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课件_第1页
第9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课件_第2页
第9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课件_第3页
第9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课件_第4页
第9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第九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在认识上的分歧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原则“工业革命”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工业革命”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天灾?人祸?

——酸雨的危害天灾?人祸?

——酸雨的危害悲观的环保主义观点

悲观的环保主义以麻省工学院D.梅多斯(Dennis.L.Meadows)为首的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为代表。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作方式是呈指数增长的,全球增长将会在下世纪某时段达到极限,即“世界末日”的来临。该书一出版,立即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对人类自身前途的极大关注。悲观的环保主义观点悲观的环保主义以麻省工学院D.梅多斯地球上的最后——

最后一片森林地球上的最后——最后一片森林地球上的最后—最后一棵树地球上的最后—最后一棵树地球上的最后——最后的家园地球上的最后——最后的家园地球上的最后—最后的晚餐地球上的最后—最后的晚餐地球上的最后——最后一滴水地球上的最后——最后一滴水地球上的最后——最后的生命地球上的最后——最后的生命乐观的环保主义观点

乐观的环保主义以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特在1993年出版的《世界无末日》一书为代表。该书认为:地球环境通过全球的共同努力是可以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乐观的环保主义观点乐观的环保主义以英国经济学家还地球的美丽—蓝天白云和树还地球的美丽—蓝天白云和树还地球的美丽—草原还地球的美丽—草原还地球的美丽——蓝天还地球的美丽——蓝天还地球的美丽——桂林山水还地球的美丽——桂林山水还地球的美丽——林荫道还地球的美丽——林荫道还地球的美丽——秋色还地球的美丽——秋色还地球的美丽——

极光还地球的美丽——极光还地球的美丽——

清流还地球的美丽——清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给你们去掉紧箍咒,生产总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摘自《习近平关于全面神华改革论述摘编》“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2015年5月27日,习近平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一、可持续发展历程探源1、《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2、《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3、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4、《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重要飞跃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一、可持续发展历程探源1、《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

(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讨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的事务议程。

可持续发展的三次重要国际会议(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可

(1)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2)大会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意义在于唤起了各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特别是对环境污染的觉醒和关注。(1)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当时的环境与发展形势需要,同时为了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20周年而召开的,会议取得了如下成果:1.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2.会议将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各国政府代表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文件及有关国际公约。(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三)《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时间:2002年8月26日~9月4日地点:南非约翰内斯堡目标:全面审议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和主要环境公约的执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今后行动的战略与措施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10周年。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谈判,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这一重要文件。(三)《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一)《增长的极限》

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论点如下。

1.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2.世界系统的五个基本因素: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3.解决的办法:控制发展,必要时不发展。二、关于可持续发展三份重要报告(一)《增长的极限》二、关于可持续发展三份重要报(二)《世界自然保护策略》该报告的主要目的有三个:①解释生命资源保护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②确定优先保护的问题及处理这些问题的要求;③提出达到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虽然《世界保护策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保护与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且反复用到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但它并没有明确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二)《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三)《我们共同的未来》

该报告提出了“从一个地球走向一个世界”的总观点,并在这样的一个总观点下,从人口、资源、环境、食品安全、生态系统、物种、能源、工业、城市化、机制、法律、和平、安全与发展等方面比较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该报告第一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三)《我们共同的未来》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从自然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持续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协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从自然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2.从社会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1991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出版了《保护地区—可持续生存战略》。《生存战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提出了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2.从社会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3.从经济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这类定义有不少表达方式,但都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4.从科技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除了制定政策和管理国家之外,科技进步也起着重大作用。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3.从经济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5.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布氏定义的可持续发展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给出了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于未来环境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即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5.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布氏定义的可持续发展内涵(两个基本点)1)需求--人的基本权力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就业、教育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较高水准的生活

