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8课时分层作业(四)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与前面两种一文一武、亦静亦动的方式不同,在文艺复兴之后,还有一些文人向儿童投去了更为温和的目光。卢梭当然是一个典型。他所倡导的自然主义式的儿童教育,()。成人不再仅仅是执迷于展现自己在智力、体力、权力方面的至高无上的优越感,而是开始将孩子作为自己的朋友,开始倾听孩子的声音。成人和孩子,似乎终于成为平等对话的伙伴。除了《爱弥儿》这本________的名作之外,其实卢梭的另一本小书《植物学通信》更富有童心和童趣,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纯真质朴的感情甚至令它超越了时下绝大多数忸怩作态的所谓“童书”。读着读着,一幅_________的画面就跃然纸上:卢梭正拉着表妹的小手,跟她一起穿行、徜徉于________的植物世界,仔细辨认花朵和茎叶的形与色。读着读着,似乎两个人的角色正在发生逆转:这个美好的、未受人间染污的自然世界,又是多么酷似儿童那________的心灵世界呢?当我们引领着孩子去探索自然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在重新唤醒着自己内心深处那个久已逝去的童年呢?西语之中,自然与本性皆“nature”,这也并非偶然。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似乎让孩子面对成人时的立场终于开始发生了逆转B.似乎让成人在创作包含童趣的书时,有了不同的立场C.似乎让人体会到成人面对孩子的立场终于开始发生了逆转D.似乎让人体会到孩子在面对成人时有了不同的立场C[C项,接后面的内容体现的是成人立场的转变,故强调孩子立场转变,排除A、D两项。而B项内容关涉的是“除了《爱弥儿》这本”之后的内容,与内容关联不够紧密。]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脍炙人口活灵活现琳琅满目一尘不染B.喜闻乐见活灵活现丰富多彩冰清玉洁C.脍炙人口栩栩如生丰富多彩一尘不染D.喜闻乐见栩栩如生琳琅满目冰清玉洁C[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结合语境内容分析,选用“脍炙人口”。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或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结合“的画面就跃然纸上”分析,选用“栩栩如生”。丰富多彩:内容丰富,花色繁多。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或工艺品)。结合语境分析,选用“丰富多彩”。一尘不染: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冰清玉洁:比喻人的行为高尚,操行清白。结合“儿童”“心灵世界”分析,选用“一尘不染”。]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记忆呢?B.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记忆呢?C.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自己内心深处那个久已逝去的童年呢?D.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呢?B[“正在”和“了”的自相矛盾,排除A、D两项。结合“唤醒”与“童年”、“那个”和“童年”的搭配问题分析,排除C项。故选B项。]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____①____。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就要想好,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____②____,就爱美,就欢喜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____③_____,三者都是人类天性;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俱备,人生才完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人类心理有知情意(或人类心理有知意情)三种不同的活动②人能动情感③求知、想好、爱美[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材料一: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以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文如其人”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家揭示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在一些诗人那里,诗品和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如果坚持认为“诗品醇者,人品必正”,显然是一种罔顾文学史实的想当然的误判。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比较多,比如徐增《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现,见诗如见其人。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读其诗,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观其人,亦可想见其诗。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刘禹锡,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屈的典型。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诗品高洁,而人品卑劣。读其诗,分明为志士仁人;观其行,显然是无耻败类。西晋诗人潘岳,后世称他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代表。他在作品《闲居赋》中,描述自己对功名的蔑视之情。但现实是,权贵贾谧手下有二十四个谄友,排在首位的就是潘安。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丧权辱国,但是读他的诗《题金山》却是豪气万丈:“屹然天立镇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貅。”俨然以御敌英雄自命。这可归因于人格的二重性:内心深处未必无意御敌,却因懦弱自私故而终不敢御敌。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节选自《浙江人文大讲堂——诗品与人品》,有删改)材料二: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征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材料三: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当前正处于价值转型期,诗歌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人性价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都在变化,如何创造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有一些路径有助于诗人提高境界,创造高格。比如,人可在“事”上磨,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21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大都是聊以自慰的“呻吟”。这些诗有“合乎自然”的一面,容易引发热潮,但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转眼烟消云散,谈不上“人类喉舌”。“人类喉舌”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王阳明说,人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诗的意义、价值、梦想都诞生在诗人做“事情”的过程中。“事”中有“情”,有“生命意志”,有“欲”。“事情”关乎实践、关乎意境之“意”。王国维“境界说”提出的“合乎自然、邻于理想”的两个维度,要求诗歌不仅关注人的一般本性的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合乎自然”,即合乎“人性的本然”,“邻于理想”,即靠近“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只有契合这两个维度,才能写出“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诗人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邻于理想”就要求诗人永远行走在路上,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摘编自宋湘绮《新时代诗歌应提高境界,创造高格》)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等由来已久的说法,说明我们一直在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B.21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都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往往缺乏对千千万万人的事的关注。C.材料二中提到的杜甫的“君子”品格和创作的诗歌,所体现出的人品与诗品,可以全面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D.材料三认为诗人诗歌创作既要“合乎自然”,又要“邻于理想”。这里“理想”的含义与材料二中的“君子”品格是相同的。A[B项,曲解文意,“21世纪以来出现的诗”说法范围扩大,原文只是说“21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C项,“全面论证”错,只能从正面论证。D项,“理想性”的含义与材料二中的“君子”品格是不相同的。理想性,即“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君子”品格,意为“高尚品格”,“磊磊落落”的高尚人格。二者的含义范围是不同的。]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史上诗品与人品割裂、背离、无法契合的情况有很多,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B.我们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就可以杜绝“言非心声”的现象。C.材料二中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D.材料二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B[逻辑有误。据原文“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可见,“言非心声”的现象并非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就可以解决的。“只要……就”过于绝对。]7.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诗词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表现为比个人的乡愁更为强烈的家国荣誉。B.朱熹认为杜甫等“君子”尽管遭遇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磊磊落落”,在诗词中体现出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C.《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诗句,主要表达诗人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D.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孕育了家国情怀。A[B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忧国忧民”只是杜甫的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材料二的第三段是为了论证忧国忧民的诗词中也含有家国情怀,忧国,列举了曹植、辛弃疾、文天祥、陆游诗词中体现出的忧国而忘我的情怀;忧民,重点举了杜甫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以及在诗词中体现出的爱民之情,进而论证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C项,文中引用《出塞》的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而不是赞美李广的英勇气概。D项,文意倒置,根据文意,应是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文本所体现的观点是: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8.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培训课件
- 家用纺织品的品牌战略与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宝石矿区勘探中的地球化学技术考核试卷
- 矿山开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考核试卷
- 电子乐器与人工智能结合考核试卷
- 矿山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安全评价考核试卷
- 电声器件在港口物流自动化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硅冶炼过程中的能源审计与优化考核试卷
- 现代森林经营管理考核试卷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试讲教案
- 2024-2025年人教版七下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1 基础知识积累(考点串讲)
- 2025年华能庆阳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15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中国汽车用铝板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强夯试夯报告(共12页)
- 关于电商平台对入驻经营者的审核要求或规范文件
- 骨优导介绍PPT
- 道场迎请亡魂开五方科仪
- 八下数学19.1.1-第1课时-常量与变量ppt课件
- 变电站混凝土道路施工工艺#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