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东六校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合诊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重庆市渝东六校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合诊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重庆市渝东六校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合诊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重庆市渝东六校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合诊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重庆市渝东六校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合诊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试题命题学校:重庆市垫江中学校命题人:黄春燕李竺洪审题人:汪艳琼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先秦儒学诸子引诗并非“感兴地引用”,亦非随意“乱断诗”,他们在其思想世界生成过程中大量引诗,是理性运思的结果,有着自身独特的生成逻辑,由此形成了先秦儒学的两种引诗传统。其中“释义”引诗传统,注重引诗诗文与引诗文本思想世界的相互融渗;是对所引诗文的进一步阐释,所以它几乎普遍存有一个连接词,连接所引诗文与释义部分。引诗诗文与释义部分的连接词,其作用是双重向度的,从诗文向释义来说,连接词使诗文的意义不再囿于原有的诗义,而是开显了更多可能的意义向度;从释义对诗文来说,连接词使诗文的意义进一步升进,这种升进或者是向上的“提升”,或者是向内的“纵深”,是向引诗文本的思想世界展开了诗文的意义向度。源于引诗诗文的核心字词,其作用也是双重向度的,从引用诗文来说,核心字词使诗文不再是外在于引诗文本,也不再是仅仅作为佐证的工具,而是作为引诗文本思维进程的逻辑起点,契入了引诗文本的思想世界,融入了先秦儒学的生命世界;从引诗文本来说,核心字词使先秦儒学的思想世界,不仅是一种纯粹的义理结构,也拥有诗文的精神世界,不仅是一种理性运思的思想历程,也是一种富有情感的生命活动。引诗诗文与先秦儒学的思想世界,在义理上是相合无间的。“证立”引诗传统,侧重引诗诗文与引诗文本其他结构的相互参证。诗文列于句尾,往往处于引诗文本的逻辑终端,但同样采用意义开显的方式,证立引诗文本的结论。不过,引诗诗文意义世界的开显并非无边无际的,而是存在着一定边界,这种边界源于引诗文本的语境和语义。在引用同一章句“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时,《富国》篇为证立“臣或弒其君,下或杀其上,粥其城,倍其节,而不死其事者,无他故焉,人主自取之”这一结论,推论这些恶果纯属君王咎由自取,“报”从诗文“无德不报”转为“报应”,这是“报”的消极义;而在《致士》篇中,荀子引诗是为证成“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弟子通利则思师”这一结论,此为弟子对为师之恩的思念,诗文“无德不报”之“报”转为“报答”之义,这是“报”的积极义。这说明即使同一篇、同一章的诗文,在不同的引诗语境、上下语义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向度,引诗语境和语义对于诗文意义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摘自《先秦儒学的两种引诗传统》)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聘问,列国聘盟必称诗谕志,诘问辩解亦引诗为证,体现其政治目的。外交辞令需要称引《诗》的章句,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其一为微言相感。周代重礼乐,《诗》与礼乐文化关系紧密。引《诗》能使诸侯士大夫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方便默契,于是你来我往之间互相引《诗》作为答对,这就是微言相感。在表达立场时,引《诗》可以加强言辞,“耀明其志”,使对方闻弦歌而知雅意。若使者擅长赋诗、应对得体,言辞有“文”,就能更好地完成出使任务。反之,若言辞无“文”,赋诗不当便可能引发事端。可以说赋诗既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文”者胜过万千言论,无“文”者行而不远。其二为游说所需。使者谈吐之时,需要用语得体,言辞委婉典雅,《诗》之章句多为“雅言”,适合以诗代言。据《战国策》记载,楚国春申君游说秦昭王时称引了《诗·大雅·荡》和《易·未济》来说明秦灭楚后会后患无穷,又引《小雅·巧言》说明秦国若攻打楚国,韩、魏两国势必趁虚而入攻打秦国。春申君采取断章取义的引用方法分析了个中利弊,委婉地表达劝谏之意,最终打消了秦昭王攻打楚国的想法。其三为赋诗观志。通过引《诗》进行酬答,从旁“观志”以臧否人物。如子展赋《草虫》一诗,诗中有“我心则降”之句,赵孟听后认为子展身居高位却不忘降抑自身,这样方能长久。(摘自《先秦称引文化的成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儒学引诗文本的思想世界,既是一种道德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是理性与诗性、道德与情感的统一。