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税风险防范课件_第1页
涉税风险防范课件_第2页
涉税风险防范课件_第3页
涉税风险防范课件_第4页
涉税风险防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涉税风险预防涉税风险预防一、引言——涉税风险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降低风险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相关内容解读三、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解读四、新的《税务行政复议规则》解读五、涉税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六、税务稽查风险防范七、纳税筹划及相关案例八、常见问题解答九、结束语主要内容一、引言——涉税风险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降低风险主要内涉税风险1、涉税风险的概念2、产生的原因3、如何降低涉税风险涉税风险1、涉税风险的概念纳税人涉税风险概念涉税风险,通俗地讲就是指纳税人在计算和缴纳税款方面承担的各种风险,进一步讲则是纳税人因负担税款、违反税收法律规定等原因而可能遭致利益受损的可能性。依法纳税,节省税收成本.该交的不少交,不该交的一分也不多交.纳税人涉税风险概念涉税风险,通俗地讲就是指纳税人在计算和缴纳企业涉税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法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税收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工作主要致力于帮助企业防范第一种风险,第二种税务风险的防范,需要企业自身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企业涉税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法涉税风险产生的原因(一)公司内部因素

1、经营理念

管理者的经营风格、个性、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税务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

2、人员的素质因素

主要是指公司财务人员及和税务相关的人员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等等。

3、公司管理层的态度

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公司管理层如果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则公司的税务风险一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4、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税务风险管理和流程的是否建立、是否健全将直接影响税务风险管理的结果。任何时候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有效规避、防范风险。涉税风险产生的原因(一)公司内部因素涉税风险产生的原因(二)公司外部因素

1、公司所在地的税务环境

公司所在地的税务环境是由当地的税务人员执法公正性、专业水平高低所决定的。

2、公司的社会关系

公司的社会关系亦可以对公司的税务风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涉税风险产生的原因(二)公司外部因素如何有效降低涉税风险呢?首先应该建立、健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识别和防控涉税风险。为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协同效应,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以融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之中。如何有效降低涉税风险呢?首先应该建立、健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

(试行)》出台的目的

据了解,近年来,国际上很多大公司因为对税务风险的防控不严而出现税收上的麻烦,国美、苏宁、创维、娃哈哈、中国平安等诸多国内知名公司都曾先后深陷其中,企业经营和声誉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甩不掉的影子”、“定时炸弹”等比喻,表达了一些大企业老总对税务风险的畏惧和无奈。

2008年,我国某上市公司在接受税务部门的例行检查时,被指上年度的经营与纳税存在违规情况,税务部门随后对该公司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税务稽查。一时间,该公司受到客户和众多股民的质疑,不仅公司的融资计划难以执行,公司股价也在多个交易日持续下跌。由此可见,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已经是非常现实的迫切问题。

为了加强对大企业的事前税务管理,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建立安全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针对大企业实际,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

(试行)》出台的目的控制税务风险大企业有“章”可循该《指引》就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组织建设、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和改进等问题作出了规范和阐述。今后,大企业可以参照《指引》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自身的税务风险进行管理。《指引》为大企业预防和控制税务风险提供了一个权威蓝本,有助于引导大企业防范税务违法行为,避免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真正将税务风险防患于未然。控制税务风险大企业有“章”可循遵循《指引》要求力争“税企双赢”一方面,完善自身内控制度是降低税务合规成本,即降低企业整体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因不遵循《指引》而导致自身内控体系欠缺,在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内控测试时,测试结果必然会使企业落在高风险区域,导致较高的税务审计风险和税务合规成本的激增。遵循《指引》要求力争“税企双赢”一方面,完善自身内控制度防控涉税风险指引提示四大重点防控重点一:设立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岗位)。防控重点二:风险识别和评估。防控重点三: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防控重点四:信息与沟通。防控涉税风险指引提示四大重点防控重点一:设立税务风险税务机关对企业涉税风险管理方式的三个重大改变

一是将原来主要由税务机关实施的单一主体管理改变为由税务机关主导,多方主体(包括税务机关、纳税人、专业中介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管理;二是将原来主要由税务机关到纳税人的单向管理改变为税务机关履行监管职责,纳税人加强自我管理,管理过程中税务机关、纳税人良性互动的双向管理;三是将原主要由税务机关实施的事后检查、查后处罚的管理模式改变为纳税人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自我查究,税务机关全程介入的过程管理。税务机关对企业涉税风险管理方式的三个重大改变

一是将原来主要《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解读背景: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组织宣传,辅导企业参照实施。传递的信号:税务部门已将指导企业开展税务风险管理,防范税务违法,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作为其纳税服务工作的组成部分,摆上议事日程。原因分析:企业税务违法行为的负面效应,触动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利益。《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解读背景:2009(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宗旨引导大企业:1、合理控制税务风险;2、防范税务违法行为;3、依法履行纳税义务;4、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宗旨引导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可以参照指引,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岗位和职责;2、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和方法;3、税务风险控制和应对的机制和措施;4、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5、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机制。

税务机关参照指引对企业建立与实施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据以确定相应的税收管理措施。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可以参照指引,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税务风企业应结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实际经营情况,重点识别下列税务风险因素:

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涉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技术投入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情况;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其他有关风险因素。

