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课件_第1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课件_第2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课件_第3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课件_第4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课件1改革?调整________以适应______的发展生产关系生产力第一部分:整体把握改革?调整________以适应______的发展生产2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2、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1、奴隶3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3、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三、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1、成功的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2、、失败的改革: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戊戌变法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4、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者本身的局限(2)反对势力的强大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4梭伦改革梭伦改革5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雅典民主制度基础奠定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执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雅典民主制度6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雅典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阶级矛盾尖锐2、解决危机的尝试失败3、萨拉米危机是改革的直接原因(导火线)(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的失败)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雅典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阶级矛7从政治、经济、个人三方面概括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政治:雅典的贵族政治和债务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平民武装暴动,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权力,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改革势在必行。(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奴隶迫切要求改革,反对反对旧贵族专权,发展海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个人贡献:梭伦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人民拥护,适应改革的需要。当选执政官,承担起改革的重任。(改革的可能性)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课件8

二、梭伦改革的措施和作用进一步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改革国家权力机构: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参政开辟道路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鼓励发展工商业,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颁布解负令: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规定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作用

措施二、梭伦改革的措施和作用进一步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为政9三、特点2、打击对象:1、改革理念:3、获益者:平民、工商业奴隶主(最大)奴隶主贵族中庸、公平、平等和谐“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三、特点2、打击对象:1、改革理念:3、获益者:平民、工商业10四、评价:a、物质基础:b、政治基础:c、制度保证:废除债务奴隶制巩固了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局面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1、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2、积极: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四、评价:a、物质基础:废除债务奴隶制1、性质:奴隶主性质的113、局限:

a、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3、局限:a、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b、贵族与平121、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⑴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的根本在于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⑵公职人员产生的途径。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这种选举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没有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职期间比较短。⑶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1、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⑴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13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机构体现: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民众法庭(陪审员制度)制度体现: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陶片放逐法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143、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或评价)积极:⑴促进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商业、航海业的发展,对外贸易迅速扩大);

⑵科学文化的繁荣(民主政治下形成的自由宽松的学术条件和允许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地发展的氛围);

⑶公民表现出极高的爱国主义热情.消极:

⑴民主范围狭小,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奴隶、外邦移民、女性被排斥于民主政治之外)

⑵一切公职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的特点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极有可能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3、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或评价)积极:15商鞅变法商鞅变法16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1、经济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阶级关系:新兴地主—自耕农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争霸、兼并富国强兵风起云涌的改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称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1、经济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17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1、经济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阶级关系:新兴地主—自耕农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争霸、兼并富国强兵风起云涌的改革3、思想: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法家顺应时代需求(理论武器)大动荡、大变革4、秦孝公变法图强,重用商鞅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1、经济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18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同时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

法治政治方面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同时19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政治方面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使秦军成为20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方面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方面21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战争获胜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农战经济方面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战争获胜提供良好的22废井田,开阡陌摧毁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经济方面废井田,摧毁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23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国家统一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国家统一经济方面24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增加财政收入;巩固统治

先秦时期家庭是国家管理的基本单位,收税、征兵、服徭役等都与此有关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增加25评价商鞅变法(性质、影响)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2、积极影响:商鞅变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一切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秦国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实力大增,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基础评价商鞅变法(性质、影响)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26(1)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2)商鞍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3)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4)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3、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1)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3、商鞅27判断改革成败的依据: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判断改革成败的依据: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28商鞅变法获得成功原因有哪些?①顺应了历史潮流: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根本原因)②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商鞅遇害,“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商鞅的正确决策,推行新法的坚强决心。③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④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他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⑤秦孝公有变法图强的决心,对商鞅支持、重用。商鞅变法获得成功原因有哪些?①顺应了历史潮流:封建社会取代奴29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相同点:1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背景)2打破特权,土地问题(内容)3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过程)4结果都取得了成功(结果)5影响深远(作用)……不同点:略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相同点:30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2、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北宋王安石变法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积31(1)归纳北宋中期出现“三冗”二积”局面的原因。答:“三冗”原因:①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北宋“恩荫”制度实行,受到“恩荫”的对象过滥。这是官员数量的增加,形成“冗官”的主要原因。②为防御辽和西夏,大大扩充军队,同时还采取“荒年募兵”的办法,将大量流民招进军队。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③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财政负担,形成“冗费”。“二积”原因: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北宋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的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1)归纳北宋中期出现“三冗”二积”局面的原因。答:“三冗32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青苗法最具争议(强制借贷)募役法最具争议(负担沉重)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政府低息贷款设市易务稳定市场以钱代役鼓励兴修水利按土地多少收税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就近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等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青苗法最具争议(强制33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精简军队减少军费开支保甲法确保了兵源和提高战斗力保马法减少政府支出将兵法提高军队战斗力3、选才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使一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培养了人才改革恩荫制太学生优异者直接任官精减军队废诗赋取士旧制重经义策论考试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官马由农户保养由固定将官带军队贯彻择优录用原则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精简军队减少军费开支34(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对此,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什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