B.两种引诗传统都采用了意义开显的方式,但“证立”引诗传统开显的边界比“释义”引诗传统开显的边界宽阔。C.从诗文向释义来说,连接词使诗文的意义进一步升进,这种升进是向引诗文本的思想世界展开了诗文的意义向度。D.先秦外交辞令称引《诗》的章句,是因为引《诗》可以加强言辞,“耀明其志”,使对方闻弦歌而知雅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先秦引“诗”的现象,不过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B.面对国难,楚国的春申君采取断章取义的引用方法称引了《诗经》相关内容,来表达劝谏之意。C.先秦儒学的两种引诗传统,依然可以成为当代引“诗”的典范,为新时代引“诗”提供营养。D.两种引诗传统不仅深刻影响了先秦儒学的思想特质,也成为先秦儒学诗学思想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证立’引诗传统”观点的一项是()(3分)A.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故推恩足以保四海。(《齐桓晋文之事》)B.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滕文公上》)C.故君子不傲……诗曰:“匪交(紧张)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劝学》)D.《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自身可以免于伤害)夫,小子!(《论语》)4.荀子在《君道篇》中有言:“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夫是之谓诚君子。诗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温和恭敬地对待别人,是维系道德的基础)。此之谓也。”请结合材料一对这种引诗现象加以分析。(4分)

5.在“重耳赋达秦穆公”的历史故事中,重耳赋《河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河水倾注大海)”秦穆公以《六月》“王于出征,以佐天子。”做出回应,请结合材料二指出并分析这种称引文化的原因。(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永别了,武器(节选)①美·海明威没人说话。大家只希望快点过桥,心里就是这么个念头。我们快过去了。木桥的那一头,两边站有一些军官和宪兵,打着手电筒。我看见他们被地平线衬托出的身影。我们走近他们时,我看见有个军官用手指指队伍中的一个人。一名宪兵走进行列,抓住那人的胳膊,拖了出去。宪兵强迫他离开大路。我们快走到军官们的正对面了。他们正仔细察看着行列中的每一个人,有时交谈一声,跨前几步,打手电筒照照一个人的脸。我们刚要走到正对面时,他们又抓去了一个人。我看见那人。是个中校。人家用手电筒照他时,我看见他袖管上有两颗星。他头发灰白,长得又矮又胖。宪兵把他拖到那一排检查行人的军官后面。当我走到那一排军官跟前时,我看到有一两个军官正盯着我。其中有一位指着我,对宪兵说了一声。我看见那宪兵跑过来,挤过队伍的边沿来找我,接着我感到被他抓住了我的衣领。“你要干什么?”我说。一拳打到他脸上去。我看见那帽子底下的脸,上翘的小胡子,血从他面颊上淌下来。又有一个宪兵朝我们俩冲过来。“你要干什么?”我说。他不回答。他正在寻找机会揪住我。我伸手到背后去解手枪。“你难道不懂不能碰军官的规矩吗?”另一个从我身后抓住我,把我的手臂朝上扭,扭得几乎脱了臼。我跟他一起转过身,第一个宪兵狠狠抓住了我的脖子。我踢他的胫骨,用我的左膝撞他的胯部。“他再抵抗就开枪,”我听见有人在说。“你们是什么人?”“战场宪兵,”另外一位军官说。“押他到后面那些人那儿去,”第一个军官说。他们押着我绕到这排军官的后边,走往公路下边临河的田野,那儿有一堆人。我们朝那堆人走去时,有人开了几枪。我看见步枪射击的闪光,然后是啪啪的枪声。我们走到那堆人旁边。那边站有四名军官,他们面前站着一个人,一边一个宪兵守着。有一小组人由宪兵看守着。审问者的旁边站着四名宪兵,人人挂着卡宾枪。这些宪兵都是那种戴宽边帽的家伙。押我去的那两个把我推进这等待审问的人群中。我看看那个正在受审问的人。他就是方才从撤退行列中给拖出来的那个灰头发的中校,胖胖的小个子。审问者冷静能干,威风凛凛,操人家生死大权的意大利人大致是这个模样,因为他们光枪毙人家,没有人家枪毙他们的危险。“你属于哪一旅的?”他告诉了他们。“哪一团?”他又说了。“为什么不跟你那一团人在一起?”他把原因说了出来。“你不知道军官必须和他的部队在一起的规矩吗?”他知道的。问话到此为止。另外一个军官开口了。“就是你们这种人,放野蛮人进来糟蹋祖国神圣的国土。”“对不起,我不懂你的话,”中校说。“就是因为有像你这样的叛逆行为,我们才丧失了胜利的果实。”“你们经历过撤退没有?”中校问。“意大利永远不撤退。”我们站在雨中,听着这番话。我们正面对着那些军官,犯人站在他们跟前,稍为靠近我们这边一点。“要枪毙我的话,”中校说,“就请便吧,不必多问。这种问法是愚蠢的。”他划了一个十字。那些军官会商了一下。其中一个在一本拍纸簿上写了些什么。“擅离部队,明令枪决,”他宣读。两个宪兵押着中校到河岸边去。中校在雨中走着,是个没戴军帽的老头儿,一边一个宪兵。我没看他们枪毙他,但是我听见了枪声。现在他们在审问另外一个人了。也是一个与他原来的部队失散了的军官。他们不让他分辩。他们从拍纸簿上宣读判决词时,他哭了,他们把他带到河边去时,他一路大哭大喊,而当人家枪决他时,另外一个人又在受审问了。我不知道要怎样做,是等待人家来审问呢,还是趁早拔脚逃走。