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机理论共同问题_第1页
交流电机理论共同问题_第2页
交流电机理论共同问题_第3页
交流电机理论共同问题_第4页
交流电机理论共同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交流电机理论的共同问题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和分类12三相绕组3交流绕组的感应电动势4交流绕组的磁动势5交流电机的电磁转矩4.1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和分类绕线转子异步电机同步电机异步电机凸极同步电机笼型异步电机隐极同步电机可以作为发电机,也可以作为电动机。交流电机的种类1、交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运行原理不同。但是两者在定子结构、定子绕组以及绕组感应电动势和绕组产生磁动势等方面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将这些作为共同问题来一起进行研究。(1)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原动机拖动转子旋转。励磁绕组中通入直流电。导体切割磁感应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导体感应电动势与导体所在处的气隙磁通密度、长度和相对运动速度有关。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用右手定则判断;图中所示时刻电动势的方向为出纸面。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转子转过一周,定子导体感应电动势正负交变一个周期。带上负载则可以输出电能。动画1动画2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转速n1的单位为r/min对于p对极的电机而言,转子每转过一周,定子导体感应电动势正负交变p个周期。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同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定子通电形成旋转磁场,等效为旋转的磁极。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极对数p一定时,定子导体感应电动势的频率f

与转子转速n1有严格的关系,称为同步关系。转子转速n1称为同步转速。这种电机称为同步电机。(2)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笼型异步电机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转子转速n是否会等于定子磁场的转速n1

?不会,否则无法感应电动势,不会有电流,不会产生转矩。因为转子转速n与定子磁场转速n1之间没有严格的同步关系,所以称为异步电机。动画4动画32、交流绕组由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可见,交流绕组是电机进行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产生感应电动势;产生磁动势。交流绕组(1)对交流绕组的要求导体数一定情况下,能产生较大的基波电动势和磁动势;三相绕组感应电动势对称;三相绕组阻抗相等;电动势和磁动势的波形尽可能接近正弦;较好的散热,一定的绝缘强度;工艺简单、维护方便。对称原则:三相绕组的结构完全一样,但在电机的圆周空间互相错开120°电角度。均匀原则:每个极域内的槽数(线圈数)要相等,各相绕组在每个极域内所占的槽数应相等。电势相加原则:线圈两个圈边的感应电势应该相加;线圈与线圈之间的连接也应符合这一原则。如:线圈的一个边在N极下,另一个应在S极下。(2)交流绕组的基本原则

(3)交流绕组的分类按相数:单相和多相绕组;按槽内层数:单层和双层;

按每极下每相槽数:整数槽和分数槽;

按绕法:叠绕组和波绕组。构成原则和分类一、基本概念:★线圈(绕组元件):是构成绕组的基本单元。绕组就是按一定规律排列和联结的线圈的总和。线圈可以区分为多匝线圈和单匝线圈。与线圈相关的概念包括:有效边;端部;线圈节距等绕组基本概念(1)用槽数表示24槽4极电机用长度表示★极距():沿定子铁心内圆每个磁极所占的范围;★极对数():电机主磁极的对数;

铁心的横截面是一个圆,其几何角度为360度。分析已知磁场每转过一对N、S极,电势变化一个周期,在电路理论中认为一个交变周期为360°电角度。因此在电机理论中把一对主磁极所占的空间距离称为360电角度;

绕组基本概念(1)

电机的极对数为p时,气隙圆周的角度数为p×360电角度。★电角度绕组基本概念(1)★节距():一个线圈两个有效边之间所跨过的槽数称为线圈的节距。y<τ时,线圈称为短距线圈;y=τ时,线圈称为整距线圈;y>τ时,线圈称为长距线圈。

★槽距角():用电角度表示的相邻两个槽间的距离,也即一个槽所占的电角度数;绕组基本概念(1)相数用表示★每极每相槽数():每个极域内每相所占的槽数。

单层绕组:一个槽中只放一个元件边;

双层绕组:一个槽中放两个元件边。绕组基本概念(1)思考:以同步发电机为例,若交流电机转子磁极磁场的磁通密度沿电机气隙按正弦规律分布,则当电机转子逆时针旋转时,定子圆周上的导体切割磁力线,感应出电动势。各槽导体在空间电角度上彼此相差一个槽距角α。那么各槽导体感应电动势彼此之间存在的相位差其大小是多少?