企业应结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实际经营情况,重点识别下列税企业应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和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企业税务部门应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并跟踪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

企业应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和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四)落实《指引》与大企业共同控制税务风险—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有关负责人于

2009-年7月30日权威解读《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

记者:与一般企业相比,大企业的税务风险有何不同?有关负责人:与一般企业相比,大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不来自于做假账或者简单的账面差错,而更多地来源于相关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纳税态度和观念不够正确,相关内部控制的缺失或不够健全,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异常压力等诸多方面。(四)落实《指引》与大企业共同控制税务风险—国家税务总局大企记者:大企业税务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什么?有关负责人:大企业税务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一方面企业组织结构庞大,经营业务多样,经营活动复杂,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资源缺乏,管理环节滞后。目前许多大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一些企业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制度,但都偏重财务报表目标,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2008年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重点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税务合规方面内容缺乏或单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记者:大企业税务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什么?记者:《指引》并没有按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要求全面铺开设计,这主要出于哪些考虑?《指引》会不会增加企业的纳税遵从成本?

有关负责人:一方面,面面俱到不一定能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主要是出于对企业接受程度和实施成本的综合考虑。当然从短期来看,尤其是实施的第一年,企业肯定会有一定的付出,但从长远看,随着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将从根本上解决税务风险问题,从而降低纳税遵从成本。

记者:《指引》并没有按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要求全面铺开设计,这记者:既然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为何不用《规定》或其他法令的形式强制要求企业实行,而用《指引》的方式?

有关负责人:《指引》旨在引导企业建立全方位的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以参与企业制度建设的方式提前介入企业纳税管理环节,实现税务管理环节的前移,辅导企业提前防范税务风险,变发现型控制为预防型控制;重在引导企业自我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现自我遵从。《指引》不是强制要求企业而是引导企业实施相关风险管理,充分尊重企业选择,切实体现纳税服务,有利于建立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目前一些企业在制度基础、风险理念和管理风格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一刀切强制要求企业高起点实施风险管理,恐怕会有一些困难。因此,原则上希望具备条件的企业争取一步到位全面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基础相对薄弱的企业可以按照指引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步骤、有重点地实施。

记者:既然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为何不用《规定》或其他法令的形记者:如果企业不按《指引》的要求实施税务风险管理,税务机关会采取惩罚措施吗?

有关负责人:税务机关不能强制要求企业实施《指引》,更不能对没有实施《指引》的企业采取任何惩罚措施。但企业是否实施《指引》,会直接影响税务机关对企业的风险评价,进而影响下一步管理措施的确定。企业如果按照《指引》要求实施,说明企业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同时,《指引》具体内容的落实必将更好地防范和控制企业税务风险。因此,税务机关在评价企业纳税风险水平时,可以将此作为首要指标,更有利于将企业评定为低风险纳税人,并据此制定针对该企业的以服务为主的后续管理措施。相反,企业如果不按《指引》要求实施或实施力度不够,而现有管理体系中又没有税务风险管理内容或内容不够全面,则企业很可能被税务机关判定为高风险纳税人,从而被施以税务检查为主的后续管理措施。记者:如果企业不按《指引》的要求实施税务风险管理,税务机关会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解读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自2010年1月1日开始执行,《规程》在进一步完善稽查工作机制的同时,最大的亮点是:强化了税务局对所属稽查局和稽查四环节之间的监督制约功能。可以看出,总局希望通过新修订的《规程》,在制度上解决税务稽查执法工作中存在的“想查谁就查谁”、“想怎么查就怎么查”、“检查处理随意性”、“查完之后久拖不决”等广大纳税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例如:第十五条规定“稽查局必须有计划地实施稽查,严格控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务检查次数。稽查局应当在年度终了前制订下一年度的稽查工作计划,经所属税务局领导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稽查局备案。”第二十二条第四款规定“检查应当自实施检查之日起60日内完成;确需延长检查时间的,应当经稽查局局长批准。”第五十二条规定“对被查对象或者其他涉税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审理人员应当认真对待,提出判断意见。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解读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自201明确了对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核算的被查对象检查的方法和程序:规定“对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核算的被查对象,可以要求其打开该电子信息系统,或者提供与原始电子数据、电子信息系统技术资料一致的复制件。被查对象拒不打开或者拒不提供的,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可以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对该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直接检查,或者提取、复制电子数据进行检查,但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得破坏该电子信息系统原始电子数据,或者影响该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明确了对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核算的被查对象检查的方法和明确了现场笔录、勘验笔录在当事人拒绝签章的情况下,也可作为有效证据。规定“检查人员实地调查取证时,可以制作现场笔录、勘验笔录,对实地检查情况予以记录或者说明。制作现场笔录、勘验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检查人员签名和当事人签章。当事人拒绝在现场笔录、勘验笔录上签章的,检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原因;如有其他人员在场,可以由其签章证明。明确了现场笔录、勘验笔录在当事人拒绝签章的情况下,也可作为有税收违法案件在哪些情况下中止执行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七十条规定,执行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执行部门填制《税收违法案件中止执行审批表》,附有关证据材料,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中止执行:(一)被执行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尚未确定可执行财产的;(二)被执行人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尚未终结的;(三)可执行财产被司法机关或者其他国家机关依法查封、扣押、冻结,致使执行暂时无法进行的。(四)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其他可以中止执行的。税收违法案件在哪些情况下中止执行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七解读国家税务总局令2010年第21号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新在何处

