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农村聚集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竣工资料_第1页
某地农村聚集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竣工资料_第2页
某地农村聚集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竣工资料_第3页
某地农村聚集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竣工资料_第4页
某地农村聚集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竣工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起阳聚集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重庆XX环保工程有限公司PAGE重庆市XX县平河乡起阳村农村聚集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竣工资料设计单位:重庆XX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单位:重庆市XX县环境保护局施工单位:重庆XX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竣工日期:二O一二年二月PAGE18目录第一部分工艺竣工资料部分 1第1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项目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11.3工程项目总述 21.3.1项目概述 21.3.2工程建设主要内容 31.4项目主要的技术思路和管理思路 51.4.1技术思路 51.4.2管理思路 5第2章编制依据与原则 62.1编制依据 62.2编制原则 62.2.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2.2.2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综合保护的原则 72.2.3工程措施、管理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72.2.4少投资、低运行费用、方便管理的原则 72.2.5平面布置原则 7第3章项目设计思路 83.1主要工艺技术思路 83.1.1排水系统技术思路 83.1.2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思路 93.2工程设计思路 103.3长效管理思路 10第4章工程建设内容 114.1项目内容和工程量总述 114.1.1污水收集管网 114.1.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述 114.2工程设计参数 124.2.1去除率分析 12生活污水原水水质表 12去除率分析表 13处理出水水质 134.2.2构筑物设计参数 14第7章保障措施 197.1组织领导 197.2项目管理保障 197.2.1建立项目现场例行检查制度 197.2.2建立项目建设管理机制 197.3项目建设及验收保障 207.4项目运行管理保障 20第8章预期效果 218.1经济效益 218.2环境效益 218.3管理机制及社会效益 21第9章附件 239.1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图 239.2起阳村全村概貌 249.3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 249.4污水处理系统平面布置图 249.5管网布置示意图 24第二部分运行管理手册部分 25第1章总论 25第2章运行管理注意事项 252.1管网部分 252.1.1管网概述 252.1.2运行管理注意事项 262.2站区部分 262.2.1站区工艺概述 262.2.2站区运行管理注意事项 27第一部分工艺竣工资料部分第1章总论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重庆市XX县平河乡起阳村聚集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主管部门:重庆市XX县环境保护局项目地点:重庆市XX县平河乡起阳村(聚集区)1.2项目目的、意义和必要性自2008年全国第一次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重庆市不断深化“以奖促治”政策措施,努力实践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以奖促治”,推动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严重地区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切实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同时,在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XX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门户”之称,总人口59万,境内溪河密布,峡谷幽深,地跨长江巫峡两岸。县城地处东经109○52',北纬31○06'。东邻湖北省巴东县,西接奉节县,南与湖北省建始县毗连,北与巫溪县及神农架林区接壤。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针对该县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然提升议事日程。本项目实施地点为XX县平河乡起阳村聚集区(原起阳乡乡政府所在地),平河乡起阳村位于平河乡北面,为XX县第二大村,因此该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对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以及保护三峡库区环境有积极的作用。全村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5198亩,山林13500亩,有稻田1200亩。平均海拔650米。属原起阳乡镇所在地,整个地形属于盆地面貌。1.3工程项目总述1.3.1项目概述XX县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幅员面积的90%以上。