我显然是个披着意军军装的德国人。我看得出他们脑子里是怎样想的;不过还要先假定他们是有脑子,并且这脑子是管用的。他们都是些年轻小伙子,正在拯救祖国。第二军正在塔利亚门托河后边整编补充。他们在处决凡是跟原来部队离散了的少校和校以上的军官。此外,他们对于披着意军的德国煽动者,也是从速就地枪决了事。他到这时,凡是他们问过话的都被枪决了。审问者们本身全没危险,所以处理起生死问题来利索超脱,坚持严峻的军法。他们现在在审问一个在前线带一团兵的上校。他们又从撤退行列中抓来了三个军官。我瞧瞧宪兵们。他们正在打量那些新抓来的。其余的宪兵则在看着那个上校。我身子往下一蹲,同时劈开左右两人,低着头往河边直跑。我在河沿上绊了一下,哗的一声掉进河里。河水很冷,我可竭力躲在水下不上来。虽然感觉到河里的急流在卷着我,我还是躲在下面,自以为再也不会上来了。我一冒出水面,便吸一口气,连忙又躲下去。潜伏在水里并不难,因为我有一身衣服和靴子。我第二次冒出水面时,看见前头有一根木头,就游过去,一手抓住它。我把头缩在木头后边,连看都不敢往上边看。我不想看岸上。我逃跑时和第一次冒出水面时,他们都开枪。我快冒出水面时就听见枪声。现在却没人打枪。那根木头顺着水流转,我用一只手握着它。我看看岸上。河岸好像在很快地溜过去。河中木头很多。河水很冷。我随波逐流,从一个小岛垂在水面上的枝条下淌过去。我双手抱住那根木头,由它把我顺流漂去。现在已看不见河岸了。(本节选有删减)文本二“隐秀”是我国南北朝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贯穿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规律,反映了文学作品的一种美学追求。“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从创作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看,尽可能做到“辞约而旨丰”。在文学作品中,“隐”与“秀”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求诸文外(大量的潜台词),一个求诸文内(讲究遣词造句的功力),它们共同塑造了作品的美学效果,产生耐人寻味的艺术意境。1932年,海明威在短篇小说《死在午后》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海明威解释道:如果一个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而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了似的。海明威所谓的“省略”,其实就是一种“隐”的手法,主张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想像。对海明威而言,“隐”就是潜伏在水里的“秘响傍通”的八分之七,“秀”则是露出水面的精警剔透的“八分之一”。注:①《永别了,武器》讲述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米兰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主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请便吧,不必多问。这种问法是愚蠢的。”表明士兵们早已厌倦了战争。B.本文整体基调为忧伤低沉,其中多描写了雨,且多为阴雨,不断重复出现的“雨天”是灾难、不幸的象征,成为一种不祥的阴云笼罩全篇。C.亨利本人目睹了战争的恐怖、混乱和残酷无情,被战争击垮,所以跳河逃跑了。在战争面前,他是胆小懦弱的,不想为战争事业和荣誉做出牺牲,是对这个充满血腥的荒诞世界的无声反抗;他也是勇敢的,在受到死亡威胁的时刻,他挣脱出来了,从此告别战争。D.主人公亨利呈现出一种迷惘的精神境遇与彷徨无助的心理状态。作者通过描述人物的悲惨经历、痛苦与孤独,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7.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永别了,武器》原名为AFarewelltoArms,“arms”一词一语双关:它既有‘武器’的意思,意指‘战争’;又有‘怀抱’的意思,意指‘爱情’。汉语中找不到一个对应的双关语,现在人们倾向于译成《永别了,武器》,虽意犹未尽,却突出了反战的主题。B.本文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属于“当事人”类型。文中的“我”既是作品的聚焦者,又是作品的主人公、故事的中心人物,所描写的主要对象是“我”,所着意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我”。C.本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亨利的成功逃脱离不开河流的掩护,正是因为河流的涤荡作用,使得跳入水中的亨利彻底清醒,“河流”暗示着罪孽的结束,象征洗去一身征尘的重生。D.作者创作风格独特。摒弃繁词丽句,表现人物情绪只用简练含蓄的“电文式”对话描写和简短而真切的内心独白,托讽于有意无意之间。8.请简述本文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的作用。(6分)9.从美学效果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刘勰的“隐秀”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永别了,武器》的“隐秀”之表现及其美学效果。