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人文素质课堂_第1页
创设人文素质课堂_第2页
创设人文素质课堂_第3页
创设人文素质课堂_第4页
创设人文素质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设人文素质课堂促进师生智慧发展——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的实践研究311203杭州市萧山十中吴作、课题的提出新世纪以来,科技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结论基本定位。伴随着走向现代的脚步声,需要培养一批又一批既有较高科学素质又具有不凡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目标也强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可以说,新课程目标透露出一种鲜明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意识,这种意识,不仅体现在课程目标的要求上,其实也体现在课程结构的改进上(如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结合),也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变革上(如高中课程以八个学习领域来统领科目),更体现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高中新课程八大学习领域统领的模块化设计,具体体现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每个领域有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其实这种整合归根结底就是人文与科学的整合。高中新课程特别要求每个学生“每一学期在所有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文理分家、重理轻文、过早偏科的现象。这也提醒我们在重新考虑安排高中教学的时候,需要树立起人文与科学并重、交融的思想。但是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等现行学校教育内部等因素,人文素质教育情况不容乐观。新世纪之初,人文精神的滑落成为中国文化界颇为关注的问题,由于整个社会功利性的需求,学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1)教育越来越走向功利主义;(2)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3)只注重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道德价值的教育;(4)只注重解题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生活与社会的体验性学习;(5)只注重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而忽视知识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启示。总之教师机械地认真教,学生被动地辛苦学,学生该想的,该做的,都有教师包办代替,于是教师声嘶力竭,学生成为看客。难以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素质教育理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理应是推进人类进步社会健康发展,个体自我完善的教育,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就是既注重培养成才,更应培养成“人”。“在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对学生终生负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摒弃‘画地为牢’、‘单科独尊’等狭隘的教育价值观,强调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学生个性的肯定,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也是此研究的目的所在。人文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重要组织部分。应该说目前我国高中生的人文素质普遍比较缺乏,主要原因有:受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从小接受的人文素质教育及要求非常有限或处于较低层次;从学校方面看,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人文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文明修养程度较低,从北大学子“跳楼事件”中折射出不少所谓的“天之轿子”普遍缺乏一个普通公民应有的人文素养,这与他们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教育及教育评价体系有直接的关系。从政治课教学现状来看,教师总是非常关注学生的世俗的前途,关心学生在高考中能够拿到多少分数,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灵。政治教师总是扛着“科学主义”的大旗,在知识、能力训练题中该选哪一个题肢,为什么要选等问题作讲解前的酝酿,这一边,知识、能力训练陷入了烦琐的哲学,另一边,对学生的心灵、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对学生人格与个性的教育则遭到冷落。在当前向新课程转轨过程中,人们开始关注人文素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较多的阐述,关注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未来社会需要人文精神,科学本身是一种人文事业科学的教育应该是体现人文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政治课教育应该从科学主义与烦琐的知识与能力训练中走出来,从失去灵魂的教育中解放出来,渗透人文精神,重视学生的情感、情绪和意志。为此,如何在政治课教育家学中贯彻和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学政治课教学贯彻人文素质教育有其内在的优势。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文素质中占首要地位,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政治课有必修课、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社会实践等活动课,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教育环境空间;政治课学科理论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通过明“理”、动“情”、导“行”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二、概念界定人文素质:简单地说,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人文知识,另一个是人文精神。有了人文知识不一定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虽然构建在人文知识之上,也隐含在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实践活动当中。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显而展示个人,它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与科学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人类的知识、技能、智慧和价值观无不体现着这枚硬币的两面。人文与科学涵盖了人类学习领域的主要方面,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从来都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科学在于求真,是立世之基,人文在于向善,是为人之本,求真与向善并举方称完善之人。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综述人文精神培养曾被视为教育的灵魂,由贵族子弟与自由公民享用,这种教育被认为与精神、,理性和高尚相关联,通过非功利的科目如音乐、哲学、文法修辞等训戏剧学生完善身体和心灵,解放精神和思想。许多国家十分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如斯坦福大学校长有极美妙的阐述“人文科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需要,它赋予社会、世界以方向,目的和意义”。著名学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说:“青少年面对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心灵世界。心灵世界最复杂,可以通过人文教育来逐渐完善”。尽管如此,当前人文精神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大都只涉及大学教育和人文学科教育建设,更多的是人文精神中必要性层面。1984年美国人文学科促进会发表了《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震撼了美国教育界,1987年4月英国政府发布《高等教育——应对新的挑战》白皮书明确把增进人文科学成就作为高等教育目标之一。芝加哥大学教授艾伦·布鲁姆在轰动一时的著作《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提出必须加强人文教育。中国学者吴宓曾在清华大学开设一门课《文学与人生》,他对自己的课程要求是: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是一种严肃的精神活动。对于学科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渗透,近来,从网上及报刊杂志介绍,还是较少。