XX县海拔高低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属于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四季分明、气温高、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风力小、温差大等特点。XX县降雨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49.3mm。多集中在五~九月。起阳村位于平河乡北面,全村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5198亩,山林13500亩,有稻田1200亩。平均海拔650米。该聚集区有农户875户,12个社,农业人口3623人,其中劳动力2048人。属原起阳乡乡政府所在地,整个地形属于盆地面貌。该聚集区由周围向中间盆地河道由上自下直接排放。其中集中排污源有:起阳中学,有师生660人;起阳小学,有师生480人;起阳场镇集中居民有1200;起阳村1-4社饲养场六户,总存栏生猪约620头,年总出栏约1700头,圈舍总面积1500㎡;酿酒大户四户,年总酿酒约25万斤;养兔大户三户,总存栏獭兔约1700只,年总出栏约4800只,总饲养面积约1200㎡。该村生活污水及周围雨水自河道直接排入小小三峡流入河流。根据重庆地区农村人均生活水排水量为75L/d计算,人数按照聚集区人口,即场站人口计算,则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340×0.075m3/d=182.2m3/d;取养猪废水用水量为55L/(头·天),排放系数为75%(参照重庆市规划局关于发布《重庆市城乡规划村庄规划导则(试行)渝规发〔2008〕17号》),所以计算可知养猪废水排放量为6.2(百头)×5.5m3/(百头·天)×75%=25.6m3/d;根据《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5-2010),酿造白酒取排污系数为60m3/t(其中高浓度废水5m3/t,综合废水综上所述,全村污水排放量为182.2m3/d+25.6m3/d+21m3/d=水质确定,详见下表:表1、污染物浓度表废水总类水量(m3)CODCr(mg/L)BOD5(mg/L)SS(mg/L)NH3-N(mg/L)ph备注生活污水182.2300150300406.5养殖废水(养猪)25.62000100010004005.0酿造废水(白酒)1.51000050001004004.0高浓度废水19.5200010002001005.0综合废水综合计算228.8698.7349.3368.587.86.0注:1、上表中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单位均为mg/L,ph值为无量纲2、生活污水污染数据为一般生活废水污染指数,养猪废水污染数据参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酿造白酒废水污染数据参见《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5-2010)。1.3.2工程建设主要内容本次工程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污水收集管网系统由于该村未有排水系统,也未进行雨污分流,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实际情况,本次工程收集管网系统拟采用截留式雨污不完全分流系统,针对每一个排污点设置污水收集点,通过支管到主管最后收集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排水收集系统采用明渠、阴沟、地埋管道相结合的方式。污水处理系统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方针,以及当地环保部门提供的参考意见,本次工程拟采用“调节沉渣+厌氧生物接触+厌氧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的工艺,对农村居民聚集区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1.4项目主要的技术思路和管理思路1.4.1技术思路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有关技术文件要求,本次治理的技术路线是:在针对起阳村居民聚集区环境问题,削减、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城镇与周边农村污染治理相结合、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相结合,尽可能选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已建环境基础设施、操作简便、运行维护费用低、辐射带动范围广(突出环境效益)的技术模式,并注重技术集成和改进创新。1.4.2管理思路起阳村聚集区污水治理项目,实行乡长负责制,由乡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由专人进行管理,村领导具体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县环境保护局监督管理,并进行技术指导服务的思路。第2章编制依据与原则2.1编制依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重庆市城乡规划村庄规划导则(试行)》渝规发〔2008〕17号《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2010-02-08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109-2006)《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环办函[2009]937号)《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5-2010)《重庆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管理规定》(渝府发[2007]103号)2.2编制原则2.2.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体现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四节”方针。2.2.2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综合保护的原则根据村庄自然环境条件、规模等级、经济发展等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简便易行的整治方案,确保环境整治效果。2.2.3工程措施、管理手段相结合的原则以工程措施为基础,强化环境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以保障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设施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环境设施的作用。2.2.4少投资、低运行费用、方便管理的原则提倡自力更生、充分利用原有的设施和地形条件,就地取材,厉行节约、多办实事,节约投资和运行费用。2.2.5平面布置原则污水处理站布置在村庄下游,利用地势环境有利条件,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布置根据主要排放点合理布置。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占地约为15