资源开发与环境限度不能被突破2)限制--“人人平等”不剥夺后代人的权力内涵(两个基本点)1)需求--人的基本权力决定两个基本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进行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生存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人们主要是穷人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扥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的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决定两个基本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即共同发展。2、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的整体协调,也包括世界、国家和地区三个空间层面的协调,还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以及内部各个阶层的协调,持续发展源于协调发展。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共同发展3、公平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公平发展包括两个纬度:一是时间纬度上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二是空间纬度上的公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4、高效发展公平和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轮子。可持续发展的效率包含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损益的成分。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高效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协调下的高效发展。3、公平发展5、多维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且持续发展本身包含了多样性、多模式的多维度选择的内涵,因此,在可持续发展这个全球性目标的约束和指导下,各国与各地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从国情或区情出发,走符合本国或本区实际的、多样性、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5、多维发展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虽然缘起于环境保护,但随着人类的发展,已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具体来说: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虽然缘起于环境保护,但随着1.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的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经济增长数量增长:产品、产值等的增长质量提高:指经济效益和经济活动质量的提高1.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2.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盒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持续性原则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2.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3.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以及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21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符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社会生态经济基础条件目的3.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五、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①本代人之间的公平性②代际之间的公平性2、持续性原则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3、共同性原则人类要共同促进自身之间和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五、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1.经济学理论(1)增长的极限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将支配世界系统的物质关系、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进行综合,提出人口不断增长、消费日益提高而资源却不断减少、污染却日益严重,这制约了生产的增长;虽然科技不断进步能起到促进生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生产的增长时有限的。(2)知识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将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可持续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所谓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是指根据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要求,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要遵循生态学的三个定律:一是高效原理,即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再生产;而是和谐原理,即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睦共生、协同进化;三是自我调节原理,即协同的进化着眼于其内部各组织的自我调节功能的完善和持续性,而非外部的控制或结构的单纯增长。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3.人口承载力理论所谓人口承载力理论是指地球系统的资源与环境由于自身的自组织与自我恢复能力存在一个阈值,在特定技术水平和发展阶段下对于人口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口数量以及特定数量人口的社会经济活动对于地球系统的影响必须控制在这个限度之内,否则,就会影响或危及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这一理论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三大发现之一。3.人口承载力理论4.人地系统理论所谓人地系统理论是指人类社会是地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系统的主要子系统。人地系理论是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核心,是陆地系统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4.人地系统理论(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1.资源永续性利用理论资源永续利用理论流派的认识论基础在于:认为人类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是否可以被永远地使用下去。基于这一认识,该流派致力于探讨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的理论与方法。(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1.资源永续性利用理论2.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理论流派的认识论基础在于:认为环境日益恶化和人类社会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现象和趋势的根源,是人类迄今为止一直把自然(资源和环境)视为可以免费享用的“公共物品”,不承认自然资源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并在经济生活中把自然的投入排除在经济核算体系之外。基于这一认识,该流派致力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把自然资源纳入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与方法。2.外部性理论3.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流派的认识论基础在于:认为人类社会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现象和趋势的根源是当代人过多地占有和使用了本应届于后代人的财富,特别是自然财富。基于这一认识,该流派致力于探讨财富(包括自然财富)在代际之间能够得到公平分配的理论和方法。3.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4.三种生产理论三种生产理论流派的认识论基础在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中物质的流动是否通畅并构成良性循环。他们把人与自然组成的世界系统的物质运动分为三大“生产”活动,即人的生产、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致力于探讨三大生产活动之间和谐运行的理论与方法。4.三种生产理论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一)对于GNP的修正当使用可持续发展概念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宏观经济增长指标是一种不能保证环境状况良好的增长。在GNP的核算中,并未将由于经济增长而带来的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对生态功能、环境状况的损害考虑在内。环境影响通常没有相应的市场表现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经济价值。因此,实际上应该将所发生的任何环境损失都进行价值评估,并从GNP中扣除。经济学家不断试图在计算国内生产和收入时纳入一系列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即考虑环境后的净国内产值(EDP)和净国内收入(ENl)。国民生产净值定义为国民生产总值(CNP)减去人造资本的折旧和减去自然资本的存量。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一)对于GNP的修正(二)自然资源账户另一种可行方法是建立另外一套自然资源账户,这套资源账户采用非货币单位的形式,它只是表示:在一个特定的国家里,资源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更简单的修正方法是建立一系列的环境统计报表。这些账户应该显示出环境的不同变化是如何同经济变化联系起来的。这至少可以避免以往那种认为经济好像同环境没有什么关系似的经济管理方式的错误。(二)自然资源账户(三)可持续收入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衡量,还必须考虑到其全部的资本存量的大小及增加或减少,这样,可持续收入的概念便产生了。可持续收入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只有当全部的资本存量随时间保持不变或增长时,这种发展途径才是可持续的。可持续收入定义为不会减少总资本水平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对可持续收入的衡量要求对环境资本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流动进行价值评估。可持续收入数量上等于传统意义的GNP减去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各种资本的折旧。衡量可持续收入意味着要调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三)可持续收入(四)产品价格与投资评估

