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材分析-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_第1页
高一化学教材分析-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_第2页
高一化学教材分析-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_第3页
高一化学教材分析-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_第4页
高一化学教材分析-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

化学1化学2模块建构思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核心的化学概念和原理一级内容主题认识化学科学实验化学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必修模块内容简介模块建构思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一级内容主题认识化学科学物质必修模块的功能定位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是高中化学课程为全体学生打下共同基础的具体体现和保证。必修化学模块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

必修化学功能决定了课程内容面广而不深挖。课程设计取向应该是多元的,这就要求必修化学不能只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必修模块的功能定位■

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主题3常见无机物■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探究,了解钠、铝、铁、铜

元素化合物: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核心知识与现行课程相比,有什么变化?按照什么样的体系结构将这些元素化合物的内容组织起来?元素化合物:核心知识与现行课程相比,有什么变化?不再分“律前元素”和“律后元素”;不再“跑族”;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从单一的物质中心模式到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显著变化不再分“律前元素”和“律后元素”;显著变化概念理论: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电离怎样编排这些概念理论知识?这些概念理论知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概念理论:怎样编排这些概念理论知识?过程方法■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在教材中怎样落实这些内容?除此之外,还应有什么过程方法?过程方法■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都有哪些?教材中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和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

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合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局限和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

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化学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发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必需的。

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生动载体。

因此,将具有STS涵义的内容列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化学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具

怎样将这些内容组织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落实课标的基本要求和意图?怎样将这些内容组织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落实三个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分散编排集中编排钠氯铁碳氮硫(第三章)硅铝硅(第四章)铜方法平台理论平台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章)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两个角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第二章)化学1整体框架与内在联系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分散编排集中编排钠铁碳铝方法平台理论平台研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案例:金属钠和氯气本章整体框架与内在联系认识化学科学化学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和探索空间化学研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定量研究——化学计量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化学研究的其他方法(假说、模型)物质的量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案例:金属钠和氯气本章整体框架与内在联系认识化学科学化学研究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古代、近代、现代化学)

化学—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化学与职业及高中化学课程选修指导化学科学的价值——一门有创造性、实用的科学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认识分子创造新分子在微观层次上操纵分子原子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本节教材主线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化学—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自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1.能例举一些对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成就。2.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发展趋势。3.举例说明化学科学与生活生产科技进步及其个人的关系。本节评价标准建议第1节1.能例举一些对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成就唤起学生对化学的已有认识补充提问(如:让学生列举身边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实)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唤起学生对化学的已有认识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第1节走进化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趋势教材选取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教师可适当补充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的特点,教师可选择性介绍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使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的特点,教师可选择性介绍引导学生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关注化学引导学生从“化学与生活”的角度关注化学引导学生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关注化学引导学生从“化学与生活”的角引领学生了解高中化学课程模块引领学生了解高中化学课程模块关于本节教材的教学吸引学生关注,引领学生进入化学科学开展好交流研讨活动关于本节教材的教学吸引学生关注,引领学生进入化学科学开展好交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材主线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搭建方法平台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观察实验比较分类Na的物理性质及与水的反应Na与氧气的反应Na与铁性质的比较氯气性质的预测氯气性质的探究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材主线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能说出研究物质性质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程序,并体会它们的意义。2.能初步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和基本程序研究金属钠和氯气的性质。3.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硬度等)认识钠和水、氧气等的化学反应并会书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4.能说出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等)认识氯气和金属、碱的化学反应并会书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5.能利用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本节评价标准建议第2节1.能说出研究物质性质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程序,并体会它们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方法的学习在于体验知识和方法的两条线索并进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方法的学习在于体验知识和方法的两条线索教学建议:先让学生回忆在初中化学中是按照什么程序来进行的?并不是一开始就要学生得出教材中的程序。教学建议:设计意图教学思路设计意图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进行考查关于过氧化钠的主要性质是要求的,修订的教材正文中有方程式

原则上要求学生亲自实践

该栏目作用:对习题进行解释说明,指明习题的意图。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进行考查关于本节教材的教学落实过程方法,避免方法和物质性质的学习两层皮知识点要求过氧化钠的性质了解主要性质钠盐的性质此处不涉及氯气与碱的反应了解,方程式要求内容的深广度关于本节教材的教学落实过程方法,避免方法和物质性质的学习两层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看法

教材特点不足或偏见(1)认为其在必修化学教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是新课程中实现过程方法目标的重要载体;(2)本节教材内容将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将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化学;(3)本节教材中的栏目设置给教师的教学设计带来了方便,每一个栏目都给教师展示了教学活动进行的一种可行方式;(4)本节教材实现了化学知识和过程方法内容的融合统一,充分开发和挖掘了钠与氯气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多重教学功能;(5)教材设计很有新意,我们可以利用丰富的化学实验进行学习,印象深刻。(1)本节教材内容容量大,在计划的学时内无法完成教学;(2)钠和氯气的知识学习不系统;(3)无法体会教材编写的明线和暗线的意图;(4)氯气有毒,不能让学生进行动手的实验活动探究;(5)“身边的化学”栏目内容很好,但教学中不好把握深广度;(6)习题中出现过氧化钠,而正文中没有。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看法教材特点不足或偏见(1

