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知识点大汇总 非常给力_第1页
皮肤性病知识点大汇总 非常给力_第2页
皮肤性病知识点大汇总 非常给力_第3页
皮肤性病知识点大汇总 非常给力_第4页
皮肤性病知识点大汇总 非常给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外用药使用原则:主药的选择根据病因、病机;剂型的选择根据疹型的特点;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表皮组织的细胞类型:角质形成细胞;树枝状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Merkel细胞)皮损类型及描述: (1)皮肤原发损害:斑疹;丘疹;斑块;风团;结节;水疱和大疱;脓疱;囊肿(2)皮肤继发损害:鳞屑;浸渍;糜烂;溃疡;裂隙;表皮抓破即抓痕;痂;瘢痕;苔藓样变;萎缩外用药剂型:粉剂;溶液;洗剂;酊剂;乳剂;糊剂;软膏;油剂天疱疮天疱疮的共同特点:水疱特征: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表皮:抗Dsg抗体;血清:抗Dsg抗体。天疱疮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病理切片观察;皮损中抗体检测(直接免疫荧光);血清中抗体检测(间接免疫荧光);ELISA天疱疮的分类:寻常型(部位:头、口、胸背;皮损:红斑、水疱;病理、组化:水疱于棘层下部,IgG、C3;预后:差);增殖型(部位:间擦部、外阴、肛周、四肢;皮损:水疱不显,肉芽增殖呈乳头瘤状;病理、组化:裂隙、乳头瘤样增生;预后:较好);落叶型(部位:头面、上胸背,粘膜少受累;皮损:疱壁薄易破、黄褐色腻痂、鳞屑;病理、组化:水疱于棘层上部或颗粒层;预后:较好);红斑型(部位:暴露或皮脂腺分布部位;皮损:红斑、鳞屑;病理、组化:水疱于棘层上部或颗粒层;预后:良好);特殊型天疱疮(年龄:中年人为主;大疱:松弛;尼氏征:阳性;分离部位:表皮内;免疫组化:角质形成细胞间;治疗:中大剂量激素)大疱性类天疱疮(年龄:老年人为主;大疱:紧张;尼氏征:阴性;分离部位:表皮下;免疫组化:真表皮交界;治疗:中小剂量激素)大疱性皮肤病的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1.加强营养2.纠正低蛋白血症3.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4.预防感染(2)免疫抑制疗法:1.糖皮质激素2.免疫抑制剂3.抗B细胞mAb(3)免疫球蛋白输注(4)血浆置换疗法结缔组织病的基本特征:(1)自身免疫病的特征:血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2)共同病理改变:淋巴细胞浸润;结缔组织黏液性水肿;纤维蛋白样变性;血管炎红斑狼疮红斑狼疮病因:(1)遗传因素:亲属患病率、同卵双生子、多基因遗传(2)性激素:育龄妇女发病率高、妊娠诱发加重、动物实验(3)环境因素:紫外线照射、药物(青霉素、普鲁卡因胺、肼苯哒嗪)、感染(链球菌、EB病毒)盘状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典型皮损为扁平或微隆起的附有粘着性鳞屑的盘状红斑或斑块,剥去鳞屑可见其下的角栓和扩大的毛囊口,后渐中央萎缩、色素减退,而周围多色素沉着。皮损常累及面部,特别是鼻背、面颊,亦可累及耳廓、唇部、头部,头皮受累可致永久性瘢痕性脱发。自觉症状无或轻微瘙痒灼热感,曝光可使皮损加重或复发。全身症状无或轻微,少数患者可有低热、乏力或关节痛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粘膜损害: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脱发14.SLE(皮疹:蝶形红斑、盘状红斑、肢端红斑、粘膜溃疡;皮疹部位:头面部、四肢;光敏感:是;皮损预后:不留瘢痕;ANA:阳性;LBT:皮损及正常皮肤阳性;浆膜炎:有;关节炎:有;肾脏等:有)DLE(皮疹:盘状红斑、粘膜溃疡;皮疹部位:头面;光敏感:是;皮损预后:瘢痕;ANA:少数阳性;LBT:皮损阳性;浆膜炎:无;关节炎:无;肾脏等:无)皮肌炎皮肌炎临床表现:(1)皮肤表现:眶周紫红色斑(以双上睑为中心的紫红色水肿性红斑片);Gottron丘疹(指、肘、膝关节侧面对称的、散在的、扁平的紫红色、糠状鳞屑性丘);皮肤异色症(面、颈、上胸躯干部在红斑鳞屑基础上逐渐出现褐色色素沉着、点状色素脱失、点状角化、轻度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其他:血管炎、前胸后背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2)肌炎表现:主要累及横纹肌,亦可累及平滑肌。