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1前言
随着医疗紧急救援系统的建立完善和突发事件的时有发生,加上医院急诊科自身工作的特点,使急诊科在医院中的地位愈发突显。急诊科患者流动性大,病种繁多。由于情况的紧急性和病因的不确定性,使急诊护士暴露于更多的危险因素中,容易对其造成身心伤害。现将其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阐述如下:前言随着医疗紧急救援系统的建立完善和突2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3职业危险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心理因素暴力因素突发因素职业生物因素4生物因素
急诊科护士处于抢救工作的最前线,在重危患者到达时往往立即投入抢救,而忽略自我保护。由于经常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因此成为接触细菌、病毒的高危人群。生物因素急诊科护士处于抢救工作5除此以外,急诊护士在为中毒病人进行催吐、洗胃时空气被有毒的液体污染,特别是有机磷农药挥发性强,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吸收。毒物如果是以粉尘、烟雾、气体等形态存在时,主要由呼吸道吸收,由此吸收的速度比经消化道吸收的速度快20倍左右,仅次于静脉注射的吸收速度。生物因素除此以外,急诊护士在为中毒病人进行催吐6物理因素1.噪声污染
急诊科经常有大量的突发伤、意外伤患者和门诊患者。护士在承受紧张繁杂的工作强度下还要承受来自患者的呻吟、家属的呼救、部分患者及其亲属因情绪不稳而产生的粗暴无理言行、各种抢救仪器的运转噪音等,极易产生不良情绪。长期以往,使护士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损害。物理因素1.噪声污染7物理因素2.锐器伤锐器伤的主要环节为:注射、抽血、静脉穿刺等操作中的针头刺伤开启封闭药物的安瓿过程中的玻璃刺伤急诊手术配合中的刀片刺伤物理因素2.锐器伤8调查时间:1993年8月-2003年7月
卫生部调查时间:1993年8月-2003年7月卫生部9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护人员被污染针头刺伤。每年将有近有百万次针头刺伤事故。2000年WHO的报告每30秒钟,便有一名2000年10WHO的报告:2002年-护士63%-注射针头刺伤80%-医生14%-切伤8%-化验师10%-接触开放伤口7%-保洁员3%-粘膜接触5%全世界3500万医护人员共发生300万次针刺伤。
WHO的报告:2002年全世界3500万医护人员共发生3011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针刺伤是护理12北京市协和医院的调查:对全市7家医院的1075名护士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866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0.6%,年人均被刺伤3.5次;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北京市协和医院的调查:13针刺伤危险性有多大?
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乙肝、丙肝、艾滋病。研究显示: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0.33%(20/6135)。HIV的发现迫使我们对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引起重视。针刺伤危险性有多大?14现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累计达7000万例–全球有5000万人不知道自己感染–每天有15000人感染–每6秒有1人感染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课件15中国不同年份艾滋病流行发展中国不同年份艾滋病流行发展16针刺伤危险性因素与下列因素有关:
刺伤的深度;针头的性质(空心比实心更危险);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针头刺伤了静脉和动脉;污染源来自感染早期和晚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载量高)。针刺伤危险性因素与下列因素有关:17化学因素
急诊科工作环境中使用消毒剂较多,如戊二醛、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甲醛等,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频繁接触这些消毒剂、清洁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可致中毒或致癌。此外消毒灭菌使用的紫外线、臭氧等,使用不当可引起紫外线眼炎或皮炎,高浓度吸入臭氧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化学因素急诊科工作环境中使用消毒剂较18心理因素急诊科突发病、意外伤害多,经常有打架斗殴、醉酒、精神异常的病人。部分病人情绪激动,对医务人员要求高、不理解,医患关系紧张,易发生争端,甚至出现辱骂、威胁或伤害护士,从而加重了护士的身心创伤,导致护士工作热情受挫。另外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护士产生疲劳、睡眠障碍,导致护理工作质量及护士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因素急诊科突发病、意外伤害多,经常有打架斗殴19心理因素据资料报道:80%以上的护士不愿从事急诊护理工作,从事急诊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80%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72%有疲劳感。40%情绪不定,20%易激怒。同时因为工作繁忙导致许多护士对家庭和孩子无法顾及。由此产生的家庭矛盾也给护士本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因素据资料报道:80%以上的护士不愿从事急诊20暴力因素1.护患纠纷急诊患者病情急重且多为突发,患者及家属情绪不稳定,容易情绪激动,若遇到个人素质较低或醉酒后的患者及家属则更容易冲动,甚至会漫骂或动手殴打护士。暴力因素1.护患纠纷21暴力因素
陈祖辉等的调查结果显示:某医院急诊科护士受到暴力伤害的发生率为87.91%,高于一般护士65.90%的平均水平。引起暴力发生的因素主要有:患者(或陪护、探视者)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肇事者酗酒、患者自认为病情无好转、对服务不满意等。暴力因素陈祖辉等的调查结果显示:某医院急诊科护士受22解放军第253医院急诊科2010.1.6解放军第253医院急诊科2010.1.623暴力因素2.医护及护护之间的横向暴力
