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远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次阶段测试_第1页
修远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次阶段测试_第2页
修远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次阶段测试_第3页
修远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次阶段测试_第4页
修远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次阶段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高三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修远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高三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谁筑孤亭望瑶鹤,至今不见一归来。”这诗写给过去还是现在?▲要问:为什么不见白鹤飞来呢?四十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只是改变了不该改变的东西,这才▲。A.不禁改变匪夷所思B.难免变迁难以想象C.不禁变迁不可思议D.难免改变难以琢磨2.将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元诗四大家”之一的杨载《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此是春来第一声。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3.下面是一厂家附在产品包装袋里的“回函卡”中的一段文字,符合准确、得体要求的一项是(3分)亲爱的顾客,谢谢您的惠顾。本厂产品刚刚面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顾客,请您对本厂产品提出宝贵意见,并寄回该厂,以便我们改进。我们将回赠薄礼,请多多海涵。A.谢谢您的惠顾B.对本厂产品提出宝贵意见C.并寄回该厂D.我们将回赠薄礼,请多多海涵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③⑤②⑥④①D.⑥④①③②⑤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创造性思维要在实践中善于捕捉灵感。

B.我们要抛弃的恰是我们正要寻找的。C.生命从一开始就考验着我们的取舍。D.独立常始于为自己想出第一个主意。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贤士隐居者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注:①王氏:王安石6.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殆忘寝食大概B.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延:招请C.吾自欲致其敬耳致:表示D.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

蕲:通“祈”,求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公亦拳拳于彼②安于贫贱B.①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C.①不妄与人接②与赢而不助五国也D.①使专治生以糊口②县尉谢生遗以袭衣8.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8分)(1)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2)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9.作者笔下的四君子都是属于生活贫穷但却钟爱读书之人,请概括说明作者介绍四位贤士隐居者时又分别侧重于各自的什么特点。(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金陵怀古

王硅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释】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2)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4分)

(3)结合全诗来看,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凄凉”?请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