表现为受累肌群的无力、疼痛和压痛。最常侵犯的肌群是四肢近端肌群、肩胛肌、颈部和咽喉部肌群。出现无力、疼痛;上肢上举困难;站立和行走困难;握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和心肌。(3)伴发恶性肿瘤扁平苔藓的临床表现:好发于四肢屈侧。典型皮损为高起的紫红色扁平丘疹,多角形、圆形,境界清楚,表面有蜡样薄膜,可见细浅的网状条纹,为特征性皮损,急性期可出现同形反应。常伴瘙痒。可累及口腔颊粘膜,呈白色网状条纹。头皮损害可造成永久性脱发,甲受累可引起甲板增厚或变薄,出现纵沟、纵嵴、翼状胬肉,还可引起甲萎缩、脱甲。慢性病程反复发作疱疹单纯疱疹临床表现:(1)发病部位:以口周、鼻腔、生殖器等处好发(2)皮损特点:群集性小水疱带状疱疹临床表现:(1)好发部位: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腰骶神经支配区域(2)皮损特点:簇集单侧带状分布小水疱(不超过身体中线)、神经痛、终身免疫带状疱疹治疗:抗病毒:早期、足量;止痛及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防治并发症;局部治疗:干燥、消炎;理疗。荨麻疹21.荨麻疹的临床表现:自觉症状:瘙痒,可伴烧灼或剌痛感。其它症状:主要见于急性荨麻疹: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严重者可伴心慌、烦躁甚至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因细菌感染如败血症所致急性荨麻疹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荨麻疹的基本分型:根据病程进行分类:(1)急性荨麻疹:起病急,除皮肤症状外,有时可伴有消化道症状,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2)慢性荨麻疹:发疹可时轻时重,全身症状轻微,皮损反复发作,病程超过6周,病情迁延可达数月至数年皮肤划痕试验阳性结果为三联反应:红色线条、周围红晕、条形风团。皮肤划痕症可以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湿疹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1、皮损呈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并存2、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境界,对称发病泛发全身3、炎症明显,湿润糜烂,反复发作4、自觉灼热及剧烈瘙痒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致病程迁延所致)的临床表现:皮损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慢性湿疹(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转变而来)的临床表现:1、多局限手、小腿、肘窝、阴囊、女阴等处,境界明显,炎症不显著2、皮肤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表面附有糠皮状鳞屑,伴血痂、抓痕、色素沉着,皮损上仍可出现急性湿疹改变3、慢性病程,时轻时重,无规律性,精神紧张时加重27.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疹的鉴别:接触性皮炎:病因:接触物,病因易查;部位:接触部位;皮损性质:单一型,灼痒,疼痛;病程:短,易于治愈;预后:不再接触,不复发(2)急性湿疹:病因:病因复杂,不易追查;部位:无一定部位,对称分布;皮损性质:多形性,边缘不清,剧烈搔痒;病程:易转为慢性;预后:易于复发慢性湿疹:病史:常因急性湿疹转变;皮损: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不显著,有色素沉着;部位:任何部位;病程:反复发作(2)神经性皮炎:病史:先有痒感,搔抓后出疹;皮损:圆形及多角形扁平丘疹,形成苔藓样变;部位:颈、肘、膝伸侧及腹内侧多见;病程:慢性经过皮炎特应性皮炎“异位性"含义:①常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②对异种蛋白过敏③血清中IgE水平升高④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特应性皮炎临床表现:婴儿期:表现为典型的婴儿湿疹,病情较重,渗出明显。