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在这方面已有研究,教改中心提出“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理念,基本做法是“加强课程建设,改进课堂教学,加强责任教育,注重社会实践,优化学校人文环境”等。注重“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思想,注重开发学校课程。在政治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更是甚少。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培养人文精神,目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推动政治教学人文精神培养教育提供借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1年4期发表的金亮贤、付丽珍《论潜在课程的德育价值》一文把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校舍的布置作为物质形态的潜在价值,把各种管理制度、教学制度、仪式制度等作为制度形式的潜在价值,把校风班风、教师品格等作为精神形态的潜在价值,并论述潜在价值在德育中的作用。何伟在他的《优化教育环境推进素质教育》一文中指出,良好的环境能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不良的环境能使人产生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环境加以改造,创造良好的健康的环境,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许鲁洲在《试谈政治课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一文中指出,思想政治课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其内在优势。本课题除了吸收他们优点外,转变师生思想观念,重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四、研究依据1、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古人非常重视教育环境资源的利用。在当代教育条件下,人们把各种教育硬件和软件设施看作是重要的办学条件,人们呼吁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办学环境,体现人文关怀。2、欧洲文艺复兴就提出了反对神学,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一种人性教育,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以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为起点,以人性的确立和张扬为最终目的。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公正、文明、健康、祥和等社会目标的一个根本支撑点,同时也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3、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教育环境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决定了学生具有何种精神素质。因而如何创设让学生同自己的心灵对话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作出的反思。4、心理学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每一种情感都是由三个紧密联系的方面形成的,即客观情景、情绪反应和自觉体验。情感的形成是一定的情景引起的,在情绪反应中感受,通过自觉体验内化的联动过程。环境作为情景的外围,由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要素构成,人的情感总是在特定的情景和场合中产生的。情感作用于人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感知和思维活动,启动兴趣和动机,接受感染和激励,正确选择、评价和行动,进而通过心理活动和建构,达到知与情、情与行的统一,学会做人、生活、创造、求知、审美、健体。5、早在2002年4月28日,江泽民同志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工作,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要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强调人文教育的位置。2005年7月29日,在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院士时,钱学森院士也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艺术上的修养对科学工作很重要,它能够开拓科学创新思维。五、研究目标如何创设高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选修课、活动课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教育教学环境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在实践中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六、研究内容及操作方法研究内容1、研究高中政治教学中蕴含的人文素质的内容。2、研究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切入点及教育方法。3、研究人文素质教育中高中政治教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内容。4、高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联接。为此我们课题组除了政治课堂中惯穿人文素质教育外又开设第二课堂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内容,安排如下: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类活动活动项目名称教育对象教育形式时间安排组织单位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系列活动全校学生报告,论坛,讲座,研讨,征文,展览,全年课题组时事政治学习全校学生报告,论坛,班级活动每周四下午1-2小时课题组党章学习小组活动部分学生参观,讨论,学习全年课题组“星星点灯”系列讲座部分学生专题讲座全年课题组学生干部培训系列活动全体学生干部讲座,讨论不定期,新生干部为9月课题组青年志愿者行动系列活动部分学生服务活动,募捐全年课题组科技,文化,教育三下乡活动部分学生下乡服务不定期课题组“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月全体学生专题活动三月份课题组党团知识竞赛部分学生征文,比赛,报告五月份课题组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部分学生评比,竞赛,志愿者活动,报告会六月份课题组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活动全体学生讲座,竞赛,展览,咨询,模拟法庭,参观不定期课题组“迎新服务月”活动部分学生新生教育,宣传,文艺演出,服务九月份课题组勤工助学活动部分学生服务活动全年课题组青年文化广场部分学生文艺演出每月一场课题组学生论坛部分学生专题讨论每月一场课题组辩论大赛部分学生专题辩论比赛五月份课题组其他人文素质教育类活动活动项目名称教育对象教育形式时间安排课题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体学生科技文化服务,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报告交流,评比九月份课题组演讲大赛部分学生比赛十月份课题组艺术节部分学生和教师讲座,展览,竞赛,文艺汇演,文艺团体,专场演出十一月份课题组学生社团系列活动部分学生演出,比赛,交流全年课题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部分学生选修,讲座,心理咨询周一、三、四下午咨询,讲座1-12期课题组毕业生就业前系列讲座毕业生专题讲座6月下旬课题组就业指导选修课与咨询毕业生选修,咨询咨询在周二、四下午课题组(二)操作方法政治课堂弘扬个性,探究富有人文精神的个性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开发差异资源的研究。1、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研究来体现人文呼唤(1)更新观念,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发展受到压抑,无法让学生进行真正的主体学习,更谈不上创造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师权威式的师生关系应让位于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教学民主。教学民主是智慧形成的阳光、雨露和沃土。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创设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大胆设想,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创造动机,才能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全面发展学生智慧。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要使学生敢于思想、善于思想。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学生只有把书本、权威当作"对手",敢于对权威评头品足,主体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使他们成为尊重事实、独立思考,充满自信的人。

