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加油加气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_第1页
汽车加油加气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_第2页
汽车加油加气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_第3页
汽车加油加气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_第4页
汽车加油加气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油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试行)目录1适用范围 XX加油加气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试行)1适用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汽车加油站、加气(LNG、CNG)站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分级管控。2编制依据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21447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30871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1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AQ3009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10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AQ/T3047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AQ/T3050加油加气站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安委办〔2017〕17号)《XX委办公室、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安全风险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漳委办〔2020〕10号)3名词解释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组合。风险点: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风险评估:对风险点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风险点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信息:风险点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管控层级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4总体目标和一般要求4.1总体目标企业应建规立制,实施全员、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风险分级管控,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安全风险,全面落实风险管控全员主体责任,实现安全风险预控、关口前移,自觉形成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确保风险受控,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4.2一般要求(1)组织机构。企业应高度重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周密安排部署,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2)管理制度。企业应规范本单位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建立健全保障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顺利运行的管理制度,确保工作的有序推进。(3)全员参与。企业应全员参与,为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应强化对全体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4)运行考核。企业应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辨识风险,构建运行管理考核机制,规范运行方式,强化考核导向和激励作用。(5)落实责任。企业应针对风险点级别,明确分级管控主体,制定并落实管控措施,确保措施持续有效。(6)警示公告。企业应根据评估结果,绘制企业内部“四色图”,及时发布、公告各风险点的风险信息。(7)档案管理。企业应构建安全风险数据库,汇总企业风险信息,分类建档管理,并及时有效更新相关信息,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8)风险上报。企业应将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及时上报应急管理部门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有重大风险变更时也应及时上报。5工作程序和内容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包括策划与准备、辨识与评估、风险管控与持续改进四个主要环节,各环节均下设4个步骤,具体步骤内容见图1:5.1策划与准备策划与准备环节主要包括成立组织机构、编制规章制度、动员部署、全员培训四个步骤。5.1.1成立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同时可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在领导工作小组下设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落实领导小组有关要求。由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风险评估工作组,明确成员职责,负责相应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具体实施。5.1.2编制规章制度企业领导小组应组织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流程,规定工作的步骤、内容及进度安排等内容,保证本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规范化;应组织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明确相关部门及各岗位人员的风险分级管控职责,要求各专业管理部门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5.1.3动员部署企业应针对全员做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动员部署,根据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职责,按照实施方案,部署落实风险辨识与评估、风险分级管控、持续改进等工作任务,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顺利开展。5.1.4全员培训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及考核标准,组织从基层操作人员到企业主要负责人全员进行培训;应收集相应的培训资料归档保存,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签到表、培训影像、培训考核结果等资料,确保每位员工提高风险意识。图SEQ图\*ARABIC1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流程图5.2辨识与评估辨识与评估环节主要包括划分评估单元、选择评估方法、实施风险辨识、风险等级评定四个步骤。5.2.1划分评估单元5.2.1.1单元划分原则为了简化评估工作,同时避免遗漏,能够获得各评估单元危险性的比较概念,提高单元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便于企业内单元评估结果的标识及管理,在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评估时,应按照企业总平面布置和功能分区,从空间上将企业划分为若干单元,单元划分应涵盖企业总平面布置内涉及的设施设备、场所,作业活动等风险点全部范围。企业划分评估单元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生产装置、设备原则上以防火分区为独立单元进行划分。加油岛、加气机等集中布置时可以划分为一个单元,CNG(LPG)压缩机单独布置时可以划分为一个单元。(2)储罐以罐组防火堤为单元进行划分。(3)站房、配电室等辅助性设施以独立的建筑进行划分。5.2.1.2确定风险点风险点确定的过程指的是对单元内的风险进行分解和确定的过程,其范围应覆盖企业内部所有设备设施、场所和作业活动。风险评估工作组应按照企业操作规程中涉及的设备设施、场所、作业活动,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识别。所涉及的设备设施、场所包括企业所有生产设备设施、特种设备等。示例:如油罐、LNG/LPG储罐、泵、加油机、加气机、消防系统等。所涉及的作业活动包括企业的常规作业活动、非常规作业活动、特殊作业等,其中常规作业活动指的是按组织策划的安排在正常状态下实施的活动,如加油、加气、卸车及重要参数的调整、巡检和作业现场清理等按既定要求和计划实施的生产运行活动以及按计划需执行的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活动等。非常规作业活动指的是在异常和紧急情况下实施的临时抢修、突然停电、水、气(汽)的处理或是生产设备出现故障而进行的活动。特殊作业指的是单元内装置设备开停车作业,变更作业,设备检维修作业,动火作业、动土作业、断路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盲板抽堵作业、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5.2.2选择评估方法对单元内的设施设备、场所,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风险评估,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5.2.2.1设施设备、场所风险点设施设备、场所是相对静态的固有的风险点,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进行辨识评估。设施设备、场所风险点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和风险矩阵法(LS)相结合方法进行安全检查及风险评估,形成设备设施、场所风险点的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见附件1-1。