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建议_第1页
中医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建议_第2页
中医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建议_第3页
中医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建议_第4页
中医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建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参考资料,下载后可编辑中医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建议摘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议的深入开展,中医英译需求也日益增加。调查发觉:中医英译难度大,翻译标准不统一,人才缺乏,中医翻译工作人员缺乏中医文化背景以及中医英译研究开展滞后已阻碍了中医国际化进程。鉴于以上问题,提出提升中医英语翻译人才的汉语文化底蕴、跨学科联合培养中医英语翻译人才、建设中医汉英双语语料库,培养中医信息化翻译人才等建议。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医;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建议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翻译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全面推进,国际上医学交流愈加频繁,这必将带来中医翻译成各种语言的迫切需求。笔者在梳理有关中医英语翻译文献时发觉:1995年到2016年,以中医英语翻译为关键词的文章共有一百余篇,其数量随着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国内中医翻译缺乏一个标准的原则,翻译水平也参差不齐,尤其是词汇翻译,大局部译者采纳的是中医汉英翻译词典现成的翻译,而忽略了我国中医的传播与译介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创新只会导致中医翻译事业停滞不前。另外,中医翻译西医化趋势较为明显,中国译者往往担忧国外读者误解中医为“伪科学”,从而认为应用现代科学为根底的西医化译法会略微掩盖这个问题(麦考尔.雅蒲2003)。“使用西医学术名词来表达传统中医概念是中医翻译的主要趋势之一”(魏迺杰1995)。由于中医英语承载着传播中医文化的重担,译文必须保证严肃的学术性,措辞必须准确严谨。缺乏标准性的翻译很难让中医文化自成体系。从文章内容来看,中医研究论著较少,可借鉴资料不多,可见对中医英译研究还不够深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李照国。其中1997年的《中医英语翻译技巧》是世界上第一步探讨中医翻译的书籍。在该书与《医古文英语翻译技巧》(1999)中李先生把语言学知识与中医知识结合形成一个中医英语翻译理论原则“比照西医,求同存异”。国外也有涉及中医翻译的研究,比较有造诣的当属魏迺杰(2001):“西医化的译法确已然成为中医翻译理论的主流”。但毕竟存在文化和思维逻辑上的差异,国外译著往往不能很好地呈现中医文化内涵。中医英语翻译难度匪夷所思。绝大多数中医概念没有现成的英语单词相对应,中医独有的特点导致字面意思并不能完全传达其深刻含义,许多中医概念一般的中国人都很难理解,更何况外国人。中医英译标准的不统一,人才的缺乏以及中医英译研究开展的滞后已经阻碍了中医国际化进程。笔者意欲通过本研究能够为中医英译研究和开展,人才培养有一定推动作用,从而使中医文化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二、中医翻译人才现状调查(一)调查要解决的问题。中医英语翻译人才指的是既要掌握中医药专业知识及根底理论,又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中医药贸易谈判、文献资料翻译并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学术和技术交流的外语及中医人才。本文旨在调查目前我国中医翻译人才现状及需求趋向,对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和高校翻译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研究成果能够呈现目前中医翻译人才现状,并促使高校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出高质量的跨学科复合型外语人才,从而为我国中医药行业服务,使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得以传承。中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也要依据实际情况,充分开掘和培养自身现有人才与高校联合培养所需的中医翻译人才。为此,课题组成员2017年6月对郑州某高校翻译专业毕业班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2017年9月对河南局部中医药企业进行了调查和访谈;还对省内局部医疗机构进行了访谈。主要研究的问题是:该行业现有的中医翻译人才现状及将来几年内需要哪些种类的中医外语翻译人才。(二)调查项目。本调查通过问卷星生成问卷链接发放至各个受试者。调查项目主要有本单位引进外语人才的主要途径、现有的中医翻译人才数量规模、学历结构、培养计划、对本单位外语人才的根本评价、近五年来外语人才流淌情况、单位涉外活动进行的频率与活动规模、单位对中医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单位预期需要中医翻译人才具备哪些素养以及中医翻译人才需求数量等。对高校翻译专业毕业生主要通过质性访谈方式进行调查,课题组成员走访郑州一所知名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班,进行现场访谈并记录访谈结果,调查的主要问题是目前开展的主要课程、课程开展的手段和方式、课程内容设置、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等。三、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共向中医药企业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有效问卷52份。从调查结果看,中医药企业及局部医疗机构中医英语翻译人才普遍存在数量缺乏,翻译水平有限等问题。目前相关企业及机构中的涉外英语翻译人员,相比较而言,学历不高以本科学历为主,研究生学历占比31.2%。而且从事中医翻译工作人员大多是单纯的英语专业毕业,没有中医文化积淀和知识背景,因此,在知识面和中医翻译实践中存在很大程度障碍和困难。同时,中医英语翻译人员数量占单位总人数比例均低于1/200,这一比例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一带一路”建议逐步推进和国家对中医传统诊疗方法不断对外传播和推广的实际需要。将来几年,随着我国政策的倾斜,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事业将不断推向海外。