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七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七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七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七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七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七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二战中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的《租借法案》规定:美国向英国提供的战略物资,大部分不需要承担财政偿还义务。但作为条件,美国政府希望英国动用一切可能资源,如黄金储备和国外投资来进行这场战争。这一法案A.为美元霸权地位确立奠定了基础B.提供了战胜法西斯国家的物质基础C.是各国经济密切联系的必然结果D.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秩序参考答案:A材料“美国政府希望英国动用一切可能资源,如黄金储备和国外投资来进行这场战争”的做法旨在消耗英国为黄金储备,削弱英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为美元霸主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A正确;B是法案的作用,不是美国本质目的的体现;C与材料无关,材料中的援助是出于战争的需要,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D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的结果,与材料不符。2.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A.兼爱及人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民贵君轻参考答案:C略3.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参考答案: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本题以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理解掌握,以及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大意是:天下混乱,如同禽兽一般,没有君臣上下长幼的区别,没有父子兄弟之间的礼节,因此天下大乱.…所以人们就选择天下贤良、聪明而口才好的人,推举他立为天子,使他从事于统一天下的意见.A、国家的起源是人为的结果,而非“自然生成”,故错误;B、提出“止争息乱”说的是法家的商鞅,而非荀子,故错误;C、材料强调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制止纷乱,实现天下大同,这符合墨子的“除乱尚同”的学说,故正确;D、对民众的教化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故选C.4.有人评价某一剧作时说:“看了这些戏,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荒诞现象正是我们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对这一剧作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①剧情虽荒诞不经,但寓意深远②体现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衰落③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处境的焦虑④现实与传统相互冲突驱使下的精神探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D5.实行科举制度,士人可以“怀牒自进”,只要不属于朝廷禁止入试的带罪之人和数量有限的贱民,都可以自由报考,这表明科举制A.实现了选举对象的自主化B.有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C.有利于改善社会读书风气D.加强了对特权阶层的打击参考答案:A【详解】题干所述等于说科举制度向读书人敞开了大门,给每个想争取和有条件争取更高社会地位的士人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把应试的主动权交给了选举对象,是否参选,取决于个人意愿,故A项正确;材料中说明的是选举对象的自主化,不能说明选出的官员素质高,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规定不一定能改善社会读书风气,C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科举制报名的自主性,不是对特权阶层的打击,D错误。6.“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这是新中国建立之初,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这群克服重重困难归国报效的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是A.杨振宁B.詹天佑C.李四光D.袁隆平参考答案:C7.《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

B.先代贵族和功臣均可受到分封C.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参考答案:A8.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言论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不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是德国()A.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B.君权受公共舆论制约C.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D.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参考答案: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德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而材料中的变化原因正是由于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带来的民主进程飞速发展,君权受公共舆论制约只是变化的表现,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A项正确。当时德国并未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不符合史实,同时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德国的代议制度早在1871年就已确立。故D项错误。点睛:德国统一后,颁布1871年帝国宪法,虽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带有深厚的封建残余,本质上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高,影响政治因素,但到1912年,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对民主政治要求更加强烈,因而会出现材料中不同的结果。9.赫鲁晓夫是第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大规模开垦荒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B.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利,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C.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

D.一定程度上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参考答案:C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是在不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的框架下进行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并未根本改观,因此理论上没有形成突破,故选C。10.自1981年起,中国多次获得一个国际组织的贷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根据以上事实可判断,这个“国际组织”应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贸组织C.世界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参考答案:C11.《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A.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一种制度

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C.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

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参考答案:D略12.宋代朱熹等儒学家发展了儒家学说,形成了理学,其中主要吸收了哪些思想?(

)A.道教和经世致用学说

B.佛教和道教思想

C.法家和墨家思想

D.佛教和经世致用思想参考答案:B13.《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参考答案:A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当时的理学已经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所以符合史实的结论就是A。14.目前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这说明①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②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③外债问题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④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B15.“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参考答案:D16.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这些报纸的创办(

)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参考答案: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材料中没有表明“正常”的信息,也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思想是由资产阶级民主派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集中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列举了一批政党和它们创办的报纸,作为各自的喉舌,报纸和党派名称中的“共和”、“民权”等关键词反映出它们存在并活动的立足点,故C项正确;三民主义的革命任务是否完成在题干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也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7.西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地方的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A.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B.解决诸侯王国问题C.加强对地方的治理D.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地方的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并结合所学知识克制,刺史是负责监察的,其监察对象是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而郡守、国(地方王国)相则是负责治理地方的主要官员,所以刺史制度重在加强对地方的治理。故答案为C项。A项刺史属于监察官职,与地方行政管理无关,排除;B项汉武帝通过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国问题,排除;D项察举制属于选官制度,与刺史的设置无关,而且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8.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许多人文主义者的绘画作品取材于《圣经》。这说明(

)A.当时意大利有浓厚的宗教氛围

B.人文主义者主张以神为中心C.宗教题材作品可以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D.意大利已经兴起宗教改革运动参考答案:AC19.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参考答案:A20.民国《歙县志》中的人物共有九卷,烈女传就有四卷,几乎占到一半,烈女人数从唐代到明清呈直线上升趋势,明清烈女数是宋元时代的四倍。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进步思想出现B.商品经济快速发展C.理学影响根深蒂固D.专制皇权日益加强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的影响。烈女人数从唐代到明清呈直线上升趋势,明清烈女是宋元时代的四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受宋代以来理学发展,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宋代以来,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民族传统和民族性格。烈女人数从唐代以后就开始呈上升趋势,故排除A项;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是解放人的思想,而不是束缚人的思想,故排除B项;中国古代的专制皇权始终是在日益加强,故排除D项。受理学影响,宋代开始烈女数量开始增多,明清理学的影响根深蒂固,烈女数量更多,故选C。21.20世纪20年代,郑贞文的独幕话剧《爱之光》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剧中有4位人物:理学博士、泰谟(Time,男)、石佩姒(Space,女)和光神。全剧描写理学博士(实为爱因斯坦化身)借“光神”(实为光速)之助,撩开了泰谟和石佩姒面纱,发现他们二人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话剧创作的最要历史背景是爱因斯坦A.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B.解释了光电效应问题C.创立了量子力学体系

