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行业专题研究:回归基本面看高等教育价值成长空间_第1页
高等教育行业专题研究:回归基本面看高等教育价值成长空间_第2页
高等教育行业专题研究:回归基本面看高等教育价值成长空间_第3页
高等教育行业专题研究:回归基本面看高等教育价值成长空间_第4页
高等教育行业专题研究:回归基本面看高等教育价值成长空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教育行业专题研究:回归基本面看高等教育价值成长空间1

高教需求稳定增长,民办高教发挥重要作用从需求端来看,在全社会追求学历提升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从供给端来

看,一方面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规模实行严格管理,另一方面扩招政策使得高等教育毛入学

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持续提升。高等教育的供给主体分为公办和民办

两大类,其中民办高等教育在增加地方高等教育供给、提升毛入学率、促进学生就业、推

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以及进行多元化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教规模持续增长,民办比重持续提升历史人口红利及高校扩招拉动过去高等教育人口的增长据教育部数据,2010-2020

年我国高校在读学生人数保持较稳定的增长。2020

年全国高

校在读学生人数约

3,285

万人,2010-2020

CAGR为

3.94%;其中本科

2020

年在读学

生人数约

1,826

万人,2010-2020

CAGR为

3.73%;专科

2020

年在读学生人数约

1,460

万人,2010-2020

CAGR为

4.21%。伴随着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增长,民办高等

教育规模也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2020

年全国民办高校在读学生人数约

791

万人,2010-

2020

CAGR为

5.20%;其中本科民办高校

2019

年在读学生人数约

468

万人,2010-

2020

CAGR为

5.24%;专科民办高校

2020

年在读学生人数约

323

万人,2010-2020

CAGR为

5.14%。本科在读学生中民办的占比大体呈上升趋势,从

2010

年的

22.20%

上升至

2020

年的

25.64%;专科在读学生中民办占比基本上保持在

20%左右。从收入规模来看,根据教育部和国家统计局

2011-2019

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

鉴》,2010-2018

年我国民办高校学费收入增长显著,总体收入规模从

2010

年的人民币

482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900

亿元,CAGR为

8.12%。其中民办本科学费收入持续增长,

2010

年的

367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737

亿元,CAGR达

9.09%。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学生数量增长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高中和中职毕业生人数相对稳

定。虽然

1990

年起出生人口不断下降,但

2006

年以来高中和中职毕业生数量总体上保持

稳定,这为高等教育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生源基数。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6-

2020

年我国高中和中职毕业生人数基本上维持在

1,100

万以上,总体趋势较为平稳。2)

高校扩招。自

1977

年恢复高考,高考录取率已从

1977

年的

4.74%上升至

2020

年的

90.34%。201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

24.2%。2010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

2020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

40%。高考适龄人口及毛入学率仍有提升空间纵向来看,无论从人口基础还是高教毛入学率提升角度,预计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未来数

年仍有良好的提升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人口规模的判断》等

学术著作统计的

1949

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

2013)》统计的各年龄段死亡率,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年龄段育龄妇女的生育率,我

们通过队列要素法对于我国未来的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进行了预测,预计至

2029

年,16-

18

岁阶段高考适龄人口总额将达到约

5,754

万人,较

2019

4,146

万人增长约

38.76%。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

纲要》,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计划提高到

60%,而教育部《2020

年全国教育事业

发展统计公报》统计结果为

202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

54.4%。因此,我们预计高

教总需求至

2030

年前后仍有增长。横向比较,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民办占比相较发达国家而言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世

界银行和教育部的数据,2013-202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

34.50%增长至

54.4%,

但与发达国家(普遍在

60%以上)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同时,我

国高等教育学生人数中民办学生的占比相比发达国家也并非领先水平,2013

年、2018

该比例分别为

14.13%和

15.21%,仅略高于德国、意大利,显著低于韩国、美国、法国。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占高等教育总体的比重也存在提升空间。民办高等教育在承接高教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及教育部数据综合计算,2004

