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天科技研究报告:海缆行业领军企业,新能源业务高增长可期一、光缆电缆领军企业,产业布局持续扩张1.1深耕行业三十载,业务领域不断拓宽公司深耕行业三十载,业务布局广泛。公司成立于1996年,起家于光纤通信,并于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公司从最初的信息通信领域不断扩张,巩固和发展电力、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主营业务可分为光通信、电力传输、海洋、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板块,已成为我国通信线缆、电力电缆及海缆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我们将公司历史沿革分为三个阶段:1976-2001年,围绕光通信及电缆的发展初期。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76年的如东县河口砖瓦厂,1992年正式进入电线电缆领域,1997年起光通信成为公司主营业务。1999年,公司研发生产海底光缆,进入海洋装备领域。2000年,公司成功研制开发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光缆(OPGW),进入电网传输领域。公司ADSS、OPGW产品先后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并列为国家级新品。2002-2010年,光通信+海缆协同发展,业绩快速增长。公司2002年上市后,先后布局海底光缆、微束型光缆等新品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新品。2004年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成立,此后通过几年的发展建设,公司成为国内海缆领军企业,2009年公司海底电力电缆通过国家级鉴定。2002-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由4.14亿元增长至43.47亿元,CAGR达34.17%;归母净利润由0.40亿元增长至4.37亿元,CAGR达34.84%。2011年至今,拓展新能源领域,业务全面发展。2011年公司进入新能源领域,拓展光伏、储能等领域。2015年,公司扩建3200MWH锂电池生产线,推进新能源动力储能产业。2017-2018年,公司ADSS、OPGW先后被认定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020年,中天科技圆满交付首根国产±400kV柔性直流海缆。2011-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由48.74亿元增长至440.66亿元,CAGR达27.72%;归母净利润由3.52亿元增长至22.75亿元,CAGR达23.04%。1.2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员工持股彰显发展信心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截止2021年9月30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5.25%;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薛济萍先生,通过中天科技集团间接持有公司16.41%的股份。员工持股计划有望助力公司长期稳健发展。2021年8月公司推出了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
截至21年9月3日,本期员工持股计划股票购买已全部实施完毕,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买入公司股票约875.88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29%,交易均价约为8.34元/股,交易总金额约7305.47万元。本期持股计划参加对象为公司或下属公司在职的董事(不含独立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共计1,542人,约占公司2020年员工总人数的12%。公司积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有望进一步完善公司薪酬激励体系,完善员工与全体股东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同时调动员工积极性、吸引优秀人才和核心骨干,从而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助力公司长期稳健发展。1.3海洋及光通信板块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公司主营业务分为五大板块。公司业务可分为光通信、电力传输、海洋、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板块;其中前四大板块20年收入占比18.29%/22.70%/10.59%/3.42%,毛利润占比分别为33.09%/23.79%/34.15%/1.92%。除传统的电缆、光缆领域外,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领域,定位光、储、箔细分领域,并利用公司外部研发资源及自身核心优势,拓展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高端材料。公司海洋业务收入占比快速提升。2016-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商品贸易、电力传输、光通信及网络三项业务,收入占比保持在77%以上,但其中商品贸易业务毛利率较低,对公司利润贡献较小,预计22年公司将全部剥离商品贸易业务;海洋业务受益于行业需求保持较快增长,16-20年CAGR达59.45%,收入占比由3%提升至11%。海洋、光通信及电力传输业务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从公司毛利润构成来看,2016-2020年,海洋、光通信及电力传输业务是公司主要毛利润来源,占比由85.92%提升至91.03%,主要由于毛利率较高的海洋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毛利润占比由5.23%提升至34.15%。