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教学中“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在关注课程设置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也投向了教学对象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存状况,研究者不仅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的活动,更加注意到了对活动的预设状况及其质量的考察──教学策略的研究。由于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特殊作用,其研究的维度可以涉及教学策略的对象、教学策略的本质、教学策略的操作和教学策略的价值等视角,本课题的着重研究教学策略的操作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一、研究背景:1、从本课题研究领域的现状看:随着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教学策略逐渐成为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在理论研究上国外主要有:加涅提出的九种基本教学策略;盖奇提出的七种基本教学策略;库宁的教学管理策略。国内主要有:顾泠沅对教学策略的研究;施良方、崔允漷对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李康的教学策略分类;申继亮、辛涛对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分类。这些理论研究较概念含义较多、操作性指导性较偏少。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学习的专家学者的一些有关教学策略的研究结果仅仅作为具体的操作技能和实施方法来接受,且往往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缺少应有的内化、加工和主动选择,造成教育理论无法真正转变为教师心中的思维框架,在具体情境中不能生成直觉的、即兴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技能缺少理性的思考,对教学经验不善于总结反思,而是更多的充当着工具、被动执行者、经验型教师的角色,无法成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浪费了一些教学策略资源。2、从本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看:(1)、基于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发展的需要。传统教育观往往把受教育局限于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现在,中小学中仍流行以挑选少数学得好的,不重视和淘汰多数学生为目标的单纯应试教学体系。而基于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教育应该为每个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终身教育)奠定基础,使他们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应该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服务;应当按现代社会公民素质和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培养人。“自主—创新”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是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而进行的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方法而提出的,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的养成。(2)、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本次课改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能力培养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上来,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主动的发展。(3)、基于改变本校学生现状的需要。我校是一所郊区镇级农村九年一贯制薄弱学校,学生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子弟和外来农民子弟。在相对落后封闭的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不足:①自我意识失落,独立人格欠缺,批判和反思能力不够;②被动接受,思维狭窄、单一、刻板僵化,不会思维;③问题意识失落,拒绝创造,缺乏“想象力”;④缺乏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⑤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4)、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①教学理论贫困、停滞;②一些先进教师的经验材料,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抓住先进经验中带有规律性的教法,不能学以致用;③亟待转变观念,改变角色,换血加氧。基于以上原因,我从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课堂教学,抓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契机,以初中科学教学中“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策略”为研究的方向,有利于改变自身教学理论贫困、停滞现状;改变脱离学生实际“埋头苦干”,教学效果低效的现状;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现状。二、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一)概念界定1、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师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2、“自主—创新”的含义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自主合作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3、“自主—创新”教学策略的研究是由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科学引导两个相辅相成的核心变化交互生成的,我们把自主探究放在首位,意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科学引导放在第二位,意在通过教师的开放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支撑性理论: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建构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能“举一反三”,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2、主体教育理论
教育要培养主体性的人。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其主体性的品质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现代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老师”。通过双向互动,体现以人为本,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
3、创造性教学理论
创造性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它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操作获得知识,注意帮助学生扩大思维范围,提高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能力,优化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创造性教学是一种主体性教学,它主张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上给学生充分活动和思考的时间。创造性教学是一种问题解决式教学。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4、探究学习理论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求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的。
5、潜力学理论在人的体内蕴藏丰富的自然,社会的精神禀赋和潜能,即“沉睡着的潜力”,这种潜力是强大的、无穷的,如果能唤醒它,则能让人奋发向上,提高智能,达尔文的“进化论”也足以为证。三、研究内容(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一切实验研究工作的基础。开展“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克服形式主义,扎扎实实以科学态度和方法对待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研究成果经得起科学的验证。
