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解析版)_第1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解析版)_第2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解析版)_第3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解析版)_第4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精品专题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高考“2017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好教育云平台--教育因你我而变专题七专题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命题趋势命题趋势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种类及特点。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到。选择题常结合人类遗传病考查染色体变异;非选择题常结合遗传规律进行考查,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或者考查育种方法及原理。在命题形式方面,主要以文字题、育种方案设计题的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对各类变异特点的理解和基因频率的计算。3.2021年备考时应注意: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重点关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复习应注重理解,对育种的复习要联系遗传和变异的原理。考点清单考点清单考点一三种可遗传的变异1.观察表中图示区分易位与交叉互换2.突破生物变异的4大问题(1)关于“互换”问题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参与互换的基因为“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参与互换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2)关于“缺失”问题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3)关于变异的水平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②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涉及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的改变,这一片段可能含有若干个基因,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故常用分生组织制片观察的方法确认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4)涉及基因“质”与“量”的变化①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量。②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改变基因间组合搭配方式即改变基因型(注:转基因技术可改变基因的量)。③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质,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考点二生物育种方法3.育种方法的识别(1)根据操作过程识别育种方法①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育种材料的育种方法——诱变育种。②只有杂交或杂交、自交相结合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③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单倍体育种。④只有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育种方法——多倍体育种。⑤加上其他生物基因的育种方法——基因工程育种。(2)根据基因型的改变确定育种方法对于某些图解,可根据基因型的改变进行育种方法的判别。如图所示:根据基因型的变化可以判断:“aabb×AABBeq\o(→,\s\up7(①))AaBbeq\o(→,\s\up7(②))AAbb”为杂交育种,“aabb×AABBeq\o(→,\s\up7(①))AaBbeq\o(→,\s\up7(③))Abeq\o(→,\s\up7(⑤))AAbb”为单倍体育种,“AABBeq\o(→,\s\up7(④))AaBB”为诱变育种,“aabb×AABBeq\o(→,\s\up7(①))AaBbeq\o(→,\s\up7(⑥))AAaaBBbb”为多倍体育种。4.关注育种方法(1)原核生物不能运用杂交育种,如细菌的育种一般采用诱变育种。(2)花药离体培养不等于单倍体育种,前者终点是单倍体幼苗,而后者终点是染色体加倍后的正常植株。(3)多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而单倍体育种中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而不能处理萌发的种子。(4)动植物育种的区别植物自交性状分离后筛选,可选用连续自交的方法获得纯合子动物只能选相同性状的个体相互交配(注意性别和数量),待性状分离后筛选,然后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合子(5)育种年限的要求及计算①对植物来说,要获得植株则比获得种子多一年。②对跨年度的植物(如小麦),则比不跨年度的植株(如豌豆)要多一年。5.准确选取育种方案考点三生物的进化6.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区别与联系7.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1)通过基因数量计算基因频率①若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eq\f(种群内某基因总数,种群个体数×2)×100%。②若某基因只出现在X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eq\f(种群内某基因总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100%。(2)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若已知AA、Aa、aa的频率,求A(a)的基因频率,则A%=AA%+eq\f(1,2)×Aa%;a%=aa%+eq\f(1,2)×Aa%。(3)运用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①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其中p2是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②适用条件: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五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动态平衡的。这五个条件是:种群足够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的发生;没有新基因的加入;没有自然选择。

精题集训精题集训(70分钟)经典训练题经典训练题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答案】C【解析】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即配子只含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由染色体组的定义可知,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别之分,有性别之分的生物的性别不一定由性染色体决定,因此不是所有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C错误;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因此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D正确。2.(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8)下列叙述中与染色体变异无关的是()A.通过孕妇产前筛查,可降低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B.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C.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获得白菜-甘蓝D.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了小黑麦【答案】B【解析】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非整倍性变异,A错误;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原理为基因重组,子代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未改变,与染色体变异无关,B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错误;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后,需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才能培育出稳定遗传的小黑麦,利用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原理,D错误。3.