第3章项目设计思路3.1主要工艺技术思路3.1.1排水系统技术思路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与排放是实施污水处理的基础性工作,村庄排水体制的选择和排水管网的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村庄排水体质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居民生活习惯、原有排水设施以及污水处理和利用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新建村庄、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宜选择建设有污水排水系统的不完全分流制或有雨水、污水排水系统的完全分流制。经济条件一般且已经采用合流制的村庄,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前应该将排水系统改造成截留式合流制或分流制,远期应改造为分流制。(1)完全分流制具有污水和雨水两套排水系统,污水排至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雨水通过独立的排水管渠排入水体。(2)不完全分流制则只有污水系统而没有完整的雨水系统。污水经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雨水自然排放。(3)截留式合流制是在污水进入处理设施前的主干管上设置截留井或其他截留措施。晴天和下雨初期的雨污混合水输送到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后排入水体;随着雨量增加,混合污水超过截留干管的输水能力后,截留井截留部分雨污混合水直接排入水体结合该村庄实际情况考虑,本项目污水收集管网拟采用不完全分流制,截流井中设置滗水器,雨季时,多余雨水通过滗水器向外排出,不进入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则通过排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管道管径一般为d150~300毫米,每隔30~40米应设置污水检查井,污水检查井宜选用600×600方井或d700的圆井,其它要求同雨水管道设计要求。生活污水接户管应接纳厨房污水和卫生间的冲厕、洗涤污水。生活污水接户管埋深不宜小于0.3米;卫生间冲厕排水管径不宜小于100毫米,坡度宜取0.7~1.0%;生活洗涤水排放管管径不宜小于50毫米为了达到因地制宜,维修方便和节约成本的原则,针对不适宜设置排水管道的地方采用明渠或阴沟的方式进行排水。因此本工程排水系统采用明渠,阴沟与管道相结合的思路。3.1.2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思路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处理程度要求,原水规模和原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建址地区气候、地形、水文、工程地质、原材料、电力供应等条件,用地面积和工程规模,污泥处理工艺的影响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各种工艺都有其适应条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结合国内农村废水处理的处理经验,“厌氧生物接触+厌氧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工艺。人工湿地是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微生物同化分解和植物吸收等途径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氮、磷和重金属等的技术,具有投资少、维护简单和能耗低等优点。该技术由于处理污水的负荷小,占地面积大,因而比较适合用于乡镇二级污水的深度处理或污染程度低的河水的水质改善、地面径流的处理等。人工湿地有表面流、潜流、垂直流等形式,潜流人工湿地不像表面流那样在基质层上有自由水面而易滋生蚊虫,因而在工程中潜流人工湿地应用广泛。另外,针对村庄聚集区包含有养殖业和酿造业,养殖和酿造过程的冲洗废水必然包含大量的废渣,该废渣如果直接进入排水管道必然造成排水管道堵塞,且会增加后续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负荷,因此每户需针对性地对所产生的废水进行预处理,建议设置化粪池进行初步处理,并设置简易人工格栅,截留大颗粒渣物。定期清理渣物,将渣物送至定点收集站。3.2工程设计思路针对起阳村聚居具体情况,以及排污现状,拟采用“人工格栅+厌氧生物接触+厌氧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处理”技术。3.3长效管理思路农村环境污染整治量大、面广,情况相对复杂,其管理机制宜实行县监督、乡镇管理、村实施、全民参与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的成功管理、建设和运行。

