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项目的选择及解读课件_第1页
检验项目的选择及解读课件_第2页
检验项目的选择及解读课件_第3页
检验项目的选择及解读课件_第4页
检验项目的选择及解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检验项目的选择及检验项目的解读1.临床实验室习称“实验室”一、浅谈对临床实验室的认识2.实验室是随现代医学的出现而发展的

四十年代规模小五十年代出现了先进仪器六十、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实验室飞速发展附属机构→独立(商业性)的实验室→实验室网络集团年营业额达亿元美金以上3.我国近十多年发展特别快丰富的检测项目现代化的检测手段临床实验室(检验科)工作内容扩展在临床医学中地位的提高对检验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1.特异性诊断实验是根据检验不同病理、病因产生标志物而设计的,用于疾病的诊断。2.实验室可以提供咨询服务,覆盖实验室检查的所有方面,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更好检查提供建议。3.临床医生必须对实验的方法学原理,临床诊断意义及干扰实验的生理、病理、药物等因素有较深刻的了解。4.当前科学发展越来越快,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技术分工越来越细,临床医生很难对检验医学有全方位、深刻的了解。这就要求检验医学工作者与临床医生一起不断进行方法学的研究,临床价值的探讨,实行经济学的评估。这样总结经验,寻求证据,优化出最直接、最特异、最经济的项目或组合项目提供给临床。医生对临床实验室的希望、要求:可靠的测定值(化验结果)出报告时间快更多的化验项目开展新的测定技术

临床实验室与临床医生的关系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及时交流、充分有效地利用实验室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做出决策和指导。有效性所谓有效性就是诊断价值,主体指标就是对疾病诊断的敏感度(sensitivity,

SEN)及特异度(specificity,SPE)。项目选择的原则及运用

理想的诊断试验是具有绝对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初步的诊断情况,依照不同试验目的:

用于灵敏度高的诊断试验①拟诊为严重但疗效好的疾病如有一定治疗效果的恶性肿瘤,以防漏诊。②拟诊为有一定治疗效果的恶性肿瘤,以便早期确诊,及时治疗。③存在多种可能疾病的诊断,可排除某一诊断。④体检筛选某一疾病。

用于特异性高的诊断试验:①拟诊患者有某病的概率较大,以便确诊。②拟诊病重但疗效与预后不好,以防误诊。③拟诊病重且根治方法损害大,需确诊。

敏感性与特异性两者均高的实验——病情危急,需尽快作出待处理,如急性中毒抢救。临床上的实际情况有时很复杂,需更多的试验和检查相互配合,才能确定或排除某一诊断。不同情况应采取不能的对策。三、检验项目的解读(以尿液检查为例)尿液是一种易于获得的临床检验标本,是机体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体液成分之一。尿液组成成分及含量的变化不仅能反映泌尿系统及其周围组织器官病变,而且能反映血液、循环、内分泌、代谢系统及肝、胆功能,反映局部和全身疾病情况,还能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监测以及预后判断等,提供重要信息。(一)尿液干化学检查各项参数测定方法

1.酸碱度(pH)

通过pH指示剂,随尿液酸碱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测定范围4.5~9.0。甲基红、溴麝香草酚蓝橘黄色、绿色、蓝色pH4.5pH9.02.尿比重(SG)原理:多聚电解质的电离改变与尿液离子浓度相关。试剂垫中多聚电解质含有随标本中离子浓度而解离的酸性基团,离子浓度越多,多聚电解质酸性基团(H+浓度)解离越多,使膜块中的pH改变,这种改变由指示剂显示出来再换算成尿的比重。

NccLs(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建议:尿比重用折射仪结果作为试带法的参比方法。4.白细胞(LEU)反应原理: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含有特异性酯酶与试剂膜块中的吲哚酚酯反应释放出吲哚酚再与重氮盐反应形成紫色缩合物,其颜色深浅与中性粒细胞的多少呈正比5.亚硝酸盐(NIT)试剂膜块中含对氨基苯坤酸和1,2,3,4-四羟基对苯喹啉-3酚。尿路感染尿中细菌将硝酸盐(由正常人来自食物或蛋白质代谢产物)还原为亚硝酸盐,再与试剂膜块中的对氨基苯坤酸生成重氮盐然后与四羟基酚偶联产生红色。7.潜血(ERY)

