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红军长征》(初案)_第1页
《工农红军长征》(初案)_第2页
《工农红军长征》(初案)_第3页
《工农红军长征》(初案)_第4页
《工农红军长征》(初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材版本:部编版所属年级:八年级设计人:涂莎莎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最后一课。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无论在本章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锐意进取、团结合作的精神,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核心。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浓厚的探究欲望,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且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这将为之后的历史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但历史学科的发展仍存有一些阻碍。表现为:学生能力差异明显,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重视度不够,甚至对历史学习存有误解,认为历史学习就是掌握一些“死”知识,只需要通过死记硬背和复习阶段的突击来应付考试。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2.了解红军长征路线及过程中的艰难险阻;3.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提供充分视频、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学习认知兴趣,培养通过史料分析历史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培养学习敢于吃苦、勇于战斗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征的原因、长征路线、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理解长征精神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引导法、情境创设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播放视频《七律·长征》毛主席这首七律,阐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困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吧!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目光。引起对长征的兴趣。探究新知教学目标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红军长征的原因教师过渡: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概括出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失败,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迅速做出回答:由于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设计意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设问:红军早期长征路线及情况是怎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82页第一节并结合《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后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明确:渡过湘江后,红军损失惨重,出发时的8万人剩余不到3万,去湘西还是去贵州,毛泽东与博古等人产生分歧。最后,毛泽东的建议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红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设计意图:培养读图概括能力2.遵义会议教师播放遵义会议相关视频,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82--83页第一节,完成表格关于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等信息。时间1935年1月,贵州遵义内容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③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指向成熟的标志。教师点评、总结:①遵义会议内容强调两点:一是会议纠正的错误是——“左”的错误;二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停止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②遵义会议意义强调两点:一是对生死攸关转折点的理解;二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及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教学目标二:过雪山草地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83页,结合教材图片以及个人所了解的长征历史知识,说一说,长征后期途径路线,并思考他们在途中会遭遇哪些困难?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长征后期路线: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爬雪山过草地设计意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培养即时记忆、快速记忆能力。教学目标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长征的胜利要关注几次会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两次,分别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的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和红四方面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材料一:蒋介石闻讯毛泽东横越草地,胜利北进之后,叹道:“六载含辛茹苦,未竟全功(指围剿红军)。”----《蒋介石日记》史料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材料二:红军长征的磨难和考验,锻炼了中国革命力量,党员和红军质量显著提高,为党的队伍和革命力量的壮大、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基本骨干。保存了当合红军的基干力量。史料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和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教学目标四:长征精神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途中的视频教师:单衣爬雪山,绝粮过草地,红军一无所有,却能创造伟大奇迹!是什么支撑着这些年轻的战士一直前进呢?让我们观看一段视频,进一步了解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生: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精神升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80周年大会上说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呢?学生畅所欲言......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以史为鉴,达到精神升华。课堂小结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每个时代有每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