(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试卷·7)一个基因型为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精细胞,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见下图。导致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A.基因突变B.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C.染色体变异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答案】B【解析】从图中看出一个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DT,Dt,dT和dt四种精子,而正常的减数分裂只能产生四个两种类型的精子,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个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四种精子。故选B。【点评】本题需要考生识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结合图中四个细胞的基因型进行分析。4.(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13)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 B.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C.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 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答案】D【解析】A.遗传漂变一般在发生在小群体中,由于一个小群体与其他群体相隔离,不能充分地随机交配或偶然死亡,因而在小群体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使基因频率容易产生偏差,A错误;B.遗传漂变没有产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故没有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B错误;C.遗传漂变是由于一个小群体与其他群体相隔离,不能充分地随机交配或偶然死亡,因而在小群体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使基因频率容易产生偏差,使生物得到进化,自然选择会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都是进化的因素,C错误;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都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均可打破遗传平衡,D正确。故选D。5.(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32)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答案】(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2)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通过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解析】(1)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重组的途径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诱变获得的新个体通常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故可以将该个体进行自交,筛选出符合性状要求的个体后再自交,重复此过程,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子。【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和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和分类、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应用,并能灵活运用解题。6.(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32)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答出1点即可)。(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答案】(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42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2)秋水仙素处理(3)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解析】(1)杂种一是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的产物,细胞内含有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各一个染色体组,所以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高度不育;普通小麦含有6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所以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2)人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以采用秋水仙素处理。(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抗倒伏的小麦,可以利用杂交育种,设计思路如下:将甲和乙两品种杂交获得F1,将F1植株进行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即为稳定遗传的抗病又抗倒伏的植株。【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育种的知识,考生理解多倍体育种的过程是本题的难点,同时设计实验需要理解杂交育种的步骤。高频易错题高频易错题1.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了抗性突变体,敏感和抗性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关于突变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是显性基因B.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抗性基因与敏感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C.若为染色体易位所致,则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一定发生了交叉互换D.若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答案】B【解析】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突变体若为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缺失片段中含有敏感基因,说明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A错误;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抗性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与敏感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B正确;交叉互换是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易位(移接),C错误;若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可能不编码肽链,也可能编码的肽链发生改变,D错误。【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知道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本质区别,且区分交叉互换和易位的区别。2.mRNA的某个碱基被氧化会导致核糖体在该碱基处的移动停止,受损的mRNA就会在细胞中累积,易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而神经细胞中的质控因子能切碎mRNA,解救卡住的核糖体。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可根据合成的多肽链长度来判断mRNA是否被氧化B.质控因子可能是RNA水解酶,可为RNA的水解提供活化能C.控制质控因子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D.mRNA通常会结合多个核糖体,产生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条肽链【答案】B【解析】mRNA的某个碱基被氧化会导致核糖体在该碱基处的移动停止,即导致多肽链的长度变短,因此可根据合成多肽链的长度来判断mRNA是否被氧化,A正确;质控因子能切碎mRNA,可能是RNA水解酶,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神经细胞中的质控因子能切碎mRNA,解救卡住的核糖体”可知,控制质控因子合成的基因突变,质控因子无法正常合成,可能会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C正确;正常的mRNA通常会结合多个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因为模板相同,因此能产生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条肽链,D正确。