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稿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结构_第1页
修改稿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结构_第2页
修改稿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结构_第3页
修改稿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结构_第4页
修改稿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2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主要特征2、区域的空间结构规律总结:区域的空间变化规律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状况和土地利用功能的变化..。.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还没有形成网络;区域发展中期,出现了铁路运输,交通运输线路更加密集;区域发展晚期,交通运输线路形成网络并深入到区域的各个部分。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变为复杂,由线状发展成网络状。从土地利用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以农业用地面积大;区域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变少;区域发展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非城市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3、区域的产业结构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①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③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⑤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①阶段区域发展前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极不发达,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一、三、二”的格局;②③阶段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工业经济比重首先超过第三产业,然后再次超过第一产业,因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由“一、二、三,,再到“二、一、三”的格局;④⑤阶段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首先超过第一产业,然后再次超过第二产业,因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由“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格局。方法技巧:一般而言,当区域内第一产业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当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当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且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更合理。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2、区域发展阶段:平衡不平衡平衡总体发展趋势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四大地区差异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2、四大地区范围:(结合图记)东部:临海的12个省级行政区+不临海的北京(包括港、澳、台)西部:12省西北5省:陕、甘、宁、青、新;西南5省:云、贵、川、渝、藏再加广西、内蒙古东北部:包括黑、吉、辽三省中部六省: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六省3、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列表分析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自然因素地形位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多为低平的丘陵和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海拔较高,高原、山地面积大,地形起伏较大气候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干旱区、高寒区面积广大,尤其西部大部分省区气候恶劣自然资源相对贫乏非常丰富社会因素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分布密度较大,综合经济实力较强较低,城市分布密度较小,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发展滞后科技、教育和文化比较发达,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集中比较落后,人才缺乏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目前仍较低,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积极加强对外联系经济因素发展基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学技术集中的地区,发展基础好发展基础较差产业结构相对优越,第二、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生产力水平较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交通运输状况距海近,有便利的海运,陆路交通也比较发达距海较远,比较闭塞,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较差其他因素地理区位具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区位优势缺少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通讯条件发达,国内外联系便捷相对落后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早,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比较快市场经济发育相对落后二、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我国南方与北方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列表比较我国南方与北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及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草甸草原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黄土、黑土等红壤、砖红壤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南部沿海地区、海南岛和云南南部盛产热带经济作物工业生产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工业实力较强,门类齐全,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和西南地区三个特征明显的工业带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交通运输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铁路网稠密水运很发达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开放相对较早,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西部大开发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的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范围12+3(10:西北5省、西南5省,2:内蒙古、广西,3: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优势①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油气、水、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②旅游资源丰富;③政府政策扶植;④社会环境优良;⑤西部有潜在的广阔市场。劣势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环境脆弱。2、措施:(1)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2)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3)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3、意义:(1)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2.西部地区投资加大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4.实现了合作双方的相互发展。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东线中线西线调水源地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调水线路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调水量较大较小大水质差较好最好优点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黄河以北可自流供水;可调水量大。可自流供水;水质好。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线路最短。缺点: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运营成本高;水质条件较差。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地形复杂,起伏大,渠道穿越高山,工程难度最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对受水区)有利影响(意义):①需水要求得到满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②有利于回补地下水,遏制缺水造成的生态破坏。③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不利影响:东线:①影响长江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②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中线:①移民任务艰巨;②影响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3、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二线工程从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铺设输气管道到广东,是中国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管道。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西气东输影响:①对中西部影响A.利于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大开发。B.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C、推动基础设施建设。D.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②对东部地区的发展影响A.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B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C.促使能源及相关工业发展,利于轻重工业结构调整。D.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E、减缓东部铁路运输的压力。