原理:尿血红蛋白具有弱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新生态氧,使色原氧化而呈色。颜色的深浅与血红蛋白的多少成正比。8.尿酮体(KET)原理:试剂垫膜块中含有亚硝酸盐铁氰化钠,可与尿液中乙酰乙酸、丙酮产生紫色反应。注意:①尿液必须新鲜,以免出现假(—)或使结果偏低。因为丙酮、乙酰乙酸具有挥发性。乙酰乙酸分解→丙酮消失②试带法灵敏度优于酮体粉法③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症,或同一病人不同病程,酮体的成分可以不同。细菌感染下

9.尿胆红素(BIL)

原理:结合胆红素在强酸性介质中与2,4二氯苯胺重氮盐起偶联反应而呈紫色。注意:标本必须新鲜,因为胆红素胆绿素

Vit-C干扰使胆红素假(—)阳光(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一.概述•尿沉渣检查(urinarysedimenttest)是用显微镜对尿沉淀物进行检查,也称之为“沉渣镜检”•原理细胞管型通过识别尿液中等各种病理成分结晶寄生虫诊断定位对泌尿系统疾病作出辅助鉴别诊断预后判断•

可以发现在一般性状检查或化学检查中难以发现或不能发现的异常变化,如:管型、寄生虫、肿瘤细胞、细菌等等。•是尿检的重要部分,对许多疾病的诊断价值极大。•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常规的检查项目。

尿沉淀物(UrinarySediment)

无机沉淀物有机沉淀物尿中寄生虫及虫卵(UnorganizedSediment)(OrganizedSediment)(UrineParasiteandOvun)

磷酸盐类结晶透明管型血丝虫草酸钙类结晶颗粒管型阴道毛滴虫尿酸铵结晶血红蛋白管型人肠毛滴虫硫酸钙结晶蜡样管型埃及血吸虫尿酸盐结晶脂肪管型溶组织阿米巴碳酸钙结晶纤维状管型胱氨酸结晶上皮细胞管型亮氨酸和氨酸结晶红细胞管型胆固醇结晶白细胞管型马尿酸结晶细菌管型磺胺类结晶白细胞与脓尿嗜酸性细胞尿红细胞与血尿精子

(一)红细胞与血尿1.红细胞

正常:为浅黄色双凹园盘形低渗影形:RBC胀大Hb脱出空环形态(乏色素性RBC)

异形尿素棘形:高渗>800mosm/kgH2ORBC皱缩表面带刺畸形:多出现在“肾源性血尿“即肾小球性血尿鉴别方法:脂肪滴尿沉淀中的RBC应与尿液中尿酸盐.草酸钙结晶相鉴别真菌孢子.酵母菌

2.血尿血尿:肉眼可见到尿中有血液存在肉眼血尿:1000ml尿中混有≥1ml血液镜下血尿:1000ml尿中混有<1ml血液血尿的临床分型临床分型MCVRBC形态,肾小球性血尿58.3±16.35fL

以异形RBC为主(>60%)非肾小球性血尿112.5±14.45fL

以均一形RBC为主(>60%)混合性血尿108.1±16.35fL

均一形与异形各占50%

RBC形态检查:新鲜尿,采用相差显微镜或普通生物显微镜+染色所观察到的形态.大小及Hb含量等变化。

MCV指标的意义: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观察。3.尿中红细胞正常参考值

正常:0~2/HP

大于平均2个红细胞/HP为镜下血尿4.临床意义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石.肾孟肾炎出血性疾病肾移植术后有血尿,一周后↓发生排斥反应再度↑(二)白细胞与脓尿1.白细胞

正常:无色,园形或不规则,呈颗粒状,通常分散存在,数量多时也会聚集成堆。酸性尿-皱缩,碱性尿-肿胀。

参考值:正常男性0~3/HP

正常女性0~

10/HP

正常小儿2~

4/HP

白细胞与脓细胞报告方式2.脓尿

正常WBC排泄率<200万/24h

>40万/天表示尿道感染

按尿中WBC脓尿分为两类:

镜下脓尿尿中WBC少,仅在显微镜下发现(>5/HP)