(1)安全检查表法(SCL)安全检查表法是事先对分析对象即风险点进行详细分析和充分讨论,根据相应的安全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编制出检查项目、检查方法、检查要求等内容的表格,然后按照检查表逐项对照检查,找出不符合项并提出相应安全措施的一种分析方法,是识别已知危险的有效方法。安全检查表法主要包括四个操作步骤:1)收集评估对象的有关数据资料,如国家法规标准,历史工艺安全分析报告,工艺装置资料(PID图、FID图等),历史工艺开停车、正常操作、维修及操作规程,类似工艺危险事件报告,类似工艺维修记录,工艺物料危险性等。2)针对分析对象的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情况,编制安全检查表,如表1,安全检查表应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出的问题能发现系统设计和操作等各方面与有关标准不符合的地方。3)按照编制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核实并记录现场情况,分析其与法规标准要求的差异、缺陷,并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给出的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等20种事故类别的方式研判缺陷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4)将检查项目、标准要求及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编制成检查结果文件。(2)风险矩阵法(LS)按照风险矩阵法(LS)方法,表1中的危险性R的计算公式为:R=L×S(1)其中,R为危险性(也称风险度),R值越大,说明危险性越大;L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为事故后果严重性。

表SEQ表\*ARABIC1安全检查表法示例表单元:#加油区设备设施、场所:加油机序号检查项目标准要求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风险评估可能性L严重性S危险性R评估级别示例接地接地牢固触电、火灾236蓝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与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见表2、表3。评估级别见下表4,R值为1-8时,风险等级为蓝色低风险;R值为9-12时风险等级为黄色一般风险;R值为15-16时,风险等级为橙色较大风险;R值为17-25时,风险等级为红色重大风险。表SEQ表\*ARABIC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等级标准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表SEQ表\*ARABIC3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等级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停工企业形象1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2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万元以下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3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万元以上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地区影响4丧失劳动能力20万元以上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5死亡50万元以上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重大国际影响表SEQ表\*ARABIC4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严重性S可能性L1234511234522468103369121544812162055101520255.2.2.2作业活动风险点对作业活动风险点的分析,应涵盖安全生产全过程所有常规活动和特殊作业等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作业活动风险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风险矩阵法(LS)相结合方法进行安全检查及风险评估,形成作业活动风险点的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见附件1-2。(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法评估步骤如下:1)将单元内的每一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见表5;表SEQ表\*ARABIC5工作危害分析法示例表单元:序号作业活动作业步骤危险有害因素或潜在事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风险评估可能性L严重性S危险性R评估级别示例临时用电作业办理作业票证现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未到现场。触电、火灾、其他爆炸蓝线路……1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辨识每一步骤的危险有害因素及潜在事件;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分析造成的事故后果;4)根据风险矩阵法(LS)评估判定准则,见表2、表3、表4,评估各工作步骤的风险等级。(2)风险矩阵法(LS)参照设施设备、场所风险点的风险矩阵方法。5.2.3实施风险辨识在实施风险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紧急,四个因素即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其中四个因素的辨识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生产活动全过程中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具体清单见附件3-5。(1)人员行为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 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放弃工具、徒手操作;5) 物体存放不当;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在机器运转时、检查、维修、保养等;10)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1)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12) 装束不安全;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2)物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物(包括机器、设备、工具、其他物质等)本身存在缺陷;2) 防护保险方面的缺陷;3)物放置方法的缺陷;4) 外部的和自然界的不安全状态;5)作业方法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6)保护器具信号、标志;7)防护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8)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9)个体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3)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通行环境不良;2)施工场地环境不良。(4) 管理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组织结构不合理;2)组织机构不健全,机构职责不明晰;3) 规章制度不全面、不符合实际;4)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要求;5)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管理不符合规定,贯彻学习不到位;6)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7) 岗位职责不明,设置不合理;8) 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9)未开展班组建设活动,没有有效的本质安全文化;10)其他管理的不安全因素。5.2.4风险等级评定5.2.4.1单元风险等级确定汇总单元内风险点的类别和等级,形成单元的风险清单,依据风险最大化原则,选取单元中风险等级最大的,确定为单元风险等级。5.2.4.2单元风险等级修正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是控制企业风险水平的重要因素,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时保证其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因此将企业安全管理分解为若干要素,逐一进行量化评分,评分要素详见附件2,附件2给出了企业安全管理要求指标的要素评分细则,总分为400分,企业应按照评分表逐项完成打分,按照如下公式并折合成百分制,得到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评分分值,按照以下划分方法将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分为A、B、C、D四个等级,具体评分方法见下表。R=R其中,F总为附件2评分表总分值,F为按照附件2评分表进行打分后得到的实际分值,R总为百分制总分即100分,R为按照折合成百分制后的企业安全管理评分分值。表SEQ表\*ARABIC6企业安全管理分级评定标准表风险等级评分分值D级70分以下C级70分及以上B级80分及以上A级90分及以上根据风险矩阵法,得出基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单元风险等级(R),其判定准则见下表:表SEQ表\*ARABIC7基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单元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单元风险等级ABCD蓝(1)1A1B1C1D黄(2)2A2B2C2D橙(3)3A3B3C3D红(4)4A4B4C4D表中:1.单元风险等级蓝色低风险等级用1表示,黄色一般风险等级用2表示,橙色较大风险等级用3表示,红色重大风险等级用4表示;2.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分别用A、B、C、D代表从高到低的四个等级;3.