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剂学
方剂学
1绪言在绪言中我们主要讲五个问题:1.何谓“方剂”?2.何谓“方剂学”?3.方剂学的学科性质。4.方剂学的任务是什么?5.如何学好方剂学?绪言在绪言中我们主要讲五个问题:2
一、何谓“方剂”?
1、原意:
方:指药方、处方。剂:指调配、调和(剂型、剂量等)。
原意即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成方。
2、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3、并非任何一张处方都可以被称为符合要求的方剂。
一、何谓“方剂”?3二、何谓“方剂学”?
方剂学的定义: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三、方剂学的学科性质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桥梁课)
二、何谓“方剂学”?方剂学的定义:4四、方剂学的任务
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1.讲授:一定数量的常用方剂2.掌握:组方原理、配伍方法3.能力培养: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实战变化能力。(分别对应学习的三个阶段:理解、会用、创造)4.今后:学习终生、运用终生、体会终生。(悟)四、方剂学的任务5五、如何学好方剂学?三步骤:“理解--背诵--灵活运用”三多:“多思考、多复习、多实践”学习方剂首先要理解每首方剂的组方原理,掌握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配伍变化,熟悉其功用、主治以及临床运用等。背诵和熟记一定数量的基础方、代表方和常用方。对组成、功用、主治近似的方剂,应注意比较,从中掌握其特点和异同。
五、如何学好方剂学?三步骤:“理解--背诵--灵活运用”6
总论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一、初步形成阶段:
1.《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该书1973年出土。其内容分52题而定此名,共有医方283个,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病证100余种。诸方用药242种,内服有丸、汤、饮、散等剂型,外用有敷、浴、蒸、熨等方法。迟至战国晚期,方剂在临床的运用就已初具规模。
总论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一、初步形成阶段:
172、《黄帝内经》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基础理论的综合类书,其中也包括方剂学的基础理论。治则治法方面:较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谨察阴阳,以平为期”,“治病必求于本”,“治求其属”以及整体治疗、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等有关治则的理论。治法内容是后世立法组方的理论基础;制方的基本结构方面: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并对君药、臣药、使药的含义作了概括性的界定,提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为使。”载有方剂13首:如生铁落饮、四乌鲗骨一蘆茹丸、左角髪酒、兰草汤、半夏秫米汤等,所用药物对炮制、制剂、用法的要求十分讲究。
2、《黄帝内经》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8二、成熟阶段: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
该书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为张仲景,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誉为:“方书之祖”或“医方之祖”、“群方之祖”、“众方之祖”等。此书经晋·王叔和及宋·林亿等先后整理编辑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45首,两书合计除去重复地方共323首。后世医家又把该书所载方剂称为“经方”。二、成熟阶段: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9三、繁荣发展阶段:1、魏晋南北朝时期:临床制方选药多注重实用,略于理论探讨,提倡用药简捷。在这一阶段出现的代表方书包括:《肘后备急方》《小品方》和《刘涓子鬼遗方》等。三、繁荣发展阶段:1、魏晋南北朝时期:10
(1)《肘后备急方》
该书又称《肘后救卒方》为东晋葛洪所撰,以简、便、廉、效为其特点,记载急救方法。
其中有些非常重要的方法和思想为现代的中医药研究提供很好的线索和思路。比如“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思路,就是来源于该书记载的青蒿鲜用捣汁或浸泡用于治疗疟疾的文献记载。书中还记载了狂犬伤人后,用该病犬的脑来治疗的方法,体现了古代医家初步的免疫学思想。希望同学们重视对中医古籍和古代文献的学习,其中正如一个伟大的宝库有很多可供现代研究和中药创新的宝贵线索。国家科技部的最新文件中提出,“中医药应该成为中国未来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之一。”
(1)《肘后备急方》
该书又称《肘后救卒方》为11(2)《小品方》与仲景之书齐名陈延之所撰,对《伤寒杂病论》以来的经验方进行了系统整理,
1990年辑成《小品方辑录簽注》一册,内容涉及临床各科,理、法、方、药俱论,亦重点收录简、便、廉、效之方。陈氏清楚认识到“伤寒与天行温疫为异气”所感,其病因不同,方药各异。前者多用麻、桂之辛温,后者多用葛根、白薇、黄连、黄芩之辛凉和清热解毒。其疗“伤寒及温病……内瘀有蓄血者”之芍药地黄汤,即日后之犀角地黄汤,首开温热病解毒、凉血、化瘀之先河。(2)《小品方》与仲景之书齐名陈延之所撰,对《伤寒杂病论》12(3)《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
原为晋人刘涓子初辑,后经南齐龚庆宣整理而成,主要收录和论述金疮、痈疽、疥癣、汤火伤等外科方剂,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科的用药成就(3)《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