4、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三条线路。线路北线工程中工程线南线工程起点A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B黄河上游的水电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A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贵、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B黔、滇的坑口火电终点京津唐地区华东长三角地区广东珠三角地区西电东送的意义:对西部:①可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经济意义)②促进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环境意义)对东部:①为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促进东部经济发展。(经济意义)②促进东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环境意义)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调入区及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地理环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进行工程建设时,要评估工程对涉及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对不利的影响要采取工程或技术手段加以克服。南水北调:输出区可能出现水资源紧张,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输入区获得水资源,改善当地水文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也会在北方地区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西气东输:输出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和综合使用,改善产业结构,但管道的建设易破坏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输入区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西电东送:输出区加快电力开发和输电线路建设,发展区域经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水电站建设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坑口火力电站易加剧环境污染;输入区获得充足的电力供应,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三、产业转移1、我国产业转移的基本特点1)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因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地价上涨、工人工资上涨、公用事业费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寻求①廉价资源,②低成本,③广阔的市场进行的产业转移2)中国台湾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因①廉价的劳动力、②众多的发展机会、③广阔的市场空间,④投资环境的改善而进行的产业转移;转移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IT)产业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珠三角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粤东、粤北、粤西转移。珠三角推力:①人口稠密,②交通拥挤,③资本过剩,④污染严重,⑤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成本上升。边远地区拉力:①劳动力价格低,②房租地价低,③工业原料丰富,④基础设施、流通条件、投资环境有了改善。影响:利:加速广东边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增加了就业机会;缩小了与珠三角经济差距。不利: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转出地:有利:①利于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②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不利:短时间失业人口增加。转入地:有利:①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②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稳定。不利:污染加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项目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低级阶段工业规模较小对环境的破坏不大重化工阶段工业规模迅速扩大“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紧张高科技产业阶段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又趋于减小区域产业发展过程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过渡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渐缩小产业地域分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环境污染加重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的概念: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2、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分布自然原因:(1)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基本条件(2)多大风——动力因素(3)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地表裸露,多沙质土。——物质基础人为原因:(1)人口迅速增长,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等。3、荒漠化的危害(1)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2)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3)破坏基础设施建设;沙尘暴频发使流沙淹埋农田、灌溉渠、村舍、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4)引发沙尘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5)我国北方的荒漠化已经影响了世界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沙尘暴不仅在我国境内肆虐,而且飘洋过海刮到日本、韩国甚至澳大利亚,我国的环境状况引起全世界的关注。4、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措施: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长。(2)、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5、[拓展提示]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自然因素: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地面物质不稳定。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2)人为因素:过度樵采、放牧、垦殖,毁林开荒、轮荒、开矿等破坏植被。B、南方丘陵红漠化,西南云贵高原石漠化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1、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地表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湿地类型: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和河流、湖泊、水库、稻田。3、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特点(1)我国湿地广泛分布,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2)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东部湿地多,西部湿地少。4、湿地的功能:(1)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2)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3)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美称。5、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突出问题治理措施①由于过度围垦、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减少,功能退化①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恢复和重建湿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②水质污染问题突出②防治水污染③滥捕滥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③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6、以洞庭湖为例说明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1)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洞庭湖湿地水域与陆地交错,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2)调蓄洪水。洞庭湖水域面积广大,可调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等河流的来水。丰水季节,洞庭湖的巨大蓄洪作用和干旱季节的放水作用,对维持长江稳定的径流有着天然的调节作用。(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洞庭湖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4)航运作用。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5)旅游观光。洞庭湖湿地萎缩的原因: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洞庭湖湿地萎缩的影响:①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洪涝灾害加剧;②出现断航现象;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⑤水质下降。洞庭湖变大的原因: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洞庭湖变大的影响:蓄洪能力增加,洪水威胁大大减小。第三节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经验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1、河流概况: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2、地形:流域上游为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3、资源: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流域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磷、铅等矿产资源。4、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5、水文:河水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主汛期在12月到次年4月。2、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芜,农业条件相当恶劣。