皮尔斯等认为,为了全面反映环境资源的价值,产品价格应当完整地反映三部分成本:一是资源开采或获取地成本;二是同资源开采、获取、使用有关的环境成本;三是由于当代人使用了这一部分资源而不可能成为后代人使用的效益损失,即用户成本。(四)产品价格与投资评估(五)环境资源价值公式

穆拉辛格认为,为建立一个合法的决策框架,对资源进行定价是必需的。从概念或价值评估的角度,可以将环境资源的全部经济价值划分为两大类: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前者进一步被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以及选择价值。其中,选择价值就是指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对资源的使用而对资源所表示的支付意愿。非使用价值又称存在价值,是指人类的发展将有可能利用的那部分资源的价值,也包括那些能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如美丽的风景,濒危物种等。(五)环境资源价值公式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与环境的内在冲突原理按照福利经济学原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不协调是由于个人边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不相等而造成的。企业的个人边际成本没有把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一部分社会成本计算在内,因而个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尽管个人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收益,但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收益,造成了外部不经济,降低了社会福利,这里所指的是环境福利的降低,即对环境的损害。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与环境的(二)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经济学诠释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基本要求是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在使用资源和利用环境的过程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平衡,使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稳定性、协调性,在时间上表现为持续发展性。从经济角度看,弱可持续发展指留给后代的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的总量至少不变;强可持续发展指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各自的总量都至少保持不变。(二)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经济学诠释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条件是资本总量。用货币单位表示的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成为环境资本总量。资本总量=自然资本+人造资本在经济与环境系统中:Cs=Cp+CeRs=Rp+Re从而有:MCs=MCp+MceMRs=MRp+MRe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条件是资本总量。用货币单位表示的环境资源的总5、关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1、中国特别需要有可持续发展;2、中国的生态环境特别脆弱3、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困难;中国地少物薄,基本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低,先天条件脆弱。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数量还有很大增长;各种差异显著,二元经济明显。4、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比重很大的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更要防止生态破坏,特别强调保护耕地、林地和草原,防止土壤退化和沙漠化,预防自然灾害。5、关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经济发展观的区别一、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及带来的危害传统的经济发展观,从总体上来看,基本上是一种“工业实现观”,它以工业化和由此产生的工业文明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在发展指标上单纯用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只发展、不治理”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经济发展观的区别一、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及带来传统经济发展观带来的危害片面追求暂时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使人类为此付出了极为沉重的环境和资源代价,反过来又制约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1、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草原退化严重。3、自然矿产资源平均储采比重呈下降趋势,加剧了资源的紧缺性。4、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不断扩展,土壤侵蚀不断增加。5、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多,受灾人口有所增加。传统经济发展观带来的危害片面追求暂时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二、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在认识上的分歧1、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认识分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谁为主?如何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目前所定义的经济增长与经济效益及其计算方法是否科学?二、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在认识上的分歧1、对经济增2、对“车到山前”是否“必有路”的认识不一致实践证明“只发展,不治理”是死路一条“先发展、后治理”也是举步维艰“边发展、边治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2、对“车到山前”是否“必有路”的认识不一致“边发展、边治理”的局限性1、理论上的局限性:涉及许多无法解决的命题。2、实践中的不可行性:企业是投资的主体,为了赢利,不愿也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去治理环境。影响环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要做到“边发展、边治理”,首先要解决一系列核算问题,以及与核算有关的检测机制与价格机制的建立。总之,应根据现实不同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使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边发展、边治理”的局限性1、理论上的局限性:涉及许多无法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起源与发展朴素的循环经济思想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浪潮兴起的时代。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希尔丁提出了“宇宙飞船的基尼理论”,这一理论可认为是循环经济理论的雏形。希尔丁当时受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用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他认为,宇宙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原存的资源存在,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唯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同理,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宇宙飞船,尽管地球资源系统要大得多,地球寿命也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地球经济才能得以长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起显然,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具有很强的超前性,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即使是到了人类社会开始大规模环境治理的70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更多地还是先行者的一种超前性理念。当时,世界各国关心的仍然是污染物产生后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即所谓的末端治理。8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要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但是对于是否应该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上防止污染的产生,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显然,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具有很强的超前性,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大家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二、循环环境的内涵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循环经济就是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资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是保护资源、保护地球生产环境的一种现代文明行为。另有学者认为: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故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它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和高循环率。还有学者认为,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废旧物资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它在出发点、范围、途径上都有别于传统经济,它强调的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强调的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回收废弃物。二、循环环境的内涵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定义及原则循环经济的定义及原则第9章_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课件对比项目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别名开放经济或单程式经济封闭经济比喻牧童经济或牛仔经济“从摇篮到坟墓”太空经济或宇宙飞船经济