关键问题:财政危机,国家财政人不敷出。

指导思想;以“理财”为中心,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和节省开支。

具体措施:通过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精减军队,缩减编制等减少军费开支,保甲法、保马法也节省了国家的开支;改革科举制度,考经义策论.(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对此,王安石变法的基35(2)王安石变法取得哪些成效?为什么最后失败了?成效: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①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②军事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失败原因: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②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2)王安石变法取得哪些成效?为什么最后失败了?36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变法运动。比较两次变法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两次改革成败的认识。

同: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异①背景:商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②根本目的:商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则是为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③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④结果:商鞅变法成功;王安石变法最终败。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变法运37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16世纪)一、背景:1、天主教会作为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日益腐化和专横,并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表现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政治方面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干涉各国的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社会生活方面影响无处不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一、背景:1、天主教会作为最有势力的封建主382、向近代过渡的西欧(社会根源)

(1)(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政治上)民族国家发展;专制君主的兴起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二、目的: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2、向近代过渡的西欧(社会根源)(1)(经济上)西欧资本主39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人物新教派别核心教义其它主张影响地域路德路德教①“因信称义”;②“信徒皆祭司”;③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廉俭教会民族教会德国北欧卡尔文卡尔文教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②“先定论”③建立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民主教会廉俭教会法国英国等亨利八世英国国教《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民族教会保留天主教教义和仪式英国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人新教核心教义其它主张影响地域路路①“40四、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五、实质: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双重性质)四、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41俄国农奴制改革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俄国农奴制改革4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背景①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③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④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改革时间1861年内容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②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影响①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②局限: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保留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这种制度的腐败导致俄国社会的动荡和后来俄国新的革命的爆发,如1905年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背景①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时间1861年内容①颁布“二43

明治维新明治维新44专题八明治维新一、背景⒈幕府统治⒉幕府统治危机——必要性⑴自然经济解体⑵社会矛盾激化⑶列强侵略⒊倒幕运动——可能性内忧外患专题八明治维新内忧外患45改革的目的:富国强兵,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具体说来就是——政治: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对外:摆脱外来压迫。改革的目的:46明治维新的内容内容核心具体内容历史作用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四民平等”,取消等级身分制和武士特权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召开国会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改革政治体制(相对滞后)最先进行,为推行其它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奠定坚实基础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1、政治领域的改革措施及作用:核心词——立宪政体明治维新的内容内容核心具体内容历史作用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47措施具体内容历史作用国家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出访欧美,学习经验民用企业,突出国企引导;廉价出售国企给民间资本聘请专家,派遣留学殖产兴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仅用30年时间,就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经济领域的改革措施及作用:核心词——殖产兴业明治维新的内容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措施具体内容历史作用国家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48核心提示具体内容历史作用推行义务教育,兴办学校传播启蒙思想发展新闻出版事业提倡衣食住行欧洲化教育改革介绍西学重视传播社会习俗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和习俗,改变落后愚昧3、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改革:核心词——文明开化明治维新的内容核心提示具体内容历史作用推行义务教育,兴办学校传播启蒙思想发49历史影响——明治维新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积极影响:使日本由封建落后国家变成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历史影响——50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④对外: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51明治维新的局限性①政治:

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②文化:

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③对外:

争夺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挑起二战)明治维新的局限性①政治:52维新前维新后政治幕府统治下的封建国家封建等级制度武士享有特权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形式上的“四民平等”经济工场手工业发展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军事武士是职业军人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文化西方文化已传入推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对外西方列强入侵打破锁国状态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维新前维新后政治幕府统治下的封建国家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经53不同点君主权力议会与君主关系内阁与议会关系掌握实权者英国统而不治议会权力大于君主内阁对议会负责资产阶级日本至高无上(神权色彩)天皇解散议会内阁对天皇负责天皇为代表的官僚军阀集团思考: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哪些