肉眼脓尿尿中大量WBC,尿液呈乳白色,甚至出现脓块

尿液内白细胞数的多少,除受病变程度影响外,还受尿液的酸碱度影响:pH<6.8时48~72小时破坏不多pH>6.8时破坏较快pH>8.4时

大量饮水,尿稀释,尿渗压低会使尿中WBC解体尿标本置高温环境或放置时间过长也会使WBC破坏在数分钟即被破坏脓尿的鉴别诊断:⒈判断脓尿产生的部位⑴尿三杯实验⑵对男性患者作前列腺按摩前后的尿标本对比⑶作膀胱镜检及输尿管插管术观察膀胱病变情况及收集左右肾盂的尿液检查.⒉鉴别污染尿和盐类结晶所致混浊尿,尿中盐类所致混浊尿,应用化学方法区分.⒊脓尿患者如多次尿培养均为阴性,且尿经常呈酸性应考滤泌尿系结核,进一步做结核杆菌检验.⒋肾移植术后1周,尿中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随后逐渐减少恢复正常;如出现排斥反应,尿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⒌妇女生殖系统有炎症,除可见成团的脓细胞外,并伴有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应与泌尿道炎症相区别.临床意义:⑴泌尿系原发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坏死性乳头炎,肾脓肿,肾结核,肾包虫病,膀胱炎,尿道炎,精囊炎,前列腺炎,淋病念珠菌染等.⑵泌尿系继发性感染如:肾脏,输尿管,膀胱结石感染;肾脏,输尿管,膀胱肿瘤感染;尿路梗阻性疾病感染;尿路损伤感染,膀胱憩室感染以及尿路异物感染等.⑶泌尿生殖系邻近器官和组织疾病如:肾周围脓肿,输尿管周围炎,输尿管周围脓肿,尿道旁腺炎或脓肿,阑尾周围脓肿,输尿管炎或脓肿,盆腔脓肿以及宫颈癌侵润感染等.尿中闪光细胞(Urineglittercell)

是一种变性白细胞,较一般白细胞大,胞浆内含变性颗粒,活体染色呈淡兰色,胞浆有颗粒呈勃朗氏运动状态,经染色后,油镜下呈灰兰色发光颗粒,因其运动似星壮闪光,故称闪光细胞.一般出现于肾盂肾炎的活动期或慢性肾盂肾炎的急性发作期,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三)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胞(pavementepithelium)来自尿道前段和阴道粘膜表层。细胞形态扁平而大,似鱼磷样,不规则,核小或成圆形。•大圆上皮细胞(largeroundepithelium)来自膀胱上皮表层及阴道上皮中层,胞体呈圆形,较扁平上皮细胞略小,核稍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尾形上皮细胞(tailedepithelium)来自肾盂,亦可来自输尿管及膀胱颈部。长约20~40µm,呈拖尾形或纺锤形,核较大,呈椭圆形或圆形。在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颈部炎症时可成片脱落。•小圆或多边形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故亦称肾小管上皮细胞或肾细胞,较白细胞大,但<15µm,浆内可见脂肪滴或小空泡出现在尿中,常表示肾小管有病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

肾小管坏死性病变,成堆出现

肾移植术后一周内,多见;随后逐渐降低至恢复,发生排斥反应又出现。•非典型性细胞(atypicalcell)肾脏和尿路系统的肿瘤脱落在尿中的肿瘤细胞。(四)管型(cast)

是肾小管中管状铸型蛋白聚体1.形成管型的必要条件•原尿中少量的白蛋白和由肾小管分泌的Tamm-Horsfall糖蛋白(简称T-H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的能力•要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少量的NaCl2.管型的形成和分类•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细胞管型:管型基质内含有细胞,其细胞的数量应超过管型体积的1/3•颗粒管型:

脂肪管型:

肾衰竭管型:

易被误认为管型的物体

由白蛋白和T-H蛋白在远曲小管或集合管内形成,形态圆柱状,无色透明、因其透明度大而易被忽略,需在弱光下观察

偶见正常人的晨尿。肾轻度功能改变可见少量,肾实质病变,如肾小球肾炎时,明显增多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常见: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由于肾小球或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