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优秀实用课件_第1页
《穿井得一人》优秀实用课件_第2页
《穿井得一人》优秀实用课件_第3页
《穿井得一人》优秀实用课件_第4页
《穿井得一人》优秀实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2022/12/26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2022/12/261

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姜子牙23世孙)将自己组织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来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穿井得一人》就出自《吕氏春秋》。导入新课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姜子牙23导入新课2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令、对。2、理解寓言内涵,学习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法。3、学习如何对待传闻。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令、对。学习目标3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早年经商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作者简介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4

《吕氏春秋》全书一百六十篇,由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八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道家为主,兼采儒家、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背景链接《吕氏春秋》全书一百六十篇,由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5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朗读停顿穿井得一人朗读停顿6①穿井:打井。穿,挖掘、开凿。②溉汲(gàijí):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③居:居住④及:待,等到。⑤国:国都。⑥道:讲述。⑦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闻,使听到。于:向、对。⑧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⑨对:应答,回答。⑩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于:在。词语释义①穿井:打井。穿,挖掘、开凿。词语释义7

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面去取水浇田,因此经常需要有一个人住在外面专门取水。等到他家打了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井,如同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四处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打了井,如同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

得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翻译课文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要到翻译课文81、古今异义(1)及其家穿井(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服、鞋袜等套在身上)(2)国人道之(古义:国都;今义:国家)(3)丁氏对曰(古义:应答,回答;今义:正确)文言积累1、古今异义文言积累92、文言句式(1)被动句闻之于宋君(“于”表示被动)(2)倒装句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宋君令人于丁氏问之”)②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若此求闻”)(3)固定句式奈地坏何(“奈……何”,拿……怎么办)文言积累2、文言句式文言积累10①闻之于宋君

:代词,这件事。②得一人之使:助词,的。①有闻而传之者:听到。②闻之于君:使听到。①闻之于宋君:向。②非得一人于井中:在。文言积累闻之于3、一词多义①闻之于宋君

:代词,这件事。文言积累闻之于3、一词多义11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用哪一个成语概括?

讲述了宋国有个人因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却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以讹传讹。整体把握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用哪一个成语概括?讲述了12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故事的开端。宋国姓丁的人打了一口井,告诉别人说如同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动力。第二层(第3-4句):故事的发展。人们把他的话误传为“打井挖到了一个人”并传到了国君那里。第三层(第5-6句):故事的结局。揭示真相并发表议论。整体把握划分文章层次。第一层(第1-2句):故事的开端。宋国13文章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整体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整体把握14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语调。(1)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2)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3)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轻松喜悦的语调——神秘的语调——强调的语调整体把握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语调。——轻松喜悦的语调——神秘的语调—15丁氏家为什么要挖井?

丁氏家中没有井,必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家中经常有一个人要住在外面。合作探究丁氏家为什么要挖井?丁氏家中没有井,必须到外面打水浇16故事为何会出现分歧点?

“得一人”的理解不同:“宋之丁氏”的意思是打井后得到了一个空闲的劳动力。“传之者”则理解为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合作探究故事为何会出现分歧点?“得一人”的理解不同:合17为什么这个谣言会传到国君耳中呢?

因为事件蹊跷,富有神奇色彩,同时还因为国人都在传说,流传太广。合作探究为什么这个谣言会传到国君耳中呢?因为事件蹊跷,富有神18“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的做法说明了什么?说明通过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真相。合作探究“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的做法说明了什么?说明通过调查研究才能19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君派人调查穿井得一人的事情,说明他是一个不偏听偏信,注重调查之人。合作探究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宋君派人调查穿井得一人的事情,说20分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的作用。

此处是纠正不实传闻,告诉他人事实真相。强调“不是挖出一个人而是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合作探究分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的作用。21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便入误区。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合作探究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对2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在内容上,发表议论,点明文章主旨。合作探究“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结构上,收束全23你认为谁应为这起谣言负责?为什么?(1)丁氏:对此表述不清楚;(2)“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出去;(3)“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传愈广。合作探究你认为谁应为这起谣言负责?为什么?(1)丁氏:对此表述不清楚24从丁氏的角度来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合作探究从丁氏的角度来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25合作探究主旨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以讹传讹。合作探究主旨《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26

故事中的丁氏,因为家里打了一口井,无需再派一人经常居住在外面专门负责取水,如同得到一个劳力一样,结果他的话被人误传为“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人们以讹传讹,一直传到了国君那里。真相与传言的巨大差距,让人忍俊不禁。在笑声中,人们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的道理。课堂小结故事中的丁氏,因为家里打了一口井,课堂小结27起因丁氏挖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误传国人道之: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真相国君调查:丁家打一井如得一劳力板书设计穿井得一人勿轻信传言勿以讹传讹起因丁氏挖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板书设计穿井得一人勿轻信28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①“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

