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转换讲解课件_第1页
AD转换讲解课件_第2页
AD转换讲解课件_第3页
AD转换讲解课件_第4页
AD转换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A/D转换器的分类6.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6.3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第6章模/数转换器

6.5A/D转换器6.6如何选择和使用A/D转换器6.7A/D转换器与微机的接口6.1A/D转换器的分类第6章模/数转换器分类按速度分:高、中、低按精度分:高、中、低按位数分:8、10、12、14、16按工作原理分6.1A/D转换器的分类按工作原理分直接比较型—模拟信号直接参考电压比较,得到数字量。有逐次比较、连续比较···优点:瞬时比较,转换速度快。间接比较—模拟信号与参考电压先转换为中间物理量,再进行比较。缺点:抗干扰能力差。有双斜式、积分式、脉冲调宽···优点:平均值比较,抗干扰能力强。缺点:转换速度慢。6.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量化单位就是A/D转换器的分辨率。相对分辨率定义为6.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表6.1A/D转换器分辨率与位数之间的关系(满量程电压为10V)

位数

级数

相对分辨率(1LSB)

分辨率(1LSB)

810121416

256102440961638465536

0.391%0.0977%0.0244%0.0061%0.0015%

39.1mV9.77mV2.44mV0.61mV0.15mV

由式(6-1)和式(6-2),可得出A/D转换器分辨率与位数之间的关系6.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A/D转换器分辨率的高低取决于位数的多少。因此,目前一般用位数n来间接表示分辨率。2.量程

量程—A/D转换器能转换模拟信号的电压范围。例如:0~5V,-5V~+5V,0~10V,-10V~+10V。6.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3.精度绝对精度

绝对精度—对应于输出数码的实际模拟输入电压与理想模拟输入电压之差。存在问题:在A/D转换时,量化带内的任意模拟输入电压都能产生同一输出数码。

6.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绝对误差一般在范围内。相对精度相对精度—绝对精度与满量程电压值之比的百分数。6.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4.转换时间和转换速率

转换时间tCONV

转换时间—按照规定的精度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所需要的时间。转换速率转换速率—每秒钟转换的次数。Um2U(t)=sinωt6.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设在t0时刻开始转换,转换一次所需的时间为tCONV,转换终了的时刻为t1,与tCONV对应信号电压增量(误差)为△U。tU(t)Um2t0t1tCONV△U图6.1转换时间对信号转换的影响由于6.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在过零点上有最大值∵过零时,∴6.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故在过零点处,转换时间所造成的最大电压误差为由此可知:①当精度一定时,信号频率↑,tCONV↓;②当信号频率一定,

tCONV

↓,△U↓。6.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平均值响应的转换器

由于被转换的模拟量为直流电压,而干扰是交变的,因此转换时间

tCONV

越长,其抑制干扰的能力就越强。换言之:平均值响应的转换器是在牺性转换时间的情况下提高转换精度的。6.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5.偏移误差

偏移误差—使最低有效位成“1”状时,实际输入电压与理论输入电压之差。如图6.2所示。6.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但当温度变化时,偏移电压又将出现。6.增益误差

增益误差—满量程输出数码时,实际模拟输入电压与理想模拟输入电压之差。

该误差使传输特性曲线绕坐标原点偏离理想特性曲线一定的角度,如图6.3所示。K=1K<1K>16.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当K=1时,没有增益误差,Ui=FSR,输出为111。当K>1时,传输特性的台阶变窄,在模拟输入信号达到满量程值之前,数码输出就已为全“1”状态。当K<1时,传输特性台阶变宽,模拟输入信号已超满量程时,数码输出还未达到全“1”状态。图6.3增益误差Ui输出数码001010011100101110111FSR增益误差实际曲线理想曲线6.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线性误差是由A/D转换器特性随模拟输入信号幅值变化而引起的,因此,线性误差是不能进行补偿的。Ui001010011100101110111输出数码图6.4线性误差线性误差6.3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1.工作原理第6章模/数转换器模拟输入Ui+

-A去码/留码逻辑环形计数器数据寄存器时序与逻辑控制D/A转换器数字量输出锁存器基准电源UREFUf=UREF

(a12-1

+

a22-2

+

+

an2-n)并行数字量输出图6.5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结构SAR比较器

6.3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工作原理:设定在SAR中的数字量经D/A转换器转换成反馈电压Uf;SAR