和为贵

2010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增加了税务行政复议和解与调解一章,规定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对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核定税额确定应税所得率)、行政赔偿、行政奖励、存在其他合理性问题的具体行政行为,申请人或被申请人均可在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前发起或提出和解意向,只要和解内容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准许。

解读国家税务总局令2010年第21号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和解-解决税务行政争议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密切征纳关系,有必要引入协调与和解制度,解决税务行政争议问题。和解-解决税务行政争议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从一则案例看“和解”税务行政复议期间如何申请复议和解:某企业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以及财务会计处理方法报送税务机关备查,当地税务机关决定对企业处以2000元罚款,企业认为处罚太重,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税务行政复议期间,企业又想通过复议和解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对复议和解适用范围和程序不太清楚。复议和解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行政规章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在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之前,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双方在自愿、合法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行政复议机关经审查准许后,对行政复议案件不再继续审理。从一则案例看“和解”税务行政复议期间如何申请复议和解:《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自愿达成和解的,应当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内容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准许。在行政复议期间,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经行政复议机构准许达成和解的,行政复议终止。《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国家税务总局令21号)规定,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核定税额、确定应税所得率等,行政赔偿,行政奖励,存在其他合理性问题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和解。《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公民、法人或申请复议和解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解并非适用所有行政复议案件行政复议和解只适用于特定范围的行政复议案件,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对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许可等不在和解之列。比如,《税收征管法》规定了偷税行为的构成要件,并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这属于羁束性具体行政行为,不能进行和解。而对于裁量性具体行政行为,比如《税收征管法》规定的“处所偷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罚款”的处罚幅度,如果纳税人认为税务机关存在处罚幅度与过错情节不相当,罚款幅度的自由裁量不合理、不适当等情况的,可以进行复议和解。

申请复议和解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二、复议和解必须符合法定形式申请人和被申请人自愿达成和解的,应当向税务行政机构提出书面和解协议。书面和解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申请人、被申请人姓名、单位、住址,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的请求事实和理由,被申请人答复的事实和理由,和解内容,申请人、被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和解日期等。三、达成和解必须经行政复议机构准许申请人向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并被受理后,不是只能等待行政复议机关进行审查并接受最后的复议决定结果,申请人可以主动向被申请人提出和解,也可以应税务机关的要求进行和解协商,并在和解协商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要求和理由,争取一个争议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处理结果。应该注意的是,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达成和解必须经行政复议机构准许。二、复议和解必须符合法定形式

四、和解过程中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在行政复议和解中,作为申请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和作为被申请人的税务机关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和解是建立在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基础上,任何一方都不能采取强迫、威胁或者欺骗对方的方式来达到和解的目的。同时,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之间达成的和解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有关规章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法律精神和原则。和解协议内容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只有符合上述要求的和解协议才能获得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的准许,也才能具有法律效力。另外,行政复议和解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即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自愿达成和解的,应当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书面和解协议,而不是仅仅要求达成和解意思告知行政复议机构即可。

四、和解过程中双方法律地位平等

五、和解必须在法定的时间内进行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期限是60日,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30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进行复议和解也应当在上述行政复议审理期限内达成和解协议,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交。超过期限则无法进行和解。如果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已经就有关案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则不再有和解的余地。

六、达成和解协议要履行相应法律义务和解协议作为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在经复议机关准许并终止行政复议之后,即在当事人双方之间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都应当执行。对此,作为申请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和作为被申请人的税务机关都应当按照和解协议中明确规定的方式和期限履行和解协议。申请人不履行行政复议调解书的,由被申请人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五、和解必须在法定的时间内进行涉税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一、《征管法》第七十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实施细则》第九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依照税收征管法第五十四条第(五)项的规定,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检查纳税人有关情况时,有关单位拒绝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实施细则》第九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提供虚假资料,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

(二)拒绝或者阻止税务机关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

(三)在检查期间,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隐匿、销毁有关资料的;

(四)有不依法接受税务税务检查的其他情形的;涉税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一、《征管法》第七十条规定,纳法律责任(2)二、《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的白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的白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责任(2)二、《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法律责任(3)三、《征管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征管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

五、《征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法律责任(3)三、《征管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法律责任(4)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一)项规定,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七、《征管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税收征管法规定的违法行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税务机关可以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八、《实施细则》第九十八条规定,税务代理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除由纳税人缴纳或者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外,对税务代理人处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法律责任(4)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法律责任(5)关于偷税与偷税罪(逃税罪)偷税的含义——税收征管法63条1、企业预缴所得税时少申报,算不算偷税?税务机关会如何处理?2、由于纳税人计算错误等失误造成少纳税的,是否为偷税?(征管法第52条)由于计算错误造成多纳税款如何处理?(征管法第51条)3、由于税务机关的责任造成少纳税的,是否为偷税?(征管法第52条)6、由于纳税人对税法不熟悉造成少纳税的,是否为偷税?7、在税务稽查过程中企业在税务机关未检查(未处理)之前主动补交了税款,是否认定偷税?8、由于税务代理方的责任造成少纳税的,是否为偷税?法律责任(5)关于偷税与偷税罪(逃税罪)偷税的含义——税收征刑法关于偷税罪的原条文: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纳税人偷税数额较大(一万元)以上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十万元以上)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刑法关于偷税罪的原条文: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修订后的新条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修订后的新条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税务稽查风险防范关键语:

知情知己知彼策略四句话:1、冷静应对税务稽查2、全程了解检查进展3、积极主动举证核对4、争取最佳处理结果税务稽查风险防范关键语:被查企业的权利在税务稽查过程中,被查企业有哪些权利,你了解吗?纳税人的14项权利:知情权.保密权.税收监督权.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申请延期申报权.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委托税务代理权.陈述与申辩权.对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拒绝检查权.税收法律救济权依法要求听证的权利索取有关税收凭证的权利

——充分运用权利对防范与应对稽查风险很有帮助!被查企业的权利在税务稽查过程中,被查企业有哪些权利,你了解吗税务稽查各环节的风险应对策略稽查选案环节:查一查你的会计报表中,是否存在以下问题:1、银行存款骤增骤减,或期末出现红字余额2、固定资产增减与生产经营规模不相符——有无以股东名义购买固定资产问题3、存货结存异常(过大或过小)——是否与损益情况相吻合4、短期、长期借款增加额较大5、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出现大额结余6、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出现结余7、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账户金额变动较大8.主营业务收入与以往年度相比变化幅度较大税务稽查各环节的风险应对策略稽查选案环节:9.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不配比,毛利率不均衡10.主营业务收入与税金及附加不配比11.营业、管理费用纵向比较增加较快,与收入不配比12.财务费用与借款规模不配比13.营业外收支金额过大,尤其是支出金额较大;14.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账户不吻合。15.进项税额-销项税额>0(连续超过三个月)16.销售税金负担率低于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低于同行业最低税负控制线)17.销售税金与销售收入变化幅度不同步18.六个月内累计三次零、负申报19.六个月内发票用量与收入申报为零——出现上述问题,你被列入稽查范围的概率将很高!9.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不配比,毛利率不均衡税务稽查实施环节:1、做好稽查配合的心理准备,从容应对稽查2、设法了解对你单位的稽查属于那一类稽查,争取自查补缴税款3、专人配合检查,提供资料;4、充分核对稽查工作底稿及相关证据。注意:1、检查过程中最好专人陪同,随时了解检查进展情况,做好解释的准备(心理、证据资料)2.对需要核实的问题及时解释说明,防止积累问题税务稽查实施环节:3.确实存在的问题提前补缴税款,陈述漏缴税款的原因(政策差异、计算错误、征管原因),争取从轻处理4.底稿一定要仔细核对5.提供的相关证据一定要和会计记载相吻合6.财务人员一定要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内控程序,以免出现有些问题解释不清,其他部门配合解释可能会难以衔接7.重要问题及时和法人代表、负责人汇报、请示,对外解释的口径保持一致3.确实存在的问题提前补缴税款,陈述漏缴税款的原因(政策差异税务稽查审理环节1.充分行使陈述申辩权(书面),包括:(1)对与稽查实施人员意见不一致的问题,要在该环节充分陈述并举证(2)提出适用免于或从轻处罚的理由并依据(包括可归责于税务机关的事实即理由),争取免于或从轻处罚,争取少计算滞纳金3.对税务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的处罚事由,可以要求听证4.分析并判断相关证据,关注定性问题——很重要!5.分析复议,避免盲目诉讼。税务稽查审理环节税务执行环节1、对税务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的处罚事由,可以要求听证。2、提请复议和诉讼税务执行环节巧用“纳税筹划”,规避涉税风险纳税筹划: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巧用“纳税筹划”,规避涉税风险纳税筹划: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纳税筹划的“3+1”功能“3”包括消除重复纳税、减轻高额税负和用足优惠政策三项功能,也是为企业起到“立竿见影”筹划效果的功能;“1”即为防范税收风险的功能,也是保证企业“长治久安”的功能。