年-2020

年,高考录取率从

61.83%提升

90.34%,高等教育供给仍然偏紧。社会资本在过去十余年间对补充高等教育供给起到

了重要作用。民办高校毕业生占比快速增长2004

2020

年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占比大幅增加:民办本科毕业生占比从

0.57%增长到

24.69%;民办专科毕业生占比从

3.79%增长到

19.70%。即大约每四个本科毕业生中就有

一个来自民办学校,每五个专科毕业生中就有一个来自民办学校。在过去十余年高等教育

的普及过程中,社会资本发挥了重要力量。在公办学校发展及扩招的基础上,民办高校通

过对学额供给的补充及特色化办学的定位,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增加地方高等教育供给,助力毛入学率提升民办高校的发展协助了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民办高校

出于经济因素,会更倾向于在公办高校供给相对不足的区域进行发展,以获取较好的生源

保障并提升报到率。出于数据统计的便利性,我们选取上市民办高教公司旗下学校作为样

本分析。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的

2021

年高校录取分数线以及各省级教育厅公布的省控

线数据,上市民办高教公司旗下学校分数线大多与省控线持平或者略高于省控线,即大量

生源来自于高考分数在本科和专科省控线附近、但无法被公立学校的理想专业录取的考生。

这些学校通常坐落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较低的省份或人口大省,因此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

助力当地毛入学率的提升。民办高校办学贴近市场需求,保障学生就业我们认为民办高校为提升招生吸引力,通常在办学方向上会寻求差异化定位,专业设置会

更加贴近就业需求。在市场导向下,民办学校灵活的办学机制,为社会用工需求及人才培

养的匹配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18-2020

年各行业新增就业情况,公共管理、教育、金融、计算

机等领域劳动力需求相对较高,就业机会更多。根据国家统计局、人社部发布的

2020

行业薪酬数据,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平均薪酬为

17.7

万元,金融、保险业为

13.3

万元,并且在各分位数段上的薪资均领先于其他行业。以上市民办高教公司为例,其

旗下学校普遍开设工商管理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等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的专业。除此之外,民办高校在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国家大力引导的制造业相关专业的开设上也发

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上市民办高教公司旗下的学校在汽车制造类、机械类、自动化类、机

械设计制造类等专业的开设比例大多处于前列。民办高校积极探索各类产教融合模式,增强学生就业力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机制的灵活性,通常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先行者。很多学

校通过开设“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与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培训基地等方式,让学生尽

早培养实用技能,同时为企业培养忠实员工,解决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问题。例如,

中教控股(839

HK)旗下的广东白云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

校企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内已建立中国移动(941

HK)、中国电信

(601728

CH、728

HK)等一批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外已与百度(BIDUUS、9888

HK)、

蓝月亮(6993

HK)、美的(000333

CH)等一千多家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希望教育

旗下的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校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与宁德时代(300750

CH)、一汽大众

(未上市)、比亚迪(002594

CH)等知名汽车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学生专业实用技能。由于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市场需求、重视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上市民办高教公司旗下的职

业学校在地方声誉和就业率上通常占优。47

所上市民办高教公司旗下的本科民办学校中,

13

所学校位列

2021“金平果”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前

100

名。根据各学校高等职业

教育人才培养报告披露的数据,上市民办高教公司旗下部分学校就业率大都在

90%以上,

不输于部分同地区优质公办学校就业率水平。民办高校通过多元化服务拓展收入在学费收入之外,一些民办高校还通过开拓其他业务来拓展收入,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丰

富的服务。如上市民办高教公司中的中教控股(839

HK)、中汇集团(382

HK)、中国科

培(1890

HK)、新高教集团(2001

HK)等均开展了面向校内或校外学生的职业培训服务,

东软教育(9616

HK)、希望教育(1765

HK)、华夏视听教育(1981

HK)、民生教育

(1569

HK)在产教融合办学方面均有较好的探索。中国科培(1890

HK)成人教育、培

训服务业务营收在

2020

年增长达到

500%,其中仅成人教育就占到总营收的

8%。同时,

一些上市民办高教公司积极开展海外教育业务,与国内的教育业务相互协同,扩大收入来

源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如中汇集团旗下的澳洲国际商学院在

2020

实现营收约人民币

1,090

万元;希望教育

2020

年建设的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在

1H21

实现收入人民币

1.49

亿元,占集团当期总收入的

12.62%。综上所述,民办高等教育主要满足了三方面的市场需求:1)民办高校对地方高等教育供给

进行了有效补充,有利于提升当地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尤其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较低的