横向暴力普遍存在于大部分护士群体中,医护及护护之间横向暴力产生的原因常见于:工作压力反应有些护士因压力大,把消极情绪转移到同一工作组的同志.暴力因素2.医护及护护之间的横向暴力24暴力因素工作任务与时间的矛盾大量重复性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护理人员的工作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中,使护士将患者和同事视为释放压力的对象。护士、医护之间缺乏协调性。这一现象损害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护理质量。制造了消极和紧张的工作环境。暴力因素工作任务与时间的矛盾25突发因素
近年来自然灾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有发生也给急诊科护士职业带来新的危险和考验。由于对突发事件缺乏前瞻性和预防措施极易给医护人员造成伤害。例如:突发的“非典病毒”近距离接触有极强传染性,持续时间较长,具有散发性和隐匿性,要求工作环境有良好的通风、隔离设施以及特殊抢救措施等。突发因素近年来自然灾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防范措施护士的自我防护水平是一个多方努力、共同解决的问题,既包含了职业防护,也包含管理部门的干预。防范措施护士的自我防护水平27生物因素的预防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5年提出,我国借鉴并在2000年编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
生物因素的预防严格执行标准预防28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国家卫生部关于标准预防的定义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29
1、防止血源性、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标准预防特点1、防止血源性、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标准预防特点30标准预防措施1.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必须佩戴手套。若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2.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3.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除需佩戴手套和口罩外,还应带防护眼镜。4.当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有污染操作者身体的可能时,还应穿上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服。标准预防措施31标准预防措施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器盒内进行安全处置6.处理所有尖锐物品时应特别小心,防止针刺伤7.立即清洁溅出的感染物品8.保证对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病人护理器械、用品、被服做出适当处理,或丢弃、或消毒或在每个病人使用之间进行灭菌9.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标准预防措施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器盒内进32生物因素的预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正确的洗手可使手表面的暂居菌减少1000倍。在进行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必须戴双层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掌握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根据不同病种选择具有防渗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面罩或隔离衣等防护用具。生物因素的预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33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课件34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课件35如为溅污或浸泡所致完整粘膜的污染,则:
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帽子、口罩、手术衣。流动的净水冲洗污染部位。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如为溅污或浸泡所致完整粘膜的污染,则:36物理因素的预防噪声的防护:
改进设施构建以控制噪声的传播。如把房屋墙面加厚、使用双层窗户等以有效隔音;使用先进的患者呼叫系统以降低噪音;加强对仪器设备的定期检修。此外,应尽可能减少陪护人员,劝导患者及患者家属在候诊过程中小声交谈等,创造较安静的工作环境。物理因素的预防噪声的防护:37物理因素的预防锐器伤的预防:1.加强防护教育
急诊科室应经常进行防护教育,从意识上形成条件反射。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随即想到做好自我防护措施。贯彻落实医疗锐器伤应急程序。
物理因素的预防锐器伤的预防:38如为锐器伤,则:
保持镇静,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污染的程度。肥皂液及流动的净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如为锐器伤,则:39物理因素的预防2.避免锐器伤,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
针刺预防:在为不合作的患者注射时,应取得他人协助;安全处理针头,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及时置入专用、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不要留在治疗台、治疗车上或丢进一般的垃圾桶内;手持针头或其他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他人,以免刺伤他人物理因素的预防2.避免锐器伤,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403.加强锐器物和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对锐器物应按种类分类固定摆放。及时处理医疗废弃物,以减少因暴露在外而造成刺伤的概率。建议在资金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安全性产品,如提供安全的注射器、无针系统等。物理因素的预防3.加强锐器物和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物理因素的预防41
42化学消毒剂的预防