(2)鼓励发现,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学起于思,缘于疑。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

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也是政治学科进行思维训练的切入口。教师应对学生的质疑,报以满腔热情。在初始阶段,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在方法上给予指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课后思考题中,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问。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提问。把质疑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质疑问难不仅安排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更应该鼓励学生在深入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新疑问,随时质疑。如学习价值规律一课时,学生提出"古董很贵,也遵循价值规律吗?”教师可借助学生提问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再次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探索、联想、创造的机会。

(3)扩展自主学习的时空

在政治学习活动中,要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自主地学习。

组织开放的政治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教师不是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课堂上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政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上的政治学习,默读思考,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潜心研究;讨论就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朗读就应该书声朗朗,声情并茂。当学生有疑惑时,教师采取启发式,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学生才思泉涌;当学生遇到难点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各持己见、互不相让,采取讨论式或多方辩论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争个脸红脖子粗,谁也驳不倒谁,这辩论过程中就是很好的政治实践活动。有的课文就让学生分角色去演演,如《企业经营者素质》、《两小儿辩日---认识》,可以编成课本剧,在课堂上演出。

开放的教学形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理解表达中,他们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己独立的见解,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体现出灵活与机智。2、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体验学习的研究来渗透人文精神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体验式学习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

体验式学习的特点(1)主动学习。体验式学习要求学习者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认为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

(2)寓教于乐。寓教于乐一直是教育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试图攻克的难题。寓教于乐中的“乐”字应包涵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体验式学习”的提出为这方面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在这里“乐”的重心已有所偏移,即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的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学生学得快乐,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

(3)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难题,原因之一是学生很少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时间和机会。。体验式学习的优势在于,它为学习者及时提供了一个运用的空间,使学习者成功地进入活生生的语言表达和思想交流之中。

(4)虚实结合。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情境化学习,在这里学习过程被置于各种虚拟的或真实的情境之中。关键在于,教师在实施情境化教学理念时应该对其保持一种发展的眼光和态度,意识到情境化学习不能只是让学生表演一些背得烂熟的情景对话小品。所以,虚拟情境应力求逼近真实的情境,在引导学生体验时要尽量使学习者从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两方面都感到自己正处在生活的空间中,而不是在一种被安排好的系列活动之中,要让学习者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料,而又必须马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作出反应,加以解决,从而在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模式图如下:学生学生学会爱学会学教师教学目标调控多媒体反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展示事实、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体验创新讲练评议、综合应用1、展示事实、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经济、政治、社会、科学等基本事实,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喜欢上政治课。2、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由浅入深,对课堂上所有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他们体验思维的魅力,思考的过程。3、分析问题、体验创新: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举例,去分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为培养学生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提供广阔空间。3、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的研究来培养人文素质(1)强化意识,保证探究活动的开展。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探究意识,才能抓住探究机会,产生探究办法,开展探究活动。科学家之所以有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强化探究意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教学法研究成果。从上个世纪开始,许多国家一些教育理论专家陆续在中小学开展了旨在强化探究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改革实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其中心思想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牢固掌握学科内容,成为独立自主的思想家。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有关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的试验近几年有了很大起色,同样值得借鉴。例如,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倡导的“诱思探究”教学法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新的国家中小学课程标准出台,以取代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教育部陈至立(前部长)强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体现时代精神,要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如何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教会学生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教学内容要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中小学校深入开展探究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2)依托问题,保证探究活动的落实。探究离不开问题,课堂探究活动主要围绕问题进行,既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又在探究中发信新的问题。在学校课堂上,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本学科基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探究能力。探究教学需要精心设计探究型问题,有时甚至要突破传统课程的束缚来设计,这样做的意义不在于寻得完全正确的解答,而在于激发思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见解,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我们对探究型问题应该有更深的理解:第一,问题是开放式的,如要求“解释”、“概括”等,答案并非完全给定,有的甚至需要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独立见解;第二,问题是讨论式的,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三,问题是亲情式的,提问、设问有一定的亲和力,而不是干巴巴的,让学生多一些亲近感,少一点距离感。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让学生作为礼物来接受、探究问题,就得像礼物包装一样对“问题”作精心设计,决不能随意而为之。