人口大省,民办高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财政压力。2)民办高校

以其灵活的机制且贴近市场的办学导向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此外很多民办

高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民办高校在缓解高等

教育与企业技能需求的错配矛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一些民办高校通过较高的办学质

量、多元化的教育业务和服务提升自身竞争力,在高教供给端形成差异化的有益补充。民办高校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2

政策利好、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共同驱动民办高教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政府政策对其有重大影响。同时,单体学校在严格的

学额管控下很难进行高速的规模扩张,通常要通过加大办学投入、提升办学质量来实现学

额和学费的提升,进而实现规模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升。这种增长具有相对稳健、可持续

的特点。成熟的民办高教集团还可以通过外延并购方式加快规模扩张速度,并通过优秀的

投后管理提升并购对象的办学水平,实现外延和内生同步增长。政策利好、外延并购、内

生增长是民办高教发展的三大驱动因素。多重政策利好打开民办高教发展空间高教、职教教育经费占比收缩,需要更多民间力量投入2004

年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占

GDP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在

2012

年以后稳定在

5%附近。而在教育经费的支出方面,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在

逐渐收缩,由

2011

年高等教育(不含高职高专)占

24.17%,高职高专占

5.24%、中等职

业技术学校占

6.86%,收缩至

2020

年高等教育(不含高职高专)占

21.20%,高职高专占

5.20%、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占

5.42%。2021

4

月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民促法实施条例》或《条例》)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不得公参民,

禁止社会组织及个人收购兼并和协议控制,禁止关联交易等。2021

7

月出台的《关于

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

在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增量审批禁止、转非营利性机构、严禁资本化运作等方面作

出进一步要求,同时在校内教育的质量及服务方面则要求进一步加强。同时,湖南、江苏、

四川等地教育部门则进一步提出将调减本省内民办义务教育占比,民办初中、小学在校生

人数占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将调减至

5%以下,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

育学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未来我国教育经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需进一步加

强方能实现《民促法实施条例》及“双减意见”的政策目标,而高教、职教领域未来的教

育经费预算有可能进一步被义务教育阶段所挤占,更加需要民间力量的投入。《民促法实施条例》解除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层面的系统风险2018

年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送审稿)》中对民办教育集团化办学、兼并收购、协议

控制等方面都有较为严厉的规定,一度引发市场对包括高等学校在内的民办学校市场前景

的担忧。2021

年出台的《民促法实施条例》正式稿相比送审稿,删除了前述规定,在支

持民营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倾向上出现积极变化。对于职业教育,《条例》规

定可以公参民、鼓励企业办学、允许考试机构办学。对于高等教育,《条例》解除了收购

兼并和协议控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限制。我们认为这标志着民办高等教育在政策层面的

系统性风险基本得以解除,为行业未来的长期发展扫清了障碍。政策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民办高校优势突出近年来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提升职业教育学历水平和办学质量、强化

实际应用和技能水平的政策导向,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国家产业升级战略做好人才

保障的决心。2021

3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中规定:职

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021

10

月,中共中

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35

年职业教育水平整体进入世界前列并基本建成技能

型社会的目标。为鼓励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高职院校扩招、专升

本通道放开等方面,对职业教育予以了支持。巩固职业教育地位,提升职业教育质量。2019

2

月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

案》提出到

2022

年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具体目标,包括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

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

50

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

150

个骨干专

业(群)等,并提出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促进产教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等具体举措。2020

9

月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提出更加细化的目标,认

为要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稳步发展高层次职业教

育,并给出二十余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尤其是《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

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职教发展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民间资本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

