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腧穴解剖学大题腧穴解剖学大题腧穴解剖学大题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腧穴解剖学大题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四)问答题1.三叉神经痛患者需进行局部阻滞麻醉以缓解疼痛,可在体表哪些部位进行2..翼点在哪里有何意义3.简述脑膜中动脉的体表投影。4.面部出血在何处压迫止血5.面神经有哪几组分支6..腮腺位于哪里腮腺分为哪几部分腮腺鞘是如何构成的有何意义7.简述腮腺管的体表投影。8.穿经腮腺的结构有哪些腮腺手术中最易损伤何结构若发生损伤,会出现什么症状9.面部的间隙有哪些10.额顶枕区软组织分为哪几层颞区软组织分为哪几层11.海绵窦位于哪里穿经海绵窦的血管、神经有哪些12.颅顶"危险区"在哪里有何意义13.试述垂体的位置、毗邻,垂体肿瘤时可累及何结构出现何症状14.一女工在事故中头皮撕裂,累及了哪几层软组织此时只缝合皮肤可以吗为什么头皮下血肿发生在哪一层中若发生感染为什么会向颅内扩散(四)问答题1.眶上切迹(在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眶下孔(在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cm处)、颏孔(在距中线的下颌体上、下缘连线的中点处)。2.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额、顶、颞、蝶四骨在此相接,多呈“H”形的缝。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上述动脉的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3.本干经过前垂直线与下水平线交点;前支通过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后支则经过后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4.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交处。5..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6..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上缘邻近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后邻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腮腺分为浅、深两部:浅部多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卵圆形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向内深至咽侧壁。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腮腺鞘有以下特点:①腮腺鞘与腮腺结合紧密,并发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将其分隔为许多小叶。因此,腮腺化脓时可形成多个散在的小脓灶,在切开排脓时,应注意引流每一个脓腔;②腮腺鞘的浅层致密,深层薄弱且不完整,在茎突和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部经此与咽旁间隙和翼下颌间隙相通。故腮腺化脓时,脓肿易穿过深层形成咽旁脓肿。7.腮腺管的体表投影相当于自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8.腮腺内有血管神经纵横穿行:纵行的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的有上颌动脉、上颌静脉、面横动脉、面横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上述血管神经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腮腺手术中最易损伤面神经,可引起面瘫。9.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舌下间隙。10.额顶枕区软组织分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与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颞区软组织分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11.海绵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海绵窦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窦内有颈内动脉及其外侧的展神经通过。12.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内积血或积脓时,可广泛蔓延至全颅顶。此间隙内有导静脉穿过,若发生感染,可经颅骨的板障静脉与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相通,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腔感染,故临床上常称此层为颅顶部的“危险区”。13.垂体位于蝶鞍中央的垂体窝内,借漏斗穿鞍膈中央的隔孔与第三脑室底的灰结节相连。垂体前叶肿瘤可将鞍膈前部推向上方,压迫视交叉,出现视野缺损。垂体肿瘤向上突入第三脑室,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压增高;向下生长可使垂体窝的深度增加,甚至侵及蝶窦;向两侧扩展可压迫海绵窦,发生海绵窦瘀血及脑神经受损的症状。14.累及了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与枕额肌等三层软组织。不可以只缝合皮肤,因为头皮裂伤如伴有帽状腱膜横向断裂时,由于枕额肌的收缩,伤口裂开较大,应将其仔细缝合,以减少皮肤张力,有利于止血和创口的愈合。头皮下血肿发生在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若发生感染,可广泛蔓延至全颅顶,此间隙内有导静脉穿过,可经颅骨的板障静脉与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相通,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腔感染。(四)问答题1.简述颈部深筋膜的层次。2.颈筋膜间隙有哪些3.简述颈动脉三角的构成及内容。4.气管前间隙位于何处内有何结构5.简述下颌下三角的组成及内容。(四)问答题1.颈部深筋膜即颈筋膜,可分为浅、中、深三层:颈深筋膜浅层亦称封套筋膜,围绕整个颈部形成一个封闭式的筒鞘状结构。该筋膜包绕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形成两个肌鞘,包绕腮腺和颌下腺,形成两个腺体筋膜鞘,在胸骨和锁骨上分为二层,形成两个间隙。颈筋膜中层即气管前筋膜亦称内脏筋膜,分两部分,一部分包绕颈部大血管及神经,即形成颈动脉鞘;另一部分包绕气管、食管和甲状腺,形成一个内脏鞘总鞘即第二封套,筑成保护脏器的第二道防线。并伸入气管、食管和甲状腺间,分别形成气管、食管和甲状腺鞘。深层亦称椎前筋膜,即颈部椎前肌的肌外衣,该筋膜向上附于颅底,向两侧包绕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并向腋腔走行,形成腋鞘。2.颈筋膜间隙主要有:(1)胸骨上间隙:封套筋膜下部浅、深两层分别附着于胸骨柄的前、后缘所形成的筋膜间隙。内含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颈前静脉弓、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等。(2)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含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头臂干及左头臂静脉。向下与前纵隔交通。(3)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向下与后纵隔相交通。(4)椎前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颈、胸椎之间。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并向两侧至椎外侧区,经腋鞘扩散至腋窝。脓肿溃破后,可经咽后间隙向下至后纵隔。3.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其浅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三角内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以及部分颈深淋巴结等。4.气管前间隙是位于气管与气管前筋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其内有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结、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最下静脉、甲状腺最下动脉、头臂干和左头臂静脉,幼儿的胸腺上部也位于此间隙内。5.下颌下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三角内主要结构有下颌下腺,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和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和下颌下淋巴结。(四)问答题1.试述肌三角的层次结构及其内容。2.颈椎结核脓肿通常在哪个颈筋膜间隙中溃破后脓液可扩散至何处3.简述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4.甲状腺肿大时,会压迫什么结构,出现什么症状5.简述甲状腺的血管及手术结扎血管时应注意避免损伤的神经。6.试述气管颈部的位置、毗邻;气管切开术时需切开哪些层次到达气管7.颈根部解剖时,胸膜顶的毗邻有哪些主要结构8.简述颈部的淋巴结群。(四)问答题1.肌三角由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其浅面的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前静脉与皮神经和颈深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三角内浅层有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深层有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在气管前筋膜深部有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2.