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4课件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4课件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4课件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4课件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4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绪论部分

由第三章可知,闭环极点完全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闭环极点和零点则决定了系统的品质。所以,如能确定闭环极点在S平面上的位置,则对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则意义重大。由于闭环极点是特征方程的根,随着特征方程阶数的增大,求解困难(试探求法)。而开环传函由简单环节串联组成,零极点易确定,若能用开环极零点确定闭环极点在S平面的位置,并通过调节开环极零点位置改善闭环极零点位置,将使问题更加简单。该方法为: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绪论部分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

根轨迹法:根据开环极零点分布,当系统某参数由零变到无穷大,绘制出闭环特根在S平面上的相应的变化轨迹,由此来分析,系统的暂态响应,参数对暂态响应的影响,以及系统的综合与校正。这是一种图解方法。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根轨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2.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与绘制条件

基本概念

根轨迹的绘制条件

根轨迹的分类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2.根轨迹法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一、基本概念特征方程:s²+2s+k*=0特征根:例1:单位反馈二阶系统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一、基本概念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

欠阻尼-1-jK*-1-1+jK*-1(1,+∞)↑临界阻尼-1-11过阻尼S2右移〈0S1左移〈0(0,1)↑-200响应闭开S2S1K*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欠阻尼-1-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结论:

1、开环传函参数K*影响着闭环极点的分布。

2、随着K*的增大,系统响应经历着过阻尼、等阻尼、欠阻尼。

3、K*与闭环极点,一一对应,进而可分析系统稳定性及其它各项性能指标。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结论: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7二、根轨迹的绘制条件

特征方程:1+Wk(s)=0

根轨迹方程:Wk(s)=-1(*)凡满足(*)式的s都是根轨迹上的点,反之,根轨迹上的点也都满足(*)式。(曲线与方程一一对应关系)则绘制其根轨迹条件应为: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7二、根轨迹的绘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8

代入(*)式根:s=δ+jω则有

若用1、幅值条件:2、相角条件:注意: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8代入(*)式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9

S

L3l1L2L1

β3α1β2β1-P2-Z1-P1P0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9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0

根轨迹以根轨迹放大系数Kg绘制p110,例4--1或Ⅱ若则根轨道放大倍数与开环放大倍数的关系为: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0根轨迹以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

主根轨迹:0<=Kg<∞的根轨迹(180°根轨迹)辅根轨迹:-∞<=Kg<0的根轨迹广义根轨迹:以除Kg外的某一其它系统参数绘制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幅角条件是±360的根轨迹根轨迹族:几个系统参数同时变化构成的的根轨迹§3.根轨迹的绘制法则一、根轨迹分类: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主根轨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2二、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1根轨迹的起始点和终止点2根轨迹数和它的对称数3实轴上的根轨迹4分离点和会合点5根轨迹的渐近线

6根轨迹出射角和入射角7根轨迹与虚轴交点8根轨迹的走向9放大系数求取值10分离角与会合角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2二、绘制根轨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31.根轨迹的起始点和终止点

起点

Kg=0,由根轨迹方程(↓)可知起点应从开环极点(或s=-pj)开始

终点

Kg=∞,同理,终点应在s=-zi(开环零点处),有多少个开环极点就有多少个起点,零点也一样,只不过由于n-m>0,所以零点将有n-m个在无穷远处.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31.根轨迹的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42.根轨迹数(分支数)和它的对称数分支数等于开环极点数n(特征方程阶数).由实系数特征方程知,特征根不是实根,就是共轭复根,故根轨迹一定对称于实轴.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42.根轨迹数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5

3.实轴上的根轨迹由轴上某个区段,若它的右侧开环零极点总数为奇数,则该区段为一根轨迹分支由辐角条件可知:特征根S左侧开环零极点对开环传函的幅角没有贡献P112,而右侧的每个开环零极点都引起180°的辐角变化,所以右侧零极点总数为奇数个时恰好能满足辐角条件。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53.实轴上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6

4.分离点和会合点分离点:由实轴分离进入复平面的点。两极点间会合点:复平面汇合进入实轴上的点。两零点间这时的特征方程出现重根。重根即代表了分离点,会合点的位置(1)解析法设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法1