参与地位。《职教发展意见》明确提出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

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鼓励上市公

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

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鼓励行业龙头

企业主导建立全国性、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丰

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推动高职扩招,缓解高技能人才短缺。国务院

2019-2021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

职院校每年扩招

100

万人的目标,2020

年还提出了“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

3,500

万人

次以上”。同时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推

动高等职业学校扩招,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举措。职业教育升学通道打通,社会待遇公平化发展。2020

年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

计划(2020—2023

年)》中提出,要健全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教体系,并把开展本科层

次的职业教育试点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在学生学历提升方面,《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也

提出“不限制专科高职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适度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为部分有

意愿的高职(专科)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并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

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2021

年《推动职教发展意见》

明确提出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推进不同层次职业职业教育纵向贯通,鼓励应用型

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按照专业大致对口原则,指导应用型本科学校、职业本科学

校吸引更多中高职毕业生报考,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3

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内生增长稳健持续投入不断夯实办学基础,为学额、学费增长创造条件加大教学投入、标准化管理、创新培养模式是民办高教集团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口碑的主

要方法。从生师比来看,中教控股(839

HK)、中汇集团(382

HK)、宇华教育(6169

HK)等上市高教集团旗下部分学校的生师比均在

2017-2020

年间呈下降趋势,体现出学

校教学投入的不断增加。此外,民办高教集团还通过完善配套硬件设施、标准化管理、推

进课程创新和培养模式创新等手段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例如很多民办高教集团进行校企合

作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合作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办学质量的提升会

促进学校口碑的提升,体现在报到率的逐渐提升上,形成良性循环。自建新校区,提高校园容量,实现招生增长。民办高教集团可通过自建新校区扩大办学容

量,增加学额。一些民办高教集团下属学校由于办学质量较高,声誉较好,能够在项目审

批、办学用地获取等方面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同时,部分民办高教公司办学用地储备相

对充裕,仍存在后期扩建的空间。以中教控股旗下广东白云学院与松田学院为例,两所学

校新校区落成后,容量分别扩大

70%、186%,为未来学校的持续发展创造了空间。校区

的扩充同样优化了教学环境,以中汇集团旗下的华商学院与华商职业学院为例,两校生均

占地面积与教学用房随新校区的不断落成而逐步得到改善。学生人数和学费增长驱动盈利能力提升民办高校持续增加的教学投入和校园扩容推动了学额的增长,良好的口碑促进报到率的提

升,进而使得学生规模不断增长。近年来上市高教集团旗下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大都呈稳定

增长态势。学费方面受益于各地自主定价政策的放开,近年来上市民办高教集团旗下学校

学费增速较为可观,较多高教上市公司下属院校生均学费

FY18-FY20

CAGR涨幅高于

4%,超过同期

CPI增幅。在校生人数与学费的增长有效保证了集团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

使得集团有更多资金可用于教学投入,实现良性的内生增长循环。外延并购拉动快速增长外延并购相较自建优势明显新建学校:高教集团建设新学校涉及获取教育用地、获取政府批文、新建学校等多个步骤,

全程通常耗时

2-5

年。以希望教育创建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为例,该项目获取批文耗费

7

个月的时间,建设工程耗费近

10

个月。考虑校舍完工后开始招收首届学生并逐步将

校园利用率用足,预计仍需

2-4

年时间。建设新校区如果遇到牌照获取困难、土地拆迁补

偿协调不畅等问题,总耗时则难以预计。伴随城镇化发展,目前城市中人口密集区域的地

块存量稀少且价格昂贵,考虑学校所在位置对招生等后续经营存在较大影响,新建学校选

址也需非常慎重。外延并购:相比自建新学校,收购已有学校是更为便捷的外延扩张策略。收购通常只涉及

尽职调查与收购细则谈判,一般需要数月时间。我们根据上市民办高教公司公告统计,从

公司签署收购合约到交割完成,所需时间通常小于

2

个月,交易各方条件契合的情况下,

收购流程前后预计合计耗时约一年左右。收购完成后,被收购的优质学校将在短时间内为

集团带来较大的规模增量,而过往经营不善但具有地域优势、独特办学特点等因素的标的

院校,则可通过标准化管理能力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实现运营改善,避免了新建学校的爬坡