顺次逐位加码控制

Uf的变化;Uf与等待转换的模拟量Ui进行比较,大则弃,小则留,逐次逼近;最终留在SAR

的数据寄存器中的数码作为数字量输出。

6.3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2.工作过程

设逐次逼近寄存器SAR

是8位,基准电压10.24V,模拟输入电压8.3V,转换成二进制数码。工作过程如下:转换开始之前,先将SAR清零;

6.3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转换开始,第一个时钟脉冲到来时,SAR的状态置为,经D/A转换器转转换成反馈电压V,反反馈到比较器与Ui比较。因为,Ui>Uf,予以保留此位的“1”。

6.3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第三个时钟脉冲到来时,SAR状态置为,经D/A转换器产生反馈电压V,因Ui<Uf

,SAR

此位应置“0”。SAR

状态改为。第四个时钟脉冲到来时,SAR状态又置为,......。

6.3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tU123456781.02410.24Ui5.127.688.968.328.08.168.248.288.30V时钟脉冲12345678图6.6逐次逼近比较过程脉冲1SAR置为2345678逐次逼近式A/D转换的过程可用表6.2说明之。

6.3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表6.28位逐次逼近A/D转换过程

次数

SAR中的数码D/A产生的

(V)

去/留码判断

本次操作后SAR

中的数码

12345678

1000000111000001101000011001000110011001100111011001111

5.127.688.968.328.08.168.248.28

,留1,留1,留0,留0,留1,留1,留1,留1

11000000110000001100000011001000110011001100111011001111

6.3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由表6.2可见:经过8

次比较之后,SAR的数据寄存器中所建立的数码即为转换结果。

数码对应的反馈电压Uf=8.28V,它与输入的模拟电压Ui=8.3V相差0.02V,不过两者的差值已小于1LSB所对应的量化电压0.04V。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的转换结果通过数字量输出锁存器并行输出。第6章模/数转换器6.5单片集成A/D转换器

1.8位A/D转换器芯片ADC0809这部分内容自习6.5

单片集成A/D转换器

2.12位A/D转换器芯片AD574A⑴特点芯片内部包含微机接口逻辑和三态输出缓冲器,可以直接与8位、12位或16位微处理器的数据总线相连。输出可以是12位一次读出或分两次读出:

先读高8位,再读低4位。

6.5

单片集成A/D转换器

对外可提供一个+10V基准电压,最大输出电流1.5mA。有较宽的温度使用范围。⑵芯片内部结构

输入电压可有单极性和双极性两种。6.5

单片集成A/D转换器

6.5

单片集成A/D转换器

组成模拟芯片10V基准12位D/A转换数字芯片SAR比较器时钟、逻辑控制三态输出缓冲6.5

单片集成A/D转换器

⑶芯片引脚功能引脚布置如图6.13所示。芯片引脚功能如下:D0~D1112位数据输出。数据模式选择高电平,12位一次输出;低电平,12位分两次输出:

先高8位,后低4位。

6.5

单片集成A/D转换器

A0:字节地址/短周期。在读数状态:若若

为高电平,则的状态不起作用。在转换状态:

当A0=0时,产生12位转换,转换周期为25s;

当A0=1时,产生8位转换,转换周期为16s。当A0=0时,输出高8位数;当A0=1时,输出低4位数,禁止高8位输出;为低电平6.5

单片集成A/D转换器

芯片选择。当

时,芯片被选中。读/转换信号:当

时,允许读取A/D转换结果;当时,允许启动A/D转换。CE芯片允许。CE=1允许转换或读A/D转换结果。6.5

单片集成A/D转换器

REF

OUT基准电压输出。REF

IN基准电压输入。如果REF

OUT通过电阻接至REF

IN,则可用来调量程。BIPOFF双极性补偿。若输入信号为双极性信号,则使用此脚;此脚还可用于调零点。6.5

单片集成A/D转换器

10VIN10V量程输入端。20VIN20V量程输入端。表6.4AD574A控制信号组合的作用CE工作状态0*11111

**00111****111****接+5V接地接地**01*01不工作不工作启动12位转换启动8位转换并行输出12位数字并行输出高8位数字并行输出低4位数字6.5

单片集成A/D转换器

⑷工作时序

AD574A工作状态启动转换数据读出启动转换过程CE上升沿6.5

单片集成A/D转换器

①在CE上升沿之前,先有

和这是比较好的启动方式。图6.14启动转换时序CECSR/CA0STSDB0~DB11≥300ns≥300ns≥250ns>0ns≥200ns≥200ns≥300ns<300ns25s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如果和CE先有效,脉冲到来之前的高电平会引起三态输出门打开,影响数据总线。②当CE=1时,启动转换。 6.5