D.创立了相对论参考答案:D22.《汉书·刑法志》载:“(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运输,苦不聊生…”这句话反映了秦朝的:

A、劳动人民勤劳

B、赋税沉重

C、兵役和徭役繁重

D、法律严酷参考答案:C23.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融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参考答案::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排除AC两项;材料中“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应该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孙中山1925年逝世),而不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选B项。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24.下表通过对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的统计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道德观道6367次16.9%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8234次36.2%法观念法、刑4648次20.5%财富观念利、财、富5395次23.8%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427次19.5%A.主流价值儒学化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参考答案:A【详解】从材料反映的“仁、礼、信”出现比例最高等信息来看,说明当时的主流价值已经儒学化。故答案为A项。“法、刑”所占比例较小,排除B项;从“利、财、富”所占比例来看,难以得出重利轻义观盛行的结论,排除C项;儒家鼓吹的伦理观念也是为政治服务的,排除D项。25.胡寅在评价某人的词作时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由材料可知,他所评价的词人是:A.李白B.柳永C.苏轼

D.陆游参考答案:C26.京剧脸谱艺术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红脸象征忠义、耿直、血性;黑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白脸表现奸诈多疑;蓝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等等。下列京剧脸谱适合《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和张飞的是①红脸②白脸③黑脸④蓝脸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B27.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B.第一次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C.第一次发动社会主义革命D.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参考答案:C28.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参考答案:A《联合国家宣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联合国家宣言》明确规定,不单独与法西斯国家签署停战之类的协定。而材料中美国的做法明显违背了《联合国家宣言》的宗旨。 29.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阶层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参考答案:D30.东汉王充《论衡》中记载:“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择才若尧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付与知,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劳也。”对作者这一

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相信“天人合一”说

B.宣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C.宣传“君权神授”思想

D.反对“天人感应”说参考答案:D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从王充的观点来看。他认为如果天真能谴告人君,当亦能命如尧舜那样的圣君贤主治理社会,那就用不着谴告了。可是“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不惮劳”也如此!看来所谓谴告说是靠不住的。这就反映出王充从矛盾律的角度来论证“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不正确性。故正确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8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材料二

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但是,60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英国病”,即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70年代经济不断下滑,失业增加,罢工浪潮活跃。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参考答案:答案:(1)特点:“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进行体制探索;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改革重点从农村深入到城市。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前20年“左”倾错误严重,经济发展受阻;“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勇于突破传统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经济不断发展;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思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特点:1945年后:实行凯恩斯主义,刺激消费(实行福利国家制度也可);加大国家干预,实行“混合经济”(推行国有化也可)。1979年后:实行货币主义,减少开支(可摘抄二、三点撒切尔改革措施);减少国家干预,推行私有化。作用:1945年后:推动战后经济恢复发展;改善国计民生,建立“福利国家”;造成“滞胀”局面(“英国病”)。1979年后;走出“滞胀”,经济发展;改善就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民众的福利与权益受到一些抑制。(3)根据国情及时调整基本指导方针;减少国家的干预;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英经济改革及其发展。第(1)问,依据对材料一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最初目标到重大突破再到形成新机制和完善的发展步骤、内容的分析理解,从指导思想、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等方面概括归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变化的特点。第二小问,依据对材料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冲破“左”倾思想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1978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变化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原因。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概括归纳1945年和1979年英国两次经济改革的基本特点,包括前者的凯恩斯主义、实行福利制度、加强国家的干预和实行“混合经济”;后者为实行货币主义、缩减政府开支和减少国家干预、发展市场经济等。从上述改革的特点出发,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此两次改革分别产生的历史作用,包括前者推动战后经济恢复发展,改善国计民生、建立“福利国家”,造成“滞胀”局面;后者走出“滞胀”、经济发展,改善就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民众的福利与权益受到一些抑制等。第(3)问,依据对材料一、二信息的分析认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英经济改革的具体做法、指导思想和经济体制等;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通之处,即根据国情及时调整基本指导方针,减少国家的干预,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等。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材料2: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3: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4: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请回答:(1)材料1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1分)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3分)(2)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2分)(3)材料4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2分)(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参考答案:答案:(1)战国。(1分)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3分)(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2分)(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1分)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1分)(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2分)33.日本是中国重要的邻邦,近代以来中日两国之间磨擦冲突不断,政府间的关系也是时好时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政府与大清帝国。(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日本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施行自卫,抵抗暴力。……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材料三日本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中关于“商业”特权的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抗战之初,国民政府为“抵抗暴力”采取了哪些积极举措?(3)材料三反映出中日外交关系的什么情况?结合所学指出该关系建立的背原因。参考答案:(1)内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举措及意义: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也为中共敌后开辟战场创造了条件。(3)中日建交。原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缓和;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详解】(1)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为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而题目的设问角度为关于“商业”特权的内容,故其答案为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举措及意义:结合所学可从政治上和军事上列举国民政府的积极举措。从政治上看,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军事上看,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也为中共敌后开辟战场创造了条件。(3)情况:由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可知,中日结束了不正常的敌对关系,两国建交。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中美日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从中国的角度看,中国在1971年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从美国的角度看,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这影响了日本的外交政策;从日本角度看,日本国内存有较多的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在他们的强力推动下,要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舆论日益强烈。34.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和思想领域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运用统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