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育英学校教案(简案)PAGEPAGE11课题论语课型赏析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学目标理解《论语为政》篇中的语录含义理解孔子的思想3.联系生活,理解论语学习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朱姐、字典理解孔子语录教学难点生活中的论语应用突出重点的方法语文活动,在讨论中理解《论语》中的语句教学方法引导,交流,参与,在交流教学准备古汉语字典课后作业A层:流利朗读《论语为政》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则的意思B层:《论语为政》谈“孝”,我的“君子之道”,给政府官员提提我的建议C层:学《论语》,知做人小作文教学环节:整体阅读,准确朗读《论语为政》24则教学活动:小组学习自主阅读,勾画不认识生字生词,结合书下注解,字典解决准确诵读问题小组间互相答疑班级答疑小组赛度——目的:准确诵读,在纠正字音的同时,理解字义整体阅读,初步理解《论语为政》24则核心问题:写了哪四方面的内容?划分内容,并说出依据。小组讨论。老师:为政1、2、3、4、18、19、20、21、23治学9、11、15、16孝道5、6、7、8德行10、12、13、14、22、24学生呈现:孝5、6、7、8学9、11、15、17政1、2、3、19、20、21、23(国君治国)德4、10、12、13、14、16、18、22、24(君子之道)三、研读“孝”核心问题1:孔子在讲学时,他认为“孝”分为几个层次。明确:大孝至亲——其次不辱——其下供养追加问题:如果你作为孔子的学生,你对他讲的“孝道”是否持有相同的观点(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孔子学说)思考:为什么孔子要从不同角度讲孝道?(因材施教)参考资料:【原文】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去顶撞父母。”樊迟赶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我对他说:‘孝就是不要违背’”。樊迟说:“什么意思啊?”孔子又说:“老人活着的时候,要按照礼仪侍奉他们;老人死了的时候,要遵照礼节安葬她们,按照礼仪祭祀他们。”【说明】这一段描述的是孔子与弟子樊迟在路途中的一段对话。反映了孔子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生死大问的理解深层次问题,不仅仅是对孝的说明。【原文】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父母唯一担忧的是他生病。”【说明】
孔子说的话都有极强的针对性,从这一句话看来孟武伯这个人的身体很不好,他的父母重视为他的健康担忧。言外之意总让父母为他的健康担忧就是不孝。我们今天看来,是不是孟武伯该注意锻炼了啊。由此看来,推而广之,儒家所提倡的不仅仅是孝顺的问题,其实一个人活着如果能够不让别人为他担忧,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境界。【原文】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讲的孝,是说能够养活父母。牲畜也都能得到饲养。如果不敬重父母,有什么差别呢?”【说明】孔子与弟子就孝的问题不断的问答,在孔子的思想中对孝的理解是有层次的,孝有底线。杨树达《论语疏证》一书中针对这句话曾引用《礼记.祭义》篇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说的正是孝的底线。而更高层次的孝则是孔子所说的“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原文】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女在父母面前经常有愉悦的脸色,这很难。父母有事的时候,能够替他们去做;又好吃好喝的时候,让父母先享用,竟以为这样就是孝吗?”【说明】从孟懿子到孟武伯再到子游问孝,现在又到子夏问孝了。孔子给出的答案每次都不一样,这不仅反应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也体现了孔子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所以说实事求是是因为孔子依据了每个学生的不同资质和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他们思想上的困惑,为不同的人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的努力目标。色难,说的是孝的最高境界。《礼记.祭义》篇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说苑建本》篇又说:“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深受其罪,使可哀怜,上也;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其次也;父母之怒,作于意,见于色,下也。”《吕氏春秋孝行》上说:“龢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说的就是孝道的最高境界是养志,而不单纯是养口体啊。四、研读“学”核心问题:整体阅读9、11、15、17,划分教育的层级。明确:成人——成才——成器追加问题:在孔子眼里,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明确:不器、知新【原文】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译文】孔子说:“我给颜回讲了一天的道理,他从不违背,好像很愚笨。讲完之后我反思观察他的言行,发现他会不断的有新的发挥。看来颜回不是愚笨啊!”【说明】颜回不违又能足以发,足见其大智若愚。其大智若愚就在他听而不说。从另一个角度说颜渊没有当场应机对答、与师共舞的本事。【原文】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不断地重温和实践所学过的东西从而知道和发现更多新的东西,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说明】古人对师道有很深刻的认识和论述。《礼记.学记》篇记载这样一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说得就是仅具备记忆问答之类的学问的人,是不足以做老师的。《荀子.