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6课目标素养1.掌握隋唐的统一、“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正确认识历史上出现的盛世局面2.了解唐朝前期民族交融的史实,正确认识唐朝前期民族交融的历史影响3.了解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的基本史实,认识朝代更替的基本规律目标素养1.掌握隋唐的统一、“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知识概览知识概览一、隋朝兴亡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他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文帝死后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2.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开通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一、隋朝兴亡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你认为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提示: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但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隋朝的社会矛盾。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你认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盛世(1)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2)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3)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4)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2.民族关系(1)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2)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3)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2.民族关系(4)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4)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
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提示: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所以励精图治,善于纳谏用人,轻徭薄赋,终于开创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原因。①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②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至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2)过程:755年,身兼三地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这场叛乱历时8年,后被唐平定,史称“安史之乱”。(3)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2)过程:755年,身兼三地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他2.五代十国(1)唐朝灭亡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称为“五代”。(2)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3)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2.五代十国一
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史料一】
贞观初,(唐)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吴兢《贞观政要》【史料二】
是岁(贞观四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后晋]刘昫《旧唐书》一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史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问题探究:(1)概括史料一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孔子思想的联系。(2)根据史料一、史料二、史料三,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史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提示:(1)治国思想:存百姓(以人为本,或以民为本)。联系: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或“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政绩: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相对和谐。提示:(1)治国思想:存百姓(以人为本,或以民为本)。联系:核心归纳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吸取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治国的政治思想,为后世所称道。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实行开明的君主专制。3.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4.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核心归纳5.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6.重视文化事业,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如国修史书、开明的宗教政策和对外文化政策等。5.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延伸“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唐朝政策调整:唐初统治者吸取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2.唐太宗个人的作用(重要因素):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3.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4.民族关系的融洽、对外交流的频繁和科技的进步为“贞观之治”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B.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答案:C学以致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项中“百姓富足安康”不符合史实;B项夸大了唐太宗的个人作用;D项强调的是李渊的作用,与“贞观之治”无关;C项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之一。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项中“百姓富足安康”不符合史实二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史料一】
安史之乱后,唐代在南方兴修了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并在低洼湖沼地带筑堤围田,建立起旱涝保收的水网系统,在丘陵地带开发梯田;南方开始成为国家的主要财赋基地,这些都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启了重要契机。——摘编自张晋光《安史之乱对我国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史料二】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黄巢《不第后赋菊》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安史之乱的影响。(2)史料二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指什么?【史料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提示:(1)安史之乱促使唐朝政府调整统治政策,推动了南方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2)唐末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提示:(1)安史之乱促使唐朝政府调整统治政策,推动了南方经济核心归纳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1.安史之乱(1)背景:唐玄宗在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廷趋于腐败;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身兼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2)时间: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3)结果:唐朝军队于763年平定叛乱。(4)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由盛转衰。核心归纳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2.黄巢起义(1)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2)爆发: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横扫大半个中国,并一度攻占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3)结果: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2.黄巢起义拓展延伸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注意解决民众最迫切的问题。2.及时正确地调整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4.良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拓展延伸学以致用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学以致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解析:本题考查唐朝藩镇割据。从材料图表看,各地区的藩镇情况不尽相同,河朔地区地方势力明显强大,但在藩镇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中央对中原型、边疆型和东南型的藩镇仍有较大控制力,对河朔型藩镇形成制约,维护边疆安全,使唐朝政权得以延续,故D项正确;在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下,材料中东南型藩镇要上供赋税,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边疆型和东南型藩镇的任务分别是守边疆、防盗贼,由此不能得出彼此之间攻伐不已的结论,故B项错误;藩镇割据整体上威胁了中央的权威,故C项错误。解析:本题考查唐朝藩镇割据。从材料图表看,各地区的藩镇情况不一、选择题1.隋炀帝时期,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便于隋炀帝南巡 D.结束分裂割据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时期,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故A项符合题意。一、选择题2.“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朝的两个治世,这两个治世出现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高祖唐太宗 B.唐太宗唐玄宗C.武则天唐玄宗 D.唐太宗武则天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唐太宗统治期间,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被誉为“贞观之治”;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故B项符合题意。2.“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朝的两个治世,这两个治世出3.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这说明他(
)A.鼓励手工业发展 B.善于纳谏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 D.关心百姓生活答案:B3.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4.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为自己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当权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B.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她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她重用有才能的人答案:A4.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解析: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要考虑他(她)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武则天对唐朝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她重视发展经济,励精图治,延续了“贞观之治”的繁荣,选拔人才,为以后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解析: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要考虑他(她)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5.杜甫在《无家别》这首诗中写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揭示了安史之乱(
)A.爆发的主要原因 B.演变的基本过程C.体现的根本性质 D.产生的重大影响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反映了安史之乱产生的重大影响。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唐朝由盛转衰,故D项符合题意。5.杜甫在《无家别》这首诗中写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二、非选择题6.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唐太宗无疑占据重要地位,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孔子之后数一数二的人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留下了很多治国思想,如:“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摘编自[唐]吴兢《贞观政要》二、非选择题材料二
