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课件_第1页
口腔念珠菌病课件_第2页
口腔念珠菌病课件_第3页
口腔念珠菌病课件_第4页
口腔念珠菌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念珠菌病1口腔念珠菌病1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特征和不同病名熟悉本病中西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用内治、外治方法

2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特征和不同病名2重点和难点病因、特征常用内治外治方法3重点和难点病因、特征3概念1、口腔念珠菌病是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2、多发生于哺乳期婴幼儿、体弱儿童及衰弱成人3、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发生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而使内脏、皮肤、黏膜被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该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4、属于中医学的“口糜”等范畴。因口腔内黏膜白屑满布,状似鹅口,故又称“鹅口疮”,或称“雪口”4概念1、口腔念珠菌病是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4

55一、中医病因病机

饮食失节,湿热蕴积脾胃或膀胱湿热、久病久泻过食苦寒药物波及脾胃循经上蒸于口腔而发病湿浊不化湿热积聚6一、中医病因病机饮食失节,湿热蕴积脾胃湿浊不化6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致病菌为真菌——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常潜存于正常人的口腔、肠道、阴道、皮肤等处,平时并不致病2、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广泛使用,既抑制了免疫功能,又引起菌群平衡失调,致真菌感染3、大手术、放疗后及其它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导致宿体虚弱而发病4、婴幼儿发病往往为外源性:分娩,哺乳或生活用具的传播7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致病菌为真菌——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三、临床表现

1、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久病身体衰弱的成人

2、好发于唇、舌、颊、口底、软腭等部位3、在充血的黏膜表面出现凝乳状的白色小点,然后逐渐融合成界限清楚的乳酪状斑片,故称雪口4、早期黏膜损害红白色泽分明。

5、陈旧性损害微带淡黄色,不易剥脱,强行剥脱后,见潮红、渗血的浅表糜烂,且不久又重新形成8三、临床表现1、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久病身体衰弱的

6、患儿一般无明显全身反应,或有轻度发热,常烦躁不安,难哺乳,啼哭

7、如未加医治或治疗不当,可蔓延至咽、喉、食管等部位,引起呼吸不畅和舌咽困难

8、少数未得到控制的病例,可成为白色念珠菌败血症;偶尔亦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等病,造成严重后果96、患儿一般无明显全身反应,或有轻度发热,常烦躁9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特征:口腔肌膜糜烂成片状上附白色腐物如糜样,口内常有特殊气味和味觉改变等婴幼儿多见,发病急,全身反应轻,白色小点,或丝绒状斑片;儿童多为口角炎;成人多为散在的灰白色小点,病程缓慢对可疑病损,可作涂片、培养、免疫或活检检查诊断要点10四、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征:口腔肌膜糜烂成片状上附白色腐物如糜

2、与白喉鉴别:覆盖于扁桃体,起病缓慢,轻中度发热,中毒症状明显,淋巴结肿大3、与球菌性口炎(膜性口炎):黏膜充血水肿明显,灰黄色假膜光滑致密,易被拭去鉴别诊断白喉膜性口炎112、与白喉鉴别:覆盖于扁桃体,起病缓慢,鉴别诊断白喉膜五、治疗

重要环节:保持口腔碱性环境(一)中医辨证施治内治:

清热解毒,利湿除腐——导赤散加味养阴清热——六味地黄汤加味清热凉血,泻火通便——凉膈散健脾益气燥湿——连理汤12五、治疗重要环节:保持口腔碱性环境12

外治:

1、经常清洗口腔,含漱或清洗局部浓茶含漱或用棉签蘸液擦拭局部

2、冰硼散、锡类散、青吹口散、柳花散,养阴生肌散等13外治:13

(二)西医治疗

1、局部用药:即1~4%碳酸氢钠液含漱或洗涤;过去常用紫药水涂搽,现已不提倡;0.05%洗必太含漱或清洗局部;制霉菌素混悬液和甘油乳剂散布或外搽,效果良好;杜灭芬0.5毫克含片或克菌定0.25毫克含片2、重者可全身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14(二)西医治疗14