颈椎结核脓肿常积于椎前间隙内,脓肿溃破后,可向两侧至椎外侧区,经腋鞘扩散至腋窝;向下经咽后间隙至后纵隔。3.甲状腺呈“H”形,分为峡部和两侧叶。甲状腺的外膜称真被膜,即纤维囊。气管前筋膜包绕甲状腺形成腺鞘,又称甲状腺假被膜。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将甲状腺固定于喉及气管壁上。甲状腺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颈部的前外侧,上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端至第6气管软骨。甲状腺的前面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两侧叶的后内侧邻近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颈交感干相邻。4.甲状腺肿大时,如向后内侧压迫喉与气管,可出现呼吸、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如向后外方压迫颈交感干时,可出现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5.甲状腺的动脉有:甲状腺上动脉起自颈外动脉起始部前壁,伴喉上神经外支行向前下方;甲状腺下动脉是甲状颈干的分支,沿前斜角肌内侧缘上行,发分支分别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分布于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及食管等。甲状腺最下动脉较小,出现率约为10%,主要起自主动脉弓或头臂干,沿气管上行至甲状腺峡,参与甲状腺动脉之间的吻合。甲状腺的静脉分上、中、下三对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汇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汇入头臂静脉。两侧甲状腺下静脉在气管前与峡部的属支吻合成甲状腺奇静脉丛。手术时,结扎血管应注意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喉上神经与甲状腺上动脉在靠近甲状腺上极处分开,因此,结扎血管应靠近甲状腺上极。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在靠近甲状腺下极处关系复杂,因此,结扎血管应远离甲状腺下极。6.气管颈部的位置:气管颈部上与第6颈椎下缘接环状软骨,下方平胸骨颈静脉切迹移行为气管胸部。气管颈部的毗邻,前面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颈静脉弓、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有甲状腺峡,峡的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和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气管颈部的两侧为甲状腺侧叶,后方为食管,二者之间的气管食管旁沟内有喉返神经,其后外侧为颈动脉鞘和颈交感干。气管切开术时切开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颈静脉弓、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应注意的问题:保持头部位置正中,防止气管左右移位。注意10%的人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幼儿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等可高出胸廓上口,因此,幼儿行气管切开术,一般不低于第5气管软骨。(与问题无关,删除本段)7.胸膜顶的前方有前斜角肌、锁骨下动静脉、膈神经、迷走神经以及左颈根部的胸导管;后方有颈交感干、第1、2肋和第1胸神经前支;外侧为臂丛和中斜角肌;内侧邻气管、食管及左侧尚有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8.颈部淋巴结数目较多,除收纳头、颈部淋巴外,还收集胸部及上肢的部分淋巴。按部位可分为颈上、颈前和颈外侧淋巴结群。颈上部淋巴结沿头、颈交界处由后向前作环状排列,收集头面部淋巴,直接或间接注入颈外侧上深淋巴结;位置表浅,分为5组: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枕淋巴结,乳突淋巴结,腮腺淋巴结。颈前淋巴结位于颈前正中,分为颈前浅淋巴结和颈前深淋巴结。其输出管注入颈外侧下深淋巴结。颈外侧淋巴结群以颈筋膜浅层为界分为颈外侧浅淋巴结(沿颈外静脉排列)和颈外侧深淋巴结(沿颈内静脉排列)。颈外侧深淋巴结又分为颈外侧上深淋巴结和颈外侧下深淋巴结,其中位于左颈根部左侧斜角肌处的淋巴结称为Virchow淋巴结,当食管下部癌或胃癌转移时,常可累及该淋巴结。1.试述左、右肺根的毗邻。2.简述女性乳房的淋巴回流。3.简述肺和胸膜前界的体表投影。(四)问答题1.左肺根的前下方为心包隆凸;前方有左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上方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后方有左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左交感干、内脏大神经等。右肺根的前下方为心包隆凸;前方有右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上方有右头臂静脉、奇静脉弓、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下方有下腔静脉;后方是食管、右迷走神经、奇静脉和右交感干等。2.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注入腋胸肌淋巴结;乳房上部的淋巴注入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乳房内侧部的淋巴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并与对侧乳房淋巴管相吻合;乳房内下部的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并与腹前壁上部及膈下淋巴管相吻合;乳房深部的淋巴经乳房后间隙穿胸大肌注入胸肌间淋巴结、尖淋巴结。3.胸膜前界为肋胸膜前缘与纵隔胸膜前缘的返折线。起自锁骨内侧1/3上方2~3cm处,经胸锁关节后方至第2胸肋关节高度两侧靠拢,在中线偏左垂直向下,右侧直达第6胸肋关节移行为下界。左侧至第4胸肋关节高度略转向外下,在胸骨侧缘外侧2~下行,达第6肋软骨中点处移行为下界。两侧胸膜前界在第2~4胸肋关节高度靠拢,向上、下分开,形成两个三角形切迹。上方者为上胸膜切迹(胸腺三角)。下方者为心切迹(心包三角)。(四)问答题1.试述气管胸部的位置和毗邻。2.试述食管的分段、食管胸部的毗邻。3.简述纵隔的境界和位置。4.简述上纵隔的主要器官及其分层排列情况。5.试述胸导管的起止及行程。(四)问答题1.气管胸段位于上纵隔后部正中,上端平颈静脉切迹与颈部相续,于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气管胸部的前方为胸骨柄、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心丛。头臂干由前向右跨越气管,左颈总动脉由前向左跨过;后方有食管,后外有喉返神经;左侧有左迷走神经和锁骨下动脉;右侧有奇静脉弓,右前方有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2.食管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食管胸部前方有气管、气管杈、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右肺动脉、心包、左心房和膈;后方有脊柱胸段及食管后间隙,间隙内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胸主动脉和右肋间后动脉;左侧为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导管上段和左纵隔胸膜;右侧有奇静脉弓、右纵隔胸膜。此外,在食管两侧有迷走神经绕肺根后方下行,左侧者向下至食管前面,右侧者至食管后面,分别形成食管前、后丛。3.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间的器官、结构及其间的结缔组织的总称。位于胸腔正中偏左,呈矢状位,分隔左、右胸膜腔和肺。前界为胸骨、肋软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界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廊上口;下界为膈。4.上纵隔的主要器官由前至后分三层:前层有胸腺,左、右头臂动脉,上腔静脉;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和胸导管等。5.胸导管起自乳糜池,经膈主动脉裂孔入胸腔后纵隔,在胸主动脉和奇静脉之间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斜行向左,沿食管左缘与左纵隔胸膜之间上行至颈部,平第7颈椎弯向前上,注入左静脉角。(四)问答题1.经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膜腔,需经过哪些结构层次2.阑尾切除术可选择什么切口经过哪些层次可到达阑尾3.腹腔穿刺时常在何处进行在行阑尾切除术时,如需向外侧延伸切口,应注意勿伤何结构4.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疝囊各通过哪些途径到达阴囊或大阴唇皮下5.试述腹股沟管的位置、内容和组成。(四)问答题1.经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膜腔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和壁腹膜。2.阑尾切除术可选择通过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并与此线垂直的斜切口。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和壁腹膜。3.腹腔穿刺时常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与脐连线的外上方进行。在行阑尾切除术时,如需向外侧延伸切口,应注意勿伤及旋髂深动脉。4.腹股沟斜疝通过:腹环→腹股沟管→皮下环→阴囊或大阴唇皮下。腹股沟直疝通过:腹股沟三角→皮下环→阴囊或大阴唇皮下。5.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约一横指处,与之平行。