2、主体性原则。要求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智力潜力,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规律,努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地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内在的发展潜力,努力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3、创新性原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品质,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支持学生标新立异,注意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触角在更宽、更广的知识领域里探索。培植创新的根苗,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点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4、灵活性原则。在课题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计的情况。因此在系统执行过程中,根据实施结果,随时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接纳、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行为、策略,改变课堂教学静态化、模式化、单一化的现状,改变教师脱离学生实际“埋头苦干”,教学效果低效的现状。2、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缺乏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科学引导,使学生不断释放潜能,发现和掌握学习方法,立足不断超越自己、超越老师、甚至超越教材,培养学生标新立异、富寓创新的精神,这是自主发展的归宿和终极目标。3、多渠道、多层次的构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联结,提高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出“完善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性、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运用文献研究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寻求理论支撑,借鉴有关理论进行策略的假设和建构,有理论指导实验研究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2、谈话观察法: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等,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通过课堂观察收集可靠资料,研究课堂情境,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3、行动研究:运用行动研究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尝试和探索。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把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落实在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控。(四)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大约历时三年,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1、前期研究阶段(2003年12月——2004年1月):选择课题,根据现代教育的热点、难点及本人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寻找有关资料,撰写研究方案。2、课题的实施阶段(2004年4月-2006年4月)这一阶段为课题探索、研究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拟定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在研究中,注意收集整理研究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撰写研究案例、论文等。3、实验的总结阶段(2006年5月-2006年9月),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作细致的分析、整理资料,全方位总结,撰写研究报告。(五)课题研究的条件1、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区教研室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为本课题的研究铺设了“平台”。2、在课题研究的两年中,本人又正好参加了为期两年的上海市科学学科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受到市、郊各区教研员的指导,又能及时与兄弟区县教师进行教学研讨。3、本人自大学毕业以来,已有13年的教学经验,参加了华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的进修,是市、区骨干教师,区中心组成员。常年处于教学的第一线,熟悉教材,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撰写的论文曾先后四次在全国生物学教学论文竞赛中分别获二、三等奖。在全国科学教育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多篇论文分别发表于市、区级杂志。四、研究结果(一)构建了“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经过三年的研究,根据我校学生素质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辨证统一,形成了这样的“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共同归纳——应用创新、评价总结。以六年级科学第二章《濒临灭绝的生物》这一教学设计为例。(附件一)
1、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身边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并提出科学问题(即本节课要自主探究的问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动机和欲望。如:在进行六年级科学第二章《濒临灭绝的生物》这一课教学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各种各样的生物,学生观看并体会,通过美丽的动植物画面培养他们对生物和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向往,进而马上引出为什么这些以前常见的动植物现在却成了濒危动植物甚至已经灭绝?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学生对现有事物分析并从中找出原因的能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上一阶段提的问题,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个体自主探究(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收集材料,获得体验等),得出初步结论;然后,在小组内或班集体范围内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启发,丰富自我,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前一阶段提出的问题,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濒危绝种的生物的资料,可通过报刊杂志和书籍、邮票、明信片、纪念章或网上查询等方式获取资料,教师让学生用电脑,投影仪以及实物展示等手段将所收集资料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展示自己并清楚表达自己的能力
,同时通过对收集的资料和一部分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白生物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继而了解人与生物的关系,理解人对生物的影响,从而认识到保护生物特别是珍稀生物的重要意义。
3.师生互动、共同归纳。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本小组进行发言,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思路和方法进行充分地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判、反思与改进,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教学中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并试着表达,教师展示已经灭绝的动物和通过保护或人工繁殖使其脱离濒临灭绝的生物,以此告诉学生人类的行为可以毁灭生物,但也可以保护生物,关键是采取的对待生物的态度是什么。学生通过查找相关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了解一些保护动植物的知识,一方面进一步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也让学生意识到对待动植物我们也要遵守法律。