②“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拓展延伸下面的句子有怎样的歧义?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拓展延伸下面29画蛇添足自相矛盾拔苗助长杯弓蛇影螳螂捕蝉亡羊补牢井底之蛙刻舟求剑滥竽充数南辕北辙掩耳盗铃东施效颦杞人忧天黔驴技穷狐假虎威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寓言故事?画蛇添足自相矛盾拔苗助长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中国301、填空。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________》,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________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吕览课堂检测吕不韦1、填空。312、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B.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问之于丁氏D.家无井而出溉汲;有闻而传之者D课堂检测2、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课堂检测323、说说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

郑人买履: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挑好了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课堂检测

寓意: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3、说说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郑人买履:从前有一个郑国33再见再见34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2022/12/26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2022/12/2635

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姜子牙23世孙)将自己组织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来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穿井得一人》就出自《吕氏春秋》。导入新课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姜子牙23导入新课36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令、对。2、理解寓言内涵,学习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法。3、学习如何对待传闻。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令、对。学习目标37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早年经商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作者简介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38

《吕氏春秋》全书一百六十篇,由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八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道家为主,兼采儒家、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背景链接《吕氏春秋》全书一百六十篇,由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39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朗读停顿穿井得一人朗读停顿40①穿井:打井。穿,挖掘、开凿。②溉汲(gàijí):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③居:居住④及:待,等到。⑤国:国都。⑥道:讲述。⑦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闻,使听到。于:向、对。⑧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⑨对:应答,回答。⑩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于:在。词语释义①穿井:打井。穿,挖掘、开凿。词语释义41

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面去取水浇田,因此经常需要有一个人住在外面专门取水。等到他家打了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井,如同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四处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打了井,如同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

得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翻译课文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要到翻译课文421、古今异义(1)及其家穿井(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服、鞋袜等套在身上)(2)国人道之(古义:国都;今义:国家)(3)丁氏对曰(古义:应答,回答;今义:正确)文言积累1、古今异义文言积累432、文言句式(1)被动句闻之于宋君(“于”表示被动)(2)倒装句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宋君令人于丁氏问之”)②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若此求闻”)(3)固定句式奈地坏何(“奈……何”,拿……怎么办)文言积累2、文言句式文言积累44①闻之于宋君

:代词,这件事。②得一人之使:助词,的。①有闻而传之者:听到。②闻之于君:使听到。①闻之于宋君:向。②非得一人于井中:在。文言积累闻之于3、一词多义①闻之于宋君

:代词,这件事。文言积累闻之于3、一词多义45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用哪一个成语概括?

讲述了宋国有个人因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却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以讹传讹。整体把握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用哪一个成语概括?讲述了46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故事的开端。宋国姓丁的人打了一口井,告诉别人说如同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动力。第二层(第3-4句):故事的发展。人们把他的话误传为“打井挖到了一个人”并传到了国君那里。第三层(第5-6句):故事的结局。揭示真相并发表议论。整体把握划分文章层次。第一层(第1-2句):故事的开端。宋国47文章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整体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整体把握48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语调。(1)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2)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3)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轻松喜悦的语调——神秘的语调——强调的语调整体把握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语调。——轻松喜悦的语调——神秘的语调—49丁氏家为什么要挖井?

丁氏家中没有井,必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家中经常有一个人要住在外面。合作探究丁氏家为什么要挖井?丁氏家中没有井,必须到外面打水浇50故事为何会出现分歧点?

“得一人”的理解不同:“宋之丁氏”的意思是打井后得到了一个空闲的劳动力。“传之者”则理解为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合作探究故事为何会出现分歧点?“得一人”的理解不同:合51为什么这个谣言会传到国君耳中呢?

因为事件蹊跷,富有神奇色彩,同时还因为国人都在传说,流传太广。合作探究为什么这个谣言会传到国君耳中呢?因为事件蹊跷,富有神5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的做法说明了什么?说明通过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真相。合作探究“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的做法说明了什么?说明通过调查研究才能53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君派人调查穿井得一人的事情,说明他是一个不偏听偏信,注重调查之人。合作探究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宋君派人调查穿井得一人的事情,说54分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的作用。

此处是纠正不实传闻,告诉他人事实真相。强调“不是挖出一个人而是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合作探究分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的作用。5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便入误区。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合作探究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对56“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在内容上,发表议论,点明文章主旨。合作探究“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结构上,收束全57你认为谁应为这起谣言负责?为什么?(1)丁氏:对此表述不清楚;(2)“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出去;(3)“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传愈广。合作探究你认为谁应为这起谣言负责?为什么?(1)丁氏:对此表述不清楚58从丁氏的角度来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合作探究从丁氏的角度来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59合作探究主旨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以讹传讹。合作探究主旨《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60

故事中的丁氏,因为家里打了一口井,无需再派一人经常居住在外面专门负责取水,如同得到一个劳力一样,结果他的话被人误传为“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人们以讹传讹,一直传到了国君那里。真相与传言的巨大差距,让人忍俊不禁。在笑声中,人们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的道理。课堂小结故事中的丁氏,因为家里打了一口井,课堂小结61起因丁氏挖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误传国人道之: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真相国君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