(6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孟轲,驺(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乙】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B.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C.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D.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面朝齐”,齐国在列国的东方,就是说各诸侯国向东来朝拜齐国。B.“合从连衡”,也称“合纵连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合纵”;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连衡”。C.“先子”,古人用以称其已逝世的长辈。这里的“先子”指父亲曾参。D.“置邮”,亦作“邮置”、“置传”,用车马传递文书讯息,相当于后代的驿站传递,因之古代的驿站也叫“置”或“邮。”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齐宣王、魏惠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B.曾西不愿意同管仲相比,他认为管仲受到齐桓公绝对的信赖,行使国家政权是那样的长久,而功绩却那样少。孟子也不愿意跟管仲相比,他认为以齐国当时的国力,管仲助齐桓公统一天下,易如反掌。C.公孙丑认为周文王活了将近一百岁,推行的德政没有州遍于天下,是不值得效法的。孟子认为周文王能凭借纵横一百里的小国创立丰功伟业,我们谁都不能和他相比。D.孟子认为齐国土地广阔,人口稠密,国土不必再开拓,人口不必再增加,现在的时势想要实行仁政来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止得了。做古人一半的事,就可以成就古人双倍的功绩,“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4分)(2)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4分)14.孟子认为周文王灭殷是很困难的,请简述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虞美人宋·刘辰翁①轻衫倚望春晴稳。雨压青梅损。皱绡②池影泛红蔫。看取断云来去,似炉烟。愁春来暮仍愁暮。受却寒无数。年来无地买花栽。向道明年花信③,莫须来。注释:①刘辰翁:南宋末年爱国词人。他对专权的朝中贵权不满。宋亡后,他矢志不仕,回乡隐居。②皱绡:有轻微纹理的丝织品,此处指水纹。③明年花信:来年花开时,春风先传递来的消息。15.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穿着轻薄的衣衫倚楼而亡,看雨后放晴的春景。枝头上的雨水将青梅压得低垂。B.略有涟漪的池水中倒映出被雨水打蔫了的红花。天上片片流云飞过,好似炉中升起的轻烟。C.春天来了,愁,春天要走,仍愁,心中的苦寒难以道尽。D.近来窘迫,没有种花之地。还是跟东风打个招呼吧,明年就不要来了,免得知道花期将近,自己也无花可赏。16.本词上片写实景,下片入虚,由景到情,错落有致。请结合全词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以人之长补己短,以人之厚补己薄。”阐述的观点一致。(2)《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老子>四章》中指出事物在“安”“未兆”“脆”“微”的阶段容易处理,由此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小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世界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警报一直在为你我鸣响。气候变化利剑高悬,核爆危机阴魂不散,霸权主义_____,基因技术与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退回“孤岛”,独自摆脱人类的这些困境。只有深悟命运共同体的真义,穿过看似冰冷的商业与国家竞争,将一个个漂流的“孤岛”连成共享繁荣的大陆。我们才可能在“天下为公”中牵手大同,这个日夜旋转的星球,才不会在浩渺宇宙中显得寒冷寂寥。时空坐标中,个体局限性总是影响对历史大转折的正确感知与判断,即使亲历者,也往往在事后才_____。40年前,改革开放春雷乍响,父辈们_____,用一代人的时间,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也让百年中国告别_____,

