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_第1页
《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_第2页
《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_第3页
《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_第4页
《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教学设想】

《司马光》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镇静、机灵救人的品质。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布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慌张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镇静,机灵救人的品质。

背一背,重积存。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知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积存,不仅应有生活材料的积存,还应有语言材料的积存。这个单元练习里“熟记成语”中的四个成语(沉着不迫、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是对出色人物临危不惧、沉着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而小时的司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背一背成语,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从而丰富语言的积存。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育学生制造性阅读的力量。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看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慌张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赞扬司马光,从而培育学生想象力量,观看力量,语言表达力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师述: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索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答复,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生动好玩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3、检查朗读。

⑴指名分自然段读。

⑵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洁,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慧的孩子?同桌可以相互争论。

2、学生答复,相互补充。(当小朋友不当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用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当心掉进大水缸里危急的情景。

4、看图观看其他小朋友慌张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用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阅读不能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应创设更多的时机,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长: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赞扬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沉着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四周的人听。

这一环节是再一次感情司马光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积存自己喜爱的成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别、那、吓、到、都、叫”。

2、自学笔顺,同步描红。

3、共享胜利阅历。

4、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司马光》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两个字,

积存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3、能用“由于所以”说一句话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难点:

能用“由于所以”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日我们来熟悉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仆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熟悉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诞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假如我们想要熟悉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头。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①、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②、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宝宝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足为止。

2、检查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课后“司、假”等13个生字(带拼音)让学生认读

(2)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个别字让学生给他找朋友(组词)

(3)出示课文词语让学生读

古时候(轻声)、司马光、假山、一口水缸、装满、举起、叫着、用劲、砸破、得救、一不当心

师:小朋友们,这些词语里有两个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着、得)

强调“一”是变调不是多音字

出示多音字让学生拼读

三、明白课文大意

1、生字词语都会读了,信任课文就难不倒大家了吧!小朋友们自己再把课文读一读,过会教师请几个小朋友来分段朗读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的是谁吗?哪一段介绍了他?(出示第一段,留意古时候,孩子是轻声词)

2、谁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沟通,再全班沟通)

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救人

师: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救小朋友呢?请你们自己读读2、3两个自然段,从课文中找一找,找到的答案可以用“————”划出来

师:小朋友们找到了吗?大局部找到了,还有个别小朋友找不到。教师要请两位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两段(课件出示)教师适时进展朗读指导

课件出示:小朋友在玩时掉进水缸里了(在第3个自然段中找答案)提示学生回答下列问题要完整

4、师:小朋友们读的真认真,这么快就把答案全部找出来了

四、说话训练(会用由于所以说一句话)

1、你能用“由于所以”这样的句式把上面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2、课件出示由于________所以_________。

师:那你能用由于________所以_________来造句吗?先跟你的同桌争论一下

学生沟通反应

五、小结

1、师:小朋友们真是一次比一次又进步。

2、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快要淹死了。那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会怎么做呢?小朋友得救了吗?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

1、这节课我们要来学写两个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别、到”两个生字,先让学生观看怎么写,再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学生自己写,教师巡察进展指导

六、布置作业

在抄写本上把“到、别”两行字写好。

【课后反思】

《司马光》这篇文章是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司马光砸缸救人,表达出他聪慧、机灵,英勇的品质。第一课时,我主要以字词为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能够用“由于所以”说一句话。课上字词较扎实,就是在朗读方面不够多,老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下列问题。让给学生自由探讨的时机不多,以至于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留意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从读中发觉问题,从读中自己解决问题!