2020年新能源材料业务毛利润占比为1.92%,仍处于较低水平。二、收入规模稳健增长,出货结构优化有望提升盈利能力2.1收入规模稳健增长,计提减值轻装上阵公司营业收入稳健增长。2016-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11.08/271.01/339.24/387.71/440.66亿元,同比+27.75%/28.39%/25.27%/14.29%/13.55%,CAGR达20.20%。2021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3.94亿元,同比+23.16%,公司各项业务协同发展,营收规模稳健增长。21年受减值影响业绩预减。2016-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8/17.88/21.22/19.69/22.75亿元,同比+60.78%/+12.61%/+18.98%/-7.18%/+16.04%,CAGR达9.40%。其中19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受通信业务收入及毛利率下滑影响。根据公司21年业绩预告披露,预计公司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0-1.50亿元,同比下降93%-96%,主要由于公司21年累计计提高端通信业务相关资产减值准备共计36.78亿元,对公司21年度归母净利润影响金额为-30.23亿元。公司各项业务收入稳健增长,海洋业务持续发力。从公司主要业务来看,电力传输、光通信、新能源材料业务增长较为稳健,2016-2020年复合年均增速分别为15.58%/9.40%/25.20%。受益于国内海上风电行业快速发展,叠加公司海缆及海工业务拓展顺利,海洋板块收入由2016年的7.22亿元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46.67亿元,CAGR达59.45%。2.2公司净利率水平较为稳定,收入结构调整有望支撑盈利能力保持稳健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水平较为稳定。2016-2020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6.38%/15.46%/14.43%/12.57%/13.02%,公司综合毛利率波动主要由于收入结构调整导致。公司净利率水平较为稳定,2016-2020年净利率维持在5%以上。海洋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有望支撑公司盈利能力保持稳健。从公司各业务毛利率来看,海洋业务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并由2016年的25.06%提升至2020年的42.80%,随着海洋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升,有望支撑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保持稳健。2020年公司光通信、电力传输、新能源材料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4.02%/13.92%/7.47%。2.3期间费用控制良好,研发投入保持稳定公司销售及管理费用率持续下行。2016-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66%/3.25%/2.98%/2.84%/1.57%,其中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27pct,主要系销售运费分类至营业成本所致;管理费用率分别为5.04%/5.15%/4.59%/4.21%/4.17%;研发费用率保持稳定,20年财务费用小幅上升。2016-2020年,公司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24%/0.68%/0.11%/0.47%/0.93%,其中2020年财务费用率同比增长0.46pct,主要由于公司汇兑损失增加所致。2016-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23%/3.49%/3.16%/2.84%/2.76%,处于行业中游水平。2.4公司偿债能力稳健,现金流处于健康水平公司偿债能力保持稳健。2016-2020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0.87%/33.73%/39.14%/46.54%/48.55%,保持在低于行业平均的水平,长期偿债能力保持稳健。2016-2020年,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1.74/2.35/1.77/2.13/1.87,速动比率分别为1.34/1.83/1.32/1.58/1.52,接近行业平均水平。三、海上风电平价超预期,海缆业务未来可期3.1海上风电平价进程超预期,23-25年新增装机有望快速增长抢装结束后海上风机中标价格显著下降。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2年1月海上风机及塔筒中标均价为4013元/kW,较20年中标均价下降43%,最低中标单价为3548元/kW,较20年最低中标单价下降49%。受风机大型化降本影响,抢装结束后海上风机价格显著下降。21年海风施工船紧平衡,22年海风施工价格有望回落。据《风能》杂志统计,截至21年,国内共有海上风电安装船42艘,其中吊重1000吨以下24艘,占比57%;1000(含)-2000吨15艘,占比36%;2000吨(含)以上2艘,占比5%;另有一艘施工船吊重不详。以三类施工船吊装单台风机平均容量分别为6.5/9.0/11.0MW,每艘施工船年度吊装风机数量40台计算,21年国内海上风电吊装能力约12.5GW。据BNEF数据,21年国内海风吊装量约10.8GW,国内海风施工船供给处于紧平衡状态。随着国内海上风电抢装结束,22年国内海风施工需求将有所回落,休整期内海工船有望迎来一轮改造和扩建,22年海风施工价格有望回落。22年以来海风项目EPC价格已有所回落。从22年初以来开标的海上风电EPC项目中标均价来看,广东省含风机EPC均价为11269元/kW,较21年9月中标价格下降26%;