原为晋人刘涓子初辑132、隋唐时期方剂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唐代朝廷参与或组织编纂方书,促进了方书的编纂和方剂知识的普及。方书数量之多,卷帙之巨,都是空前的外来医方和少数民族验方的收录,以及采用外来药制方,也很受唐人重视2、隋唐时期14《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辨论精搏,囊括众
家,高出于前辈唐代孙思邈的力作《千金要方》共30卷,132门,5300余首。《千金翼方》亦为30卷,载方2200余首。二书虽以方书为名,实为综合类医学巨著,仅就《千金要方》之方剂部分而言,既有“经文古方”,又有“俗说单方”;既全面总结前人经验,又不乏作者创新之剂并专辑“食治”一卷强调“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食疗之学、药膳之方,由于本篇的承上启下,得以发扬光大。还收录了若干保健、美容方剂,为后世补虚弱、抗衰老、保健美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方剂和经验。《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辨论精搏,囊括众15王焘所辑。全书计40卷,1104门,收方6800余首。本书的特点是整理并保存了一大批唐代及唐以前的医方。清人徐大椿称“历代之方于焉大备……唐以前方赖此以存,其功亦不可泯。”《外台秘要》王焘所辑。全书计40卷,1104门,收方6800余首。《163、宋金元时期宋代成为本草和方书校刊汇篆的重要时期官修的《普救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集大成巨著,个人著述,如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张锐《鸡峰普济方》、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严用和《济生方》、王充《博济方》、苏东坡及沈括《苏沈良方》、杨士瀛《仁斋直指方》以及《旅舍备要方》等120余种。3、宋金元时期宋代成为本草和方书校刊汇篆的重要时期17(1)《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
收录有单方3000余个,首开本草附列医方的先例,同样留下许多验方的宝贵资料。(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第一部官修书,第一部成药典。
(3)《伤寒明理论》金人成无己所著,开方论之先河。该书系统阐述了《伤寒论》常用方20首的组方原理及方药间的配伍关系。
(1)《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收录有单方3000余个,首开本18其他: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刘完素《宣明论方》张从正《经验方》《秘录奇方》李东垣《东垣试效方》杨用道《附广肘后方》朱丹溪《局方发挥》许国祯《御药院方》孙允贤《医方集成》李仲南《永类铃方》陈子靖《医方大成》其他:19宋金元时期的医家,还留下了不少新颖而灵验的方剂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刘完素《宣明论方》
王好古《此事难知》
李东垣《脾胃论》《东垣试效方》
朱丹溪《丹溪心法》宋金元时期的医家,还留下了不少新颖而灵验的方剂
钱乙《小儿药204、明清时期(1)《普济方》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共载方6万余首。我国古代的官修巨著,规模最大的方剂大全。(2)出现了第一部方论专著----吴昆的《医方考》(3)张介宾《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创制的部分方剂,对后世影响极大(4)其他:温病学派、吴又可《温疫论》、虞抟《医学正传》、龚廷贤《万病因春》、秦景明《症因脉治》、绮石《理虚元鉴》、薛己《外科发挥》、陈实功《外科正宗》、武之望《济阴纲目》
4、明清时期(1)《普济方》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共载方6万余21四、现代发展阶段:
《中医方剂大词典》最具代表性,全国个中医院校都参加了编写,全书分11册,收方96592首(近十万首)。则本书由是解放后集全国各中医高校的学者共同参与编写的一本收方最全和最系统的方书。如果大家以后进行方剂方面的研究都应该查阅该书。比如我们最近正在做的一个关于方剂数据库建设的课题和研究工作,其中的方剂名称和收集的方剂来源也主要以这本大词典为标准。四、现代发展阶段:22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
一、治法和方剂都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二、中医学的治法内容可以归纳为两个层次:
1.治疗大法
如:“汗法”、“下法”等。
2.具体治法
如:“辛温解表”、“急下存阴”等
前者具有一定概括性的、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总论中介绍的“八法”就属于治疗大法;后者是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即具体治法。各论中每一具体方剂的“功用”项目即体现了该方的具体治法。第二章方剂与治法23第二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概括为八个字: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中医学历来强调的“以法统方”。
中药方剂学绪言及总论课件24第三节常用治法“八法”是清代医家程钟龄从高层次治疗大法的角度,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的归类总结而来的。
程氏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八法”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常用治法25
功能
适应病症汗法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麻疹初起,疹点隐而不透;水肿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恶寒发热;疟疾、痢疾而有寒热表证等吐法涌吐痰涎、宿食、毒物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功能适应病症汗法开泄腠理麻疹初26