。(韩愈《师说》)(2)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5)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6)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7)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8)仰不愧于天,▲。(《孟子》)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趟过小河是故乡宋长征(1)你坐下来,时光在眼前静静地流淌。你想抓住些什么,时光却在指缝中溜走。阳台上的雏菊花开了,黄的白的和粉的交错在一起。你想起了故乡,小河畔的野雏菊开得正浓。可阻断你的到底是什么,总也说不清,你只知道那满坡的春天啊,还有母亲的羊群都在小河里流动。而你,说不清的距离像横亘在生命里的一场雾霭,和故乡遥遥相望,任脸颊清泪两行。(2)梦里,母亲的捣衣声孤单地响起,溅起的水雾打湿了她的发髻。浣衣的石板在水流里青着,泛起一些岁月凝集的韶华。青石板有泪么?那淙淙的河水不回答,也不怎么匆忙,静静地流淌。(3)一个背影和一头金色皮毛的老牛在下游的岸边伫立,影子被清澈的河流带走,只留下一些湿淋淋的回忆,在今夜或者某夜的月光中上岸。父亲的那头老牛,金黄色皮毛的光泽在夜色中闪耀,照亮了潺潺的流水。(4)岸上的野雏菊兀自开着,母亲的羊群只剩下小小的一朵,在天上飘,随风,随着时光,再也来不及在明净的水面上打量一下自己的模样。(5)你为什么忧伤?你的远行不过是从此岸跨越到彼岸的距离。尽管你走时,母亲撩起衣襟在门板后擦了擦眼睛,然后让你踏着她的目光上路,涉水而过。那一天,风正紧,雨斜织在小河的上空,如烟,如雾,网织着故乡的模样。(6)季节啊,有时也像一条小河,先是用绿色把你的思念串起,就成了一挂风铃,叮当着童年的时光。河水像母亲的温柔,从腋间,从脚趾缝里,从甜蜜的心窝子里轻轻流淌。你快要醉了。母亲的气息有春天的香甜,舌尖上,睡梦中,咂了又咂;眼眸里,摇篮中,要了还要。——你是喂不饱的小花狗呢!母亲眉眼弯弯,用嗔怪戳着你的额头。(7)叛逆的河水总在夏天暴涨,你不用再牵谁的手就能轻松跨过漫水的小桥。你自信长了青蛙的蹼掌,扎个猛子就能从此岸泅到彼岸。父亲的眼里是坏坏的笑,专门倚在老牛的身上等你,看你呛水的样子。(8)秋天了,谁在岸上等你?野雏菊向着太阳,擎出盛满了子实的托盘。可是一个又一个秋天啊,你让等待的人花白了鬓发,直到那头有金色皮毛的老牛牵着父亲走进了夕阳,你还在彼岸徘徊。(9)流泪的母亲啊,在河边捣衣,遥远的布谷声声,再也不能惊醒她的鼓膜。她浑浊的双眼痴痴地望着清水柔波,每一条游鱼的自由自在都值得这样每天为之祈祷。河岸上的野雏菊开了,河岸上的野雏菊败了;那个和她一起耕耘岁月的人被一头金色毛皮的老牛牵走了……(10)她的青石板没有了棱角,每一缕流水轻轻走过,再也打不出旋涡。(11)布谷鸟停止了歌唱。在青石板上敲打岁月的母亲不得不这样认为,然后依然用力,希望“嗵嗵”的捣衣声可以传得更远。从此岸到彼岸。(12)故乡那条弯弯的小河,玉带般缠绕着一些熟悉的身影。你定定地凝望今晚夜空里的月亮,月亮那么明媚又充满哀伤。你知道今夜月光如水,就如流年似水一样不能紧紧把握。还不如那条小河,轻轻一掬,就捧起一汪晶莹。可是你的渡口呢?即便是“野渡无人”不是也希望有一艘能载动清愁的小船么?好让你从此岸到彼岸,再看那野雏菊花开的模样。(13)“快回、快回”,布谷鸟的叫声比任何时候都要嘹亮,能穿透夜色,也能穿透心房。你还要踟躇么?母亲的鬓发在窗外飘过他乡的夜空,带一片野雏菊花开的美丽,来看你。你的心开始跳跃了吗?一些失落或忧伤在那个等待的怀抱里可以无所顾忌地释放。她会嗫嚅着嘴唇,哽咽着喉咙,为你擦去思念的泪光;她会揽你入怀,就像小时候,端详着你的脸颊,读出一生的幸福。(14)从此岸到彼岸,每一处都是渡口。每一个渡口都停泊着一艘写着故乡的小船,在等你,趟过小河是故乡……(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4月有删改)12.文中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的?(4分)13.文中多处写到野雏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14.第(12)自然段表达上有哪些特色?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6分)15.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标题中“小河”的含义,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莫言近几年来,“悲悯情怀”已成时髦话语,就像前几年“终极关怀”成为时髦话语一样。我自然也知道悲悯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刚吃完红烧乳鸽,又赶紧给一只翅膀受伤的鸽子包扎的悲悯;不是苏联战争片中和好莱坞大片中那种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悯;不是那种全社会为一只生病的熊猫献爱心但置无数因为无钱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顾的悲悯。悲悯不仅仅是“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让你打”,悲悯也不仅仅是在苦难中保持善心和优雅姿态,悲悯不是见到血就晕过去或者是高喊着“我要晕过去了”,悲悯更不是要回避罪恶和肮脏。《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这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你不能说它们捕杀猎物时展现了高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他们残忍。只有羊羔乖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描写政治、战争、灾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带给人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身,让黄鼠狼单咬病鸭子,这是煽情催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悯,更不是大悲悯。只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揭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节选自《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17.请分析第二段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6分)18.“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如何才能写出真正具有“悲悯情怀”的作品?(6分)七、作文(70分)19.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在伊甸园里,一颗大树对一朵玫瑰说:“你虽然很漂亮,却没什么用。要想活得有意义,光有美丽的外表是不行的。”于是这朵玫瑰找到上帝说:“请您把我变得有用一些。”上帝同意了。从此以后,世界上有了第一颗卷心菜。修远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次阶段测试高三语文试题(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A(不禁:抑制不住,禁不住。难免:不容易避免;根据语境,第一个空用“难免”太生硬,应用“不禁”。“变迁”: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第二空承后只能选“改变”。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难以琢磨:很难思考清楚;与语境稍有不合,应选“匪夷所思”。)2.B(由诗歌的第一句“城雪初消荠菜生”可看出时令是冬末春初,这样A项“落红满地”和D项“花欲语”是不符合时令的,与上文无法衔接;由诗题和“角门深巷少人行”可看出C项“春山一路”不符诗意;B项柳梢是春天比较早的景色,黄鹂语也无鸟空啼的嘈杂,反而给人以惊喜,与后文“此是春来第一声”相吻合。)3.B(A.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谢谢您的惠顾”宜为“感谢您使用本厂产品”;C.该:那,着重指出前面说过的人或事物。“该厂”宜为“本厂”;D.海涵:敬辞,比喻人度量宽大,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请多多海涵”宜为“以示感谢”)4.C5.A(试题分析:注意画面中雨、小鸡、蛋壳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文言文阅读(18分)6.A(几乎)7、B(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A介词,对;介词,在。C介词,和、同;动词,结交。D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8.(1)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修己笃学”2分,“善”1分,“不求知于人”被动句式1分。)(2)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周旋”,与人交往1分;“拳拳”1分,情真意切;“愿”,希望1分;句意1分。)9.(4分)蒋季庄:善待学人王茂刚:学无止境,专注顾主簿:专心读书,不苟小事周日章:讲求义节附:文言译文

