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上戈乡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上戈乡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上戈乡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上戈乡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上戈乡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上戈乡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A.面粉、纺织等行业发展最快B.重工业发展迅速C.完全摆脱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参考答案:A中国民族工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投资少、见效快的轻工业发展迅速。所以,B、C、D三项都不正确。2.西方史学家评论苏联经济体制:“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余粮收集制②取消商品贸易③实行固定的粮食税④国民经济比例失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参考答案:D3.2001年11月,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有利于中国①扩大就业②减少国际竞争③更好地利用外资④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C4.2010年,为推进太原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太行路(东中环路),太原市政府向某世界组织贷款1.5亿美元。该组织是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世界银行向成员国贷款,促进该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材料“太原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属于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稳定国际汇率,加强国际间货币合作,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故B项错误;关贸总协定是通过谈判消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而设立,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是各国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故D项错误。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5.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A.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B.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C.法德代议制的形式有别D.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德国和法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同特点,尤其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选择办法的重大不同,法德都是资本主义国家,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看出德国仍然实行君主制,排除B,题干没有涉及法德代议制形式等相关内容,实际两国之所以有这种不同,是因为德国专制力量较强大,法国民主力量较强大,所以答案为D。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德两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解题关键是结合法德两国的具体国情分析。6.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该条约签订后A.沙俄侵占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B.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开始渗入内地C.列强在华办厂合法化D.北京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参考答案:D【详解】“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是《辛丑条约》签订中内容。该条约中规定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故D项正确。A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签订系列条约;B和C都是《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7.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制,下列体现中西合壁特点的服饰是A.中山装

B.西装

C.长袍

D.马褂参考答案:A8.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D.美苏争霸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抗日战争。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红军长征是北上而不是南下,C、D两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节节败退,被迫退守西南,故B项符合题意。9.下表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

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年代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184932817796923

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B.“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C.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D.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参考答案:A【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农业税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说明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体现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故A项正确。表格反映的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不能说明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故BD两项错误。清政府在1895年《马关条约》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需要掌握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10.下面是关于古代雅典陶片放逐法的一幅漫画。这反映出A.公民在审判时总能团结一致B.陶片放逐法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理念C.公民既是立法者又是审判者D.该方式一定意义上维护了雅典民主参考答案:D【详解】公民代表不同的阶层的利益,不可能总能团结一致,排除A;陶片放逐法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理念,排除B;陶片放逐法是一种民主监督机制,材料反映公民既是监察者又是审判者,排除C;陶片放逐法有利于淘汰那些没有维护公民利益的官员,反对有损公民利益的行为,同时可以约束官员的行为,消除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正常民主秩序的维护,故选D。1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参考答案:A12.史学界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既显示出旧时代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又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下列措施反映其新时代特征的是A.不敬祖先,只拜一真神B.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C.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D.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参考答案:C【详解】《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故答案为C项。信仰上帝与“新时代特征”无关,排除A项;B项措施巩固了小农经济,不符合“新时代特征”,排除;D项主张区分贵贱尊卑,与“新时代特征”无关,排除。【点睛】《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来振兴太平天国,得到洪秀全的赞同,以太平天国官书发行。《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的出现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13.同是康熙帝的左膀右臂重臣明珠、索额图曾被称为“明相”,“索相”,其实际职务应为A.丞相

B.宰相

C.内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参考答案:C14.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参考答案:C15.1980年,中国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三通”限制逐渐放松,“三通”指的是①、通话