功能
适应病症下法泻下、荡涤、攻逐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形症俱实之证
和法和解、调和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
功能适应病症下法泻下、荡涤、攻逐宿食、燥27
功能
适应病症温法
温里祛寒脏腑的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清法清热、泻火、解毒、凉血里热证、火证、热毒证以及虚热证等里热病证。功能适应病症温法温里祛寒脏腑的沉寒28
功能
适应病症消法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
补法补益正气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虚证功能适应病症消法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29《医学心悟》中说:“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医学心悟》中说:“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30第三章方剂的分类一、“七方”说;“七方”说始于《黄帝内经》。二、病证分类法;按病证分类法的方书首推《五十二病方》。
病证分类法还包括了以脏腑病证或以病因等分类方剂的不同方法。三、祖方(主方)分类法;明·施沛的《祖剂》
四、功用(治法)分类法;始于“十剂说”五、综合分类法;清·汪昂《医方集解》--既能体现“以法统方”,又能结合方剂功用和证治病因,并照顾到治有专科。
本教材从有利于教学和临床出发,遵循“以法统方”的原则,参考汪氏分类法,将下篇各论分为19章。第三章方剂的分类31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中医临床的用药治病多数采用复方形式。要组织好一首有效方剂,必须重视两个重要环节:
一是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
二是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中药方剂学绪言及总论课件32
概括为:“增效”、“减毒”两个方面。药物通过配伍,可以起到下述作用: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一、方剂的配伍目的概括为:“增效”、“减毒”两个方面。一、方剂的配伍目33二、方剂的基本结构
在组织不同作用和地位的药物时,符合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组方形式。
关于“君、臣、佐、使”组方基本结构的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今据各家论述及历代名方的组成规律,进一步分析,具体归纳如下:二、方剂的基本结构
34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有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药:有两种意义。①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35
三、方剂的变化形式方剂的运用变化主要有以下形式:
1、药味加减的变化
当组成方剂药物增加或减少时,必然要使方剂组成的配伍关系发生变化,并由此导致方剂功用的改变。2、药量增减的变化
药物的用量直接决定药力的大小。某些方剂中用量比例的变化还会改变方剂的配伍关系,从而可能改变该方功用和主治证候的主要方面。
3、剂型更换的变化
中药制剂种类较多,各有特点。由于剂型不同,在作用上也有区别。
三、方剂的变化形式36
第五章
剂型定义:方剂组成以后,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一定的形态,称为剂型。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汤、丸、散、膏、酒、丹等剂型,历代医家又有很多发展,明代《本草纲目》所载剂型已有40余种。
建国以来,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又研制了许多新的剂型,如片剂、冲剂、注射剂等。第五章剂型371.汤剂
古称汤液,是将药物饮片加水或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汤剂的特点:是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且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随证加减,能较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个患者或各具体病变阶段的特殊性,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如李东垣所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汤剂的不足:之处是服用量大,某些药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易挥发散失,不适于大生产,亦不便于携带。
1.汤剂382.散剂
散剂是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内服散剂一般是研成细粉,以温开水冲服,量小者亦可直接吞服;亦有制成粗末,以水煎取汁服者,称为煮散。散剂的特点是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及携带。李东垣说:“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2.散剂393.丸剂
丸剂是将药物研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制成球形的固体剂型。
与汤剂相比,丸剂的特点是: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李东垣说“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由于赋形剂的不同,丸剂可分为:(1)蜜丸蜜丸是将药物细粉用炼制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分为大蜜丸和小蜜丸两种。蜜丸性质柔润,作用缓和持久,并有补益和矫味作用,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