山东省含风机EPC中标均价为11259元/kW,较20年9月中标均价下降39%;福建省不含风机EPC中标均价为6990元/kW,较20年8月中标均价下降28%。海上风电有望于22年实现平价上网。据我们根据风机、塔筒等中标价格测算,2021年国内海上风电抢装期间,国内海上风电项目平均造价约为14550元/kW,还不能实现平价上网。我们预计2022年国内海上风电项目造价有望下降至10000元/kW左右,全投资IRR可达6.8%,能够实现平价上网,约4500元/kW的造价下降主要来自:①风机价格下降约2500元/kW;②EPC价格下降约2000元/kW。22年海上风电项目招标量有望超过15GW。根据已核准海上风电项目情况,预计22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分别有望启动7.7/2.6/2.8/2.0GW海上风电项目招标,合计容量超过15GW。截至22年2月底,我们已经统计到3.9GW海上风机招标,是21年全年海上风机招标量的1.3倍。23-25年海风新增装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基于我们对于2022年国内海上风电能够实现平价上网的预期,叠加22年海风招标有望放量,我们预计2023-2025年国内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22-2025年国内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分别为8/15/20/25GW,同比-26%/+88%/+33%/+25%,其中23-25年新增装机量CAGR有望达30%。3.2海缆行业壁垒较高,竞争格局集中海风项目用海缆根据用途不同,电压等级不同。海缆是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中重要的装备之一,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缆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机连接用海缆及风机并网使用的海缆。目前,国内海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连接用海缆(阵列缆)一般为35kV海缆,风机并网使用的海缆(主缆)则根据海上风电项目距海岸距离远近而有所差异。通常,潮间带项目一般使用35kV海缆,近海项目(离岸距离10-50km)一般选择220kV及以上的交流高压海缆,远海项目(80km以上)则可考虑采用柔性直流海缆进行并网。海缆行业具备较高的品牌及资质壁垒。海缆长期运行于复杂的海底环境,维修及更换成本高、难度大,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是客户首要考虑因素。下游客户评估供应商时会考量品牌、资质及历史业绩等指标,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期内树立自身品牌并积累一定规模的项目业绩,因此海缆行业具备较高的品牌及资质壁垒。海缆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与陆缆相比,海缆运行的水下环境复杂,强腐蚀、大水压的应用环境使得海缆对耐腐蚀、抗拉耐压、阻水防水等性能要求更高,其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大长度连续生产工艺、质量管理、敷设安装、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难度较高。电线电缆企业中,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具备海缆生产能力,其中具备220kV以上海缆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更少。海缆生产需要强大的技术研发支持,并配合丰富的产品生产和工程应用经验,新进入企业及技术落后企业短期内难以突破生产技术壁垒。海缆对于生产设备及码头资源要求较高。海缆产品结构较为复杂,对生产设备要求较高,通常涉及VCV立塔交联生产线、CCV悬链交联生产线、盘框绞机等设备,且部分核心生产设备依赖于国外进口,因此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设备引进和生产转化能力。此外,海缆需要通过专门的海缆敷设船进行运输,通常要求海缆企业靠近江河湖海等水域,但由于近年来环保力度不断加强,码头岸线资源日益稀缺,从而对新进入企业或行业内原有企业扩产形成一定的壁垒。国内海缆行业竞争格局较为集中。由于海缆行业较高的进入壁垒,目前国内海缆行业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国际海缆企业起步较早,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产品具有品类丰富、技术路径广、稳定性好、价格较高等特点,曾占据我国海缆市场的主要份额,代表企业包括意大利普睿司曼、法国耐克森、日本住友电工等。随着国内海缆企业技术实力不断提升,逐步取代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国内海缆企业市场份额来看,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汉缆股份、宝胜股份等占据了国内海缆行业的主要份额。大型化趋势下,海缆单GW价值量有望不降反升。由于提高输电电压可以有效降低线路损耗,因此在海上风电场大容量化、深远海化以及单机容量大型化发展趋势下,综合考虑海上风电场容量、建设成本及损耗率等因素,预计海上风电用海缆将向更高电压等级发展,其中阵列缆有望提升至66kV,主缆有望向330/500kV交流海缆或柔性直流海缆发展。据我们测算,同样在1GW海上风电场规模下,如果海上风机单机功率保持8MW不变,主缆由220kV交流缆升级至500kV交流缆,海缆单GW价值量保持在20亿元不变;如果海上风机单机功率由8MW提升至16MW,且主缆升级至500kV柔性直流海缆,则海缆单GW价值量将提升至28亿元。与其他风电零部件环节相比,预计海缆价值量不会被风机大型化等因素摊薄。3.3深耕海缆行业二十余载,技术实力行业领先公司深耕海缆行业二十余载,具备海缆全品类、全流程生产能力。公司1999年开始进入海缆领域,是国内最早从事海缆相关产品研发制造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以大水深、多芯数、大长度、超高压、软接头以及特种海缆生产制造为主体的核心技术体系。