致士》篇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杨树达老先生认为“记问博习。强识之事也;温故而知新,通悟之事也。孔子之教,以通悟为上,强识次之。故温故知新可以为师,记问博习无与于师道也。”看来对师道与师术的认识,古人远比我们今人更深刻啊。温故而知新,其实讲的就是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的创新问题,能够有创新和发现,就可以成为老师了。孔子不反对有记问博习的人做老师,但这样的老师太多,自然就难以培养更多的创造型的人才,没有创造型的老师难以培养创造型的学生。这个时代更需要有大批的温故而能知新的老师。【原文】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惘,光思考不学习就会很危险。”【说明】我的理解一味地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惘,是因为知识积累多了在大脑中,就会杂乱无章,相互搅混在一起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分不出来,就会使人无所适从,因此就会迷惘,不是人生所向。由此我们可见思考的重要,思考就是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去伪存真的过程,也是使知识程序化的过程,是理清知识体系思路的过程,有了清晰的思路和逻辑体系关系,人们自然就不会迷惘。这句话涉及了一个学习者的重要品质,那就是要学会选择。要择善、择真、择美,只有这样才能够进步。思而不学危险就在于,这样的思都是胡思乱想,没有知识基础的胡思乱想大多都是从一己的欲望出发的,没有知识的积淀,不懂得认识的基本规律和道理,随欲而为自然就会很危险。孔子在《卫灵公第十五》篇中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可以作为此章后半句的注解。【原文】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都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啊。”【说明】子路是孔子的一个心地比较单纯的学生,大概正是子路这样率真的性格,所以在学时的时候,往往会有不自觉的炫耀之嫌,所以,孔子针对他在这方面的问题,告诉他对待知识和学习的态度要诚实。这句话也反映了孔子的学习态度。五、研读“政”核心问题:语文活动——如果你是一位君王,在听了孔子的讲学后,你会采纳哪些条目?并阐明理由理解孔子“德治天下”的思想从君王自身的修养要求——选拔人才——管理百姓三方面进行分析【原文】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在自己的位置众星就会四面环绕着它。”【说明】孔子的思想反复强调“仁”,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这里说的意思就是执政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修养道德确立自己的领导威信,以威信治理国家,就会实现无为而治的局面。反映的是孔子的典型的德治天下的思想。【原文】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说明】孔子晚年删订《诗经》,是因为他看到了诗歌的兴观群怨的功能,他的思想中认为人的成长和生命发展要“兴于诗”,足见孔子对诗歌的重视。因此,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删订《诗经》时把握的一个原则。所以,有人译成:删订《诗经》三百篇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思想纯正。【原文】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译文】孔子说:“用政令去引导,用刑罚去规范民众,老百姓就可免于犯罪,但他们却不知道羞耻;用道德来教化他们,用礼制来约束他们,老百姓不但会懂得羞耻,还会自觉的遵守法律走在正途上。”【说明】孔子注重人的心灵修养,所以治世他也看中以礼服人、道德化人的作用,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凡事一旦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事情就好办了。内心认识不到位,有抵触情绪,效果是不会好的。【原文】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译文】鲁哀公问孔子:“怎么做老百姓才会服从?”孔子说:“举用正直的人放在邪曲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顺从;举用邪曲的人放在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不服。”【说明】此句对话,正好与该篇的首句“为政以德”相对应,举直目的就是让正直的人以其个人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改造枉者,使枉者也能变好。2.10告诉我们识人的道理后,这里告诉我们的是为政者用人的道理。【原文】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译文】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敬重我,忠于我,为我效劳,该怎么做?”孔子说:“面对老百姓庄重,他们就会敬重你;用仁慈之心照顾老百姓,他们就会对你忠诚;推举好人并且教导能力不足的人,他们就会积极努力可与为你效劳了。”【说明】官员对百姓如此,才会最大效率的激发生产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谓的“人脉”,也就是这样慢慢地培养起来的啊!【原文】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为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译文】有人对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啊?”孔子说:“《尚书》上说:‘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然后推广到政治上去。’这就是参与政治,怎么做才算参与政治呢?”【说明】讲述的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的道理。大道之所以想通,就在于能够着眼于全部人生。