儿童期:四肢屈侧呈皮肤粗糙、肥厚;明显抓痕及色素沉着。成人期:慢性苔藓化皮损,头面部、颈部及肘膝关节屈侧,对称分布,色素沉着、抓痕。特应性皮炎治疗方法:(1)全身治疗:1)抗组织胺类药2)一种或二种并用3)产生耐药性时更换它种4)(拮抗H1受体)+(拮抗H2受体)并用5)静注葡萄糖酸钙、硫代硫酸钠6)慎用激素7)合并感染选用抗菌素(2)局部治疗:1)溶液、洗剂、糊剂、油剂、霜剂或软膏2)类固醇激素霜剂封包3)贴含有激素的硬膏4)32磷90锶5)激素局封接触性皮炎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1.寻找病因,去除致病原,大量清水将接触物冲洗2.避免搔抓,禁用肥皂水及热水烫洗,避免再接触任何刺激物(2)全身治疗:1.抗组织胺类制剂2.静推10%葡萄糖酸钙、硫代硫酸钠3.维生素C口服或静滴4.重症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5.继发感染用抗生素(3)局部治疗:1.皮炎肿胀渗液:溶液、油剂2.水肿、红斑、丘疹、水疱无渗液:洗剂、乳剂3.亚急性期:氧化锌糊膏、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25%糠馏油或黑豆油泥膏4.感染用抗菌药膏(1)变应性接触性皮炎:H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分为:致敏期(4-20天)、潜伏期、发病期(7-14天)。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染发液、油漆、杀虫剂、漆木、眼镜架。轻者:充血,境界清楚的红斑。重者:丘疹、水疱或大疱、糜烂、渗出(2)原发刺激性皮炎:细胞毒性或腐蚀刺激性物质。强酸、强碱T蛋白凝固、细胞坏死。无个体选择性,无潜伏期。坏死或溃疡,疏松部位皮肤水肿异常显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表现:多见于3个月内的婴儿,起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耳等处的化脓性感染。初为口周、眼周红斑——速波及躯干、四肢——大片红斑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征(+)——大片表皮松解、糜烂(烫伤样外观)——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皮损有明显疼痛和触痛——口周放射状裂纹——无口腔粘膜损害一一1-2W后干燥痊愈。重者可伴败血症、肺炎,危及生命。(1)毛囊炎:好发部位:头面部、颈部、臀部、外阴。皮损特征:红色毛囊性丘疹——脓疱——结痂——不留瘢痕。(2)疖:好发部位:头面部、颈部、臀部。皮损特征:毛囊性炎性丘疹——基底浸润——结节——红肿热痛——波动感——脓栓——脱落——愈合,多单发。疖病:数目较多且反复发生,经久不愈。(3)痈:好发部位:颈、背、臀和大腿等处。皮损特征:多个相邻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症互相融合,弥漫性炎性硬块——界限不清——蔓延——化脓、中心软化坏死——多个脓栓——脱落,溃疡。严重者可伴全身中毒症状,并发败血症。(1)丹毒:累及皮肤深部组织及淋巴管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病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诱因:足癣、甲真菌病、小腿溃疡、鼻炎、慢性湿疹等。促因:糖尿病、慢性肝病、营养不良等。临床表现:好发部位:面部、小腿、足背等,单侧性。典型皮损特点:水肿性红斑——界清——表面紧张发亮——向四周扩展——4-5天达高峰——消退后轻度色沉、脱屑,伴全身中毒症状和附近淋巴结肿大。(2)蜂窝织炎:累及皮肤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病因:溶血性链球菌和金葡菌。继发于外伤、溃疡、其他局限性化脓性感染等。临床表现:好发部位:四肢、面部、外阴和肛周等。典型皮损特点:弥散性、水肿性、浸润性红斑——界不清——皮温增高——皮损中央红肿明显,严重者形成深部化脓和组织坏死。急性期:疼痛、高热、寒战、全身不适。慢性期:硬化萎缩。银屑病银屑病特点:原因不明;无传染性;慢性易复发;冬重夏轻;红斑鳞屑性皮肤病。