基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单元风险等级(R)表示,当:R=(1A、1B、2A),基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单元风险等级判定为蓝色低风险;R=(1C、2B、2C、3A、3B),基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单元风险等级判定为黄色一般风险;R=(1D、2D、3C、4A、4B),基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单元风险等级判定为橙色较大风险;R=(3D、4C、4D),基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单元风险等级判定为红色重大风险。5.2.4.3确定重大风险若单元内存在以下情形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2)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3)涉及有毒、易燃易爆物质的装置设备带病运行、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4)经风险评估为重大风险的单元。5.3风险管控风险管控环节主要包括制定控制措施、划分管控责任、分级管控实施、警示公告四个步骤。5.3.1制定控制措施企业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时,应按照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的顺序选择,应从这五个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风险时,应提出建议或者改进的控制措施,不同等级的风险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一种或多种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直至风险可接受。(1)工程技术措施是指针对作业、设备设施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通常采用的工程技术措施主要包括: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2)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漏电保护装置;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设置安全防护网等;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险、危害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并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设置防护罩等;5)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如设备故障报警等;6)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位置;7)其它。(2)通常采用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1)制定、实施管理制度、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2)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3)定期安全检查、巡查;4)监测监控;5)发起警报和警示信号;6)建立安全互助体系;7)风险转移;8)其它。(3)通常采用的培训教育措施主要包括:1)新员工上岗三级培训;2)转岗、复岗培训;3)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培训;4)每年再培训;5)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6)外来人员培训;7)案例警示专题培训;8)其他方面的培训。(4)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通常采用的个体防护措施主要包括:1)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肩灯、反光衣、安全鞋等;2)安全工器具: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3)其它。(5)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触电、火灾、车辆伤害、中毒窒息等事故现场处置预案);2)其它。5.3.2划分管控责任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点的管控层级,落实管控责任。(1)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站)级、部门级、班组级和岗位级。蓝色低风险由班组、岗位管控;黄色一般风险由部门、班组、岗位管控,橙色较大风险和红色重大风险由公司(站)级、部门级、班组级和岗位级管控;(2)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5.3.3分级管控实施企业应在辨识与评估及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编制设备设施、场所风险点的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和作业活动风险点的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形成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按规定及时更新。5.3.4警示公告企业在完成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后,应根据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在存在安全风险的场所或岗位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标示。安全风险警示标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在公司(站)醒目位置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告知栏;(2)在部门(班组)醒目位置设置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告知栏;(3)在重大风险点处设置重大风险点告知牌;(4)对较大以上风险场所、设备设施设置安全警示标志。5.4持续改进风险管控环节主要包括持续教育和技能培训、文件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风险更新四个步骤。5.4.1持续教育和技能培训企业应结合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成果,分部门、岗位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使其全面了解并掌握本岗位所涉及的风险点、分级管控责任、管控措施等内容,提高员工的风险管控意识,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再培训、再教育。5.4.2文件档案管理企业应保存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过程中的记录文件,并分类建档管理,安全风险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文件档案,形成动态化管理,至少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工作实施方案;(2)风险分级管控制度;(3)有关培训资料;(4)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设备设施、场所风险点的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作业活动风险点的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及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5.4.3信息化管理企业可结合自身情况,自建信息化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动态更新风险分级管控信息数据,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管理。5.4.4持续更新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1)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2)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应对相关单元再评估;(3)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4)设备设施、工艺、管理制度等发生变更;(5)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6)存在重大隐患或被挂牌督办未整改问题的单元应及时调高风险等级,提级管理;(7)若未出现以上情况,企业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系统性更新。附件1-1设备设施、场所风险点的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单元:加油区设备设施/场所:加油机序号检查项目标准要求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现有控制措施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层级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备注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L严重性S风险值R评估级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示例接地接地牢固触电、火灾定期进行防雷接地电阻效验日常检查定期组织岗位人员进行防火防爆、隐患排查治理培训日常巡检佩戴合格的防护用品公司设有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236蓝低风险班组123注:1.选用风险矩阵法(L·S)法进行风险评估。2.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3.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4.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站)级、部门级、班组和岗位级。5.建议改进(新增)措施:针对红、橙风险等级的风险点,应改进或新增管控措施。