4.应用创新、评价总结
学生自主探究成功之后,应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基本问题,如教科书里的“做一做”和课后练习题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帮助学生回忆探究经历和体验,评价自己的探究过程,总结自己的经验,提高其策略水平,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设问——为什么要保护濒危动植物?引出小品——皇帝与麻雀,学生自己组织表演并观看,然后根据小品的内涵讨论并分析出保护濒危动植物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形式,锻炼了学生的组织与合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给了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就感。最后,通过讨论——如果我是法官/市长/科学家……我将为生态平衡做些什么?让学生感受到保护野生动植物并不只是某一部分人的事,而是全社会都要关心和参与的事,让学生意识到作为学生的他们也能为保护野生动植物出力,培养了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同时,这样的形式也是给学生确立未来人生目标的一次机会。(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自主——创新”课堂教学基本策略
1、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情境。创造性思维往往表现为直觉思维,即常常只抓住对象本质的主要环节,而忽略那些非本质的次要环节,思维结果往往以“顿悟”形式出现。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创设有一定模糊度、在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以利用原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猜想的机会,让学生去发现、探索,大胆猜测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水体污染”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人在河边钓鱼,随着两岸下水管道不断向河中排放污水,这个人钓上来的只是鱼骨,以此激发学生对空气或水体污染源头、污染物及其危害等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及探究欲望。在设置问题情境习得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继续创设情境设疑:在我们身边,空气、水体污染情况又怎样呢?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的城市、社区、校园、家庭,以此不断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学习的兴趣。结合课题,我曾组织带领学生对我们社区进行了多项环境污染调查。如“新寺社区水质污染对鱼类生活的影响”“新寺社区化学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新寺社区垃圾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等。(附件二)另外,可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使教学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来吸收信息,尤其是对一些在现实情况中无法展示的、不能体验的教学内容尤为有用,如《科学》第三章的“细胞结构及分裂、新生命的诞生”,第十二章“力与空间技术”的宏观世界的宇宙形成、天体运动、火箭发射、星际探测等,多媒体动画都能形象地模拟出来,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创设了一个极为真实的情境,这是仅靠教师语言描述或者展示几幅挂图的教学效果所无法比拟的。
2、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这是实施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的前提。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是学生个体或群体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探索活动的过程,也是主体作用发挥和主体性发展的过程。一些富有新意的科学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即是学生的创新过程。所以,在科学自主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谈、思、议、练等主动活动所必备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教师“独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根据问题情境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六年级新教材《新综合科学》中“观察和记录”这堂课(附件三),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设计就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空间。采用“先学后教”“先探究后总结”的策略给学生创设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活动,去创造。在教学中,我以“活动”为主线,并提供给学生动脑、动手、主动去探究的条件和机会,在多次的实验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如:以愉快的游戏拉开本节课的序幕,学生四人一组,进行“钓鱼游戏”。设问:鱼为何被钓上来?引起学生观察和探究。(学生反应非常热烈,气氛十分活跃);提供给学生木块、铁钉、硬币、纸筒等物质,让学生探究哪些是磁性物质、哪些是非磁性物质?探究“磁极间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我又运用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即在两磁棒的两端分别贴上猫和老鼠的图片,用贴猫图片的磁极去靠近贴有老鼠图片的磁极,观察思考:为何老鼠有时被猫捉住,有时却能逃走?(探究出: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探究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设计实验:使四个小磁环悬浮的情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细小水流,探究水流弯曲实验;“拉开吸盘”活动等。边探究观察边记录,完成实验报告。接着个小组汇报、交流与评价。在学生自主“学”之后,教师再“教”。在这种自主学习环境下,学生表现出了惊人的潜力和创造性。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小磁针静止是总是一端指向南方、一端指向北方;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细小水流时,能使水流弯曲;发现拉开吸盘需要很大的力等。一堂课,学生的这几大了不起的“发现”给教师的感觉是,只要给学生创设越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将回报给你越多意外的惊喜。有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才能使创新有了可能,才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和谐的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3、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自主创新教学需要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的支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缺乏必要的民主氛围,学生之间也是竞争多、合作少、其创造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压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一是实行教学民主,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还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在生生互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从传统的班级授课中单纯的旁听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因此既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动性。如六年级《科学》第四章的第一部分“物态”(附件四)这一教学内容,在探究液体的共同特性时,增加了一项学生小组活动:利用保鲜袋来验证液体有固定的体积和可变的形状,这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以后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探究,实验的成功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真正的喜欢《科学》。