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_第1页
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_第2页
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_第3页
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_第4页
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1、穴位贴敷技术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药物组成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4)熨贴法: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3、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目前,有些单位尚在探索“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疗效。4、贴敷时间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5、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6、贴敷部位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施术后处理】1)换药: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2)水泡处理: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注意事项】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2)孕妇、幼儿慎用。3)颜面部慎用。4)糖尿病患者慎用。5)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6)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7)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C,以免烫伤。8)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9)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10)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11)贴敷时间和皮肤反应参见附录B。12)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禁忌】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其他注意事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对贴敷期间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并应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同时,此疗法的使用要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2、中药熨敷技术【目的】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用物准备】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常用药物: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3、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4、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5、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6、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7、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8、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9、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皮肤过敏者禁用。2、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3、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4、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3、冷敷技术

冷敷疗法是用冷的物体放置在人身体的某个部位上,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收缩,起到散热、降温、止血、止痛及防止肿胀等作用的一种方法。【操作方法】治疗时,病人取合适的体位(既能暴露需要冷敷的部位,又能舒适地保持一段时间),将预先准备好的冷敷用具放置在患处,每次冷敷大约20分钟。如果使用冷巾、冷袋者,4-6分钟更换1次,以保证冷敷效果,可延长冷敷时间约至30分钟。冷敷完毕后,用于毛巾将冷敷部位的皮肤擦干。【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症

1、外伤处已出现红肿热痛时,不能再作冷敷。

2、炎症的后期,不宜冷敷。

3、患者在劳累后,感到疲乏时,不宜作冷敷。

4、已有水肿者,不能作冷敷。

5、禁止在心前区(即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处)附近作冷敷,以避免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而发生危险。

6、眼病患者,角膜发炎时,冷敷会加重病情,故不宜用冷敷疗法。

二、注意事项

1、作冷敷时,要了解病人的感觉,观察患处皮肤的反应,如果有感到不适或疼痛,皮肤发灰,出现紫斑或水泡时,应立即停止冷敷。

2、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0分钟为好。如果需要长时间冷敷时,应在每冷敷20分钟后,停敷1小时左右再冷敷,使局部有恢复的时间。

3、对老人、幼儿、身体极虚弱者,或失去知觉,或瘫痪病人要特别小心。

4、一般冷敷不在肢体的末端进行,以免引起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缺血缺氧。

5、对有伤口或手术后以及眼部冷敷,冷敷用具一定要严格消毒使用,以防止污染,引起交叉感染。4、湿敷技术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3心理状况。【目标】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注意事项】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5、熏蒸技术【目的】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等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用物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及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3、眼部熏洗时,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蒸,并用纱布熏洗眼部,稍凉即换,每次15~30分钟。4、四肢熏洗时,将药物趁热倒入盆内,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单围盖后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5、坐浴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上置带孔木盖,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木盖上熏蒸。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中泡洗。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6、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7、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8、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一般为50℃~70℃,以防烫伤。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进行。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5、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6、泡洗技术中药泡洗是用中药煎煮取汁泡洗患处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是我国传统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此法操作简单,防病治病有效,且对人体无不良作用,颇为患者接受。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适应症】应用不同的中药煎汁泡洗,具有广泛适应证:头晕、头痛、失眠、耳鸣、颈椎综合征、神经衰弱;慢性咽炎、鼻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趾甲炎、湿疹足癣、足趾变形、下肢静脉曲张;风湿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中风后遗症、肥胖症;胃下垂、便泌等胃肠道疾病;糖尿病、脑萎缩、老年痴呆症。还可用于美容、除斑。【操作方法】药液准备:将准备好的中药放入2000mL水中武火煎煮40min后,再文火煎至1000mL,取汁后再加水2000mL煎至1000mL,将2份药汁放在盆中浸泡患处,药液以泡过患处为度。并可在浸洗过程中进行局部按摩。时间:每次浸泡20~30min,在晨起或睡前进行,1次/d,7d为1个疗程。【注意要点】泡洗过程中若药液冷却,应加热后再用。饭后不能立即进行泡洗,以免影响消化。因为泡洗可加强胃肠蠕动,为保证泡洗的治疗时间,泡洗前应排尽大小便。泡洗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详细解释泡洗的作用及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不要直接吹风,最好配以柔和的灯光和音乐,让患者心旷神怡,精神放松。水温保持温热,太冷易引起感冒等不适,太热会烫伤皮肤,尤其糖尿病患者浸泡水温更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及足部外伤者不宜泡洗。足部皮肤皲裂者水温不宜太高,泡洗后擦干应涂上凡士林等。冬天应在膝盖上加盖大毛巾保暖,泡洗后立即擦干双脚,冬天注意足部保暖。泡洗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神志、面色、汗出等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并处理。7、中药灌洗肠技术中药保留灌肠法是以中药汤剂直接灌入直肠并保留,由直肠直接吸收药物,使药物直达病所,达到行气活血,温通经络,清热利湿,祛瘀解毒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按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情况。3、心理状况。【目标】1、缓解慢性盆腔炎、带下病所引起的腹痛、白带量多等症。2、缓解“泄泻”引起的腹泻、腹痛、粘性液便等症。【禁忌症】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不宜灌肠。【告知】1、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腹胀或便意感。2、灌肠完毕后卧床休息一小时左右。3、出现腹痛、心慌、气急及时处理。【物品准备】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器一套、弯盘内放消毒肛管(14-16号)、温开水、水温计、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