学生学习完本节后,在调查与访谈中,学生兴奋不已,他们认为本节教材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学会了怎样去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并对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有了了解,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在初中都见过,但是他们并没有从这样的角度思考过。同学们都在感叹,当给一个新物质后,现在他们知道怎样去对其进行研究了。学生认为氯气的性质和钠的性质是作为案例出现的,是案例与方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范例。学生学习完本节后,在调查与访谈中,学生兴奋不已,他们元素具体物质三套教材共有的内容三套教材分别特有的内容山东科技版人教版苏教版钠金属钠物理性质,与水的反应,与氧气的反应保存方法保存方法原子结构、用途工业制法过氧化钠颜色、状态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碳酸钠物理性质,与酸的反应,热稳定性,用途————两者性质的比较碳酸氢钠物理性质,与碱的反应,热稳定性,用途————元素具体物质三套教材共有的内容三套教材分别特有的内容山东科技习题分析:分析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探究氯水中含有的微粒习题分析: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本节教材主线宏观量质量体积浓度微观量微粒个数物质的量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物质、认识化学反应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本节教材主线宏观量微观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1.知道物质的量是度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通过物质的量可以建立起宏观量和微观量的关系。2.知道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明确1摩尔含义,并能进行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3.知道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能够进行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溶液体积的含量之间的换算。4.能利用物质的量的相关关系定量的认识化学反应并能进行简单计算。5.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了解容量瓶在配制中的作用。6.对于配制过程中过细的操作过程,全面的误差分析等在此处不作评价要求。

本节评价标准建议第3节1.知道物质的量是度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通过物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使学生建立起从物质的量的视角认识物质的组成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使学生建立起从物质的量的视角认识物质的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与相关量的关系栏目实施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与相关量的学习一定体积溶液的配制通过讨论引出物质的量浓度三、物质的量浓度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学习一定体积溶液的配制三、物质的量浓度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思考交流1、如何配制100g生理盐水。2、配制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1mol,请利用NaCl固体和实验室中的适当仪器,设计配制方案。思考交流1、如何配制100g生理盐水。比较量筒和容量瓶的异同只有一条刻度线标注有容积标注有使用温度

容量瓶只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特定体积溶液配制的仪器。比较量筒和容量瓶的异同只有一条刻度线标注有容积标注有使用温度容量瓶常用规格:50mL、100mL、250mL、500mL等容量瓶常用规格:50mL、100mL、250mL、500mL实验方案设计配制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1mol,请利用NaCl固体及实验室中的下列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设计配制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高一化学教材分析--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配制步骤计算溶液浓度表示溶液配制完毕后必须转移到试剂瓶中保存在试剂瓶上贴上标签(如何表示该溶液的浓度?)溶液浓度表示溶液配制完毕后必须转移到试剂瓶中保存溶液浓度表示溶液配制完毕后必须转移到试剂瓶中保存在试剂瓶上贴上标签溶液浓度表示溶液配制完毕后必须转移到试剂瓶中保存物质的量浓度定义:表示式:单位:单位体积的溶液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作B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溶液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作B思考与交流某同学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的过程不慎洒出一些溶液,此时试剂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不是1mol/L?配制时将氯化钠溶液向容量瓶转移的过程中不慎溅出少量,配制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不是1mol/L?从上述1mol/L100m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mL,NaCl物质的量浓度为

,所含溶质NaCl物质的量为

。再加水至100mL,此时NaCl物质的量浓度为

。若需要0.02molNaCl,需取

mL原NaCl溶液.1mol/LNaCl思考与交流某同学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的过程不慎洒出一些看一看体检报告单上有几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看一看体检报告单上有几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如何配制500mL1mol/L的NaOH溶液?若生理盐水溶液的密度约为1g·cm-3,计算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思考:如何配制500mL1mol/L的NaOH溶液?思考:教师和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看法教材特点不足或偏见(1)教材利用溶液配制的活动,给学生建立物质的量浓度概念铺路搭桥,体现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建构性;(2)教材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份很好的教案,同时也给老师的教学设计带了丰富性和可创造性;(3)“活动探究”栏目的设置将学生实验活动与概念的学习融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4)“交流研讨”栏目的设置提升了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与应用,让学生从新的角度认识物质和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5)“方法导引”和“工具栏”方便了老师的教学,保证了学生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1)学生探究活动需要较多的时间,教材内容与教学时间存在矛盾;(2)学生学习后不能掌握溶液配制的正确方法;(3)在得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以后,应该给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学表达式;(4)在教材中适当增加有关计算的例题,以规范学生的计算技能;(5)“方法导引”栏目第1次出现,教学中不知怎样使用。教师和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看法教材特点不足或偏见(1)教