附件1-2作业活动风险点的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单元:序号作业活动作业步骤危险有害因素或潜在事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现有控制措施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层级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备注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L严重性S风险值R评估级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示例临时用电作业办理作业票证现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未到现场。触电、火灾、其他爆炸站区内设有监控作业前对临时用电进行风险辨识、管控分析;作业票证使用三联单、作业人员、现场管理人员、会签并保留存档。定期组织参加电工培训、取得特殊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公司定期开展特殊作业培训;组织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培训;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配备、并督促正确穿戴合格防护用品、绝缘靴、绝缘手套。定期进行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演练。224蓝低风险班组线路……1注:1.危险有害因素或潜在事件: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辨识作业环节危险有害因素及潜在事件。2.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分析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4.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5.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站)级、部门级、班组和岗位级。6.建议改进(新增)措施:针对红、橙风险等级的风险点,应改进或新增管控措施。附件2加油加气站安全管理评分要素表下表给出了企业安全管理要求指标的要素评分细则,总分为400分。企业应按照评分表逐项完成打分,并折合成百分制,按照5.2.4节中表6企业安全管理分级评定标准表进行等级评定。序号评定内容评定要素分值评定细项分值评定条款分值评分标准评定得分扣分说明1基础管理要求1.1安全生产责任制301.1.1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a)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b)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c)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及奖惩。10责任制内容不符合要求,扣10分。1.1.2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并逐级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101)每缺1个部门、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书,扣2分;2)责任书内容不全的,扣1分;3)责任书未亲笔签字的,扣1分。1.1.3安全生产职责应每年审核,适时更新,并保存记录。51)未定期进行评审,不得分;2)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不得分。1.1.4应每年考核安全生产职责的履行情况。5未每年考核职责履行情况的,不得分。1.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01.2.1.1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括下列内容:a)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培训目的、计划、形式、内容、学时及培训档案等要求;b)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排查范围、内容、方法和周期,事故隐患的排查、登记、报告、监控、治理、验收各环节过程管理及档案等要求;c)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劳动保护用品选择、采购、发放、使用、维护、更换、报废及台账记录等要求;d)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考核方法、内容及奖惩档案等要求;e)事件事故(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管理:规定组织实施部门及职责分工,事件事故报告程序、时限、内容,调查处理流程及档案等要求;f)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危险源范围、防范措施及人员行为等要求;g)危险作业(动火、有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断路等作业)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审批程序、防范措施及记录等要求;h)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培训、取证、复审、证书保管及档案等要求;i)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备、日常维护保养及档案等要求;考核等要求;j)职业卫生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职业病危害告知、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防护设施维修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维护、检修、检测,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等要求;k)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设备设施验收、检查检测、维护保养、报废及台账档案等要求;l)相关方(供应商和承包商)安全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准入条件、监督指导、评价考核等要求;m)安全投入保障: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经费提取标准、用途、使用状况审查及档案等要求;n)应急管理:规定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和演练,应急设施、装备、物资的配置和使用等要求;o)负责人带班(值班):规定负责人职责、工作要求;p)风险评价管理:规定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频次、准则及工作程序等要求;q)变更管理:规定变更的职责、变更范围、工作程序等要求;r)防泄漏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泄漏分析、应急处置、考核等要求。201)每缺1项规章制度,扣5分;2)1项制度内容不全,或与实际不符的,扣2分;3)1项制度涉及的档案记录不全或未保存3年的,扣3分;4)1项制度涉及的档案记录伪造,扣10分。1.2.1.2应及时跟踪并获取适用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定期更新,形成清单和文本数据库,并应每年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其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评价。51)未及时获取,扣2分;2)未形成清单和文本数据库,扣2分;3)未每年进行符合性评价,扣3分。1.2.1.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51)主要负责人未对规章制度签署公布批准实施的,不得分;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未发放的,扣2分;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更新后未及时发放的,扣2分;4)员工未掌握相关内容的,每人次扣1分。1.2.1.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每年审核,适时更新,并保存记录。51)制度未年审的,不得分;2)评审记录未存档的,不得分。1.2.1.5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有执行记录,相关资料应归档且至少保存3年。5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相关执行记录未存档,不得分;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相关执行记录保存期限小于3年,扣2分。1.3安全操作规程301.3.1加油站应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内容至少包括:a)加油操作规程;b)计量操作规程;c)卸油操作规程;d)油气回收设备操作规程;e)监测设施操作规程。101)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不得分,并追加扣20分;2)缺失1项操作规程,扣5分。1.3.2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a)适用范围;b)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及控制要求;c)设备使用方法或作业程序;d)个体防护要求;e)严禁事项;f)紧急情况现场处置措施。51)规程内容每缺1项,扣2分;2)1项岗位操作规程不适用、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扣2分。1.3.3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101)主要负责人未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签署公布批准实施的,不得分;2)操作规程未发放至岗位或非现行有效版本发放至相关岗位人员,扣5分;3)员工未掌握相关内容的,每人次扣2分。1.3.4工艺、设备发生变化后应及时修订或更新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关记录。51)工艺、设备发生变化后未及时修订或更新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不得分;2)未保存记录的,扣2分。1.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101.4.1加油站应严格落实负责人带班(值班)制度,确保24h至少1名负责人带班,并填写值班记录。101)未执行负责人带班(值班)制度,不得分;2)值班记录不完整,扣2分。1.5安全生产教育培训301.5.1加油站应制订年度培训计划。51)未制订年度培训计划,不得分;2)培训计划内容不完善,扣1分。