银屑病三个基本特征:(1)银白色鳞屑(蜡滴现象):在界线清楚的、有炎性红晕的斑片上,覆盖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2)薄膜现象:轻刮表面鳞屑,露出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这是表皮内的棘细胞层(3)点状出血(Auspitz征):刮除薄膜,即到达真皮乳头层的顶部,此处毛细血管被刮破,出现小出血点寻常性银屑病诊断要点:1、初发T针头至扁豆大的炎性扁平丘疹T钱币大或更大淡红色浸润斑,境界明显T上覆多层云母状银白色鳞屑(蜡滴现象)2、薄膜现象、点状出血(Auspitz现象)3、临床分期:进行期(新疹不断出现;旧疹继续扩大;邻近皮损常相互融合;炎症加剧,鳞屑增厚;自觉搔痒)、静止期(病势停止扩展,炎症减轻)、退行期(皮疹缩小变平,周围出现白晕;中心消退形成环状;可遗留脱色斑,或色素沉着斑)4、好发部位:多见于四肢伸侧,特别在肘膝关节面,常左右对称。掌、跖少见。阴茎或包皮内者,为境界明显,有光泽缺乏鳞屑的红色浸润斑块。发于头皮毛发呈束状。5、指(趾)甲受累:轻者:“顶针”状小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减退、纵嵴、甲沟甲6、急性发作,慢性经过:倾向复发、冬重夏轻。脂溢性皮炎:患者多为脂溢性体质。头部多见,亦可见腋窝、外阴、肩胛区。鳞屑略呈黄色油脂状,痒感较重。无束状发,伴有脱发。真菌阴性。二期梅毒疹:泛发、对称。传染性强。皮疹多形性。掌跖领圈样脱屑、不融合。外阴扁平湿疣。粘膜覆灰白色膜状物。玫瑰糠疹:病因不清,春秋季多见。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常见皮损母斑,子斑,较母斑小,椭圆形,长轴与皮纹走行一致中心。病程4〜8周可自行消退。不复发。体癣:好发于面部、躯干。皮损呈环状边缘有小丘疹或小疱。互相融合成多环形。损害中央发生新疹而形成同心环形。剧痒。直接镜检及培养,真菌阳性。(1)黄癣:发病:儿童多见;皮损:黄痂、鼠尿味;预后:永久疤痕;镜检:发内菌丝(2)白癣:发病:儿童;皮损:鳞屑、断发;预后:青春期自愈;镜检:发外孢子(3)黑点癣:发病:儿童;皮损:黑点状毛根;预后:黑点状毛根;镜检:发内孢子猩红热样红斑特点:大片潮红的基底上出现细小的红斑,皮疹很象猩红热。麻疹样红斑特点:密集的细小红斑,疹间皮肤正常,发热等全身症状较轻,无Koplik氏斑药疹重症药疹的治疗:①加强护理,高蛋白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流质饮食。保暖、防寒、防止褥疮,保持大便通畅②早期给予足量皮质类固醇激素③防止继发感染④主意电解质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⑤加强支持疗法⑥主意全身各脏器情况⑦皮损处理,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药疹的治疗原则:1.停用可疑药物2.促进体内药物排泄3.控制并消除药物反应4.对症及支持治疗5.防治并发症。49•吉海反应:条件:青霉素治疗。机制:螺旋体溶解引起。时间:首次用药后3〜12小时。表现:流感样症状、原损害加重。防治:糖皮质激素、青霉素小量。哈钦森三联征:哈钦森齿,神经性耳聋,间质性角膜炎。1、 皮肤病诊断原则:采集完整的病史;原发疹、继发疹动态的完整采集;皮肤损害与各系统的联系。2、 外用药使用原则:主药的选择根据病因、病机;剂型的选择根据疹型的特点;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主意事项。3、 表皮组织的细胞类型:角质形成细胞;树枝状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Merkel细胞)4、 皮损类型及描述:(1)皮肤原发损害:斑疹;丘疹;斑块;风团;结节;水疱和大疱;脓疱;囊肿(2)皮肤继发损害:鳞屑;浸渍;糜烂;溃疡;裂隙;表皮抓破即抓痕;痂;瘢痕;苔藓样变;萎缩5、 外用药种类:(1)止痒药:作用机制:1.刺激止痒药2.抑制末梢感觉神经药3.抗组胺止痒药4.消炎止痒药(2)收敛药:作用机制:1.凝固蛋白、减轻炎症2.防腐作用3.抑制腺体分泌(3)角质促成剂:作用机制:1.促进正常角化2.消炎3.间接止痒作用(4)角质松解剂:作用机制:促使角质层松解脱落6、 外用药剂型:粉剂;溶液;洗剂;酊剂;乳剂;糊剂;软膏;油剂7、 皮肤的功能:(1)皮肤的吸收功能:1.皮肤的结构和部位2.角质层的水合程度3.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4.外界环境因素(2)皮肤的免疫功能,屏障功能,感觉功能,分泌排泄功能,体温调节功能,代谢功能,8、天疱疮的共同特点:水疱特征: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表皮:抗Dsg抗体;血清:抗Dsg抗体。