期和招生的不确定风险。高校并购空间大,独立学院转设进一步增加并购标的目前国内民办高教市场集中度较低。据《中国教育年鉴》与上市公司年报数据,2018

2019

年市值排前

5

名的上市民办高教集团在校生人数分别占全国民办高教总在校生人

数的

6.31%、8.53%。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独立学院转设进一步增加并购标的。1998

年苏州大学与苏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设

立了全国第一所独立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而据教育部统计,至

2008

年全国独立学院

已发展至

322

所。2006

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

意见》明确提出了进行独立学院转设工作,随后出台的相关政策逐步明晰独立学院转设的

各项具体要求并加快转设节奏。据教育部统计,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共有

137

所独立学

院完成转设,其中

117

所转设为民办高校,占比

85%。截至

2021

7

月,仍有

157

所独

立学院尚未完成转设。考虑国家对独立学院转设的坚决态度与独立学院相对优质的教学水

平,我们预计此轮转设将为并购市场带来较多优质标的。高教集团投后管理能力强,集团化办学提升并购标的盈利能力上市高教集团普遍具备成熟高效的学校运营管理体系,能在并购完成后通过标准化、集团

化的管理输出提升并购学校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举例而言,中国科培

2020

年收购哈

尔滨学院后该学院当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33%;2019

年被宇华教育收购的山东英才学校在

2020

年实现净利润较

2018

年增长

135.85%。在校生数量、学费增长是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驱动力。标的学校被并购整合后得益于集团

化办学带来的教学质量和口碑提升,能够获得更多的学额。据公司公告显示,中教控股

2019

10

月收购澳大利亚国王学院后,该校

2020

年学额较

2019

年提升

31%至

4,255

人。更好的学校品牌、教学管理和办学投入也有利于提高报到率。学额和报到率的提升使

得被收购院校招生能力得到较快提升。上市高教集团年报显示,希望教育于

2019

年收购

的三所学院在次年招生人数实现了平均

91.6%的增长,其中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实现了

166.9%的增长。中教控股、新高教集团并购学校在校生人数增速在并购后有较为明显的提

升,其中洛阳科技职业学院(2018

年被并购)2019

年在校生人数较

2017

年提升

48%。

2019

年被收购的松田职业学院、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2020

年在校生人数较

2018

年分

别增长

22.72%、34.5%。除在校生数量外,各地学费政策的放宽也促进了生均学费的提

升。中教控股

2019

年收购的三所学校在并购后的三年内学费中位数均实现了较为显著的

提升,其中广州松田学院被并购后连续实现学费增长并于首年实现

17.07%的涨幅。4

借鉴德国,中国职教改革方向利好民办高教德国是职业教育较为发达和完善的国家,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以来是被模仿、研究的成功

范本,培养了大批技术型人才,促进德国经济历史上的快速发展,并在当代保持了德国经

济的持续竞争力。我们认为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在类型定位、办学模式、教学方

式、就业要素、管理体制及保障机制、社会力量参与及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职业教育可以借鉴德国职教体系的成功经验,但难以全部照搬,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探

索中国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民办高教集团由于其旗下学校通常具备应用性及职业型的办

学定位、市场导向的办学机制等优势,在职教改革浪潮中,民办高校很可能将持续走在改

革的前沿,自身优势将得以进一步放大,并在改革过程中持续受益。德国职教体系可供借鉴,但中国职教改革正寻求适合自身的特色道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得以顺利运作并取得成功,不只是因为双元制教育的优越性,还与德国

独特的国情密切相关,经我们研究总结,这其中因素至少包括:职业教育清晰的教学定位

及学历提升通道,德国不同行业、层级的收入差距较小,产业结构稳定保证职业教育就业

稳定性,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完善的协调配合机制以及民族文化传统及思想习惯等诸多因

素共同作用,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德国职业教育的定位清晰、升学通道顺畅、招生规模增加,中国正逐步改善尽管德国职普分流较早开始,但职业教育地位并不弱于普通教育,且存在顺畅的升学通道