纳税筹划的“3+1”功能“3”包括消除重复纳税、减轻高额税负营业税纳税筹划营业税政策的主要变化:1、取消了外汇转贷业务差额征税的规定,即转贷业务一律将按全额征税。2、将纳税地点分别确定为机构所在地(或居住地)、劳务所在地(建筑劳务)、土地或不动产所在地(出租、转让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3、境内外劳务判定原则由“劳务发生地”调整为“机构所在地”和“收入来源地”相结合的原则。即对境内企业或者个人提供的全部劳务以及劳务接受方在境内的都应缴纳营业税。4、调整了混合销售行为以及兼营行为确定征收营业税或者增值税的原则;5、调整了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或者情形下营业额的核定方法及顺序;营业税纳税筹划营业税政策的主要变化:营业税纳税筹划营业税政策的主要变化:6、增加了退款和折扣方式营业额确认的规定;7、调整了建筑业营业额的规定,明确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价款不包括在内;8、进一步明确了合法有效凭证的范围;9、进一步细化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并调整了建筑业和租赁业劳务收取预收款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规定;10、明确了劳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和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税收管辖权的划分原则。营业税纳税筹划营业税政策的主要变化:营业税纳税筹划营业税纳税筹划关键点:1、营业额计量筹划(1)商业折扣(2)现金折扣(3)销售折让(4)销货退回营业税纳税筹划营业税纳税筹划关键点:营业税纳税筹划营业税纳税筹划关键点:2、不同销售结算方式下的税收筹划(1)一次性全额收款;(2)分期收款;(3)委托代销。3、不同资产利用方式下的税收筹划营业税纳税筹划营业税纳税筹划关键点:营业税纳税筹划案例改变收入性质进行营业税筹划:某宾馆将其所属的一栋饭店出租,该饭店的房产原值为500万元。职工李某经过竞标,以年租金50万元获得6年的承租权。根据双方约定,李某在财务上独立核算,享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针对出租饭店这项业务,该宾馆每年:应缴纳营业税=50×5%=2.5(万元)应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2.5×(7%+3%)=0.25(万元)应缴纳房产税=50×12%=6(万元)该宾馆共应缴纳税款=2.5+0.25+6=8.75(万元)营业税纳税筹划案例改变收入性质进行营业税筹划:【筹划思路】该宾馆可以要求李某既不办理独立营业执照,亦不办理税务登记证,同时也不与李某签订租赁合同,每年按时把原来“上交租金”的方式改为“上交管理费”,把饭店视作该宾馆的内设机构,即仍以宾馆的名义对外经营饭店,那么宾馆收取李某房屋租金部分的房产税、营业税及其附加就可以免除,只负担房产原值部分的房产税(此时房产税也以“管理费”形式上交给宾馆),这样宾馆承担的税负大大降低。【筹划思路】【筹划依据】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1条规定,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以下统称承包人)发生应税行为,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以下统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但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0条规定,除本细则第11条和第12条的规定外,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单位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取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单位,但不包括单位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如果承包者或承租者未领取任何类型的营业执照,且不办理税务登记证,而作为企业的内设机构来处理,这样企业向其提供各种资产所收取的各种名目的价款,均属于企业内部分配行为,不属于租赁行为(这一点与原《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是有区别的)。所以,李某是该宾馆的内部职工,如果该宾馆对李某经营的饭店作为内设机构来处理,在不办理税务登记证的情况下,是不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的。【筹划依据】【筹划结果】筹划后,由李某承担的房产原值部分房产税以“管理费”形式上交给宾馆,该宾馆再按规定向地税部门缴纳房产税,该宾馆每年只需按房产原值缴纳房产税=[500×(1-30%)×1.2%]=3.36(万元),共可少缴纳税款5.39万元(8.75-3.36)。由此可知,对于那些企业内部职工在本企业从事的营业行为,企业可以设置内设机构,在依法不办理税务登记的情况下,既可以免除营业税纳税义务,又可以降低其他部分的税负。【筹划结果】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总体思路:1、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达到减免税的目的;2、控制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核心),包括:(1)控制销售(营业)收入总额①合理缩小收入总额;②推迟销售实现时间(赊销、分期收款销售、委托代销、按揭销售等)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总体思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2)合理加大扣除项目金额,发挥成本、费用、税金、损失的抵税效应①成本的充分、配比扣除;②费用的及时扣除,注意:广告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基数中,应包含视同销售收入;③坏账损失和财产损失的及时报批处理④税金的充分扣除,注意: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收账款缴纳的营业税,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可扣除。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2)合理加大扣除项目金额,发挥成本、费用新企业所得税法“三费”的纳税筹划一、设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可提高扣除费用额度某生产企业某年度实现销售净收入20000万元,企业当年发生业务招待费160万元。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3500万元。根据税收政策规定的扣除限额计算如下:业务招待费超标:160-(160×60%)=64(万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超标:3500-20000×15%=50(万元)超标部分应交纳企业所得税税额:(64+500)×25%=141(万元)新企业所得税法“三费”的纳税筹划一、设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可筹划方案:可将企业的销售部门分离出去,成立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企业生产的产品以18000万元卖给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再以20000万元对外销售。费用在两个公司分配:生产企业与销售公司的业务招待费各分80万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别为1500万元和2000万元。由于增加了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这样一个新的组织形式,也就增加了扣除限额;因最后对外销售仍是20000万元,没有增值,所以不会增加增值税的税负。筹划方案:可将企业的销售部门分离出去,成立一个独立核算的销这样,在整个利益集团的利润总额不变的情况下,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别以两家企业的销售收入为依据计算扣除限额,结果如下:

生产企业: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为80万元,扣除限额=80×60%=48(万元)。超标:80-48=32(万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发生额为1500万元,而扣除限额=18000×15%=2700(万元)。生产企业就招待费用大于扣除限额32万元,需做纳税调整。

销售公司: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为80万元,扣除限额=80×60%=48(万元)。超标:80-48=32(万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发生额为2000万元,而扣除限额=20000×15%=3000(万元)。也是招待费用超标32万元,需做纳税调整。两个企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4万元,应纳税额为:64×25%=16(万元)。两个企业比一个企业节约企业所得税125万元。这样,在整个利益集团的利润总额不变的情况下,业务招待费、广告需要注意的是:案例中的交易价格会影响两个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即生产企业以多少价款把产品卖给销售公司,才能保证两个企业都不亏损?如果一方亏损一方盈利,那亏损一方的亏损额就产生不了抵税作用,盈利的一方则必须多交企业所得税。所以,交易价格一定要仔细核算,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需要注意的是:案例中的交易价格会影响两个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即