男性有精索和髂腹股沟神经,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有两口四壁:内口为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是腹横筋膜外突形成的一个卵圆形孔;外口为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前壁浅层为腹外斜肌腱膜,深层在管的外1/3处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在管的内侧1/3处有联合腱;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1.何谓“胃床”2.简述胃的动脉供应及来源。3.胃的周围有哪几条韧带4.十二指肠分为哪几部由何血管供应5.简述十二指肠上部的毗邻。6.简述十二指肠降部的毗邻。7.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三个重要结构的位置关系如何8.简述胰的动脉供应。9.简述肝门静脉的合成、属支。10.一急腹症患者,原有胃溃疡病史,考虑为溃疡穿孔,行剖腹探查,胃前壁未见穿孔,腹腔内未见漏出的胃内容物,请回答:(1)剖腹探查术选择经左腹直肌切口,打开腹膜腔经过哪些层次(2)胃可能在什么地方穿孔如何进一步寻找暴露穿孔(3)为什么腹膜腔内未见漏出的胃内容物如果胃内容物增多可能流向何处(4)若需行胃大部切除术(仅保留胃底部1/3),需处理哪些腹膜形成物结扎哪些血管切断胃壁时,在大小弯侧的标志是什么11.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需做胆总管探查术,请考虑:(1)肝外胆道由哪些结构组成(2)胆总管分为哪几段(3)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常在哪一段进行(4)进入腹膜腔后如何寻找胆总管(5)若需切除胆囊,如何寻找结扎胆囊动脉若发生动脉出血,可指压何处暂时控制出血(四)问答题1.胃后面隔网膜囊与胰、左肾、左肾上腺、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结构承托了胃,称为胃床。2.胃的动脉供应及来源:胃左动脉:由腹腔干发出;胃右动脉:由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发出;胃网膜左动脉:发自脾动脉;胃网膜右动脉:由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胃短动脉:发自脾动脉;胃后动脉:出现率70%,发自脾动脉。3.胃的周围有:肝胃韧带,胃结肠韧带,胃脾韧带,胃膈韧带,胃胰韧带。4.十二指肠按走向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与升部四部。十二指肠的动脉主要有胰十二指肠上前、后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5.前上方:肝方叶、胆囊。后方:胆总管、胃十二指肠血管、肝门静脉及下腔静脉。下方:胰头和胰颈。6.前方:横结肠及其系膜。后方:右肾门、右肾血管及右输尿管。外侧:结肠右曲。内侧:胰头、胰管和胆总管。7.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三个结构的位置关系是:胆总管在右、肝固有动脉在左、两者的后方为肝门静脉。8.胰头由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供应。胰体和胰尾由右至左分别由胰背动脉、胰下动脉、脾动脉胰支和胰尾动脉供应。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其余分支均发自脾动脉。9.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颈后方汇合而成。属支有7条: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10.(1)经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膜腔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和壁腹膜。(2)胃可能在后壁穿孔。在胃大弯下方约1cm处横行切开胃结肠韧带,将胃翻向上方,可寻找暴露穿孔。(3)因胃内容物流入网膜囊内,故腹膜腔内未见漏出的胃内容物。如果胃内容物增多可能经网膜孔流向肝肾隐窝→右结肠旁沟→右髂窝→盆腔。(4)胃大部切除时,需处理:肝胃韧带,胃结肠韧带,胃脾韧带,胃胰韧带。结扎胃左、右血管,胃网膜左、右血管,胃后血管。切断胃壁时,在大弯侧的标志是胃网膜左动脉的第1胃壁支与胃短动脉间,在小弯侧的标志是胃左动脉的第1、2胃壁支间。11.(1)肝外胆道由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和胆总管组成。(2)胆总管分为四段:十二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段。(3)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术常在十二肠上段进行。(4)进入腹膜腔后在小网膜右缘的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寻找胆总管。(5)若需切除胆囊,在胆囊三角内寻找结扎胆囊动脉。若发生动脉出血,可指压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肝固有动脉暂时控制出血。(四)问答题1.肠系膜上动脉有哪些分支结肠由哪些血管供血2.阑尾的常见位置有哪几种阑尾炎时,何处常有明显压痛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是什么3.左、右结肠旁沟内积液可能流向何处4.何谓腹膜后间隙主要有哪些器官位于腹膜后间隙腹膜后间隙的感染向上、向下经过何结构蔓延到何处5.试述肾的位置和肾前面的毗邻。6.肾蒂内包括哪些结构肾窦内有哪些结构7.主动脉腹部的成对脏支有哪些下腔静脉的主要属支有哪些8.阑尾炎患者,需作阑尾切除术,请回答:(1)如何确定阑尾的体表投影(2)如何确定手术切口依次切开哪些结构(3)如何寻找阑尾若在右髂窝未发现阑尾,应注意在哪些位置寻找(4)在何处寻找结扎阑尾动脉(5)阑尾穿孔,因体位不当,脓液可能流到哪些地方(四)问答题1.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和空、回肠动脉。结肠由肠系膜上动脉的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的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供血。2.阑尾常见的位置有:①回肠前位;②盆位;③盲肠后位;④回肠后位;⑤盲肠下位。阑尾炎时,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McBurney点)有明显压痛。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是盲肠前的结肠带。3.左结肠旁沟内积液只能向下流入盆腔。右结肠旁沟内积液向上可流入肝肾隐窝,向下可经右髂窝流入盆腔。4.腹后壁的腹膜与腹后壁的腹内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为腹膜后间隙。腹膜后间隙内的主要器官有:肾、肾上腺、输尿管、胰、腹部的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腹膜后间隙的感染向上经腰肋三角蔓延到纵隔后间隙,向下蔓延到盆腔的腹膜后间隙。5.肾位于脊柱的两侧,贴附于腹后壁。左肾高于右肾半个椎体,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端平第2腰椎;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下端平第3腰椎。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肾后面的上部。肾门相当于第1~2腰椎高度,其体表投影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交角处。右肾前面与肝右叶、结肠右曲、十二指肠降部相邻,左肾前面与胃、胰、脾门、结肠左曲、空肠相邻。6.肾蒂内结构有肾血管、肾盂、神经和淋巴管。肾窦内结构有肾静脉及其属支、肾动脉及其分支、肾盂、肾大盏、肾小盏、结缔组织、神经、淋巴等。7.主动脉腹部的成对脏支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或卵巢动脉。下腔静脉的主要属支有髂总静脉、右睾丸(卵巢)静脉、肾静脉、右肾上腺静脉、肝静脉、膈下静脉和腰静脉。8.(1)阑尾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2)阑尾切除术可选择通过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的斜切口。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和壁腹膜。(3)阑尾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以盲肠前的结肠带为标志,向下追踪可找到阑尾根部。若在右髂窝未发现阑尾,应注意在肝下、小骨盆腔内等处寻找。(4)在阑尾系膜游离缘寻找结扎阑尾动脉。(5)阑尾穿孔,因体位不当,脓液向上可流入肝肾隐窝,向下可流入盆腔(四)问答题1.手术时切断哪些肌肉可造成大便失禁2.简述输尿管盆部的走行及其毗邻关系。3.女性腹膜腔借何通道与外界相通4.子宫的固定装置有哪些(四)问答题1.肛门外括约肌的浅、深部,耻骨直肠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直肠壁纵行肌的下部等,环绕在肛管与直肠的交界处,共同构成肛直肠环,对肛门有重要的括约作用,手术时若不慎切断此环,可引起大便失禁。2.输尿管盆部于髂血管处续输尿管腹部,在骨盆上口处,左输尿管越过左髂总动脉末端的前方入盆,右输尿管则越过右髂外动脉的起始部入盆。输尿管盆部沿盆腔侧壁经髂内血管,腰骶干及骶髂关节前方,继而在脐动脉起始段和闭孔血管,神经的内侧经过,至坐骨棘附近向前穿入膀胱旁组织中,继而(1)男性:输尿管于输精管的后外方,经输精管壶腹与精囊之间达膀胱底。(2)女性:输尿管由后外向前内,经子宫阔韧带基底部至子宫颈外侧约2cm处,有子宫动脉从其前上方跨过,两者距离很近,在施行子宫切除术,结扎子宫动脉时,切勿损伤输尿管。3.女性腹膜腔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4.子宫的固定装置除韧带外,还有盆膈、尿生殖膈及阴道的承托,周围结缔组织牵拉等因素。子宫的韧带主要有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耻骨子宫韧带。(四)问答题1.采用局麻行会阴部手术时,应如何进行麻醉为什么2.手术时切断哪些肌肉可造成大便失禁3.前尿道和后尿道损伤引起的尿外渗有何不同4.简述坐骨直肠窝的位置,构成及其内容。(四)问答题1.会阴手术时常将麻药由坐骨结节与肛门连线的中点,经皮下注射至坐骨棘的下方行阴部神经阻滞。