单片集成A/D转换器

注意:在启动转换后,各控制信号不起作用,只有STS信号标志工作状态。读出数据

读出数据也同样由CE来启动。低电平CE上升沿6.5

单片集成A/D转换器

图6.15AD574读数据时序CECSR/CA0STSDB0~DB11≥300ns≥150ns≥0ns≥150ns250ns≥50ns≥0ns≥50ns<350ns有效数据6.5

单片集成A/D转换器

⑸工作方式选择工作方式单极性:0~xV,输出二进制码。双极性:-xV~+xV,输出偏移二进制码6.5

单片集成A/D转换器

图6.16AD574工作方式的接法1+5V+15V7-15V11159W20.1KΩAD574REFOUTREFINBIPOFF10VIN20VINDGNDAGND100KΩW1100KΩ0~10V0~20V(a)(a)单极性输入;AD574REFOUTREFINBIPOFF10VIN20VINDGNDAGND151+5V7+15V11-15V9-5~5V-10~10V(b)(b)双极性输入0.1KΩ第6章模/数转换器6.6面对设计如何选择和使用A/D转换器1.如何确定A/D转换器的位数

应该考虑静态精度动态精度6.6

面对设计如何选择和使用A/D转换器⑴从静态精度考虑要考虑量化误差对输出的影响。量化误差与A/D转换器位数有关。6.6

面对设计如何选择和使用A/D转换器由图可知10位以下误差较大;11位以上误差减小不明显。图6.22位数与误差的关系位数误差89101112136.6

面对设计如何选择和使用A/D转换器因此,取10~11位是合适的。从精度来看由于模拟信号是先测量后转换,因此总误差测量误差量化误差6.6

面对设计如何选择和使用A/D转换器设测量误差和量化误差不相关。它们的标准差分别为eM和eq。则总误差的标准差为式中6.6

面对设计如何选择和使用A/D转换器由图6.23可知:ξ变化缓慢,eM减小不多。ξ↑,eM↓图6.23ξ与的关系eqeMeqeMξ0.10.30.50.70.91.01.11.21.31.4因此,取为0.3~0.5较为合适。6.6

面对设计如何选择和使用A/D转换器总之,A/D转换器的精度应与测量装置的精度相匹配。确定位数①量化误差在总误差中所占比例要小。②根据测量装置的精度水平,合理提出位数要求。6.6

面对设计如何选择和使用A/D转换器

目前,大多数测量装置的精度值不小于0.1%~0.5%,故A/D转换器的精度取0.05%~0.1%,相应的位数为10~11位,加上符号位,即为11~12位。⑵从动态平滑性的要求来考虑

位数不能太多,否则虽然q↓,但产生高频小振幅量化噪声。一般来说,满足静态精度要求的位数,也能满足动态平滑性的要求。6.6

面对设计如何选择和使用A/D转换器2.如何确定A/D转换器的转换速率

转换速率—每秒钟能完成的转换次数。其与转换时间的关系:6.6

面对设计如何选择和使用A/D转换器确定转换速率时,应该考虑系统的采样速率:若转换时间为100s,则转换速率为10千次/s。

设一个周期采10个样点,那么A/D转换器最高只能处理1kHz的模拟信号。若转换时间为10s,则转换速率为100千次/s,信号频率可提高到10kHz。6.6

面对设计如何选择和使用A/D转换器3.如何确定是否要加采样/保持器

原则上,采集变化非常缓慢的模拟信号(例如温度)时,可不用采样/保持器。其它模拟信号都要加采样/保持器。第6章模/数转换器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接口任务①转换器收到微机发出的转换指令,进行转换。②当微机发出取数指令时,转换结果存入微机内存。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1.接口设计中的问题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三个:⑴数据输出缓冲问题原因:计算机的数据总线是CPU与存储器、I/O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公共通道。