重拾伟大复兴的民族自信。历史的推进,将由“新时期的新一辈”交给“新时代的这几辈”。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沐浴新年的光,一些朝向内心的期许会在琐碎的生活中诞生,一些面向世界的梦会从平淡的日子里开起。我们祝福你,祝福你的期许和梦想,在温暖的大陆栖息生长。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9.改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求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可适当调整、增刚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并分析修辞效果(4分)20.请指出文中加点处引号的用法。(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随着快递末端网点备案制度实施,不少快递小哥返乡开办快递末端网点,给当地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农村电商发展如火如荼,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模式的兴起,既为农副产品找到了优质的销路,也给以农村群众提供了创业的舞台、就业的机会。也要看到,挖握快递进村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_____________。特别是,快递进村还面临着集约化程度低、运营成本高、网点盈利难等问题___________。比如,面对快递进村成本高的情况,政府部门不妨帮忙牵线搭桥,让邮政、公交载快递进村,在保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快递时效的基础上,帮助快递企业、基层网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补齐短板,破解难题,才能让农村快递“进得去”后又能”稳得住”。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模式的兴起,既为农副产品找到了优质的销路,也给农村群众提供了创业的舞台、就业的机会。B.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模式的兴起,既为优质的农副产品找到了销路,也给以农村群众提供了创业的舞台、就业的机会。C.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模式的兴起,既为优质的农副产品找到了销路,也给农村群众提供了创业的舞台、就业的机会。D.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模式的兴起,既给农村群众提供了创业的舞台、就业的机会,也为农副产品找到了优质的销路。22.在横线上填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害,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今年国庆档,电影《万里归途》上映,好评不断。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北非怒米亚爆发战乱,前驻地外交官宗大伟受命前往协助撤侨,任务结束之时,得知还有一批被困同胞,他们放弃回家机会,逆行进入战区开启带领125人回家征途的故事。以下是一位同学观影后积累的一些素材:①“中国外交官的‘撤侨’行动不仅呈现外交能力,彰显国家实力,还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和所有中国人一样,外交官对自己的国土有一种天然的归属感,也深知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同胞。”——饶晓志(《万里归途》导演)②“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是我对章宁这个角色的第一印象。”——张子贤(演员)③“影片末尾,宗大伟回国正值春节,他被天空中的两声烟花吓到。烟花散落空中如花般轻盈,对于穿越过战火肆虐、徒步跋涉过茫茫沙漠的宗大伟来讲,这一刻的平和热闹,无比珍贵,也如千钧重。”——网友这些素材对你有何触动?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自己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答案1.A解析:B项“证立引诗传统开显的边界比“释义”引诗传统开显的边界宽阔。”错,原文无比较;C项“从诗文向释义来说”错,原文是“从释义对诗文来说”;D项“是因为引《诗》可以加强言辞,“耀明其志”,使对方闻弦歌而知雅意。”错,原因单一片面化。2.B解析:根据原文”春申君采取断章取义的引用方法分析了个中利弊”,采用这种方法不是来“称引《诗经》内容”,而是“分析利弊”。3.C解析:A项引文的含义为“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后文有“推恩”的相关意义阐释链接,属于“释义”引诗传统;B项引文的含义为“周虽然是旧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后文有“新子之国”的相关意义阐释链接,属于“释义”引诗传统;C项引文的含义为“君子面见天子时,既不紧张窘迫,也不轻慢放肆,这才是天子所赞许的”前文在阐释君子“不傲”,结尾引“诗”小结,属于“证立”引诗传统;D项引文的含义为“小心谨慎,就好像走近深渊旁边,踏在薄冰之上一样。”后文有“免于祸害刑戮”的相关意义阐释链接,属于“释义”引诗传统。4.这种引诗属于“证立”引诗传统,(2分)荀子在引诗之前已经对君子品德内涵进行了解说,诗文列于句尾,处于引诗文本的逻辑终端,通过引“诗”再次强调总结君子需要做到温和恭敬。(2分)微言相感。(2分)重耳以流水朝宗于海表示自己返国后将朝拜侍奉秦国,(1分)秦穆公暗藏扶持重耳归国为君之意。(1分)C解析:C项中“他是胆小懦弱的”错误,亨利是意识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意义,对此感到绝望,不想为战争事业和所谓的荣誉牺牲掉生命,并非胆小懦弱怕死。