《司马光》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叙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玩耍。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围绕“司马光砸缸”这一核心大事,全文仅用30个字,就清晰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缘由、经过和结果,并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动作描写,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再现了一儿失足落水及司马光“持石击瓮”那一瞬间的场景,语言极富形象感、画面感。面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紧急状况,众皆弃去”,而司马光却选择了“持石击瓮破之”。在这行为比照中,司马光富有爱心,遇事镇静冷静的品质显露了出来。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比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惜同伴的美妙品质。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这种文体,教学时肯定要降低难度,消退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可以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阅历,简洁地叙述“司马缸砸缸”的故事,使其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期盼。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但对朗读的要求不能拔高,只要能跟着教师读出正确的词句停顿即可,至于朗读的语气、情感,不作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借助解释、插图,借助文白对比的方法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从中段孩子认知动身,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适当绽开想象,从而在走进文本情境中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悟人物品质,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叙述故事。除此之外,由于是首篇小古文的学习,可以在学习中适当总结阅读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熟悉“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解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洁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分。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1、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解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背诵课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洁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感受不同

1、提醒课题,学写“司”字。今日,我们的教室里也来了一个小朋友,他就是——司马光。司马是一个复姓,他姓司马,名光。指导写“司”字,三笔起笔成一条斜线。

2、联系旧知。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沟通:如爱读书,很聪慧,支持编纂《资治通鉴》。联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能说一说这个故事吗?

3、感知特点。(出示古文)这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这篇古文跟平常学的课文哪里不一样?沟通:短小,难读难懂。

4、学习解释。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解释?今日学古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去请教解释这个不说话的教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初读正音。至少试读两次,留意把字音读精确。指名读,相机正音。

2、指导难读字。关注两个后鼻音的字:瓮,迸。借解释、看插图理解“瓮”,了解瓮和缸的区分。

3、指导朗读。个读、齐读等多形式朗读,要求读正确。

三、再读课文,读出味道

(一)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划出停顿。汇报沟通,划错了的同学抓紧改正来。对的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留意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沟通: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二)读出拖音

1、拖音地读。局部音节适当拖音,学生练读,指名读。

2、摇头晃脑地读,入情入境。

四、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一)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随机沟通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1)依据字形理解“跌”。

(2)联系生活理解“庭”“群儿”。什么是庭?你家有庭院吗?你的庭院里有什么?课文的庭院里有什么?群儿是什么意思?拓展群山、群鸟、群马。这个群儿里边里都有谁呀?沟通:司马光、掉进缸里的小孩子,司马光的朋友等等。

(3)想象拓展理解。群儿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哪个字的意思就是玩耍玩耍?在庭院里玩耍叫戏于庭,在树林里呢?在公园里呢?在水池里呢?

(3)指导写“登”字。

2、文白对比理解。小朋友,第一句话你读懂了吗?我来考考你们,我来说当中的句子,你们就说小古文当中意思和它一样的相对应的句子。

(二)其次句话: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同桌合作贴一贴。文白对比是学习古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请小朋友们拿出抽屉里的学习纸,同桌两两合作,把小古文当中的句子贴到和意思相对应的地方。上台汇报沟通,说说理由。

2、师生合作读一读。教师读现代文,学生读小古文。

3、理解“弃”字。众是谁呢?就是群儿吗?全部都在里面吗?司马光也在里面吗?一个小孩一不当心掉水瓮里,他们在干什么?哭,丢下缸里的小朋友光在哭了。在喊救命,丢下水缸里的小朋友去找大人来救命了。丢下水缸里的小朋友跑了。丢下他,其实就是哪个字“弃”。

4、聚焦司马光的行为。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课文中的句子告知我。沟通:光持石击瓮破之。

5、理解拓展“之”的用法。光持石击瓮破之。在这里,“之”是指什么?持石击瓮破之,之就是“瓮”,(手拿碗)那持石击碗破之的之呢?——碗,(手拿杯)那持石击杯破之的之呢?——杯,(手指教室的墙壁)持石击墙破之呢?——墙。总结:呀,这个“之”字可真好玩!以后咱们在读文言文时还会常常读到它。

6、小朋友们,现在这个小古文你读懂了吗?你能借助解释借助插图,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吗,自己试试看,然后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五、总结学法,尝试背诵

1、总结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古文跟其他课文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还用了借解释、看插图、联生活、文白对比、演动作的方法来读懂小古文,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方法。

3、背课文。现在你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来,我们一起来看着板书试一次。自己试试看。

4、写字指导。接下去请小朋友们翻开语文课堂作业本,开头写字,先把我们课内指导过的这几个字写起来。课堂作业本,写字:登、跌。还没写好的带回教室写。

作业布置:

晚上回家以后把这篇小古文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要求,一要背正确,二要背出记节奏,三要背出味道,假如你还会摇头晃脑地背,爸爸妈妈肯定会表扬你!