在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浓度并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物品,尽量避免消毒液对眼睛、皮肤、黏膜的直接刺激。同时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应选择在治疗、护理操作少的时间。化学消毒剂的预防在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43心理危害的防护
管理部门应合理地调整护士的数量和人员结构,采用弹性排班制,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应定期举办心理学知识培训班,指导护士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护士本人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树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不过分苛求自己和他人,处理和协调好社会、工作、家庭等各种关系,避免身心损害。心理危害的防护管理部门应合理地调整护士44暴力因素的防范1.加强护理人员自身修养。规避医患纠纷的发生,应自觉地在工作之余阅读一些有利于提高自己修养和处世能力的书籍。通过加强自我修养和沟通能力,善于与情绪激动的家属和患者沟通,尽量避免激化矛盾。暴力因素的防范1.加强护理人员自身修养。45暴力因素的防范2.加强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措施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医患纠纷处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畅通医患纠纷处理渠道;加大透明度和公信力;减少因医患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与公安部门加强联系协调。医院应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对于醉酒者或有安全隐患的患者,安保人员应及时到位,遇到闹事时立即报警。暴力因素的防范2.加强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措施46突发卫生事件的防护
医院应结合防治“非典”病毒的经验.建设合理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设施构建结构。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和自我防护演练。突发卫生事件的防护医院应结合防治“非典47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课件48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课件49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防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急诊科护士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面临的职业危险是多方面的。在医院管理上,应加强人力资源配置,改进硬件实施,制定完善的防范应急措施。护理人员应熟练地掌握预防环节及技术,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从而减少或避免职业损害,保障护理人员的自身健康,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小结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防护越50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课件51参考文献
l.尹爱华.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当代护士,2005,(2):29—302.艾秀芹.医务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Ⅲ.天津护理,2004,12(I):58—59.3.沈晓芳.急诊护士加强自我防护的对策【n.护理研究,2006,20(6B):1672.4.廖文丽.急诊护士潜在的健康问题及自我防护叨.职业与健康,200420(4):139.5.陈祖辉,壬声.急诊科护士T作场所心理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J1.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1):50.6.张则.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们.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63-64.7.徐卫.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防护【J】.中国医院,2009,13(2):47-48.8.王春玲.急诊科护士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阴.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I19.9..张彦.对“标准预防”的认识和体会叨.解放军护理杂志舢3,20(8):72.1o.王延华.医护人员六步洗手法的遵从性调查【J】.家庭护-士,2006,Il(4):4.11.李怡兰,胡翠萍.急诊护士工作职业风险因素及应急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09—110.l2.李映兰.介绍美国护士的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m.中华护理杂志,参考文献l.尹爱华.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52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课件53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54主要内容.职业暴露的概念.职业暴露的类型及级别.职业防护措施主要内容.职业暴露的概念55职业暴露的概念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的对人体健康或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情况。职业暴露的概念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56职业暴露的类型物理损害;锐器伤、热力、辐射(紫外线)化学损伤;腐蚀性消剂、细胞消毒性药物生物损伤;蚊虫叮咬被血液、液体喷溅以上因素均导致生物危害---感染职业暴露的类型物理损害;锐器伤、热力、57
职业防护级别.基本防护.加强防护.严密防护