在课后的调查与访谈中,学生激动的说在以前从来没有这样通过实验活动学习化学概念,这种方式对概念的理解深刻,记忆牢固,没有感觉到学习的乏味。通过学习,知道了怎样更准确地在实验室配制所需要的溶液。有学生这样描述,这是我们第一次进入化学实验室上化学课,今天不仅学会了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了溶液组成的另外一种重要的表示方法,原来在化学中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是很有用的。在课后的调查与访谈中,学生激动的说在以前从来没有这样

在方案二教学实施后,学生认为最大的收获是知道如何更准确的配制所需的溶液。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建构,学生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他们理解概念的帮助很大,但学生也意识到在配制溶液前未思考配制中应注意什么细节,没有对方案进行比较与评价主要是因为以前这方面的训练太少。学生正在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溶液配制在方案二教学实施后,学生认为最大的收获是知道如何更

将活动探究与讨论组成得出概念放在一起教学比较完整和合理,教材的设计是好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把教材设计的意图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效果也好,解决了以前概念教学相对枯燥的难题。

实验区老师认为:将活动探究与讨论组成得出概念放在一起教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认识化学反应从对物质的认识上升到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认识化学反应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本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节教学中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不要求。关于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教学重在应用。关于计算不要一步到位,后面章节的习题中还有巩固和强化。不要陷入推导中,从事实和资料中得出结论。本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节教学中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不要求规范计算格式规范计算格式关于物质的量计算的简单计算题关于物质的量计算的简单计算题关于物质的量计算的较复杂的计算题第二章章习题关于物质的量计算的较复杂的计算题第二章章习题

在25ºC、101kPa条件下,将15L氧气通入10L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

V(CO)=

L,V(H2)=

L(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aL,则原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

V(CO):V(H2)=

。习题分析在25ºC、101kPa条件下,将15L氧气通入2007宁夏理综10、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B.在0℃,101Pa时,22.4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C.14克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D.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2007宁夏理综10、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2007广东理综2007广东理综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从电离角度案例:铁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电解质物质的分类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从反应中有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纯净物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电解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本章整体框架与内在联系强电解质间的复分解反应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元素与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本节教材主线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各类物质间的反应关系混合物纯净物胶体P31交流研讨P32活动探究P32交流研讨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本节教材主线元素与物物质的分类各类物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能运用元素的观点学习和认识物质,能从多种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举出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能从不同物质中抽取核心元素。通过研究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初步认识研究物质通性的思路和方法。2.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例举一些生活中的胶体,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能运用胶体的特性,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事实。

本节评价标准建议第1节1.能运用元素的观点学习和认识物质,能从多种角度依据不建立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建立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活动探究的目的与功能活动的组织方式可以多样活动探究的目的与功能活动的组织方式可以多样高一化学教材分析--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

教师和学生对本节的看法教材特点不足或偏见(1)本内容是对学生初中化学已经学习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次整合,同时在更高的水平上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分类,让学生体会物质分类的意义;(2)教材在内容选择与体系建构上体现了新课程的标准和原则,初步为学生建立了化学的核心观念“元素观”与“分类观”;(3)通过活动探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既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了重整,也为学生拓展了新的认识空间和认识视野;(4)可以利用该活动进行活动表现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5)教材在此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建立了新的认识平台,对物质性质进行预测时有了更科学的预测依据(根据物质的类别预测)。(1)学生对物质的分类都很熟悉,没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学习;(2)本内容完全是初中内容的重复,必修教学时间有限,不应设置这一内容;(3)学生在1节课里无法完成这五类物质性质的探究,加重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负担。教师和学生对本节的看法教材特点不足或偏见(1)本本节教材的核心观念元素观分类观本节教材的核心观念元素观

迁移应用第2节电解质本节教材主线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离子反应观察思考迁移应用离子方程式交流研讨离子检验迁移应用第2节电解质本节教材主线溶液的电解质电解质电解质第2节电解质1.知道根据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能例举一些典型的非电解质,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书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不宜做过多的有关电解质判断的习题)2.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建立起用微粒观(电离的观点)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所发生反应。3.能够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4.能利用离子反应检验常见离子Cl-、SO42-、CO32-

(只要求单一离子的检验方法)。本节评价标准建议第2节1.知道根据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

自身电离溶剂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加入多种电解质水溶液加入一种电解质水溶液水物质的存在形态电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离子反应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自身电离溶剂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设计意图: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解释现象→反应的实质设计意图: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建议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关注两种不同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关注两种不同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分析溶液中的离子情况SO42-H+H+Ba2+OH-OH-分析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情况书写离子方程式Ba2++SO42-+2OH-+2H+==BaSO4↓+2H2OBaSO4↓2H2O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分析溶液中的离子情况SO42-H+H+B注意知识的深广度问题,尤其是弱电解质和离子反应的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还有更具体、深入的学习。本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深广度问题,尤其是弱电解质和离子反应的内容,在化学2007广东理综2007广东理综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本节教材主线认识化学反应的新视角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认识物质性质的新视角氧化剂、还原剂认识物质分类的新视角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P46交流研讨P47活动探究P49交流研讨P50迁移应用P51活动探究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本节教材主线认识化学反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