D解析:作者创作风格独特,语言简练含蓄,摒弃繁词丽句,但表现人物情绪并非只用简练含蓄的“电文式”对话和内心独白,还有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8.①第一人称“我”可以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主人公的角色之中,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目睹战场上的腥风血雨,突出强烈的反战主题。(2分)②第一人称“我”可以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容易体会其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活动;也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2分)③小说中的“我”是主人公亨利和作者海明威的统一体。读者宛若在听叙事者谈自己的亲身经历,这就使得叙事生动感人,故事更有真实性。(2分)④文本使用“我”或者“我们”不同的第一人称代词叙述战事,表达出“我”对战争的态度和变化。用“我们”时,代表主人公是集体的一员,可以从中看出亨利的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变化成“我”时,可以窥见主人公对战争的思考,最后绝望的跟战争说再见,突出强烈的反战主题。(2分)(答到3点满分,其他点也可酌情给分)9.此文语言简练、含蓄,充分体现了“隐”与“秀”。①“隐”方面,作者隐去了大部分该写的内容,极力淡化残酷的事实,然而我们能有足够的暗示体会到轻描淡写的背后是冷酷的悲剧事件(即求诸文外,大量的潜台词)。(1分)比如中校同宪兵的对话中,只有客观的语言陈述,即只写说了什么话,描写宪兵们如何处理这些未归队的“逃犯”时,也是只有客观描述的一系列动词。而人物的表情和情感就“隐”在他们的行为或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校此时的冷漠与绝望,可以感受到宪兵作为审问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以此感受到战争的残酷。(2分)②至于“秀”出的部分,深深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即求诸文内)。(1分)比如文中的“雨”,作者只写天下着雨,但至于雨势怎样,并未直接指出。再比如文中“我”被宪兵抓住时,一连串的“打”“揪”“冲”“抓”“扭”“转”“踢”等动词,没有形容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思考、联想,可以感受到雨的大小,可以感受“我”同宪兵厮打时激烈的状态。(2分)(上面的例子分析只是参考,原文中还有大量的例子可以分析,学生举例言之成理即可,一个例子分析2分)10.C11.B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12.C公孙丑向孟子提出“难道文王不值得效法”的疑问,他和孟子都认为文王是值得学习效法的。13.(1)天下各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但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到之国(的需要)。(务:致力;以…为:把…看作;乃:竟然,却;合:符合;如:往,到。)况且统一天下的贤君没有出现(的时间),没有比现在还隔得久的;百姓受暴政的压榨折磨(的程度),没有比现在厉害的。(且:况且;作:出现;疏:长;憔悴:劳苦,困顿;甚:严重、厉害)14.①天下百姓归服殷朝已经很久了;(1分)②武丁把天下治理得很好,纣王的年代距武丁并不久,又有贤德的人来辅助他;(1分)③周文王当时只有纵横一百里的小国。(1分)15.C解析:“愁春来暮仍愁暮”是说春天没来时,苦苦巴望,愁;春天要归去了,又开始为此发愁。16.①上片写实景,从远望春景到近看“雨压青梅”,再从近看“池影”到远看“断云”,(2分),一拉一伸,时远时近,呈现出令人有些感伤的春景(1分);②下片入虚,写词人心中所想(1分)。借对春天来与去的忧愁抒发对国家现实的痛心。(2分)17.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③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18.暗潮涌动幡然醒悟筚路蓝缕积贫积弱19.参考一改写:历史的接力棒,将由“新时期的新一辈”交给“新时代的这几辈”。(2分)效果:将历史的推进比作一场赛跑,生动形象地突出历史的推进需要新生力量的持续参与。(2分)参考二:改写:历史,将由“新时期的新一辈”交给“新时代的这几辈”续写。(2分)效果:将历史的推进比作一本书的创作,生动形象地突出历史的推进需要新生力量的持续参与。(2分))20.①“孤岛”:特殊含义,身处发展困境的国家(1分)②“新时代的这几辈”:突出强调(1分)③“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引用(1分)21.C解析:A项“为农副产品找到了优质的销路”语序不当,应为“为优质的农副产品找到了销路”。B项“给以”动词,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或某种遭遇。句式杂糅,为……提供舞台、机会;给以群众舞台、机会。D项“为农副产品找到了优质的销路。”语序不当,前后分句语序不当。22.①快递进村带来了创业就业的新机会。(2分)②不可能一蹴而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