因会阴部的感觉神经是阴部神经,该神经在行程中绕坐骨棘进入坐骨直肠窝,此位置较恒定,易操作。2.肛门外括约肌的浅、深部,耻骨直肠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直肠壁纵行肌的下部等,环绕在肛管与直肠的交界处,共同构成肛直肠环,对肛门有重要的括约作用,手术时若不慎切断此环,可引起大便失禁。前尿道损伤:尿液可外渗至会阴浅隙,并向前蔓延至阴茎、阴囊,向上可达腹前外侧壁的scarpa筋膜深面。2后尿道损伤:尿道膜部损伤,尿液仅渗入会阴深隙中,并不向外蔓延;尿道前列腺部损伤,尿液可渗入盆筋膜间隙,如耻骨后隙。4.坐骨直肠窝位于肛管和坐骨之间,为一对呈楔形的腔隙,左、右各一,位于肛管两侧,其外侧壁为坐骨结节,闭孔内肌下部及其筋膜,内侧壁是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及其筋膜,前界为尿生殖膈后缘,后界是骶结节韧带和臀大肌下缘,底朝下,为皮肤和浅筋膜,顶向上由盆膈下筋膜与闭孔内肌筋膜会合处构成。在外侧壁坐骨结节下缘上方2~4cm处,有由闭孔筋膜形成的阴部管又称Alcock管,管的后端有阴部内动脉和阴部神经进入。在坐骨直肠窝内,除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外,有大量脂肪和纤维隔称为坐骨直肠窝脂体,具有弹性缓冲作用,在排便时允许肛管充分扩张。当肛管周围感染时可引起此窝内的炎症和脓肿。感染可经过肛管前方或后方扩散到对侧或穿过肛提肌蔓延至盆腔。(四)问答题1.简述脊肋角的位置和临床意义。2.简述在腰上三角处做肾脏手术时由浅入深到肾脏的层次结构有哪些3.简述腰下三角的位置、境界及临床意义。4.简述腰上三角的位置、境界、内容及临床意义。5.简述枕下三角的境界及通过的结构。6.简谓胸腰筋膜分几层各层的位置怎样7.简1腰椎棘突旁厘米处切口,由浅入深到肾脏的层次有哪些8.简述听诊三角的位置、境界及临床意义。9.何谓Luschka关节其易引起什么病变10.脊髓表面的被膜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四)问答题1.脊肋角位于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下缘之间的夹角,肾脏位于该角的深部,是肾囊封闭常用的进针部位。2.腰上三角处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背阔肌、腹横肌腱膜、肾筋膜后层、肾脂肪囊、肾纤维囊。3.腰下三角位于腰区下部,下界为髂嵴,外上界为腹外斜肌后缘,内上界为背阔肌前下缘,底为腹内斜肌,此三角是腹后壁的一薄弱区,易形成腰疝。4.腰上三角位于第12肋下方。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下界为腹内斜肌,上界为下后锯肌,底为腹横肌腱膜,三角内自上而下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通过。肾脏手术腹膜外入路必经此三角,也是腰疝好发的部位。5.枕下三角的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内有枕下神经、椎动脉、枕大神经通过。6.胸腰筋膜是背部深筋膜的深层,分为前、中、后三层。前层位于腰方肌前面,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后层位于竖脊肌后面。7.皮肤、浅筋膜、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胸腰筋膜中层、腰方肌、胸腰筋膜深层、肾后筋膜、肾脂肪囊、肾纤维囊。8.听诊三角位于肩胛骨的内侧,下界为背阔肌,内上界为斜方肌,外侧界为肩胛骨,底为第6肋间隙、脂肪组织、筋膜。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关节即钩椎关节,由第3~7颈椎的椎体上面侧缘明显向上突起的椎体钩和下位椎体的相应部位呈斜坡样的唇缘所组成,椎体钩的后方为脊髓、脊膜支和椎体的血管,后外侧部邻接颈神经根,外侧有椎动静脉和交感神经丛。椎休钩常出现骨质增生,可能压迫脊神经或椎血管。10.脊髓的表面有三层被膜,从外向内为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三层被膜及椎管骨膜围成硬膜外腔、硬膜下腔和蛛网膜下腔。硬脊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形成一张筒状的硬脊膜囊。上方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续,向下在平第2骶椎高度形成一盲端,并借终丝附于尾骨。脊髓蛛网膜薄而半透明,向上与脑蛛网膜相续,向下平第2骶椎高度成一盲端。此膜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与软脊膜相连。软脊膜柔软并富含血管,与脊髓表面紧密相贴。在脊髓两侧,软脊膜增厚并向外突,形成齿状韧带,与硬脊膜相连。颅顶软组织共分几层各层有何结构特点答:颅顶软组织的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5层。皮肤——厚而致密,血供好;浅筋膜——内有纵向行走的纤维束,连接皮肤和深层的帽状腱膜;帽状腱膜和额枕肌——帽状腱膜通过浅筋膜的纤维束与皮肤相连,常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称为头皮;腱膜下疏松组织——范围大,出血易广泛蔓延,头皮亦极易从此层分离,炎症可经此层的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和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故称此层为“危险区”;颅骨外膜——薄而致密。试述颈深筋膜的层次与组成结构颈筋膜:是位于浅筋膜和颈阔肌深面的深筋膜。分为浅、中、深3层。浅层即封套筋膜,围绕整个颈部,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在下颌下三角和腮腺区分两层,包裹下颌下腺和腮腺,形成两腺体的鞘。中层,又称气管前筋膜,包裹咽、喉、气管、食管和甲状腺等器官。前下部覆盖于气管前称为气管前筋膜,后上部称为颊咽筋膜。气管前筋膜分2层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后部增厚,连于喉软骨及上位气管软骨,形成甲状腺悬韧带。深层又称椎前筋膜,包裹锁骨下A/V,臂丛。2.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关系甲状腺呈“H”形,分为左、右两侧叶及其相连的甲状腺峡。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颈部的前外侧,上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端至第6气管软骨;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的前方。甲状腺前面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覆盖,两侧叶的后内侧邻近喉和气管、咽和食管以及喉返神经;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交感神经干相邻。1.某患者需做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根据你巳学过的解剖学知识,试回答:(1)从皮肤到达甲状腺组织、要经过哪些层次,(2)需结扎哪些血管(3)应注意什么问题(1)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甲状腺(2)①需结扎甲状腺上动脉,结扎时应紧贴甲状腺上极;②需结扎甲状腺下动脉,结扎时应远离甲状腺下端;③需结扎甲状腺上、中、下静脉及其他临近小血管。(3)①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在距甲状腺上极约1
cm
处,二者又分开,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甲状腺上极进行,以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而影响发音;②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甲状腺下端,以免损伤喉返神经而致声音嘶哑。③手术时应防止损伤或切除甲状旁腺。腮腺和面神经的关系面神经穿经腮腺分为三段:第一段为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此段长1~,在腮腺覆盖下,向前经过茎突根部的浅面进入腮腺。第二段为腮腺内段,面神经进入腮腺内分为颞面干和颈面干,自干再发出9~12条分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五组分支。第三段为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的部分,面神经的五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各相应区域,支配面肌。正常情况下面神经易于分离,气管切开手术途径那些层次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前方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舌骨下肌群和气管前筋膜和气管前间隙。气管颈部上端两侧为甲状腺侧叶,后方为食管,二者之间的气管食管旁沟内有喉返N上行。其后外侧有颈交感干和颈动脉鞘。气管切开时应注意2-4气管软骨前有甲状腺峡,峡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和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高位胸腺存在。颈动脉三角的境界与内容境界: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组成。内容: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部分颈深淋巴结肌三角的境界与主要结构境界: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前静脉、封套筋膜,深面为椎前筋膜。内容;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椎动脉三角的境界与主要结构答:内界:颈长肌外界:前斜角肌下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内容: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和颈胸神经节等。胸部的境界与分区:境界:胸部上界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端、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部分界;下界以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和第12胸椎棘突的连线与腹部分界;上部两侧三角肌前后缘与上肢分界。