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江苏省人口分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摘要江苏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大量的人口迁移与流动等,城市化进程、生产力布局的变动引起人口地域分布和人口结构分布的发展变动,可见,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江苏省社会经济快速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对人口分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界定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内涵并选取人口密度、人口城市化率、人均GDP、恩格尔系数等分析指标的基础上,纵向上阐述了江苏省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历程,横向上研究了江苏省苏南、苏北和苏中三大区域以及各地级市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现状;运用图表说明、相关分析法等方法,重点研究了人口区域分布、人口结构分布分别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探讨了人口区域分布、人口结构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通过这些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的人口地域分布苏南密集、苏中次之、苏北稀疏,城市化进程也呈现出从南到北梯度递减的态势;各地域间人口结构分布存在差异,苏南地区和苏中地区的人口就业集中在第二、三产业,苏北地区的人口就业比重最大的是第一产业,各次产业间的就业比重差距较小,苏南地区各次产业间的就业比重差距最大;人口地域分布、人口结构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人口密度、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人口结业结构和受教育程度对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有着显著影响。同时也揭示了江苏省目前存在区域间人口分布不均衡、城市化进程有待加强、人口素质尚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等问题。对此,从宏观调控、三大区域具体情况两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江苏省人口合理分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江苏省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借鉴,也为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改善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城市化AbstractTheResearchonPopulationDistributionandEconomicSustainableDevelopmentofJiangsuProvinceABSTRACTTherapiddevelopmentof
socialeconomyofJiangsuprovince
hasbrought
theadjustmentand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andthelargepopulation
migrationandmobility,urbanization,productivitylayoutchangescausethechangesofpopulationgeographicadistributionandpopulationstructure,obviously,therelationshipbetweenpopulationdistribu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areinseparable.Therefore,underthebackgroundofthedevelopmentoftherapidtransformationofsocialeconomyinJiangsuprovince,thestudyonthepopulationdistributionandeconomicsustainabledevelopmentisverynecessary.Basedondefiningtheconnotationofpopulationdistribu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andonthebasisofanalysisindicatorssuchaspopulationdensity,populationurbanizationrate,thepercapitaGDP,theEngelsCoefficient,thispaperistryingtodescribethedistributionofpopula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ofJiangsuProvinceonthelongitudinalcourse,studythepresentsituationofpopulationdistribu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ofthethreelargeareaofJiangsuProvinceandeveryPrefectural-Levelcitiesinhorizontal;usingchartillustrates,correlationanalysisandothermethods,itfocusesontheregionaldistributionofpopulationdistribution,populationstructure,respectively,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economicdevelopment,anddiscussestheinteractionoftheregionaldistributionofpopulationdistribution,populationstructureandeconomicdevelopment.Throughtheseanalysis,wehavethefollowingconclusions:JustasthepopulationinJiangsuprovinceisconcentratedinthesouth,middleinthecenter,theleastinthenorth,urbanizationalsoshowsadescendingtendencyfromthesouthtothenorth;Thereareregionaldifferencesinthedistributionofpopulationstructure,theemploymentpopulationinthesouthandthecentralofJiangsuProvinceisconcentratedinthesecondandthirdindustry,whileinthenorthareas,thelargestproportionofthepopulationemploymentisthefirstindustryemploymentproportion,asmallerproportionofemploymentdisparitiesbetweenthevarioussub-industries,theproportionoftheemploymentgapbetweenthesouthernregionofthevarioussub-industriesmaximum;thereisacloserelationshipbetweentheregionaldistributionofpopulationdistribution,populationstructureandeconomicdevelopment,populationdensity,levelofurbaniza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livingstandardsarepositivelycorrelated,populationclosurestructureandlevelofeducationhaveasignificantimpactoneconomicdevelopment,livingstandards.Atthesametime,italsorevealsseveralproblemslikeregionalunevenpopulationdistributionandurbanizationneedstobestrengthened,populationqualitystillcan’tmeetthedemandofthedevelopmentofeconomy.Inviewoftheaboveproblems,wegivesomeproposalsfromthepointsofthemacro-controlandtheparticularcircumstancesofthethreeregionstopromotetherationaldistributionofthepopulationinJiangsuprovinceandtokeep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economy.Wehopetoprovidereferenceforthecomprehensive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andprovidetheoreticalreferenceforurbanconstructionandtheresidentstoimproveforJiangsu.KEYWORDS:PopulationDistribution;EconomicDevelopment;Urbanization目录目录TOC\o"1-3"\u第一章绪论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第一节主要结论一、江苏省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现状:(一)人口分布现状。