个4.4合计治理单项工程名称工程量钢筋砼(C20)(m3)M30浆锚杆(M)六菱空心砖(个)土工布(m2)回填土(m3)植被恢复面积(m2)土地整治(厂房等建构筑)38.5公顷540041330合计表11生物措施工程量汇总表植树面积(公顷)生态林(毛竹+杉木)41.33爬吊藤(油麻藤)6.9植树密度(株/公顷)生态林3330爬吊藤1000总工程量植树(株)生态林(毛竹+杉木)22024爬吊藤(油麻藤)3450种草(kg)草籽2317.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7.2.1监测目的(1)通过对本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让业主及时掌握矿业活动引发矿区地质环境动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2)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问题、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监测,为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恢复工程竣工验收提供依据。(3)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问题、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监测,为国土部门监督管理提供依据。7.2.2监测原则(1)监测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监测方法简便实用、节约投资的原则。(2)地质灾害监测及水、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原则。(3)全面调查与重点观测相结合的原则。(4)监测方法及频率与监测内容相对应的原则。7.2.3监测范围本矿山监测范围为整个评估区,根据工程建设生产活动特点,重点监测区为矿山各工程区。7.2.4监测依据(1)《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2)《地下水动态监测规范》(DZ/T0133-1994);(3)《地下水监测规范》(SL/T183-2005);(4)《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7.2.5监测任务综合工程建设工程区地质灾害分布与矿山开采诱发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破坏的可能的特点,对本工程不同部位的地质灾害、水资源、地貌景观、土地资源进行监测,对治理措施效果进行监测,为业主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研究对策、实行宏观指导提供依据。7.2.6监测点的布设(1)布设原则①典型性原则,结合矿山地质环境预测结果,以采空区、废渣场为重点进行监测。②可操作性原则:结合项目及影响特点,力求经济、适用、可操作性。监测点主要布设在工程建设对原地貌及植被破坏较严重,容易产生塌陷、弃渣而且可能造成较大地质环境问题的地区。工程运行期间,在上述监测点的基础上,在有可能引起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的区域增加监测点,建立的原则主要以能反映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2)监测点的布设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布置,本区共布置11个监测点,分别为引水处蓄水池1个点,用于监测水质污染和流量情况;采空区4个,用于监测采空区形成边坡的稳定性;采区南部村庄姚家湾1个,用于监测矿山采矿活动对村庄的影响;废渣场1个,高位水池1个,炸药库1个,矿区范围外北侧,平硐口1个,用于监测平硐的稳定性,生活区和办公区一个。7.2.7监测内容及方法根据矿区具体情况,需监测以下内容:(1)地形地貌景观监测。监测指标主要有:侵占和破坏土地类型、面积,破坏土地方式,破坏植被类型、面积,可恢复和已恢复土地面积。监测方法:GPS测量、调查、收集资料。(2)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测。主要监测指标有:本年度发生次数、造成的危害,地质灾害隐患点或隐患区的数量,已得到治理的隐患点或隐患区的数量。监测方法:GPS测量、大地测量、调查、巡查等。(3)水土流失监测。主要包括监测水土流失量及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监测方法: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简易坡面量测法实地调查等。(4)矿区实施工程措施及临时措施防治效益监测,不定期巡查截、排、引水沟,沉砂池、挡土墙等工程运行情况。(5)土壤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及造成的危害等。监测方法:调查、取样分析,辅以土壤污染自动监测仪。(6)含水层污染监测。通过取样、调查分析监测地下水pH、氟化物、细菌数、NH3-N、粪大肠杆菌群数、高锰酸钾指数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7.2.8监测仪器(1)在定点监测的站点采用仪器进行观测,主要仪器有经纬仪、水准仪、铁制测针、测桩、标桩、取样瓶、雨量计等;(2)其它调查设备有:GPS、测绳、皮尺、围尺、角规、测高仪、计算机等。本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设备及仪器表如下表所示。为反映恢复治理工程实施前后地质环境,本矿山监测范围为整个评估区,根据工程建设和恢复治理工程的特点,重点监测区为矿山各生产区。具体监测方案见表13。表12监测设备及仪器表序号项目组成单位数量备注1监测仪器和设备手持GPS套2测高仪个1罗盘仪套2水准仪套1经纬仪套1量筒个5量杯个5烘箱台1取样瓶个4过滤装置套1地质锤把2雨量计个1电子天平台1铝盒个15COD监测仪台1氨氮测定仪台1菌落计数器台1氟离子监测仪台12消耗性材料其它零星设备项1测绳根6皮尺个2钢尺个3牌标个14滤纸张100钢钎棵30其它零星物品13人员构成一组人3表13地质环境监测表编号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监测点监测频率1采空区部边坡有无变形、掉块、滑动现象巡查各采区至闭坑,1-2天一次,大雨加测一次。2潜在不稳定边坡有无变形、滑动现象。巡查矿区、办公区至组成边坡的矿石被运走,每周一次,大雨加测一次。3拦渣坝完整与否巡查废渣场至闭坑,每周一次,大雨加测一次。4生态林区生长情况巡查生态林区自造林起,3年,每周一次。5平硐口上部边坡有无变形、掉块、滑动现象巡查各平硐口至闭坑,1-2天一次,大雨加测一次。每次监测时须做好记录,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员、调查基本数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后续处理情况,并有记录人员、调查人员、审查人员签字。