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生产经验积累,掌握了海缆生产线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行的各种工艺控制(包括生产设备转速、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以及材料洁净度等),并选用先进、大承重量的生产设备,已具备超高压交流500kV、直流±400kV海缆交联工序连续开机时间26天,无接头连续生产长度超过25公里的生产能力。公司海缆业务收入持续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受益于国内海上风电市场发展带来的海缆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张,公司海缆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18-2020年,公司海缆业务销售收入分别为10.73/14.87/24.01亿元,CAGR为49.59%,占公司营业总收入比重分别为3.16%/3.83%/5.45%。盈利能力方面,2018-2020年公司海缆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5.12%/41.23%/51.68%,2019-2020年同比+16.11/+10.45pct,主要受益于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公司议价能力增强,叠加高电压等级产品出货量增加。公司出货结构不断优化,产品价格持续提升。从公司不同海缆产品收入占比来看,毛利率相对较高的交流220kV/550kV及柔性直流±400kV产品收入占比由2018年的61%提升至2020年的85%,公司出货结构不断优化。产品均价方面,随着公司技术实力不断提升,叠加下游需求快速增长,2018-2020年公司交流35kV/220kV产品均价复合年均增速分别15.55%/18.39%。公司海缆技术实力行业领先。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先后创造了多项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在交流海缆领域,公司成功研制了首根国产长距离三芯110kV海底光电复合缆以及国内首条投用的三芯220kV海底光电复合缆,跻身国内少数几家具备500kV超高压交流海底电缆生产能力的企业行列。在直流海缆领域,公司成功向世界首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提供了输电装备,并在国内首创±400kV柔性直流海底电缆,为我国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方向发展提供了输电技术和装备支撑。在特种海缆领域,公司顺利完成拖曳缆、动态海缆、脐带缆、集束海缆等特种海缆系统研制,先后为我国“海马号”“沧海号”等一批深海探测领域的重大装备顺利下潜开展海洋科考提供了通信和能源传输保障,并作为国内唯一企业参与了国际大电网(CIGRE)“动态海底电缆推荐测试标准”制定工作,为全球动态海缆领域的发展和技术创新贡献了力量。公司是国内首家完成±525kV直流海缆型式试验并通过鉴定的企业。公司在超高压柔性直流海缆研发、制造的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公司承制了国内所有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电缆,并实现了中国柔直电缆系统从±160kV、±200kV到±320kV的“三级跳”发展,同时公司是国内首家完成±525kV直流海缆型式试验并通过鉴定的企业。公司具备500kV及以下海缆软接头制作及检测能力。公司具备在长距离海缆应用中,受现有生产技术、能力的限制,通常单根无接头海缆长度无法达到使用距离,此时可以使用软接头将多根海缆进行接续,从而实现一次性敷设的应用需求,但两段电缆之间的接头处是性能最薄弱的地方,因此需要着力提升接头处的性能,确保海缆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海缆软接头的重点在于通过控制各种工艺参数,尽可能实现接头处的性能和本体保持一致,且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相应的技术难度也不断增加。公司现有技术可实现不同截面或材质导体接续,并具备500kV及以下海缆软接头制作和检测能力,处于行业前列。公司具备先进生产设备及分析设备,确保海缆产品高质量。公司秉承“精细制造”的理念,从德国、芬兰、瑞典等国引进双头大拉机、立式交联生产线、在线测偏仪、压铅机、AC串联谐振测试系统等生产或检测设备,同时拥有大承载量且成熟的127盘七段式阻水导体绞线机,以及海缆立式成缆、铠装串联生产线,并根据技术研发成果和积累的生产经验自主开发了弯曲刚度测试仪、扭转刚度测试仪、张力弯曲测试仪、压溃测试仪、内外摩擦测试仪、冲击测试仪、全尺寸疲劳测试等性能测试和分析设备,提升电缆导体电导率、伸长率、紧压系数、绝缘偏心度、抗拉强度等关键性能指标和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延长设备连续稳定运行时间,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及大长度海缆生产能力。截至2020年底,公司共有CCV生产悬链线1条、CCV生产线2条、VCV生产线6条,立式成缆生产线4条,合计原值超过3亿元。产能布局不断完善,海缆产能有望持续扩张。除江苏南通的两个生产基地外,公司积极筹建江苏大丰海缆制造基地,拟以大丰港为核心,辐射苏北至渤海湾;同时公司正在建设广东汕尾建立南海海缆制造基地,将利用陆丰地域优势,辐射粤东及东南亚地区市场。通过公司产能布局不断完善,有望进一步巩固广东及江苏海上风电市场。预计22年底公司海缆产能有望达75亿元。海工业务完成“两型三船”建设,施工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自2019年初完成了