从建国到现在,江苏省的人口增长从总体上依次经历了四个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快速增长期;低出生率、高死亡率的快速减少期;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二次快速增长期;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稳定增长期。1、江苏省人口区域分布现状:(1)从人口密度看,呈现出苏南密集、苏中居中、苏北稀疏的特点,江苏省人口密度较低的城市是盐城市、淮安市,均为苏北城市;人口密度中等的有5个城市,分别为连云港市、扬州市、徐州市、泰州市和宿迁市,其中扬州市和泰州市为苏中城市,连云港市、扬州市和徐州市为苏北城市;人口密度高的是南通市和镇江市,分别为苏中城市和苏南城市;人口密度较高的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和苏州市均为苏南城市。(2)从城市化水平看,三大区域的人口城乡分布呈现苏南城市化水平高、苏北居中、苏北最弱的态势,苏南的人口城市化率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苏北、苏中未来提升空间更大,将是江苏省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动力。;江苏省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和经济发展水平一样,三大区域的人口城市化率也呈南北梯度排列。2、江苏省人口结构分布现状:(1)从产业从业人员分布看,江苏省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第一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占江苏省总地区生产的比重也是呈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呈缓慢上升的趋势,第二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占总地区生产生产总值的比重自90年代以后已经基本趋于稳定,增减的幅度都比较小;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呈上升的趋势,第三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占总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苏南的从业人员集中在第二、三产业、苏中的就业人员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比较均匀但也侧重向二、三产业集中,苏北的就业人员分布最多的还是第一产业。(2)从文化素质看,江苏省的人口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增长,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人数呈现迅速增加的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高学历人才的增长速度尤其加快;同时,拥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口数量始终比拥有高中、中专和大专及以上的多,江苏省的人口素质仍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江苏省经济发展历程及现状。1、经济发展历程:建国初期,江苏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仅是全国的经济发展平均速度的一半;50年代至70年代,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不快,在曲折和动乱中缓慢发展;70年代末期,江苏省的社会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中生存的乡镇企业迅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强;80年代,江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第二展业的支持;9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成为支撑地区生产总值的最强劲的产业;90年代以后,江苏省的社会经济正在向高级阶段提升,跳出了单纯注重制造业发展的标准工业化阶段而进入了一个较注重消费与服务的多样性经济发展阶段。2、现状:(1)总的来说,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苏中地区次之,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江苏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二、三、一”产业发展序列,虽然第二产业比重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然很重要,第三产业比重从2005年以后稳步增大,逐渐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3)苏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和支出、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均高于其他两个地区,恩格尔系数也最低,说明不仅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储蓄情况高于其他两个地区,居民的消费支出也更加多元化,这与无锡、苏州等城市受到上海经济发展辐射有关。(4)三大区域的恩格尔系数均在30%~39%之间,说明三大区域居民生活都已经进入富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二、江苏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一)人口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人口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人口密度与人均GDP的关系。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江苏省人口密度与人均GDP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江苏省各地区人口密度越高,其人均GDP也就越高。(2)人口密度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江苏省人口密度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江苏省各地区人口密度越高,其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江苏省各地区人口密度越高,其居民生活水平越高。2、人口城乡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人口城市化率与人均GDP的关系。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江苏省人口城市化率与人均GDP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江苏省人口城市化率越高,人均GDP也就越高。(2)人口城市化率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人口城市化率与恩格尔系数不存在相关关系。3、人口区域分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1)人口密度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1)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的作用:人口集聚可以推动区域经济要素的集聚;人口集聚极大地加快了经济的全面建设;人口集聚能够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2)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人口集聚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规定了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数量、质量和提供人类生活的各项服务性设施,在一定的消费水平前提下,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口容量和人口密度;随着经济重点或经济部门结构的差异,基本人口的职业构成也会有所不同,各部门所要求的活劳动数量也住往不同,经济重点或经济部门结构的差异,客观上也要求国内各地区有不同的人口密度;经济布局在地域上伸延和扩展,必然引起人口分布形式的变动。