业务招待费应与会务费、差旅费分别核算

在核算业务招待费时,企业应将会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与业务招待费等严格区分,不能将会务费、差旅费等挤入业务招待费,否则对企业将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务费、董事费,只要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均可获得税前全额扣除,不受比例的限制。例如发生会务费时,按照规定应该有详细的会议签到簿、召开会议的文件,否则不能证实会议费的真实性,仍然不得税前扣除。同时,不能故意将业务招待费混入会务费、差旅费中核算,否则属于偷税。

【案例】A企业2008年度发生会务费、差旅费共计18万元,业务招待费6万元,其中,部分会务费的会议邀请函以及相关凭证等保存不全,导致5万元的会务费无法扣除。该企业2008年度的销售收入为400万元。试计算企业所得税额并拟进行纳税筹划。业务招待费应与会务费、差旅费分别核算

根据税法的规定,如凭证票据齐全则18万元的会务费、差旅费可以全部扣除,但其中凭证不全的5万元会务费和会议费只能算作业务招待费,而该企业2008年度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限额为2万元(400万元×5‰)。超过的9万元(6万元+5万元一2万元)不得扣除,也不能转到以后年度扣除。仅此项超支费用企业需缴纳企业所得税2.25万元(9万元×25%)。如果在2009年度,企业加强了财务管理,准确把握相关政策的同时进行事先纳税筹划。严格将业务招待费尽量控制在2万元以内,各种会务费、差旅费都按税法规定保留了完整合法的凭证,同时,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将部分类似会务费性质的业务招待费并入会务费项目核算,使得当年可扣除费用达8万元。由此可节约企业所得税2万元(8万元×25%)。根据税法的规定,如凭证票据齐全则18万元的会务费、差旅费可以常见问题解答1、停产企业占用土地是否免征土地使用税?

某企业从去年10月份开始停产,今后不打算再继续生产经营。请问,该企业现占用的土地是否免征土地使用税?

答:现行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中没有对停产企业占地的免税规定,上述企业虽然停产,但仍需按所占用的土地面积缴纳土地使用税。

常见问题解答1、停产企业占用土地是否免征土地使用税?

2、无租使用的情况下,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应该由谁交纳?房屋和土地的产权是A企业的,现A企业将房屋和土地无偿给B企业使用(A、B企业是同一自然人的),请问此时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是否可以由B企业交纳?2、无租使用的情况下,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应该由谁交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第二条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的单位缴纳。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缴纳。产权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或者产权未确定及租典纠纷未解决的,由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缴纳。前款列举的产权所有人、经营管理单位、承典人、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统称为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涉税风险防范课件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8号)规定:

“一、关于无租使用其他单位房产的房产税问题无租使用其他单位房产的应税单位和个人,依照房产余值代缴纳房产税。”根据《国家税务局关于检发<关于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法规>的通知》(国税地[1988]15号)规定:“四、关于纳税人的确定

土地使用税由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缴纳。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纳税人不在土地所在地的,由代管人或实际使用人纳税;土地使用权未确定或权属纠纷未解决的,由实际使用人纳税;土地使用权共有的,由共有各方分别纳税。”根据上述规定,房产税应由产权所有人A企业缴纳,但财税[2009]128号文规定,无租使用其他单位房产的B企业,应依照房产余值代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应由拥有土地使用权的A企业缴纳,A企业如果不在土地所在地的,由实际使用人B企业纳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3、固定资产暂估入账,折旧能税前扣除吗?我公司2009年3月购入一台设备,2009年4月正常投入使用,未取得发票,按合同金额暂估入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59条规定:在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我公司于2009年5月份计提折旧,请问,这种未取得发票按暂估金额所计提的折旧,能税前扣除吗?3、固定资产暂估入账,折旧能税前扣除吗?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规定:“五、关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计税基础确定问题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因此,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按上述规定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4、企业给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可否在税前扣除?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4、企业给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可否在税前5、预收了10年的租金怎么交税?我们公司是主要以商业地产发展为主的企业,现公司已预收了大部分铺位的10年的租金。问题是我们企业需要一次性计提营业税吗?还是可以按年限来进行分摊计提营业税?分摊计提营业税需要什么规定?企业所得税又是怎样规定?5、预收了10年的租金怎么交税?【解答】

(1)关于预收租金的营业税:《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所以您公司预收到租金款项的当天就是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应一次性计入营业额计算营业税;【解答】(1)关于预收租金的营业税:(2)关于预收租金的企业所得税:根据《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的规定,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交易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中,如果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因此,预收租金收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可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2)关于预收租金的企业所得税:根据《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6、福利费列支需要合法票据吗?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又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由此可见,作为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所有支出,都应该遵循合理性的要求,这当然包括职工福利费的支出。6、福利费列支需要合法票据吗?7、下列项目,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的是:多选:A.职工福利费

B.工会经费

C.职工教育经费

D.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E.业务招待费7、下列项目,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的是:多选:A.职8、支付国外劳务佣金是否需代扣代缴所得税及营业税?解析:根据新颁布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规定,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是否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劳务所得,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