及调整空间。德国教育体系共分为四大阶段:初级阶段(幼儿园)、小学阶段(4

学年)、

中等教育阶段(分为中级阶段一和中级阶段二)、高等教育阶段。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基础

知识,为进入中学做准备。小学四年级后进入

2

年定向阶段,这六年间学生的成绩(六分

制赋分)决定了中级阶段一的分流方向。中级阶段一有三种学校:文理中学、实科中学及

主体中学。三种学校对学生成绩要求不同,教学、升学导向也不同。中学阶段一结束后,

文理中学学生升入预科学校,实科中学和主体中学的学生升入职业类高中(分为两种,升

学导向和就业导向)。此后,预科毕业生进入综合大学学习,升学导向的职业类高中毕业

生可以进入应用科技大学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学习,就业导向职业类高中毕业生一般选择

就业。应用科技大学的毕业证书与综合大学的毕业证书为等效的学历证明,而且两种类型

的学校均可开设硕博课程,进一步保证了高等教育阶段不同类型学校招生吸引力的社会认

可度的公平性。尽管在小学阶段成绩对职普分流有指导作用,德国并非强制设定职普分流比例并以比例因

素划定分数线,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较高,存在诸多成绩达标文理中学的学生依

然选择就读实科中学的情况。此外,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刘敏和王苏雅所著《德国大学入学

招生制度的基本程序及其变革与走向》(2016

7

月)及牛金成所著《德国高等教育结构

的特点及其启示——以巴登符腾堡州为例》(2020

9

月),两类职业类高中毕业生、已就

业人员拟进一步深造除就读应用型科技大学及高等职业院校外,也可以参加综合大学自行

举办的选拔考试,在选拔中表现优秀、被综合大学选中的可获得高校限制性专业入学资格,

可以就读综合大学的某些限定专业,从而进一步接受综合大学的高等教育,尽管这部分生

源人数总体占比仅有约

1.2%(2017

年数据),但仍为分流至职业教育类型后而希望转型研

究类型的学生提供了转型空间,这种升学机制可进一步消除人群选择职业教育的顾虑。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教育中一种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双元制模式即一种学校与企

业合作进行的教育模式。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在企业内接受职业技能和专业实践的培养,

同时又在学校里以学生的身份接受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理论教育论。双元制在职业类高中及

应用科技大学中均有应用。双元制模式在教育中融入职业教育或者企业实践。与传统教育

的区别在于它的实践特征,德国双元制教育往往是三到四年,其中实践环节时间最少不低

12

个月,最多可以达到总学业时间的一半。双元制模式无论在培养学生面向直接就业

具备成熟的实践技能亦或是明确职业深造方向以进一步提升学历均有重要的贡献。双元制

职业教育模式以其优势,在德国保持供需两旺的态势,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有待加强。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套相对独立的体系,

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包括职业

高中、中专、技校等,高等职业教育可分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及研究

生层次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向上的升学通道目前还主要限制于通过春季高考或普通高

考进入专科院校,以及后续通过专升本、成人自考等模式进一步提升学历,社会认可度即

学位的“含金量”相对较低。同时我们认为目前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吸引力也相对不

足,教学内容尚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实际的用工需求,因此社会岗位需求与毕业生就业方

向存在结构性错配、毕业生跨专业择业、科班毕业生到岗后需较久实践以满足岗位技能要

求的情况较为常见。2019

年《职教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

重要地位,提出“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

方案”,“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

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

6

个月”等目标,以加强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2021

10

月《职教发展意见》则进一步要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

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中国职业教育升学通道改革正在推进。2014

年教育部和发改委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规划建设(2014-2020

年)》中就提出“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

生的培养体系…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

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此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

划(2020—2023

年)》及前述《职教改革实施方案》、《职教发展意见》等政策多次提及建

立职教高考制度等有关升学通道的改革要求。中国民办高校因机制优势预计将位列改革前沿,招生能力逐步增强。我们认为目前高等教

育领域由于以公办体系为主,管理机制偏谨慎,社会资源在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信

任壁垒;同时由于职业教育院校的生源素质及职教办学特色相对较弱,企业参与意愿也相

对较低。民办高校由于灵活的办学机制及市场导向,可充分结合好学生诉求、社会用工需

求、地方发展诉求等要素,在中国职教改革中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目前诸多民办高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探索上更加积极,商业模式也更