(2)人口城乡分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1)人口城乡分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人口城市化刺激了人口作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员向城市转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2)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人口城乡分布的影响: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比较成本利益、生产专业化、规模经济等的转变和调整,相对农村而言,城市有更好的教育资源、社会福利等,各种需求的增大刺激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经营者们大力发展生产,这就增加了城市的就业机会,随之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务工。生产力的发展吸引了更过的投资,刺激了科技的发展,致使更多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大大增加。供求力量相互作用,巩固和加深了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并相互推进。这种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比重,也使产业结构逐渐发生了改变。(二)人口结构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产业从业人员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产业从业人员分布与人均GDP的关系。1)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江苏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与人均GDP呈高度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江苏省各地级市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越高,人均GDP越低。2)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江苏省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与人均GDP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江苏省各地级市的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越高,人均GDP越高。3)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级市人均GDP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存在相关关系。4)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江苏省各地级市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与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呈高度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江苏省各地级市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越高,其第二产业比重越低。(2)产业从业人员就业比重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1)三大区域的数据表明,恩格尔系数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恩格尔系数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至于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在三大区域所显示的基本情况,看不出与恩格尔系数有相关关系。2)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级市各次产业从业人员就业比重与恩格尔系数不存在相关关系。2、人口受教育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人口受教育程度与人均GDP关系。1)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江苏省拥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数与人均GDP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江苏省每十万人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数越多,人均GDP越高。2)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级市拥有高中和中专、初中受教育程度人数与人均GDP不存在相关关系。3)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江苏省拥有小学受教育程度人数与人均GDP呈高度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江苏省每十万人中拥有小学受教育程度人数越多,人均GDP越低。(2)人口受教育程度与恩格尔系数关系。1)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江苏省拥有高中和中专受教育程度人数与恩格尔系数呈高度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江苏省每十万人中拥有高中和中专受教育程度人数越多,恩格尔系数越低。2)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级市拥有大专及以上、小学受教育程度人数与恩格尔系数不存在相关关系。3)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江苏省拥有初中受教育程度人数与恩格尔系数呈高度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江苏省每十万人中拥有初中受教育程度人数越多,恩格尔系数越低。3、人口结构分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1)人口就业结构分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1)人口就业结构分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人口就业结构合理,是经济结构合理的保障;人口就业结构对社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合理分布的人口就业结构,对于合理地培养、安排、使用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2)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人口就业结构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影响人口就业结构的分布;经济结构影响人口就业结构的分布;就业结构的变动取决于科技进步成果在地区经济各部门的推广应用程度、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相应的投资结构、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口就业结构的分布。(2)人口的文化素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1)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只有通过调整区域的政策和规划,不断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吸引高质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口来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人口质量通过改变消费结构和消费总量来实现的。2)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人口的文化素质的影响:经济发展是人口文化素质提高的保证,一定程度上,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要想使得人口质量显著提高,必须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人口文化科技素质的大幅度提高,需要相关部门在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大力的人力资本投资,而大力的人力资本投资需要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支持和保障。