“从摇篮到摇篮”基本特征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指导思想机械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中国语)可持续发展观(世界语)前提假设资源供给是无限的,环境自净能力是无限的,自然环境是丰富的自由物品资源供给是有限的,环境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自然环境是稀缺的经济物品经济与生态的关系矛盾冲突:经济增长以生态破坏为代价和谐共生: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实现良性互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主宰,人凌驾于自然之上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产出对比项目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别名开放经济或封闭经济比喻牧童经济或综合循环经济的实践,从内涵上认识循环经济,王青云等认为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环境和资源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第二,循环经济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而不是一个经济要素,这是循环经济的本质。第三,对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是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综合循环经济的实践,从内涵上认识循环经济,王青云等认为有三点三、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从物质流动和表现形态的角度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在这种线性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扔弃到空气、水系、土壤、植被这类被当作地球“阴沟洞”或“垃圾箱”的地方。

制造商消费者环境开采者资源产品污染排放三、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从物质流动和表现形态的传统的单向工业发展模式太阳原生矿物资源铁,铜化石矿物资源矿物开采加工生产消费废物传统的单向工业发展模式太阳原生矿物资源铁,铜化石矿物资源矿物

而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制造商消费者开采者资源产品废物废物处理者资源再生资源废物废物而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第9章_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课件线性经济社会基本模式销售过剩包装薄利多销重复性运输资源投入废弃制造流通消费隐性的物流、能流大大量生产追求规模效益自然资源价格>再生资源价格缺乏循环回收利用技术一次性商品量>长寿命商品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型社会环境外部不经济性产生的根源产生大量废弃物循环回收的费用>废弃物处理的费用线性经济社会基本模式过剩包装薄利多销重复性运输隐性的物流、能循环经济社会基本模式循环回收的费用<废弃物处理的费用隐性的物流、能流小零排放型生产技术的运用简易包装等措施运输效率提高资源投入废弃

制造流通销售消费自然资源价格<再生资源价格实现循环经济的制度建立与责任分担一次性商品量<长寿命商品量最优生产、最优消费、最少废弃型循环经济社会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在化恰当地处置废弃物NGO组织、公众的参与合作国家环境管理战略、制度建立市场机制、经济手段配合与运用循环经济社会基本模式循环回收的费用<隐性的物流、能流小零排放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废物”所构成的物质单行道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废物”所构成的物质单行四、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循环经济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是一种发展模式,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思想。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皆由环境与资源问题引发,二者并无本质的区别。循环经济要求经济活动减少消耗、最小化排放、最大化利用资源,最终的目的也就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说明,可持续发展观本身也就包含了循环经济的思想。从“循环经济”一次诞生的背景看,“循环经济”其实就是可持续发展观的萌芽,可持续发展观实际上从“循环经济”及各种发展战略观中演化而来的。、四、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循环经济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是一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观在内涵上也是一致的:第一、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社会—经济—生态”三维复合的协调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社会进步和社会变革过程,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经济的发展以生态良性循环为基础,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而不再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代价。而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对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它是环境保护的经济,是资源节约的经济,它强调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低投入和低消耗。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观在内涵上也是一致的:第二,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潜力的培植,单纯的发展速率和物质财富的积累将不再是其追求的唯一目标,现有发展状态下发展潜力的培植将成为发展过程的重要内容。循环经济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循环经济强调废弃物的减量化、废弃物的重复利用。第二,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潜力的培植,单纯的发展速率和物质财富第四节循环经济理论与创新分析一、循环经济的经济学诠释1、自然资本成为人类社会的制约因素。2、循环经济是对线性经济的超越。3、从三维分裂的思考到三维整合的思考。4、末端治理环境保护模式的局限。5、从物质流动的全过程控制污染。6、不能把循环经济归结为再生利用。