1.知道可以依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能够用化合价升降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只要求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能例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2.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3.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广泛存在及其对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影响。4.能列举含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氧化性或还原性),能举例说明铁,二价铁,三价铁离子间的转化,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知道检验三价铁离子的方法。5.以铁,二价铁,三价铁离子间的转化为例,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的视角研究物质的性质。

本节评价标准建议第3节1.知道可以依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放弃得氧失氧这一视角,直接从化合价的变化切入氧化还原反应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使学生明确:氧化还原反应是研究化学反应的又一视角放弃得氧失氧这一视角,直接从化合价的变化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分析Na+

和CI-

的形成认识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做好实验,验证电子转移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分析Na+和CI-的形成认识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关于本节教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注意课内外相结合,课前布置预习探究、课上实验、总结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对现象进行解释,但不要求书写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KSCN的名称硫氢酸钾硫氢化钾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注意课内外相结合,课前布置预习探究、课上实验、总结关于2007年山东理综化学题2007年山东理综化学题典型例题典型例题2007山东理综(化学)2007山东理综(化学)教师和学生对《氧化剂还原剂》的看法教材特点不足或偏见(1)本内容知识点与传统课程差不多,但是让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认识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学生更容易接受;(2)节标题变成“氧化剂还原剂”突出了氧化还原反应对物质性质研究的意义,把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功能化和方法化了;(3)“探究铁及其化合物氧化性和还原性”内容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学习了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应用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知识来研究物质,充分的发挥了同一内容的多重教育教学功能;(4)“探究铁及其化合物氧化性和还原性”内容的加入,有助于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知识;(5)内容编写很好,先引出氧化还原概念,再介绍氧化剂和还原剂,最后以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为例应用,符合我们的认识规律,并且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6)整体逻辑结构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图文并茂,联系生活实际,有趣味性,“身边的化学”栏目很有意思。(1)学生不知道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学生无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是电子转移或偏移的认识;(2)“活动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在前面已做过,没必要设计成活动探究,教师演示即可;(3)教学中不好把握“方法导引”栏目(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的教学要求;(4)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内容容量大,教学时间有限。(5)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的多少,但在习题中有要求计算。教师和学生对《氧化剂还原剂》的看法教材特点不足或偏见(1)本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注意内容深广度的把握,不要任意的扩展教学要求

本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注意内容深广本章内容的深广度知识点要求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会对常见物质进行判断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不要求离子方程式原则上不要求双线桥、单线桥会写强电解质间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从氧化剂角度认识其氧化性Fe2+的检验了解本章内容的深广度知识点要求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本章不同于传统的概念理论章,它在第1章介绍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基础上,为第3章和第4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构建平台,而且与有关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具体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密切结合,克服了过去概念学习抽象枯燥的状况,使有关概念的学习更加生动具体,便于理解。即使这样,对本章所学习的概念,不能要求学生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完全掌握,而应分散在以后各章的学习中逐渐形成,否则会形成学生的学习障碍。本章的多维度功能本章不同于传统的概念理论章,它在第1

要认真思考通过哪些素材形成学生的核心概念,设计哪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有关概念;要深入分析学生对于概念的学习存在哪些错误认识,如何探查和转变学生的个人概念;要重视考查学生对概念形成过程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考查对概念定义的记忆和运用概念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要认真思考通过哪些素材形成学生的核心概念,设计概念理论三套教材共有内容三套教材分别特有的内容山东版人教版苏教版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概念及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胶体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胶体,丁达尔效应聚沉电解质、电离与离子反应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应用(离子共存、离子检验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从电离角度对酸碱盐下的定义从电离角度对酸碱盐下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氧化剂与还原剂概念理论三套教材共有内容三套教材分别特有的内容山东版人教版苏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本章整体框架与内在联系

碳的多样性

氮的循环

硫的转化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硫镁溴碘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钙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金属镁、溴单质、碘单质氮气、氨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铵盐、硝酸自然界中的元素物质元素本章整体框架与内在联系碳的多样性氮的循环硫的转化

教材主线活动探究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第1节碳的多样性教材主线活动探究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第1节碳的多样性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重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方法重点:应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以及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重点:第1节碳的多样性

1.认识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含碳单质的多样性,含碳化合物的多样性和含碳元素的物质转化的多样性)。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分为无机含碳化合物与有机含碳化合物。2.以碳元素为例了解同素异形现象,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3.举例说明碳元素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的实例,能加以简单分析。并书写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重要性质(与强酸,强碱,加热分解反应),知道它们性质的差异及其转化。根据它们性质的差异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粉末。