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对课本上的活动作了一些修改:如把试管倒插入水中观察出现的现象,可在水中放入一些小球,效果会更好些;由于二氧化氮毒性较大,利用酚酞遇氨气变红的原理进行气体扩散的实验来代替书中加热硝酸铜的实验会更合理些。对于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如橡皮泥的形状究竟是固定还是不固定,一定体积的水在多次倾倒后会有些微变化等,教师可先不正面回答,而让学生相互讨论后再一起解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能更为深刻。如学生在学习“测量血压”时,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各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阅读血压计的使用说明书,探究血压计的使用方法,进行自主交流,总结出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和测量要点,再互相测量,成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经过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测量血压的方法,而且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新的仪器、仪表也可以自己主动地学习了。4、注意激发学生的多方面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要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与互动性,激发生动活泼的互动环境结合起来,在自主创新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科学学科的特点,实施活动教学,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智力活动多样化:视、听、谈、思、议、练。使教学进程能够顺应学生学习的心理流程,切合学生的发现思路,实现耳、眼、口、手、脑的协调,形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反馈、调控的适时交叉,尽可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冀,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为此,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做到:(1)留给学生“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谈、主动说、主动做;(2)教给学生“动”的方法,欲使学生会谈、会议、会操作,只有授之以法,才能促之以动;(3)要善于在学生“动”的过程中灵活点拔、启发、指导,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4)有计划地结合科学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创造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不满足于解决科学问题的常规思考方法,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现象、寻求不同的思路。如在学习“蚯蚓”这一节时,引导学生开展“尝试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的实践活动,将课本知识与课外实践课紧紧相连。学生们分组行动制造了饲养箱饲养蚯蚓,作了长时间的观察。并特别观察:使用的泥土是否湿润;蚯蚓的活动(有没有钻入泥土);蚯蚓喜欢的事物;蚯蚓是否在泥土中钻洞,洞口和洞内有没有留下什么?这样,学生有了第一手材料,有了体验和兴趣,对课文的知识就不再陌生,学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更加的积极主动。有时甚至老师还没讲到,学生就已经查阅了许多有关蚯蚓对人类的益处等参考资料先自主学了起来,并且锻炼了观察、记录、分析、判断等能力。这种亲身的体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绝佳的机会和空间,想不自主学习都不可能了。学生还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饲养的感受,写出了小论文,又得到了一次自主锻炼。如上第二章《观察生物》中,让学生探究“我国濒临灭绝的生物”,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上第三章《细胞与人类繁殖》时,鼓励学生探究“青春发育初期女生的身高是否高于男性,体重是否大于男性”;“中学生视力变化及原因探究”;“有关钙的问题探究”“无偿鲜血与身体健康的探究”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开展自主学习,逐步锻炼了收集和分析资料信息、社会调查、实验设计、解读数据、推理判断等各项能力,并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创新。在上面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验、观察、思考、议论,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培养了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实验作为铺垫,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并给学生以适当的思考时间,使他们能够获得“亲自得出研究结论”的创新机会,又能够在实施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发展能力。(三)、探索“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评价建议中指出: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将促进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提高,有效地改进教学,以保证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自主——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进取、推动其自我发展的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品格,我们变教师评价为学生自主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我的主要做法是:1、激发学生自主评价的兴趣和信心。初始阶段,我尽量采用实物演示、课堂游戏、电脑课件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学生试行评价的时候,我们多以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而对发言有误、胆怯的学生则耐心引导,使他们树立起评价的信心。当学生掌握了评价方法后,我们多采用小组交流、小组竞赛等形式扩大学生自主评价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使他们发言更主动,交流更积极。2、给予学生自主评价的机会。我们注重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空间及自主评价的机会。如对学生完成“调查最近一段时间上海的空气质量情况”探究活动,主要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的过程和调查的结论等几个方面。课堂上先让各小组的学生代表把自己的调查成果展示出来,然后请同学们作出评价。在自主评价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不同的意见甚至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以“标准答案”来作最终评价,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自主评价的内动力减退,最终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学会少讲多听,耐心倾听学生的评价意见,善于发现学生在评价中所透露的富有价值和意义且充满童趣的内心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给他们评价的权力,使学生敢说、敢议、敢评。3、教给学生自主评价的方法。要让学生自主评价,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掌握评价的步骤和方法。首先让学生掌握自主评价的“听、想、评、听”这四个步骤,即留心听清楚同学的发言,根据别人的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组织评价的语言,并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然后再虚心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其次,让学生掌握自主评价的方式。