职业防护级别58职业防护级别.1、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视污染的操作时医、护、技术员:进入传染区的医、护、技工员(医、护、工、勤)转运疑似SARSGL和临床诊断SARSGL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2、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①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②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③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④手套:医、护、技术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液体、血液可能感受到污染时:.⑤面罩: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⑥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职业防护级别.1、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59.职业防护级别.1、防护对象:进行有创造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2、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密合型防护面罩。.职业防护级别.1、防护对象:进行有创造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60职业防护原则职业防护原则.原则:标准预防原则.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以及安全注射等。.标准防护=手卫生+切断疾病传播途径等措施,保护自己同时保护他人职业防护原则职业防护原则61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课件62常用的防护用品.手套.口罩.防护服与隔离衣.眼罩与面罩.帽子.长筒胶鞋/鞋套常用的防护用品.手套63个人防护个人防护64职业防护的措施措施:手卫生、着装防护1手卫生是洗手与手消毒的总称。接触病人前后或处理污染物后需洗手。2着装防护:穿工作防护服、戴帽子、口罩、戴手套、护目镜及面罩等,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阻断病原体的传播。职业防护的措施措施:手卫生、着装防护65防护污染措施.1、接触病人前或者处理污染物前戴手套或使用避污纸纸等:.2、戴帽子、口罩、穿工作服等.3、不用污手接触身体的清洁部位,尤其是揉眼、抠鼻等:.4、及时摘除污染的手套、洗手或者手消毒,不戴污染手套接触清洁物品、门把手、楼梯扶手、各种开关等。.5、污物及时处理,或封锁污染严重区域,使之局限不扩大污染,清洁工具消毒,定点放置。防护污染措施.1、接触病人前或者处理污染物前戴手套或使用避污66防刺伤措施.不撞击防利器的容器.装入利器盒内的利器不要取出.转运中途不要靠近身体,不碰击他人.及时收集散落的利器,防止意外伤害防刺伤措施.不撞击防利器的容器67锐器伤的处理流程1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严禁局部挤压)2流动水下冲洗3碘伏或酒精消毒4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登记表5用药被乙肝阳性病人血液、体液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的检测,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10ug、10ug(按0、1月、6月间隔)锐器伤的处理流程1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68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69前言
随着医疗紧急救援系统的建立完善和突发事件的时有发生,加上医院急诊科自身工作的特点,使急诊科在医院中的地位愈发突显。急诊科患者流动性大,病种繁多。由于情况的紧急性和病因的不确定性,使急诊护士暴露于更多的危险因素中,容易对其造成身心伤害。现将其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阐述如下:前言随着医疗紧急救援系统的建立完善和突70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71职业危险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心理因素暴力因素突发因素职业生物因素72生物因素
急诊科护士处于抢救工作的最前线,在重危患者到达时往往立即投入抢救,而忽略自我保护。由于经常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因此成为接触细菌、病毒的高危人群。生物因素急诊科护士处于抢救工作73除此以外,急诊护士在为中毒病人进行催吐、洗胃时空气被有毒的液体污染,特别是有机磷农药挥发性强,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吸收。毒物如果是以粉尘、烟雾、气体等形态存在时,主要由呼吸道吸收,由此吸收的速度比经消化道吸收的速度快20倍左右,仅次于静脉注射的吸收速度。生物因素除此以外,急诊护士在为中毒病人进行催吐74物理因素1.噪声污染
急诊科经常有大量的突发伤、意外伤患者和门诊患者。护士在承受紧张繁杂的工作强度下还要承受来自患者的呻吟、家属的呼救、部分患者及其亲属因情绪不稳而产生的粗暴无理言行、各种抢救仪器的运转噪音等,极易产生不良情绪。长期以往,使护士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损害。物理因素1.噪声污染75物理因素2.锐器伤锐器伤的主要环节为:注射、抽血、静脉穿刺等操作中的针头刺伤开启封闭药物的安瓿过程中的玻璃刺伤急诊手术配合中的刀片刺伤物理因素2.锐器伤76调查时间:1993年8月-2003年7月
卫生部调查时间:1993年8月-2003年7月卫生部77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护人员被污染针头刺伤。每年将有近有百万次针头刺伤事故。2000年WHO的报告每30秒钟,便有一名2000年78WHO的报告:2002年-护士63%-注射针头刺伤80%-医生14%-切伤8%-化验师10%-接触开放伤口7%-保洁员3%-粘膜接触5%全世界3500万医护人员共发生300万次针刺伤。
WHO的报告:2002年全世界3500万医护人员共发生3079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针刺伤是护理80北京市协和医院的调查:对全市7家医院的1075名护士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866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0.6%,年人均被刺伤3.5次;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北京市协和医院的调查:81针刺伤危险性有多大?