1.5.2加油站应按照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国家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本单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本行业危险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应对措施;典型事故案例等。51)未按培训计划实施教育培训,不得分;2)各类人员(主要负责人、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等)培训内容相同,不得分;3)培训内容不全,每缺1项扣1分。1.5.3安全生产培训学时要求应符合:a)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应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应少于16学时,并应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b)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初次职业卫生培训不应少于16学时,每年继续教育不应少于8学时;c)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应进行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安全培训时间不应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应少于20学时。每级安全培训教育应有授课人员和培训人员的签字;d)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按期进行复训和复审。10★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考试不合格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评定要素不得分;2)每有一类特种作业人员未取证或证书过期的,扣5分;3)从业人员培训学时不足,1人扣2分。1.5.4加油站应对除顾客以外的相关方作业人员(短期临时从业人员、实习参观人员及其他外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5未对相关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或未提供培训记录的,不得分。1.5.5加油站应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档案应包括培训记录表、培训签到表、培训试卷等有关书面材料和图片资料。培训档案应至少保存3年。5★1)无教育培训档案或伪造培训档案,视同未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评定要素否决。2)新员工未进行三级教育的,不得分;3)发现1人相关安全生产培训记录不完整、记录内容不详实、学时不足的,扣2分;4)培训资料不全的,扣2分;5)培训材料未保存3年的,扣2分。1.6应急救援601.6.1应急救援组织或人员101.6.1.1加油站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5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不得分。1.6.1.2应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5未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或未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的,不得分。1.6.2应急预案401.6.2.1加油站应在编制应急预案前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2未进行风险评估和资源调查的,不得分。1.6.2.2加油站应结合危险源辨识分析情况、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中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信息应与实际相符。5★1)未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应急救援”评定要素不得分;2)应急预案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不得分。1.6.2.3加油站应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体系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a)综合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b)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c)现场处置方案包括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加油站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d)应急预案中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信息应与实际相符。加油站至少包括下列应急预案:1)油品泄漏应急预案;2)火灾应急预案。81)缺1项应急预案,扣5分;2)应急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或缺少落实措施,扣2分;3)缺少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或与应急能力不相符的,扣1分;4)应急保障措施未明确,扣1分;5)预案基本要素不齐全完整的,扣1分;6)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能相互衔接的,扣1分。1.6.2.4应急预案应经评审或论证,并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51)未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的,或未形成书面纪要并附专家名单的,不得分;2)主要负责人未对应急预案签署公布批准实施的,扣2分;3)发放不符合要求,扣2分。1.6.2.5加油站每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每三年应实现对本单位所有专项应急预案演练的全覆盖。应急演练内容应包括预警与报告、指挥与协调、应急通讯、事故监测、警戒与管制、疏散与安置、医疗卫生、现场处置、社会沟通、后期处置和其他应急功能。51)演练次数不足,不得分;2)无演练记录或演练记录不全的,不得分;3)演练内容不全面的,扣2分。1.6.2.6加油站应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演练评估内容通常包括:——演练基本情况:演练的组织及承办单位、演练形式、演练模拟的事故名称、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过程的情景描述、主要应急行动等;——演练评估过程:演练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过程和主要工作安排;——演练情况分析:依据演练评估表格的评估结果,分析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演练目标的实现、演练成本效益分析等;——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对演练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论:对演练组织实施情况的综合评价,并给出优(无差错地完成了所有应急演练内容)、良(达到了预期的演练目标,差错较少)、中(存在明显缺陷,但没有影响实现预期的演练目标)、差(出现了重大错误,演练预期目标受到严重影响,演练被迫中止,造成应急行动延误或资源浪费)等评估结论。51)无预案演练评估报告的,不得分;2)评估报告内容(包括:演练基本情况、演练评估过程、演练情况分析、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论等)不全的,每缺1项扣2分。1.6.2.7加油站应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估,并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101)未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估,不得分;2)未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扣5分。1.6.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51.6.3.1加油站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建立使用状况台账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51)无应急物资管理档案或台账的,不得分;2)应急设施、装备、物资配备不全的,扣2分;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无专人维护或无维护保养记录的,不得分。1.6.4应急响应51.6.4.1加油站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5未按要求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不得分。1.7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601.7.1危险源辨识101.7.1.1加油站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危险源清单。5未建立加油站危险源清单的,不得分。1.7.1.2加油站应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对其控制措施进行评审和更新,并保存记录。51)未提供危险源评审、更新记录的,不得分;2)未建立危险源管理档案的,不得分。1.7.2隐患排查251.7.2.1加油站应结合危险源情况,制定隐患排查清单,确保隐患排查覆盖其所有的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员和相关的经营活动,并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10★1)未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评定要素不得分;2)未提供隐患排查清单的,不得分,并追加扣20分;3)隐患排查清单覆盖不全的,不得分;4)隐患排查清单内容不完善的,扣2分。1.7.2.2加油站应采用综合排查、专业排查、定期排查(含季节性排查、节假日排查)、日常排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隐患排查均应按相应的隐患排查清单逐项检查,建立隐患排查台帐,并与责任制挂钩。51)未建立隐患排查台账的,不得分;2)未将各级隐患排查与责任制挂钩的,不得分。