3.丸剂40(2)水丸
俗称水泛丸,是将药物细粉用水(冷开水或蒸馏水)或酒、醋、蜜水、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小丸。水丸较蜜丸崩解、溶散得快,吸收、起效快,易于吞服,适用于多种疾病。(3)糊丸
糊丸是将药物细粉用米糊、面糊、曲糊等为粘合剂制成的小丸。糊丸粘合力强,质地坚硬,崩解、溶散迟缓,内服可延长药效,减轻剧毒药的不良反应和对胃肠的刺激。(4)浓缩丸浓缩丸是将药物或方中部分药物煎汁浓缩成膏,再与其他药物细粉混合干燥、粉碎,用水或蜂蜜或药汁制成丸剂。因其体积小,有效成分高,服用剂量小,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其他尚有蜡丸、水蜜丸、微丸、滴丸等,不一一列举。
(2)水丸俗称水泛丸,是将药物细粉用水(冷开水或蒸馏水414.膏剂
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而制成的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分软膏、硬膏两种。其中流浸膏与浸膏多数用于调配其他制剂使用,如合剂、糖浆剂、冲剂、片剂等。现将煎膏与外用膏剂分述如下:(1)煎膏
又称膏滋,是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其特点是体积小、含量高、便于服用、口味甜美、有滋润补益作用,一般用于慢性虚弱性患者,有利于较长时间用药。4.膏剂42(2)软膏
又称药膏,是将药物细粉与适宜的基质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其中用乳剂型基质的亦称乳膏剂,多用于皮肤、粘膜或疮面。软膏具有一定的粘稠性,外涂后渐渐软化或熔化,使药物慢慢吸收,持久发挥疗效,适用于外科疮殇痛肿、烧烫伤等。(3)硬膏
又称膏药,古称薄贴。它是以植物油将药物煎至一定程度,去渣,煎至滴水成珠,加入黄丹等搅匀,冷却制成的硬膏。用时加温摊涂在布或纸上,软化后贴于患处或穴位上,治疗局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疮疡毒、跌打损伤、风湿痹证以及腰痛、腹痛等。
(2)软膏又称药膏,是将药物细粉与适宜的基质制成具有适435.酒剂
又称药酒,古称酒醴。它是将药物用白酒或黄酒浸泡,或加温隔水炖煮,去渣取液,供内服或外用。酒有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和助长药效的特性,故常在祛风通络和补益剂中使用。外用酒剂尚可祛风活血、止痛消肿。6.丹剂
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丹剂没有固定剂型,有丸剂,也有散剂,每以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而名之曰丹,如至宝丹、活络丹等。外用丹剂亦称丹药,是以某些矿物类药经高温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制品。常研粉涂撒疮面,治疗疮疡痈疽,亦可制成药条、药线和外用膏剂应用。
5.酒剂又称药酒,古称酒醴。它是将药物用白酒或黄酒浸泡,447.茶剂是将药物经粉碎加工而制成的粗末状制品,或加入适宜粘合剂制成的方块状制剂。用时以沸水泡汁或煎汁,不定时饮用。大多用于治疗感冒、食积、腹泻,近年来又有许多健身、减肥的新产品,如午时茶、刺五加茶、减肥茶等。8.露剂
亦称药露,多用新鲜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用蒸馏法制成的芳香气味的澄明水溶液。一般作为饮料及清凉解暑剂。9.锭剂是将药物研成细粉,或加适当的粘合剂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剂型,有纺锤形、圆柱形、条形等,可供外用与内服。内服,取研末调服或磨汁服;外用,则磨汁涂患处,常用的有紫金锭、万应锭等。
7.茶剂是将药物经粉碎加工而制成的粗末状制品,或加入适4510.条剂
亦称药捻,是将药物细粉用桑皮纸粘药后搓捻成细条,或将桑皮纸捻成细条再粘着药粉而成。用时插入疮口或瘘管内,能化腐拔毒、生肌收口,常用的有红升丹药条等。11.线剂
亦称药线,是将丝线或棉线置药液中浸煮,经干燥制成的外用制剂。用于治疗瘘管、痔疮或赘生物,通过所含药物的轻度腐蚀作用和药线的机械紧扎作用,使其引流通畅,或萎缩、脱落。
10.条剂亦称药捻,是将药物细粉用桑皮纸粘药后搓捻成细4612.栓剂
古称坐药或塞药,是将药物细粉与基质混合制成一定形状的固体制剂,用于腔道并在其间融化或溶解而释放药物,有杀虫止痒、润滑、收敛等作用。近年来栓剂发展较快,可用以治疗全身性疾病。它的特点是通过直肠(也有用于阴道)粘膜吸收,有50%-70%的药物不经过肝脏而直接进入大循环,一方面减少药物在肝脏中的“首过效应”,同时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和副作用,还可以避免胃肠液对药物的影响及药物对胃粘膜的剌激作用。婴幼儿直肠给药尤为方便。12.栓剂古称坐药或塞药,是将药物细粉与基质混合制成一4713.冲剂
冲剂是将药材提取物加适量赋形剂或部分药物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或块状制剂,用时以开水冲服。冲剂具有作用迅速、味道可口、体积较小、服用方便等特点,深受患者欢迎。14.片剂
片剂是将药物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片剂用量准确,体积小。味很苦或具恶臭的药物压片后可再包糖衣,使之易于服用。如需在肠道吸收的药物,则又可包肠溶衣,使之在肠道中崩解。此外,尚有口含片、泡腾片等。
13.冲剂冲剂是将药材提取物加适量赋形剂或部分药物细粉4815.糖浆剂
糖浆剂是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适量蔗糖溶解制成的浓煎糖水溶液。糖浆剂具有味甜量小、服用方便、吸收较快等特点,适用于儿童服用,如止咳糖浆、桂皮糖浆等。16.口服液
口服液是将药物用水或其他溶剂提取,经精制而成的内服液体制剂。该制剂集汤剂、糖浆剂、注射剂的特点,具有剂量较少、吸收较快、服用方便、口感适宜等优点。近年来发展很快,尤其是保健与滋补性口服液日益增多。
15.糖浆剂糖浆剂是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4917.注射液
亦称针剂,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制等制成的灭菌溶液、无菌混悬液或供配制成液体的无菌粉末,供皮下、肌肉、静脉等注射的一种制剂。具有剂量准确、药效迅速、适于急救、不受消化系统影响的特点,对于神志昏迷,难于口服用药的患者尤为适宜。以上诸种剂型,各有特点,临证应根据病情与方剂特点酌情选用。此外,尚有胶囊剂、灸剂、熨剂、灌肠剂、搽剂、气雾剂等,临床中都在广泛应用,而且还在不断研制新剂型,以提高药效,便于临床使用。