每年进行一次汇总,报国土资源部门备案。8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8.1经费估算8.1.1经费估算编制原则:1、参照水土保持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设施的施工方法按常规施工组织设计考虑的投资估算方法。2、主要材料及人工费预算采用市场价。8.1.2编制依据:1、水利部[2003]67号文关于颁发《水土保持概算(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2、国家计委、建设部[2002]10号文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修订本)的通知;3、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建[2005]169文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4、工程区2011年市场物价水平。8.1.3费用构成1、工程单价(1)人工费,工程措施人工预算单价4.65元/工时;生物措施人工预算单价4.24元/工时;每天按8个工时计算;(2)材料费,水泥、砂、石料、水、电等,当地的市场价加上至工程区的运费;(3)林草预算价,当地的市场价加上至工程区的运费;(4)截排水沟、河堤等小型水利工程,按《水土保持概算(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及有关规定;(5)施工机械费,按《水土保持概算(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附录中机械台班定额;(6)其它直接费,按直接费3%计算,计入工程单价;(7)间接费,按直接费5%计算,计入工程单价;(8)企业利润,按工程措施直接费和间接费的7%及生物措施费的5%计入工程单价;(9)税金,按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的3.32%计算;(10)临时工程费,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费的1%进行估算。2、独立费用(1)建设管理费,工程直接费的2.5%;(2)项目可研费,工程直接费的1.5%;(3)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费,工程直接费的2.5%;(4)竣工验收费,工程直接费的2.5%;(5)监理费,工程直接费的2.5%;(6)不可预见费,工程直接费的2.5%。3、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建筑工程费、临时工程费和独立费合计的3%计算,价差预算备费不计。8.1.4投资估算成果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07.84万元。详见表14工程投资总估算表和表14-1~11工程单价表。8.1.5、资金筹措本项目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8.2进度安排本方案适用年限为15年,具体治理应结合生产进行,其中保护区的不定期巡视及监测应贯穿整个期间,该项工作应由矿山管理人员或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完成。治理恢复可按年度进行,具体安排为:第一~二年,主要考虑工程措施及监测,拦渣坝的修建260m;采空区外围截排水沟的修建、安全警示牌树立,截排水沟开挖及修筑2065m。工程投入约65万元,占治理估算总额的第三~四年,完善堆场及矿区道路的排水设施,定期巡视及监测。第五~14年,对采空区回填整治,形成的高边坡进行专项治理。逐步进行植物治理恢复措施,部分土地进行整治,恢复植被20%。工程投入约12万元,占治理估算总额的11%。矿山开采完后拆除厂房等建筑设施,并对压占区进行原地貌恢复,全面进行矿区植被恢复。工程投入10万元,占治理估算总额的9.6%。以后两年,主要是对植被的抚育管理,工程投入7万元,占治理估算总额的7%。

表14工程投资总估算表编号工程及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计(元)备注第一部分工程措施914011.21一重点区工程部署788929.071截排水沟(A型)m340162214.392截排水沟(B型)2056303770.113拦渣坝m260194278.714土地整治公顷38.531211.085公路维护m421045088.236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点1150616.557警示牌块30501750二植物措施125082.14第二部分临时工程9101.101临时防护工程2其它临时工程914011.211%9140.11第三部分独立费127864.061建设管理费914011.212.5%22850.282项目可研费914011.211.5%13710.173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费914011.212.5%22752.774竣工验收费914011.212.5%22850.285临理费914011.212.5%22850.286不可预见费914011.212.5%22850.28第四部分预备费914011.213%27420.34合计(投资总概算)1078396.71

表14-1工程单价表单价编号1工程名称截排水沟A型(340内容挖基、护坡边沟、拌运砂浆、浆砌石衬砌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合计一直接工程费元140416.03(一)直接费130014.841M7.5浆砌片石m3442182.4180625.222挖方m31142.48.019150.623回填m3657.91065794C10垫层m371.4250178505砂浆抹面M210541515810(二)其它直接费元130014.843%3900.45(三)现场经费元130014.845%6500.74二间接费元136515.585%6825.78三企业利润元143341.367%10033.90四税金元153375.263.22%4938.68五小计元162214.39表14-2工程单价表单价编号2工程名称排水沟B型(2056m内容挖基、护坡边沟、拌运砂浆、浆砌石衬砌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合计一直接工程费元261943.79(一)直接费242540.541M7.5浆砌片石m3781.28182.41142513.282挖方m324268.0119432.263回填m3657.91065794C10垫层m3123.36250308405砂浆抹面M22878.41543176(二)其它直接费元242540.543%7276.22(三)现场经费元242540.545%1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