1.7.2.3隐患排查的形式和内容应满足:a)综合排查应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重点,各专业共同参与的全面隐患排查;综合排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b)专业排查分别由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主要是对设备设施、重点场所、电气等进行专业排查;专业排查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c)定期排查可根据各季节特点对防火防爆、防雨防汛、防雷电、防暑降温、防风及防冻保暖工作等进行预防性季节隐患排查;可对节假日前安全、消防、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节假日隐患排查;节假日检查在节前进行;d)日常检查每天不少于2次。检查人员每天应对本岗位设备设施、作业行为、作业环境等进行日常排查。51)隐患排查时间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2)隐患排查内容不完善的,不得分。1.7.2.4当发生下列情形,加油站应及时更新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并开展排查工作:a)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b)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c)安全生产条件变更;d)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5未及时更新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并开展排查工作的,不得分。1.7.3隐患治理151.7.3.1加油站应建立事故隐患治理台账。针对不能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应制定治理方案,方案应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以及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期限。51)未建立隐患治理台帐的,不得分,并追加扣10分;2)不能立即整改隐患,未建立隐患治理方案的,不得分;3)隐患治理方案内容不全的,扣2分。1.7.3.2加油站应对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核查,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应按计划和规定的要求在限定期限内完成。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5未对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并提供相应记录的,不得分。1.7.3.3加油站应对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登记和效果评估。5未提供评估报告的,不得分。1.7.4隐患公示及过程管理101.7.4.1加油站应每月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重大隐患消除前,单位应向从业人员公示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101)未每月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不得分;2)重大隐患消除前,未公示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的,不得分。1.7.4.2应按照要求使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如实记录事故隐患的排查时间、所属类型、所在位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治理措施及整改情况等内容。★未按照要求使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如实记录的,“隐患排查和治理”评定要素不得分。1.8相关方安全201.8.1加油站应确定具有资质的供应单位,对供应单位选用和续用等过程进行管理,签订并保存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10未签订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未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不得分。1.8.2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应符合下列要求:a)对到本站现场服务或作业的相关单位:应明确双方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包括现场管理、消防器材配置、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检查与监督、隐患排查等职责和管理要求;b)单项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有效期为一个施工或服务周期;长期在本单位从事项目施工或服务的承包方,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签订的有效期不应超过1年。101)每有1项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不符合要求,扣2分;2)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超期未重新签署的,扣5分。1.9劳动防护用品201.9.1加油站应通过危害源辨识及暴露水平评估,确定劳动防护用品的需求计划或发放标准。51)未提供劳动防护用品的需求计划或发放标准的,不得分;2)未提供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记录的,扣2分。1.9.2加油站采购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应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10未提供合格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分,并追加扣10分。1.9.3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产品说明书、产品标志规定的出厂使用年限。5劳动防护用品超期使用的,不得分。1.10职业卫生401.10.1职业病危害申报与检测101.10.1.1加油站应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并及时更新信息。★未及时、如实申报的,“职业卫生”评定要素不得分。1.10.1.2加油站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1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101)未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的,不得分;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标,不得分;3)未按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不得分。1.10.2职业健康监护201.10.2.1加油站应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和周期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b)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人员应及时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51)每遗漏1人次未做职业健康检查,扣1分;2)检查项目不全或周期不符的,扣2分。1.10.2.2加油站应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有关规定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从业人员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51)未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不得分;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每遗漏1人次,扣1分;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不全的,扣2分。1.10.2.3加油站不应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应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应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5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1.10.2.4加油站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档案。职业健康管理档案应包括下列内容:a)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以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b)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价报告;c)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与评价报告;d)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e)对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从业人员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f)其他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资料或者文件。51)未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档案的,不得分;2)职业健康管理档案内容不全的,扣2分。1.10.3职业病危害告知101.10.3.1加油站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51)未在合同中进行告知的,不得分;2)告知内容不全的,扣2分。1.10.3.2加油站应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的宣传和培训。5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宣传的,不得分。1.11“三同时”管理201.11.1加油站应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实行“三同时”管理,明确实施主体及职责分工、工作程序以及建筑物场所用途和设备设施等发生更改的审批权限、流程、控制要求。