“两型三船”的建设以来,在海上风电施工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已具备海洋资源开发和海上主体工程总包服务能力。21年12月,公司发布公告拟与风电整机龙头金风科技共同打造新一代海上风电安装船;22年2月,公司公告拟与海力风电成立合资公司,打造适应未来风场深远海化、机组大型化的下一代基础大型施工船。预计公司将通过2022年海上风电抢装后的窗口期,积极开展现有施工船升级改造,叠加公司合资投建打桩、吊装船各一艘,公司海工业务施工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3.4内资海缆企业交付能力不断提升,公司海缆具备出口潜力内资海缆企业交付能力持续提升。据4COffshore数据,全球海缆交付量从2014年的1954km增加至2020年的5836km,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0%;其中中国海缆交付量从2014年的158km增加至2904km,复合年均增长率达62%。随着国内海缆企业技术实力不断提升,国内海缆交付量增速明显快于全球增速。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海缆产品具备出口潜力。公司自2008年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已取得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家海电缆业绩80多个,累计长度达1500公里,涵盖海上风电、油气、电力传输等行业,其中德电风电155kV总包项目使中天成为亚洲厂家在欧洲做海上风电总包零的突破。公司海外中标订单包括孟加拉国吉大港白若伯昆-斯万迪坡岛33千伏海底电缆总包项目、德国Tennet海上风电高压海缆总包工程、菲律宾高压海缆项目以及多个沙特阿美海上油田开发项目等。经过多年研发和海外项目交付,公司海缆已获得中压到高压、交流到直流等全系列的海缆型式试验报告和预鉴定报告。随着公司海缆产能持续释放,叠加技术实力持续提升,未来国际市场有望不断开拓。四、新能源领域多点布局,发展空间广阔4.1降本有望带来光伏装机需求快速增长,分布式有望保持快速发展22-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快速增长,产业链需求有望维持高景气。据IRENA数据,全球光伏LCOE已由2010年的0.38美元/千瓦时下降至2020年的0.06美元/千瓦时,复合年均降幅超过17%,光伏发电经济性持续显现。叠加全球碳中和目标下,各国对于清洁能源装机需求有望维持高景气,我们预计22-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220/270GW,同比+41%/+23%,光伏产业链需求有望持续景气。4.2电化学储能发展空间广阔,国内储能装机有望快速增长电化学储能具备较大发展空间。电化学储能和机械储能是两种较为普遍的电储能方式,其中机械储能中的抽水蓄能是目前装机量最大的储能技术,但受地理选址和建设施工的限制较大。电化学储能相较于抽水蓄能受地理条件限制较小,且建设周期相对较短,可灵活应用于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及场景。随着未来锂电池产业技术进一步成熟、规模效应逐步显现,电化学储能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具备较大发展空间。电化学储能系统由多部分构成。完整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
(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构成。电池组是储能系统最主要的构成部分;电池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电池的监测、评估、保护以及均衡等;能量管理系统负责数据采集、网络监控和能量调度等;储能变流器可以控制储能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国内储能产业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较快。据CNESA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5.7GW,同比增长28.5%,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2.3%,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39.8GW,同比增长25.2%;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位列第二,为5.1GW,同比增长57.2%。2018和2019年国内新增装机负增长,2021年受益于电化学储能快速发展,国内新增装机同比+217%。从整个电力系统的角度看,储能的应用场景可分为发电侧储能、输配电侧储能和用电侧储能三大场景。从不同场景来看,发电侧对储能的需求场景类型较多,包括电力调峰、辅助动态运行、系统调频、可再生能源并网等;输配电侧储能主要用于缓解电网阻塞、延缓输配电设备扩容升级等;用电侧储能主要用于电力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容量电费管理和提升供电可靠性等。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有望带来发电侧储能需求持续增长。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方式具备波动性大、间歇性强、随机性高等特点,对于电网的稳定性及消纳能力有较高要求。随着碳中和目标带来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储能有望成为助力新能源发电侧平滑出力、提升消纳水平的有效方式。5G基站建设不断推进,后备电源需求有望持续景气。由于5G基站高频段、高功耗等特点,5G基站数量及功率较4G将有较大提升,因此基站备用电池数量及容量也需要相应增加。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超过142.5万个,其中2021年新增5G基站约70.7万个。假设2022-2025年国内分别新增5G基站数量90/110/100/90万个,则2025年底5G基站总数有望超过532万个,一般备用电源需储备3-4小时电量,我们假设应急时长为3.5小时,基站功率3500W,锂电占比达到100%,则2025年5G基站的储能装机需求将达48GWh。2025年国内电化学储能累计投运规模有望超过35GW。据CNESA在《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中预测,考虑到十四五是储能探索和实现市场的“刚需”应用、系统产品化和获取稳定商业利益的重要时期,保守场景估计下,2025年国内电化学储能累计投运规模有望超过35GW,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21-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57.4%。4.3