如何直观的描述出各槽导体感应电动势的相位关系呢?★槽电动势星形图:

当把电枢上各槽内导体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动势分别用相量表示时,这些相量构成一个辐射星形图,槽电动势星形图是分析交流绕组的有效方法,下面我们用具体例子来说明。分析工具:槽电动势星形图例:右图是一台三相同步发电机的定子槽内导体沿电枢内圆周的分布情况。已知2p=4,电枢槽数Q=36,转子磁极逆时针方向旋转。试绘出槽电动势星形图。(如书图4-2)槽电动势星形图解:已知各槽导体感应电动势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位差,其大小等于槽距角α。先计算槽距角:

定子每极每相槽数:

槽电动势星形图图4-2三相双层绕组的槽电动势星形图将四个线圈组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即可得到A相绕组。相带及其划分★相带:每个极距内属于同一相的槽在圆周上连续所占有的电角度区域。与19、20、21()A相带:1、2、3线圈组()X相带:10、11、12()与28、29、30()(A相的负相带)★极相组(线圈组):将一个磁极下属于同一相(即一个相带)的q个线圈,按照一定方式串联成一组。以A相位例,由于,故A相共有12个槽交流绕组单层绕组双层绕组同心式绕组链式绕组交叉链式绕组等元件式整距绕组双层叠绕组双层波绕组交流绕组的形式交流绕组的构成导体线匝线圈线圈组相绕组单层——每槽中只放置一层元件边,元件数等于槽数的一半,无需层间绝缘,结构和嵌线较简单。单层绕组只适用于10kW以下的小型异步电动机,其极对数通常是p=l,2,3,4单层绕组通常有链式、交叉式和同心式等三种不同排列方式三相单层绕组交流绕组的构成方法

现以一台相数,极数,槽数的三相单层整距绕组的构成为例讲解交流绕组的构成方法。交流绕组的构成方法4.2单层整距绕组的构成1.计算相关参数:实例:绘制Q=24(槽)、m=3(相)、2p=4(极)的单层整距绕组展开图基本步骤:每极每相槽数槽距角极距2.画出槽电动势星形图:3、分极分相:

▲分极:将总槽数均匀分开(N,S极相邻分布),并标记假设的感应电势方向;▲分相:将每个极域的槽数按三相均匀分开。三相错开120电角度。

4.连线圈和线圈组

根据给定的线圈节距,将一对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某两个线圈边连成一个线圈。(共有几个线圈)?将一对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q个线圈连成一个线圈组;以上连接应符合电势相加原则。连线圈和线圈组

将属于同一相的p个线圈组连成一相绕组,并标记首尾端。串联与并联:电势相加原则。最大并联支路数a=p

(条件是并联支路电动势相量必须相等)连相绕组将三个构造好的单相绕组连成完整的三相绕组接法或Y接法;连三相绕组△接法或者Y接法

以上是等元件式整距绕组,同心式绕组、链式绕组、交叉链式绕组如下:

单层同心式绕组单层链式绕组单层交叉链式绕组在外形上有多种绕组型式:元件节距可以整距、短矩或长短距,合理选用绕组型式,可以节省铜线,简化工艺。分析相电势:采用槽电势星形图。绕组型式不同只不过是元件构成方式不同、导体连接先后次序不同,而构成绕组的导体所占的槽号是相同的,都占满了两个相差180°电角度的相带内的全部槽中,三相单层绕组的节距因数均为1,具有整距绕组性质小结:三相单层绕组优点:绕组因数中只有分布因数,基波绕组因数较高,无层间绝缘,槽利用率高缺点:对削弱高次谐波不利,无法改善电势波形和磁势波形,漏电抗较大使用:一般用于10kW以下小功率电机。(功率较大或对波形要求较高的电机,通常采用双层绕组。)小结:三相单层绕组结构特点双层绕组的每个槽内都有上下两个线圈边上下层边放置的位置每个线圈的一个边放在某一个槽的上层,另一边放在相隔节距y1的另一个槽的下层。4.3三相双层绕组的三相交流电机,其定子绕组大多采用双层绕组槽数与线圈数的关系为:

整个绕组的线圈数等于槽数。以下用3相、4极、36槽的双层叠绕组为例,说明3相双层绕组的排列和联接。三相双层绕组叠绕组:绕组嵌线时,相邻的两个串联线圈中,后一个线圈紧“叠”在前一个线圈上。1、计算参数极距:选择节距选择短节距计算每极每相槽数

槽距角2.画出槽电动势星形图:3、分极分相相带槽号AZBXCY第一对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第二对极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按每极每相槽数划分相带4、组成线圈*根据给定的线圈节距连线圈(上层与下层边合一个线圈)*将同一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某两个线圈边连成一个线圈(q个)以上层边所在槽号标记线圈编号。*将同一个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q个线圈连成一个线圈组*将属于同一相的线圈组连成一相绕组,并标记首尾端。

*将属于同一相的2p个线圈组连成一相绕组,并标记首尾端。

-1-2-3--10-11-12--19-20-21--28-29-30-图A相绕组线圈的连接图(一条并联支路)1—2—319—20—2110—11—1228—29—30图A相绕组线圈的连接图(两条并联支路)三相Y连接三相连接连三相绕组最大并联支路数a=2p。双层叠绕组的主要优点在于:

1)可以灵活地选择线圈节距来改善电动势和磁动势波形;2)各线圈节距、形状相同,便于制造;3)可以得到较多的并联支路数;4)可采用短距线圈以节约端部用铜。分极分相:

将总槽数按给定的极数均匀分开(N,S极相邻分布)并标记假设的感应电势方向;将每个极域的槽数按三相均匀分开,三相在空间错开120电角度。

连线圈和线圈组:

根据线圈节距连线圈(上层边与下层边合一个线圈)以上层边所在槽号标记线圈编号。

将同一对(个)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某两个圈边连成一个线圈(共有q个线圈)

将同一对(个)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q个线圈连成一个线圈组以上连接应符合电势相加原则

构造方法和步骤总结连相绕组:

将属于同一相的p/2p个线圈组连成一相绕组,并标记首尾端。

串联与并联,电势相加原则。按照同样的方法构造其他两相。

连三相绕组

将三个构造好的单相绕组连成完整的三相绕组

△接法或者Y接法构造方法和步骤总结交流绕组的电动势和磁动势研究交流绕组的感应电动势和产生磁动势的问题。同步电机、异步电机都存在这些共同问题。先研究绕组和电动势问题,以同步发电机为对象。4.4

交流绕组的电动势交流电机的绕组是由放置在铁心槽中的导体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结而成的。导体线匝线圈线圈组相绕组由简单到复杂交流绕组的电动势绕组联结的原则尽量充分利用导体(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尽可能大)。电动势质量好。波形接近正弦三相对称节省材料。1、三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及其电动势导体感应电动势与导体所在处的气隙磁通密度b、导体长度l和相对运动速度

v

有关。对于确定的电机而言,长度和转速都是确定的,所以着重分析气隙磁通密度。导体感应电动势为方便进行数学描述,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转子表面;原点、横坐标、纵坐标。规定物理量的参考方向气隙磁通由转子进入定子方向为正,相应的磁通密度也为正;电动势以出纸面方向为正。导体感应电动势励磁磁动势Ff=NfIf产生气隙磁场,用气隙磁通密度

b表示。导体感应电动势气隙磁通密度的空间分布为平顶波。谐波分析应用叠加定理由磁通密度波形的特点,可知傅里叶级数分解后,只含有奇数次的正弦项。

导体感应电势的最大值因为:磁感应强度峰值和平均值之间的关系:

导体中的感应电势

导体与磁场的相对速度:

导体感应电势的有效值每极磁通:

导体感应电动势气隙磁通密度可以表示为分别研究各次磁通密度的作用,再综合。可以看成是导体以角速度

向着与转子转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导体的基波感应电动势t=0时,

t时刻,211mEE=为基波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lvBEmm11d=为导体A基波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导体的基波感应电动势习惯上采用每极磁通量来计算电动势1为气隙基波每极磁通量;p为极距。导体的基波感应电动势电角度与机械角度转子转过一对极,定子感应电动势就交变一次,即经过360。电角度与机械角度在电机学中,将一对极在空间上占据的机械角度定义为360,称为空间电角度,用表示。原来的空间一周对应的360,称为空间机械角度,用表示。导体感应电势结论空间上正弦分布的磁通密度波,通过转子旋转产生时间上正弦变化的电动势。转子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空间电角度和电动势在时间上经过的角度相等,即转子在空间上转过多少电角度,电动势就在时间上经过了多少电角度。

绕组中均匀分布着许多导体,这些导体中的感应电势有效值,频率,波形均相同;但是他们的相位不相同。

导体感应电势小结导体的基波感应电动势与导体A相距一个角度的导体B的感应电动势t

时刻,eB1与eA1的有效值相同,但相位不同。导体的基波感应电动势结论导体B

与导体A

在空间上相差

电角度,它们的感应电动势在时间上也相差

电角度。顺着转子转动的方向看,空间上超前,则感应电动势在时间上滞后。导体的谐波感应电动势同理也可以得到5次、7次等各次谐波电动势整距线匝的感应电动势线匝整距线匝的感应电动势要使线匝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应选节距等于一个极距的两根导体联结成线匝。节距等于一个极距,称为整距。节距可以不等于一个极距,可以形成短距或者长距。整距线匝的感应电动势整距线匝的基波感应电动势有效值为整距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多个同样的线匝构成线圈。整距线圈就是多匝的整距线匝,各线匝之间相互绝缘。线圈的匝数为Nk(即Nk个线匝串联)。整距线圈的基波感应电动势有效值为三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沿着转子转动的方向看,空间上超前,则感应电动势在时间上滞后。三相对称的交流电动势三相有效值相同;A相电动势超前B相120电角度,B相超前C相120电角度。三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三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三相绕组可以联结成星形或者三角形三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星形联结时,线电动势中不含有3次或3的倍数次谐波电动势。3次谐波电动势三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三角形联结时,线电动势中不含有3次或3的倍数次谐波电动势,但有循环电流,产生损耗。三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三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非常简单。绕组集中,发热集中,散热困难。铁心表面有很多空间没有利用,不经济。电动势的波形不好。

2、三相单层分布绕组及其电动势为充分利用空间,沿圆周均布多根导体。电动势尽可能大三相对称以p=2,定子上均匀分布24槽为例进行说明。(定子槽数Q=24)三相单层分布绕组电动势星形相量图槽距角——相邻两个槽之间相距的空间电角度。三相单层分布绕组分相相带——每极下每相占有的区域。60相带每极每相槽数qm为相数三相单层分布绕组绕组展开图三相单层分布绕组绕组展开图相绕组的联结(并联支路数)。最大并联支路数

a=p。根据分相的结果对线圈边进行联结,形成线圈组。每一对极下形成一个线圈组,共p个线圈组。三相单层分布绕组整距分布线圈组电动势的计算三相单层分布绕组整距分布线圈组电动势的计算kd1称为基波分布因数。

式中,—个线圈电动势的代数和;

—绕组的基波分布因数,的意义:由于绕组分布在不同的槽内,使得个集中线圈的合成电动势大于个分布线圈的合成电动势,由此所引起的折扣。三相单层分布绕组在线圈集中在一起时的电动势基础上乘上基波分布因数kd1

。也可看成线圈仍集中在一起,但有效匝数减小为qNckd1。对于次谐波,三相单层分布绕组整距分布相绕组电动势的计算每相每支路串联匝数线圈组相绕组线圈基波三相单层分布绕组谐波电动势线圈组相绕组三相单层分布绕组的特点