,其根为;若有重根将使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64.分离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7由此可知代入特征方程有:可求出重根:法2实根中的对应的是从零到中最大的,故也可通过对求导求得分离点和会合点。(求后验证)。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7由此可知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8

验证:由于不存在根轨迹,故不是分离点。而不仅属于[-1,0]且能使,使注:此方法对求复平面上的分离,会合点也有效。例2.试求实轴上的分离点。根轨迹方程即求得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8验证:由于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9(2)图解法:[-p2,-p3]中有一分离点d,满足相角条件:设三阶系统零极点分布图如下图-z2-p3-p2-z1-p1s1jwS1为靠近d轨迹上一点,满足相角条件: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9(2)图解法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0二式比较得:如上例有更一般的:验证后,d1为真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0二式比较得: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1

5、根轨迹的渐近线

时系统有n-m条根轨迹趋于无穷远处,成为一条直线,即根轨迹渐近线。(1)倾角:开环有限零极点到无穷远特征根矢量辐角都相等,即由幅角条件

只有n-m个,以后重复出现(2)与实轴交点:开环有限零极点到无穷远处的特征,根Sk的矢量长度相等,对Sk而言开环零极点汇集成一点,即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15、根轨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2根轨迹渐近线方程为:Wk(s)=1证明:s→∞时原式趋近于其中即整理上式为: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2根轨迹渐近线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3

令S=σ+jω代入得于是记为令ω=0则有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3令S=σ+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4

起终点:0,-1,-2,-∞实轴分支:[-1,0][-2,-∞]分离点:σd=-0.422渐近线:σa=(0+(-1)+(-2)-0)/(3-0)=-1,θa=(2k+1)π/(3-0)=60°,180°,300°,-60°例3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4起终点:0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5

出射角:根轨迹离开开环复极点的切线方向与实轴正向夹角。入射角:根轨迹进入开环复零点的切线方向与实轴正向夹角。6、根轨迹出射角和入射角(1)定义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5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6

开环(零)极点-pl,(-zl)附近的根轨迹上取一点s1,则当s1→-pl时,s1与-pl所构成的矢量相角就是-pl的出射角βsc,对应零点为入射角αsr。由相角条件:(2)计算并用代替则

出射角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6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7

-zl入射角例4、绘制根轨迹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7-zl入射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8

法一:有特征方程:1+Wk(s)=0有Re(1+Wk(s))=0Im(1+Wk(s))=0若令s=jω代入上二式便可求解ω,Kg.如例2,特征方程为7、根轨迹与虚轴交点:令s=jω代入得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8法一:有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9

法二:由劳斯表中知,若有根为纯虚根,表中某行全为零。令由辅助方程得:8.根轨迹的走向

当特征方程阶次n-m>=2时,根轨迹呈现发散性质,一些分支右行时,另一些分支必左行,偏向S平面右半部分。这一点可由根的特性说明: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9法二:由劳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0

9.放大系数求取值由幅值条件,根轨迹上某点放大系数为:特征方程它与开环放大系数的关系为各特征根之和为常数!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09.放大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1

108°36°

-180°-108-36°

10、分离角与汇合角分离角:根轨迹离开分离点的切线方向与实轴正向夹角。汇合角:根轨迹进入汇合点的切线方向与实轴正向夹角。为分离点根轨迹数。例5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110、分离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2解:(1)分支数:4个(2)起点:-p1=0,-p2=-1+j,-p3=-1-j,-p4=-3

终点:全在无穷远处。

(3)实轴上根轨迹:[-3,0]

(4)渐近线例6

绘制根轨迹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2解:(1)分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3matlab绘制根轨迹图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3matlab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4

(5)分离点1/d+1/(d+3)+1/(d+1-j)=0试探得

:(6)出射角

(7)与虚轴交点:由特征方程s(s+3)(s²+2s+2)+k=0代入s=jω得(8)走向(9)放大系数(10)分离角:±90°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4(5)分离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5