新能源产业链多点布局,业务有望协同发展光伏+储能+铜箔多点布局,新能源业务有望协同发展。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以分布式光伏为引领,微电网技术为支撑,关键材料为突破,大型储能系统为亮点,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光伏领域公司主打光伏背板、氟膜等封装材料,同时提供光伏电站项目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总包、电站运维等一揽子服务;储能领域,公司发力用户侧、电网侧等大型储能业务,同时布局通讯配套基站后备电源系统。公司已形成含电池正负极材料、结构件、铜箔、锂电池、BMS、PCS、EMS、变压器、开关柜、储能集装箱等核心部件的完整储能产业链,可实现电网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95%以上,用户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99%以上。此外,公司向上游延伸,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箔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在线工艺控制平台,具备电子铜箔生产能力。新能源业务收入稳健增长。2017-2020年,公司新能源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13.51/11.84/13.26/15.06亿元,同比+120.47%/-12.33%/+11.98%/+13.55%。其中2018年新能源业务营收同比下降主要系行业内光伏材料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产品量价齐跌,2019年后因公司扩大光伏电站运营规模,光伏发电业务收入增长,以及公司于2020年度中标中国移动及中国铁塔的磷酸铁锂电池项目,使得新能源业务收入稳健增长。2017-2020年,公司新能源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5.77%/14.75%/11.68%/7.47%,同比-12.91pct/-1.02pct/-3.07pct/-4.21pct。公司有望利用如东当地资源,推动光伏业务发展。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拥有全场85.87千米海岸线,约占全省海岸线长度的1/9,滩涂资源丰富,可利用面积约6.93万公顷。公司作为江苏如东本土企业,已在如东县政府推动下与县国有公司达成战略协议,并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如东十四五规划的光伏资源。协议明确由合资公司牵头与光伏行业相关企业对接,充分发挥双方资源、技术及产业等优势,实现产业与效率最大化。2021年,公司新能源产业集团总裁缪永华在《中国能源报》采访中提到,公司2021年在如东规划光伏装机规模300万千瓦,有望拉动约28亿元光伏电缆、支架产业规模,27亿元氟膜以及164亿元光伏EPC收入,并有望附带约800MWh的储能装置。后备电源产品供应名列前茅,储能项目经验丰富。储能领域,公司立足大型储能市场、后备电源市场向国内外全面发展。后备电源方面,公司在中国移动
2020年度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集中采购项目中中标第一名,并中标中国铁塔
2020年度磷酸铁锂电池集中采购项目。储能系统方面,公司承接了多项重大工程项目,累计规模超过500MWh,参与承建诸如国家电网首批镇江东部电网侧66MWh储能电站、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电网侧湖南一期长沙芙蓉52MWh站房式储能电站、全球最大的电网侧江苏二期昆山48.4MWh储能电站、全国最大的用户侧动力电池规模化梯次利用工程储能电站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预计后续公司将重点发展盈利能力相对更强大储能业务,有望支撑储能业务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收购中天新兴材料,锂电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完善。2022年3月,公司发布公告,拟以2.02亿元的股权转让价格收购中天科技集团持有的中天新兴材料100%股权。中天新兴材料主营业务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制造与销售,2021年营业收入约1.09亿元,净利润约0.06亿元。本次收购有望助力公司进一步完善锂电池产业链,通过共同研发及规模优势,掌控主要材料环节,提高成本控制力,实现产业链的持续发展。五、光缆竞争格局稳定,电力电缆业务稳健发展5.1移动互联网需求持续增长,22年光纤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移动互联网需求保持快速增长,5G网络建设加快。疫情影响下,非接触性服务普及率大幅提高,用户对网上购物、在线办公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依赖度加深。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2216亿GB,同比增长33.9%;其中手机上网流量达到2125亿GB,同比增长35.5%,占总接入流量的95.9%。全年移动互联网月户均流量(DOU)达13.36GB/户·月,同比增长29.2%。从网络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21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共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4058亿元;其中移动通信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943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7.9%;5G投资额达184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5.6%,同比8.9pct。供需失衡导致21年光缆价格大幅下降,22年有望迎来量价齐升。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全国新建光缆线路长度319万公里,同比下降25.5%。从中国移动