8、支付国外劳务佣金是否需代扣代缴所得税及营业税?解析:根据因此,境外公司为境内公司在国外提供劳务,境内公司支付境外企业劳务佣金,如果该境外公司属于《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在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其发生在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境外企业负有主动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义务,以机构、场所所在地为纳税地点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务机关可以指定劳务费的支付人境内公司为扣缴义务人。如果该境外公司属于《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在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那么上述境外企业因在境外提供劳务而从境内取得的劳务佣金收入不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应征企业所得税的范围,不征企业所得税。因此,境外公司为境内公司在国外提供劳务,境内公司支付境外企业

另外,如果是支付给国外个人的佣金,按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劳务发生地在中国境外的所得不在征税范围之内,故境外中间商取得的佣金收入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不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而是否需要代扣代缴营业税的问题,需要纳税人注意,根据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修订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最新变化,对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解释有了新的变化,根据2008年12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修订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2号令)第四条的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的,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

另外,如果是支付给国外个人的佣金,按现行个人根据新细则的规定,营业税不再采用劳务发生地原则及使用地原则,在中国境内收取或者支付从事应税行为的收入或费用,都属于在境内发生应税行为。即自2009年1月1日起,企业在中国境外提供劳务,需要在中国境内缴纳营业税;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外为中国境内企业提供营业税劳务,也需要在中国境内缴纳营业税。例如,国内建筑企业到国外承揽工程,需要在国内缴纳营业税,而按旧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及细则的规定,其劳务是发生在境外,是不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的,是不需要计征营业税的。企业在2009年1月1日之前发生的境外劳务,应根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判断是否需缴纳营业税,如果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2009年1月1日之前,根据“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的原则,应按旧的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来判断是否要缴纳营业税;如果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2009年1月1日之后,如无特殊优惠政策,应按新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在境内缴纳营业税。

综上可知,境外企业或个人在境外为境内企业提供各种劳务不需要代扣代缴所得税,但需要代扣代缴营业税。根据新细则的规定,营业税不再采用劳务发生地原则及使用地原则,结束语:1、合理设计内控制度2、正确认识评估风险3、切实实施内控制度4、有效规避防范风险5、合理实施纳税筹划结束语:1、合理设计内控制度涉税风险防范课件涉税风险预防涉税风险预防一、引言——涉税风险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降低风险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相关内容解读三、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解读四、新的《税务行政复议规则》解读五、涉税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六、税务稽查风险防范七、纳税筹划及相关案例八、常见问题解答九、结束语主要内容一、引言——涉税风险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降低风险主要内涉税风险1、涉税风险的概念2、产生的原因3、如何降低涉税风险涉税风险1、涉税风险的概念纳税人涉税风险概念涉税风险,通俗地讲就是指纳税人在计算和缴纳税款方面承担的各种风险,进一步讲则是纳税人因负担税款、违反税收法律规定等原因而可能遭致利益受损的可能性。依法纳税,节省税收成本.该交的不少交,不该交的一分也不多交.纳税人涉税风险概念涉税风险,通俗地讲就是指纳税人在计算和缴纳企业涉税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法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税收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工作主要致力于帮助企业防范第一种风险,第二种税务风险的防范,需要企业自身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企业涉税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法涉税风险产生的原因(一)公司内部因素

1、经营理念

管理者的经营风格、个性、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税务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

2、人员的素质因素

主要是指公司财务人员及和税务相关的人员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等等。

3、公司管理层的态度

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公司管理层如果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则公司的税务风险一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4、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税务风险管理和流程的是否建立、是否健全将直接影响税务风险管理的结果。任何时候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有效规避、防范风险。涉税风险产生的原因(一)公司内部因素涉税风险产生的原因(二)公司外部因素

1、公司所在地的税务环境

公司所在地的税务环境是由当地的税务人员执法公正性、专业水平高低所决定的。

2、公司的社会关系

公司的社会关系亦可以对公司的税务风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涉税风险产生的原因(二)公司外部因素如何有效降低涉税风险呢?首先应该建立、健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识别和防控涉税风险。为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协同效应,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以融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之中。如何有效降低涉税风险呢?首先应该建立、健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

(试行)》出台的目的

据了解,近年来,国际上很多大公司因为对税务风险的防控不严而出现税收上的麻烦,国美、苏宁、创维、娃哈哈、中国平安等诸多国内知名公司都曾先后深陷其中,企业经营和声誉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甩不掉的影子”、“定时炸弹”等比喻,表达了一些大企业老总对税务风险的畏惧和无奈。

2008年,我国某上市公司在接受税务部门的例行检查时,被指上年度的经营与纳税存在违规情况,税务部门随后对该公司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税务稽查。一时间,该公司受到客户和众多股民的质疑,不仅公司的融资计划难以执行,公司股价也在多个交易日持续下跌。由此可见,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已经是非常现实的迫切问题。

为了加强对大企业的事前税务管理,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建立安全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针对大企业实际,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