例7

绘制右图以Kp为参变量的根轨迹

解:KP(1+0.6s)R(s)Y(s)令Kg=0.6Kp

开环(1)起点,-0.25,-1

终点:-1.67,-∞(2)分支数:2(3)实轴根轨迹:[-1,-0.25],[-∞,-1.67](4)渐近线:(2k-1)π/(2-1)=180°jw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5例7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6(5)实轴交点:(6)走向:复平面根轨迹是一以开环零点-1.67为圆心,以-1.67为分离点-0.695的距离为半径的圆证:用s=σ+jω代入特征方程由相角条件:整理后得(σ+1.67)²+ω²=0.9514结论;任意带一开环零点的二阶系统,若复平面存在根轨迹,则它一定是一个以开环零点为圆心的圆或圆的一部分。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6(5)实轴交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7二阶系统三阶系统具有复极点的四阶系统延迟环节(时滞环节)系统三、典型自控系统根轨迹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7二阶系统三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81.二阶系统

其中Kg=Kk/T

标准二阶系统:(1)起终点(2)实轴(3)分离点:-1/2T

(4)渐近线:±90°,-1/2T由(2)式知二阶系统特征根在S平面的位置

WK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81.二阶系统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9

由幅值条件2.开环具有零点二阶系统复平面根轨迹可由幅角条件证明是个圆,这样增加零点改变了系统品质。等ξ线等频线对(1)式若要工程最佳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9由幅值条件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0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0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1

3.三阶系统

二阶系统再加一个极点

(1)起终点

(2)分支数

(3)实轴上

(4)分离点a=4时

(5)渐近线a=4时

(6)与虚轴交点

结论;二阶系统附加极点Kg↑根轨迹将穿过虚轴系统趋于不稳定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13.三阶系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2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2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3

(1)起终点,分支数,实轴(2)渐近线:±90°(3)取τd=4T,ξ=1/2作ξ=1/2的阻尼线

与根轨迹交点:

由代数方程:R1+R2+R3=p1=1/T得-R3=-1/(2T)4.开环具有零点三阶系统:

二阶加一极点一零点其中Kg=K/TiT

z1=1/τdp1=1/T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3(1)起终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4线渐进线三阶工程最佳(4)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4线渐进线三阶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5(1)起终点,分支数,实轴上(2)渐近线φ=-60°,180°,-σk=-1

(3)出射角βsc1=-26.6°(4)与虚轴交点s=±j1.61,(5)由根与系数关系:5.具有复极点的四阶系统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5(1)起终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6

对系统稳定性不利

(τ!=0滞后时间常数)

根轨迹方程特征根幅值条件:

辐角条件:

特点:特征根无限多个,根轨迹分支数无限多条。6.延迟环节(时滞环节)系统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6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7(1)当|τs|很小时

绘制方法同前(2)当|τs|较大时

①起点:–pi,-∞,终点;-zi,+∞

②分支数:无穷多条,对称性:对称于实轴。③实轴上;由ω=0可知绘制规则不变④分离汇合点;仍可按dKg/ds=0计算⑤渐近线:当Kg→∞时σ→∞,所有有限开环零极点到σ的矢量幅角都等于0,故渐近线为水平线。由幅角条件知(2k+1)π-τω=0与虚轴交于ω=(2k+1)π/τ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7(1)当|τ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8⑥出射角与入射角

⑦与虚轴交点:令s=jω由幅角条件求得ωl

当Kg=0时σ→-∞所有有限开环零极点到σ矢量幅角都等于π,故渐近线仍为水平线只是交点由

(2k+1)π-τω=(m-n)π,,|m-n|为奇数,|m-n|为偶数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8⑥出射角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9

⑧复平面上的根轨迹(作图法);

ⅰk=0时如一阶系统jw-1/T或取ω=ω1时,从-1/T点做一倾角为斜线,交于水平线,交点为一特征根,取全ω>0区间得一组特征根并画出一支根轨迹,对称实轴画出另一支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9⑧复平面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0ⅱk=1时,渐近线不同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0ⅱk=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1四、零度根轨迹1,概念:

非最小相位系统:凡是在S平面右半平面有开环零极点的系统,与之相反称为最小相位系统。产生零度根轨迹原因:①非最小相位系统中包含有最高次幂的系数为负的环节②系统中有正反馈内环。幅角条件满足2kπ(k属于Z)的根轨迹称为零度根轨迹。其幅值条件不变。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1四、零度根轨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2绘制规则(与常规根轨迹相比)