【点评】紧扣题干信息“mRNA的某个碱基被氧化会导致核糖体在该碱基处的移动停止”、“神经细胞中的质控因子能切碎mRNA,解救卡住的核糖体,否则受损的mRNA就会在细胞中累积,进而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答题。3.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其患病概率和母亲的年龄有关,下表为有关唐氏综合征的调查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母亲年龄(岁)20~2425~2930~34≥35唐氏患儿发生率(×10−4)1.192.032.769.42A.唐氏综合征患者一定携带有致病基因B.该病的发生率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C.提倡适龄生育可降低该病患儿的发生率D.该病的发生只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有关【答案】C【解析】唐氏综合征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其病因为21号染色体必正常人多1条,患者不一定携带有致病基因,A错误;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B错误。由表可知,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唐氏患儿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因此提倡适龄生育可降低该病患儿的发生率,C正确;该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1号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未分离,D错误。4.(2020·黑龙江萨尔图·大庆实验中学高三月考)图表示某果蝇体内一条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示意图。由此判断错误的是()A.朱红眼和深红眼属于相对性状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该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D.白眼和朱红眼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解析】图中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所以朱红眼和深红眼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从图中看出含有2个截刚毛和2个深红眼基因,说明发生了染色体重复,C正确;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5.下图是三倍体无籽西瓜育种原理的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秋水仙素可抑制普通西瓜幼苗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B.三倍体植株授以二倍体的成熟花粉,可刺激其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C.三倍体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能实现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D.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后代,说明四倍体与二倍体无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秋水仙素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A正确;三倍体植株授以二倍体的成熟花粉,用于刺激三倍体的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B正确;三倍体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间期DNA复制,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实现复制后的染色休平均分配到子细胞,C正确;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后代不可育,说明四倍体与二倍体有生殖隔离,D正确。6.杂种优势是指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子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明显优于双亲的现象。在农业生产实践上利用杂种优势可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回答下列问题:(1)与生产上种植纯种不同,种植杂种一般要年年制种,原因是____________。生产上,有些农作物采用的是无性繁殖。与有性生殖不同,无性生殖的亲子代间____________(从性状角度回答)。(2)生产上种植的玉米一般为杂种。育种工作者为了便于来年继续制种,在当年用纯种杂交获得杂种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生产上种植马铃薯杂种块茎也能使产量明显提高,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杂种后,可进一步采取____________的措施进行繁殖以保持其杂种优势。【答案】(1)杂种的子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或杂种的性状不能稳定遗传)能保持性状上的基本稳定(2)部分纯种自交留种利用块茎繁殖【解析】(1)纯种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农民收获的种子可来年再种,但杂种自交后会发生性状分离,子代的基因型也会存在多种类型,因此需要年年通过不同类型的纯种间杂交获得杂种。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由于遗传物质只来自母方,又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所以无性生殖的亲子代间能保持性状的基本稳定。(2)因为每年都要进行纯种间的杂交来获得杂种,因此,在获得杂种的同时,一部分纯种进行自交留种可为来年杂交做准备。对于马铃薯,得到杂种后,可采取利用块茎繁殖的措施使子代仍为杂种,保持杂种优势。【点评】本掌握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区别及其在生产中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辨析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是解答本题的前提。精准预测题精准预测题1.下列关于变异、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变异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B.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料【答案】C【解析】生物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单纯的基因重组不会改变基因频率,因此也不会导致生物进化,A正确;一般情况下,花药内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以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B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认为,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某一个基因的突变频率很低,但是整个种群的基因突变频率并不低,且基因突变能形成新基因,因此其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D正确。2.某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内的同一条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两个B.基因R转录时以a链为模板在细胞核中合成RNAC.若箭头处的碱基替换为G,则对应密码子变为GAGD.若基因M缺失,则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当该二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MM时,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4个(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后),A错误;由于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基因R在转录时只有以a链为模板合成的RNA中才出现起始密码子,B正确;基因M是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若箭头处的碱基替换为G,则对应密码子由GUC变为CUC,C错误;若基因M缺失,则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错误。3.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它们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在遗传实验中,一只白眼雌果蝇(甲)与红眼雄果蝇(乙)交配后,产生的后代如下:670只红眼雌,658只白眼雄,1只白眼雌。对后代中出现白眼雌果蝇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XRXr个体中的R基因突变成为rB.甲减数分裂产生了XrXr的卵细胞C.XRXr染色体中含R基因的片段缺失D.