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第第页浅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班级:大类一班学号:2012141094001姓名:张玉茹摘要土地资源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同时,发展现代化农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成功地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但这种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生产力的转移,影响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要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实现农村生产力的伟大变革,就必须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中连片、农地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有效的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十七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政策,旨在促进农民的自愿、合法和有偿转让。目前,全国各地出现了诸多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模式,包括公司化经营模式、种田大户经营模式等,这些模式都是在不改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创新土地使用权制度的有益探索。本文是在三农问题背景十分突出的社会背景下,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快捷有效的转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为研究动机,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三者之间的关联作为切入点,并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第一章概述部分表明选题的依据、意义以及目前国内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进展。第二章论述了与土地规模利用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三、四章进一步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与土地规模利用的三维关系。第五章总结全文结论,并争取提出对村镇土地规模利用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相关建议。关键词: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目录摘要 1第一章概述1.1选题的依据、意义 3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3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1土地规模利用相关概念2.1.1土地利用规模﹍﹍﹍﹍﹍﹍﹍﹍﹍﹍﹍﹍﹍﹍﹍﹍﹍﹍﹍﹎﹍42.1.2土地规模经济﹍﹍﹍﹍﹍﹍﹍﹍﹍﹍﹍﹍﹍﹍﹍﹍﹍﹍﹍﹍42.2理论基础2.2.1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52.2.2区位理论﹍﹍﹍﹍﹍﹍﹍﹍﹍﹍﹍﹍﹍﹍﹍﹍﹍﹍﹍﹍﹍﹍﹍52.2.3劳动力转移理论 5第三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规模经营﹍﹍﹍﹍﹍﹍﹍﹍﹍﹍﹍6第四章农村土地流转与土地规模经营4.1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动力﹍﹍﹍﹍﹍﹍﹍﹍﹍﹍﹍﹍﹍﹍﹍64.2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要求农村土地流转﹍﹍﹍﹍﹍﹍﹍﹍6第五章结论﹍﹍﹍﹍﹍﹍﹍﹍﹍﹍﹍﹍﹍﹍﹍﹍﹍﹍﹍﹍﹍﹍﹍7参考文献 7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第一章概述1.1选题的依据、意义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立有效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带来了土地细碎化、农户经营规模过小等问题,造成了我国“家家粮油棉,户户小而全"的农业生产局面,不利于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农产业迅速发展,由此带来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了农地的弃耕和撂荒等问题,造成了土地资源利用的低效率。本文以相关的理论为基础,,定性分析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战略意图出发,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现状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农地经营模式进行了分区选择,并针对上文的分析,给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这些可以进一步优化农地资源配置,改变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过程中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农地资源严重浪费、农地产出效率低下的不良局面,规避或减小单一农户,配置利用农地的风险和缺陷,提高农地产出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1.2.1国外研究进展国外关于土地流转方面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原始地租学说。威廉·配第地租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出发点,对资本主义地租进行分析,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地租地价理论。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对差额地租进行分析,创立了差额地租学说,奠定了级差地租的基本理论体系。地租理论是国外土地流转研究的起源但并非主要研究方向,国外更多是从土地产权的角度对与土地流转相关的土地市场及土地交易进行研究。此外,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研究对土地流转研究的深入也有一定的帮助。国外关于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古典农业经济学家杨格的适度比例说,指出农场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各种生产经营手段之间应保持适当的比例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在适度比例说的基础上,德国学者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集约度学说。美国学者则综合了英国的适度比例说和德国的集约度学说,并区分了农业土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经营集约度。日本学者则应用生产函数模型和边际分析方法对农业土地经营规模进行系统研究,强调对衡量经营规模大小的主要指标的选取。1.2.2国内研究进展国内学者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进行了广泛研究。冷崇台认为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首要条件是农地产权分离,根本条件是农地产权市场化,必要条件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重要环节是削弱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初玉岗认为土地流转的需求不足是土地流转不畅的根本原因,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点应是对规模经营主体的培养[1]。方鹏从土地流转的形成机理方面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我国各种土地流转形式及其流转主体行为的分析,指出促进我国土地流转的关键在于建立与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体系[2]。陈锡文则指出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关键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土地承包关系“稳”与土地使用权“动"的关系;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人”与“地’’的关系;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各地具体经营方式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系。国内学术界关于农地规模经营问题的研究,从其形成机制、发展条件、组织形式和规模界定等方面展开。陈富春和郭锐指出,农业经营规模是指农业生产单位中生产力要素的聚集程度和组合关系,是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结合起来发挥效应的范围和数量界限[3]。马跃指出应把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作为衡量土地经营规模是否“适度”的主要标志,同时随着条件的变化,相应的调整合理的“度”[4]。