9、天疱疮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病理切片观察;皮损中抗体检测(直接免疫荧光);血清中抗体检测(间接免疫荧光);ELISA10、天疱疮的分类:寻常型(部位:头、口、胸背;皮损:红斑、水疱;病理、组化:水疱于棘层下部,IgG、C3;预后:差);增殖型(部位:间擦部、外阴、肛周、四肢;皮损:水疱不显,肉芽增殖呈乳头瘤状;病理、组化:裂隙、乳头瘤样增生;预后:较好);落叶型(部位:头面、上胸背,粘膜少受累;皮损:疱壁薄易破、黄褐色腻痂、鳞屑;病理、组化:水疱于棘层上部或颗粒层;预后:较好);红斑型(部位:暴露或皮脂腺分布部位;皮损:红斑、鳞屑;病理、组化:水疱于棘层上部或颗粒层;预后:良好);特殊型12、 大疱性皮肤病的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1.加强营养2.纠正低蛋白血症3.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4.预防感染(2)免疫抑制疗法:1.糖皮质激素2.免疫抑制剂3.抗B细胞mAb(3)免疫球蛋白输注(4)血浆置换疗法13、 结缔组织病的基本特征:(1)自身免疫病的特征:血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2)共同病理改变:淋巴细胞浸润;结缔组织黏液性水肿;纤维蛋白样变性;血管炎14、 红斑狼疮病因:(1)遗传因素:亲属患病率、同卵双生子、多基因遗传(2)性激素:育龄妇女发病率高、妊娠诱发加重、动物实验(3)环境因素:紫外线照射、药物(青霉素、普鲁卡因胺、肼苯哒嗪)、感染(链球菌、EB病毒)15、 盘状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典型皮损为扁平或微隆起的附有粘着性鳞屑的盘状红斑或斑块,剥去鳞屑可见其下的角栓和扩大的毛囊口,后渐中央萎缩、色素减退,而周围多色素沉着。皮损常累及面部,特别是鼻背、面颊,亦可累及耳廓、唇部、头部,头皮受累可致永久性瘢痕性脱发。自觉症状无或轻微瘙痒灼热感,曝光可使皮损加重或复发。全身症状无或轻微,少数患者可有低热、乏力或关节痛等。16、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粘膜损害: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脱发17、 SLE(皮疹:蝶形红斑、盘状红斑、肢端红斑、粘膜溃疡;皮疹部位:头面部、四肢;光敏感:是;皮损预后:不留瘢痕;ANA:阳性;LBT:皮损及正常皮肤阳性;浆膜炎:有;关节炎:有;肾脏等:有)DLE(皮疹:盘状红斑、粘膜溃疡;皮疹部位:头面;光敏感:是;皮损预后:瘢痕;ANA:少数阳性;LBT:皮损阳性;浆膜炎:无;关节炎:无;肾脏等:无)26、病情严重、伴有休克或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的处理: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针0.51.0ml;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其它处理:吸氧、升压、必要时气管切开等。30、(1)接触性皮炎:病因:接触物,病因易查;部位:接触部位;皮损性质:单一型,灼痒,疼痛;病程:短,易于治愈;预后:不再接触,不复发(2)急性湿疹:病因:病因复杂,不易追查;部位:无一定部位,对称分布;皮损性质:多形性,边缘不清,剧烈搔痒;病程:易转为慢性;预后:易于复发31、(1)慢性湿疹:病史:常因急性湿疹转变;皮损: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不显著,有色素沉着;部位:任何部位;病程:反复发作(2)神经性皮炎:病史:先有痒感,搔抓后出疹;皮损:圆形及多角形扁平丘疹,形成苔藓样变;部位:颈、肘、膝伸侧及腹内侧多见;病程:慢性经过32、 特应性皮炎“异位性”含义:①常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②对异种蛋白过敏③血清中IgE水平升高④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3、 特应性皮炎临床表现:婴儿期:表现为典型的婴儿湿疹,病情较重,渗出明显。儿童期:四肢屈侧呈皮肤粗糙、肥厚;明显抓痕及色素沉着。成人期:慢性苔藓化皮损,头面部、颈部及肘膝关节屈侧,对称分布,色素沉着、抓痕。34、 特应性皮炎治疗方法:(1)全身治疗:1)抗组织胺类药2)一种或二种并用3)产生耐药性时更换它种4)(拮抗H1受体)+(拮抗H2受体)并用5)静注葡萄糖酸钙、硫代硫酸钠6)慎用激素7)合并感染选用抗菌素(2)局部治疗:1)溶液、洗剂、糊剂、油剂、霜剂或软膏2)类固醇激素霜剂封包3)贴含有激素的硬膏4)32磷90锶5)激素局封35、 接触性皮炎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1.