20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未执行“三同时”要求的,不得分;2)按照有关规定需要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安全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提交审查和竣工验收及备案等工作的,缺1个扣5分;3)“三同时”管理不到位,扣5分。1.12其他401.12.1加油站应依据有关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台帐,专款专用。51)未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不得分;2)未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帐,扣2分;3)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情况与台帐记录不符,1项扣1分。1.12.2加油站应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工伤社会保险。15未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或者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不得分。未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不得分;每漏缴工伤保险费1人次扣1分。1.12.3加油站应依据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风险评价工作。101)未开展风险评价工作,不得分;2)风险评价工作不符合制度要求的,扣5分。1.12.4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加油、卸油和监测设施操作规程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等应上墙。相应资质证书应予以悬挂。5缺少1项上墙或悬挂,扣2分。1.12.5加油站应向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合法资质的企业采购油品。5向无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合法资质的企业采购油品,不得分。注:“评分标准”中出现“★”表示该条款为二级否决条款。

附件3环境因素清单序号因素明细2场所环境2.1站内平面布置2.1.1加油站的车辆入口和出口应分开设置,出入口应设置反光减速带和出入导向箭头。2.1.2加油站站房内不应使用明火设备。加油作业区内不得有明火地点或散发火花地点。2.1.3加油站内地面应平整清洁,无明显坑凹和破损。站内地面应标识车辆行驶导向箭头。2.1.4与加油业务无关的经营性物品不应布置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及汽车通道上,且不应占压管道和操作井盖,并应在其周边地面上标识安全线。2.1.5加油站内的爆炸危险区域不应超出站区围墙和可用地界线。2.1.6汽柴油设备、LNG设备、CNG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安全间距应符合标准规定。站内设施之间的安全间距应符合标准规定。2.1.7站区内停车场和道路应符合下列要求:a)单车道或单车停车位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或双车停车位不应小于6m;b)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按行驶车型确定,且不宜小于9m;c)道路坡度不应大于8%,且宜坡向站外;d)站内停车场和道路路面不应采用沥青路面。2.1.8安全标志的设置应至少符合下列要求:入口处张贴“进站须知”(主要内容包括:站内严禁烟火;严禁在站内检修车辆、敲击铁器等易产生火花的作业;严禁汽车汽化器及塑料桶内加注易燃油品;所有机动车辆均须熄火加油;严禁在作业现场穿、脱、拍打化纤服装;严禁在加油现场使用手机);出入口处张贴“进出指示标识”,夜间营业加油站的进出口设置“灯光或荧光反光进出指示标识”;加油区、卸油区和罐区张贴“禁止烟火”、“禁止打手机”;加油区张贴“熄火加油”、“当心车辆”;加油区、出入口张贴“限速5公里”;罐区张贴“禁止敲击铁器”;站区张贴“禁止吸烟”;配电室张贴当心触电“。2.1.9加油站应在醒目位置标明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2.1.10加油作业区与辅助服务区之间应有界线标识,标识可采取黄色实线方式进行设置。2.1.11加油站内非加油车辆停放应符合以下要求:a)加油站区域有限、不能保证进站加油车辆安全通行的加油站,非加油车辆不应进站停放;c)本加油站和进站购物、洗车和保养的车辆临时停放的停车区,应在地面施划明显的界线标识。2.1.12自助加油区应符合下列要求:a)自助加油区应明显标示加油车辆引导线,并在车辆入口和加油岛处设置醒目的“自助”标识;b)在加油岛和加油机附近的明显位置,应标示油品类别、标号以及安全警示;c)在同一加油车位上不应同时设置汽油、柴油两种加油功能;d)自助加油机应设置消除人体静电装置、自助加油操作说明、音频提示系统;加油枪应设置当跌落时即自动停止加油作业的功能,并具有无压自封功能;e)自助加油站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加油和停止状态控制系统、紧急情况下停止所有加油机运行的紧急切断系统、以及指导顾客进行操作的通话系统和应急广播系统。2.2建(构)筑物2.2.1加油作业区内的站房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2.2汽车加油场地应设罩棚,罩棚应符合下列要求:a)罩棚装饰、装修材料和罩棚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不燃材料b)进站口无限高措施时,罩棚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5m;进站口有限高措施时,罩棚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限高高度;c)罩棚遮盖加油机的平面投影距离不应小于2m;d)罩棚檐口标识的商标、文字、图案应固定牢靠且准确规范;e)罩棚柱附近应设置防撞柱(栏;f)罩棚外立面不应张贴或悬挂企业标识以外的横幅、宣传画等其它物品;g)罩棚立柱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h)罩棚设计应计算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其设计标准值应符合标准要求;i)罩棚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标准要求。2.2.3与加油作业、接卸油作业无关的阀门井、检查井、排水沟等有地下空间的构筑物,不应设置在加油作业区和油罐车卸油停车位周边5m的范围内。2.2.42.2.5加油岛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加油岛完好,无开裂破损;b)加油岛地面装饰材料采用防滑地砖;c)加油岛高出停车场的地坪0.15m~0.2m;d)加油岛的宽度不小于1.2m;e)加油岛上的罩棚支柱距岛端部,不小于0.6m。2.2.6(构2.2m附件4物的因素清单序号因素明细3生产设备设施3.1油罐及附件3.1.1加油站的油罐应埋地设置,并采用卧式油罐。3.1.2加油站埋地油罐应采用单层油罐设置防渗罐池或采用双层油罐。地处水源保护区的加油站埋地油罐应设防渗罐池。防渗罐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防渗罐池应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b)防渗罐池应根据油罐的数量设置隔池。一个隔池内的油罐不应多于两座;c)防渗罐池的池壁顶应高于池内罐顶标高,墙面与罐壁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500mm;d)防渗罐池的内表面应衬玻璃钢或其他材料防渗层;e)防渗罐池内的空间,应采用中性沙回填;f)防渗罐池的上部,应采取防止雨水、地表水和外部泄漏油品渗入池内的措施。3.1.3油罐的人孔应设操作井。设在车行道下面的人孔井应采用密闭、承重型井盖。操作井应定期清理,无积油、无积水、无杂物。3.1.4油罐通气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应分开设置;b)通气管管口高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4m;c)沿建(构)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其管口应高出建筑物的顶面1.5m及以上;d)通气管管口应设置阻火器;通气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e)当采用油气回收系统,汽油罐的通气管管口尚应安装呼吸阀。3.1.5呼吸阀和阻火器应做定期检查维护。检查维护记录存档备查。3.1.6采用阻隔防爆技术的埋地油罐,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3.2加油机3.2.1加油机外观应整洁无油污、无锈蚀,并符合防爆要求。3.2.2加油软管上应设安全拉断阀。3.2.3位于加油岛端部的加油机附近应设置防撞柱(栏),防撞柱(栏)应符合下列要求:a)防撞柱(栏)应采用钢管或其他耐冲击材料圆管制作,其直径不应小于100mm、壁厚不应小于4mm;b)防撞柱(栏)底端应与混凝土地面固定牢靠;c)防撞柱(栏)高度不应小于0.5m。3.2.4以正压(潜油泵)供油的加油机,其底部的供油管道上应设置剪切阀。3.3工艺管道3.3.1加油站工艺管道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油罐通气管道和露出地面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b)其他管道应采用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或适于输送油品的热塑性塑料管道。所采用的热塑性塑料管道应有质量证明文件;c)无缝钢管的公称壁厚不应小于4mm,埋地钢管的连接应采用焊接;d)热塑性塑料管道的主体结构层应为无孔隙聚乙烯材料,壁厚不应小于4mm。3.3.2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采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应用中性沙子或细土填满、填实。工艺管道不应穿过或跨越站房等与其无直接关系的建(构)筑物。工艺管道与电缆沟、排水沟、热力管沟交叉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3.3.3埋地钢制管道外表面的防腐应采用加强级的防腐绝缘保护层。3.3.4加油站埋地加油管道应采用双层管道。双层管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采用双层非金属管道时,外层管应满足耐油、耐腐蚀、耐老化和系统试验压力的要求;b)双层管道系统的内层管与外层管之间的缝隙应贯通;c)双层管道系统的最低点应设检漏点;d)应保证内层管和外层管任何部位出现渗漏均能在检漏点处被发现。3.3.5加油站应设置紧急切断系统,并设置标识。系统应能在事故状态下迅速切断加油泵电源,并具有失效保护功能。紧急切断系统应只能手动复位。紧急切断系统的启动开关应设置在爆炸危险区域外,并应至少在下列位置设置的启动开关设置:a)加油现场工作人员容易接近且无关人员不易触碰的位置;b)营业室、控制室或值班室内。3.3.6加油站卸油口应符合下列要求:a)卸油口处每个油罐应有标明所装油品的明显标识、标记;b)卸油口应采取防止不同类型油品混卸的措施。卸油接口应装设快速接头及密封盖。