第四节循环经济理论与创新分析一、循环经济的经济学诠释二、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理论减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再利用: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再循环: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简称“3R”原则。处理废物的优先顺序是:避免生产—循环利用—最终处置。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要从根本上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也就减少了环境负载的污染。二、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理论减量“3R”包括的内容1、产品的绿色设计中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2、物质资源在其开发、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3、生态环境资源的再开发利用和循环利用。“3R”包括的内容1、产品的绿色设计中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循环经济“3R”原则的排序,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下半期以来人们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思想进步的三个历程:第一阶段,认识到以环境破坏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危害,人们的思想从排放废弃物提高到要求通过末端治理来净化废弃物;在这一阶段主要是线性经济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传统方式;循环经济“3R”原则的排序,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下半期以来人第二阶段,认识到污染环境的实质是资源浪费,要求进一步从净化废弃物到通过再利用和再循环来利用废弃物;在这一阶段仅仅让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起作用的资源恢复方式;第三阶段,认识到利用废弃物仍然只是一种辅助性手段,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实现从利用废弃物到减少废弃物的质的飞跃,在这一阶段包括整个“3R”原则且强调避免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第二阶段,认识到污染环境的实质是资源浪费,要求进一步从净化废三、循环经济创新分析1、循环经济关注物品价值带来的增长。2、实现从生产优先到服务优先的转变。3、走向服务优先社会的两个战略。4、循环经济创造大量的劳动岗位。5、循环经济在就业方面的特点与循环经济导致服务性社会的发展相一致,循环经济使得就业的重点从生产转向维护。三、循环经济创新分析1、循环经济关注物品价值带来的增长。循环经济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1、新的系统观。2、新的经济观。3、新的价值观。4、新的生产观。5、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1、新的系统观。第五节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一、国外的成功实践二、国内的成功实践第五节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一、国外的成功实践一、国外的成功实践

在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般潮流和趋势。在循环经济的三个层面上都取得了成功实践。1.企业层面上杜邦化学公司模式—组织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一、国外的成功实践在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循环(1)美国杜邦公司地毯回收计划美国的地毯行业自愿性地承担地毯产品使用周期终结后地处理回收责任。美国的地毯行业主要集中在佐治亚洲,每年地产值达10亿美元,产量约300万吨,而每年废弃地毯地总量就达200万吨,废弃地毯占全国生活垃圾总质量的1%,总体积的2%。相对于成千上万生活垃圾而言,废弃地毯的比重是不容忽视的。地毯原料尼龙的生产商Honeywell公司、杜邦公司以及地毯零售商Interface公司、Shaw公司都积极采取了地毯回收利用计划。(1)美国杜邦公司地毯回收计划