其次课时

一、复习回忆,连续学习

1.回忆背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谁能背一背?

2.回忆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洁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走进现场,感悟品质

1.小组合作表演,再现故事场景。

全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可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却似乎发生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可以通过表演来重现当时的场景。

表演分工建议:一人当旁自;一人演登瓮落水者:一人当司马光;2~3人演“众皆弃去”的“众”。

同学们先选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然后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怎样依据课文的描述,精确而生动地演出情境现场人物的所做所思?在默读思索的根底上,教师请一组同学到讲台前即兴合作表演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2.教师演中采访,聚焦人物品质。

(1)教师在学生表演后随机采访。

采访观看表演的同学:你们觉得“落水者”和司马光都演得对不对?依据是什么?(应依据文本中的“动词”描写,评论“演员”演得是否精确从中感受到这篇小古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可以随机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动词,如:“没水中”的孩子:“登一跌一没”:司马光:“持一击一破”)

采访众人:当时你们为什么都跑了呀?(预设:慌张可怕、没有方法、想找大人帮助等)。

采访司马光。司马光,你呢,你慌吗?那你也太镇静了,人都掉水里去了。你怕吗?真的不怕吗?我可是很可怕的。你为什么不跑啊?(预设救朋友,是呀,时间就是生命呀,在水里多呆一秒就多一分危急。你真英勇,讲义气,聪慧等)。

(2)说说你眼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沟通:机灵、英勇、讲情义等等。

3.链接相关资料,深化人物形象。

出示补充资料,组织争论:说一说你对司马光又有了怎样的熟悉?

沟通:司马光遇事不慌、镇静应对、机灵果敢的特点。

三、角色体验,进展语言

1.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很开就传开了,在京城和洛阳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以至于“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读读看,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沟通:在这以后京洛两地把这个故事画成了画记录下来。

2.假设现在学校的文化墙也消失了这幅图,想让你向低年级的小朋友介绍介绍,你会怎么讲这个故事呢?留意可以参加恰当的想象,让故事的来龙去脉听起来更清晰、更生动!自己讲一讲,将给同桌听一听,全班展现。

四、补充资料,推举阅读

1.补充课外资料,扩大人物形象熟悉。

沟通:聪明,爱读书。

2.推举阅读《宋史·司马光传》。主要记载了司马光的一生,既有他幼年的故事,也有他成年后在朝为官的事迹。

《司马光》教学设计4

22.司马光·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慧英勇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终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根底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根底上,再带着学生一局部一局部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局部(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局部重点讲读其次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准时救出会消失什么状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险状况。

课文的其次局部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仔细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焦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认真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醒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日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忙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其次自然段。

(1)其次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索: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消失什么状况?

(2)学生答复思索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慧果敢作好铺垫。

《司马光》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司、假”等12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重点和难点

1、熟悉并书写生字。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英勇、机灵的品。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认真观看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录音机(带)

四、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熟悉生字、感悟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了解人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听录音机,数数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看第一张幻灯片,说说水缸在假山的什么位置?

3、学生自读课文,思索:正值们玩得快乐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当心”是什么意思?

①绽开想象: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

②看其次张幻灯片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体会小伙伴焦急的心情。

③用急迫的语气练习朗读。

过渡:在这危急的状况下,司马光是怎样做的?请默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①思索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慌张?

②在这万分紧急的状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小孩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争论。

③练习朗读、读出慌张、可怕的语气。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读,思索: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他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看第三张幻灯片。

②全班试着做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③小组争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5、学习第四张幻灯片,并指导朗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七)板书设计

20司马光—机灵、英勇

砸缸

救→小朋友

资料供应者:小林

《司马光》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也许了解课文大意。

2、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

3、会写“吓、叫”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都知道同学们喜爱看电影、电视。今日,就请大家看一场小电影,好不好?(好。用课件播放司马光救人的故事短片)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当播放到小孩子掉到水缸里就暂停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方法把他救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自由朗读后教师重提问“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方法把他救出来了?”在学生的答复中,教师对学生的答复作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的答复作出评价并给以鼓舞,从而到达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学习生字