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2.1土地规模利用相关概念2.1.1土地利用规模土地利用(经营)规模,是指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如企业、城市等)所占有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在农业中,土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土地利用规模在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经营经济规模的大小。这是因为:首先,农业生产规模总是表现为一种土地规模,即只有在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地空间上,农业生产才能进行。其次,土地利用规模是其他生产要素规模的基础,即只有在一定的土地利用规模上才能进行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2.1.2土地规模经济土地规模经济是伴随土地经营规模扩大,生产能力提高,单位农产品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一种生产关系。形成规模经济的原因有:土地大规模生产会降低平均费用和单位产品的投资;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有利于投入物的节约和充分利用。生产经营规模不宜过小,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应根据有利于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来确定。2.2理论基础2.2.1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有以下特点:以经济增长为前提,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2.2.2区位理论区位是客观物体分布的密集地点。区位理论作为一种学说,最早由德国农业经济和农业地理学家杜能提出,是关于自然物体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土地分区利用的基本理论。杜能提出农业区位论的中心内容是: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的距离。2.2.3劳动力转移理论国外关于劳动力转移的模型有:刘易斯二元经济及其劳动力转移模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建立了二元经济模型及其劳动力转移模型。他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经济是由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组成。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造成了劳动力的流动。现代部门不断将利润转化为资本,以增强其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从而工资水平基本保持不变,直至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被全部吸收。于是,现代部门大大扩张,传统部门只有在剩余劳动被吸收完毕后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传统部门的就业者的收入才能改善。
2.拉尼斯—费景汉劳动力转移模型;费景汉和拉尼斯针对刘易斯的模型缺陷提出了一种从动态角度研究农业和工业均衡增长的二元结构理论,被称为拉尼斯—费景汉模型。3.托达罗城乡劳动力转移“预期”模型;托达罗认为尽管城市存在失业,使得就业概率下降,但只要预期收入仍大于劳动力从农村迁出的成本,迁移就会发生。4.乔根森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乔根森的论点可以概括为:(1)农业人口,包括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消费需求拉动的结果。(2)农业人口向工业部门转移的基础是农业剩余,而非农业部门存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和低于实际工资的剩余劳动。(3)农业剩余是指农业部门产品的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经济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是必然的,农业剩余的出现也是必然的。(4)在农业人口向城镇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中,工资水平并非固定,而是不断上升的。
二、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
国内学者认为,经济因素、个人特征因素、制度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影响。
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域经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为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和经济结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劳动力转移越活跃,其转移水平也越高。传统的发展战略以及户籍制度限制了潜在的转移行为,正在进行的改革放松了对劳动力转移的控制,因为中国的改革远没有完成,制度障碍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预期收入还是人力资本禀赋对转移动力的解释都是不充分的。在某种程度上,制度改革在促进劳动力转移方面将更为重要[5]。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规模经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是我国不可回避的问题,农村生产劳动率不高,土地分散化、细碎化在我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成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同时,农村劳动生产力转移与土地规模经营之间还存在一种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关系。首先,我国农村劳动力总体质量不高,文化程度虽有提高但仍然很低。这使得,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率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土地流转的规模、时间也受到影响,难以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产生规模经济。因此,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进一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障碍,这与转移农村劳动力中劳动者的素质、技能、转移规模的大小密切相关。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但只会对那些不具备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相关技能的农村生产力产生“推”的作用,对那些满足规模化经营的农村劳动力产生“拉”的作用。农村土地流转与土地规模经营4.1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动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相对与现有的细碎化经营,具有以下优点:有利于高新技术和大众型农业机械在农业中的应用,从而降低农产品的单位成本,提高农业效益。有利于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的生产规模过小,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与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连接存在着缺乏组织化和约束不对称等问题。是此案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后,由于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城市管理学》万字笔记
- 2024年国家缆索式起重机司机操作证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数据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 Python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日历
- 湖南省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强化税收工作中的法治观念
- 轴用唇形密封圈
- 专项24-垂径定理-十大题型
- 《创意改善生活》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第1-4章)培优试卷
- CHT 1027-2012 数字正射影像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正式版)
- 孕期运动(课堂PPT)课件(PPT 47页)
- PICC健康宣教-PPT课件
- 黄瓜育种分析
- 砂石生产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 从分数到分式的教学设计
- 狭窄隧道汽车双向行PLC控制设计
- 移相整流变压器设计及试验
- 05S502阀门井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