(试行)》出台的目的控制税务风险大企业有“章”可循该《指引》就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组织建设、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和改进等问题作出了规范和阐述。今后,大企业可以参照《指引》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自身的税务风险进行管理。《指引》为大企业预防和控制税务风险提供了一个权威蓝本,有助于引导大企业防范税务违法行为,避免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真正将税务风险防患于未然。控制税务风险大企业有“章”可循遵循《指引》要求力争“税企双赢”一方面,完善自身内控制度是降低税务合规成本,即降低企业整体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因不遵循《指引》而导致自身内控体系欠缺,在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内控测试时,测试结果必然会使企业落在高风险区域,导致较高的税务审计风险和税务合规成本的激增。遵循《指引》要求力争“税企双赢”一方面,完善自身内控制度防控涉税风险指引提示四大重点防控重点一:设立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岗位)。防控重点二:风险识别和评估。防控重点三: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防控重点四:信息与沟通。防控涉税风险指引提示四大重点防控重点一:设立税务风险税务机关对企业涉税风险管理方式的三个重大改变

一是将原来主要由税务机关实施的单一主体管理改变为由税务机关主导,多方主体(包括税务机关、纳税人、专业中介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管理;二是将原来主要由税务机关到纳税人的单向管理改变为税务机关履行监管职责,纳税人加强自我管理,管理过程中税务机关、纳税人良性互动的双向管理;三是将原主要由税务机关实施的事后检查、查后处罚的管理模式改变为纳税人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自我查究,税务机关全程介入的过程管理。税务机关对企业涉税风险管理方式的三个重大改变

一是将原来主要《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解读背景: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组织宣传,辅导企业参照实施。传递的信号:税务部门已将指导企业开展税务风险管理,防范税务违法,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作为其纳税服务工作的组成部分,摆上议事日程。原因分析:企业税务违法行为的负面效应,触动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利益。《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解读背景:2009(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宗旨引导大企业:1、合理控制税务风险;2、防范税务违法行为;3、依法履行纳税义务;4、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宗旨引导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可以参照指引,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岗位和职责;2、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和方法;3、税务风险控制和应对的机制和措施;4、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5、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机制。

税务机关参照指引对企业建立与实施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据以确定相应的税收管理措施。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可以参照指引,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税务风企业应结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实际经营情况,重点识别下列税务风险因素:

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涉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技术投入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情况;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其他有关风险因素。

企业应结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实际经营情况,重点识别下列税企业应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和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企业税务部门应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并跟踪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

企业应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和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四)落实《指引》与大企业共同控制税务风险—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有关负责人于

2009-年7月30日权威解读《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

记者:与一般企业相比,大企业的税务风险有何不同?有关负责人:与一般企业相比,大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不来自于做假账或者简单的账面差错,而更多地来源于相关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纳税态度和观念不够正确,相关内部控制的缺失或不够健全,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异常压力等诸多方面。(四)落实《指引》与大企业共同控制税务风险—国家税务总局大企记者:大企业税务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什么?有关负责人:大企业税务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一方面企业组织结构庞大,经营业务多样,经营活动复杂,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资源缺乏,管理环节滞后。目前许多大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一些企业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制度,但都偏重财务报表目标,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2008年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重点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税务合规方面内容缺乏或单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记者:大企业税务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什么?记者:《指引》并没有按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要求全面铺开设计,这主要出于哪些考虑?《指引》会不会增加企业的纳税遵从成本?

有关负责人:一方面,面面俱到不一定能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主要是出于对企业接受程度和实施成本的综合考虑。当然从短期来看,尤其是实施的第一年,企业肯定会有一定的付出,但从长远看,随着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将从根本上解决税务风险问题,从而降低纳税遵从成本。

记者:《指引》并没有按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要求全面铺开设计,这记者:既然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为何不用《规定》或其他法令的形式强制要求企业实行,而用《指引》的方式?

有关负责人:《指引》旨在引导企业建立全方位的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以参与企业制度建设的方式提前介入企业纳税管理环节,实现税务管理环节的前移,辅导企业提前防范税务风险,变发现型控制为预防型控制;重在引导企业自我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现自我遵从。《指引》不是强制要求企业而是引导企业实施相关风险管理,充分尊重企业选择,切实体现纳税服务,有利于建立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目前一些企业在制度基础、风险理念和管理风格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一刀切强制要求企业高起点实施风险管理,恐怕会有一些困难。因此,原则上希望具备条件的企业争取一步到位全面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基础相对薄弱的企业可以按照指引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步骤、有重点地实施。

记者:既然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为何不用《规定》或其他法令的形记者:如果企业不按《指引》的要求实施税务风险管理,税务机关会采取惩罚措施吗?

有关负责人:税务机关不能强制要求企业实施《指引》,更不能对没有实施《指引》的企业采取任何惩罚措施。但企业是否实施《指引》,会直接影响税务机关对企业的风险评价,进而影响下一步管理措施的确定。企业如果按照《指引》要求实施,说明企业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同时,《指引》具体内容的落实必将更好地防范和控制企业税务风险。因此,税务机关在评价企业纳税风险水平时,可以将此作为首要指标,更有利于将企业评定为低风险纳税人,并据此制定针对该企业的以服务为主的后续管理措施。相反,企业如果不按《指引》要求实施或实施力度不够,而现有管理体系中又没有税务风险管理内容或内容不够全面,则企业很可能被税务机关判定为高风险纳税人,从而被施以税务检查为主的后续管理措施。记者:如果企业不按《指引》的要求实施税务风险管理,税务机关会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解读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自2010年1月1日开始执行,《规程》在进一步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