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3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3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学习目标】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掌握文中一些常见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学习课文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论的论证方法。

4、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含义,并且从其中受到教育和启示。【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积累重要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体味孟子气势充沛的语句,体会围绕论点,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是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尊为“亚圣”。二、自主学习(一)规范字音舜()畎亩()胶鬲()傅说()曾益()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三、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拓展延伸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五、实战演练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2)衡于虑(3)入则无法家拂士2.词类活用(1)人恒过 (2)所以动心忍性(3)必先苦其心志(4)劳其筋骨 3.翻译(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第二课时1.背景资料《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二、自主学习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是:三、合作探究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你认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哪些方面经受艰苦磨难?磨炼的目的(好处)是什么?3、文中作者认为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4、这篇文章阐明了什么道理?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理解。四、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1.根据提示默写句子五、总结反思六五五、六、实战演练1.根据提示默写句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由六位古人的例证过渡到结论的句子是“”(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一个人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从国家角度指出“死于安乐”的原因的语句是“”六六六五1.根据提示默写句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由六位古人的例证过渡到结论的句子是“”(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一个人经历磨难砥砺的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