本节评价标准建议第1节1.认识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含碳单质的多样性,含碳化1、利用分类的方法,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设计实验方案。2、碳酸氢钠能够与碱的反应,学生无法进行预测,只要求根据实验事实,得出性质。3、由于酸式盐在必修化学中,只有这里涉及到,因此,有必要让学生知道,教材中通过“知识点击”体现。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1、利用分类的方法,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设计实验方案。关于如何使用该图片,处理该部分的内容如何使用该图片,处理该部分的内容在16ºC,1个大气压时,1L水中溶解0.01085mol碳酸氢钙探究活动的开放点在16ºC,1个大气压时,1L水中溶解0.01085mol碳

重要的活动栏目要求学生会“看图说话”本教学内容提前布置学生课前完成重要的活动栏目要求学生会“看图说话”由于在不同版本的初中化学教材中,对碳及其化合物的处理程度不同,有的已经包含了各种碳单质,有的根本就没有涉及。因此,对于本节教材的教学,教师可以灵活处理,及时了解学生相关内容的已有认识,在此基础上完善学生原有认识的不足,增加和深化必要的知识。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材的处理是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者解释现象,如模拟溶洞的形成,交流研讨生活中的含碳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教师要落实化学方程式,并让学生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进而复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本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在不同版本的初中化学教材中,对碳及其化合物的处理程度不同教材主线第2节氮的循环观察思考交流研讨闪电自然社会物质人类对自然界氮循环的影响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展示含氮元素的物质NONO2氮气硝酸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

氨铵盐教材主线第2节氮的循环观察思考交流研讨闪自然社会物质人类对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重点: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硝酸的氧化性。方法重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重点:第2节氮的循环1.简要说明氮循环的基本过程,知道固氮的本质和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这两种固氮形式。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2.列举含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认识氮气、氨气,铵盐及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评价标准建议第2节1.简要说明氮循环的基本过程,知道固氮的本质和生物固氮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用好资料性栏目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用好资料性栏目高一化学教材分析--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高一化学教材分析--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关于氮气、氨气、铵盐、硝酸性质的教学要密切结合这些物质的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应用。STS线索与物质性质的线索密切结合。2、这些物质性质的教学,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千万不能从结构出发推断物质的性质。因为学生还没有核外电子排布和化学键的知识。3、本节教材中的实验几乎都涉及到污染问题,教师在演示这些实验时注意尾气处理。4、关于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的教学,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使学生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在教学中不宜扩展。5、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硝酸盐的内容。教师可以灵活处理,讲一点与学生贴近的相关内容。如:食物中的硝酸盐是无毒的,但是在一些细菌的作用下,会被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导致食物中毒。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不要吃腐烂的食物,因为这种食物含较多量的亚硝酸盐。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关于氮气、氨气、铵盐、硝酸性质的教第3节硫的转化教材主线硫的转化自然社会物质实验室中的转化自然界中的转化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不同价态(0、+4、+6)硫元素的转化火山喷发展示含硫元素的物质硫单质的性质硫酸工业生产

酸雨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第3节硫的转化教材主线硫的转化自然社会物质实验室中的转化自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重点:

硫单质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性质,浓硫酸的性质方法重点:

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重点:第3节硫的转化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举例说明含硫元素的物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2.进一步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研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体会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与相应物质性质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并体会这种关系在研究元素氧化性和还原性中的重要作用。3.通过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限于教材中出现的方程式)。4.运用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酸雨的危害和酸雨防治的方法。

本节评价标准建议第3节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举例说明含硫元素的物质1、让学生与含硫物质见个面2、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不同化合价对应的物质3、含硫元素的物质分类1、让学生与含硫物质见个面高一化学教材分析--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怎么处理这个活动栏目?怎么处理这个活动栏目?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保持活动的开放性,但注意引导课内外相结合控制化学方程式的难度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把握硫及其化合物的最核心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实施建议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保持活动的开放性,但注意引导课内外相结

对“活动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的教学设计方案对“活动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的教学设计方方案:单堂课(小组合作探究,4人一组,开放性较大)教学活动5学生以小组讨论,根据提供的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教学活动3讲解要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理论支持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列举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教学活动4介绍探究的程序,可按4步进行: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施实验方案、整理归纳得出结论,对学生分组。“活动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的教学设计1教学活动1创设情景,复习硫元素存在哪些主要的化合价(0、+2、+4、+6),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6学生汇报方案,师生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价,确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教师演示与学生实验结合),观察、评价。教学活动7汇报实验现象,总结实验探究结论,分析SO2和浓硫酸具有的性质,布置作业。教学活动2引导学生分析要从-2价硫转化到+6价硫,需要寻找氧化剂;要从+6价硫转化到-2价硫,需要寻找还原剂。方案:单堂课(小组合作探究,4人一组,开放性较大)教学活动