①实轴上根轨迹只能出现在其右侧开环零极点总数为偶数的区段上

②渐近线θ=2kπ/(n-m)k=1,2,…,n-m-1③出射角

入射角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2绘制规则(与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3④分离角

其他规则不变,例8汇合角WkR(s)Y(s)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3④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4例9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4例9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5五、广义根轨迹它是指以某非Kg作为系统参数变化时得到的根轨迹。具体的做法为:由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KgN(s)+D(s)=1整理出研究的参数根轨迹方程式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5五、广义根轨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6

关于Ta的根轨迹方程为

则新的开环传函应为5(1+TaS)1/s(5s+1)例10

闭环极点保持不变而零点变了。Ta↑闭环极点左移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6关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7例11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7例11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8§4.用根轨迹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在根轨迹上确定特征根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在根轨迹上由性能指标确定调整参数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8§4.用根轨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9一、在根轨迹上确定特征根试探法:已知Kg,先找一试点So求得它的Kgˊ=(L1L2…Ln)/(L1L2…lm),使Kgˊ=kg,便定出So。

n-m<=3系统,先找到实根(实轴上),再用韦达定理去求复根.实根仍要用作图法.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9一、在根轨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0二、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1,闭环主导极点:暂态过程主要决定于离虚轴较近的极点,当极点实部相差5倍以上时,远离虚轴的极点可被忽略.(对零点也适合)2,闭环极点位置变化时对暂态过程的影响(P135①-p1,-p2负实闭环极点②一对复极点,ωn不变ξ变,ξ不变σ不变ωn变)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0二、用根轨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1②θ不变,ωn↑,极点沿失径延伸,|-ξωn|↑加快系统响应速度快速达到稳态阻尼振荡频率①ωn不变,θ=0,ξ=arccosθ对极点汇合于实轴,有实数重根,系统工作在临界阻尼状态,无超调

θ=90°,ξ=0有共轭虚根,等幅振荡.,一对共轭复根,系统衰减振荡θ↓,ξ↑,δ%↓。P135F4_32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1②θ不变,ω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2

3,增加开环零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增加开环零点将影响根轨迹形状(见上节),改善了系统稳定性和暂态品质.但将增大超调.

开环零点开环极点4,增加开环极点对系统性能影响:这时将使根轨迹向右偏移.降低了系统稳定性,减小了ξ,增大了ts性能指标下降.5,偶极子对系统性能影响:

偶极子:左边一个零点右边一个极点相距很近,作用相抵消,却可提高开环增益提高稳态精度.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23,增加开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3三、在根轨迹上由性能指标确定调整参数

例12

试根据系统根轨迹分析稳定性(阶跃响应)

并计算使闭环主导极点具有ξ=0.5时的Kg值.解:1,画根轨迹如右图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3三、在根轨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4

2、稳定性分析①0<Kg<0.385时系统闭环主导极点在负实轴上呈现过阻尼状态(ξ>1)非周期单调上升过程,稳定.②Kg=0.385重实极点临界阻尼状态(ξ=1)稳定③0.385<Kg<6,共轭复极点,欠阻尼状态(0<ξ<1)稳定.④Kg=6,ξ=0共轭虚极点等幅振荡,临界稳定状态.⑤Kg>6有两个闭环极点进入S右半平面(ξ<0),不稳定状态.3、求ξ=0.5时的Kg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42、稳定性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54、验证闭环主导极点由特征方程证明是主导极点.②①做等ξ线过原点,θ=60°求出与根轨迹交点(幅角条件)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54、验证闭环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6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6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7§1.绪论部分

由第三章可知,闭环极点完全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闭环极点和零点则决定了系统的品质。所以,如能确定闭环极点在S平面上的位置,则对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则意义重大。由于闭环极点是特征方程的根,随着特征方程阶数的增大,求解困难(试探求法)。而开环传函由简单环节串联组成,零极点易确定,若能用开环极零点确定闭环极点在S平面的位置,并通过调节开环极零点位置改善闭环极零点位置,将使问题更加简单。该方法为: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绪论部分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8