加丰富。较多民办高校采取共享学费收益、降低招聘成本、解决用工来源等机制,通过共

建专业、共建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实现毕业生就业能力、企业参与动力、

地方教育部门认可度之间的正向循环。除高校主动与实体企业合作外,目前也出现了社会

类培训机构在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需求衔接、直接与企业特定岗位需求合作培训等商业形

态。随着政策对社会资本、各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鼓励,民办高校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预计愈发明显,招生吸引力预计会逐步提升,伴随“职教高考”等职教升学机制的打通,

生源也将进一步扩大。应对产业升级,德国高等教育入学率正在逐渐提升。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数字化、自

动化逐渐成为工业的潮流,德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逐渐难以满足工作要求,技术

人员也需要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以胜任工作。因此,德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也在逐渐提升,职

业教育也开始向高等化方向发展。据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数据,1980

年至

2018

年,德国

具有高等教育入学资格的学生占比由

22%提升至

51%。此外,面对科技和产业发展带来

的对技术人员能力的高要求,德国政府积极提出“职业教育

4.0”,核心内容是“职业教育

中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包括开发新的数字化解決方案、提升职教培训中学徒的数字化

技能水平、支持企业参与数字化学习网络的构建等内容。德国联邦教研部等部门也积极启

动相关项目和措施,共同推进德国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中国同样正在经历高等教育普及度提高的过程。根据教育部数据,从

2015

年至

2020

年,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

40%增长至

54.4%。尽管过去一定时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升主要

与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内需、适龄人口规模增加等因素有关,但未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

提升将与增加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以适应新的劳动力需求形势有关。“十四五”规划中,我

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

60%以上,并“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

向应用型转变;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

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结合国家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我们认为,毛入学率

54%升至

60%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学校、职业技术院校将是主要增长点,利好以应

用型本科、职业特色专科为主的民办高教公司。德国不同行业、层次人才收入差距并不悬殊,中国职业教育需先提升就业竞争力

在德国,做一名技术工人所获得的报酬可能并不比办公室职员的薪资差,这一说法可以从

德国不同行业人员薪酬数据中得到印证。从接受教育的类型来看,在不同行业中,接受职

业教育的双元制高中毕业生时薪略高于专业学校学生,且应用科技大学毕业生时薪与综合

大学毕业生的时薪十分接近。根据德国数据库

statista,从行业类型上看,较多行业的平

均月薪集中在

3,000-4,000

欧元这一区间,且脑力劳动型工作(如公共行政和教育)与体

力劳动型工作(如采矿采石、制造业)的薪资几乎相同。从行业上、受教育类别上看,德

国的收入差距都不悬殊,接受职业教育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由此导致公众对职业教育的

接受度较高。中国的不同行业及学历收入差异较大,构成了社会对职业教育认

可度偏低的重要原因。中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中,职教办学特色的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

升,生源改善,社会认可度提升的正向循环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其中关键问题是先提升职

业教学的办学特色。我们通过观察上市公司旗下民办职业学校发现,相关学校为提升办学

效益,通常在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的探索方面更加积极,以提升职业教学能力进而提升就

业率。市场化机制将使民办高校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持续受益。德国产业结构稳定为职业教育就业提供保障,中国职教发展需紧跟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的稳定是德国公众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另一大原因。30

年以来,德国的产业结构

相对稳定,这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增强了职教体系学生就业的

稳定性。另一方面,德国的制造业和工业以高水平高质量著称,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高,

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工人难以胜任,这使得工人们需要接受职业教育。以工业和服务业为

主的产业结构、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促使德国发展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经济发展。相比之下,中国的产业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处于持续的变迁过程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

地产、IT产业、各类服务业等产业近年来占

GDP的比重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工业比重虽然由

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