线圈数(槽数Q的一半)最大并联支路数(极对数p)每相每支路串联匝数三相单层分布绕组优点有效利用铁心表面空间;可以削弱绕组的谐波电动势;每个槽内只有一个线圈边,嵌线方便;便于散热。10kW以下的三相异步电动机采用。缺点单层分布绕组不能任意短距,无法利用短距进一步削弱谐波电动势,改善电动势的波形。3、三相双层分布短距绕组及其电动势为了进一步削弱谐波电动势,使电动势波形接近正弦。采用双层分布短距绕组,利用短距来进一步改善电动势波形。三相双层分布短距绕组双层绕组是在每个槽中放置两个线圈边,线圈的一个边在一个槽的上层,另一边则在另外一个槽的下层。各线圈的构成相同。节距不受限制,可取为需要的值。三相双层分布短距绕组双层叠绕组短距线圈的感应电动势线圈节距y1=yy为短距比,是线圈节距与极距之比。短距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基波感应电动势为基波节距因数。短距线圈的感应电动势短距时,基波短距因数kp1

总小于1,所以短距使线圈的基波电动势减小,在整距线圈电动势的基础上乘上kp1

。也可以理解为线圈仍为整距,但是其匝数不是Nc

,而是Nckp1

。谐波感应电动势为次谐波节距因数。三相双层分布短距绕组如何来联结导体,形成三相双层分布短距绕组以极对数为2、定子上均匀分布36槽为例进行说明。三相双层分布短距绕组电动势星形相量图槽距角p=2,Q=36每极每相槽数三相双层分布短距绕组电动势星形相量图每个相量表示的是每个线圈的电动势相量。线圈数等于槽数。分相将线圈划分给三相。60相带法120相带法三相双层分布短距绕组节距的选择短1/3节距,可以完全消除3次谐波需要削弱的主要是5、7次谐波电动势;短1/5节距,可以完全消除5次谐波。三相双层分布短距绕组绕组展开图每相在每极下有一个线圈组——极相组。极相组数=2p;最大并联支路数=2p。三相双层分布短距绕组基波感应电动势极相组的感应电动势短距线圈的感应电动势相绕组的感应电动势为每相串联匝数;为基波绕组因数。三相双层分布短距绕组谐波感应电动势极相组的感应电动势短距线圈的感应电动势为次谐波节距因数。三相双层分布短距绕组谐波感应电动势相绕组的感应电动势为每相串联匝数;为次谐波绕组因数。削弱谐波电动势的主要方法

采用短距绕组采用分布绕组三相绕组的联结合理设计磁极形状或励磁绕组的分布,使气隙磁场接近正弦。4.6交流绕组的磁动势磁动势是电机内部能量转换的关键问题。交流电机的磁动势有励磁绕组通入直流电产生的磁动势;交流绕组中流过交流电流时产生的磁动势,既是空间函数,也是时间的函数。——各相空间位置不同——各相电流相位不同交流电枢绕组的磁动势研究磁动势的空间上的分布、时间上的变化。研究磁动势的大小、波形和性质。由简单到复杂,先研究一相绕组产生的磁动势,再分析三相绕组的合成磁动势。1、单相绕组的磁动势单层集中整距绕组线圈通入电流

ic,产生磁动势,产生磁场。参考方向规定电流(如图)磁动势(磁感应线出定子,进转子为正)Nc——线圈匝数一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的磁动势在定子内圆表面,建立直角坐标系原点(线圈的轴线)横坐标(用空间电角度衡量的气隙圆周方向距离原点的距离)纵坐标(气隙磁动势的大小)一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的磁动势将定子展开成直线,定子在下,转子在上。一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的磁动势磁动势的空间分布一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的磁动势结论通电的一个线圈产生的气隙磁动势沿圆周方向的空间分布呈矩形波,在通电线圈处发生突跳。

如果通过线圈的电流随时间作余弦变化,则矩形波的高度也将按余弦变化。整距线圈产生的磁动势是一个在空间上按矩形分布(空间位置不变),幅值随时间以电流频率按余弦规律变化的脉振波

(动画)磁动势磁动势的分解傅里叶级数分解矩形波关于纵轴和横轴都对称,所以分解后只有奇数次的余弦项。动画磁动势的分解各次的幅值为基波磁动势为:3次谐波磁动势为:5次谐波磁动势为:磁动势的分解结论基波磁动势的幅值为。第