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2)与材料二中图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唐太宗这些治国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参考答案:(1)做法: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减轻农民负担,戒奢从简。(2)事件:唐与吐蕃和亲。效果:使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民族交融,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的哪些做法体现了“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6课目标素养1.掌握隋唐的统一、“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正确认识历史上出现的盛世局面2.了解唐朝前期民族交融的史实,正确认识唐朝前期民族交融的历史影响3.了解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的基本史实,认识朝代更替的基本规律目标素养1.掌握隋唐的统一、“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知识概览知识概览一、隋朝兴亡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他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文帝死后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2.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开通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一、隋朝兴亡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你认为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提示: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但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隋朝的社会矛盾。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你认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盛世(1)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2)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3)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4)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2.民族关系(1)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2)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3)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2.民族关系(4)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4)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
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提示: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所以励精图治,善于纳谏用人,轻徭薄赋,终于开创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原因。①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②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至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2)过程:755年,身兼三地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这场叛乱历时8年,后被唐平定,史称“安史之乱”。(3)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2)过程:755年,身兼三地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他2.五代十国(1)唐朝灭亡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称为“五代”。(2)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3)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2.五代十国一
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史料一】
贞观初,(唐)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吴兢《贞观政要》【史料二】
是岁(贞观四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后晋]刘昫《旧唐书》一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史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问题探究:(1)概括史料一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孔子思想的联系。(2)根据史料一、史料二、史料三,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史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提示:(1)治国思想:存百姓(以人为本,或以民为本)。联系: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或“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政绩: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相对和谐。提示:(1)治国思想:存百姓(以人为本,或以民为本)。联系:核心归纳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吸取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治国的政治思想,为后世所称道。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实行开明的君主专制。3.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4.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核心归纳5.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6.重视文化事业,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如国修史书、开明的宗教政策和对外文化政策等。5.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延伸“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唐朝政策调整:唐初统治者吸取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2.唐太宗个人的作用(重要因素):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3.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4.民族关系的融洽、对外交流的频繁和科技的进步为“贞观之治”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B.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答案:C学以致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项中“百姓富足安康”不符合史实;B项夸大了唐太宗的个人作用;D项强调的是李渊的作用,与“贞观之治”无关;C项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之一。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项中“百姓富足安康”不符合史实二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史料一】
安史之乱后,唐代在南方兴修了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并在低洼湖沼地带筑堤围田,建立起旱涝保收的水网系统,在丘陵地带开发梯田;南方开始成为国家的主要财赋基地,这些都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启了重要契机。——摘编自张晋光《安史之乱对我国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史料二】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黄巢《不第后赋菊》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安史之乱的影响。(2)史料二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指什么?【史料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提示:(1)安史之乱促使唐朝政府调整统治政策,推动了南方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2)唐末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提示:(1)安史之乱促使唐朝政府调整统治政策,推动了南方经济核心归纳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1.安史之乱(1)背景:唐玄宗在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廷趋于腐败;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身兼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2)时间: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3)结果:唐朝军队于763年平定叛乱。(4)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由盛转衰。核心归纳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2.黄巢起义(1)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2)爆发: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横扫大半个中国,并一度攻占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3)结果: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2.黄巢起义拓展延伸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注意解决民众最迫切的问题。2.及时正确地调整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4.良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拓展延伸学以致用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学以致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解析:本题考查唐朝藩镇割据。从材料图表看,各地区的藩镇情况不尽相同,河朔地区地方势力明显强大,但在藩镇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中央对中原型、边疆型和东南型的藩镇仍有较大控制力,对河朔型藩镇形成制约,维护边疆安全,使唐朝政权得以延续,故D项正确;在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下,材料中东南型藩镇要上供赋税,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边疆型和东南型藩镇的任务分别是守边疆、防盗贼,由此不能得出彼此之间攻伐不已的结论,故B项错误;藩镇割据整体上威胁了中央的权威,故C项错误。解析:本题考查唐朝藩镇割据。从材料图表看,各地区的藩镇情况不一、选择题1.隋炀帝时期,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便于隋炀帝南巡 D.结束分裂割据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时期,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故A项符合题意。一、选择题2.“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朝的两个治世,这两个治世出现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高祖唐太宗 B.唐太宗唐玄宗C.武则天唐玄宗 D.唐太宗武则天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工厂承包投资融资与合作开发合同3篇
- 2025年度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实习补贴及奖励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内衣产品进出口贸易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粮食储备调拨与应急供应保障合同4篇
- 2025年度美团商家入驻及品牌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环保建材供应与施工劳务分包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电商买手用户互动体验设计与优化合同3篇
- 2025年度橱柜品牌形象设计合同2篇
- 2025年度全铝门窗定制安装服务合同3篇
- 中源云计算架构-深度研究
-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26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5-2030年中国糖醇市场运行状况及投资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冬日暖阳健康守护
- 水处理药剂采购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方案)
- 2024级高一上期期中测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
- 山东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10月联考英语试题
- 不间断电源UPS知识培训
- 三年级除法竖式300道题及答案
-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结
-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