把人生割裂开来看,当然就会是从政与孝乎为孝、友于兄弟无关了。可见看问题的境界和眼光还是有别的。从大局着眼,很多矛盾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哲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矛盾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对立统一,世人往往看到了对立的一面,却忽视了统一的一面,而统一的这一性质又正是解决矛盾的另一途径,所谓的第三条道路。而且这也是解决矛盾的最高明道路,这其中大概就隐含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但若想看到第三条道路,非有大局观不可。现如今世界格局讲求多元并存、互利互惠,商业活动讲究“双赢”、“多赢”,都应该是这一哲学思想在现实中的应用,这不能不说是进步。但主动的以这样的思想指导和认识世界的人又有多少呢?【原文】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译文】子张问:“十代以后的事情能够知道吗?”孔子说:“殷朝沿袭了夏朝的礼制,废除的和增加的可以知道。周朝沿袭了殷朝的礼制,废除的和增添的也是可以知道的。以后继承周朝的国家,就算有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说明】之所以十世可知,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相对不变的东西。人生有规律,生命有规律,社会发展也会有规律,按照规律做才是正道。社会的正常发展离不开规律,离开规律的发展就是不正常的了,不正常的事情也就无法预知了。秦王朝短命就是因为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发展。这里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继承和发展的道理。发展要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平地而起的的发展几乎没有,都是需要在过去的基础之上才有发展,这样的发展才是沿着规律而来的,也只有这样的认识才可能有大成功。六:研读“德”语文活动:孔子眼中的君子形象——演绎小品,概括君子之行自我反省,如果修炼自我的君子之行?君子之行:君子不器——多方面的才能,有创造力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言行合一君子周而不比——不以“利”结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参考资料:【原文】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向学,三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人生立场,四十岁的时候不再困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了天道运行的规律,六十岁的时候,就没有我不中听的事情了,到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违背法度了。”【说明】孔子在这里叙述的是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感受,也可以看作是他认识到的不同人生阶段所达到的境界。我的理解孔子所说的“立”不是通常单纯理解的立家、立业问题,而是指这个时候人应该确立一个对人生和世界的稳固看法,有了自己的独立价值判断和思想,用今天大学生教育经典的话来表达就是,这个时候人应该具有了自己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就是独立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用孔子的思想解释就是知礼(《泰伯篇》8.87章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尧曰篇》第20.3章“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季氏第十六》篇第13章有“不学礼,无以立”说的都是这个意思)有信(《颜渊篇》12.7章“名无信不立”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才能立。在佛学上理解,就是这个时候有了定力。而之所以不惑,是因为人的困惑皆起于情、起于功名利禄,经过十几年的磨砺,终于看穿了世界,懂得了功名利禄,包括情感皆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带走。懂得了这些,也就懂得了放下,也就做到无惑了。至于命的说法,我的理解是建立在唯物的客观的无神论基础之上的理解,命就是规律,天命就是客观规律,是整个世界和人生的总体运行规律。懂得了这个规律,才是耳顺和从心所欲的前提。【原文】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译文】孔子说:“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生活中的一贯表现,考察他一贯安于的习惯,他怎么可以隐藏呢?他怎么可以隐藏呢!”【说明】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识人的方法问题。如何识人是正确用人的前提,因此,这句话很值得做领导的玩味。杨树达解释“以,用也。所以为其所用之方术。由,行也。所由为其所由行之径路,所安谓其所愿乐也。”【原文】2.12子曰:“君子不器。”【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作器物。”【说明】这句话极为简洁,但却包含了孔子对教育极为深刻的认识。它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目标,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而在于培养具有广泛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上。君子本来就是孔子思想当中很高的目标,“器”也就是器物,器物的特点就是固定不变,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亦或是其用途都是一成不变的。“器人”容易拘泥固执不变,也容易钻牛角尖。孔子说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夏说的“致远恐泥”都是这个道理。