共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君主权力议会与内阁与掌握实权者英国统而不治议会权力大于54归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课标: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归类:①英国和法国:②美国:③俄国和日本:④德意志和意大利:方式:①资产阶级革命②民族独立战争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④民族统一运动归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走55戊戌变法戊戌变法56国际大势:发展资本主义国内局势:①社会背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②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登上政治舞台;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历史根源国际大势:历史根源57照片姓名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译《天演论》主张特点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主张变法图存;兴民权,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宣传社会进步理论。照姓名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58维新派基本主张:①变法图存(强);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维新派基本主张:59二、维新过程和内容1、兴起:公车上书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变法序幕,变法思潮演变为爱国的政治运动(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2、发展:创办报刊和学会。二、维新过程和内容1、兴起:公车上书603、高潮:百日维新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新政从6月11日至9月21日,史称“百日维新”。3、高潮:百日维新61类别作用局限性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文教方面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打击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培养维新人才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类别作用局限性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文教方面有利于资产阶级624、结局:9月21日戊戌政变,变法运动最终失败。5、变法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②主观上: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列强和袁世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政治上不够成熟,急于求成;③客观上:封建势力强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封建势力联合抵制破坏。4、结局:63三、历史评价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积极性:①进步性: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②爱国性: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三、历史评价1、性质:64②启蒙性: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3、局限性: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维新派的行动比它们的宣言退步了;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对于封建土地制度问题没有丝毫触动。②启蒙性:65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教训:66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维新变法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但结果却迥然不同。日本很快从内忧外患中解脱出来,走上了强国之路。而维新变法运动却最终失败。试从两国的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作出合理的论证与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维新变法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但结67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幕府封建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较强大领导力量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政权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具体措施大刀阔斧,全面推行操之过急,“一纸空文”国际环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为主要目的);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列强输出资本、瓜分世界),成为列强瓜分对象;帝国主义不愿中国独立强大,国际环境不利。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68近代改革整合近代改革整合69

请简要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背景的相似:封建统治出现危机;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有识之士的推动和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一)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

1、俄国改革:颁布废奴法令,农民赎买份地,使近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较大的国内市场;颁布政策扶植工业发展;

2、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崛起为东方强国;

3、戊戌变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请简要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哪些方70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二)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1、俄国改革:①颁布“一二九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从法律上承认了农民的人身自由;②统一司法程序,实行公开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建立起近代司法制度;③选举产生(农村)地方自治局、城市杜马等地方自治机构。

2、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益,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3、戊戌变法:维新派变法前曾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要求实行君主立宪,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已扩展到制度领域。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二)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71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三)思想文化上:科学化、民主化

1、明治维新:倡导文明开化,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实行教育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2、戊戌变法:维新期间,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活跃,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出版事业进步、近代传媒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启蒙,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三)思想文化上:科学化、民主化72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

(四)军事上:现代化、西方化1、明治维新:建立新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装备,培养指挥人才,实施武士道教育,只对天皇负责。

2、戊戌变法:裁汰绿营,西法练兵,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四)军事上:现代化、西方73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五)社会生活上:文明化、西方化1、明治维新:努力改造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发生了深刻变化。2、戊戌变法: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生活方式,戒缠足、兴女学等运动引领时代新风。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五)社会生活上:文明化、74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富。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无须过于在意,人生如梦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46、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4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欣然归家。痴幻也好,感悟也罢,在这青春的飞扬的年华,亦是一份收获。犹思“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更加灿烂。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嘲笑。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75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课件76改革?调整________以适应______的发展生产关系生产力第一部分:整体把握改革?调整________以适应______的发展生产77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2、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1、奴隶78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3、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三、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1、成功的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2、、失败的改革: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戊戌变法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4、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者本身的局限(2)反对势力的强大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79梭伦改革梭伦改革80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雅典民主制度基础奠定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执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雅典民主制度81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雅典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阶级矛盾尖锐2、解决危机的尝试失败3、萨拉米危机是改革的直接原因(导火线)(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的失败)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雅典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阶级矛82从政治、经济、个人三方面概括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政治:雅典的贵族政治和债务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平民武装暴动,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权力,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改革势在必行。(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奴隶迫切要求改革,反对反对旧贵族专权,发展海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个人贡献:梭伦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人民拥护,适应改革的需要。当选执政官,承担起改革的重任。(改革的可能性)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课件83

二、梭伦改革的措施和作用进一步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改革国家权力机构: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参政开辟道路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鼓励发展工商业,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颁布解负令: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规定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作用