分区:胸壁分为胸前壁、胸外侧壁、胸后壁(背区),胸腔中部被纵隔占据,左右是胸膜腔和胸膜、肺。胸壁的层次胸壁的层次结构及手术入路;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和肋间肌以及胸内筋膜。浅筋膜内含有浅血管、淋巴管和乳腺。乳房的淋巴引流(1).乳房外侧部及中央部的淋巴,向外上注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这是乳房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径;(2).乳房上部的淋巴管穿胸大肌向上注入腋淋巴结群的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3).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4)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5)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交通(6).乳房内下部的淋巴管可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左右肺根的结构与相邻关系肺根内自前向后为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自上而下:左肺根为左肺A,左主支气管,左肺V(AOV);右肺根为右肺叶支气管,右肺A,右肺V(OAV)。4.
纵膈如何划分各有哪些重要器官和结构
解剖学中通常采用四分法,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膈和下纵膈:下纵膈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上纵膈:上纵膈的结构和器官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前层内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中层有主动脉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等。
下纵隔:分为前,中,后纵膈。
前纵膈:前纵膈位于胸骨后面与心包前壁之间,内有胸腺下部、纵膈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中纵膈:中纵膈内有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等。
后纵膈:后纵膈内有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迷走神经、交感干和纵膈后淋巴结等。食管后隙的内容位于食管与脊柱胸段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有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胸导管等。食管后间隙向上与咽后间隙相通,向下通过膈的潜在性裂隙与腹膜后隙相通阑尾切除术做麦氏切口,其切口标志与其依次要经过哪些层次才能到达术中如何寻找阑尾①切口标志:脐与又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交点处②依次经过的结构: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脂肪→壁腹膜→腹膜腔→阑尾③3条结肠带的交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故沿结肠带向下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办法试述脐以下腹正中切口需要经过哪些层次可达腹膜腔。答: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腹膜腔。13.胆总管分段和各段毗邻胆总管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位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肝门静脉的前方。可分为4段:1)十二指肠上段:从胆总管起始处至十二指肠上部上缘,此段沿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右缘下行。2)十二指肠后段:位于十二指肠上部之后,在下腔静脉的右前方。3)胰腺段:在胰头实质内或胰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下行。4)十二指肠壁段:斜行于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中,在此处常于胰管汇合扩大成为肝胰壶腹。6.如何寻找胆囊管和胆囊动脉胆囊手术出血时应该如何止血
答:胆囊位于肝下面右纵沟前部的胆囊窝内,沿着胆囊颈即可找到胆囊管;胆囊管、肝总管与肝脏下面构成的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胆囊动脉即位于此三角内,自肝右动脉发出。胆囊手术出血时在术中一定不要盲目钳夹,很容易造成胆囊及周围脏器的损伤,可局部压迫,一般小的出血会停止。较大的出血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找到出血部位后钳夹止血,肝床的出血压迫都可奏效,不可盲目电凝止血,胆囊体部容易损伤肝中静脉,颈部容易损伤门静脉。8.腹股沟管的两口,四壁
5.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约处,斜行4-5cm,是腹外斜肌腱膜与腹横筋膜之间的裂隙。有4壁2口。内容:男性精索;女性子宫圆韧带腹股沟管前壁: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股沟管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腹股沟管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腹股沟管下壁:腹股沟韧带内口:腹股沟管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外口:腹股沟管浅环(又称皮下环,为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一个三角形裂隙)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及胆总管的行程和结构特点组成: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与胆总管。胆总管行程:十二指肠上部上方-上部后方-降部与胰头之间〔或胰头之后〕与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于此与胰管汇合-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试以解剖学知识解释胰头癌患者为何出现十二指肠扩大(可梗阻)、阻塞性黄疸、腹水和下肢浮肿胰头位于第2腰椎的右侧,是胰最宽大的部分,被十二指肠从上方、右方、下方“C”形环绕,因其紧贴十二指肠壁,故胰头部肿瘤可压迫十二指肠弓形成梗阻,在胰头的下部有一向左后上方的钩突,将肝门静脉起始部和胰上A、V夹在胰头与钩突之间,胰头肿瘤可压迫门静脉起始部,影响其回流,可出现腹水。脾肿大等症状,胰头后面有有下腔静脉,右肾V及胆总管,胰头肿瘤压迫这些器官可引起血液回流障碍及胆汁排出障碍,形成浮肿及阻塞性黄疸。1.根据解剖学形态学特点,如何鉴别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
答:腹股沟斜疝是从腹壁动脉外侧的的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病程长者可进入阴囊,回纳后压内环,疝块就不再出现;直疝则少见,
直疝是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测版围成的腹股沟三角突出体表,无论病程长短始终不进入阴囊,压迫内环疝块仍脱出,
股疝出现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下方,与前两者在解剖位置上有较大差距。斜疝股疝的嵌顿率高,直疝一般不发生嵌顿。疝块的外形:腹股沟疝块常呈椭圆形或梨形,其上方似有蒂柄,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股疝也呈半球形,但在平卧或回纳内容物后,疝块并不完全消失且咳嗽时冲击感也不如前两者显著。7.简述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疝囊要穿行的途径,为什么腹股沟区容易发生疝
斜疝:脏器经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深环)突出,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外环降至阴囊,疝囊在精索的前方。且脏器包在精索的3层被膜内。
直疝:脏器经腹壁下动脉的内侧(直疝三角),穿腹股沟管外环,在精索后方突入皮下,甚至降至阴囊。且疝囊在精索被膜之外。
腹股沟区特点即薄弱原因使之容易发生疝,
(1)腹外斜肌在此移行为较薄的腱膜,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与腹股沟韧带内侧部无肌肉遮盖,