三、促进江苏省人口合理分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一)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再分布。实现人口合理再分布;调整现有城市发展方针,从城市体系、城乡结合、区域发展角度提出更加合理的区域城市化发展方针;地方政府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转变职能,优化管理,加强服务;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本强省转变;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本强省转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三大区域调控政策。实行“抓苏南、促苏中、放苏西”的宏观调控政策;调整苏南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别要确定和发挥好主导产业与服务功能;加快苏南转型升级,提高苏中崛起速度,增强苏北发展内生动力。第二节研究展望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极其广泛的研究领域,本文基于人口社会学和相关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一些结论。由于收集资料有限,以及个人的研究能力有限,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尚待深入研究,也是本文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一、产业结构方面限于产业类型微观数据的可得性,本文没有对每个产业类型进行细分,只是大致分成第一、二、三产业才进行研究分析。如果能对每个产业,特别是工业中的制造业中包含的行业类型进行划分,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会更有说服力。二、定量分析方面限于本人自身研究能力有限以及部分数据资料的不可得性,本文所进行的定量研究和对图表的数据分析并不深入,没有建立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的模型,对其相互至今的作用机理的定量分析也不够深入,定量研究不够到位。如果能分别针对人口的城乡分布、年龄结构分布、人口质量状况和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的之间关系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本文的研究会更加全面。三、研究方法方面本论文的数据资料仅仅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年鉴、普查数据公报、国民经济发展报告等,宏观性较强。如果同时能从微观视角入手,对典型的个例进行深入研究,对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可能更加贴近现实。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鲍常勇:《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人口研究》,2007年第11期。储金龙,王志强:《合肥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4期。党国锋,徐国保:《甘肃省区域经济非均衡性与人口空间分布研究》,《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年第1期。邓忠泉:《试论我国九大经济区域划分》,《世界经济情况》,2010年第9期。杜丽红:《四川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段学军,陈雯,许刚,孙伟:《经济—生态导向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优化:以无锡市区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5期。段学军,陈雯,许刚,孙伟:《经济—生态导向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优化——以江苏省区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9期。范红忠:《地区经济差距与人口流动:基于七国大都市区人口分布的比较研究》,《经济经纬》,2006年第3期。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城市规划》,2005年第2期。郭文炯,安祥生,王尚义:《山西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4年第7期。韩嘉福,张忠,齐清文:《中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分析及其可视化》,《地球信息科学》,2007年第12期。胡焕庸:论中国人口之分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李红梅,卢慧明:《海南岛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3期。李均智,骆华松,何沁璇:《云南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评价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第1期。梁鹏飞,林李月:《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年第11期。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论文,2012年。梁勤欧,祝国瑞:《湖北省经济与人口空间分布分析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8期。刘洁,王宇成,苏杨:《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研究——基于发展方式角度》,《人口研究》,2011第1期。刘秀丽,张勃:《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人口分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以晋西北地区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第12期。刘燕华,王强:《中国适宜人口分布研究——从人口的相对分布看各省区可持续性》,《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第3期。吕磊:《凉州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兰州:西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论文,2009年。米瑞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人口空间结构变动研究》,西安:西安工业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论文,2011年。舒孝友:《人口政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以贵阳市白阳区为例》,天津:天津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论文,2011年。王春兰,杨上广:《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研究述评》,《城市问题》,2009年第7期。王桂新,徐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省际人口迁移重心演化考探》,《中国人口学》,2010年第10期。王桂新:中国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王晓辉,周清,周健:《区域人口与经济研究综述》,《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2期。肖荣波,丁琛:《城市规划中人口空间分布模拟方法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6期。薛莹莹,沈茂英:《成都市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西北人口》,2009年第3期。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杨芸,祝龙彪:《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第5期。杨振:《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兰州:兰州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论文,2008年。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赵菊花:《关于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特区经济》,2011年第11期。周仲高,傅艺:《区域教育人口与经济的分布特征与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