开发仅限于航运。美国东部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3、整治的措施:⑴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⑵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⑶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⑷大力发展航运、旅游等第三产业。(5)对流域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4、治理成就:(1)洪水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2)构建了常年通航的庞大航运网,(3)拥有了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4)建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5)因地制宜,农业全面发展。(6)拥有大量的优美风景区最后流域内人均收入达全美平均水平。5、值得借鉴的经验:⑴设置专门的开发管理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⑵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的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⑶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吸引投资者。⑷提高流域的开放程度,为开发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一、美国农业地位:农业大国,农业产值居世界首位,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二、美国农业生产有利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地形: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交通运输条件好;农业科技水平高;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大。三、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2、地区专门化目的: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合理布局,规模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3、地区专门化的优点:(1)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挥地区优势,挖掘增产潜力。(2)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率和商品率,取得最大经济效益。(3)实现农业现代化管理。4、美国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及原因:四、美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食品安全;高度的机械化生产,能耗大,农业生产成本高。“黑风暴”原因:气候持续干旱——基本条件强风——动力条件过垦、过牧破坏植被,黑土裸露——物质条件2、措施:(1)采用先进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2)采取限耕、休耕、补贴政策和农业生态保护政策;(3)推广大量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如免耕、休耕、轮作等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鲁尔区繁荣的优势区位条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并逐渐发展成以采煤、钢铁、电力、化学和机械制造等为核心的世界著名重工业区。极为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为本区发展“移铁就煤型”工业提供了良好基础。2、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的原因:1)、生产结构单一的特点成为鲁尔区经济发展的障碍2)、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煤炭开采量逐年下降,煤炭工业衰落。3)、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需要的劳动力逐渐减少,鲁尔区传统的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钢铁产量逐年下降,钢铁工业衰落。5)、环境污染严重。3、鲁尔区的新发展鲁尔区的综合治理在产业布局上采取了平衡策略,布局新企业首先考虑安排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对于传统产业,则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实行关、停、并、转。减少了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厂矿企业数量,每个厂矿的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新建或迁入了涉及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等多个工业部门,还发展了第三产业。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钢铁公司还通过与荷兰联营,将高炉建到荷兰海边,再把那里炼出的生铁运到鲁尔炼钢、轧材。鲁尔区的综合治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这些方面:4、鲁尔区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交通;实行清洁生产,消除污染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合理布局工业等等。以我国辽中南地区为例,该区是我国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已经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曾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煤炭、森林、石油及其它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枯竭,与之相关的资源型产业渐趋萎缩,该区面临着资源开发与持续发展的矛盾。其工业发展中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主要有:1)、当地煤炭资源几乎枯竭;2)、水资源不足;3)、环境污染严重;4)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落后。5)产业结构单一。6)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为实现辽中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2)、产、学、研相结合;3)、加强技术改造;4)、治理污染;5)、引进民间资本;6)政府支持;7)合理布局产业;8)延长产业链,资源深加工等等。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地形:地势低平,河网稠密。气候:秋春相连,长冬无夏,雨热同期。资源:农业原料充足,海洋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动力:大亚湾核电站,西电东送南部通道。交通:铁路、公路、海运便利。人才:劳动力丰富,科技实力强。机遇: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政策:改革开放前沿地缘: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历史文化:侨乡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阶段城市化进程形成原因城市化进程特点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以核心城市(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三、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的具体表现城镇人口比重城镇人口多,比重高,达70%城镇数量、密度数量多、密度大城镇经济实力较强劳工、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外来劳工所占比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电、供水和通信水平居全国前列四、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3)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五、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1、大量占用耕地,空间不足。工业资源有限。2、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3、环境污染严重。4、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不高,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珠三角产业升级面临困难: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扩大,长三角崛起,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都超过珠三角,成为外商投资选择地;2)再加南岭阻隔,珠三角腹地范围较小。)六、解决措施1、探求城市生态发展模式。可有效改善珠三角城市化过程环境质量,如改善大气质量,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树立良好城市形象。2、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应把加快大中城市发展放在首位,形成等级有序,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充分增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珠三角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3、建设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一方面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减轻或避免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促进城市向高科技方向发展,促进城市功能日益完善。4、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9+2:广东+邻省5个+云贵川+港、澳)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简要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二)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遥感的主要特点:(1)探测的范围大。每幅陆地卫星图像覆盖的地面范围达3万平方千米。(2)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能反映动态的变化。陆地卫星遥感每18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如果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并且是连续观测。(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在远离地面的高空感知地物,受地面条件限制很少。(4)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遥感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任务,选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得所需的信息,还能探测到一定深度的海底和冰层。(5)用途广。遥感技术己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境保护、防灾救灾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遥感探测的范围和周期,因传感器运载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