1997年,杜邦公司重组了它的地毯回收计划,将更名后的“地毯回收计划”委托给它属下的一个子公司杜邦地面材料公司管理。全美80个杜邦的零售商参与了这一计划,每年大约回收20000000磅(10000吨)废弃地毯。杜邦公司的地毯回收计划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地毯回收利用项目。1997年,杜邦公司重组了它的地毯回(2)Inetrface租赁计划真正让Inetrface备受关注的是该公司实施的著名的“常青租赁计划”,这一计划尝试将一件商品转化为持久性的服务。消费者不必购买地毯,只需通过租赁方式,获得地毯的使用权,而Inetrface公司保留地毯的所有权,并负责在产品有效租赁期内购买,维护保养和更新地毯以及地毯的回收利用。常青租赁计划也是一种延伸生产者责任政策,能促使企业向封闭式的物质循环模式发展。(2)Inetrface租赁计划2.区域层面上在区域层面上,主要是通过工业生态园区建设,形成工业生态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如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2.区域层面上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示意图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示意图第9章_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课件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还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向电厂输送,每年输送电厂70万立方米的冷却水。整个工业园区由于进行水的循环使用,每年减少25%的需水量。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还进行了水资源3.社会层面上德国双元系统模式—针对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DSD)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DSD是一个专门组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组织。它接受企业的委托,组织收运者对他们的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分类,然后送至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回用的包装废弃物则送返制造商。3.社会层面上

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中,中国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不仅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而且成了唯一一个能对世界经济产生显著影响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以下几个方面的迹象表明,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不仅付出了沉重代价,而且开始遭遇增长的极限。

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以牺牲生态环境质量为代价;在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我国自然资源支持体系已经无法持续地发挥有效作用。二、国内的成功实践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中,中国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不仅经济保第9章_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课件第9章_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课件第9章_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课件第9章_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课件第9章_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课件第9章_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课件第9章_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课件我国目前状况:已制定了区域层面循环经济发展规范与标准;正在推进企业层面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状况:已制定了区域层面循环经济发展规范与标准;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第九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第九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在认识上的分歧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原则“工业革命”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工业革命”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天灾?人祸?

——酸雨的危害天灾?人祸?

——酸雨的危害悲观的环保主义观点

悲观的环保主义以麻省工学院D.梅多斯(Dennis.L.Meadows)为首的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为代表。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作方式是呈指数增长的,全球增长将会在下世纪某时段达到极限,即“世界末日”的来临。该书一出版,立即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对人类自身前途的极大关注。悲观的环保主义观点悲观的环保主义以麻省工学院D.梅多斯地球上的最后——

最后一片森林地球上的最后——最后一片森林地球上的最后—最后一棵树地球上的最后—最后一棵树地球上的最后——最后的家园地球上的最后——最后的家园地球上的最后—最后的晚餐地球上的最后—最后的晚餐地球上的最后——最后一滴水地球上的最后——最后一滴水地球上的最后——最后的生命地球上的最后——最后的生命乐观的环保主义观点

乐观的环保主义以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特在1993年出版的《世界无末日》一书为代表。该书认为:地球环境通过全球的共同努力是可以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乐观的环保主义观点乐观的环保主义以英国经济学家还地球的美丽—蓝天白云和树还地球的美丽—蓝天白云和树还地球的美丽—草原还地球的美丽—草原还地球的美丽——蓝天还地球的美丽——蓝天还地球的美丽——桂林山水还地球的美丽——桂林山水还地球的美丽——林荫道还地球的美丽——林荫道还地球的美丽——秋色还地球的美丽——秋色还地球的美丽——

极光还地球的美丽——极光还地球的美丽——

清流还地球的美丽——清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给你们去掉紧箍咒,生产总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摘自《习近平关于全面神华改革论述摘编》“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2015年5月27日,习近平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一、可持续发展历程探源1、《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2、《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3、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4、《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重要飞跃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一、可持续发展历程探源1、《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

(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讨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的事务议程。

可持续发展的三次重要国际会议(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可

(1)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2)大会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意义在于唤起了各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特别是对环境污染的觉醒和关注。(1)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当时的环境与发展形势需要,同时为了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20周年而召开的,会议取得了如下成果:1.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2.会议将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各国政府代表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文件及有关国际公约。(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三)《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时间:2002年8月26日~9月4日地点:南非约翰内斯堡目标:全面审议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和主要环境公约的执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今后行动的战略与措施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10周年。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谈判,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这一重要文件。(三)《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一)《增长的极限》

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论点如下。

1.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2.世界系统的五个基本因素: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3.解决的办法:控制发展,必要时不发展。二、关于可持续发展三份重要报告(一)《增长的极限》二、关于可持续发展三份重要报(二)《世界自然保护策略》该报告的主要目的有三个:①解释生命资源保护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②确定优先保护的问题及处理这些问题的要求;③提出达到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虽然《世界保护策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保护与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且反复用到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但它并没有明确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二)《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三)《我们共同的未来》