3、增强机体免疫力:体虚、免疫缺陷或与之有关的全身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胸腺肽、转移因子)等者4、手术治疗: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经治疗3-6个月疗效不显著者,应考虑手术切除,以防恶变5、其他疗法: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病损表面有颗粒增生时,可用电凝、激光、冷冻等疗法,除去增生的病变组织153、增强机体免疫力:体虚、免疫缺陷15谢谢16谢谢16口腔念珠菌病17口腔念珠菌病1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特征和不同病名熟悉本病中西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用内治、外治方法

18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特征和不同病名2重点和难点病因、特征常用内治外治方法19重点和难点病因、特征3概念1、口腔念珠菌病是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2、多发生于哺乳期婴幼儿、体弱儿童及衰弱成人3、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发生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而使内脏、皮肤、黏膜被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该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4、属于中医学的“口糜”等范畴。因口腔内黏膜白屑满布,状似鹅口,故又称“鹅口疮”,或称“雪口”20概念1、口腔念珠菌病是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4

215一、中医病因病机

饮食失节,湿热蕴积脾胃或膀胱湿热、久病久泻过食苦寒药物波及脾胃循经上蒸于口腔而发病湿浊不化湿热积聚22一、中医病因病机饮食失节,湿热蕴积脾胃湿浊不化6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致病菌为真菌——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常潜存于正常人的口腔、肠道、阴道、皮肤等处,平时并不致病2、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广泛使用,既抑制了免疫功能,又引起菌群平衡失调,致真菌感染3、大手术、放疗后及其它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导致宿体虚弱而发病4、婴幼儿发病往往为外源性:分娩,哺乳或生活用具的传播23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致病菌为真菌——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三、临床表现

1、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久病身体衰弱的成人

2、好发于唇、舌、颊、口底、软腭等部位3、在充血的黏膜表面出现凝乳状的白色小点,然后逐渐融合成界限清楚的乳酪状斑片,故称雪口4、早期黏膜损害红白色泽分明。

5、陈旧性损害微带淡黄色,不易剥脱,强行剥脱后,见潮红、渗血的浅表糜烂,且不久又重新形成24三、临床表现1、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久病身体衰弱的

6、患儿一般无明显全身反应,或有轻度发热,常烦躁不安,难哺乳,啼哭

7、如未加医治或治疗不当,可蔓延至咽、喉、食管等部位,引起呼吸不畅和舌咽困难

8、少数未得到控制的病例,可成为白色念珠菌败血症;偶尔亦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等病,造成严重后果256、患儿一般无明显全身反应,或有轻度发热,常烦躁9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特征:口腔肌膜糜烂成片状上附白色腐物如糜样,口内常有特殊气味和味觉改变等婴幼儿多见,发病急,全身反应轻,白色小点,或丝绒状斑片;儿童多为口角炎;成人多为散在的灰白色小点,病程缓慢对可疑病损,可作涂片、培养、免疫或活检检查诊断要点26四、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征:口腔肌膜糜烂成片状上附白色腐物如糜

2、与白喉鉴别:覆盖于扁桃体,起病缓慢,轻中度发热,中毒症状明显,淋巴结肿大3、与球菌性口炎(膜性口炎):黏膜充血水肿明显,灰黄色假膜光滑致密,易被拭去鉴别诊断白喉膜性口炎272、与白喉鉴别:覆盖于扁桃体,起病缓慢,鉴别诊断白喉膜五、治疗

重要环节:保持口腔碱性环境(一)中医辨证施治内治:

清热解毒,利湿除腐——导赤散加味养阴清热——六味地黄汤加味清热凉血,泻火通便——凉膈散健脾益气燥湿——连理汤28五、治疗重要环节:保持口腔碱性环境12

外治:

1、经常清洗口腔,含漱或清洗局部浓茶含漱或用棉签蘸液擦拭局部

2、冰硼散、锡类散、青吹口散、柳花散,养阴生肌散等29外治:13

(二)西医治疗

1、局部用药:即1~4%碳酸氢钠液含漱或洗涤;过去常用紫药水涂搽,现已不提倡;0.05%洗必太含漱或清洗局部;制霉菌素混悬液和甘油乳剂散布或外搽,效果良好;杜灭芬0.5毫克含片或克菌定0.25毫克含片2、重者可全身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30(二)西医治疗14

3、增强机体免疫力:体虚、免疫缺陷或与之有关的全身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