2020-2021年普通光缆集采中标价格来看,每芯公里最高限价同比下降28.6%。2021年国内光缆价格大幅下降,主要由于国内厂商快速扩产带来的供需失衡。21年10月,中国移动公布2021-2022年普通光缆集采中标结果,采购规模为1.432亿芯公里,同比增长20.1%,中标均价为63.95元/芯公里,同比增长超过50%。据CRU预测,2022年中国市场光纤光缆需求有望达2.61亿芯公里,2025年全球光纤光缆需求量将超6亿芯公里。全球光纤竞争格局头部化显著提升,主要企业市场份额稳定。根据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全球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榜单显示,在全球光纤光缆榜单中,10强企业由4个国家占据,分别来自美国(康宁)、意大利(普睿司曼)、日本(古河电工/OFS、住友电工、藤仓)、中国(长飞、亨通、烽火通信、中天、富通)。行业CR10达到98.59%,相比20年的86.47%提升明显。国内企业中,长飞、中天和亨通分别以12.18%、9.35%和8.84%的市场份额居于全球三到五位。5.2公司具备光纤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市场份额稳定公司光通信业务包括预制棒、光纤、光缆、光模块等产品。公司以数字化通信城市网络为目标,以5G、数据中心、光网络园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载体,提供光网城市、智慧城市以及物理基础设施的综合解决方案,在光通信产业链布局方面,公司拥有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并全资控股的光纤预制棒工厂,以及行业首家特种光纤、智慧光缆智能工厂。公司光通信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预制棒、光纤、光缆、光模块等,并已成功在移动、电信、联通、广电、铁塔等运营商客户部署和运营。受行业需求影响光通信业务收入有所波动,毛利率小幅下滑。2017-2020年,公司光通信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70.18/75.39/70.37/80.60亿元,同比+24.74%/+7.42%/-6.67%/+14.55%,营收占比从25.90%下降至18.29%,毛利率分别为35.93%/40.95%/31.47%/24.02%,同比+1.67pct/+5.02pct/-9.48pct/-7.45pct,2019年以来毛利率下降主要系在光纤到户逐步建设完成的背景下行业内产能过剩,引发产品价格下降,带来光纤产品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公司在中国移动集采中份额回升,22年光通信业务有望迎来量利齐升。从公司在中国移动普通光纤采购中标份额来看,2020年(对应2021年交付)公司中标份额仅2.2%,同比下降13.6pct,公司投标均价为49.44元/芯公里,同比下降16.5%。2021年(对应2022年交付)公司中标份额显著提升9.8pct至11.97%,投标均价为66.20元/芯公里,同比增长33.9%。考虑到光纤光缆行业价格回暖,叠加公司份额回升,预计22年公司光通信业务有望迎来量利齐升。5.3电线电缆行业需求稳定,集中度较低电线电缆行业下游应用广泛,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电线电缆主要应用于电力输配、电能传送,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传播,以及照明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配套行业之一。据CRU数据,2017-2020年全球金属绝缘电线电缆行业市场规模维持在1500-1800亿美元,市场规模较为稳定。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营管理课程设计感想
- 背景模糊效果课程设计
- 工贸企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责任制模版(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工伤事故赔偿与劳动者心理援助服务合同3篇
- 人工运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3篇)
- 2025年演讲稿《心态决定一切》模版(2篇)
- 模型分公司安全防火规定模版(3篇)
- 2025年人教A新版高二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电缆沟安全生产制度模版(2篇)
- 2025年人教A版高一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专题08 向量的运算(上海中考特色题型)30题(解析版)
- 智研咨询发布-中国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行业现状、发展环境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八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 智慧水务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
- 给水管道监理实施细则
- 《陆上风力发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
-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课程标准
- 智能化无人机实训教育基地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
- 2024数据分类分级指南第1部分:医疗健康
- 人工智能设计伦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