17.注射液亦称针剂,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制等制50第六章方剂的服法一、服药时间一般来说,宜在饭前1小时服药,以利于药物尽快吸收。对胃肠有刺激的方药,宜饭后服用,以防产生副作用;滋补方药,宜空腹服用;治疟方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安神方药,宜在睡前服用;急证重病可不拘时间服用;慢性病应定时服用,使之能持续发挥药效。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的可一天数服,有的可煎泡代茶时时饮用。第六章方剂的服法51二、服药方法运用汤剂,通常是1日1剂,将头煎、二煎兑合,分2次或3次温服。但特殊情况下,亦可1日连服2剂,以增强药力。散剂和丸剂是根据病情和具体药物定量,日服2次或3次。
针对不同情况,对一些汤剂的经验服法:
服发汗解表药,宜趁热服,药后还须温覆避风,使遍身漐漐微似有汗。热证用寒药可冷服以助其清,寒证用热药可热服以助其温。寒热偏盛、阴阳离决、相互格拒,出现服药后呕吐的情况,如系真寒假热证候则宜热药冷服,系真热假寒证候则宜寒药热服。此谓反佐服药法。若见服药呕吐者,宜先服少许姜汁,或用鲜生姜擦舌,或嚼少许陈皮,然后再服汤药;或采用冷服、少量频饮的方法。二、服药方法52
对于昏迷病人及吞咽因难者,现多用鼻饲法给药。
使用峻烈药或毒性药,应审慎从事,宜先进小量,而后逐渐增大,至有效止,不可过量,以免发生中毒。《神农本草经·序例》中说“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明确提示毒性药的运用规范。
此外还要注意:
泻下剂─注意饮食水肿病人─宜少食盐消渴病人─宜忌糖下利病人─慎油腻寒证病人─禁生冷等对于昏迷病人及吞咽因难者,现多用鼻饲法给药。53方剂学
方剂学
54绪言在绪言中我们主要讲五个问题:1.何谓“方剂”?2.何谓“方剂学”?3.方剂学的学科性质。4.方剂学的任务是什么?5.如何学好方剂学?绪言在绪言中我们主要讲五个问题:55
一、何谓“方剂”?
1、原意:
方:指药方、处方。剂:指调配、调和(剂型、剂量等)。
原意即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成方。
2、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3、并非任何一张处方都可以被称为符合要求的方剂。
一、何谓“方剂”?56二、何谓“方剂学”?
方剂学的定义: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三、方剂学的学科性质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桥梁课)
二、何谓“方剂学”?方剂学的定义:57四、方剂学的任务
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1.讲授:一定数量的常用方剂2.掌握:组方原理、配伍方法3.能力培养: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实战变化能力。(分别对应学习的三个阶段:理解、会用、创造)4.今后:学习终生、运用终生、体会终生。(悟)四、方剂学的任务58五、如何学好方剂学?三步骤:“理解--背诵--灵活运用”三多:“多思考、多复习、多实践”学习方剂首先要理解每首方剂的组方原理,掌握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配伍变化,熟悉其功用、主治以及临床运用等。背诵和熟记一定数量的基础方、代表方和常用方。对组成、功用、主治近似的方剂,应注意比较,从中掌握其特点和异同。
五、如何学好方剂学?三步骤:“理解--背诵--灵活运用”59
总论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一、初步形成阶段:
1.《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该书1973年出土。其内容分52题而定此名,共有医方283个,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病证100余种。诸方用药242种,内服有丸、汤、饮、散等剂型,外用有敷、浴、蒸、熨等方法。迟至战国晚期,方剂在临床的运用就已初具规模。
总论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一、初步形成阶段:
1602、《黄帝内经》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基础理论的综合类书,其中也包括方剂学的基础理论。治则治法方面:较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谨察阴阳,以平为期”,“治病必求于本”,“治求其属”以及整体治疗、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等有关治则的理论。治法内容是后世立法组方的理论基础;制方的基本结构方面: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并对君药、臣药、使药的含义作了概括性的界定,提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为使。”载有方剂13首:如生铁落饮、四乌鲗骨一蘆茹丸、左角髪酒、兰草汤、半夏秫米汤等,所用药物对炮制、制剂、用法的要求十分讲究。
2、《黄帝内经》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61二、成熟阶段: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
该书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为张仲景,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誉为:“方书之祖”或“医方之祖”、“群方之祖”、“众方之祖”等。此书经晋·王叔和及宋·林亿等先后整理编辑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45首,两书合计除去重复地方共323首。后世医家又把该书所载方剂称为“经方”。二、成熟阶段: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62三、繁荣发展阶段:1、魏晋南北朝时期:临床制方选药多注重实用,略于理论探讨,提倡用药简捷。在这一阶段出现的代表方书包括:《肘后备急方》《小品方》和《刘涓子鬼遗方》等。三、繁荣发展阶段:1、魏晋南北朝时期:63