乙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答案】D【解析】一只白眼雌果蝇(XrXr)与一只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后代雄性应该是白眼XrY,雌性应该全部是红眼XRXr,但是后代却出现了1只白眼雌果蝇,具有低频性特点,则该白眼雌果蝇可能是红眼XRXr个体中的R基因突变成为r,A合理;该白眼雌果蝇也可能是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基因型为XrXrY(XXY为雌性),母本雌果蝇(XrXr)甲减数分裂产生了XrXr的卵细胞,与父本的Y精子受精形成,B合理;该白眼雌果蝇也可能是红眼XRXr个体染色体中缺失了含R基因的片段,导致表达出Xr控制的隐性白眼性状,C合理;根据题干,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它们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故不可能是乙雄性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的,D不合理。4.研究者观察到某一雄性哺乳动物(2n=24)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特殊的联会现象,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四射体”,图中的字母为染色体区段的标号,数字为染色体的标号。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射体”的4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并且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10个四分体B.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均为同源区段,能发生联会C.若不考虑致死,从染色体的组合(①~④组合)来看,该动物能产生6种精子D.由于只有遗传信息完成的精子才能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1/4会致死【答案】D【解析】由于该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24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可形成12个四分体,所以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10个四分体,A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而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均为同源区段,能发生联会,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图中四条染色体共有6种分离方式,能产生①②、③④、①④、②③、①③、②④共6种精子,C正确;遗传信息不丢失的配子才能成活,含①③或②④的配子可以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2/3会致死,D错误。5.下列有关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B.有的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C.蜜蜂的蜂王是二倍体,由其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雄蜂是单倍体D.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答案】A【解析】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有三条,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A错误;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染色体组数为偶数)的单倍体细胞中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蜜蜂的蜂王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是单倍体,C正确;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发生交叉互换,则在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正确。6.某生物学家在野外发现两株植物,其形态、大小均不相同。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生物进化应以种群为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C.两株植物一定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研究生物进化应以种群为基本单位,A正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在一种生物的群体中,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存活,并且有较多的机会留下后代,也就是说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B正确;虽然两株植物的形态、大小不相同,但若它们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则这两株植物属于同一物种,C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正确。7.(多选)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不同物种间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捕食者的出现不利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共同进化C.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某种基因的频率也可能降为0D.“DNA→mRNA→蛋白质”的过程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答案】ABD【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导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所以捕食者的出现有利于其与被捕食者的共同进化,B错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某种基因的频率也可能降为0,C正确;能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DNA→RNA→蛋白质”的过程是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不一定会发生可遗传变异,故该过程不能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D错误。8.(多选)炎炎夏日西瓜成为人们消暑解渴的必备水果,下图为某育种所培育无子西瓜的流程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处理①可用适量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乙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缺少同源染色体C.若让甲植株自交,则后代会出现3种基因型D.图中F1、甲、乙植株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C【解析】处理①可用适量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A正确;乙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紊乱,B错误;甲植株的基因型为DDdd,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DDdd、DDDD、dddd、DDDd、Dddd,C错误;图中F1为二倍体,甲为四倍体,乙为三倍体,三者中F1与甲杂交产生的后代为三倍体,因三倍体不可育,故F1与甲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乙不可育,所以,F1、甲、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9.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常规方法。回答与育种相关的问题:(1)籽粒多、不抗黑粉病的水稻品种A与籽粒少、抗黑粉病的品种B杂交,F1均表现籽粒多、抗黑粉病,若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籽粒多、抗黑粉病的纯合水稻新品种,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2)杂交育种的优点是很明显的,但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不少困难,请从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类型以及育种时间两方面分析,杂交育种方法的不足分别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够提高突变率,但诱发突变的方向难以掌握为得到优良的变异类型,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克服这种局限性。【答案】(1)F1自交,从后代中选择籽粒多、抗黑粉病的个体连继自交,每代淘汰其他类型的个体,直到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2)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育种进程缓慢(答案合理即可)(3)扩大诱变群体的数量,增加选择的机会【解析】(1)籽粒多、不抗黑粉病的水稻品种A与籽粒少、抗黑粉病的品种B杂交,F1均表现籽粒多、抗黑粉病,说明籽粒多、抗黑粉病均为显性性状,若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籽粒多、抗黑粉病的纯合水稻新品种,则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