在刚刚的朗读中,同学们是不是发觉了一些字,我们看起来有点生疏呢?(是)大家看看黑板,是不是这些?(生字卡片消失生字)哦!原来这些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生字。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熟悉熟悉他们!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认读生字

(1)请个别学生选读生字,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全部一起。前面两个学生就请其他同学读其进展评价,然后由帮其正音的同学带读他帮助订正读音的,并对帮助订正读音的学生给以鼓舞。假如这个学生都能读精确,就由其带读一次。

(2)再请1~2个学生选读,然后就开火车练读生字。

3、识记生字

同学们认读生字真有方法,一会儿就能读好了,教师信任同学们记住这些生字也一样有方法。我们试试看!

(1)学生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里选择自己会的生字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熟悉方法。(要求学生仔细倾听别人说话)

要求学生能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然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来熟悉这个生字,教师对其做适当的指导,最终用这个生字口头组词或口头造一个句子。

(2)到最终剩下几个比拟难的生字,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如:司,“乙”字部,左边加一竖就能变成“同”字,组词:司机、上司、司马光。假:把单人旁换成雨字头就变成“霞”。缸,部首:缶,换掉偏旁可变成“江”,组词:水缸、大缸、米缸。慌:心里什么都没有,只长满草,可怕得很就是心里“慌”,组词:惊慌、慌张、心慌。使:根据偏旁笔画来教。劲:把轻的车字旁换成力字旁。砸,猜字谜: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组词:砸破、砸烂、砸锅卖铁。

(3)把全部的生字都不带拼读齐读一次。

(4)脱音读生字。

同学们真棒!把那么多的生字都熟悉了,要不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嬉戏来轻松一下吧?(好)

我们就来玩“登山”:谁能一口气怕到山顶取到小红旗就是赢家,教师就嘉奖他一朵红花。(生词卡片出示爬山式的脱音生词,把13个生字分成三小组,请也许4~5个学生“爬山”。)

四、写字指导(学会能写“吓、叫”两个生字)

嬉戏我们就玩过了,我们现在要静下心来学学写字了。刚刚我们学习了“吓、叫”这两个生字。

(1)先让学生观看该如何写好这两个生字有何一样,写的时候要留意些什么。(吓、叫都是口字旁,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口”字应当写得高)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教师边说写的要点边写生字)

(3)学生随着音乐写生字。

(4)大局部学生写完就找两个学生的生字展现并作简洁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一课,我们都知道机智的司马光救回了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还学习了13个生字并且写了“吓、叫”两个生字,同学们都学得很仔细。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把这篇课文学完,大家回去再认真读读课文,聪慧机智的司马光是怎么救人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7

一、内容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课书s版第一册的内容。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故事。这个故事告知我们:遇到紧急状况,不行慌张失措,要积极开动脑筋,想方法解决问题。告知的每一个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图。插图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意思,感悟人物特点。

二、学生分析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遇到事要动脑筋、想方法和朋友要团结友爱。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力量和自主识字的力量。教学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培育朗读力量。理解的重点是司马光举起石头把缸砸破了。

三、设计理念

充分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力量和合作沟通的力量。培育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把枯燥的识字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育学生的想像力量和独立思索解决问题的力量。开放学生的智力。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把握“时候、孩子、小朋友、下面、当心、有的、没有”等词语。熟悉“司、假、慌、喊、破、救”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事情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惊慌,动脑筋,制造性的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挂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生:学生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司马光》。板书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学生汇报。

师:说得真不错,那你们在课前预习了吗?这些问题解决没有?没有解决的我们就在课堂上解决,或者留到课后解决好吗?

师:在课前你还搜集到了什么材料说给大家听一听。你是在哪得到的材料?

师:从课题中你还把握了什么?

生:学生汇报,熟悉了:司,学会了:光。

师:出示生字卡片:司、光

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学生汇报。(这篇课文有6个自然段。)

2、细读课文,品尝理解

师:范读课文。

生:先读全文,再分段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争论思索哪几段写的是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过程?画出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在孩子掉进水缸后的不同表现的句子。

生:学生汇报。

师:指导看图。哪个是司马光?别的小朋友怎么样?司马光表现如何?