(1)《肘后备急方》
该书又称《肘后救卒方》为东晋葛洪所撰,以简、便、廉、效为其特点,记载急救方法。
其中有些非常重要的方法和思想为现代的中医药研究提供很好的线索和思路。比如“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思路,就是来源于该书记载的青蒿鲜用捣汁或浸泡用于治疗疟疾的文献记载。书中还记载了狂犬伤人后,用该病犬的脑来治疗的方法,体现了古代医家初步的免疫学思想。希望同学们重视对中医古籍和古代文献的学习,其中正如一个伟大的宝库有很多可供现代研究和中药创新的宝贵线索。国家科技部的最新文件中提出,“中医药应该成为中国未来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之一。”
(1)《肘后备急方》
该书又称《肘后救卒方》为64(2)《小品方》与仲景之书齐名陈延之所撰,对《伤寒杂病论》以来的经验方进行了系统整理,
1990年辑成《小品方辑录簽注》一册,内容涉及临床各科,理、法、方、药俱论,亦重点收录简、便、廉、效之方。陈氏清楚认识到“伤寒与天行温疫为异气”所感,其病因不同,方药各异。前者多用麻、桂之辛温,后者多用葛根、白薇、黄连、黄芩之辛凉和清热解毒。其疗“伤寒及温病……内瘀有蓄血者”之芍药地黄汤,即日后之犀角地黄汤,首开温热病解毒、凉血、化瘀之先河。(2)《小品方》与仲景之书齐名陈延之所撰,对《伤寒杂病论》65(3)《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
原为晋人刘涓子初辑,后经南齐龚庆宣整理而成,主要收录和论述金疮、痈疽、疥癣、汤火伤等外科方剂,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科的用药成就(3)《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
原为晋人刘涓子初辑662、隋唐时期方剂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唐代朝廷参与或组织编纂方书,促进了方书的编纂和方剂知识的普及。方书数量之多,卷帙之巨,都是空前的外来医方和少数民族验方的收录,以及采用外来药制方,也很受唐人重视2、隋唐时期67《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辨论精搏,囊括众
家,高出于前辈唐代孙思邈的力作《千金要方》共30卷,132门,5300余首。《千金翼方》亦为30卷,载方2200余首。二书虽以方书为名,实为综合类医学巨著,仅就《千金要方》之方剂部分而言,既有“经文古方”,又有“俗说单方”;既全面总结前人经验,又不乏作者创新之剂并专辑“食治”一卷强调“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食疗之学、药膳之方,由于本篇的承上启下,得以发扬光大。还收录了若干保健、美容方剂,为后世补虚弱、抗衰老、保健美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方剂和经验。《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辨论精搏,囊括众68王焘所辑。全书计40卷,1104门,收方6800余首。本书的特点是整理并保存了一大批唐代及唐以前的医方。清人徐大椿称“历代之方于焉大备……唐以前方赖此以存,其功亦不可泯。”《外台秘要》王焘所辑。全书计40卷,1104门,收方6800余首。《693、宋金元时期宋代成为本草和方书校刊汇篆的重要时期官修的《普救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集大成巨著,个人著述,如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张锐《鸡峰普济方》、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严用和《济生方》、王充《博济方》、苏东坡及沈括《苏沈良方》、杨士瀛《仁斋直指方》以及《旅舍备要方》等120余种。3、宋金元时期宋代成为本草和方书校刊汇篆的重要时期70(1)《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
收录有单方3000余个,首开本草附列医方的先例,同样留下许多验方的宝贵资料。(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第一部官修书,第一部成药典。
(3)《伤寒明理论》金人成无己所著,开方论之先河。该书系统阐述了《伤寒论》常用方20首的组方原理及方药间的配伍关系。
(1)《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收录有单方3000余个,首开本71其他: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刘完素《宣明论方》张从正《经验方》《秘录奇方》李东垣《东垣试效方》杨用道《附广肘后方》朱丹溪《局方发挥》许国祯《御药院方》孙允贤《医方集成》李仲南《永类铃方》陈子靖《医方大成》其他:72宋金元时期的医家,还留下了不少新颖而灵验的方剂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刘完素《宣明论方》
王好古《此事难知》
李东垣《脾胃论》《东垣试效方》
朱丹溪《丹溪心法》宋金元时期的医家,还留下了不少新颖而灵验的方剂
钱乙《小儿药734、明清时期(1)《普济方》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共载方6万余首。我国古代的官修巨著,规模最大的方剂大全。(2)出现了第一部方论专著----吴昆的《医方考》(3)张介宾《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创制的部分方剂,对后世影响极大(4)其他:温病学派、吴又可《温疫论》、虞抟《医学正传》、龚廷贤《万病因春》、秦景明《症因脉治》、绮石《理虚元鉴》、薛己《外科发挥》、陈实功《外科正宗》、武之望《济阴纲目》
4、明清时期(1)《普济方》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共载方6万余74四、现代发展阶段:
《中医方剂大词典》最具代表性,全国个中医院校都参加了编写,全书分11册,收方96592首(近十万首)。则本书由是解放后集全国各中医高校的学者共同参与编写的一本收方最全和最系统的方书。如果大家以后进行方剂方面的研究都应该查阅该书。比如我们最近正在做的一个关于方剂数据库建设的课题和研究工作,其中的方剂名称和收集的方剂来源也主要以这本大词典为标准。四、现代发展阶段:75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
一、治法和方剂都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二、中医学的治法内容可以归纳为两个层次:
1.治疗大法
如:“汗法”、“下法”等。
2.具体治法
如:“辛温解表”、“急下存阴”等
前者具有一定概括性的、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总论中介绍的“八法”就属于治疗大法;后者是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即具体治法。各论中每一具体方剂的“功用”项目即体现了该方的具体治法。第二章方剂与治法76第二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概括为八个字: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中医学历来强调的“以法统方”。
中药方剂学绪言及总论课件77第三节常用治法“八法”是清代医家程钟龄从高层次治疗大法的角度,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的归类总结而来的。
程氏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八法”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常用治法78
功能
适应病症汗法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麻疹初起,疹点隐而不透;水肿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恶寒发热;疟疾、痢疾而有寒热表证等吐法涌吐痰涎、宿食、毒物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功能适应病症汗法开泄腠理麻疹初79
功能
适应病症下法泻下、荡涤、攻逐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形症俱实之证
和法和解、调和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
功能适应病症下法泻下、荡涤、攻逐宿食、燥80
功能
适应病症温法
温里祛寒脏腑的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清法清热、泻火、解毒、凉血里热证、火证、热毒证以及虚热证等里热病证。功能适应病症温法温里祛寒脏腑的沉寒81
功能
适应病症消法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
补法补益正气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虚证功能适应病症消法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82《医学心悟》中说:“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医学心悟》中说:“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83第三章方剂的分类一、“七方”说;“七方”说始于《黄帝内经》。二、病证分类法;按病证分类法的方书首推《五十二病方》。
病证分类法还包括了以脏腑病证或以病因等分类方剂的不同方法。三、祖方(主方)分类法;明·施沛的《祖剂》
四、功用(治法)分类法;始于“十剂说”五、综合分类法;清·汪昂《医方集解》--既能体现“以法统方”,又能结合方剂功用和证治病因,并照顾到治有专科。
本教材从有利于教学和临床出发,遵循“以法统方”的原则,参考汪氏分类法,将下篇各论分为19章。第三章方剂的分类84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中医临床的用药治病多数采用复方形式。要组织好一首有效方剂,必须重视两个重要环节:
一是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
二是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中药方剂学绪言及总论课件85
概括为:“增效”、“减毒”两个方面。药物通过配伍,可以起到下述作用: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一、方剂的配伍目的概括为:“增效”、“减毒”两个方面。一、方剂的配伍目86二、方剂的基本结构
在组织不同作用和地位的药物时,符合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组方形式。
关于“君、臣、佐、使”组方基本结构的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今据各家论述及历代名方的组成规律,进一步分析,具体归纳如下:二、方剂的基本结构
87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有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药:有两种意义。①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88
三、方剂的变化形式方剂的运用变化主要有以下形式:
1、药味加减的变化
当组成方剂药物增加或减少时,必然要使方剂组成的配伍关系发生变化,并由此导致方剂功用的改变。2、药量增减的变化
药物的用量直接决定药力的大小。某些方剂中用量比例的变化还会改变方剂的配伍关系,从而可能改变该方功用和主治证候的主要方面。
3、剂型更换的变化
中药制剂种类较多,各有特点。由于剂型不同,在作用上也有区别。
三、方剂的变化形式89
第五章
剂型定义:方剂组成以后,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一定的形态,称为剂型。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汤、丸、散、膏、酒、丹等剂型,历代医家又有很多发展,明代《本草纲目》所载剂型已有40余种。
建国以来,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又研制了许多新的剂型,如片剂、冲剂、注射剂等。第五章剂型901.汤剂
古称汤液,是将药物饮片加水或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汤剂的特点:是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且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随证加减,能较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个患者或各具体病变阶段的特殊性,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如李东垣所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汤剂的不足:之处是服用量大,某些药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易挥发散失,不适于大生产,亦不便于携带。