(3)精索或子宫圆韧带腹股沟管形成现在裂隙。1、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部分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2、简述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其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3、写出十二经脉逐经相传的传注次序。十二经脉的传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注到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系统。4、十二经脉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十二经脉中六阴经在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下肢内侧位足三阴经;六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按立正姿势,大指在前,小指在后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均分为手足前、中、后3个区域,十二经脉在四肢的排列为: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5、奇经八脉有何生理特点及功用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不同,其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属关系。但与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有密切联系,故称“奇经”。其作用特点: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溢和渗灌的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犹如江、河之水。6、十二经脉的脏腑络属关系。手太阴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经属胃络脾,足太阴经属脾络胃,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经属膀胱络肾,少阴经属肾络膀胱,手厥阴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经属三焦络心包,足少阳经属胆络肝,足厥阴经属肝络胆。1、简述腧穴的治疗作用。腧穴的治疗作用包括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可以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的疾患。远治作用是指十四经穴不仅可以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的疾患,还能治疗经脉循经所过远隔部位脏腑、组织、器官的疾患。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主要指双向调节作用和治疗的相对特异性。2、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哪几种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4种。即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和简便取穴法。3、腧穴一般分为哪几类人体的腧穴大体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类。十四经穴,是指归属于十四经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且有主治本经病症的共同作用。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穴位。阿是穴,既无固定的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1、写出风府、睛明、肝俞的针刺方法和注意事项。(5分)风府,正坐,头微前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睛明,患者闭目,医者右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捻转和提插。禁灸。肝俞,斜刺寸。不能向内部直刺,深刺,防止伤及肺脏。2、写出上肩井、风池的定位,主治及针刺操作肩井定位:在肩部,当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主治:颈项强疼、肩背痛、上肢不遂、难产、乳汁不下、乳癖、瘰疬操作: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风池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主治:中风、感冒、口眼歪斜、头痛、颈项强疼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寸,或平刺透风府穴。七、论述题1、杨某,男,26岁,司机。睡眠醒来时,突然感觉一侧面部肌肉板滞,耳后乳突部疼痛,口角向右侧歪斜,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并流泪,左侧额纹消诊断:面瘫。治法:以取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为辅。采取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初起宜浅刺,1周后酌予平刺或斜刺。处方: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方义:本病为风寒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故取风池、翳风,有疏散风邪之效,其中翳风可祛风止痛,适用于初病耳后乳突痛;颊车、地仓同属阳明,平刺透穴以推动经气;合谷、太冲为循经远取法,合谷善治头面诸疾,太冲用泻法治唇吻涡斜最为有效。2、甘某,女,56岁。因劳累后受凉右肩部疼痛,向上肢放散至肘关节,肩关节内旋外展活动受限,局部有明显压痛,甚则夜间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有所减轻。诊断:肩周炎。治法:近部取穴与远部取穴相结合。毫针刺用泻法,留针。处方: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穴、条口,阳陵泉。方义:肩髃、肩髎、肩前、阿是穴是近部取穴,义在疏通局部经络,而达到止通的效果。条口、阳陵泉为循经远取,以疏导经络之气,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3、张某,男,23岁。因劳累,突然出现左侧臀部疼痛并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足部放射,烧灼样疼痛,行动时加重,环跳、承山、委中等处有明显压痛点,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跟腱反射减弱,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诊断: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治法:取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穴为主,一般均用泻法,亦可配合灸法或拔罐。处方:肾俞、气海俞、腰3~5夹脊,次髎、秩边、环跳、阿是穴。方义:坐骨神经痛常沿足太阳经循行部位.从腰至足出现疼痛。上述穴位合用,既强腰固肾,又疏通足太阳经气,以达到解除坐骨神经痛之目的。4、某男,40岁。索喜饮酒及食辛辣之品,近日出现牙痛,其痛剧烈,齿龈红肿、痛过颊腮、口臭异常,每饮冷水可缓解,舌质红,苔黄口渴,脉弦数。诊断:牙痛。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处方:合谷、颊车、内庭、下关。方义:手足阳明经脉循行入上、下齿,阳明郁热,循经上扰而发牙痛。取合谷清手阳明经之热,颊车、内庭、下关疏泄足阳明经气,通经止痛。5、郭某,男,49岁,农民。3年前耕田时不慎扭伤腰部,导致腰疼,当时未予以治疗,十余天后减弱。由于三伏天收割,工作劳累,腰痛举发,腰椎两侧触之僵硬、压痛,患者有牵制感,不能转身,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任何病理反射。诊断:腰痛(腰肌劳损)。治法:取足太阳、督脉经穴为主。根据证候虚实,酌用毫针补泻,或平补平泻,或针灸并用。处方:肾俞、委中、夹脊、阿是穴、膈俞、次髎。方义:肾脉贯脊,取肾俞可调益肾气,灸之能祛除寒湿。膀胱之脉,挟脊抵腰络肾,循经取委中,以通调足太阳经气,夹脊穴、阿是穴属近部取穴法,可疏通局部经筋、脉络之气血。膈俞为血会,委中为血郄,合次髎以疏利膀胱经气,消络中瘀滞,腰肌劳损者宜之。6、司某,女,51岁。平素体质虚弱,经常多梦。因生气之后,感觉右侧胁肋部刺痛,咳嗽,喷嚏或活动时疼痛加重。诊断:胁痛。治法:取足厥阴、少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处方: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方义:肝与胆相为表里,厥阴、少阳之脉,同布于胁肋。故取期门、太冲。循经远取支沟、阳陵泉以疏泄肝胆经气,使气血通畅,奏理气止痛之功。佐以足三里和降胃气,而消痞满。7、陈某,男,30岁,职员。平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嗜食厚味辛辣,导致脘腹胀痛,痛不可触,嗳腐吞酸,恶食,大便泄泻,泻后腹痛减轻,舌红苔腻脉滑。诊断:腹痛(饮食停滞)。治法:取任脉和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并灸。处方: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方义:本法取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通调胃肠功能,数穴合用,使消化和传导功能得以恢复。8、某女,38岁。因家中琐事与丈夫争吵,突然昏厥在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口唇青紫,牙关紧闭,手足厥冷,手足阵阵抽搐,脉微。诊断:气厥。治法:苏厥醒神。毫针刺,用泻法。处方: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合谷、太冲。方义:水沟位居任督交接之处,督脉入脑上巅,取之接续阴阳经气,有开窍醒神之功。中冲调节阴阳经气之逆乱,为治疗厥证要穴。涌泉引气下行,开窍醒神。足三里补气血而和中,以资气血之源。合谷、太冲为四关穴,为治厥证主穴,具有开窍醒神作用。经络腧穴学,简答题1、十二经脉是如何命名的【正确答案】:答: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结合手足、阴阳、脏腑三方面而确定的。手足,表示经脉在上、下肢分布的不同,手经表示其外行路线分布于上肢,足经表示其外行路线分布于下肢。脏腑,表示经脉脏腑的属性。阴阳表示经脉的阴阳属性及阴阳气的多寡。2、说明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正确答案】:答: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凡属六脏的经脉称为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以人体正立姿式,两臂下垂拇指向前的体位为准。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均分为前、中(侧)、后三个区域,则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一般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侧)、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则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3、说明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正确答案】:
答: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是从肺经开始,然后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连接依次相传,具体顺序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再传回肺经,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流注系统。4、简述经络的作用。【正确答案】:答:经络的作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能联系内外、网络全身。二是能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三是能抗御外邪、反映病候。四是能传导感应、调整虚实。5、试述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及作用。【正确答案】:
答: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其名称以所别出的经脉名称而直接命名。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一般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离”多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本经别出,一般多表里经别并行或合而行走;“入”是进入胸腹腔多联系表里相合的脏腑;“出”是浅出头项;“合”是表里会合,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合于原经脉,如手太阴经别合于手阳明经脉,手阳明经别合于手阳明经脉,这样,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十二经别通过离、入、出、合的分布,加强了表里两经和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6、简述十二经别与十五络脉的区别。【正确答案】:答:络脉与经别都可加强表里两经间的关系,不同点是:经别主内,没有所属穴位,也没有所主病证,主要是加强躯干部表里脏腑之间的联系和表里经脉在头面部的联系;而络脉主外,各有一络穴,并有所主病证,主要是加强肘膝关节以下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
7、举例说明分经辨证。【正确答案】:
答:分经辨证是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等来确定疾病的经络归属,分辨证归经和辨位归经。
辨证归经是以临床证候表现为依据的归经形式,主要是依据《灵枢·经脉》所载十二经脉病候予以归经。如:咳嗽、鼻流清涕、胸闷,或胸外上方,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归入手太阴肺经。辨位归经是以病变部位作为依据的一种归经形式。如:头痛一证,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督脉、足厥阴经有关。这是根据头部经脉分布特点辨证归经。在某一病变部位有数经分布时,还必须结合其他兼证考虑归经。如:舌病与足太阴经及手足少阴三经有关,舌本强痛兼腹胀、纳差与足太阴脾经有关;口舌生疮兼尿赤、尿道灼热而痛者与手少阴心经有关;舌干兼腰膝酸软、耳鸣者与足少阴肾经有关。8、何谓十二皮部临床如何应用【正确答案】:
答: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皮者,脉之部也”,“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素问·皮部论》)。说明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皮肤的相应区域。
由于皮部位于人体最外层,所以是机体的卫外屏障,具有保护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协助诊治的作用。当机体卫外功能失常时,可以通过皮→络→经→腑→脏,传注病邪,反之,当脏腑、经络有病时,也可以反映到皮部。因此临床上通过外部的诊察和施治,可推断和治疗内部的疾病。临床上的皮肤针、刺络、敷贴等法,都是结合皮部理论的运用。9、说明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衔接规律。【正确答案】:
答: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在举臂直立的姿势时,这一规律可以概括为:“阴升阳降”四字。十二经脉的衔接规律是:阴经与阳经(表里经)在手足衔接;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在头面部衔接;阴经与阴经(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衔接。10、试述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及作用,如何临床应用【正确答案】:
答: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落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关节的部分。十二经筋均隶属于十二经脉,并随所属经脉而命名。十二经筋的分布与十二经脉的体表通路基本一致,其循行走向皆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有的进入胸腹腔,但不像经脉那样属络脏腑。十二经筋有刚筋、柔筋之分。刚(阳)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以手足阳经经筋为主;柔(阴)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以手足阴经经筋为主。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颃(面部);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部);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孺外上行结于角(头部);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膈内上行结于贲(胸部)。手足三阳之筋都到头目,手三阴之筋到胸膈,足三阴之筋到阴部。
经筋的作用是约束骨骼,活动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经筋疾患,可以“以痛为输”,取其局部痛点或穴位进行针灸治疗。11、简述腧、输、俞三者的区别。【正确答案】:
答:“腧、输、俞”三字原来相通,近代著作则作了区分,“腧穴”是一切穴位的总称;“输穴”乃指五输穴之专称及其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第三个穴位名;“俞穴”则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部位,即五脏和六腑背俞穴的专称。
12、简述腧穴的分类及各类腧穴的特点【正确答案】:
答:(1)经穴: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经穴不仅有具体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而且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
(2)奇穴:凡未归人十四经穴,而有具体的名称和位置的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奇穴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类腧穴的主治作用一般比较单一,多数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疗效。
(3)阿是穴:是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既无固定的位置,又无具体穴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等。阿是穴多在病变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处。13、简述腧穴的分部主治规律。【正确答案】:答:十四经腧穴在分经的基础上,由于腧穴分布部位不同,其主治作用的范围也有差异,十四经腧穴分部主治特点如下:头面、颈部的腧穴,除个别能治全身性疾患或四肢疾患外,绝大多数均治局部病证;胸腹部腧穴,大多可治脏腑及急性疾患;背腰部腧穴,除少数能治下肢病外,大多可治局部病证、脏腑和慢性疾患;少腹部腧穴,除能主治脏腑疾患外,还能治全身性疾患;四肢部的腧穴,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除主治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证外,还能主治该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头面躯干、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以及发热、神志病等全身性疾病,而且越是远离躯干部的腧穴,其主治范围越广。14、举例说明腧穴的治疗作用。【正确答案】:
答:(1)近治作用:这是腧穴主治作用所共有的共同特点。凡是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丝竹空各穴,均能治眼病。
(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这就是常说的“经络所通,主治及”。如合谷穴,不仅能治局部手腕病证,而且能治头面部病证。(3)整体作用:腧穴的整体治疗作用主要指腧穴的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性两个方面。腧穴的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即在机体不同状态下,同一腧穴体现出两种相反的治疗作用。临床研究资料证明,针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起着良性的双向调整作用,如泄泻时,针刺天枢能止泻;便秘时,针刺则能通便。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特异性,即每一个腧穴对不同脏器与部位所发生的各种病变具有的特殊作用,如大椎退热等。特定穴中有很多具有整体作用的经穴,如郄穴多主治急性疼痛等。15、举例说明体表标志法。【正确答案】:
答:体表标志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1)固定标志: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即五官、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和骨骼、肌肉所形成的凸起或凹陷等部位。如两眉之间取印堂等。(2)活动标志:指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即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如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取曲池。
16、简述五输穴的含义。【正确答案】:
答: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的总称,简称“五输”。古代医家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人深的变化来形容,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井”穴多位于四肢末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荥”穴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的部位,即“所行为经”。“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人为合”。17、按顺序写出手太阴肺经的经穴名称。【正确答案】:答: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18、孔最穴为什么既能治咯血,又能治痔血【正确答案】:答: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孔最为手太阴经郄穴,故可治咯血;肺与大肠相表里,肛门为大肠下端,故可治痔血。19、试述《灵枢·经脉》中手太阴肺经循行。【正确答案】:答: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20、试述手太阴肺经络脉的循行及病候。【正确答案】:答:手太阴络脉,名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一寸半处的分肉之间,走向手阳明经脉;与手太阴经并行,直入手掌中,散布于大鱼际部。其病证:实证,手腕和手掌部灼热;虚证,频繁地打呵欠,尿频、遗尿。可取手太阴络穴治疗。21、试述《灵枢·经脉》手太阴肺经的经脉病候。【正确答案】:答: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22、如何理解“面口合谷收”【正确答案】:答:合谷治面口部疾病,是循经取穴之法的运用。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本经的一条支脉,从缺盆经颈上达面颊部,入下齿中,环绕口唇,左右交叉于人中,至鼻旁经气交予胃经。此外,手阳明经筋均行经面口部。23、手阳明大肠经穴中的特定穴有哪些【正确答案】:答:井穴商阳,荥穴二间,输穴三间,原穴合谷,经穴阳溪,络穴偏历,郄穴温溜,合穴曲池。24、试述《灵枢·经脉》中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和病候。【正确答案】:答: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孺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25、按经脉走向顺序写出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名称。【正确答案】:答: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26、试述《灵枢·经脉》中足阳明胃经的经脉循行。【正确答案】:
答: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27、如何理解“肚腹三里留”【正确答案】:
答: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因胃经经脉行经脘腹部,经脉属胃络脾,肚腹之疾,一般与脾胃有关,根据“合治内腑”和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道理,肚腹之病可取足三里治疗。28、试述丰隆穴的化痰作用。【正确答案】:答:丰隆穴的化痰作用针对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是肉眼可见之痰,例如咳嗽、哮喘、胸痛等证咳出的痰。无形之痰是痰湿病机所致,例如头痛、眩晕、癫狂痫等证。29、足阳明胃经在循行过程中与哪些器官联系【正确答案】:答: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经脉循行过程中分别联系鼻、目、牙、口、喉咙、乳等器官。30、试述《灵枢·经脉》中足太阴脾经的经脉循行。【正确答案】:答: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31、试述《灵枢·经脉》中足太阴脾经的经脉病候。【正确答案】:
答: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32、按顺序写出足太阴脾经的经穴名称。【正确答案】:答: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33、试述《灵枢·经脉》手少阴络脉的经脉循行。【正确答案】:答: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取之去腕后一寸,别走太阳也。34、按顺序写出手少阴心经的腧穴名称。【正确答案】:答:手少阴心经的腧穴共有9个,依次为: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35、试述手太阳小肠经的主治病证。【正确答案】:答: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主要治疗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头痛、耳鸣、耳聋、目翳、咽喉肿痛、发热、癫狂及肩臂外侧后缘疼痛等。36、简述天宗、天窗、天容的取穴方法。【正确答案】:答: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天窗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天容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37、试述《灵枢·经脉》中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循行。【正确答案】:
答: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38、试述《灵枢·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循行。【正确答案】:答: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39、写出《灵枢·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经脉病候的原文。【正确答案】:答: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小指不用。40、试述肾俞的定位与主治。【正确答案】:答: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等生殖泌尿系疾患及耳鸣、耳聋。41、秩边穴的针刺方向与治疗有什么关系【正确答案】:答:秩边穴的针刺方向有三:一是垂直进针;二是针尖方向朝向前阴,三是针尖斜向后阴。这三种进针方向取决于所治疗的病证。若为治疗腰腿部疾患,例如腰骶病、急性腰扭伤、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等则垂直进针,使感传至下肢及足部。若为治前阴部疾患,例如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小便不利、癃闭、阴肿以及早泄等则针尖斜向前阴,使针感向少腹及前阴部放散。若为治后阴疾患,例如痔疮、肛裂、脱肛、大便难等针尖斜向肛门,使针感向肛门周围放散。42、如何理解“腰背委中求”【正确答案】:答:委中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经脉从头走足,其中一支经脉夹脊柱两侧下行,直抵腰部,络肾,属膀胱,复从腰部分出,夹脊贯臀,下行入腘中;另一支从肩胛内下行,过髀枢,沿大腿外侧后缘向下行,与前支汇合于委中处。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循经取穴的规律,委中具有治疗腰背病证的功能。43、试述《灵枢·经脉》中足少阴肾经络脉的循行。【正确答案】:答: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44、按顺序写出足少阴肾经的五输穴。【正确答案】:答:足少阴肾经的五输穴分别是: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45、足少阴肾经病候主要表现有哪些【正确答案】:答:足少阴肾经病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脏腑病候,如喘息、浮肿、嗜睡、泄泻、阳痿等。二是经络病候,如腰痛、口干、咽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5G技术的2024年度智能网络建设合同
- 社区志愿者技能提升劳务合同
- 绿城2024年度物业服务满意度提升合同
- 二零一四年度农业废弃物处理合同
- 2024年梅州购房合同样本
- 非营利组织合同管理与信息方案
- 中医药实验室质量控制制度
- 城市公园中秋节活动方案
- 工业机器人制造采购合同
- 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方案范例(2篇)
- 2024-2030年中国旅游演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运作模式分析报告版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继续教育《医学科研诚信与医学了研究伦理》答案
- 农村商业银行重要岗位轮岗管理办法
-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PPT精选课件
- 通信光缆线路施工方案
-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1-12课测试卷
- 机房模块化预制施工方案
- 《关键产品特性(KCDS)的识别与传递》-20131105-杨佳音付艳玲
- 六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练习
- 十大奢侈品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