(3)激发兴趣,保证探究活动的畅通。

兴趣是探究活动的动力因素之一,有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就会对学习起推动作用。而且,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越高,如主动探究、活跃思维等,就越需要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相当大的责任在于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对探究学习的兴趣。其方法当然是很多的,如活动、情境、直观、实验、评价、设疑、语言激趣等。不管怎样激趣,一般都要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第一,可接受性。究教学的要求必须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过低,学生产生不了新的需要;过高,脱离学生的原有智力和能力,都会影响学生对探究学习的兴趣,影响探究活动的效果。第二,渐进性。从易到难,从基础到能力,从简单到复杂,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探究教学必须建立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第三,时代性。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尤其是贴近时代、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去探究,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第四,连贯性。学生也许在一两堂课上会表现出某种兴趣,那只能叫趣味性,真正的兴趣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需要。

(4)给予时间,保证探究活动的充分。探究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证。第一,控制知识总量。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量,是很有限的,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解决多少问题。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对教材作出创新处理,其关键是要突出重点、难点,一节课深入探究一两个问题,“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问题都想去探究,最后往往什么问题也探究不了。第二,改进教学手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其辅助功能,可以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有效地完成必需的教学内容;可以使探究各个环节紧凑衔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如快速地出示问题,演示相对较多的背景材料等,提高探究的效率;可以把知识、问题变得更直观,更形象,在关键时刻可以减少思维障碍,提高探究的有效性。第三,重视课前指导。要让学生明确课前他们要做什么,尽量缩短课上熟悉教材、准备探究的时间,甚至可以要求学生就所要探究的问题去搜索资料,预先思考。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个通盘计划,不但要知道本节课怎么上,而且要考虑到下节课,甚至下几节课怎么安排。第四,及时点拨引导。在探究过程中难免有思维不畅通的时候,这时候教师的适当点拨至关重要,否则,即使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也不见得有多少效果。当然,点拨、引导并不是全盘告诉学生,而是给学生一个台阶,便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取得理想的探究效果。

(5)营造氛围,保证探究活动的活跃。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教学,开发创造能力,需要民主的课堂环境与氛围。经验证明,课堂如果没有自由、安全、和谐、民主的集体氛围,探究活动是难以展开并活跃的。探究教学并不一定需要较强探究能力的教师,但却肯定需要能够给学生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和支持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首先应该转变原有的有上下之分、尊卑之别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起新型平等、合作的交往关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最大的收获不是取得成果和获奖,而是在研究过程中造就一个强大的脑子。探究的本质就在于此。课堂教学中的探究虽不能完全等同于科学研究,但同样充斥着科学研究的“特质魅力”,而且也只有这样,文化基础课与“研究性学习”课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很难想象,一方面是较前卫的“研究性学习”,一方面是传统封闭式的课堂,会给人们的学习方式带来什么突破!课堂的活力在于探究!探究的本质在于创新!让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探究的气息!4、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来显示人文关怀(1)创设情景、呈现问题。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首先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起来呈现问题。教师加以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学习的目标。(2)组内合作、解决问题。根据所呈现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师生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梳理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重点讨论,达成共识。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记录员整理好,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3)组间交流、教师调控。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组间再质疑。教师善于调控,对一些普遍问题可适当提供变式(或材料、或观点)帮助学生解疑。(4)引进竞争、巩固合作。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或解决的方法,或学习效果在组内进行交流时,可通过组间竞赛展开。巩固了合作学习,增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小组合作研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因此第二步和第三步是最关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模式灵活变通和优化组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组内、组际展开讨论、交流,使人人都能贡献思维成果。总之,政治课堂中,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学习,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渗透人文精神,乐于参与,打破“课堂划条条,考前背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