次谐波的幅值等于基波幅值的

1/

。线圈的轴线(横坐标的原点)处是各次谐波的幅值所在位置;该位置的不同次数的谐波幅值,有的是正值,有的是负值。电流交变时的磁动势线圈通入交变电流时,磁动势空间分布仍为矩形波,但幅值大小随时间交变。电流交变时的磁动势基波磁动势Fc1为基波磁动势的最大振幅。电流交变时的磁动势3次、5次谐波磁动势Fc3、Fc5分别为3次、5次谐波磁动势的最大振幅,分别是基波最大振幅的

1/3

1/5

。电流交变时的磁动势结论(1)线圈通入交流电产生的气隙磁动势沿定子内圆周呈矩形波分布,磁动势幅值随时间脉动。(2)矩形波磁动势分解成的基波和谐波磁动势,都是在空间按余弦分布,都是空间电角度的函数;幅值都随时间角频率按余弦变化,是时间电角度的函数。所以基波和谐波磁动势都既是空间函数,又是时间函数。电流交变时的磁动势(3)基波和各次谐波磁动势的振幅位置均在线圈轴线+A处,即空间坐标的原点,振幅位置不随时间变化,称为脉振磁动势。脉振磁动势的分解基波脉振磁动势脉振磁动势的分解第一部分既随时间变化,又与位置有关。的最大值始终出现在cos(-t)=1即=t

的位置。随着t的推移在向的正方向移动。

实际上是正向旋转的磁动势波。脉振磁动势的分解脉振磁动势的分解特点

在空间按余弦分布,随时间的推移向

的正方向移动,是一个行波。行波旋转的电角速度为,数值上与线圈电流的电角频率相等。脉振磁动势的分解第二部分旋转的角速度为正幅值位置脉振磁动势的分解特点

在空间按余弦分布,随时间的推移向

的反方向移动,是一个行波。行波旋转的电角速度为-,其大小与线圈电流的电角频率相等。脉振磁动势的分解一个脉振磁动势可看成是两个朝相反方向旋转的磁动势波的合成。脉振磁动势的分解结论一个脉振磁动势可以分解为两个波长与原脉振波完全一样,朝相反方向旋转的旋转波,旋转的电角速度分别为

和-

,每个旋转波的幅值是原脉振波最大振幅的一半,等于

Fc1/2。

当通电电流为正的最大值时,脉振波的振幅为最大值,两个旋转波的正振幅正好都转到=0的地方,即在通电线圈的轴线处,这时两个旋转波重叠在一起。磁动势的矢量表示法矢量的长度等于幅值,位置表示磁动势波正幅值所在的位置。只要知道幅值和位置,就可以确定其他位置的磁动势值。矢量图只能表示某一时刻矢量的位置。磁动势的矢量表示法2、三相绕组的磁动势三相绕组空间上互差120电角度;三相电流在时间上互差120电角度。三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的磁动势A相绕组基波磁动势空间上以A相绕组的轴线为中心按余弦分布。时间上则随着A相电流以角频率

脉振。线圈电流(其中Iφ

为相电流)三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的磁动势B、C相绕组基波磁动势空间上分别以B、C相绕组的轴线为中心按余弦分布。时间上则分别随着B、C相电流以角频率

脉振。三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的磁动势(1)解析法三相绕组合成基波磁动势将每相脉振磁动势分解为正、反转旋转磁动势;分别求和,得到正、反转合成磁动势;再将两者合成,求出总的磁动势。三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的磁动势结论三相合成产生基波旋转磁动势

f1。每相基波脉振磁动势的振幅大小随时间变化,而三相合成基波磁动势幅值

F1

是不变的,F1

是基波脉振磁动势最大振幅Fc1的3

/

2倍。三相合成基波磁动势的波长和单相时的一样,即极对数相同。三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的磁动势结论三相合成基波磁动势旋转的方向是+α

方向(正转)。三相合成基波磁动势旋转的电角速度为1=2f,相应的转速为n1=60f

/p

。某一相电流达到最大值时,三相合成基波旋转磁动势

f1的正幅值正好位于该相绕组轴线处。(2)空间矢量图法将每相绕组产生的基波脉振磁动势矢量分解为两个(正、反转)旋转磁动势矢量。正、反转磁动势分别求矢量和。分析合成的正、反转磁动势的性质,得出最终的合成磁动势。(2)空间矢量图法可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