生:再读这两段课文,思索读懂了什么?争论并演一演。

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再到前面来演一演。师板书。

师:你还有其它的方法把那个小朋友救出来吗?比拟谁的”方法好。

生:绽开想像。汇报。

师:指名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生:练习朗读。(学生评价)

3、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自由读这两段课文,在这两段当中,你还把握了什么?

生;汇报:熟悉了:慌、喊、破。学会了:吓、哭、没、快。

师:出示生字卡片:慌、喊、破、吓、哭、没、快。

师:检查认读状况。

生: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师:这些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争论汇报。

生:认读词语:司机、司仪,惊慌、慌张,喊叫、大喊,破坏、破旧。用学会的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4、观看字形,指导书写。

师:这些字我们已经熟悉了,也理解了,你会写了吗?

师;认真观看每一个字怎样书写,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教师示范指导。(友古)

生:学生练写,认为好写的就少写几个,认为不好写的就多写几个。

生:写后展现评价。

5、课后伸展,稳固练习

(1)一字开花:

光、哭、没、吓、快、司

(2)选字填空:

快块

太阳()要落山了。

老松树下有一()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得()。

6、课堂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呢?

附: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别的小朋友(田字格里)

慌了哭叫喊跑举砸友古

得救机灵《司马光》

《司马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能认读课文中的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一两句话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能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主动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能惊慌,只有镇静机灵才会想出好方法。设计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仆人。

闻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按着鸡吃米,它怎么也不愿吃;把它放在地上,它会主动地去找着吃。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学情,抓住教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自然生成,将会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2、正音:司、光。

3、学生质疑。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是怎样一个人?

(学贵有疑。让学生学会提问,一半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二、读通课文,把握整体。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状况。指名读生字,并联系课文组词、说句。

3、结合课文说说对司马光的熟悉。

(字词的教学仍不行放松,让学生结合课文来学,不但学得好玩,而且有效。)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找找课文哪一小节交待了这一内容,读一读。

2、司马光是怎样一个人?学习课文2----6小节,重点学习4、5、6小节。

(1)自由读课文的2、3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事情发生后,在场的小朋友是如何表现的?你觉得谁做得比拟好?为什么?

(3)比照朗读4、5小节。留意读出惊慌急迫的心情,读出司马光的冷静镇静,感悟司马光英勇、机灵的品行。

(4)课本剧表演《司马光砸缸》。

3、感情朗读课文。

(对课文的研读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绽开,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使学习成为了学生的主动需要。)

四、拓展训练,主动内化。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想对身边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通过说话的形式,进一步感悟司马光英勇、机灵的品行,使“遇到困难时,不能惊慌,只有镇静机灵才会想出好方法”的思想真正得到内化。)

《司马光》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英勇、机灵的品行。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认真观看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播放故事,学生思索: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答复,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司”。

4、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复姓)

整体感知,熟悉生字

1、你自己也想试着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司马光生活的年月里我们很长远,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学生自读课文,思索: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发生了什么危急的事情?谁来把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读一读,大家仔细听,看他有没有读出危急的感觉。(自己体会读,再指名读)

3、看图说一说:别的小朋友看到小伙伴掉进水缸里是怎么做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句子。)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书上是怎么说的?找一个同学读一读。

比拟句子:

a、他搬起一块石头。

b、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c、司马光砸那口缸。

d、司马光用劲砸那口缸。(从这两个句子我们看出来,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词语就能使句子更详细、清晰、明白。)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指导朗读。比拟“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5、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快乐么?应当怎么读这一段?复习生字

学写生字:(别、到)

1、读字

2、分析

3、观看

4、临摹

5、书写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休,设计了抽读生字词,个别朗读自然段,讲故事的活动,激发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大胆猜测、大胆表现,表达了小学生活泼开朗的共性。