根轨迹法:根据开环极零点分布,当系统某参数由零变到无穷大,绘制出闭环特根在S平面上的相应的变化轨迹,由此来分析,系统的暂态响应,参数对暂态响应的影响,以及系统的综合与校正。这是一种图解方法。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根轨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9§2.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与绘制条件

基本概念

根轨迹的绘制条件

根轨迹的分类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2.根轨迹法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70一、基本概念特征方程:s²+2s+k*=0特征根:例1:单位反馈二阶系统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一、基本概念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71

欠阻尼-1-jK*-1-1+jK*-1(1,+∞)↑临界阻尼-1-11过阻尼S2右移〈0S1左移〈0(0,1)↑-200响应闭开S2S1K*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欠阻尼-1-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72结论:

1、开环传函参数K*影响着闭环极点的分布。

2、随着K*的增大,系统响应经历着过阻尼、等阻尼、欠阻尼。

3、K*与闭环极点,一一对应,进而可分析系统稳定性及其它各项性能指标。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6结论: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73二、根轨迹的绘制条件

特征方程:1+Wk(s)=0

根轨迹方程:Wk(s)=-1(*)凡满足(*)式的s都是根轨迹上的点,反之,根轨迹上的点也都满足(*)式。(曲线与方程一一对应关系)则绘制其根轨迹条件应为: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7二、根轨迹的绘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74

代入(*)式根:s=δ+jω则有

若用1、幅值条件:2、相角条件:注意: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8代入(*)式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75

S

L3l1L2L1

β3α1β2β1-P2-Z1-P1P0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9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76

根轨迹以根轨迹放大系数Kg绘制p110,例4--1或Ⅱ若则根轨道放大倍数与开环放大倍数的关系为: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0根轨迹以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77

主根轨迹:0<=Kg<∞的根轨迹(180°根轨迹)辅根轨迹:-∞<=Kg<0的根轨迹广义根轨迹:以除Kg外的某一其它系统参数绘制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幅角条件是±360的根轨迹根轨迹族:几个系统参数同时变化构成的的根轨迹§3.根轨迹的绘制法则一、根轨迹分类: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主根轨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78二、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1根轨迹的起始点和终止点2根轨迹数和它的对称数3实轴上的根轨迹4分离点和会合点5根轨迹的渐近线

6根轨迹出射角和入射角7根轨迹与虚轴交点8根轨迹的走向9放大系数求取值10分离角与会合角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2二、绘制根轨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791.根轨迹的起始点和终止点

起点

Kg=0,由根轨迹方程(↓)可知起点应从开环极点(或s=-pj)开始

终点

Kg=∞,同理,终点应在s=-zi(开环零点处),有多少个开环极点就有多少个起点,零点也一样,只不过由于n-m>0,所以零点将有n-m个在无穷远处.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31.根轨迹的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802.根轨迹数(分支数)和它的对称数分支数等于开环极点数n(特征方程阶数).由实系数特征方程知,特征根不是实根,就是共轭复根,故根轨迹一定对称于实轴.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42.根轨迹数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81

3.实轴上的根轨迹由轴上某个区段,若它的右侧开环零极点总数为奇数,则该区段为一根轨迹分支由辐角条件可知:特征根S左侧开环零极点对开环传函的幅角没有贡献P112,而右侧的每个开环零极点都引起180°的辐角变化,所以右侧零极点总数为奇数个时恰好能满足辐角条件。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53.实轴上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82

4.分离点和会合点分离点:由实轴分离进入复平面的点。两极点间会合点:复平面汇合进入实轴上的点。两零点间这时的特征方程出现重根。重根即代表了分离点,会合点的位置(1)解析法设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法1

,其根为;若有重根将使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64.分离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83由此可知代入特征方程有:可求出重根:法2实根中的对应的是从零到中最大的,故也可通过对求导求得分离点和会合点。(求后验证)。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7由此可知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84