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医药外语翻译人才、中医针灸推拿外语人才、中医诊疗英语人才及相关法律法规外语人才将会出现紧缺,也是将来用人单位需求的新趋势。高校翻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多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依据调查结果,笔者了解到,社会上缺乏相关中医英语翻译职业培训。目前,大多数英语培训机构都是更多注重各种出国英语等级考试的单纯的英语培训,并开设专门的英语培训课程,适合各个学科有出国和外语交际需要与职业需求的广阔英语学习者。由于中医翻译市场需求有限,因而,几乎没有适合中医翻译的在职培训机构和课程。笔者还走访了几家中医医疗机构和一所知名高校的英语专业,在医疗机构,笔者了解到相当一局部中医从业人员由于英语能力的匮乏而影响自身的学术交流和学习,他们普遍反映学校的英语学习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脱节,由于日常工作繁忙,也没有适合的中医英语培训机构和项目,这使得他们离开校园重新学习英语变得困难。通过访谈,笔者也了解到高校翻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医疗机构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存在脱节,用人单位和高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致使许多毕业生毕业后很难或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实际的翻译工作。中医药高校外语专业并没有突出中医的翻译特色,大局部英语教学仍是单一的外语教学与翻译。一方面是兼具中医文化知识的高校英语教师匮乏,另一方面是学科间缺乏跨学科融合、交流意识。从而使高校中医翻译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开展实际需求。中医药英语翻译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作。目前,我国对中医药翻译人才的培养工作与实际需求还相差很远。据调查,除了国家专门特设的中医药学院外,其他高校开设此专业的还很少,中医药理论在民间流传的居多。因此,我国中医药英语翻译专业空缺很大。第一,几乎没有高校设立中医药英语翻译专业;第二,其他领域也鲜有人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到中医药英语翻译研究工作中,使中医药英语翻译人才一度紧缺。四、中医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建议(一)提升中医英语翻译人才汉语文化底蕴。翻译教学在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应重视学生汉语水平,尤其是古汉语水平的提高。做好中医汉英翻译工作,要让学生多读课外中医典籍,古代汉语文学经典作品,掌握中医文本表达的一般规律,洞悉中医文本的深厚文化及哲学内涵。只有汉语功底深厚,才能领悟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丰厚内涵,理清中医文本语义间细微差异,并在中医英译过程中将其更好的呈现出来。(二)跨学科联合培养中医英语翻译人才。中医是一门医哲交融的集大成学科,中医中有大量哲学用语,这不仅丰富了中医的语言表达,也给翻译带来了困难。再加上现在许多译者大多是外语工作者,他们中医知识匮乏,翻译专业修养缺乏,缺乏相应的中医理论背景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其不能准确把握一些中医用语的真正含义。笔者建议多设置中医翻译实践案例,与中医院校专业教师,中医医疗机构及中医药企联合,先弄清晰中医根本概念及内涵再将中医英语,科技英语等真实的翻译项目引入教学,培养复合型跨学科人才,为我国中医翻译事业服务,为中医文化传播和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奉献力量。与此同时,学界要加强跨学科英语教师的培养,使这些教师不仅掌握中医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同时具有很强的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以适应中医英语翻译教学需要。(三)对中医翻译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界对中医翻译的价值没有足够的重视,译者工作辛苦,但大多薪酬不高。中医翻译是一种费时费劲的脑力创作,对推动中医药的传播与发扬光大意义深远。因此国家应该积极扶持这项事业,通过鼓励措施,如成立翻译基金,翻译奖项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的有志于从事翻译事业的人才参与到中医翻译中来。(四)与外籍翻译人才,翻译机构及医药企业开展合作。国内的中医翻译主要依靠本土译者,这无疑轻视了译入语文化的标准和体系,进而影响中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传播汉语文化,培养外籍有志之士参与到中医文化翻译工作中,为我国中医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光大添砖加瓦。目前,我们还需在培养海外译者方面多作努力。中医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交流和交际活动,需要本土译者和海外译者通力合作交流互通才可以完成这项艰巨和浩瀚的工程,中医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中国的杨宪益、戴乃迭和美国的葛浩文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合作双方来自不同语系,翻译过程中,他们既熟悉自己的母语文化,又能很好驾驭工作语言。这种合作翻译既能够很好地把握源语文化,又能使译文契合译入语语言文化习惯,译作会更易被目标语读者理解。因而,跨文化合作翻译模式很适合中医文化的翻译和传播。学界应致力于探讨与海外译者合作的翻译途径,从而推动中医文化交流。翻译家尤金?奈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尤金?奈达1993)翻译界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汉学家参与中国中医翻译事业。中医翻译涉及到许多医学术语,概念表达,这不仅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还是一种跨学科的交流活动,因此,与中医药院校研究者及医药企业联合,依据不同种类的交流需求,开展跨学科合作翻译也是一种很好的中医翻译模式和翻译人才培养途径。(五)建设中医汉英双语语料库。,培养中医信息化翻译人才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开展,种类繁多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也层出不穷,有效使用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翻译效率。美国学者Angelelli就曾经指出,“能否熟练地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