在本堂课中,我感到设计得较好的是引导学生思维循循善诱,学习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如:先引导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再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教师范读。整体感知,熟悉生字,学生自由读课文,我给学生提出问题:“司马光在这篇课文里遇到一件怎样的事?”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答复。(司马光和伙伴在花园里玩……掉进了水缸)我又接着问:其他伙伴遇到这件突发大事,有怎样的表现呢?这时学生依据思路,争先恐后的答复: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有的……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举起石头砸缸。)这里为了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司马光”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加深感知。量后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我再把课文延长到生活中,假如这件事发生在同学们身边,你们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说说,再和司马光的方法比拟,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有语文。

在这节课里,也有许多的缺乏之处,如:不能很好的导入课文,组织教学不够抱负。(如:有个别学生不用心听课等。)学生自己读,个别读的时机少,没有把本课的重点词语引导好。如:“一不当心、有的……有的……”这里应当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再延长到生活中,引导学生用身边熟识的字说说,再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司马光》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熟悉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英勇、机灵的品行。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认真观看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熟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英勇、机灵的品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依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日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索。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状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带点字,学生沟通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答复)

2.学习课文其次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拟: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其次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晰。(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毕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当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焦急吗?用焦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沟通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假如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拟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用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用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开心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爱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方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用劲砸

《司马光》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熟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认真观看课文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惊慌,镇静机灵才能想出好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英勇、机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

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惊慌,镇静机灵才能想出好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了解人物

1.导语: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叙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板书课题,请学生读准“司”。告知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出示司马光图片,学生简介)。今日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小教师带读,开火车朗读。

3.全班沟通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4.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师小结:观看图画时我们要根据肯定的挨次,并且注意详略得当。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相机学习词语:

古时候(轻声)一口水缸一不当心举起用劲砸破得救假山

对学生把握不娴熟的词,多读几遍。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忙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3.学习课文其次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索: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其次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4)其次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在理解的根底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索:正值孩子们玩得兴奋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一不当心”是什么意思?平常你有没有一不当心把事情搞砸的状况?谁来读好这词?指名读。试着用这个词语说话。

(2)绽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请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焦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急呢?

(4)用焦急的心情练读。师总结学法: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也能把课文读好。盼望同学们能把这种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沟通。学生答复思索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慧果敢作好铺垫。

5.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朗读课文。

争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在这么危急的状况下,别的孩子是怎么表现的?(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表演读这句话。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1)思索: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慌张?

(2)练习朗读,读出慌张,可怕的语气。想自己曾经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可怕的感觉?试着读出来。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现读。其他们学进展评价。

在这万分紧急的状况下,别的小朋友心里焦急,动作忙乱,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索: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样吗?为什么?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争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拟,“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用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知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争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方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争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6)小组争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慧、果敢的孩子。)

(7)在理解的根底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索: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鄙视、赞美的语气)

(2)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读一读。

四、想象说话,拓展思维

1.小朋友,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方法救这个小朋友?

让学生争论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先同桌相互说说)得出结论:在当时的紧急状况下,司马光的方法是最好最有效的。

2.假设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

3.假设你是边上的小朋友,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确定很快乐,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4.假设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方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特别出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始终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司马光》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事冷静、机灵过人的情感;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和一些词语,熟悉走(走字底);

3)学习并会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4)能依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提醒课题

1)小朋友,今日我们又要学习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22.司马光(齐读)

2)(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出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思索: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2)通过沟通,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

4)用手势告知教师,课文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

5)用引读法学习第一小节。

①从前,有个孩子叫什么?

②什么时候,有个孩子叫什么?

6)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

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其次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他是谁?)

②比拟句子:一天,他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课文其次小节要用他而不用司马光?

③出示练习。

一个小朋友掉到_______里去了。

学习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

④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一读。

⑤齐读第一、二小节。

(2)学习第三、四小结。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a.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

b.看这个练习,想想该怎么填?

________都慌了。司马光_________一块石头,用劲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

②沟通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板书: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习喊。(分析字形)

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试着喊、叫)

③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三小节。

④小朋友们都慌了,假如你在场,你会想什么方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简要板书)

⑤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用劲砸

学习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用劲(找同义词:用力)

⑥用镇静的语气读课文第四小节。

⑦同桌对读第三、四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

2)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司马光用劲砸缸,结果怎样?