验证:由于不存在根轨迹,故不是分离点。而不仅属于[-1,0]且能使,使注:此方法对求复平面上的分离,会合点也有效。例2.试求实轴上的分离点。根轨迹方程即求得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8验证:由于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85(2)图解法:[-p2,-p3]中有一分离点d,满足相角条件:设三阶系统零极点分布图如下图-z2-p3-p2-z1-p1s1jwS1为靠近d轨迹上一点,满足相角条件: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9(2)图解法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86二式比较得:如上例有更一般的:验证后,d1为真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0二式比较得: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87

5、根轨迹的渐近线

时系统有n-m条根轨迹趋于无穷远处,成为一条直线,即根轨迹渐近线。(1)倾角:开环有限零极点到无穷远特征根矢量辐角都相等,即由幅角条件

只有n-m个,以后重复出现(2)与实轴交点:开环有限零极点到无穷远处的特征,根Sk的矢量长度相等,对Sk而言开环零极点汇集成一点,即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15、根轨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88根轨迹渐近线方程为:Wk(s)=1证明:s→∞时原式趋近于其中即整理上式为: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2根轨迹渐近线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89

令S=σ+jω代入得于是记为令ω=0则有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3令S=σ+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90

起终点:0,-1,-2,-∞实轴分支:[-1,0][-2,-∞]分离点:σd=-0.422渐近线:σa=(0+(-1)+(-2)-0)/(3-0)=-1,θa=(2k+1)π/(3-0)=60°,180°,300°,-60°例3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4起终点:0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91

出射角:根轨迹离开开环复极点的切线方向与实轴正向夹角。入射角:根轨迹进入开环复零点的切线方向与实轴正向夹角。6、根轨迹出射角和入射角(1)定义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5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92

开环(零)极点-pl,(-zl)附近的根轨迹上取一点s1,则当s1→-pl时,s1与-pl所构成的矢量相角就是-pl的出射角βsc,对应零点为入射角αsr。由相角条件:(2)计算并用代替则

出射角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6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93

-zl入射角例4、绘制根轨迹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7-zl入射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94

法一:有特征方程:1+Wk(s)=0有Re(1+Wk(s))=0Im(1+Wk(s))=0若令s=jω代入上二式便可求解ω,Kg.如例2,特征方程为7、根轨迹与虚轴交点:令s=jω代入得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8法一:有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95

法二:由劳斯表中知,若有根为纯虚根,表中某行全为零。令由辅助方程得:8.根轨迹的走向

当特征方程阶次n-m>=2时,根轨迹呈现发散性质,一些分支右行时,另一些分支必左行,偏向S平面右半部分。这一点可由根的特性说明: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29法二:由劳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96

9.放大系数求取值由幅值条件,根轨迹上某点放大系数为:特征方程它与开环放大系数的关系为各特征根之和为常数!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09.放大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97

108°36°

-180°-108-36°

10、分离角与汇合角分离角:根轨迹离开分离点的切线方向与实轴正向夹角。汇合角:根轨迹进入汇合点的切线方向与实轴正向夹角。为分离点根轨迹数。例5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110、分离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98解:(1)分支数:4个(2)起点:-p1=0,-p2=-1+j,-p3=-1-j,-p4=-3

终点:全在无穷远处。

(3)实轴上根轨迹:[-3,0]

(4)渐近线例6

绘制根轨迹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2解:(1)分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99matlab绘制根轨迹图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3matlab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00

(5)分离点1/d+1/(d+3)+1/(d+1-j)=0试探得

:(6)出射角

(7)与虚轴交点:由特征方程s(s+3)(s²+2s+2)+k=0代入s=jω得(8)走向(9)放大系数(10)分离角:±90°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4(5)分离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01

例7

绘制右图以Kp为参变量的根轨迹

解:KP(1+0.6s)R(s)Y(s)令Kg=0.6Kp

开环(1)起点,-0.25,-1

终点:-1.67,-∞(2)分支数:2(3)实轴根轨迹:[-1,-0.25],[-∞,-1.67](4)渐近线:(2k-1)π/(2-1)=180°jw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5例7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02(5)实轴交点:(6)走向:复平面根轨迹是一以开环零点-1.67为圆心,以-1.67为分离点-0.695的距离为半径的圆证:用s=σ+jω代入特征方程由相角条件:整理后得(σ+1.67)²+ω²=0.9514结论;任意带一开环零点的二阶系统,若复平面存在根轨迹,则它一定是一个以开环零点为圆心的圆或圆的一部分。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6(5)实轴交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03二阶系统三阶系统具有复极点的四阶系统延迟环节(时滞环节)系统三、典型自控系统根轨迹