教师和学生对本节教材设计的看法和反馈

教材特点不足或偏见(1)一种全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方式,既根据物质类别的通性研究硫单质和二氧化硫的性质,又在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丰富了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视野和角度;(2)依据教材的三个节下标题内容可开展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教学(演示讲授、实验探究、角色扮演或课内外相结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新课程倡导的基于探究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施;

(1)教材中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内容减少了,知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2)活动探究中涉及到SO2,SO2有毒学生不能进行+4价的硫向其他价态的硫转化的实验探究(3)硫酸的工业制法在传统课程中是重要内容,教学中不知怎样处理其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对本节教材设计的看法和反馈教材特点不足或

教学中教师对栏目的处理和使用

栏目处理方式与策略联想质疑方案1:利用火山喷发的录像场景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栏目中的问题方案2:利用火山喷发的图片引入,学生回答火山喷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含硫物质方案3:通过火山喷发过程中岩熔及其产生物质分析,引入硫的转化教学方案4:将栏目中的问题进行重整,通过问题引入新课的教学(自然界中含有哪些含硫的物质?含硫化合物是怎样产生和存在的?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工业上怎样生产硫酸?),用问题统领这一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对栏目的处理和使用栏目处理方式与策略方化学与技术:硫酸的工业生产方案1:在活动探究后作为“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的实际应用例子介绍,主要关注硫酸生产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方案2:讲解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要求学生记忆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其中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方案3:通过实地考察或查阅相关网站撰写论文:《硫酸工业中各种含硫物质间的转化》方案1:在活动探究后作为“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的实际应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节教材以硫元素为核心展开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怎么从物质为核心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转化为以元素为核心?2.本节教材虽然从三个方面介绍硫元素的转化,但是每个转化中都有一个重点,教学中要抓住核心。3.关于硫化氢的性质,硫酸盐的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随机处理,教材不作基本要求。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节教材以硫元素为核心展开硫及其化习题分析1、(1)如何清洗试管中残留的硫单质(2)在实验室中,常用热碱清洗残留硫单质的试管,方程式为:3S+6NaOH=2Na2S+Na2SO3+3H2O,请分析该化学反应中应用了硫单质的什么性质?2、(1)有些国家硫单质资源丰富,用硫单质来制备工业原料浓硫酸,请写出从硫单质到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2)生产浓硫酸的工厂可能导致什么环境问题?请你帮忙献计献策,提出该工厂减少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习题分析本节教材的核心观念转化观不同价态硫元素转化的观念核心观念的建构本节教材的核心观念转化观高一化学教材分析--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六次核心观念的建构不同情境或背景下认识核心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六次核心观念的建构(07山东)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3<x<4,M=Mn、Co、Zn或Ni)由铁酸盐(MFe2O4)经高温还原而得,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图所示:请写出MFe2Ox分解SO2的化学方程式

(不必配平)

MFe2O4

MFe2OxH2

300℃-500℃

常温分解CO2、SO2、NO2等转化的价值(07山东)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3<x<教材主线溴单质和碘单质的物理性质氯、溴、碘单质之间氧化性的关系海水提溴的原理溴的化合物的用途海水中的常量元素海水中的微量元素锂、碘、铀、金等氯、钠、镁、溴、硫、钾等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海水——化学元素宝库镁和海水提镁溴和海水提溴海水提镁的原理及流程单质镁的性质和用途P94观察思考P93交流研讨P95观察思考P96活动探究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教材主线溴单质和碘单质的物理性质海水中的海水中的锂、碘、铀、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重点:金属镁的还原性

方法重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

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重点: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1.了解海水中重要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综合开发利用是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的必然趋势。2.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氧化性或还原性对比的实验方法。认识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及卤素单质和化合物的重要用途。体会镁、溴、碘等物质的性质在提取海水有用物质中的重要应用。3.认识镁单质的还原性和重要用途。本节评价标准建议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1.了解海水中重要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认识溴单质和碘单质的认识,了解萃取为后面的探究活动提供支持认识溴单质和碘单质的认识,了解萃取为后面的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设计意图

实施建议利用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递变次序的结论,引出海水提溴的原理。从理论到实验探究、从实验室到生产中,将科学—技术—社会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STS的课程理论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设计意图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节教材中物质性质的学习要密切结合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节教材中物质性质的学习要密切结合海洋本章内容的深广度知识点要求Cl-、Br-、I-的检验要求掌握正文出现过的化学方程式只要求原理

了解初步了解化学方程式

硝酸的工业制法浓硫酸的性质硫酸的工业制法

了解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转化只要求原理本章内容的深广度知识点要求Cl-、Br-、I-的检验要求掌握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发展过程,而对材料的取得和使用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紧密相连的。材料对发展经济,改善与提高人类文明的程度,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鉴于以上原因,教材设置这一章,来讨论材料世界的有关内容。本章编写意图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对材料的

本章教材引领学生走进元素化合物的应用世界。从自然界中的元素走进材料世界中的元素,将学生的视野打开,体现多角度、多层面和大视野。材料的性能取决于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因此教材从元素出发,通过了解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来分析材料的性能。