1.汤剂912.散剂
散剂是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内服散剂一般是研成细粉,以温开水冲服,量小者亦可直接吞服;亦有制成粗末,以水煎取汁服者,称为煮散。散剂的特点是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及携带。李东垣说:“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2.散剂923.丸剂
丸剂是将药物研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制成球形的固体剂型。
与汤剂相比,丸剂的特点是: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李东垣说“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由于赋形剂的不同,丸剂可分为:(1)蜜丸蜜丸是将药物细粉用炼制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分为大蜜丸和小蜜丸两种。蜜丸性质柔润,作用缓和持久,并有补益和矫味作用,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
3.丸剂93(2)水丸
俗称水泛丸,是将药物细粉用水(冷开水或蒸馏水)或酒、醋、蜜水、药汁等为粘合剂制成的小丸。水丸较蜜丸崩解、溶散得快,吸收、起效快,易于吞服,适用于多种疾病。(3)糊丸
糊丸是将药物细粉用米糊、面糊、曲糊等为粘合剂制成的小丸。糊丸粘合力强,质地坚硬,崩解、溶散迟缓,内服可延长药效,减轻剧毒药的不良反应和对胃肠的刺激。(4)浓缩丸浓缩丸是将药物或方中部分药物煎汁浓缩成膏,再与其他药物细粉混合干燥、粉碎,用水或蜂蜜或药汁制成丸剂。因其体积小,有效成分高,服用剂量小,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其他尚有蜡丸、水蜜丸、微丸、滴丸等,不一一列举。
(2)水丸俗称水泛丸,是将药物细粉用水(冷开水或蒸馏水944.膏剂
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而制成的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分软膏、硬膏两种。其中流浸膏与浸膏多数用于调配其他制剂使用,如合剂、糖浆剂、冲剂、片剂等。现将煎膏与外用膏剂分述如下:(1)煎膏
又称膏滋,是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其特点是体积小、含量高、便于服用、口味甜美、有滋润补益作用,一般用于慢性虚弱性患者,有利于较长时间用药。4.膏剂95(2)软膏
又称药膏,是将药物细粉与适宜的基质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其中用乳剂型基质的亦称乳膏剂,多用于皮肤、粘膜或疮面。软膏具有一定的粘稠性,外涂后渐渐软化或熔化,使药物慢慢吸收,持久发挥疗效,适用于外科疮殇痛肿、烧烫伤等。(3)硬膏
又称膏药,古称薄贴。它是以植物油将药物煎至一定程度,去渣,煎至滴水成珠,加入黄丹等搅匀,冷却制成的硬膏。用时加温摊涂在布或纸上,软化后贴于患处或穴位上,治疗局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疮疡毒、跌打损伤、风湿痹证以及腰痛、腹痛等。
(2)软膏又称药膏,是将药物细粉与适宜的基质制成具有适965.酒剂
又称药酒,古称酒醴。它是将药物用白酒或黄酒浸泡,或加温隔水炖煮,去渣取液,供内服或外用。酒有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和助长药效的特性,故常在祛风通络和补益剂中使用。外用酒剂尚可祛风活血、止痛消肿。6.丹剂
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丹剂没有固定剂型,有丸剂,也有散剂,每以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而名之曰丹,如至宝丹、活络丹等。外用丹剂亦称丹药,是以某些矿物类药经高温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制品。常研粉涂撒疮面,治疗疮疡痈疽,亦可制成药条、药线和外用膏剂应用。
5.酒剂又称药酒,古称酒醴。它是将药物用白酒或黄酒浸泡,977.茶剂是将药物经粉碎加工而制成的粗末状制品,或加入适宜粘合剂制成的方块状制剂。用时以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施工现场安全监测服务合同
- 2024版买卖摩托车合同协议书
- 2025版贷款购房房屋装修工程智能家居系统维护合同3篇
- 2024年度专业房地产代理买卖合作协议2篇
- 2024教室装修合同样本
- 2025年度酒店客房租赁与酒店设施设备租赁及维护合同2篇
- 2025版环保产业技术转移转化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临时工就业援助协议3篇
- 2024年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清收委托协议3篇
- 2024年适用型洁具采购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范文(39篇)
- 【新教材】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6 A Day in the Life教案
- YYT 0822-2011 灭菌用环氧乙烷液化气体
- Unit14 同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柯林斯分级词汇
- 中医史上的圣经-《黄帝内经》课件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
- 如何健康饮水科普知识讲座
- (高清版)DZT 0208-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金属砂矿类
- 抢工措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