要求:A/D转换器的数据输出端必须通过三态缓冲器与数据总线相连。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当未被选中时,A/D转换器的输出呈高阻抗状态,以免干扰数据总线上的数据传送。下面分四种情况予以讨论。芯片数据输出端有三态缓冲器,且有三态控制端引脚相应芯片有ADC0809,AD7574。它们可以直接和微机数据总线相连。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芯片不具备三态输出缓冲器相应芯片有ADC1210。这类芯片输出端不能直接连到数据总线,必须外加三态缓冲器。芯片具有三态输出缓冲器,且由片内时序控制相应芯片有AD571和AD572。这类芯片不能直接与数据总线相连,需要通过时序调整接口转换。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芯片有三态输出缓冲器,且片内时序与微机总线时序配合相应芯片有AD574A,这类芯片的输出端可直接和微机数据总线相连。⑵产生芯片选通信号和控制信号

芯片选通信号—地址信号。信号产生:由译码器产生地址信号。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作用:给出地址信号,就选通了A/D芯片。译码器与地址总线连接①系统采用内存映象I/O方式,需要全部地址线参与译码。②系统采用I/O映象方式,用部分低位地址线参与译码。内存映象——I/O不单独编址。I/O映象——I/O单独编址。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控制信号完成对A/D转换器的读写控制

不同微机其控制总线不相同:①8031单片机中,控制线共同控制A/D转换器的读/写操作。当时,执行写操作;当时,读操作。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②8088CPU的PC机中,控制线

共同控制A/D转换器的读/写操作。

在利用微机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对A/D转换器的读/写进行控制时,要注意时序匹配。时序匹配—微机提供的控制信号的持续时间和相位关系满足所用A/D转换器的控制要求。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在接有采样/保持器的数据采集系统中,要考虑采样/保持器、A/D转换器和CPU之间的时序配合问题。①用A/D转换器的转换状态信号作为采

样/保持器的模拟开关的控制信号。保证A/D转换与采样/保持器的协调。目的:通常做法: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②A/D转换器的启动转换脉冲宽度应大于采样/保持器的孔径时间。保证在启动A/D转换之前采样/保持器已达到稳定状态,使A/D转换准确。目的: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⑶读出数据

需要解决的问题①A/D转换器与CPU的联络方式。②数据输出格式。联络方式联络—CPU与A/D转换器传送信息。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联络方式①查询方式。②中断方式。①查询方式查询方式—CPU不断查询A/D转换器的STS脚的电平变化。

因此,要将A/D转换器的转换状态STS脚接在微机I/O口的某一位上。传到D0三态缓冲器AD5748031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P0.7P0.0...D11D4...D3D0...STSP2.7P2.0...地址译码器RD+图6.268031与AD574A接口电路中转换状态查询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AD574A的转换状态信号STS经三态缓冲器接到数据总线的D0上,在读状态,用一特定地址选定、打开三态缓冲器,以供CPU检查转换状态:D0=0,A/D处于转换周期;D1=1,A/D转换结束。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②中断方式中断方式—A/D转换状态信号通过中断输入线向CPU申请中断,CPU响应中断后,转中断服务程序读转换结果。三态缓冲器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AD574A的转换结束信号STS经反相形成正脉冲去触发74LS74(D)触发器,图6.26AD574与PC总线中断联络方式接口电路来自AD574的STSDQ74LS074RS复位信号端口位X端口位Y至PC总线IRQ2该触发器的输出经三态缓冲器接到PC机总线上空闲的中断请求线上。D触发器的清除和三态缓冲器的启动均由可编程I/O端口位控制。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在设计接口电路时,究竟是采用查询还是中断方式,依据处理情况而定:若转换时间长(100s以上)时,且程序要同时完成其它计算,则采用中断方式。若转换时间较短(几十微秒以下)时,且程序不处理其它任务,则采用查询方式。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数据输出格式数据输出格式①并行输出②串行输出

下面一段程序是IBM-PC/XT机从12位A/D转换器ADC1210读取数据的汇编程序。6.7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

ADC1210的数据输出端无三态缓冲器,故外接缓冲器1(设地址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