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 每课一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9课 辛亥革命 每课一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9课 辛亥革命 每课一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9课 辛亥革命 每课一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9课 辛亥革命 每课一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辛亥革命1.清末预备立宪期间,各省谘议局相继成立。立宪派一方面以谘议局为论坛,发表各种议论,通过各种决议,力图对地方政府的权力运作有所监督;同时互通声气,函电往来,发起和组织联合请愿,要求尽快成立“责任内阁”,加快立宪步伐。材料说明()A.谘议局使立宪派有代表民意的合法性B.立宪派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先锋力量C.谘议局议员的产生具有较强的民主性D.中国责任内阁制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2.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100多年前的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有()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3.清末的中国出现了废除帝王纪年采用新纪年的主张,并形成了孔子纪年、黄帝纪年、帝尧纪年、西周共和元年纪年,秦始皇纪年、耶稣纪年之争。这反映了()A.满汉民族矛盾已不可调和B.恢复传统纪年的迫切愿望C.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D.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4.如图是1912年3月时任中国邮政总办的法国人帛黎主持印制的奇特的邮票。上面有“大清国邮政”“临时中立”和“中华民国”字样。下列关于这组邮票说法正确的是()A.反映法国对中华民国政权的承认B.说明当时中国内政外交全盘失手C.迎合了国民对旧政权的怀念心理D.暗含列强对中国政治变动的观望5.“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江西、山西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这表明()A.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力量异常强大B.清朝统治已经土崩瓦解C.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干涉革命发展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县长……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辛亥革命()A.前后没有任何变化B.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C.潜伏着失败的危机D.使地主官僚资产阶级化7.下图序号,指代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具体历史事件,其中②指代的是()A.武昌起义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8.农民反对“新政”是晚清最后十年民变中引人注目的内容。新式学堂、劝学公所常设在寺庙、祠堂之内,遭到农民的普遍憎恶;此外,还有层出不穷的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查户口、反对禁种罂粟之类的斗争。这反映出清末新政()A.具有鲜明的封建专制色彩B.未对基层民众产生广泛影响C.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D.催生了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A.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C.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D.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10.孙中山《在南京与林宗素的谈话》中指出:“将来必予女子以完全参政权,惟女子须急求法政,学知识,了解平等自由之真理。”这说明南京临时政府()A.严格遵循《临时约法》B.成立之初妇女有完全参政权C.注重宣传自由平等D.成立之初妇女未取得完全参政权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一部分(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2)材料二中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3)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迅速瓦解,但最终失败。从中可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1.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谘议局的设立使立宪派能够通过政治渠道表达民众利益和诉求,故A项正确。2.答案: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由此可知,二者的共同点是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3.答案:D材料中提及的众多纪年并未涉及“满汉民族矛盾”,A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与耶稣纪年不符,故排除;材料中并未提及中外文化的交流,故C项错误;由材料“清末的中国”可知,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纪年之争则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故D项正确。4.答案:DA项与“大清国邮政”的信息不符,故排除;内政外交“全盘失手”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国民对旧政权的心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12年”可知,此时的中国政局动荡,由这种“奇特的邮票”可以看出,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变动持“临时中立”的观望态度,故D项正确。5.答案:B武昌起义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迅速蔓延,各省纷纷宣告独立,这标志着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6.答案:C材料中“原官”“先前的老把总”等信息反映了辛亥革命对社会改造有限,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故C项正确。7.答案:B根据材料中时间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武昌起义,②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③是清帝退位,④是颁布《临时约法》,⑤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故B项正确。8.答案:C材料强调的是农民对“新政”的不满,“具有鲜明的封建专制色彩”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农民对“新政”的不满可知,清末新政已经对基层民众产生广泛影响,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民反对“新政”是因为“新式学堂、劝学公所常设在寺庙、祠堂之内”“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查户口、反对禁种罂粟之类的斗争”,这反映出清末新政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故C项正确;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9.答案:C从“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可知,作者认为虽然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国,但是人们的民主意识依旧匮乏,所以他主张要提升国民意识,故选C项。10.答案:D根据材料“将来必予女子以完全参政权”,表明临时政府并未完全执行《临时约法》,且其成立之初妇女并未取得完全参政权,故A、B两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宣传,故C项错误。11.答案:(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建立了兴中会等一系列革命团体;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2)目的:限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