卸油口未使用时应加锁;c)当油品卸车点设置保护箱时,保护箱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不燃材料制作,并设置通风孔;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的保护箱,箱体应与防静电接地系统做可靠连接,并采取防止产生火花的措施;d)卸油口附近设置消除人体静电装置。3.4给排水设施3.4.1加油站内地面雨水可散流排出站外。加油站不应采用暗沟排水。当雨水由明沟排到站外时,在排出围墙之前,应设置水封装置。3.4.2加油区、油罐区、卸油区收集的含油污水和清洗油罐的污水应集中收集处理,不应直接进入排水管道。3.5监控与报警3.5.1加油站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a)系统的施工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b)监控系统验收前应进行检验,检验应有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参加;c)应配备UPS电源,在市电中断条件下,应支持平台和前端信息采集设施工作8h;d)站内监控范围应全面,无盲区,24h不间断录像;重点对车辆出入口、加油区、自助加油区、卸油口及油罐区、营业室、控制室有效监控;e)图像显示器应设置在有人值守的房间内;f)视频监控设备应日常维护,保持监控画面完整、清晰,监控记录至少应保存一个月。3.5.2油罐应采取卸油时的防满溢措施。油料达到油罐容量90%时,应能触动高液位报警装置;油料达到油罐容量95%时,应能自动停止油料继续进罐。3.5.3油罐液位监测系统报警装置应设置在卸油现场操作人员能够听到或看到的地方和有人值守的房间内。双层管道系统、双层油罐、防渗罐池的渗漏检测报警装置应设置在有人值守的房间内。3.5.4油罐液位监测系统、双层管道系统、双层油罐、防渗罐池的渗漏检测应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并应做定期检测,确保有效运行。3.6CNG加气工艺及设施3.6.1储气瓶(组)的管道接口端不宜朝向办公区、加气岛和临近的站外建筑物。不可避免时,应符合规范规定。3.6.2加气站的天然气放散管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同压力级别系统的放散管宜分别设置。2放散管管口应高出设备平台及以管口为中心半径12m范围内的建(构)筑物2m及以上,且应高出所在地面5m及以上。3放散管应垂直向上。3.7LNG和L-CNG加气工艺及设施3.7.1非LNG橇装设备的地上LNG储罐等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LNG储罐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的1/2,且不应小于2m。2LNG储罐组四周应设防护堤,堤内的有效容量不应小于其中1个最大LNG储罐的容量。防护堤内地面应至少低于周边地面0.1m,防护堤顶面应至少高出堤内地面0.8m,且应至少高出堤外地面0.4m。防护堤内堤脚线至LNG储罐外壁的净距不应小于2m。防护堤应采用不燃烧实体材料建造,应能承受所容纳液体的静压及温度变化的影响,且不应渗漏。防护堤的雨水排放口应有封堵措施。3防护堤内不应设置其他可燃液体储罐、CNG储气瓶(组)或储气井。非明火气化器和LNG泵可设置在防护堤内。3.7.2地下或半地下LNG储罐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储罐宜采用卧式储罐。2储罐应安装在罐池中。罐池应为不燃烧实体防护结构,应能承受所容纳液体的静压及温度变化的影响,且不应渗漏。3储罐的外壁距罐池内壁的距离不应小于1m,同池内储罐的间距不应小于1.5m。4罐池深度大于或等于2m时,池壁顶应至少高出罐池外地面1m。当池壁顶高出罐池外地面1.5m及以上时,池壁可设置用不燃烧材料制作的实体门。5半地下LNG储罐的池壁顶应至少高出罐顶0.2m。6储罐应采取抗浮措施。7罐池上方可设置开敞式的罩棚。3.7.3LNG储罐阀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储罐应设置全启封闭式安全阀,且不应少于2个,其中,1个应为备用。安全阀的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的有关规定。2安全阀与储罐之间应设切断阀,切断阀在正常操作时应处于铅封开启状态。3与LNG储罐连接的LNG管道应设置可远程操作的紧急切断阀。4与储罐气相空间相连的管道上应设置可远程控制的放散控制阀。此款删除。5.LNG储罐液相管道根部阀门与储罐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阀体材质应与管子材质相适应。3.7.4L-CNG系统采用柱塞泵输送LNG时,柱塞泵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塞泵的设置应满足泵吸入压头要求。2泵的进、出口管道应设置防振装置。3在泵出口管道上应设置止回阀和全启封闭式安全阀。4在泵出口管道上应设置压力检测仪表。压力检测仪表应能就地指示,并应将检测信号传送至控制室集中显示。5应采取防噪音措施。3.7.5LNG气化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气化器的选用应符合当地冬季气温条件下的使用要求。2气化器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最大工作压力的1.2倍。3高压气化器出口气体温度不应低于5℃。4高压气化器出口应设置温度和压力检测仪表,并应与柱塞泵连锁。温度和压力检测仪表应能就地指示,并应将检测信号传送至控制室集中显示。3.8LNG卸车3.8.1连接槽车的卸液管道上应设置切断阀和止回阀,气相管道上应设置切断阀。3.9LNG管道系统3.9.1低温管道所采用的绝热保冷材料应为防潮性能良好的不燃材料或外层为不燃材料,里层为难燃材料的复合绝热保冷材料。低温管道绝热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的有关规定。3.9.2当LNG管道需要采用封闭管沟敷设时,管沟应采用中性沙子填实。4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4.1锅炉房4.1.1锅炉房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对独立锅炉房,当炉前走道总长度小于12m,且总建筑面积小于200m2时,其出入口可设1个;b)非独立锅炉房,其人员出入口应有1个直通室外;c)锅炉房通向室外的门应向室外开启,锅炉房内的工作间或生活间直通锅炉间的门应向锅炉间内开启。4.1.2锅炉房的应有相当于锅炉间占地面积10%的泄压面积,泄压方向不得朝向人员聚集的场所、房间和人行通道,泄压处也不得与这些地方相邻。当泄压面积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采用在锅炉房的内墙和顶部(顶棚)敷设金属爆炸减压板作补充。4.1.3锅炉房的燃气调压间、油泵间及燃气锅炉间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应与燃气供气管总切断阀和排风扇联动。4.1.4燃气锅炉房锅炉间与相邻的辅助间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墙;隔墙上开设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朝锅炉操作面方向开设的玻璃大观察窗,应采用具有抗爆能力的固定窗。4.1.5燃气锅炉房内通风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燃气锅炉房内应设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b)燃气锅炉房应选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风机;c)当采取机械通风时,机械通风设施应设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且通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燃气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于6次/h确定,事故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确定。d)燃气调压间等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应有不少于3次/h的换气量。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并应设换气不少于12次/h的事故通风装置。4.1.6燃气管道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引入锅炉房的室外燃气母管上,在安全和便于操作的地点,应装设与锅炉房燃气浓度报警装置联动的总切断阀,阀后应装设气体压力表;b)燃气管道上应装设放散管、取样口和吹扫口。放散管可汇合成总管引至室外,其排出口应高出锅炉房屋脊2m以上;c)锅炉房内燃气管道不应穿越值班室、配变电室、电缆沟(井)、通风沟、风道、烟道和具有腐蚀性质的场所;当必需穿越防火墙时,其穿孔间隙应采用非燃烧物填实;d)每台锅炉燃气干管上,应配套性能可靠的燃气阀组,阀组基本组成和顺序应为:切断阀、压力表、过滤器、稳压阀、波纹接管、2级或组合式检漏电磁阀、阀前后压力开关和流量调节蝶阀;e)燃气管道与附件严禁使用铸铁件;f)燃气管道接地良好,螺钉少于5个的法兰连接处跨接线应完好有效;接地电阻应每年检测一次,并保存记录。4.1.7锅炉的选用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选用额定供热量不大于140kW的小型锅炉;b)应选用燃气热水锅炉或电热水器(锅炉),不应选用燃煤锅炉;c)当采用燃气热水器采暖时,热水器应设有排烟系统和熄火保护等安全装置,并设置燃气泄漏报警器。d)当采用电热水器(锅炉)时,电热水器(锅炉)应具有超温保护、防干烧保护、漏电保护、低水压保护、超压保护、故障显示等功能。4.1.8加油站室内外采暖管道宜直埋敷设,当采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应充沙填实,进出建筑物处应采取隔断措施。4.2辅助服务区4.2.1站房可与设置在辅助服务区内的餐厅、汽车服务场所、锅炉房、厨房、员工宿舍、司机休息室等设施合建,但站房与餐厅、汽车服务场所、锅炉房、厨房、员工宿舍、司机休息室等设施之间,应设置无门窗洞口且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实体墙。4.2.2加油站内设置的经营性餐饮、汽车服务场所等非站房所属建筑物或设施,不应布置在加油作业区内,其与站内可燃液体设备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标准中有关三类保护物的规定。5用电5.1变配电系统5.1.1设备设施5.1.1.1应配备满足工作需求的安全工器具:a)绝缘安全工器具:绝缘杆、验电器、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绝缘手套、绝缘靴(鞋);b)登高作业安全工器具: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非金属材质梯子等;c)检修工具:螺丝刀、扳手、钢锯、电工刀、电工钳等;d)测量仪表:红外温度测试仪、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绝缘电阻表等。5.1.1.2安全工器具应妥善保管,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并应统一分类编号,定置存放并登记在专用记录簿内,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