措施二、梭伦改革的措施和作用进一步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为政84三、特点2、打击对象:1、改革理念:3、获益者:平民、工商业奴隶主(最大)奴隶主贵族中庸、公平、平等和谐“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三、特点2、打击对象:1、改革理念:3、获益者:平民、工商业85四、评价:a、物质基础:b、政治基础:c、制度保证:废除债务奴隶制巩固了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局面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1、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2、积极: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四、评价:a、物质基础:废除债务奴隶制1、性质:奴隶主性质的863、局限:

a、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3、局限:a、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b、贵族与平871、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⑴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的根本在于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⑵公职人员产生的途径。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这种选举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没有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职期间比较短。⑶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1、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⑴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88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机构体现: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民众法庭(陪审员制度)制度体现: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陶片放逐法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893、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或评价)积极:⑴促进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商业、航海业的发展,对外贸易迅速扩大);

⑵科学文化的繁荣(民主政治下形成的自由宽松的学术条件和允许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地发展的氛围);

⑶公民表现出极高的爱国主义热情.消极:

⑴民主范围狭小,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奴隶、外邦移民、女性被排斥于民主政治之外)

⑵一切公职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的特点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极有可能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3、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或评价)积极:90商鞅变法商鞅变法91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1、经济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阶级关系:新兴地主—自耕农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争霸、兼并富国强兵风起云涌的改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称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1、经济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92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1、经济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阶级关系:新兴地主—自耕农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争霸、兼并富国强兵风起云涌的改革3、思想: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法家顺应时代需求(理论武器)大动荡、大变革4、秦孝公变法图强,重用商鞅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1、经济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农业发展手工93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同时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

法治政治方面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同时94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政治方面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使秦军成为95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方面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方面96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战争获胜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农战经济方面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战争获胜提供良好的97废井田,开阡陌摧毁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经济方面废井田,摧毁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98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国家统一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国家统一经济方面99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增加财政收入;巩固统治

先秦时期家庭是国家管理的基本单位,收税、征兵、服徭役等都与此有关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增加100评价商鞅变法(性质、影响)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2、积极影响:商鞅变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一切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秦国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实力大增,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基础评价商鞅变法(性质、影响)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101(1)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2)商鞍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3)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4)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3、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1)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3、商鞅102判断改革成败的依据: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判断改革成败的依据: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103商鞅变法获得成功原因有哪些?①顺应了历史潮流: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根本原因)②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商鞅遇害,“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商鞅的正确决策,推行新法的坚强决心。③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④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他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⑤秦孝公有变法图强的决心,对商鞅支持、重用。商鞅变法获得成功原因有哪些?①顺应了历史潮流:封建社会取代奴104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相同点:1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背景)2打破特权,土地问题(内容)3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过程)4结果都取得了成功(结果)5影响深远(作用)……不同点:略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相同点:105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2、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北宋王安石变法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积106(1)归纳北宋中期出现“三冗”二积”局面的原因。答:“三冗”原因:①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北宋“恩荫”制度实行,受到“恩荫”的对象过滥。这是官员数量的增加,形成“冗官”的主要原因。②为防御辽和西夏,大大扩充军队,同时还采取“荒年募兵”的办法,将大量流民招进军队。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③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财政负担,形成“冗费”。“二积”原因: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北宋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的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1)归纳北宋中期出现“三冗”二积”局面的原因。答:“三冗107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青苗法最具争议(强制借贷)募役法最具争议(负担沉重)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政府低息贷款设市易务稳定市场以钱代役鼓励兴修水利按土地多少收税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就近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等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青苗法最具争议(强制108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精简军队减少军费开支保甲法确保了兵源和提高战斗力保马法减少政府支出将兵法提高军队战斗力3、选才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使一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培养了人才改革恩荫制太学生优异者直接任官精减军队废诗赋取士旧制重经义策论考试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官马由农户保养由固定将官带军队贯彻择优录用原则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精简军队减少军费开支109(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对此,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什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

关键问题:财政危机,国家财政人不敷出。

指导思想;以“理财”为中心,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和节省开支。

具体措施:通过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精减军队,缩减编制等减少军费开支,保甲法、保马法也节省了国家的开支;改革科举制度,考经义策论.(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对此,王安石变法的基110(2)王安石变法取得哪些成效?为什么最后失败了?成效: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①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②军事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失败原因: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②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2)王安石变法取得哪些成效?为什么最后失败了?111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变法运动。比较两次变法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两次改革成败的认识。