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乙肝、丙肝、艾滋病。研究显示: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0.33%(20/6135)。HIV的发现迫使我们对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引起重视。针刺伤危险性有多大?82现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累计达7000万例–全球有5000万人不知道自己感染–每天有15000人感染–每6秒有1人感染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课件83中国不同年份艾滋病流行发展中国不同年份艾滋病流行发展84针刺伤危险性因素与下列因素有关:
刺伤的深度;针头的性质(空心比实心更危险);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针头刺伤了静脉和动脉;污染源来自感染早期和晚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载量高)。针刺伤危险性因素与下列因素有关:85化学因素
急诊科工作环境中使用消毒剂较多,如戊二醛、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甲醛等,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频繁接触这些消毒剂、清洁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可致中毒或致癌。此外消毒灭菌使用的紫外线、臭氧等,使用不当可引起紫外线眼炎或皮炎,高浓度吸入臭氧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化学因素急诊科工作环境中使用消毒剂较86心理因素急诊科突发病、意外伤害多,经常有打架斗殴、醉酒、精神异常的病人。部分病人情绪激动,对医务人员要求高、不理解,医患关系紧张,易发生争端,甚至出现辱骂、威胁或伤害护士,从而加重了护士的身心创伤,导致护士工作热情受挫。另外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护士产生疲劳、睡眠障碍,导致护理工作质量及护士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因素急诊科突发病、意外伤害多,经常有打架斗殴87心理因素据资料报道:80%以上的护士不愿从事急诊护理工作,从事急诊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80%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72%有疲劳感。40%情绪不定,20%易激怒。同时因为工作繁忙导致许多护士对家庭和孩子无法顾及。由此产生的家庭矛盾也给护士本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因素据资料报道:80%以上的护士不愿从事急诊88暴力因素1.护患纠纷急诊患者病情急重且多为突发,患者及家属情绪不稳定,容易情绪激动,若遇到个人素质较低或醉酒后的患者及家属则更容易冲动,甚至会漫骂或动手殴打护士。暴力因素1.护患纠纷89暴力因素
陈祖辉等的调查结果显示:某医院急诊科护士受到暴力伤害的发生率为87.91%,高于一般护士65.90%的平均水平。引起暴力发生的因素主要有:患者(或陪护、探视者)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肇事者酗酒、患者自认为病情无好转、对服务不满意等。暴力因素陈祖辉等的调查结果显示:某医院急诊科护士受90解放军第253医院急诊科2010.1.6解放军第253医院急诊科2010.1.691暴力因素2.医护及护护之间的横向暴力
横向暴力普遍存在于大部分护士群体中,医护及护护之间横向暴力产生的原因常见于:工作压力反应有些护士因压力大,把消极情绪转移到同一工作组的同志.暴力因素2.医护及护护之间的横向暴力92暴力因素工作任务与时间的矛盾大量重复性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护理人员的工作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中,使护士将患者和同事视为释放压力的对象。护士、医护之间缺乏协调性。这一现象损害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护理质量。制造了消极和紧张的工作环境。暴力因素工作任务与时间的矛盾93突发因素
近年来自然灾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有发生也给急诊科护士职业带来新的危险和考验。由于对突发事件缺乏前瞻性和预防措施极易给医护人员造成伤害。例如:突发的“非典病毒”近距离接触有极强传染性,持续时间较长,具有散发性和隐匿性,要求工作环境有良好的通风、隔离设施以及特殊抢救措施等。突发因素近年来自然灾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4防范措施护士的自我防护水平是一个多方努力、共同解决的问题,既包含了职业防护,也包含管理部门的干预。防范措施护士的自我防护水平95生物因素的预防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5年提出,我国借鉴并在2000年编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
生物因素的预防严格执行标准预防96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国家卫生部关于标准预防的定义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97
1、防止血源性、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标准预防特点1、防止血源性、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标准预防特点98标准预防措施1.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必须佩戴手套。若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2.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3.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除需佩戴手套和口罩外,还应带防护眼镜。4.当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有污染操作者身体的可能时,还应穿上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服。标准预防措施99标准预防措施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器盒内进行安全处置6.处理所有尖锐物品时应特别小心,防止针刺伤7.立即清洁溅出的感染物品8.保证对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病人护理器械、用品、被服做出适当处理,或丢弃、或消毒或在每个病人使用之间进行灭菌9.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标准预防措施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器盒内进100生物因素的预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正确的洗手可使手表面的暂居菌减少1000倍。在进行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必须戴双层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掌握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根据不同病种选择具有防渗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面罩或隔离衣等防护用具。生物因素的预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101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课件102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课件103如为溅污或浸泡所致完整粘膜的污染,则:
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帽子、口罩、手术衣。流动的净水冲洗污染部位。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如为溅污或浸泡所致完整粘膜的污染,则:104物理因素的预防噪声的防护:
改进设施构建以控制噪声的传播。如把房屋墙面加厚、使用双层窗户等以有效隔音;使用先进的患者呼叫系统以降低噪音;加强对仪器设备的定期检修。此外,应尽可能减少陪护人员,劝导患者及患者家属在候诊过程中小声交谈等,创造较安静的工作环境。物理因素的预防噪声的防护:105物理因素的预防锐器伤的预防:1.加强防护教育
急诊科室应经常进行防护教育,从意识上形成条件反射。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随即想到做好自我防护措施。贯彻落实医疗锐器伤应急程序。
物理因素的预防锐器伤的预防:106如为锐器伤,则:
保持镇静,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污染的程度。肥皂液及流动的净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如为锐器伤,则:107物理因素的预防2.避免锐器伤,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
针刺预防:在为不合作的患者注射时,应取得他人协助;安全处理针头,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及时置入专用、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不要留在治疗台、治疗车上或丢进一般的垃圾桶内;手持针头或其他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他人,以免刺伤他人物理因素的预防2.避免锐器伤,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1083.加强锐器物和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对锐器物应按种类分类固定摆放。及时处理医疗废弃物,以减少因暴露在外而造成刺伤的概率。建议在资金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安全性产品,如提供安全的注射器、无针系统等。物理因素的预防3.加强锐器物和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物理因素的预防109
110化学消毒剂的预防
在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浓度并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物品,尽量避免消毒液对眼睛、皮肤、黏膜的直接刺激。同时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应选择在治疗、护理操作少的时间。化学消毒剂的预防在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111心理危害的防护
管理部门应合理地调整护士的数量和人员结构,采用弹性排班制,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应定期举办心理学知识培训班,指导护士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护士本人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树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不过分苛求自己和他人,处理和协调好社会、工作、家庭等各种关系,避免身心损害。心理危害的防护管理部门应合理地调整护士112暴力因素的防范1.加强护理人员自身修养。规避医患纠纷的发生,应自觉地在工作之余阅读一些有利于提高自己修养和处世能力的书籍。通过加强自我修养和沟通能力,善于与情绪激动的家属和患者沟通,尽量避免激化矛盾。暴力因素的防范1.加强护理人员自身修养。113暴力因素的防范2.加强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措施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医患纠纷处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畅通医患纠纷处理渠道;加大透明度和公信力;减少因医患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与公安部门加强联系协调。医院应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对于醉酒者或有安全隐患的患者,安保人员应及时到位,遇到闹事时立即报警。暴力因素的防范2.加强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措施114突发卫生事件的防护
医院应结合防治“非典”病毒的经验.建设合理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设施构建结构。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和自我防护演练。突发卫生事件的防护医院应结合防治“非典115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课件116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课件117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防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急诊科护士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面临的职业危险是多方面的。在医院管理上,应加强人力资源配置,改进硬件实施,制定完善的防范应急措施。护理人员应熟练地掌握预防环节及技术,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从而减少或避免职业损害,保障护理人员的自身健康,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小结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防护越118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课件119参考文献
l.尹爱华.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当代护士,2005,(2):29—302.艾秀芹.医务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Ⅲ.天津护理,2004,12(I):58—59.3.沈晓芳.急诊护士加强自我防护的对策【n.护理研究,2006,20(6B):1672.4.廖文丽.急诊护士潜在的健康问题及自我防护叨.职业与健康,200420(4):139.5.陈祖辉,壬声.急诊科护士T作场所心理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J1.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1):50.6.张则.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们.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63-64.7.徐卫.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防护【J】.中国医院,2009,13(2):47-48.8.王春玲.急诊科护士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阴.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I19.9..张彦.对“标准预防”的认识和体会叨.解放军护理杂志舢3,20(8):72.1o.王延华.医护人员六步洗手法的遵从性调查【J】.家庭护-士,2006,Il(4):4.11.李怡兰,胡翠萍.急诊护士工作职业风险因素及应急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09—110.l2.李映兰.介绍美国护士的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m.中华护理杂志,参考文献l.尹爱华.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120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研究进展课件121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民经济核算与》课件
- 工艺品买卖合同模板
- 房屋拆除施工合同书参考例
- 《基因突变上》课件
- 妙笔绘花颜融情醉秋香-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 情境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 2024年抗静电剂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xxx轻质硅酸钙砌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方案)
- 年产xx内燃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 凸板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 四川省情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保洁人员安全作业培训
- 高中家长会主题班会课件
- 2023年四川天府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 IT运维驻场人员管理制度
- 第2节-第1课时-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课件【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
- 与信仰对话 课件-2024年入团积极分子培训
- 弱电智能化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二元思辨类作文(无答案)
- 猩红热课件完整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