②沟通,学习流(看投影片)。

③用轻松开心的语气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想法,概括全文

1)四人小组争论: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2)学习课文,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其次课时(略)】

【附板书】:

22司马光

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

司马光没有慌拿起用劲砸

【附对本课教学的说明】

《司马光》是一篇讲读课文。司马光是900多年前的一个人物。在备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地学,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学到学问,把握一些识字的方法,有获得学问后的愉悦体验。

一、引导学生乐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参加才能获得认知与力量的进展。因此,教师必需创设愉悦情境,注意引导学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生疏的,有些学生连大缸也没见过,课文语言比拟简练抽象。在导入教学时,我用复合投影片让学生比拟形象地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出众才智和意义所在。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详细描述的呢?这样就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课文的需要。

课文第三小节写了小朋友都慌了,叫着,有的跑去找大人。这一节内容假如由教师讲解,学生就会觉得平淡,提不起劲。我让学生说说: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一个个边做动作边喊叫。喊叫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学习语言,而接下去的评价喊叫是否合理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表达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开心中理解了喊、叫的意思,而全体学生都参加了喊叫和评价,也表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原则。

二、指导学生会学。

学生在一堂课上的所得,并不只是书本上的学问,更应当是素养的提高,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形成力量。

课文其次小节有一句话:一天,他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我让学生先读读、想想,比拟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吗?为什么课文中用他而不用司马光。学生通过读,明白两句话是一样的,用他就避开了重复。这中间还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读下文,这是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把握有助于学生阅读力量的提高。

又如课文第三、四小节分别写了小朋友慌了和司马光没有慌的表现。假如由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就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索然无味。我让学生先读读这两节,讲讲读懂了什么?再读读课文,用_____划出小朋友的表现,再用-------划出司马光的表现,然后思索下面这个填空题:()都慌了。司马光()一块石头,用劲()那口缸。通过这样的读读、划划、讲讲、填填,使学生学习、内化了课文语言,学会了读懂课文的方法。通过对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表现的比拟,激发学生学习司马光临危不慌的愿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让学生有利于进展地学。

学会课堂上所教的学问,这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结,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结。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进展,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进展。

在学习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前,我先请学生讲讲他们救小朋友的方法。有的说推缸倒水救人,有的说用绳子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来,也有的说用抽水机将缸里的水抽调,还有的说打110报警电话学生的这些想法有的不合理,有的不符合当时状况,但学生都通过自己的思索有了自己的想法,进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拟自己的想法,进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拟自己的想法与司马光的做法哪一个更适合当时的状况。这样,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力量和初步的规律思维力量,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进展。

《司马光》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叙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镇静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情分析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月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肯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解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简单了。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朗读课文,留意词句间的停顿。

3.借助解释和图片,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释和图画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沟通,理解课文,把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尝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致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司马光对朋友的爱,学习他遇事镇静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学会借助解释,观看插图,结合生活阅历了解文章大意。

难点

把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尝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学预备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师:美妙的品质如同暖和的阳光,带给我们盼望和力气!今日我们就要来熟悉一个具有美妙品质的人

2.教师板书课题

3.师:请大家拿出右手跟随教师的书写笔画进展书空,一笔横折钩,二笔短横,留意起笔要超出第一笔的起笔处,落在中竖线,压着横中线和竖中线和上面的短横对齐写一个小小的口

4.师:我们要想写出美丽的字体就要遵循书写的要求(屏幕显示书写要求),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学案,带着这些要求,根据教师刚刚的提示在田字格里写一写这个半包围构造的生字吧

5.学生书写,教师巡察,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书写拍照上传用PPT投影,请学生起来点评

6.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7.师:读得真洪亮,司马光就是咱们今日这个故事的主角,你们猜猜他姓什么(学生答复)

8.师: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中国的传统文化百家姓(课件出示《姓氏歌》)

9.集体朗读(中国姓氏有许多,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10.师:同学们一个字的姓氏我们称他单姓,像诸葛,东方,这样的两个字的姓氏就叫复姓,司和司马作为单姓和复姓都消失在《百家姓》,刚刚答复司马的同学,恭喜你答对了,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姓司马的名人,如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固然,还有今日我们要了解的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课件出示课题和课文)

11.师:这和我们寻常学习的课文相比,有不同之处吗(课件提示:1看语言和现在说话是否一样2看字数,生明确语言不同,字数很少)教师明确,这种和现代文语言有区分,文字更简洁的文章我们叫它小古文(文言文)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师: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读一读自读提示?(指名读出自读提示)

师: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到102页,带着这些要求自由地读两遍吧!