寻找病因,去除致病原,大量清水将接触物冲洗2.避免搔抓,禁用肥皂水及热水烫洗,避免再接触任何刺激物(2)全身治疗:1.抗组织胺类制剂2.静推10%葡萄糖酸钙、硫代硫酸钠3.维生素C口服或静滴4.重症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5.继发感染用抗生素(3)局部治疗:1.皮炎肿胀渗液:溶液、油剂2.水肿、红斑、丘疹、水疱无渗液:洗剂、乳剂3.亚急性期:氧化锌糊膏、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25%糠馏油或黑豆油泥膏4.感染用抗菌药膏36、 (1)变应性接触性皮炎:H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分为:致敏期(4-20天)、潜伏期、发病期(7-14天)。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染发液、油漆、杀虫剂、漆木、眼镜架。轻者:充血,境界清楚的红斑。重者:丘疹、水疱或大疱、糜烂、渗出(2)原发刺激性皮炎:细胞毒性或腐蚀刺激性物质。强酸、强碱T蛋白凝固、细胞坏死。无个体选择性,无潜伏期。坏死或溃疡,疏松部位皮肤水肿异常显著。37、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表现:多见于3个月内的婴儿,起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耳等处的化脓性感染。初为口周、眼周红斑——速波及躯干、四肢——大片红斑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征(+)——大片表皮松解、糜烂(烫伤样外观)——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皮损有明显疼痛和触痛——口周放射状裂纹——无口腔粘膜损害一一1-2W后干燥痊愈。重者可伴败血症、肺炎,危及生命。38、(1)毛囊炎:好发部位:头面部、颈部、臀部、外阴。皮损特征:红色毛囊性丘疹——脓疱——结痂——不留瘢痕。(2)疖:好发部位:头面部、颈部、臀部。皮损特征:毛囊性炎性丘疹——基底浸润——结节——红肿热痛——波动感——脓栓——脱落——愈合,多单发。疖病:数目较多且反复发生,经久不愈。(3)痈:好发部位:颈、背、臀和大腿等处。皮损特征:多个相邻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症互相融合,弥漫性炎性硬块——界限不清——蔓延——化脓、中心软化坏死——多个脓栓——脱落,溃疡。严重者可伴全身中毒症状,并发败血症。39、(1)丹毒:累及皮肤深部组织及淋巴管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病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诱因:足癣、甲真菌病、小腿溃疡、鼻炎、慢性湿疹等。促因:糖尿病、慢性肝病、营养不良等。临床表现:好发部位:面部、小腿、足背等,单侧性。典型皮损特点:水肿性红斑——界清——表面紧张发亮——向四周扩展——4-5天达高峰——消退后轻度色沉、脱屑,伴全身中毒症状和附近淋巴结肿大。(2)蜂窝织炎:累及皮肤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病因:溶血性链球菌和金葡菌。继发于外伤、溃疡、其他局限性化脓性感染等。临床表现:好发部位:四肢、面部、外阴和肛周等。典型皮损特点:弥散性、水肿性、浸润性红斑——界不清——皮温增高——皮损中央红肿明显,严重者形成深部化脓和组织坏死。急性期:疼痛、高热、寒战、全身不适。慢性期:硬化萎缩。40、银屑病特点:原因不明;无传染性;慢性易复发;冬重夏轻;红斑鳞屑性皮肤病。41、寻常型银屑病病理:1、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2、颗粒层减少或消失3、棘细胞层增厚,真皮乳头顶端的棘细胞层变薄,表皮突向下延伸成杵状4、真皮乳头内血管随乳头水肿接近皮肤表面42、银屑病三个基本特征:(1)银白色鳞屑(蜡滴现象):在界线清楚的、有炎性红晕的斑片上,覆盖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2)薄膜现象:轻刮表面鳞屑,露出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这是表皮内的棘细胞层(3)点状出血(Auspitz征):刮除薄膜,即到达真皮乳头层的顶部,此处毛细血管被刮破,出现小出血点44、脂溢性皮炎:患者多为脂溢性体质。头部多见,亦可见腋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