本章教材引领学生走进元素化合物的应用世界。从自然界中课标与教材的关系课标要求: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铝、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2.了解硅极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再生产中的应用教材内容:第一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二节铝金属材料第三节复合材料课标与教材的关系课标要求:教材内容:

复合材料本章整体框架与内在联系材料世界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硅及其化合物硅、二氧化硅铝及其化合物铝、三氧化二铝氢氧化铝复合材料本章整体框架与内在联系材料世界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硅无机非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单质硅二氧化硅与光导纤维硅酸盐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硅的性质二氧化硅的性质陶瓷、水泥、玻璃、高温结构陶瓷、生物陶瓷、压电陶瓷交流研讨交流研讨第1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本节教材主线材料物质硅无机非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单质硅二氧化硅与光导纤维第1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1.体会组成材料的物质性质与材料性能的密切关系;认识新材料的开发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学会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2.了解硅及其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及这些性质在材料中的应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能举例说明硅在半导体工业、二氧化硅在现代通讯业、传统的硅酸盐制品和一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应用。本节评价标准建议第1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1.体会组成材料的物质性质与材料性能

充分利用好本栏目,让学生在回顾学习过的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础上,借助“方法导引”预测硅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注重对学生过程方法能力的培养,与本教材第1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相呼应。在对本栏目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单质硅来源于何处?半导体工业对硅的纯度有什么要求?硅的纯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什么联系?充分利用好本栏目,让学生在回顾学习过的非金属单质性质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节教材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收集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有关资料,以利于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2)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体验物质性质与材料应用之间的关系,重点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与硅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关系。(3)加强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对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学习,落实本节的知识技能目标,充分利用讨论探究学习方式。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节教材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铝铝合金和金属材料金属与铝单质、氧化铝、氢氧化铝金、银、铜钢铁不锈钢重要的黑色金属材料几种有色金属材料认识铝及其化合物铝合金及其制品铝金属材料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第2节铝金属材料本节教材主线铝铝合金和金属材料金属与铝单质、氧化铝、氢氧化铝金、银、铜钢第2节铝金属材料1.了解铝的还原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认识铝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的不同,能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通过对不锈钢不易锈蚀原理的认识,体会金属性质与金属材料间的密切关系。3.了解金、银和铜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作为材料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本节评价标准建议第2节铝金属材料1.了解铝的还原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可以按教材中的活动进行,也可以将其设计成探究活动,由氢氧化铝的制备引出问题

关于四羟基合铝酸钠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可以按教材中的活动进行,也可以将其设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教材编写的两条线索: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金属材料及其合金的应用。二者都不可偏废。(2)对于氢氧化铝的两性的教学,不宜纠缠在铝与碱反应的比例关系上,严格把握好内容的深广度。(3)金属钛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学习钛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体验化学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的重要作用。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教材编写的两

认识复合材料

形形色色的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基体增强体复合材料

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复合材料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复合材料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第3节复合材料本节教材主线认识复合材料形形色色的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

将复合材料的内容编入教材的几点考虑:其一,让学生了解材料发展的前沿,认识到复合是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二,对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有关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其三,强化对元素与材料的关系的认识。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将复合材料的内容编入教材的几点第3节复合材料1.知道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体组成。2.以玻璃钢为例,体会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材料性能的关系。3.能列举几种常见的复合材料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本节评价标准建议第3节复合材料1.知道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体组成。本节评价标高一化学教材分析--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本节教材是化学1的最后一节,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小结:(1)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通过该历程让学生体会材料由天然发展到人工、由单一发展到复合的必然趋势;(2)对形形色色的复合材料的认识;(3)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与材料性能的关系。本节教材是化学1的最后一节,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充分利用“联想•质疑”栏目,导入新内容的学习。结合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从材料的应用入手,分析材料具备的性能。(2)“复合”引起材料性能的巨大改变是学生始料不及的,应重点组织学生对材料复合引起的性能变化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材料,从材料和应用的角度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观点和方法。(3)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利用本节对材料进行分类,进一步体会元素与物质世界、元素与材料世界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对本册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整合。本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充分利用“联想•质疑”栏目,导本章内容的深广度知识点要求材料相关知识常识性了解氢氧化铝两性的相关计算不要求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不要求解释本章内容的深广度知识点要求材料相关知识常识性了解氢氧化铝两性

本章内容可以设计成主题教学,从形形色色的材料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集中处理硅、二氧化硅、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然后将学生分组查找资料,了解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最后进行汇报交流,巩固相关物质的性质,并进行各类物质的复习。本章内容可以设计成主题教学,从形形色色的材料引入必修1案例