第4章工程建设内容4.1项目内容和工程量总述4.1.1污水收集管网配套管网按照各处理类型估算,具体见表4-1。所有排水管材均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设置排水检查井、沉泥井等,检查井设置间距不大于50m。总检查井数量约为62个,各个处理类型处理需要配套的管网估算如下表:管网建设估算量序号型号规格单位数量1排水管道DN300UPVC双壁波纹管m11552排水管道DN150UPVC管m4313钢管DN300碳钢m1914钢管DN150碳钢m7305钢管DN200碳钢m174.1.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述沉渣调节池厌氧生物接触池厌氧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生活污水格栅农灌或排放沉渣调节池厌氧生物接触池厌氧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生活污水格栅农灌或排放图4.1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污水通过进水管道流入装有人工格栅的格栅井,在此拦截污水中较大杂质,然后进入沉渣调节池,由于生活废水排放波动性较大,因此设置调节池对废水水量进行调节收集,并且粗颗粒泥沙在此进行初步沉淀。然后自流进入厌氧生物接触池,厌氧生物接触池内设置柔性生物组合填料,填料上附着厌氧微生物菌种,在此微生物对废水进行发酵分解作用,对废水进行初步降解,分解废水中大颗粒污染物。厌氧生物接触池后进入厌氧生物滤池,厌氧生物滤池内设置硬性填料,硬性填料能起到过滤和防止厌氧菌流失的作用,加强对废水的处理。最后通过人工湿地的生物处理,利用水生植物本身对废水的净化作用使出水达标排放或农灌使用。4.2工程设计参数4.2.1去除率分析生活污水原水水质表表4.2污染物浓度表废水总类水量(m3)CODCr(mg/L)BOD5(mg/L)SS(mg/L)NH3-N(mg/L)ph备注生活污水182.2300150300406.5养殖废水(养猪)25.62000100010004005.0酿造废水(白酒)1.51000050001004004.0高浓度废水19.5200010002001005.0综合废水综合计算228.8698.7349.3368.587.86.0注:1、上表中CODCr、BOD5、SS、NH3-N单位均为mg/L,ph值为无量纲2、生活污水污染数据为一般生活废水污染指数,养猪废水污染数据参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酿造白酒废水污染数据参见《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5-2010)。去除率分析表表4.3去除率分析表名称污染指标进水(mg/l)去除量(mg/L)出水(mg/l)去除率格栅池/调节沉淀池CODcr698.769.9628.810%BOD349.334.9314.410%SS368.536.9331.710%氨氮87.84.483.45%厌氧生物接触池CODcr628.8251.5377.340%BOD314.4157.2157.250%SS331.799.5232.230%氨氮83.425.058.430%厌氧接触滤池CODcr377.394.3283.025%BOD157.255.0102.235%SS232.246.4185.720%氨氮58.411.746.720%人工湿地池CODcr283.0212.270.775%BOD102.286.815.385%SS185.7139.346.475%氨氮46.737.49.380%处理出水水质生活污水水质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表4.4生活污水出水水质单位:mg/L污染物名称PHCODcrBOD5SSNH3-N污染均值6~91002070154.2.2构筑物设计参数(1)格栅井设计流量:250规格:1.5m×0.5m×结构:矩形砖混结构配套设施:人工格栅(2)调节沉淀池设计流量:250规格:10.0m×2.6m数量:1座保护高度:0.5m有效容积:104停留时间:10h结构:矩形砖混结构。(3)厌氧生物接触池设计流量:250规格:10.0m×3.5m数量:2座保护高度:0.5m有效容积:280停留时间:1.1d结构:矩形砖混结构。配套设施:内置生物组合填料。(4)厌氧生物滤池设计流量:250规格:5.0m×2.数量:2座保护高度:0.5m有效容积:70停留时间:6h结构:矩形砖混结构。配套设施:内置硬性填料。(5)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设计流量:250人工湿地水力负荷为0.30m规格:人工湿地占地面积约800m2,为了提高处理系统的可靠性,人工湿地设置四级,及四座人工湿地池,每级人工湿地占地面积约200m2,即平面尺寸20m×10m,由2结构:砖混结构。填料:湿地床填料分为三级,粒径由粗到细,分为Φ40~100mm,Φ10~20mm,Φ1~3mm。三级组成分别为表层砂土层、中层砾石、下层片石。表层砂土粒径在1~3mm,厚度150mm;砾石层粒径在10~20mm,厚度300mm;片石层粒径在40~100mm,厚度400mm。进水配水区和出水集水区的填料一般采用粒径为60~100mm的砾石,分布于整个床宽。处理区填料表层可优先选用钙含量为2~2.5kg/100kg的混合土,以利于提高脱磷效果。由于表层土壤在浸水后会有一定的下沉,因此,建造时填料表层标高应高出设计值10%~15%。如图Ф40Ф40~100mm的片石厚40Ф10~20mm的砾石厚30Ф1~3mm的砂土厚15图4.1潜流式人工湿地填料构成图植物的栽种:人工湿地系统设计采用美人蕉(Cannaindica)和风车草(Cyperousalternifoliu)。美人蕉为美人蕉科、美人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忌干燥,可周年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2~25℃;风车草为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湿润,可周年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9~25℃。XX气候均适合这些植物的生长,人工湿地效果图详见图4.2、图4.3。进出水系统的布置:湿地床的进水系统应保证配水的均匀性,一般采用多孔管配水装置。进水管应比湿地床高出0.3m。系统的进水流量可通过阀或闸板调节,过多的流量或紧急变化时应有溢流、分流措施。湿地的出水系统一般根据对床中水位调节的要求,出水区的末端的砾石填料层的底部设置穿孔集水管,并设置旋转弯头和控制阀门以调节床内的水位。当接纳最大设计流量时,进水端不能出现雍水现象;当接纳最小流量时,出水端不能出现填料床面的淹没现象;有利于植物生长,床中水面浸没植物根系的深度应尽可能均匀。对水位的控制有几点要求:①在系统接纳最大设计流量时,湿地进水端不出现雍水,以防发生表面流;②在系统接纳最小设计流量时,出水端不出现填料床面的淹没,以防出现表面流;③为了利于植物的生长,床中水面浸没植物根系的深度应尽量均匀,并尽量使水面坡度与底坡基本一致。图4.2人工湿地效果图1图4.3人工湿地效果图2(6)排水井规格:2.5m×2.5m结构:砖混。