该报告提出了“从一个地球走向一个世界”的总观点,并在这样的一个总观点下,从人口、资源、环境、食品安全、生态系统、物种、能源、工业、城市化、机制、法律、和平、安全与发展等方面比较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该报告第一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三)《我们共同的未来》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从自然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持续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协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从自然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2.从社会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1991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出版了《保护地区—可持续生存战略》。《生存战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提出了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2.从社会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3.从经济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这类定义有不少表达方式,但都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4.从科技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除了制定政策和管理国家之外,科技进步也起着重大作用。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3.从经济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5.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布氏定义的可持续发展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给出了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于未来环境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即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5.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布氏定义的可持续发展内涵(两个基本点)1)需求--人的基本权力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就业、教育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较高水准的生活

资源开发与环境限度不能被突破2)限制--“人人平等”不剥夺后代人的权力内涵(两个基本点)1)需求--人的基本权力决定两个基本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进行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生存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人们主要是穷人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扥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的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决定两个基本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即共同发展。2、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的整体协调,也包括世界、国家和地区三个空间层面的协调,还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以及内部各个阶层的协调,持续发展源于协调发展。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共同发展3、公平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公平发展包括两个纬度:一是时间纬度上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二是空间纬度上的公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4、高效发展公平和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轮子。可持续发展的效率包含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损益的成分。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高效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协调下的高效发展。3、公平发展5、多维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且持续发展本身包含了多样性、多模式的多维度选择的内涵,因此,在可持续发展这个全球性目标的约束和指导下,各国与各地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从国情或区情出发,走符合本国或本区实际的、多样性、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5、多维发展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虽然缘起于环境保护,但随着人类的发展,已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具体来说: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虽然缘起于环境保护,但随着1.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的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经济增长数量增长:产品、产值等的增长质量提高:指经济效益和经济活动质量的提高1.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2.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盒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持续性原则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2.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3.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以及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21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符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社会生态经济基础条件目的3.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五、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①本代人之间的公平性②代际之间的公平性2、持续性原则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3、共同性原则人类要共同促进自身之间和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五、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1.经济学理论(1)增长的极限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将支配世界系统的物质关系、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进行综合,提出人口不断增长、消费日益提高而资源却不断减少、污染却日益严重,这制约了生产的增长;虽然科技不断进步能起到促进生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生产的增长时有限的。(2)知识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将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可持续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所谓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是指根据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要求,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要遵循生态学的三个定律:一是高效原理,即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再生产;而是和谐原理,即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睦共生、协同进化;三是自我调节原理,即协同的进化着眼于其内部各组织的自我调节功能的完善和持续性,而非外部的控制或结构的单纯增长。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3.人口承载力理论所谓人口承载力理论是指地球系统的资源与环境由于自身的自组织与自我恢复能力存在一个阈值,在特定技术水平和发展阶段下对于人口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口数量以及特定数量人口的社会经济活动对于地球系统的影响必须控制在这个限度之内,否则,就会影响或危及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这一理论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三大发现之一。3.人口承载力理论4.人地系统理论所谓人地系统理论是指人类社会是地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系统的主要子系统。人地系理论是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核心,是陆地系统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4.人地系统理论(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1.资源永续性利用理论资源永续利用理论流派的认识论基础在于:认为人类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是否可以被永远地使用下去。基于这一认识,该流派致力于探讨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的理论与方法。(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1.资源永续性利用理论2.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理论流派的认识论基础在于:认为环境日益恶化和人类社会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现象和趋势的根源,是人类迄今为止一直把自然(资源和环境)视为可以免费享用的“公共物品”,不承认自然资源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并在经济生活中把自然的投入排除在经济核算体系之外。基于这一认识,该流派致力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把自然资源纳入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与方法。2.外部性理论3.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流派的认识论基础在于:认为人类社会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现象和趋势的根源是当代人过多地占有和使用了本应届于后代人的财富,特别是自然财富。基于这一认识,该流派致力于探讨财富(包括自然财富)在代际之间能够得到公平分配的理论和方法。3.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4.三种生产理论三种生产理论流派的认识论基础在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中物质的流动是否通畅并构成良性循环。他们把人与自然组成的世界系统的物质运动分为三大“生产”活动,即人的生产、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致力于探讨三大生产活动之间和谐运行的理论与方法。4.三种生产理论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一)对于GNP的修正当使用可持续发展概念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宏观经济增长指标是一种不能保证环境状况良好的增长。在GNP的核算中,并未将由于经济增长而带来的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对生态功能、环境状况的损害考虑在内。环境影响通常没有相应的市场表现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经济价值。因此,实际上应该将所发生的任何环境损失都进行价值评估,并从GNP中扣除。经济学家不断试图在计算国内生产和收入时纳入一系列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即考虑环境后的净国内产值(EDP)和净国内收入(ENl)。国民生产净值定义为国民生产总值(CNP)减去人造资本的折旧和减去自然资本的存量。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一)对于GNP的修正(二)自然资源账户另一种可行方法是建立另外一套自然资源账户,这套资源账户采用非货币单位的形式,它只是表示:在一个特定的国家里,资源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更简单的修正方法是建立一系列的环境统计报表。这些账户应该显示出环境的不同变化是如何同经济变化联系起来的。这至少可以避免以往那种认为经济好像同环境没有什么关系似的经济管理方式的错误。(二)自然资源账户(三)可持续收入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衡量,还必须考虑到其全部的资本存量的大小及增加或减少,这样,可持续收入的概念便产生了。可持续收入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只有当全部的资本存量随时间保持不变或增长时,这种发展途径才是可持续的。可持续收入定义为不会减少总资本水平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对可持续收入的衡量要求对环境资本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流动进行价值评估。可持续收入数量上等于传统意义的GNP减去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各种资本的折旧。衡量可持续收入意味着要调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三)可持续收入(四)产品价格与投资评估