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7二阶系统三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041.二阶系统

其中Kg=Kk/T

标准二阶系统:(1)起终点(2)实轴(3)分离点:-1/2T

(4)渐近线:±90°,-1/2T由(2)式知二阶系统特征根在S平面的位置

WK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81.二阶系统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05

由幅值条件2.开环具有零点二阶系统复平面根轨迹可由幅角条件证明是个圆,这样增加零点改变了系统品质。等ξ线等频线对(1)式若要工程最佳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39由幅值条件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06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0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07

3.三阶系统

二阶系统再加一个极点

(1)起终点

(2)分支数

(3)实轴上

(4)分离点a=4时

(5)渐近线a=4时

(6)与虚轴交点

结论;二阶系统附加极点Kg↑根轨迹将穿过虚轴系统趋于不稳定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13.三阶系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08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2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09

(1)起终点,分支数,实轴(2)渐近线:±90°(3)取τd=4T,ξ=1/2作ξ=1/2的阻尼线

与根轨迹交点:

由代数方程:R1+R2+R3=p1=1/T得-R3=-1/(2T)4.开环具有零点三阶系统:

二阶加一极点一零点其中Kg=K/TiT

z1=1/τdp1=1/T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3(1)起终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0线渐进线三阶工程最佳(4)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4线渐进线三阶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1(1)起终点,分支数,实轴上(2)渐近线φ=-60°,180°,-σk=-1

(3)出射角βsc1=-26.6°(4)与虚轴交点s=±j1.61,(5)由根与系数关系:5.具有复极点的四阶系统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5(1)起终点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2

对系统稳定性不利

(τ!=0滞后时间常数)

根轨迹方程特征根幅值条件:

辐角条件:

特点:特征根无限多个,根轨迹分支数无限多条。6.延迟环节(时滞环节)系统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6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3(1)当|τs|很小时

绘制方法同前(2)当|τs|较大时

①起点:–pi,-∞,终点;-zi,+∞

②分支数:无穷多条,对称性:对称于实轴。③实轴上;由ω=0可知绘制规则不变④分离汇合点;仍可按dKg/ds=0计算⑤渐近线:当Kg→∞时σ→∞,所有有限开环零极点到σ的矢量幅角都等于0,故渐近线为水平线。由幅角条件知(2k+1)π-τω=0与虚轴交于ω=(2k+1)π/τ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7(1)当|τ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4⑥出射角与入射角

⑦与虚轴交点:令s=jω由幅角条件求得ωl

当Kg=0时σ→-∞所有有限开环零极点到σ矢量幅角都等于π,故渐近线仍为水平线只是交点由

(2k+1)π-τω=(m-n)π,,|m-n|为奇数,|m-n|为偶数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8⑥出射角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5

⑧复平面上的根轨迹(作图法);

ⅰk=0时如一阶系统jw-1/T或取ω=ω1时,从-1/T点做一倾角为斜线,交于水平线,交点为一特征根,取全ω>0区间得一组特征根并画出一支根轨迹,对称实轴画出另一支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49⑧复平面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6ⅱk=1时,渐近线不同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0ⅱk=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7四、零度根轨迹1,概念:

非最小相位系统:凡是在S平面右半平面有开环零极点的系统,与之相反称为最小相位系统。产生零度根轨迹原因:①非最小相位系统中包含有最高次幂的系数为负的环节②系统中有正反馈内环。幅角条件满足2kπ(k属于Z)的根轨迹称为零度根轨迹。其幅值条件不变。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1四、零度根轨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8绘制规则(与常规根轨迹相比)

①实轴上根轨迹只能出现在其右侧开环零极点总数为偶数的区段上

②渐近线θ=2kπ/(n-m)k=1,2,…,n-m-1③出射角

入射角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2绘制规则(与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19④分离角

其他规则不变,例8汇合角WkR(s)Y(s)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3④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20例92022/12/20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54例92022/12/22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121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