自主评价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包括:①多角度评价,即让学生围绕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意在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②比较评价,即当评价出现两种不同意见时,让学生通过比较再作出评价,意在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③争议性评价,即对别人的评价提出异议,据理力争,意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④赞赏性评价,即赞同别人的评价,并说明自己赞同的理由,意在培养学生懂得欣赏别人的意识;⑤补充性评价,即在听取并赞同别人的评价的同时,补充自己的意见,意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⑥创新性评价,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制定以学生参与度为主的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标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评价强调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参与,因而以学生参与为主要依据,主要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兴趣浓厚、精神振奋,是否思维活跃、主动探索,是否大胆质疑、以疑促思,是否学得扎实、实现迁移;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性品格。如评价学生是否能完成初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和学会体积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对不同物体体积的测量”的实践活动来完成。根据学生对不同物体体积的测量的记录和描述,对学生作出评价。又如:依据学生在“连接简单电路”活动中的下列表现进行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完成实验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能和同学合作等。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做好这方面的记录。5、建立多元化的成果评价。在评价中,我们更多关注学生“是否做了”,而不是“做的好不好”。探究的成果形式也是多样化,可以是论文、探究报告,也可以是一份小报、一段时间的体验、一张记录卡、一项建议、一个方案、策划一次活动、学会一项生活技能、编写一本集子等等。如:在学习了“走进科学”这节课时,请同学以“我喜爱的科学家”为题制作一张小报;在学习了空气和水资源两大问题后,我就请同学们以“节能与环保”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等等。对班中探究的优秀成果,及时予以表彰,小论文张贴在班中的学习园地,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自信心,使评价起到激励作用。如:在学习了濒危动物后,请学生制作了电子小报。主要从对主题选择、对濒危动植物的研究、信息处理等方面评价。首先请同学们加以评论,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判。评价项目★★★★★★自评互评小报内容内容丰富全面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并修饰内容不够全面基本符合主题图片无修饰内容简单不符主题没有图片信息处理能力排版合理、美观文字修饰完美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排版一般、单调文字修饰简单信息技术处理一般排版零乱文字无修饰信息技术运用较差研究能力感想、见解内容生动有引用记载感想、见解内容简单引用记载不全无感想、见解无引用记载创新能力有独特的创新设计有探究价值有简单的创新设计有探讨价值无创新设计无探讨价值学习档案记录详细完整记录简单记录不完整教师评价以学生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解释与运用都对学生能否主动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评价中,不再是单纯采用教师评价,而是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教师还可以给出机会,让学生找出做出某种评价原因,能自主找出原因的,可以适当提高评价。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注重鼓励性评价。评价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
五、研究效果1、几年来,在本课题的开展与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附件五)在对初中科学教学中“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过程中,我完成了华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的进修,代表奉贤参加了上海市第二届科学学科骨干教师研修班和市教科研骨干培训班。结合课题研究,我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的类型进行了多种教学模式和策略的实践研究,开设了1节市级科学研讨课、2节区级公开课和多级校级公开课。获得了区第十届教学节教学比武二等奖、区历期青年骨干教师备课评比二等奖、说课评比三等奖、区科学教具评比二等奖、区科学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等。曾指导学生在区科学活动竞赛等竞赛中有多人多次获区级等第奖,本人获区首届学生科学小报评比指导老师二等奖。05年又受聘请担任区科学教学新秀评委工作。06年又参加了市二期课改探索实践课的录像拍摄,在全市教师全员培训网上展示交流。我立足于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积极开展系列化问题的研究,通过自身的探索、体验、发现,将反思性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04年论文《探究式教学在新综合科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获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物学论文评比二等奖。★04年论文《新综合科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汇编于区二期课改论文论文选上。★05年论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有效的记录》获区理科学会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05年论文《小班化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展空间》在全市校长会议上交流。发表于市级刊物《革新的课堂》一书。★《新寺社区环境污染的调查》方案获校教学节研究性学习方案优秀奖。2、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意识,提高了自学能力。教学中实施自主、创新学习,既满足了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呈现出学生乐学,敢于发表与众不同意见的可喜景观,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知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由已知不断地引出未知。3、激发了科学课堂的生命活力。由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科学课堂,已释放出学生的生命力。在无拘无束、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里,学生读得用心,想得开阔,说得畅快,问处自在,议得尽兴,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师生的交流中自然地完成。这里既没有僵化的模式,呆板的教程,也没有被动的回应,落套的表达。学生充分享受心灵自由,感悟科学的无穷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关于房屋买卖意向合同范本
- 2024年02月招商银行南宁分行2024春季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建球式角阀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合金粉末投资规划项目建议书
- 2025工程项目借款合同
- 2025汽车区域配件特许经营合同
- 胸苷药物设计与开发-洞察分析
- 松鼠微课程设计
- 百货商品剪辑课程设计
- 电厂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 邓州市龙理乡第一初级中学-2025年春节寒假跨学科主题实践作业模板【课件】
- (新疆一模)2025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检测分学科第一次模拟考试 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酒店宴会服务合同三篇
-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03-【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解析版)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北京初中物理九年级期末培优试卷
- 2024卫星遥感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3-2024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上)期中化学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考1000题【历年真题】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公司安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报告奖励制度
- 2024年WPS计算机二级考试题库35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