2.师:已经读了两遍的同学请你们举手告知教师(师环顾全班),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教师也想给大家读来听听,请你们听认真每个字的读音(课件出示课文,师范读一遍)

3.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啊!接下来教师想要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课文,将“庭,瓮,跌,没,皆,弃,持,迸”用红体字标出来)

师:这谁情愿当小教师带着大家拼读一下这几个字?(指名当小教师拼读)

课件出示其中三个后鼻韵母的字

师:刚刚大家拼读的时候这三个后鼻韵母读得好极了,谁情愿给大家再读一下(不够好,来,跟着教师读一下)

课件出示去拼音的八个字

师:这几个字里面躲着一个多音字,请大家找一找

(学生明确“没”)

课件出示没的两个读音以及释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纸,结合释义选择这个多音字正确的读音(指名把正确的读音带到句子里读一读)

课件出示去拼音的八个字

师:来,我们这一组同学开小火车读出这八个字吧

4.(课件出示课文:在“戏于庭”“登瓮”“足跌”“没水中”“皆弃去”“持石”“水迸”下方划上蓝色横线)

师:请大家自由练习读读这几个划横线的短语

师:大家都读得很仔细,我们再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读看吧

5.师:大家现在都已经读准了字词,对读好句子就更有信念了,试试看,教师信任你们确定比第一遍朗读时有了明显的进步

6.(课件出例如句“足跌没水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来,请看大屏幕,我想邀请一个同学和我读一下这两句(指名和教师逐一朗读,学生先读)

师:大家有没有发觉他和我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假如学生读得也很有节奏感可以说:教师觉得他读得棒极了,除了字音标准,你们还知道教师为啥夸他吗)

生答复:语速,快慢等

师:文言文的诵读像我们的乐曲一样,是有节奏的,所以要留意停顿

课件出示带有停顿符号的例句“足跌没水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请大家依据停顿自由读一读这两句

师:谁再来为大家读读这两句(指名两生读)

7.(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符划分的课文)

师:请大家跟着教师有节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篇文言文,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8.课件出示蓝色和红色两种字体的文言文原文

师:你们越来越棒啦,下面我来找一个合作伙伴,我读蓝色局部,你读红色局部

师:你和教师协作读得真有默契,奖卡送给你,下面大家和同桌像我们刚刚那样一人读一句自由练习一下吧!

师:大家练习得怎么样啦?谁能和你的伙伴合作诵读一下呢?(指名2对同桌合作读,随机发放奖卡)

师:刚刚两对小伙伴读得都很不错,我想请全体男生和女生合作一次,让教师看看男生女生谁更棒

9.师:我们班男生女生读得都好极了,既有节奏又有感情,像乐曲一样动人悠扬,不如我们找一首古典乐曲,在曲声中感受传统文化文言文的吧

三、合作探讨,自悟文意(引导学生借助解释,文中插图,联系前后文试着了解故事大意)

1师:同学们在音乐中读得真美啊!下面我们放松一下来做个“连连看”的嬉戏吧

(课件出示五幅图和文字)

师:请同学们看看,每一幅图片都有它的朋友,你能帮它找到吗?

(指名连线,完成嬉戏)

2师:嬉戏做好了,我们来了解一下故事内容吧

3(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和第一句话)

师:教师给大家开个头吧!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做嬉戏,咦,同学们,你们猜教师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庭院里做嬉戏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解释)

(课件出示剩下的四幅图和相关语句)

师:解释可以帮忙我们学习古诗和文言文,请大家结合解释和图片四个同学一小组说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等一会儿请你们派4个同学依据剩下的四幅图谈谈文言文的故事内容

4(逐张出示图片,文言文以及解释,课件上把解释嵌入文言文)指名4个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