皮尔斯等认为,为了全面反映环境资源的价值,产品价格应当完整地反映三部分成本:一是资源开采或获取地成本;二是同资源开采、获取、使用有关的环境成本;三是由于当代人使用了这一部分资源而不可能成为后代人使用的效益损失,即用户成本。(四)产品价格与投资评估(五)环境资源价值公式

穆拉辛格认为,为建立一个合法的决策框架,对资源进行定价是必需的。从概念或价值评估的角度,可以将环境资源的全部经济价值划分为两大类: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前者进一步被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以及选择价值。其中,选择价值就是指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对资源的使用而对资源所表示的支付意愿。非使用价值又称存在价值,是指人类的发展将有可能利用的那部分资源的价值,也包括那些能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如美丽的风景,濒危物种等。(五)环境资源价值公式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与环境的内在冲突原理按照福利经济学原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不协调是由于个人边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不相等而造成的。企业的个人边际成本没有把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一部分社会成本计算在内,因而个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尽管个人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收益,但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收益,造成了外部不经济,降低了社会福利,这里所指的是环境福利的降低,即对环境的损害。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与环境的(二)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经济学诠释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基本要求是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在使用资源和利用环境的过程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平衡,使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稳定性、协调性,在时间上表现为持续发展性。从经济角度看,弱可持续发展指留给后代的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的总量至少不变;强可持续发展指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各自的总量都至少保持不变。(二)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经济学诠释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条件是资本总量。用货币单位表示的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成为环境资本总量。资本总量=自然资本+人造资本在经济与环境系统中:Cs=Cp+CeRs=Rp+Re从而有:MCs=MCp+MceMRs=MRp+MRe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条件是资本总量。用货币单位表示的环境资源的总5、关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1、中国特别需要有可持续发展;2、中国的生态环境特别脆弱3、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困难;中国地少物薄,基本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低,先天条件脆弱。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数量还有很大增长;各种差异显著,二元经济明显。4、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比重很大的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更要防止生态破坏,特别强调保护耕地、林地和草原,防止土壤退化和沙漠化,预防自然灾害。5、关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经济发展观的区别一、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及带来的危害传统的经济发展观,从总体上来看,基本上是一种“工业实现观”,它以工业化和由此产生的工业文明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在发展指标上单纯用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