硅无机非金属材料必修1案例

硅无机非金属材料高一化学教材分析--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高一化学教材分析--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了解硅、二氧化硅的性质及用途;初步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初步了解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等。过程方法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认识;培养学生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材料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魅力及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无机非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在这张幻灯片上,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在这张幻灯片上,同学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领下从材料学家、化学家的角度进行观察,感受产品—材料—物质—元素间的联系。建立元素与材料的联系,引出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本节课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含有硅元素的物质可以分为单质硅、氧化物和硅酸盐三类,请你尝试根据你的经验寻找出这些材料中分别含有哪些含硅物质?帮助学生建立材料与含硅物质间的联系;为研究含硅物质性质奠定基础含有硅元素的物质可以分为单质硅、氧化物和硅酸盐三类,请你尝试玻璃和陶瓷电脑芯片光导纤维二氧化硅(SiO2)单质硅(Si)硅酸盐硅元素玻璃和陶瓷电脑芯片光导纤维二氧化硅(SiO2)单质硅(Si)硅、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物理性质与材料性能的关系观察图片,了解硅的颜色和状态;通过硅可以作为半导体材料了解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观察白水晶,认识二氧化硅的颜色、状态、硬度等物理性质;观察光导纤维,聆听教师介绍光导纤维传输信号原理,体会性质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硅、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及物理性质与材料性能的关系观察图片,了硅的物理性质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灰黑色固体,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硅的物理性质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灰黑色固体,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晶体,折射率大熔点高、硬度大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晶体,折射率大熔点高、硬任务1:预测硅和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你已经学过许多非金属单质(如Cl2、O2、H2、C等)及其氧化物(如CO2)的性质,也在认识这些物质的性质的过程中了解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思路,请你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预测:Si和SiO2有哪些性质?它们分别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说明你的预测依据。任务1:预测硅和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你还记得吗?你还记得吗?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分别从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氧还性的角度预测硅和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并选择典型试剂实现反应;回答问题:说明预测结果及依据。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分别从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氧还性教师小结

预测结果:硅、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预测思路,即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教师小结预测结果:硅、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任务2:为你的预测寻找证据请你阅读资料,思考:1.这些资料为你的预测提供了哪些证据支持?2.从这些资料中,你发现了哪些你没有预想到的性质?3.小结硅和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任务2:为你的预测寻找证据请你阅读资料,思为什么选择硅做半导体材料?

最早使用的半导体材料的是锗(Ge),但由于锗在地壳中含量很低、提炼工艺复杂、因此价格昂贵,不适于广泛使用。硅(siliicon)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储量丰富,现已成为应用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在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除了氟气(F2)、氢氟酸(HF)和强碱外,它不易与其他物质如氢气、氧气、氯气、硫酸、硝酸等反应。在加热条件下,硅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例如,加热时研细的硅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并放出大量的热。你知道吗?为什么选择硅做半导体材料?你知道吗?硅是从哪里来的?

自然界没有游离态的硅,常见的化合态的硅有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等。工业上,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得到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

粗硅经化学方法提纯后,可得到高纯度的硅。它们从这里来!硅是从哪里来的?它们从这里来!谁是二氧化硅的“克星”?

二氧化硅的熔点高、硬度大,化学性质也很稳定。一些水晶制品上的精美图案是怎样雕刻上去的呢?原来,氢氟酸是二氧化硅的“克星”。常温下,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此反应常被用来刻蚀玻璃。

二氧化硅也能在常温下与碱溶液反应,但因反应缓慢而不具有实用价值。

谁是二氧化硅的“克星”?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对预测进行验证;阅读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发现硅、二氧化硅的其他性质;小结硅、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并与全班同学交流;就阅读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质疑;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对预测进行验证;教师小结硅、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硅、二氧化硅的特殊性质与它们的结构有关。教师小结硅、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任务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转化自然界中硅主要以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请你利用硅、二氧化硅的性质实现下列转化:任务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转作业1:请根据你的认识完善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与程序作业1:请根据你的认识完善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与程序作业2:比较Si、Cl2、S、N2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寻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作业3:材料世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请同学们以小组(3-5人)为单位,任选一题去进行深入了解:1.二氧化硅与我们的生活2.半导体材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3.硅的价值作业2:比较Si、Cl2、S、N2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寻找它必修化学1教学建议必修化学1教学建议导致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1模块教学需要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课程结构的改变课程目标的改变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功能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课程内容的组织

导致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1模块教学需要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课程结化学1教材降低了知识的系统性?何为系统性?教师头脑中的知识体系?

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更系统?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具有功能!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化学1教材降低了知识的系统性?何为系统性?什么必修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内容分布元素钠铁铜铝镁在教材中的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剂和还原剂铝金属材料铝金属材料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兼具的教学功能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应用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从海水中提取镁必修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内容分布元素钠铁铜铝镁在教材中的节研究元素氯碳氮硫硅溴碘在教材中的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碳的多样性氮的循环硫的转化硅无机非金属材料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兼具的教学功能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氮的固定,氮氧化物酸雨材料海水的综合利用

在必修2中的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中还要从族和周期的角度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并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元素氯碳氮硫硅溴碘在教材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