起阳聚集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重庆XX环保工程有限公司PAGEPAGE28第7章保障措施7.1组织领导成立XX县农村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具体负责XX县农村环境治理的日常工作,负责项目推进工作,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全面负责XX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贯彻国家和市有关农村环境整治的政策和要求;县财政落实配套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对相关部门及乡镇要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年度考核。县环保局是农村环境治理项目主管单位,全面负责项目进度管理及日常监督。需由相应科室,落实管理人员,做到“专人、专职”驻村管理,主要负责承担项目工程申报,进度、安全、质量检查,资金管理,协调沟通等工作。7.2项目管理保障7.2.1建立项目现场例行检查制度XX县环保局需落实“专人、专职”驻村管理制度,驻村人员需责任心强、勤政廉政、并具备一定工程技术知识,重点指导、协助项目业主加强工程进度、工程数量和质量、资金管理等工作;县环保局每半月需组织一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整改。7.2.2建立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专业队伍运作”的原则,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管理的政策和法规,强化项目设计、建设、工程监理等专业资质管理。全面实行项目实施方案专家审查制、施工建设招投标制、工程施工合同备案制、项目公示制、工程监理制、设计变更报批制、村民义务监督员制、项目进度月报制、项目验收制、工程决算审计制、设施运行管理台账制、目标责任考核制、项目业主设施运行维护保障制等,把好项目申报关、实施方案审查关、过程管理关。项目工程施工必须依据县环保局审批的项目实施方案,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范进行。项目设计变更需报县环保局批准,对擅自改变项目设计的不予验收。项目工程施工设计、建设、技术服务等各类合同要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项目工程施工需按照国家工程建设监理的有关规定,由项目业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管理。7.3项目建设及验收保障项目实施方案专家审查制、施工建设招投标制、施工合同备案制、村民公示制、村民义务监督员制、县配套资金专户制、工程监理制、监测制、项目验收制、目标任务考核制和运行管理季报制等。7.4项目运行管理保障本项目适宜实行业主运行管理责任制;工程建设单位负责有关镇、村专门管理人员培训的工作,建立村级处理设施安全操作规程;运行维管等服务队伍、体系的建设及其“责权利”由政府制定。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厌氧池、人工湿地等无能耗处理设施,无动力消耗;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费用仅为日常维护人员工资。本项目设1个维护人员,可由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兼职。

第8章预期效果8.1经济效益本系统为“人工格栅+调节沉淀+厌氧生物接触+厌氧接触滤池+人工湿地”,无需任何动力设施,没有运行电费产生,亦不需要专人管理。只需村里兼管,随时检查维护污水输送管道是否在途中发生泄漏和损坏,维护管道和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即可。由于不必安排专人值班,只需村委会工作人员兼管就能运行该系统,因为亦无人工费产生。8.2环境效益按照处理COD去除率平均85%计、NH3-N去除率80%计,则日去除CODcr159kg/d、NH3-N18.7kg/d,年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为CODcr57.9t、NH3-N8.3管理机制及社会效益本项目实行业主运行管理责任制;工程建设单位负责有关镇、村专门管理人员培训的工作,建立村级处理设施安全操作规程;运行维管等服务队伍、体系的建设。本项目实施地点为XX县平河乡起阳村,起阳村为XX县第二大村,因此实施生活污水的治理工程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环境的可观赏性,保护三峡库区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加快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村庄综合整治将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本项目从技术适用性看,项目因地制宜地选择了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可以基本满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要求;从成本有效性看,厌氧处理及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与生俱来的低能耗特点为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从管理便捷性看,本项目所采取的处理技术不需要日常操作、维护工作,可以由农民自行维护,确保了其有效运行。总之,本项目实现成本低、效果好,这些处理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将具有很强的推广空间。

第9章附件9.1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图9.1区地理位置图9.2起阳村全村概貌9.2起阳村全村概貌9.3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9.4污水处理系统平面布置图9.5管网布置示意图第二部分运行管理手册部分第1章总论本项目适宜实行业主运行管理责任制;工程建设单位负责有关镇、村专门管理人员培训的工作,建立村级处理设施安全操作规程;运行维管等服务队伍、体系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厌氧池、人工湿地无能耗处理设施,无动力消耗;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费用仅为日常维护人员工资。本项目设1个维护人员,亦可由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兼职。第2章运行管理注意事项2.1管网部分2.1.1所有排水管材均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