同: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异①背景:商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②根本目的:商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则是为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③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④结果:商鞅变法成功;王安石变法最终败。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变法运112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16世纪)一、背景:1、天主教会作为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日益腐化和专横,并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表现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政治方面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干涉各国的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社会生活方面影响无处不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一、背景:1、天主教会作为最有势力的封建主1132、向近代过渡的西欧(社会根源)

(1)(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政治上)民族国家发展;专制君主的兴起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二、目的: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2、向近代过渡的西欧(社会根源)(1)(经济上)西欧资本主114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人物新教派别核心教义其它主张影响地域路德路德教①“因信称义”;②“信徒皆祭司”;③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廉俭教会民族教会德国北欧卡尔文卡尔文教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②“先定论”③建立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民主教会廉俭教会法国英国等亨利八世英国国教《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民族教会保留天主教教义和仪式英国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人新教核心教义其它主张影响地域路路①“115四、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五、实质: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双重性质)四、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116俄国农奴制改革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俄国农奴制改革117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背景①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③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④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改革时间1861年内容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②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影响①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②局限: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保留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这种制度的腐败导致俄国社会的动荡和后来俄国新的革命的爆发,如1905年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背景①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时间1861年内容①颁布“二118

明治维新明治维新119专题八明治维新一、背景⒈幕府统治⒉幕府统治危机——必要性⑴自然经济解体⑵社会矛盾激化⑶列强侵略⒊倒幕运动——可能性内忧外患专题八明治维新内忧外患120改革的目的:富国强兵,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具体说来就是——政治: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对外:摆脱外来压迫。改革的目的:121明治维新的内容内容核心具体内容历史作用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四民平等”,取消等级身分制和武士特权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召开国会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改革政治体制(相对滞后)最先进行,为推行其它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奠定坚实基础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1、政治领域的改革措施及作用:核心词——立宪政体明治维新的内容内容核心具体内容历史作用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122措施具体内容历史作用国家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出访欧美,学习经验民用企业,突出国企引导;廉价出售国企给民间资本聘请专家,派遣留学殖产兴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仅用30年时间,就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经济领域的改革措施及作用:核心词——殖产兴业明治维新的内容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措施具体内容历史作用国家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123核心提示具体内容历史作用推行义务教育,兴办学校传播启蒙思想发展新闻出版事业提倡衣食住行欧洲化教育改革介绍西学重视传播社会习俗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和习俗,改变落后愚昧3、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改革:核心词——文明开化明治维新的内容核心提示具体内容历史作用推行义务教育,兴办学校传播启蒙思想发124历史影响——明治维新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积极影响:使日本由封建落后国家变成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历史影响——125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④对外: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126明治维新的局限性①政治:

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②文化:

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③对外:

争夺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挑起二战)明治维新的局限性①政治:127维新前维新后政治幕府统治下的封建国家封建等级制度武士享有特权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形式上的“四民平等”经济工场手工业发展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军事武士是职业军人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文化西方文化已传入推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对外西方列强入侵打破锁国状态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维新前维新后政治幕府统治下的封建国家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经128不同点君主权力议会与君主关系内阁与议会关系掌握实权者英国统而不治议会权力大于君主内阁对议会负责资产阶级日本至高无上(神权色彩)天皇解散议会内阁对天皇负责天皇为代表的官僚军阀集团思考: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哪些

共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君主权力议会与内阁与掌握实权者英国统而不治议会权力大于129归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课标: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归类:①英国和法国:②美国:③俄国和日本:④德意志和意大利:方式:①资产阶级革命②民族独立战争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④民族统一运动归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走130戊戌变法戊戌变法131国际大势:发展资本主义国内局势:①社会背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②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登上政治舞台;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历史根源国际大势:历史根源132照片姓名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译《天演论》主张特点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主张变法图存;兴民权,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宣传社会进步理论。照姓名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133维新派基本主张:①变法图存(强);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维新派基本主张:134二、维新过程和内容1、兴起:公车上书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变法序幕,变法思潮演变为爱国的政治运动(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2、发展:创办报刊和学会。二、维新过程和内容1、兴起:公车上书1353、高潮:百日维新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新政从6月11日至9月21日,史称“百日维新”。3、高潮:百日维新136类别作用局限性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文教方面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打击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培养维新人才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类别作用局限性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文教方面有利于资产阶级1374、结局:9月21日戊戌政变,变法运动最终失败。5、变法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②主观上: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列强和袁世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政治上不够成熟,急于求成;③客观上:封建势力强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封建势力联合抵制破坏。4、结局:138三、历史评价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积极性:①进步性: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②爱国性: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三、历史评价1、性质:139②启蒙性: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3、局限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