我们也常说某人不成器,其寓意就是说某个人连最低的基本能力都不具备。后文《公冶长》中还有一段很有情趣的师生对话,孔子说子贡是“瑚琏”,也就是说子贡是高级的器物。以子贡之才,纵横六国,孔子这位老师却评价他只是一位高级的器物,足可以见到孔子的教育理想之高。《易经·系辞上》有一句话说的是“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雍也篇》也记载孔子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样一句话,可见,孔子要培养的人是把握规律、掌握大道的人,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形而上者而非形而下者。读《论语》我们会领悟到,孔子的教育理想是将弟子培养成人,而不是成器,因此教育的层次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了。教育可以大致分为成器、成才、成人这样三个由低到高的层面,我们如今的高等教育几乎没有什么更高的追求了,只是满足于学生能够成器,而不是向孔子那样追求使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人了。今不如昔,哀哉,哀哉啊!【原文】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译文】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要先做后说。”【说明】这句简单的师生问答,却包含了很深的人生道理,讲的是言行之间的关系问题。孔子告诉子贡先做后说的人才可以称为君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是言过其实,说了不做的人,大概自贡有说的过多的问题,所以,孔子针对他的情况,告诉他要先做后说。原文“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我感觉这样断句会更好:“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原文】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说明】这一句话按原意翻译起来比较难。关键在周与比的理解。字理上解释周字的字义是从田畴整齐划一、庄稼密布引申而来,一是指密,二为遍、满。比,像两个人紧挨着,会以为紧密。从字理的解释来看,君子的周是着眼于大局的周,而小人的比,是基于局部的比。周比都有紧密的含义,但反应的本质却不一样。君子与小人的这种行为和意识虽然都发自真情,但对社会而言结果大不一样。君子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大局,涉及了其心中的大局观,儒家思想中的大局观最高境界是宇宙观,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正是君子的境界。而小人的出发点是为了一己的私立,为了一己的私立才相互亲近紧密,谁有用才和谁亲近,这正是小人有用的原则。君子的周是长久的、大气磅礴的、开放的;而小人的比则是小气的、暂时的、封闭的。这段话其实体现的既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也体现了两种人不同的修养。说到底是对人的认识和区分问题。张祥龙从现象学的角度解释为君子广泛地跟人打交道,但不跟任何人建立对象化的“党派”关系。【原文】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译文】孔子说:“钻牛角尖,是很有害的。”【说明】我把这句话之所以译成“钻牛角尖是很有害的”,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停留在知识和理论的层面,这样的理解也有道理。但我以为孔子思想探讨的大多是做人问题、社会问题、人际交往之道,异端看做钻牛角尖更合适,事实上,生活中钻牛角尖确实是很有害的事情。至于学术上钻牛角尖有的时候并不是坏事,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孔子的这句话。从中庸的思想来理解异端,也没错,但也更多的是告诉人们做事不要走极端,走极端就会偏激,偏激对处世是很不利的。在《子张》篇,子夏说了这样一句话:“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在本篇中孔子说道:“君子不器”,结合这两句话我们来理解这句话会更好。“异端”“致远”就会拘泥,就会到头。而做君子是没有边的,这是孔子思想的基本要求。当然这些是指人与人时间关系的学问,仔细体会就会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教师年度工作计划
- 家庭工作计划
- 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总结例文八篇
- 儿科医生的工作总结10篇
- 安全教案模板合集7篇
- 安检人员年终总结范文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经开区国际学校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2024-2025学年广西南宁三中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
- 关中地区饮食
- 六年级诗经采薇
- 健康与免疫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科普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 2024年北京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03 小说阅读(含答案解析)
-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项测试卷(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
- 2023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与解析)
- 关于市场化工具及其在中国的运用概述
- 监控维保报告
- 足部健康宣教课件
- 生产准备部进出口报关员关键业绩考核指标(KPI)
- 应用文写作《通知》课件 2023-2024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 车险续保率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