读书人加强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别人知道,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

一说,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有人问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拜访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其二说,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速。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其四说,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人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袭衣送给他,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最终还是推辞掉。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1)①点明怀古的时令、地点;②点题(破题);③渲染了一种孤寂、萧索的气氛,奠定全诗感情基调;④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2)此两联以哀景衬哀情的手法,(1分)描绘了别渚孤鸟,数帆归舟,晚风凄凄、红叶凋零,寒云惨淡、楼阁昏暗等景物,(1分)创造了一个萧索寥落清冷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凄凉而沉重的心情(1分)。(3)①只身漂泊在外②日暮秋景意境萧索、凄迷③故国无人问津④人心不再奋发(振奋)

(每点1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1)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佛狸祠下(3)辩乎荣辱之境(4)陟罚臧否(5)泣涕涟涟(6)又重之以修能(7)不悱不发(8)俯不怍于人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12.(1)母亲温柔、慈爱,爱儿子爱得热切,思念儿子思念得深沉;(2分)(2)通过想象,多次描写捣衣的动作和声音及简洁而传神的动作和语言刻画母亲(2分)。(试做提示:第2段捣衣声-孤独;第5段撩起衣襟擦泪-关心、河水-比喻温柔;第13段梦幻的看望,擦,揽,端详—疼爱)13.引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串联起思乡的相关内容;使行文结构更加严谨。(答对1点1分,2点3分,3点4分)(试做提示:第1段阳台雏菊—小河边雏菊;第4段雏菊兀自开放—母亲;第8段雏菊向阳—自己让等待的人花白了鬓发;第9段雏菊开败—岁月流逝;第12段再看野雏菊花开的模样—看到母亲的笑脸)14.运用了比喻、拟人(借代、设问两种不作要求)等修辞手法;(2分)以第二人称的称呼行文,亲切自然,(2分)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和思念之情。(2分)15.小河既实指家乡的小河,(1分)也指“我”与家乡在时空上的距离,(1分)在心灵上的阻隔。(1分)文章告诉我们,故乡和异乡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1分)只要你用心感悟,只要你心中装着亲情、乡情,(1分)你就能飞越鸿沟,拥抱“故乡”。(1分)(大意对即可。)(试题分析:“从此岸到彼岸”是指“我”与家乡在时空上的距离,在心灵上的阻隔;“每一个渡口都停泊着一艘写着故乡的小船”是指故乡和他乡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趟过小河是故乡”生动形象的指出了只要你心中装着亲情、乡情,你就能飞越鸿沟,拥抱“故乡”。)(每点2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16.(6分)首先,从反面提出论题,指出“什么是悲悯”。然后,阐述“什么是大悲悯”。最后,指出作家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大悲悯。(每点2分,共6分。只答“提出、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