②、通邮

③、通航

④、通商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C16.《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经济大危机期间,为解决农业危机,罗斯福实施了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的举措,故本题应选A项;B.C.D三项均为罗斯福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举措,与题目中的农业危机无关,故排除。17.《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C.承认了土地私有D.井田制遭到破坏参考答案:D【详解】从“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政令不信”可知,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而“公田不治”也反映了作为周朝经济基础的井田制也逐渐瓦解。故D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上下相诈”侧面反映周朝礼制破坏,排除B;而“公田不治”侧面反映了土地私有,排除C。18.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确定了美元在战后到60年代时期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后来导致该体系崩溃的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受阻,西欧和日本的实力逼近美国。最后美元两度贬值,被马克和日元所取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材料表明A.德日两国取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B.固定汇率制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C.浮动汇率制使汇率稳定,风险降低D.美国金融、经济实力绝对优势丧失参考答案:D【详解】由材料“西欧和日本的实力逼近美国。最后美元两度贬值,被马克和日元所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原因是美国的金融、经济实力丧失了绝对的优势,无力维持美元—黄金本位制的稳定,故D正确;材料“西欧和日本的实力逼近美国”,并未取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故A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是美国势力的衰弱导致的,不是固定汇率,故B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19.欧洲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事件是()①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正义者同盟成立③英国宪章运动爆发④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⑤《共产党宣言》发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参考答案:C20.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其铭文内容有助于①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 ②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③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 ④研究中国“德治”思想的渊源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A考点:西周时期的思想。虽然从实物本身可以了解青铜器的生产水平,但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相关内容,所以②不正确;材料中的文字是铸在青铜器上的,不是铸在甲骨上,所以③不正确。从材料“天命禹尃(敷)土……”可以看出①正确;从“益求懿德…”等文字中可以看出④项正确。21.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C.农村商品经济发达D.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参考答案:B题干大意是:一个妇人每天纺棉三两,一个月能够纺出二匹布,连续纺织几个月,可以提供几个人的生活用度,剩余的或者换成钱来买米,或者缴纳赋税。题干信息并未就农本商末观念的变化展开论述,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这是其封闭性的体现,但从“换钱易粟”来看,小农经济又有对外交流、交换的成分,并非是完全封闭的,故B项正确。仅仅从一个个例无法看出商品经济是否发达,故C项错误。家庭手工业一直作为农业的副业而存在,仅仅从题干无法看出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故D项错误。22.中国皇帝说朕即国家,宣扬君权神授;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下列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皇帝的命令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B.古代中国和罗马的皇帝都拥有至高无上,超越法律的权力C.法律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服务的D.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都没有法律,只有皇帝的命令参考答案:D考查罗马的法律。材料“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强调的是皇帝的意志至高无上,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罗马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不对的,在古代人治社会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皇权至上并不妨碍重视法律,罗马就是典型的例子,故应选D。23.麦迪逊解释出:“本宪法和合众国依此制定的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而缔结或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本国的最高法律:各州法官必须受其约束,而不问该州的宪法或法律是否与此相抵触。”麦迪逊这段话最能体现的原则是A.分权制衡原则B.联邦制原则C.民主原则D.主权在民原则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根据合众国的权力而缔结或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本国的最高法律”、“各州法官必须受其约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揭示的就是地方要服从于中央,这体现的就是联邦制原则,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分权制衡”,这属于联邦中央内部的权力分割,排除A;C项与材料的描述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无从体现“主权在民”,排除D。故选B。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24.纵观明代历史,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现象。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参考答案:B25.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的主张。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参考答案:D26.“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桑蚕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参考答案:B古代棉花的种植。从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棉花已经广泛的种植,成为了百姓的日常布料,故选B。A项表述不全面;CD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未体现。27.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参考答案:C材料中的“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说明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没有反映;D项不符合材料,材料所述为作用减弱,并非“民众观念西化”,故排除ABD项。28.《论语·八佾》中记录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荀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节之。”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①“周监于二代”中的“二代”是指夏商两代②“吾从周”是指孔子尊崇周礼③夏商政治文化已成熟④《荀子》指出了礼乐制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大意是说:周礼是借鉴于夏礼和殷礼,并在夏礼和殷礼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多么丰富完备啊?我遵从周礼,因此①②正确,题干认为周礼丰富完备,而不是夏商政治文化完备,故③错误;“由士以上则必以礼节之”可以看出礼乐制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故④正确,因此答案为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29.纵观明代历史,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现象。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A.“中朝”的决策

B.内阁的作用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参考答案:B30.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的局面,但后来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改变“天下为公”这一局面的人物是A.禹

B.启

C.商

D.汤参考答案:B考查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依据所学,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故应选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相互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国别案例妥协表现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美国1787年宪法

法国1875年宪法

中国中国统一大业

亚非万隆会议

美苏古巴导弹事件

其他

参考答案:

国别案例妥协表现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中心,保留国王,国王“统而不治”。美国1787年宪法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②国会议员选举兼顾大、下州利益。③保留奴隶制和赞同国家统一,南北州相互妥协。法国1875年宪法赞同共和制,保留贵族特权(或参议院权力较大)中国中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兼顾各方利益亚非万隆会议亚非国家接受中国代表团“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美苏古巴导弹事件苏联从古巴撤除导弹,美国不再颠覆古巴政权,避免了世界大战其他

有理也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相互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结合英国、美国、法国、中国、亚非、苏美等相关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3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的全球化和与之相伴的区域集团化。请回答:(1)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请问支撑这一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3分)(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原因有哪些?(4分)(3)

当今世界正逐渐形成一个欧美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请指出其表现。(4分)参考答案:答案:(1)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3分)(2)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两极格局的结束消除政治障碍。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扩大。(4分)(3)表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列举两例即可,2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材料五:“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的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请回答:⑴材料一中的杂志是何年由谁创办的?杂志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后期主要以宣传什么思想为主?(6分)⑵材料二人物是谁?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有何贡献。(3分)⑶材料三人物是谁?他在新文化运动中又有何贡献?(3分)⑷材料四是什么事件?它与新文化运动有何联系?(3分)⑸材料五毛泽东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进行的评价?概括毛泽东这段话的观点。(4分)参考答案:答案:⑴1915年,陈独秀;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⑵《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